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28786U - 一种连接器接触面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器接触面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28786U
CN205828786U CN201620723308.3U CN201620723308U CN205828786U CN 205828786 U CN205828786 U CN 205828786U CN 201620723308 U CN201620723308 U CN 201620723308U CN 205828786 U CN205828786 U CN 2058287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age section
section
terminal
connector
connection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72330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浩
丁树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 Teng 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 Teng 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 Teng 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 Teng 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72330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287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287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287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器接触面连接结构,包括一插座连接器以及一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座以及至少一插座端子,绝缘座分布有至少一端子收容槽;每一插座端子对应嵌于端子收容槽;插头连接器包括至少一插头端子,每一插头端子对应连接于一插座端子;所述插座端子包括一第一连接段;每一第一连接段的外侧面为第一连接面,每一插头端子包括一第一插接段,第一插接段的内侧面为第一插接面,第一插接面贴合于所述第一连接面。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插座端子与插头端子之间以“断面”接触的方式连接,简化了原有连接器的结构,减少了制作工序,降低了制作难度和制作成本;实现了插头连接器底面与插座连接器上表面的紧密结合。

Description

一种连接器接触面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电力领域,特别是一种连接器接触面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电路领域中,电路板之间或与其他部件之间的连接结构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可拆卸式的,一种是不可拆卸式的。可拆卸式的连接结构大多是以板对板形式来连接两个平行配置的电路板,通常在主电路板和副电路板的其中一个表面上分别设置一个插座连接器和一个插头连接器,将插座与插头对接后,两个电路板便组装成一体,而且是呈相互平行的状态。采用这种连接方式可以降低电子装置的整体厚度,并能够符合目前电子产品轻薄短小的发展趋势。
现有的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的连接方式为:将插头连接器的插头端子插接于插座连接器的插座端子的卡槽内,通过插头端子的外表面和插座端子的卡槽内表面连接。这种设计结构比较复杂,制作困难,成本较高;而且在插头连接器插接于插座连接器后,插头连接器的下表面与插头连接器的上表面留有一定的间隙,不能完全的结合。
因此,需要提供一款新型的连接器的连接结构,以减小结构的复杂程度,减小制作难度,简化工序以及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成本,能够使插头连接器的下表面与插头连接器完全的结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接触面连接结构,改变原有公母端子的连接方式,改进绝缘座以及端子的形状以及结构,以“断面”贴合的形式连接插头端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接器接触面连接结构,包括一插座连接器以及一插头连接器;所述插头连接器插接于插座连接器上;
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
一绝缘座,分布有至少一端子收容槽;
至少一插座端子;每一所述插座端子对应嵌于所述端子收容槽;
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
至少一插头端子,每一所述插头端子对应连接于一所述插座端子;
其中,所述插座端子包括一第一连接段,每一所述第一连接段竖直向上弯折;每一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外侧面为第一连接面,每一所述插头端子包括一第一插接段,所述第一插接段的内侧面为第一插接面,所述第一插接面贴合于所述第一连接面。
进一步的,每一所述插座端子还包括
一第二连接段,其底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底端,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第一连接段形成一第一卡接槽;
