CN205869169U - 一种螺旋管的弯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螺旋管的弯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69169U
CN205869169U CN201620622395.3U CN201620622395U CN205869169U CN 205869169 U CN205869169 U CN 205869169U CN 201620622395 U CN201620622395 U CN 201620622395U CN 205869169 U CN205869169 U CN 2058691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workbench
drive mechanism
slide rail
elbow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62239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海军
何汉强
谢湘峰
龚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zhou Zhiza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zhou Zhiz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zhou Zhiza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zhou Zhiz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62239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691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691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69169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ending Of Plates, Rods, And Pi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螺旋管的弯管装置,包括折弯机构、导向板及第一驱动机构。导向板用于在折弯机构中的弯管件出料过程中抵触弯管件、并使弯管件沿着导向板的导向面移动。导向板的导向面与折弯机构中弯管件的出料方向之间具有夹角。第一驱动机构与导向板传动相连。将折弯机构出料过程中的弯管件沿着导向板的导向面移动,弯管件在沿着导向板移动过程中便能形变成螺旋弯管。弯管件在出料过程中,导向板的位置固定,如此螺旋弯管的节距也相应固定,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本实用新型操作更加简便,得到的弯管件的质量更高。其次,通过第一驱动机构能够调整导向板的位置,从而便能相应调整得到螺旋弯管的节距。

Description

一种螺旋管的弯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弯管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螺旋管的弯管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螺旋管的加工通常采用有芯缠绕式弯管设备,该类设备主要包括具有螺旋槽的芯轴、被加工管件的夹紧机构、接触被加工管件的弯管模和驱动弯管模环绕螺旋槽芯轴旋转的动力机构组成。通过动力机构驱动弯管模使管件逐渐缠绕在螺旋槽芯轴上,从而得到所需要的螺旋管。
上述芯缠绕式弯管设备具有如下缺陷:螺旋管的节距固定,无法进行调整;另外,管件在旋转成形过程中各螺旋的内侧管壁起皱甚至出现裂纹,严重影响螺旋管质量。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螺旋管的弯管装置,它能便于调整螺旋管的节距,并能保证螺旋管的节距固定,且螺旋管的质量较好。
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螺旋管的弯管装置,包括:折弯机构,所述折弯机构用于将直管件折弯成弯管件;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用于在所述折弯机构中的弯管件出料过程中抵触所述弯管件、并使所述弯管件沿着所述导向板的导向面移动,且所述导向板的导向面与所述折弯机构中弯管件的出料方向之间具有夹角;及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导向板传动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折弯机构包括:第一工作台、第二工作台与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工作台与所述第二工作台可转动相连,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工作台绕所述第一工作台转动;导向模,所述导向模装设在所述第一工作台上,所述导向模设有能装设所述直管件的第一凹槽;第一转动板,所述第一转动板装设在所述第二工作台上,所述第一转动板设有第一弧形面,所述第一弧形面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口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口相对设置;及夹紧机构,所述夹紧机构用于将弯管件夹紧于所述第一转动板的第一凹