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67428U - 吹塑机的双层导流储料式模头装置 - Google Patents

吹塑机的双层导流储料式模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67428U
CN205767428U CN201620765838.4U CN201620765838U CN205767428U CN 205767428 U CN205767428 U CN 205767428U CN 201620765838 U CN201620765838 U CN 201620765838U CN 205767428 U CN205767428 U CN 2057674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storing
shunting disk
push rod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76583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褚元洪
陶艳
冯强
庄鑫源
吴国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Tongda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Tongda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Tongda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Tongda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76583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674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674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67428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03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extruded material at extrusion
    • B29C48/09Articles with cross-sections having partially or fully enclosed cavities, e.g. pipes or chann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25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8/92Measuring,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2948/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extrusion moulding
    • B29C2948/92Measuring,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 B29C2948/92504Controlled parameter
    • B29C2948/92609Dimensions
    • B29C2948/92647Thickn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2948/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extrusion moulding
    • B29C2948/92Measuring,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 B29C2948/92504Controlled parameter
    • B29C2948/92609Dimensions
    • B29C2948/92666Distortion, shrinkage, dilatation, swell or warp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low-Moulding Or Thermoform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吹塑机的双层导流储料式模头装置,属于吹塑机械技术领域。包括驱动机构;储料筒,具有储料筒腔,其上部有储料筒盖;模套机构,与储料筒连接;储料芯,与储料筒固定连接盖固定;口模机构,同时与中心拉杆及口模导向连接机构连接;推料顶杆固定盘,设在储料筒腔内,特点:还包括塑料熔体双层导流机构,设在储料筒腔内;储料筒盖上插置一对导料管,一对导料管中部设导料管导料槽、导料管腔内各设引料管,储料筒盖的侧壁上设塑料熔体引入孔;推料顶杆固定盘上设引料管固定孔,引料管的下端与推料顶杆固定盘固定。简化储料芯的结构;确保吹胀成型后的中空塑料容器的质量;提高吹塑机的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吹塑机的双层导流储料式模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吹塑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吹塑机的双层导流储料式模头装置。
背景技术
吹塑机是加工中空塑料容器的装备,中空塑料容器诸如用于灌装医药化工原料、油品、各类助剂、各种溶剂、添加剂乃至危化品之类的包装桶。由于吹塑机的吹塑机理属于公知技术,例如可参见中国专利CN202062631U(三层塑料容器成型机)、CN201941151U(塑料容器全自动中空成型机)以及CN202162995U(大型吹塑料容器全自动中空成型机),等等,因而申请人不再展开说明。
关于吹塑机的储料式模头装置的技术信息可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见诸,典型的如授权公告号CN102825765B推荐的“IBC内胆吹塑机专用储料缸模头”,该专利方案虽然能够兑现其说明书第0017段记载的:“结构简单、紧凑,合理;用于塑料坯料挤出成型,能够控制挤出型坯的径向厚度;通过设置加热器防止坯料冷却”等长处,但是存在以下欠缺:由于引料流道单一,具体而言由于熔融的塑料熔体依次经进料口和中心孔进入储料筒(专利称储料缸外筒)中,因而难以保障塑料熔体在均匀的状态下引入储料筒内,即易出现熔体区域分布不均匀情形,对后续工序的吹制(吹胀)成型产生影响,最终使吹胀成型出的中空塑料容器壁厚不一致。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4191594A提供的“一种双层挤出吹塑机模头”能够消除前述专利的欠缺,具体可参见该CN104191594A的说明书第0015至0021段以及0029段至0053段。但是该CN104191594A依然存在以下缺憾:其一,由于将塑料熔体一分二再二分四是通过直接形成于储料芯以及外层套上的加工工艺要求严苛的熔体流道来实现的,因此在冗长的储料芯以及外层套上形成诸多熔体流道势必给制造带来难度并且制造周期长以及成本高;其二,专利虽然给出了射料动力机构(专利称射料油缸)实施射料的启示,但是未给出如何可在射料的同时保障塑料熔体仍处于向储料筒内引料的技术启示,因为只有在射料与引料并驾齐驱的前提下吹塑机的工作效率才得以发挥至极致。
针对上述已有技术,仍有改进的必要,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持久而有益的探索与设计,终于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显著简化储料芯的结构而藉以方便制造并且体现经济性、有利于使塑料熔体以双层状态引入储料筒而藉以保障自储料筒进入口模机构的塑料熔体的整体均匀性和有益于持续而不间断地向储料筒的储料筒腔内引入塑料熔体而藉以体现理想的工作效率的吹塑机的双层导流储料式模头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吹塑机的双层导流储料式模头装置,包括一驱动机构;一储料筒,该储料筒具有一储料筒腔,在该储料筒的上部固定有一储料筒盖,在储料筒盖的上部还固定有一储料筒固定连接盖,该储料筒固定连接盖在对应于所述驱动机构的下方的位置与驱动机构固定连接;一模套机构,该模套机构在对应于所述储料筒的下部的位置与储料筒固定连接;一储料芯,该储料芯与所述储料筒腔的径向中央位置相对应并且该储料芯的上端在穿过所述储料筒盖后与所述储料筒固定连接盖固定,而储料芯的下端伸展到所述的模套机构的部位,在储料芯的储料芯径向中央孔内设置有一调整杆,该调整杆的上端探出储料芯径向中央孔并且与所述的驱动机构相配合,在调整杆的调整杆径向中央孔内上下移动地设置有一中心拉杆,该中心拉杆的上端探出调整杆径向中央孔与驱动机构连接,而中心拉杆的下端同样探出调整杆径向中央孔并且伸展到所述模套机构的部位;一口模导向连接机构,该口模导向连接机构在对应于所述模套机构的位置同时与所述储料芯的下端以及调整杆的下端连接;一口模机构,该口模机构在对应于所述模套机构的中心位置同时与所述中心拉杆以及口模导向连接机构连接;一推料顶杆固定盘,该推料顶杆固定盘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储料筒的储料筒腔内,在该推料顶杆固定盘朝向所述储料筒盖的一侧的四周边缘部位以间隔状态固定有一组推料顶杆的下端,而该组推料顶杆的上端在依次穿过储料筒盖和储料筒固定连接盖后与所述的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的储料芯穿过该推料顶杆固定盘的推料顶杆固定盘中央孔,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