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00708U - 一种车用稳定杆连杆的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用稳定杆连杆的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00708U
CN205800708U CN201620745192.3U CN201620745192U CN205800708U CN 205800708 U CN205800708 U CN 205800708U CN 201620745192 U CN201620745192 U CN 201620745192U CN 205800708 U CN205800708 U CN 2058007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nal lining
lining pipe
rubber sleeve
face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74519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继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ZHOU AOXINGNA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ZHOU AOXINGNA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ZHOU AOXINGNA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ZHOU AOXINGNA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74519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007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007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0070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用稳定杆连杆的结构,包括连杆主体、橡胶套安装腔、橡胶套、内衬管,在连杆主体的两端设置有橡胶套安装腔,所述橡胶套为正方体弹性体材料橡胶套,橡胶套安装在橡胶套安装腔内,在橡胶套内安装有内衬管,内衬管中部为圆柱体,所述内衬管从圆柱体的两端分别向外设有沿外周侧的第二锥形面,形成突出的圆台状的抵挡部,所述抵挡部从圆柱体的两端向所述内衬管的两端的半径逐渐增大,在内衬管的抵挡部靠近内衬管两端端面的位置分别设有沿外周侧的第三锥形面,通过以上元器件的配合使用能够提供一种组成零件少,制造成本低,加工工序少,生产效率高,产品重量轻,设计科学、结构合理的汽车用稳定杆连杆。

Description

一种车用稳定杆连杆的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用稳定杆连杆的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即本身具有动力得以驱动,不须依轨道或电力架设,得以机动行驶之车辆。广义来说,具有四轮行驶的车辆,普遍多称为汽车。
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标准SAEJ 687C中对汽车的定义是:由本身动力驱动,装有驾驶装置,能在固定轨道以外的道路或地域上运送客货或牵引车辆的车辆。汽车按总体结构分为单车和列车。单车是基本形式。常用4×2、6×4、4×4和6×6等符号表示驱动特点,前一个数字代表车轮总数(双胎并装仍算一个车轮),后一个数字表示驱动轮数。如所有车轮均为驱动轮即称为全轮驱动汽车。列车是由牵引车或单车拖带挂车或半挂车组成。汽车按用途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类,即轿车、客车、载货汽车(俗称卡车)、越野汽车、牵引汽车、自卸汽车、专用汽车、半挂车和专用半挂车。
日本工业标准JISK 0101中对汽车的定义是:自身装有发动机和操纵装置,不依靠固定轨道和架线仍能在陆上行驶的车辆。
在汽车制造领域通常会涉及到一种汽车悬挂系统,目前汽车用稳定杆连杆的结构是由拉杆主体、球头销、球碗、防尘罩、卡圈、端盖组成,构成零件多;连杆主体是整体钢锻件或钢管和圆钢条组焊而成,加工工序多、工序周转时间长、制造成本高、生产效率低、重量重,不符合新能源汽车轻量化设计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成零件少,制造成本低,加工工序少,生产效率高,产品重量轻,设计科学、结构合理的汽车用稳定杆连杆,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用稳定杆连杆的结构,包括连杆主体、橡胶套安装腔、橡胶套、内衬管,所述连杆主体为增强尼龙长条杆,在连杆主体的两端设置有橡胶套安装腔,所述橡胶套为正方体弹性体材料橡胶套,橡胶套安装在橡胶套安装腔内,在橡胶套内安装有内衬管。
优选的,所述连杆主体的一侧中间设置有加强凸起。
优选的,所述连杆主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安装有防磨橡胶层。
优选的,所述内衬管中部为圆柱体,所述内衬管从圆柱体的两端分别向外设有沿外周侧的第二锥形面,形成突出的圆台状的抵挡部,所述抵挡部从圆柱体的两端向所述内衬管的两端的半径逐渐增大,在内衬管的抵挡部靠近内衬管两端端面的位置分别设有沿外周侧的第三锥形面,使得内衬管的抵挡部远离中部的一端的端面向内衬管的端面形成圆台状的减重部,减重部从抵挡部的一端的端面向内衬管的端面方向的半径逐渐增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实用新型组成零件少,制造成本低,加工工序少,生产效率高,产品重量轻,设计科学、结构合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杆主体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衬管正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车用稳定杆连杆的结构,包括连杆主体1、橡胶套安装腔2、橡胶套3、内衬管4,所述连杆主体1为增强尼龙长条杆,在连杆主体1的两端设置有橡胶套安装腔2,所述橡胶套3为正方体弹性体材料橡胶套,橡胶套3安装在橡胶套安装腔2内,在橡胶套3内安装有内衬管4。
并且,实用新型中连杆主体1的一侧中间设置有加强凸起1a,增加实用新型的牢固性,防止实用新型受到外力中间掰断。
而且,实用新型中连杆主体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安装有防磨橡胶层1b,保护实用新型不会受到外来物体摩擦损坏。
最后,实用新型中内衬管4中部为圆柱体,所述内衬管4从圆柱体的两端分别向外设有沿外周侧的第二锥形面4a,形成突出的圆台状的抵挡部4b,所述抵挡部4b从圆柱体的两端向所述内衬管4的两端的半径逐渐增大,在内衬管4的抵挡部4b靠近内衬管4两端端面的位置分别设有沿外周侧的第三锥形面4c,使得内衬管4的抵挡部4b远离中部的一端的端面向内衬管4的端面形成圆台状的减重部4d,减重部4d从抵挡部4b的一端的端面向内衬管4的端面方向的半径逐渐增大,保证内衬管4可以相对连杆主体1进行摆动和转动,实现稳定杆连杆传递载荷,降低震动和噪声,并且减重部4d起到减重、降低成本的作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4)