槽中,所述夹紧机构装设在所述第二工作台上,所述夹紧机构设有第一夹板,所述第一夹板设有与所述第一弧形面相适应的第二弧形面,所述第二弧形面设有与所述第二凹槽相对的第三凹槽,所述弯管件能装设在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三凹槽中,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及所述第三凹槽处于同一平面上,且当所述第二工作台转动到初始工位时,所述第三凹槽端部与所述第一凹槽端部相对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模设有能装设所述直管件的第四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四凹槽并列设置;还包括第二转动板,所述第二转动板与所述第一转动板叠置设置,所述第二转动板设有第三弧形面与第一夹紧面,所述第三弧形面与所述第一夹紧面相连,所述第三弧形面设有第五凹槽,所述第一夹紧面设有第六凹槽,所述第五凹槽与所述第六凹槽相连通,所述第五凹槽的槽口与所述第四凹槽的槽口相对设置;所述夹紧机构设有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与所述第二夹板叠置设置,所述第二夹板设有第二夹紧面,所述第二夹紧面设有与所述第六凹槽相对的第七凹槽,所述直管件能装设在所述第六凹槽与所述第七凹槽中,所述第四凹槽、所述第五凹槽、所述第六凹槽及所述第七凹槽处于同一平面上,且当所述第二工作台转动到所述初始工位时,所述第七凹槽端部与所述第四凹槽端部相对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工作台设有第一滑轨,所述夹紧机构包括底座与第三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夹板与所述第二夹板装设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轨上,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底座沿着所述第一滑轨滑动,所述第一滑轨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第二夹紧面之间具有夹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工作台设有第二滑轨、滑动座与第四驱动机构,所述导向模装设在所述滑动座上,所述滑动座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二滑轨上,所述第四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滑动座沿着所述第二滑轨移动,所述第二滑轨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第一凹槽的方向之间具有夹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模设有第三滑轨,所述第三滑轨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第一凹槽的方向相适应,所述滑动座设有第二滑动件,所述第二滑动件与所述第三滑轨滑动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装设在所述第一工作台上,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为油缸驱动机构、气缸驱动机构或丝杆驱动机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辅助固定导模,所述辅助固定导模与所述导向模并列间隔设置,所述辅助固定导模并列设有第八凹槽与第九凹槽,所述第八凹槽的槽口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九凹槽的槽口与所述第四凹槽的槽口相对设置,所述直管件能够装设在所述第八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拼接形成的导向通道中、所述第九凹槽与所述第四凹槽形成的拼接形成的导向通道中,所述第一工作台设有第四滑轨,所述辅助固定导模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第四滑轨上。
下面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效果进一步说明:
1、上述的螺旋管的弯管装置,将折弯机构出料过程中的弯管件沿着导向板的导向面移动,弯管件在沿着导向板移动过程中便能形变成螺旋弯管。并由于弯管件在出料过程中,导向板的位置固定,如此螺旋弯管的节距也相应固定,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通过将直管件沿着螺旋芯轴进行折弯的方式,本实用新型操作更加简便,而且得到的弯管件的质量更高。其次,通过第一驱动机构能够调整导向板的位置,从而便能相应调整得到螺旋弯管的节距。
2、先将直管件装设在导向模的第四凹槽中,并使得直管件的头部通过夹紧机构的第二夹板的第七凹槽夹持在第二转动板的第六凹槽中,第二驱动机构驱动第二工作台绕第一工作台转动后,夹紧机构夹持直管件的头部转动、并带动直管件沿着第二转动板的第六凹槽逐渐折弯,便得到待折弯的弯管件。然后,再将待折弯的弯管件的直管部分装设在导向模的第一凹槽中,弯管件的弯头部分通过夹紧机构的第一夹板夹持于第一转动板的第二凹槽中,第二驱动机构驱动第二工作台绕第一工作台转动后,夹紧机构夹持弯管件的弯头部分转动、并带动弯管件的直管部分沿着第一转动板的第二凹槽逐渐折弯。如此,便能够将直管件折弯成弯管件。