塑料熔体双层导流机构,该塑料熔体双层导流机构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的储料筒腔内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推料顶杆固定盘的下方的位置与推料顶杆固定盘连接,所述的储料芯穿过该塑料熔体双层导流机构;在所述的储料筒盖上插置有一对导料管,该对导料管围绕储料筒盖的圆周方向彼此相隔180°并且该对导料管的上端在穿过所述储料筒固定连接盖后由设置在储料筒固定连接盖上的导料管压盖限定,在一对导料管中部并且在面对面的位置各开设有一导料管导料槽,在一对导料管的导料管腔内各上下移动地设置有一引料管,在该引料管的高度方向的中部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导料管导料槽的位置开设有引料管进料孔,在储料筒盖的侧壁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一对导料管的导料管导料槽的上部的位置各开设有一塑料熔体引入孔,该塑料熔体引入孔的塑料熔体引出口与导料管导料槽相通;在所述的推料顶杆固定盘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引料管的位置开设有一引料管固定孔,引料管的下端在对应于该引料管固定孔的位置与推料顶杆固定盘固定,藉由引料管的引料管出料口将塑料熔体引至所述的塑料熔体双层导流机构并且由该塑料熔体双层导流机构引入所述储料筒腔的下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推料顶杆作用缸、模芯上下位移调整作用缸和中心拉杆升降作用缸,推料顶杆作用缸包括推料顶杆作用缸缸体、推料顶杆作用缸上缸盖、推料顶杆作用缸下缸盖和推料顶杆作用缸活塞,推料顶杆作用缸缸体构成有一推料作用缸缸体腔,推料顶杆作用缸上缸盖与推料顶杆作用缸缸体的上部密封固定,推料顶杆作用缸下缸盖与推料顶杆作用缸缸体的下部密封固定,推料顶杆作用缸活塞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推料作用缸缸体腔内并且与推料作用缸缸体腔的腔壁密封配合,模芯上下位移调整作用缸包括模芯上下位移调整作用缸缸体、模芯上下位移调整作用缸上缸盖和模芯上下位移调整作用缸活塞,模芯上下位移调整作用缸缸体构成有一模芯上下位移调整作用缸缸体腔,模芯上下位移调整作用缸上缸盖与模芯上下位移调整作用缸缸体的上部密封固定,而该模芯上下位移调整作用缸缸体的下部与所述推料顶杆作用缸上缸盖密封固定,模芯上下位移调整作用缸活塞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模芯上下位移调整作用缸缸体腔内并且同时与模芯上下位移调整作用缸缸体腔的腔壁、推料顶杆作用缸上缸盖以及模芯上下位移调整作用缸上缸盖密封配合,中心拉杆升降作用缸包括缸体连接座、缸体、缸体上盖、缸体下盖和拉杆连接活塞,缸体连接座固定在所述调整杆的顶部,缸体构成有一缸体腔,缸体上盖与缸体的上部密封固定,缸体下盖与缸体的下部密封固定并且该缸体下盖还同时与缸体连接座固定,拉杆活塞设置在缸体腔内并且与缸体腔的腔壁密封配合;所述的一组推料顶杆的上端在依次穿过所述储料筒盖和储料筒固定连接盖后进而途经所述推料顶杆作用缸下缸盖并且在所述推料顶杆作用缸缸体腔内与所述推料顶杆作用缸活塞连接;所述调整杆的上端在探出所述储料芯的储料芯径向中心孔后进而穿过推料顶杆作用缸下缸盖、推料顶杆作用缸活塞和推料顶杆作用缸上缸盖并且与模芯上下位移调整作用缸活塞固定;所述中心拉杆的上端与所述拉杆活塞连接;所述储料筒固定连接盖与推料顶杆作用缸下缸盖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模套机构包括一模套座、一模套和一模套压环,模套座在对应于所述储料筒的下部的位置由模套座固定螺钉与储料筒固定,模套压环采用模套压环固定螺钉与模套座固定,模套的上部扩设有一模套安顿法兰,该模套安顿法兰安顿在模套压环上,并且由模套座的模套台阶腔的顶壁限定;同时与所述储料芯的下端以及所述调整杆的下端连接的所述口模导向连接机构与模套的模套腔相对应,模套座的内壁与储料芯的外壁之间的空间构成为模套座塑料熔体流道,该模套座塑料熔体流道与所述储料筒的储料筒腔相通,模套的模套腔的腔壁与所述口模机构之间的空间构成模套塑料熔体流道,该模套塑料熔体流道与模套座塑料熔体流道相通,在所述中心拉杆的下端构成有一支撑座限定螺母连接螺纹头。