一第三连接段,其下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上端
一第四连接段,所述第三连接段的下部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四连接段的上端;
一第五连接段,一侧端铰接于所述第四连接段的下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段为两个平行的“└”形的第二弯折段;所述第三连接段为两个平行的半圆形的第三弯折段,每一所述第二弯折段对应连接一所述第三弯折段。
进一步的,每一所述第一连接段为两个相互倚对设置的第一弯折段,每一所述第一弯折段对应连接一所述第二弯折段,其中,每一所述第一弯折段的上端设有一凸起,凸起朝向相互倚对的方向。
进一步的,每一所述端子收容槽包括
一第一槽孔,其孔口上下设置;
一第二槽孔,其孔口上下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槽孔的外侧部为第一外侧部,且为所述绝缘座的一侧部;
所述第二槽孔的外侧部为第二外侧部,且为所述绝缘座的另一外侧部;
所述第一槽孔与所述第二槽孔之间隔有一支撑部,所述第二外侧部的底端有一开槽;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段嵌入于所述第一槽孔内,所述支撑部卡合于所述第一卡接槽内,所述第二连接段、第三连接段和所述第四连接段卡嵌入于所述第二槽孔内,所述第五连接段卡合于所述开槽内。
进一步的,每一所述第一外侧部中间设有一卡口,所述第一插接段插接于所述卡口中。
进一步的,每一所述支撑部上表面设有一第一凹槽,每一所述第二外侧部上表面设有一第二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插头连接器的底面设有多组第一卡接段、第二卡接段,所述第一卡接段卡接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卡接段卡接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端子收容槽沿所述绝缘座长边方向形成一排,相邻的两个所述端子收容槽正反向相间设置;所述端子收容槽之间等距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插头连接器的底面与插座连接器的上表面紧密贴合。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接触面连接结构,通过改进插座连接器的结构,包括端子收容槽和插座端子的结构,实现插座端子与插头端子之间以“断面”接触的方式连接,这种改进结构,简化了原有连接器的结构,减少了制作工序,降低了制作难度和制作成本;通过卡接段卡合于凹槽内,以实现插头连接器底面与插座连接器上表面的紧密结合;增强了连接器的连接牢固度以及减小了连接器的占用空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插座端子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插座端子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绝缘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预插接位置关系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插头端子与插座端子“断面插接”放大示意图。
其中。
1插座连接器; 11绝缘座; 12固定片;
13插座端子; 2插头连接器; 21插头端子;
111固定片收容槽; 112端子收容槽; 131第一连接段;
132第二连接段; 133第三连接段; 134第四连接段;
135第五连接段; 136第一卡接槽; 1121第一槽孔;
1122第二槽孔; 1123第一外侧部; 1124第二外侧部;
1125支撑部; 1126卡口; 1127第一凹槽;
1128第二凹槽; 1129开槽; 1311第一弯折段;
1312第一连接面; 1313凸起; 1321第二弯折段;
1331第三弯折段; 211第一插接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发明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插座连接器接触面连接结构,包括一插座连接器1以及一插头连接器2。插座连接器1包括绝缘座11、至少一固定片12、至少一插座端子13。
其中,图4为本实施例中绝缘座11结构示意图,绝缘座11为长方体结构,沿长方体的长边方向,绝缘座11上分布有一排收容槽。收容槽分别为设于绝缘座11两端部的固定片收容槽111以及分布于两端部之间的端子收容槽112。
两个固定片12分别对应嵌于一固定片收容槽111中。固定片12采用插接的方式,有利于插座连接器1的组装和拆卸,而且使之布局更加合理。
端子收容槽112一正向、一反向相间布置,端子收容槽112之间的间隔相等。这种设计根据实际的安装连接需要而设定,等距设计有利于插座连接器1空间的合理分布以及有利于提高实用性和美观性。每一插座端子13分别对应嵌于一端子收容槽112中。
每一端子收容槽112包括第一槽孔1121、一第二槽孔1122。
具体的:第一槽孔1121为扁平的长方孔,其孔口上下设置;第二槽孔1122为扁平的长方孔,其孔口上下设置。第二槽孔1122的长度与第一槽孔1121相同,且第二槽孔1122与第一槽孔1121这在绝缘座11的前后位置,此处的前后位置是相对于绝缘座11的左右位置(两端)而言的。
其中,第一槽孔1121的外侧部为第一外侧部1123,即为绝缘座11的一侧部(前侧或后侧)。第二槽孔1122的外侧部为第二外侧部1124,即为绝缘座11的另一外侧部(后侧或前侧)。第一槽孔1121与第二槽孔1122之间隔有一支撑部1125,第二外侧部1124的底端有一开槽1129。
每一第一外侧部1123中间设有一卡口1126。每一支撑部1125上表面设有一第一凹槽1127,每一第二外侧部1124上表面设有一第二凹槽1128。