3、第二工作台设有第一滑轨。夹紧机构包括底座与第三驱动机构。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装设在底座上。底座可滑动的设置在第一滑轨上。第三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底座沿着第一滑轨滑动,且第一滑轨的滑动方向与第二夹紧面之间具有夹角。如此,第三驱动机构能够驱动底座远离或靠近第一转动板、第二转动板,第三驱动机构驱动底座远离第一转动板后,便使得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分别与第一转动板、第二转动板分开,这样方便将第一夹板与第一转动板、第二夹板与第二转动板之间的弯管件取出。反之,第三驱动机构驱动底座靠近第一转动板后,便使得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分别与第一转动板、第二转动板靠近,这样方便将第一夹板与第一转动板、第二夹板与第二转动板之间的弯管件夹紧。
4、第一工作台设有第二滑轨、滑动座与第四驱动机构。导向模装设在滑动座上,且滑动座可滑动的设置在第二滑轨上。第四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滑动座沿着第二滑轨移动,且第二滑轨的滑动方向与第一凹槽的方向之间具有夹角。如此,第四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滑动座远离或靠近第一转动板、第二转动板,第四驱动机构驱动滑动座远离第一转动板后,便使得导向模松开弯管件,这样便可以取出弯管件。反之,第四驱动机构驱动滑动座靠近第一转动板后,便使得导向模夹紧弯管件的直管部分,避免弯管件在折弯过程中从导向模中松脱,如此能提高弯管件的折弯质量。
5、导向模设有第三滑轨,且第三滑轨的滑动方向与第一凹槽的方向相适应。滑动座设有第二滑动件,且第二滑动件与第三滑轨滑动配合。如此,在导向模中装设直管件之前,可以沿着第三滑轨的滑动方向移动导向模,这样方便将直管件装入到导向模中。
6、辅助固定导模与导向模并列间隔设置,辅助固定导模并列设有第八凹槽与第九凹槽。第八凹槽的槽口与第一凹槽的槽口相对设置,第九凹槽的槽口与第四凹槽的槽口相对设置,直管件能够装设在第八凹槽与第一凹槽拼接形成的导向通道中、第九凹槽与第四凹槽形成的拼接形成的导向通道中。第一工作台设有第四滑轨,辅助固定导模可滑动的设置在第四滑轨上。将待折弯的弯管件的直管部分装设在辅助固定导模与导向模之间,通过辅助固定导模与导向模共同对弯管件进行导向,能提高待折弯的弯管件的弯管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螺旋管的弯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螺旋管的弯管装置加工弯管件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螺旋管的弯管装置加工弯管件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螺旋管的弯管装置中第一转动板、第二转动板及夹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螺旋管的弯管装置中第二工作台位于初始工位时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螺旋管的弯管装置中第二工作台转动过程中的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螺旋管的弯管装置中第二工作台位完成一次折弯后的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折弯机构,11、第一工作台,111、第二滑轨,112、滑动座,1121、第一滑动件,1122、第二滑动件,113、第四滑轨,12、第二工作台,121、第一滑轨,13、转动轴,14、导向模,141、第一凹槽,142、第四凹槽,143、第三滑轨,15、第一转动板,151、第一弧形面,1511、第二凹槽,16、夹紧机构,161、第一夹板,1611、第二弧形面,1612、第三凹槽,162、第二夹板,1621、第二夹紧面,1622、第七凹槽,163、底座,17、第二转动板,171、第三弧形面,1711、第五凹槽,172、第一夹紧面,1721、第六凹槽,20、导向板,30、第一驱动机构,40、弯管件,50、辅助固定导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螺旋管的弯管装置,包括折弯机构10、导向板20及第一驱动机构30。所述折弯机构10用于将直管件折弯成弯管件40。所述导向板20用于在所述折弯机构10中的弯管件40出料过程中抵触所述弯管件40、并使所述弯管件40沿着所述导向板20的导向面移动。所述导向板20的导向面与所述折弯机构10中弯管件40的出料方向之间具有夹角。如此,弯管件40出料过程中经过导向面导向,使得弯管件40出料部分逐渐变成螺旋管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0与所述导向板20传动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30为升降机构。弯管件40出料过程中弯管件40位于导向板20的上方,导向板20在下方顶压弯管件40,使得弯管件40逐渐变形。另外,第一驱动机构30驱动导向板20升降动作后,便能够调整导向板20的导向面上弯管件40的进出料位置,从而能改变弯管件40与导向板20的导向面的接触面长度,在导向面与弯管件40的夹角固定情况下,接触面长度越大,接触面使弯管件40转换成螺旋管的节距越大,反之,接触面长度越小,接触面使弯管件40转换成螺旋管的节距越小。如此,当想增大螺旋管的节距,通过第一驱动机构30驱动导向板20升起一段距离,这样使得导向板20的导向面与弯管件40接触面长度增大,便能增大弯管件40形变成螺旋管的节距;反之,当想减小螺旋管的节距,通过第一驱动机构30驱动导向板20降落一段距离,这样使得导向板20的导向面与弯管件40接触面长度减小,便能减小弯管件40形变成螺旋管的节距。