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口模导向连接机构包括导向套、滑动套、上锁紧螺母和下锁紧螺母,导向套的上部探入所述储料芯的储料芯径向中央孔内并且与储料芯径向中央孔的孔壁螺纹连接,而导向套的下部探出储料芯径向中央孔并且伸展到所述模套塑料熔体流道内,滑动套设置在导向套内并且该滑动套的下端探出导向套,上锁紧螺母在对应于所述调整杆的底部的位置通过上锁紧螺母连接螺钉与调整杆连接,并且该上锁紧螺母还与滑动套的滑动套腔的腔壁螺纹配接,下锁紧螺母在对应于上锁紧螺母的下方的位置与滑动套的滑动套腔的腔壁螺纹配接,所述的口模机构与下锁紧螺母连接并且还与所述中心拉杆的下端的所述支撑座限定螺母连接螺纹头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口模机构包括模芯、支撑座、柔性套环和支撑座限定螺母,在模芯的顶部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模芯中心拉杆让位孔,并且在围绕模芯中心拉杆让位孔的四周间隔开设有模芯连接螺钉孔,在模芯连接螺钉孔内配设有模芯连接螺钉,该模芯连接螺钉与所述的下锁紧螺母连接,在模芯的顶部还开设有至少一对支撑座导销孔,该对支撑座导销孔围绕模芯的顶壁的圆周方向彼此相隔180°,模芯的下部扩设有一支撑座容纳腔,支撑座容纳于支撑座容纳腔内,在该支撑座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支撑座中心拉杆让位孔,在支撑座上并且在对应于一对支撑座导销孔的位置固定有一对支撑座导销的下端,而该对支撑座导销的上端与一对支撑座导销孔滑动配合,柔性套环套置在模芯外,所述的中心拉杆的下端依次穿过所述的模芯中心拉杆让位孔和支撑座中心拉杆让位孔,支撑座限定螺母在对应于支撑座的下方的位置与所述支撑座限定螺母连接螺纹头连接并且与支撑座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塑料熔体双层导流机构包括上分流盘、下分流盘、外导流套、内导流套和中间导流套,在上分流盘上开设有一上分流盘第一导料孔和一上分流盘第二导料孔,该上分流盘第一导料孔和上分流盘第二导料孔围绕上分流盘的圆周方向彼此相隔°并且与所述引料管固定孔的位置相对应,在上分流盘朝向下分流盘的一侧的边缘部位开设有一上分流盘第一分流槽和一上分流盘第二分流槽,所述的上分流盘第一导料孔对应于上分流盘第一分流槽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并且与上分流盘第一分流槽相通,而所述的上分流盘第二导料孔对应于上分流盘第二分流槽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并且与上分流盘第二分流槽相通,其中,上分流盘第一分流槽以及上分流盘第二分流槽是互不相通的,在上分流盘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上分流盘储料芯让位孔,上分流盘在对应于所述推料顶杆固定盘的下方的位置并且在与推料顶杆固定盘相贴合的状态下与推料顶杆固定盘固定,在下分流盘朝向所述上分流盘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上分流盘第一分流槽的位置开设有一下分流盘第一分流槽,而在对应于所述上分流盘第二分流槽的位置开设有一下分流盘第二分流槽,在对应于下分流盘第一分流槽的两端端部的位置各开设有一下分流盘第一出料孔,而在对应于下分流盘第二分流槽的两端端部的位置各开设有一下分流盘第二出料孔,下分流盘第一分流槽以及下分流盘第二分流槽是互不相通的,在下分流盘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下分流盘储料芯让位孔,当下分流盘在对应于上分流盘的下方的位置并且在与上分流盘相贴合的状态下与所述推料顶杆固定盘固定后,所述的上分流盘第一分流槽与下分流盘第一分流槽相互重合,而所述的上分流盘第二分流槽与下分流盘第二分流槽彼此重合,外导流套在对应于所述下分流盘的下方的位置与下分流盘固定连接,该外导流套构成有一中间导流套容纳腔,该中间导流套容纳腔上部和下部构成为不封闭的敞口,中间导流套设置在中间导流套容纳腔内,在该中间导流套的中间导流套上沿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下分流盘第二出料孔的位置开设有一对中间导流套进料孔,而在中间导流套的外侧壁上开设有一对中间导流套导流槽,该对中间导流套导流槽在中间导流套的外侧壁上的位置彼此形成前后对应关系并且与所述的中间导流套进料孔相通,在中间导流套的中央构成有一内导流套容纳腔,内导流套设置在内导流套容纳腔内,该内导流套的内导流套上沿在对应于所述下分流盘的下方的位置与下分流盘固定连接,并且在内导流套上沿上开设有一对内导流套进料孔,该对内导流套进料孔围绕内导流套上沿的圆周方向彼此相隔180°并且与所述的下分流盘第一出料孔相对应,在内导流套的外侧壁上并且位于外侧壁的上部开设有一对内导流套导流槽,该对内导流套导流槽在内导流套的外侧壁上的位置彼此形成前后对应关系并且与所述的内导流套进料孔相通,在内导流套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上下贯通的内导流套储料芯让位腔,其中:中间导流套容纳腔的中间导流套容纳腔腔壁的上部与中间导流套的外壁之间的间隙构成为外层塑料熔体流落间隙,内导流套容纳腔的内导流套容纳腔腔壁与内导流套的外壁的上部之间的间隙构成为内层塑料熔体流落间隙,而中间导流套容纳腔的中间导流套容纳腔腔壁的下部与内导流套的外壁的下部之间的空间构成为汇流腔,该汇流腔与所述的储料筒腔相通,所述的外层塑料熔体流落间隙以及内层塑料熔体流落间隙均与所述汇流腔相通,所述的储料芯的上端在依次穿过内导流套储料芯让位腔、下分流盘储料芯让位孔、上分流盘储料芯让位孔、推料顶推杆固定盘中央孔和所述的储料筒盖后探出所述的储料筒固定连接盖并且由储料芯锁定螺母锁定在储料筒固定连接盖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上分流盘第一分流槽以及所述的上分流盘第二分流槽均呈C字形,并且该C字形的开口部位相互对应;所述的下分流盘第一分流槽以及所述的下分流盘第二分流槽均呈C字形并且该C字形的开口部位相互对应;所述的一对内导流套导流槽以及一对中间导流套导流槽的形状均呈人字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储料筒盖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塑料熔体引入孔的位置固定有塑料熔体导入连接头。