具体的:如图2、图3所示,每一插座端子13包括第一连接段131、第二连接段132、第三连接段133、第四连接段134以及第五连接段135。其中,第一连接段131用于连接外部的插头连接器2的插头端子21。
其中,第一连接段131嵌入于第一槽孔1121内。每一第一连接段131为两个相互倚对的第一弯折段1311,每一第一弯折段1311竖直向上弯折。每一第一弯折段1311的上端设有一凸起1313,凸起1313朝向相互倚对的方向。每一第一连接段131的外侧面为第一连接面1312,第一连接面1312用于与插头端子21的第一插接面相互贴合连接。
其中,第一弯折段1311为为略有外凸的弧形,以达到具有弹性支撑功能,使之在卡接于第一孔槽内时能够稳固而不致脱落;增加凸起1313以及第一弯折段1311的倚对设置,是为了增加第一连接面1312与第一插接面的贴合面的大小,以保证贴合时,能够实现有效的电连接,不会断连。
每一第一连接段131对应连接一第二连接段132,即每一第二连接段132为两个平行的“└”形的第二弯折段1321(包括一横段和一竖段),第二每一第二弯折段1321的底端对应连接于第一弯折段1311的底端。第二连接段132与第一连接段131形成一第一卡接槽136,其中,第二弯折段1321的横段为第一卡接槽136的底部,第二弯折段1321的竖段与第一弯折段1311为第一卡接槽136的侧部,支撑部1125卡合于第一卡接槽136内。
第三连接段133的下部的一端连接于第二连接段132的上端。即每一第三连接段133为两个平行的半圆形的第三弯折段1331,每一第三弯折段1331的一端连接于第二弯折段1321中的竖段的上端。
第四连接段134为一连接板,连接板竖直设置,每一第三弯折段1331的另一端连接于连接板上。第二连接段132的竖段、第三连接段133和第四连接段134形成一“”形组件,卡嵌入于第二槽孔1122内。因此,第三弯折段1331设成半圆形,是为了使“”形组件具有支撑弹力,使之更牢固的卡接于第二孔槽内。
第五连接段135侧端铰接于第四连接段134的下端,其卡合于开槽1129内。
如图5所示,插头连接器2的底面设有多组第一卡接段、第二卡接段(图未示),第一卡接段卡接于第一凹槽1127内,第二卡接段卡接于第二凹槽1128内。插头连接器2的各个卡接端(第一卡接段和第二卡接段)与凹槽(第一凹槽1127和第二凹槽1128)卡接,一是为了增进插头连接器2与插座连接器1的插接牢度,二是为了使插头连接器2的底面与插座连接器1的上表面能够面与面相接,增强了整体的性能,包括牢固度以及外观视觉效果。
每一插头连接器2包括至少一插头端子21。每一擦头端子包括第一插接段211。
如图6所示,当插头连接器2插接于插座连接器1上时,每一插头端子21对应连接于一插座端子13。也就是说,插头端子21的安装间距、安装方向等均与插座端子13相对应,以保证每一插头端子21对应连接于各自的插座端子13。其中,第一插接段211插接于卡口1126内,第一插接段211的内侧面为第一插接面,第一插接面贴合于第一连接面1312。卡口1126是为了限定第一插接段211的卡接位置,以及增加第一连接面1312与第一插接面的贴合牢度。插头连接器2的底面与插座连接器1的上表面紧密贴合。
应当指出,对于经充分说明的本实用新型来说,还可具有多种变换及改型的实施方案,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仅仅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总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包括那些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变换或替代以及改型。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接触面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插座连接器以及一插头连接器;所述插头连接器插接于插座连接器上;
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
一绝缘座,分布有至少一端子收容槽;
至少一插座端子;每一所述插座端子对应嵌于所述端子收容槽;
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
至少一插头端子,每一所述插头端子对应连接于一所述插座端子;
其中,所述插座端子包括一第一连接段,每一所述第一连接段竖直向上弯折;每一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外侧面为第一连接面,每一所述插头端子包括一第一插接段,所述第一插接段的内侧面为第一插接面,所述第一插接面贴合于所述第一连接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接触面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插座端子还包括
一第二连接段,其底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底端,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第一连接段形成一第一卡接槽;
一第三连接段,其下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上端;
一第四连接段,所述第三连接段的下部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四连接段的上端;
一第五连接段,一侧端铰接于所述第四连接段的下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接触面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段为两个平行的“└”形的第二弯折段;所述第三连接段为两个平行的半圆形的第三弯折段,每一所述第二弯折段对应连接一所述第三弯折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接触面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连接段为两个相互倚对设置的第一弯折段,每一所述第一弯折段对应连接一所述第二弯折段,其中,每一所述第一弯折段的上端设有一凸起,凸起朝向相互倚对的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接触面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端子收容槽包括