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驱动机构30也可以改变导向板20的导向面相对于弯管件40出料方向的倾斜角度,从而相应改变得到的螺旋弯管的节距,其也应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上述的螺旋管的弯管装置,将折弯机构10出料过程中的弯管件40沿着导向板20的导向面移动,弯管件40在沿着导向板20移动过程中便能形变成螺旋弯管。并由于弯管件40在出料过程中,导向板20的位置固定,如此螺旋弯管的节距也相应固定,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通过将直管件沿着螺旋芯轴进行折弯的方式,本实用新型操作更加简便,而且得到的弯管件40的质量更高。其次,通过第一驱动机构30能够调整导向板20的位置,从而便能相应调整得到螺旋弯管的节距。
所述折弯机构10包括第一工作台11、第二工作台12、第二驱动机构、导向模14、第一转动板15及夹紧机构16。所述第一工作台11与所述第二工作台12可转动相连。其中,第一工作台11与第二工作台12通过转动轴13相连,转动轴13与第一工作台11可转动相连,转动轴13与第二工作台12传动相连。如此,当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转动轴13转动后,转动轴13便驱动所述第二工作台12绕所述第一工作台11转动。所述导向模14装设在所述第一工作台11上,所述导向模14设有能装设所述直管件的第一凹槽141。所述第一转动板15装设在所述第二工作台12上,所述第一转动板15设有第一弧形面151(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弧形面151设有第二凹槽1511,所述第二凹槽1511的槽口与所述第一凹槽141的槽口相对设置。所述夹紧机构16用于将弯管件40夹紧于所述第一转动板15的第一凹槽141中。所述夹紧机构16装设在所述第二工作台12上,所述夹紧机构16设有第一夹板161。所述第一夹板161设有与所述第一弧形面151相适应的第二弧形面1611,所述第二弧形面1611设有与所述第二凹槽1511相对的第三凹槽1612。所述弯管件40能装设在所述第二凹槽1511与所述第三凹槽1612中。所述第一凹槽141、所述第二凹槽1511及所述第三凹槽1612处于同一平面上,且当所述第二工作台12转动到初始工位时(如图5所示),所述第三凹槽1612端部与所述第一凹槽141端部相对接。第二工作台12转动到初始工位后,将待折弯的弯管件40的直管部分装设在导向模14的第一凹槽141中,弯管件40的弯头部分通过夹紧机构16的第一夹板161夹持于第一转动板15的第二凹槽1511中,第二驱动机构驱动第二工作台12绕第一工作台11转动后,夹紧机构16夹持弯管件40的弯头部分转动、并带动弯管件40的直管部分沿着第一转动板15的第二凹槽1511逐渐折弯。
请参阅图2,所述导向模14设有能装设所述直管件的第四凹槽142,且所述第一凹槽141与所述第四凹槽142并列设置。所述折弯机构10还包括第二转动板17(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转动板17与所述第一转动板15叠置设置,所述第二转动板17设有第三弧形面171与第一夹紧面172。所述第三弧形面171与所述第一夹紧面172相连,所述第三弧形面171设有第五凹槽1711。所述第一夹紧面172设有第六凹槽1721。所述第五凹槽1711与所述第六凹槽1721相连通,所述第五凹槽1711的槽口与所述第四凹槽142的槽口相对设置。所述夹紧机构16设有第二夹板162。所述第一夹板161与所述第二夹板162叠置设置。所述第二夹板162设有第二夹紧面1621,所述第二夹紧面1621设有与所述第六凹槽1721相对的第七凹槽1622。所述直管件能装设在所述第六凹槽1721与所述第七凹槽1622中。所述第四凹槽142、所述第五凹槽1711、所述第六凹槽1721及所述第七凹槽1622处于同一平面上,且当所述第二工作台12转动到所述初始工位时(如图5所示),所述第七凹槽1622端部与所述第四凹槽142端部相对接。第二工作台12转动到初始工位后,将直管件装设在导向模14的第四凹槽142中,并使得直管件的头部通过夹紧机构16的第二夹板162的第七凹槽1622夹持在第二转动板17的第六凹槽1721中,第二驱动机构驱动第二工作台12绕第一工作台11转动后,夹紧机构16夹持直管件的头部转动、并带动直管件沿着第二转动板17的第六凹槽1721逐渐折弯,便得到具有弯头部分的直管件,也就是上面提到的待折弯的弯管件40。并在夹紧机构16的第二夹板162与第二转动板17夹紧直管件并对直管件进行弯折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夹紧机构16的第一夹板161与第一转动板15夹紧待折弯的弯管件40对待折弯的弯管件40进行折弯,如此能节省工序,提高工作效率。
请参阅图3,所述第二工作台12设有第一滑轨121。所述夹紧机构16包括底座163与第三驱动机构(图未示意出)。所述第一夹板161与所述第二夹板162装设在所述底座163上。所述底座163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轨121上。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底座163沿着所述第一滑轨121滑动,且所述第一滑轨121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第二夹紧面1621之间具有夹角。如此,第三驱动机构能够驱动底座163远离或靠近第一转动板15、第二转动板17,第三驱动机构驱动底座163远离第一转动板15后,便使得第一夹板161、第二夹板162分别与第一转动板15、第二转动板17分开,这样方便将第一夹板161与第一转动板15、第二夹板162与第二转动板17之间的弯管件40取出。反之,第三驱动机构驱动底座163靠近第一转动板15后,便使得第一夹板161、第二夹板162分别与第一转动板15、第二转动板17靠近,这样方便将第一夹板161与第一转动板15、第二夹板162与第二转动板17之间的弯管件40夹紧。