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推料顶杆作用缸下缸盖朝向所述储料筒固定连接盖的一侧配设有一下缸盖座,在该下缸盖座与储料筒固定连接盖之间并且围绕储料筒固定连接盖的圆周方向的边缘部位以间隔状态设置有螺杆套管,由螺杆套管固定螺杆依次穿过推料顶杆作用缸下缸盖、下缸盖座和螺杆套管将储料筒固定连接盖与下缸盖座固定连接;所述的推料顶杆作用缸、模芯上下位移调整作用缸以及中心拉杆升降作用缸均为伺服油缸。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模芯的外壁上并且位于上部构成有一柔性套环座支承台阶,在所述的柔性套环的上部构成有一柔性套环座,该柔性套环座支承在柔性套环座支承台阶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支撑座的侧面并且围绕侧面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与外界相通的斜块容纳腔,在对应于斜块容纳腔的腔底部的位置设置有斜块固定螺钉,在斜块容纳腔内设置有斜块,斜块朝向斜块固定螺钉的一侧与斜块固定螺钉固定连接,而斜块背对斜块固定螺钉的一侧探出斜块容纳腔的腔口,在所述的模芯的下部围绕模芯的圆周方向并且在对应于斜块的位置开设有数量与斜块的数量相等的柔性套环支撑杆孔,在柔性套环支撑杆孔内设置有柔性套环支撑杆,该柔性套环支撑杆朝向斜块的一端与斜块的柔性套环支撑杆作用面相接触,而柔性套环支撑杆背对斜块的一端探出柔软性套环支撑杆孔并且该一端的端面构成为柔性套环作用面,所述柔性套环支撑杆作用面以及柔性套环作用面均为斜面,柔性套环作用面的斜面与柔性套环支撑杆相对应的斜块的斜面的倾斜程度是相同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柔性套环作用面以及柔性套环支撑杆作用面均为斜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相对于已有技术的技术效果之一,由于将塑料熔体双层导流机构与储料芯相分离的状态下设置在了储料筒腔内并且与推料顶杆固定盘连接,因而得以显著简化储料芯的结构,既可方便制造储料芯,又能体现经济性;之二,由于由塑料熔体双层导流机构实现对由引料管引入的塑料熔体分成内外层的状态引至储料筒腔内,因而能保障自储料筒进入口模机构的塑料熔体的整体均匀性,确保吹胀成型后的中空塑料容器的质量;之三,由于在推料顶杆固定盘下行并带动塑料熔体双层导流机构下行的过程中,塑料熔体双层导流机构仍处于将塑料熔体引入储料筒腔的状态,因而可以理想地提高吹塑机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塑料熔体双层导流机构的立体分解结构图。
图3为图2的剖视图。
图4为图1和图2在撤去储料筒连接盖后的储料筒盖的俯视图。
图5为图1和图2所示的塑料熔体双层导流机构的结构体系的上分流盘的仰视图。
图6为图1和图2所示的塑料熔体双层导流机构的结构体系的上分流盘的俯视图。
图7为图1所示的口模机构的立体分解结构图。
图8为图7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请参见图1,示出了一种吹塑机的双层导流储料式模头装置,包括一驱动机构1;一储料筒2,该储料筒2具有一储料筒腔21,在该储料筒2的上部即顶部固定有一储料筒盖22,在储料筒盖22的上部还通过储料筒固定连接盖螺钉233(图2示意)固定有一储料筒固定连接盖23,该储料筒固定连接盖23在对应于前述驱动机构1的下方的位置与驱动机构1固定连接;示出了一模套机构3,该模套机构3在对应于前述储料筒2的下部的位置与储料筒2固定连接;示出了一储料芯4,该储料芯4与前述储料筒腔21的径向中央位置相对应并且该储料芯4的上端在穿过前述储料筒盖22后与前述储料筒固定连接盖23固定,而储料芯4的下端伸展到前述的模套机构3的部位,在储料芯4的储料芯径向中央孔41内设置有一调整杆42,该调整杆42的上端探出储料芯径向中央孔41并且与前述的驱动机构1相配合,在调整杆42的调整杆径向中央孔421内上下移动地设置有一中心拉杆43,该中心拉杆43的上端探出调整杆径向中央孔421与驱动机构1连接,而中心拉杆43的下端同样探出调整杆径向中央孔421并且伸展到前述模套机构3的部位;示出了一口模导向连接机构5,该口模导向连接机构5在对应于前述模套机构3的位置同时与前述储料芯4的下端以及调整杆42的下端连接;示出了一口模机构6,该口模机构6在对应于前述模套机构3的中心位置同时与前述中心拉杆43以及口模导向连接机构5连接;示出了一推料顶杆固定盘7,该推料顶杆固定盘7上下移动地设置在前述储料筒2的储料筒腔21内,在该推料顶杆固定盘7朝向前述储料筒盖22的一侧即朝向上的一侧的四周边缘部位以间隔状态固定有一组推料顶杆71的下端,而该组推料顶杆71的上端在依次穿过储料筒盖22和储料筒固定连接盖23后与前述的驱动机构1连接,前述的储料芯4穿过该推料顶杆固定盘7的推料顶杆固定盘中央孔72。