一第一槽孔,其孔口上下设置;
一第二槽孔,其孔口上下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槽孔的外侧部为第一外侧部,且为所述绝缘座的一侧部;
所述第二槽孔的外侧部为第二外侧部,且为所述绝缘座的另一外侧部;
所述第一槽孔与所述第二槽孔之间隔有一支撑部,所述第二外侧部的底端有一开槽;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段嵌入于所述第一槽孔内,所述支撑部卡合于所述第一卡接槽内,所述第二连接段、第三连接段和所述第四连接段卡嵌入于所述第二槽孔内,所述第五连接段卡合于所述开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接触面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外侧部中间设有一卡口,所述第一插接段插接于所述卡口中。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接触面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支撑部上表面设有一第一凹槽,每一所述第二外侧部上表面设有一第二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接触面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连接器的底面设有多组第一卡接段、第二卡接段,所述第一卡接段卡接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卡接段卡接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接触面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收容槽沿所述绝缘座长边方向形成一排,相邻的两个所述端子收容槽正反向相间设置,所述端子收容槽之间等距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接触面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连接器的底面与插座连接器的上表面紧密贴合。
CN201620723308.3U 2016-07-11 2016-07-11 一种连接器接触面连接结构 Active CN2058287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23308.3U CN205828786U (zh) 2016-07-11 2016-07-11 一种连接器接触面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23308.3U CN205828786U (zh) 2016-07-11 2016-07-11 一种连接器接触面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28786U true CN205828786U (zh) 2016-12-21

Family

ID=57565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723308.3U Active CN205828786U (zh) 2016-07-11 2016-07-11 一种连接器接触面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287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85916B (zh) 叶片和插座电源连接器
CN102324656B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TWM541663U (zh) 雙向電連接器
CN201667411U (zh) 电连接器
WO2015165220A1 (zh) 可正反方向对插的usb插头
CN110098518A (zh) 一种稳定型母端子及其应用的稳定型公母对插电连接器
CN201708312U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03895655U (zh) 可正反方向对插的微型usb连接器
CN201029158Y (zh) 电连接器
CN102544872B (zh) 电源连接器
CN205828786U (zh) 一种连接器接触面连接结构
US9787027B2 (en) Power plug connector can be plugged in both normal and reverse way
CN207199871U (zh) 一种高传输速率的电连接器组及其插头连接器
CN102810804A (zh) 插座连接器
KR102565787B1 (ko) 전원 연결 구조를 구비한 디스플레이 유닛
CN205882239U (zh) 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与连接器组件
CN212848933U (zh) 一种微型大电流btb连接器公头
CN210670763U (zh) 拼接式线路板
CN113540887A (zh) 一种新能源线束插接结构
CN202737238U (zh) 双面接触式的电连接器母头
CN213242971U (zh) 带有电源端子的耳机插座
CN201541019U (zh) 一种小型连接器接头座
CN201060979Y (zh) 板对板连接器
CN104538773A (zh) 可正反插的电源插头连接器
CN217881993U (zh) 一种适用于低压配电柜的带试验端子的二次插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