所述第一工作台11设有第二滑轨111、滑动座112与第四驱动机构。所述导向模14装设在所述滑动座112上,且所述滑动座112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二滑轨111上。所述第四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滑动座112沿着所述第二滑轨111移动,且所述第二滑轨111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第一凹槽141的方向之间具有夹角。具体的,滑动座112底部设有第一滑动件1121,第一滑动件1121可滑动的设置在第二滑轨111上。如此,第四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滑动座112远离或靠近第一转动板15、第二转动板17,第四驱动机构驱动滑动座112远离第一转动板15后,便使得导向模14松开弯管件40,这样便可以取出弯管件40。反之,第四驱动机构驱动滑动座112靠近第一转动板15后,便使得导向模14夹紧弯管件40的直管部分,避免弯管件40在折弯过程中从导向模14中松脱,如此能提高弯管件40的折弯质量。
所述导向模14设有第三滑轨143,且所述第三滑轨143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第一凹槽141的方向相适应。所述滑动座112设有第二滑动件1122,且所述第二滑动件1122与所述第三滑轨143滑动配合。如此,在导向模14中装设直管件之前,可以沿着第三滑轨143的滑动方向移动导向模14,这样方便将直管件装入到导向模14中。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0装设在所述第一工作台11上。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驱动机构30、第二驱动机构、第三驱动机构及第四驱动机构可以为油缸驱动机构、气缸驱动机构或丝杆驱动机构。
所述的螺旋管的弯管装置还包括辅助固定导模50。所述辅助固定导模50与所述导向模14并列间隔设置,所述辅助固定导模50并列设有第八凹槽与第九凹槽(图中未示意出)。所述第八凹槽的槽口与所述第一凹槽141的槽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九凹槽的槽口与所述第四凹槽142的槽口相对设置,所述直管件能够装设在所述第八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141拼接形成的导向通道中、所述第九凹槽与所述第四凹槽142形成的拼接形成的导向通道中。所述第一工作台11设有第四滑轨113,所述辅助固定导模50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第四滑轨113上。将待折弯的弯管件40的直管部分装设在辅助固定导模50与导向模14之间,通过辅助固定导模50与导向模14共同对弯管件40进行导向,能提高待折弯的弯管件40的弯管质量。
本实用新型螺旋管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驱动机构30驱动导向板20移动,以调整导向板20的导向面至预设位置;
弯管件40经折弯机构10折弯并出料过程中,使所述弯管件40抵触所述导向面,并使所述弯管件40沿着所述导向面移动。
上述的螺旋管的加工方法,将折弯机构10出料过程中的弯管件40沿着导向板20的导向面移动,弯管件40在沿着导向板20移动过程中便能形变成螺旋弯管。并由于弯管件40在出料过程中,导向板20的位置固定,如此螺旋弯管的节距也相应固定,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通过将直管件沿着螺旋芯轴进行折弯的方式,本实用新型操作更加简便,而且得到的弯管件40的质量更高。其次,通过第一驱动机构30能够调整导向板20的位置,从而便能相应调整得到螺旋弯管的节距。
请参阅图5-7,上述的螺旋管的加工方法还包括步骤:
将第二工作台12转动到初始工位,以及直管件装入到导向模14的第四凹槽142中,并通过夹紧机构16的第二夹板162将所述直管件的端部夹紧在第二转动板17的第六凹槽1721中;
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二工作台12绕第一工作台11转动,第二工作台12转动过程中使所述直管件绕第二转动板17的第五凹槽1711进行第一次折弯;
第二驱动机构停止动作,将经过第一次折弯后的所述直管件取出,并使得所述第二工作台12回复到初始工位,将经过第一次折弯后的所述直管件装入到所述导向模14的第一凹槽141中,并使第一次折弯后的所述直管件的弯头部分夹持在第一转动板15的第二凹槽1511与第一夹板161的第三凹槽1612之间;
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二工作台12绕第一工作台11转动,所述第二工作台12转动过程中使第一次折弯后的所述直管件绕所述第一转动板15的第二凹槽1511进行第二次折弯。
如此,先将直管件装设在导向模14的第四凹槽142中,并使得直管件的头部通过夹紧机构16的第二夹板162的第七凹槽1622夹持在第二转动板17的第六凹槽1721中,第二驱动机构驱动第二工作台12绕第一工作台11转动后,夹紧机构16夹持直管件的头部转动、并带动直管件沿着第二转动板17的第六凹槽1721逐渐折弯,便得到待折弯的弯管件40。然后,再将待折弯的弯管件40的直管部分装设在导向模14的第一凹槽141中,弯管件40的弯头部分通过夹紧机构16的第一夹板161夹持于第一转动板15的第二凹槽1511中,第二驱动机构驱动第二工作台12绕第一工作台11转动后,夹紧机构16夹持弯管件40的弯头部分转动、并带动弯管件40的直管部分沿着第一转动板15的第二凹槽1511逐渐折弯。如此,便能够将直管件折弯成弯管件40。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螺旋管的弯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折弯机构,所述折弯机构用于将直管件折弯成弯管件;