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在本实用新型吹塑机的双层导流储料式模头装置的结构体系中还包括有一塑料熔体双层导流机构8,该塑料熔体双层导流机构8上下移动地设置在前述的储料筒腔21内并且在对应于前述推料顶杆固定盘7的下方的位置与推料顶杆固定盘7连接,前述的储料芯4穿过该塑料熔体双层导流机构8;在前述的储料筒盖22上插置有一对导料管221,该对导料管221围绕储料筒盖22的圆周方向彼此相隔180°并且该对导料管221的上端在穿过前述储料筒固定连接盖23后由设置在储料筒固定连接盖23上的导料管压盖231限定,在一对导料管221中部并且在面对面的位置各开设有一导料管导料槽2211,在一对导料管221的导料管腔2212内各上下移动地设置有一引料管24,在该引料管24的高度方向的中部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导料管导料槽2211的位置开设有引料管进料孔241,在储料筒盖22的侧壁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的一对导料管221的导料管导料槽2211的上部的位置各开设有一塑料熔体引入孔25,该塑料熔体引入孔25的塑料熔体引出口251与导料管导料槽2211相通;在前述的推料顶杆固定盘7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引料管24的位置开设有一引料管固定孔73,引料管24的下端在对应于该引料管固定孔73的位置与推料顶杆固定盘7固定,藉由引料管24的引料管出料口242将塑料熔体引至前述的塑料熔体双层导流机构8并且由该塑料熔体双层导流机构8引入前述储料筒腔21的下部。
继续见图1,前述的驱动机构1包括推料顶杆作用缸11、模芯上下位移调整作用缸12和中心拉杆升降作用缸13,推料顶杆作用缸11包括推料顶杆作用缸缸体111、推料顶杆作用缸上缸盖112、推料顶杆作用缸下缸盖113和推料顶杆作用缸活塞114,推料顶杆作用缸缸体111构成有一推料作用缸缸体腔115,推料顶杆作用缸上缸盖112通过螺钉与推料顶杆作用缸缸体111的上部密封固定(加密封垫圈),推料顶杆作用缸下缸盖113通过螺钉与推料顶杆作用缸缸体111的下部密封固定(加密封垫圈),推料顶杆作用缸活塞114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推料作用缸缸体腔115内并且与推料作用缸缸体腔115的腔壁密封配合(加活塞密封圈)。模芯上下位移调整作用缸12包括模芯上下位移调整作用缸缸体121、模芯上下位移调整作用缸上缸盖122和模芯上下位移调整作用缸活塞123,模芯上下位移调整作用缸缸体121构成有一模芯上下位移调整作用缸缸体腔124,模芯上下位移调整作用缸上缸盖122与模芯上下位移调整作用缸缸体121的上部密封固定,具体而言,模芯上下位移调整作用缸上缸盖122通过上缸盖螺钉122在穿过模芯上下位移调整作用缸缸体121后与前述的推料顶杆作用缸上缸盖112固定,从而使模芯上下位移调整作用缸缸体121的下部与前述推料顶杆作用缸上缸盖112密封固定,模芯上下位移调整作用缸活塞123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模芯上下位移调整作用缸缸体腔124内并且同时与模芯上下位移调整作用缸缸体腔124的腔壁、推料顶杆作用缸上缸盖112以及模芯上下位移调整作用缸上缸盖122密封配合(通过活塞密封圈)。中心拉杆升降作用缸13包括缸体连接座131、缸体132、缸体上盖133、缸体下盖134和拉杆连接活塞135,缸体连接座31固定在前述调整杆42的顶部,缸体132构成有一缸体腔136,缸体上盖133与缸体132的上部密封固定(加密封垫圈),缸体下盖134与缸体132的下部密封固定(加密封垫圈)并且该缸体下盖134还同时与缸体连接座131固定,拉杆活塞135设置在缸体腔136内并且与缸体腔136的腔壁密封配合(通过活塞密封圈)。
前述的一组推料顶杆71( 本实施例为六根)的上端在依次穿过前述储料筒盖22和储料筒固定连接盖23后进而途经前述推料顶杆作用缸下缸盖113并且在前述推料顶杆作用缸缸体腔115内与前述推料顶杆作用缸活塞114连接;前述调整杆42的上端在探出前述储料芯4的储料芯径向中心孔41后进而穿过推料顶杆作用缸下缸盖113、推料顶杆作用缸活塞114和推料顶杆作用缸上缸盖112并且与模芯上下位移调整作用缸活塞123固定;前述中心拉杆43的上端与前述拉杆活塞135的拉杆连接活塞头1351连接;前述储料筒固定连接盖23与推料顶杆作用缸下缸盖113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的方案,在前述推料顶杆作用缸11的结构体系中增设一调整杆隔套116,该调整杆隔套116的上端穿过推料顶杆作用缸活塞114支承在推料顶杆作用缸上缸盖112上,而下端支承在推料顶杆作用缸下缸盖113上,前述的调整杆12穿过调整杆隔套116。