1.一种车用稳定杆连杆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杆主体(1)、橡胶套安装腔(2)、橡胶套(3)、内衬管(4),所述连杆主体(1)为增强尼龙长条杆,在连杆主体(1)的两端设置有橡胶套安装腔(2),所述橡胶套(3)为正方体弹性体材料橡胶套,橡胶套(3)安装在橡胶套安装腔(2)内,在橡胶套(3)内安装有内衬管(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稳定杆连杆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主体(1)的一侧中间设置有加强凸起(1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稳定杆连杆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主体(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安装有防磨橡胶层(1b)。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稳定杆连杆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内衬管(4)中部为圆柱体,所述内衬管(4)从圆柱体的两端分别向外设有沿外周侧的第二锥形面(4a),形成突出的圆台状的抵挡部(4b),所述抵挡部(4b)从圆柱体的两端向所述内衬管(4)的两端的半径逐渐增大,在内衬管(4)的抵挡部(4b)靠近内衬管(4)两端端面的位置分别设有沿外周侧的第三锥形面(4c),使得内衬管(4)的抵挡部(4b)远离中部的一端的端面向内衬管(4)的端面形成圆台状的减重部(4d),减重部(4d)从抵挡部(4b)的一端的端面向内衬管(4)的端面方向的半径逐渐增大。
CN201620745192.3U 2016-07-15 2016-07-15 一种车用稳定杆连杆的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8007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45192.3U CN205800708U (zh) 2016-07-15 2016-07-15 一种车用稳定杆连杆的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45192.3U CN205800708U (zh) 2016-07-15 2016-07-15 一种车用稳定杆连杆的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00708U true CN205800708U (zh) 2016-12-14

Family

ID=57511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745192.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800708U (zh) 2016-07-15 2016-07-15 一种车用稳定杆连杆的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007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784425U (zh) 一种大型矿用电动轮自卸车前桥
CN104401420A (zh) 可折叠式车轮机构及其车轮折叠方法
CN205800708U (zh) 一种车用稳定杆连杆的结构
CN105818730A (zh) 一种汽车车轮的固定装置
TWM584751U (zh) 獨立式後懸吊系統
CN203511767U (zh) 大轴距多轴车辆的组合式车架
AU2009101262B4 (en) Heavy load trailer
CN203005448U (zh) 无摇枕城际轨道车辆转向架
CN206374469U (zh) 一种交通工具用防滑车轮
CN205800707U (zh) 一种耐用的汽车稳定杆连杆
CN103895664A (zh) 无摇枕城际轨道车辆转向架
CN201998737U (zh) 工程机械实芯轮辐板圈
CN101863194B (zh) 环形多边框架上安装螺栓履带的辅助车轮
CN211370991U (zh) 一种可伸缩的货车传动轴
CN105835612A (zh) 一种免充气防爆车轮
CN201677950U (zh) 一种汽车车身物流转运小车
CN203126398U (zh) 一种前四后十二型五轴货运汽车
CN202987413U (zh) 双轮越野车
CN204415025U (zh) 一种汽车轮胎安全装置
CN204472483U (zh) 挂车车轴提升机构
CN205737460U (zh) 一种应用于汽车高效辅助控制结构
CN220483022U (zh) 悬架总成
CN203372292U (zh) 一种半挂式全承载公路客车车身结构
CN105196797A (zh) 纳米减震轮胎
CN202574447U (zh) 牵引车前后轮胎的不同配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