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用于在所述折弯机构中的弯管件出料过程中抵触所述弯管件、并使所述弯管件沿着所述导向板的导向面移动,且所述导向板的导向面与所述折弯机构中弯管件的出料方向之间具有夹角;及
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导向板传动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管的弯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机构包括:
第一工作台、第二工作台与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工作台与所述第二工作台可转动相连,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工作台绕所述第一工作台转动;
导向模,所述导向模装设在所述第一工作台上,所述导向模设有能装设所述直管件的第一凹槽;
第一转动板,所述第一转动板装设在所述第二工作台上,所述第一转动板设有第一弧形面,所述第一弧形面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口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口相对设置;及
夹紧机构,所述夹紧机构用于将弯管件夹紧于所述第一转动板的第一凹槽中,所述夹紧机构装设在所述第二工作台上,所述夹紧机构设有第一夹板,所述第一夹板设有与所述第一弧形面相适应的第二弧形面,所述第二弧形面设有与所述第二凹槽相对的第三凹槽,所述弯管件能装设在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三凹槽中,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及所述第三凹槽处于同一平面上,且当所述第二工作台转动到初始工位时,所述第三凹槽端部与所述第一凹槽端部相对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旋管的弯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模设有能装设所述直管件的第四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四凹槽并列设置;
还包括第二转动板,所述第二转动板与所述第一转动板叠置设置,所述第二转动板设有第三弧形面与第一夹紧面,所述第三弧形面与所述第一夹紧面相连,所述第三弧形面设有第五凹槽,所述第一夹紧面设有第六凹槽,所述第五 凹槽与所述第六凹槽相连通,所述第五凹槽的槽口与所述第四凹槽的槽口相对设置;
所述夹紧机构设有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与所述第二夹板叠置设置,所述第二夹板设有第二夹紧面,所述第二夹紧面设有与所述第六凹槽相对的第七凹槽,所述直管件能装设在所述第六凹槽与所述第七凹槽中,所述第四凹槽、所述第五凹槽、所述第六凹槽及所述第七凹槽处于同一平面上,且当所述第二工作台转动到所述初始工位时,所述第七凹槽端部与所述第四凹槽端部相对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旋管的弯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工作台设有第一滑轨,所述夹紧机构包括底座与第三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夹板与所述第二夹板装设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轨上,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底座沿着所述第一滑轨滑动,所述第一滑轨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第二夹紧面之间具有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旋管的弯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作台设有第二滑轨、滑动座与第四驱动机构,所述导向模装设在所述滑动座上,所述滑动座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二滑轨上,所述第四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滑动座沿着所述第二滑轨移动,所述第二滑轨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第一凹槽的方向之间具有夹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螺旋管的弯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模设有第三滑轨,所述第三滑轨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第一凹槽的方向相适应,所述滑动座设有第二滑动件,所述第二滑动件与所述第三滑轨滑动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所述的螺