由于一组推料顶杆71的上部与推料顶杆作用缸活塞114固定连接,因而当推料顶杆作用缸11工作时由推料顶杆作用缸活塞114在推料顶杆作用缸缸体腔115内的上行或下行带动一组推料顶杆71相应地上行或下行,从而由一组推料顶杆71带动推料顶杆固定盘7上行或下行,进而由推料顶杆固定盘7带动塑料熔体双层导流机构8上行或下行,同时在下行时将储料筒腔21内的塑料熔体驱送至或称射向口模机构6。
由于调整杆42的上端与模芯上下位移调整作用缸12的模芯上下位移调整作用缸活塞123固定,因而当模芯上下位移调整作用缸12工作而使模芯上下位移调整作用缸活塞123在模芯上下位移调整作用缸缸体腔124内上行或下行时便带动调整杆42相应地上行或下行,从而由调整杆42带动口模导向连接机构5相应地上行或下行,进而由口模导向连接机构5带动与其连接的并且在下面还要详细说明的口模机构6的结构体系的模芯61连同柔性套环63上行或下行。
由于中心拉杆43的上端是与中心拉杆升降作用缸13的结构体系的拉杆连接活塞135的拉杆连接活塞头1351连接的,因而在中心拉杆升降作用缸13工作而使拉杆连接活塞135在缸体腔136内上移或下移时便带动中心拉杆43相应地上移或下移。由于口模机构6的结构体系的支撑座限定螺母64在对应于支撑座62的下方的位置与中心拉杆43的下端固定连接,因而在中心拉杆43上移时支撑座62也相应上移,反之同例。
请参见图7和图8并且结合图1,前述的模套机构3包括一模套座31、一模套32和一模套压环33,模套座31在对应于前述储料筒2的下部的位置通过模套座固定螺钉311与储料筒2固定,模套压环33采用模套压环固定螺钉331(图8标示)与模套座31固定,模套32的上部向外扩设有即扩展有一模套安顿法兰321,该模套安顿法兰321安顿在模套压环33上,并且由模套座31的模套台阶腔312的顶壁限定,具体而言,当由模套压环固定螺钉331将模套压环33与模套座31固定时便由模套压环33将模套32的模套安顿法兰321限定在模套台阶腔312的顶壁与模套压环33之间。在图7中还示出了供开设于模套压环33上的供模套压环固定螺钉331穿过的模套压环螺钉孔332。
由图1和图8所示,上面提及的同时与前述储料芯4的下端以及调整杆42的下端连接的口模导向连接机构5与模套32的模套腔相对应,模套座31的内壁与储料芯4的外壁之间的空间构成为模套座塑料熔体流道313(图8示),该模套座塑料熔体流道313与前述储料筒2的储料筒腔21相通,模套32的模套腔的腔壁与前述口模机构6之间的空间构成模套塑料熔体流道322(图8示),该模套塑料熔体流道322与模套座塑料熔体流道313相通,在前述中心拉杆43的下端构成有一支撑座限定螺母连接螺纹头431。
请重点见图7和图8,前述的口模导向连接机构5包括导向套51、滑动套52、上锁紧螺母53和下锁紧螺母54,导向套51的上部探入前述储料芯4的储料芯径向中央孔41内并且与储料芯径向中央孔41的孔壁螺纹连接(图8示意),而导向套51的下部探出储料芯径向中央孔41并且伸展到前述模套塑料熔体流道322内,滑动套52设置在导向套51内并且该滑动套52的下端探出导向套51,上锁紧螺母53在对应于前述调整杆42的底部的位置通过上锁紧螺母连接螺钉531与调整杆42连接,并且该上锁紧螺母53还与滑动套52的滑动套腔521的腔壁螺纹配接(图8示意),下锁紧螺母54在对应于上锁紧螺母53的下方的位置与滑动套52的滑动套腔521的腔壁螺纹配接。前述的口模机构6与下锁紧螺母54连接并且还与前述中心拉杆43的下端的前述支撑座限定螺母连接螺纹头431连接。
在图8中还示出了构成于调整杆42上的调整杆台阶422,藉由该调整杆台阶422供滑动套52的上表面与其配合。
仍重点见图7和图8,前述的口模机构6包括模芯61、支撑座62、柔性套环63和支撑座限定螺母64,在模芯61的顶部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模芯中心拉杆让位孔611,并且在围绕模芯中心拉杆让位孔611的四周间隔开设有模芯连接螺钉孔612,在模芯连接螺钉孔612内配设有模芯连接螺钉6121,该模芯连接螺钉6121与前述的下锁紧螺母54连接,具体而言,与设计在下锁紧螺母54上的下锁紧螺母螺孔541(图7示)连接,在模芯61的顶部还开设有一对支撑座导销孔613,该对支撑座导销孔613围绕模芯61的顶壁的圆周方向彼此相隔180°,模芯61的下部扩设有一支撑座容纳腔64,支撑座62容纳于支撑座容纳腔614内,在该支撑座62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支撑座中心拉杆让位孔621,在支撑座62上并且在对应于一对支撑座导销孔613的位置开设有一对导销固定螺孔626,在一对导销固定螺孔626上固定有一对支撑座导销622的下端,而该对支撑座导销622的上端与一对支撑座导销孔613滑动配合,柔性套环63套置在模芯61外,前述的中心拉杆43的下端依次穿过前述的模芯中心拉杆让位孔611和支撑座中心拉杆让位孔621,支撑座限定螺母64在对应于支撑座62的下方的位置与前述支撑座限定螺母连接螺纹头431螺纹连接并且通过支撑座限定螺母锁紧螺钉641与支撑座62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尽管申请人例举了支撑座导销孔613以及支撑座导销622各有一对,但并不受到该数量的限制。