旋管的弯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装设在所述第一工作台上,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为油缸驱动机构、气缸驱动机构或丝杆驱动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螺旋管的弯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固定导模,所述辅助固定导模与所述导向模并列间隔设置,所述辅助固定导模并列设有第八凹槽与第九凹槽,所述第八凹槽的槽口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九凹槽的槽口与所述第四凹槽的槽口相对设置,所述直管件能够装设在所述第八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拼接形成的导向通道中、所述第九凹槽与 所述第四凹槽形成的拼接形成的导向通道中,所述第一工作台设有第四滑轨,所述辅助固定导模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第四滑轨上。
CN201620622395.3U 2016-06-22 2016-06-22 一种螺旋管的弯管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8691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22395.3U CN205869169U (zh) 2016-06-22 2016-06-22 一种螺旋管的弯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22395.3U CN205869169U (zh) 2016-06-22 2016-06-22 一种螺旋管的弯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69169U true CN205869169U (zh) 2017-01-11

Family

ID=576919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622395.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869169U (zh) 2016-06-22 2016-06-22 一种螺旋管的弯管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6916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64748A (zh) * 2016-06-22 2016-09-28 郴州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螺旋管的弯管装置与加工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64748A (zh) * 2016-06-22 2016-09-28 郴州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螺旋管的弯管装置与加工方法
CN105964748B (zh) * 2016-06-22 2018-02-16 郴州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螺旋管的弯管装置与加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26925A (zh) 一种弯曲成型生产线
CN203972513U (zh) 一种螺纹钢管自动卷管成型机组
CN204523981U (zh) 一种弯曲成型生产线
CN206794499U (zh) 一种管件冲孔装置
CN210878166U (zh) 复合箍筋焊接设备
CN210907528U (zh) 一种汽车管件加工用快速折弯设备
CN102825456A (zh) 一种空心管结构的led灯带卧式装配机
CN205869169U (zh) 一种螺旋管的弯管装置
CN106077338A (zh) 一种全自动双辊折弯系统
CN109366140B (zh) 用于多规格托辊装配的全自动压装机
CN205751858U (zh) 一种自动绕线机用磁环传送装置
CN110757025A (zh) 一种复合箍筋焊接设备
CN105081856B (zh) 十工位全自动扳体加工中心上下料装置及其上下料方法
CN105964748B (zh) 一种螺旋管的弯管装置与加工方法
CN204308732U (zh) 一种不锈钢管外侧壁抛光机
US8091231B2 (en) Spinning method of a work piece in a non-circular cylindrical shape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CN208083275U (zh) 一种卷簧机构
CN116689555A (zh) 一种电缆桥架的制造方法及装置
CN209094269U (zh) 一种三维曲率弯管机
CN217451608U (zh) 一种用于法兰成形的连续热卷设备
CN208083125U (zh) 一种全自动弯管机
CN105903804A (zh) 一种烟管单端错位圆周孔的冲孔方法
CN208357535U (zh) 一种工字轮整形装置
CN110340775A (zh) 一种不锈钢管打磨装置
KR101179067B1 (ko) 루프 벤더 및 이를 이용한 루프 벤딩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11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