作为优选的方案,可在前述的中心拉杆43上并且在对应于模芯中心拉杆让位孔611的位置设置一固定隔套432。
请参见图2至图3以及图5至图6并且继续结合图1,前述的塑料熔体双层导流机构8包括上分流盘81、下分流盘82、外导流套83、内导流套84和中间导流套85,在上分流盘81上开设有一上分流盘第一导料孔811和一上分流盘第二导料孔812,该上分流盘第一导料孔811和上分流盘第二导料孔812围绕上分流盘81的圆周方向彼此相隔180°并且与前述引料管固定孔73的位置相对应,在上分流盘81朝向下分流盘82的一侧的边缘部位开设有一上分流盘第一分流槽813和一上分流盘第二分流槽814,前述的上分流盘第一导料孔811对应于上分流盘第一分流槽813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并且与上分流盘第一分流槽813相通,而前述的上分流盘第二导料孔812对应于上分流盘第二分流槽814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并且与上分流盘第二分流槽814相通,其中,上分流盘第一分流槽813以及上分流盘第二分流槽814是互不相通的,在上分流盘81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上分流盘储料芯让位孔815,上分流盘81在对应于前述推料顶杆固定盘7的下方的位置并且在与推料顶杆固定盘7相贴合的状态下通过配设在推料顶杆固定盘7上的分流盘固定螺钉74与推料顶杆固定盘7固定。在下分流盘82朝向前述上分流盘81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前述上分流盘第一分流槽813的位置开设有一下分流盘第一分流槽821,而在对应于前述上分流盘第二分流槽814的位置开设有一下分流盘第二分流槽822,在对应于下分流盘第一分流槽821的两端端部的位置各开设有一下分流盘第一出料孔823,而在对应于下分流盘第二分流槽822的两端端部的位置各开设有一下分流盘第二出料孔824,下分流盘第一分流槽821以及下分流盘第二分流槽822是互不相通的,在下分流盘82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下分流盘储料芯让位孔825,当下分流盘82在对应于上分流盘81的下方的位置通过前述的分流盘固定螺钉74并且在与上分流盘81相贴合的状态下与前述推料顶杆固定盘7固定后,前述的上分流盘第一分流槽813与下分流盘第一分流槽821相互重合,而前述的上分流盘第二分流槽814与下分流盘第二分流槽822彼此重合,外导流套83在对应于前述下分流盘82的下方的位置通过设置在上分流盘81上的外导流套固定螺钉816在途经下分流盘82上的下分流盘螺孔826后与下分流盘82固定连接,具体是将外导流套固定螺钉816旋入外导流套83的上表面的外导流套固定螺钉孔833内,该外导流套83构成有一中间导流套容纳腔831,该中间导流套容纳腔831上部和下部构成为不封闭的敞口。中间导流套85设置在中间导流套容纳腔831内,在该中间导流套85的中间导流套上沿851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的下分流盘第二出料孔824的位置开设有一对中间导流套进料孔852,而在中间导流套85的外侧壁上开设有一对中间导流套导流槽853,该对中间导流套导流槽853在中间导流套85的外侧壁上的位置彼此形成前后对应关系(以图2所示的位置状态为例)并且与前述的中间导流套进料孔852相通,在中间导流套85的中央构成有一内导流套容纳腔854。内导流套84设置在内导流套容纳腔854内,该内导流套84的内导流套上沿841在对应于前述下分流盘82的下方的位置通过设置在上分流盘81上的内导流套固定螺钉817在途经下分流盘82上的螺孔827后与下分流盘82固定连接,具体是将内导流套固定螺钉817旋入内导流套84的内导流套上沿841上的内导流套固定螺钉孔8411内,并且在内导流套上沿841上开设有一对内导流套进料孔842,该对内导流套进料孔842围绕内导流套上沿841的圆周方向彼此相隔180°并且与前述的下分流盘第一出料孔823相对应,在内导流套84的外侧壁上并且位于外侧壁的上部开设有一对内导流套导流槽843,该对内导流套导流槽843在内导流套84的外侧壁上的位置彼此形成前后对应关系并且与前述的内导流套进料孔842相通,在内导流套84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上下贯通的内导流套储料芯让位腔844,其中:中间导流套容纳腔831的中间导流套容纳腔腔壁的上部与中间导流套85的外壁之间的间隙构成为外层塑料熔体流落间隙832,内导流套容纳腔854的内导流套容纳腔腔壁与内导流套84的外壁的上部之间的间隙构成为内层塑料熔体流落间隙855,而中间导流套容纳腔831的中间导流套容纳腔腔壁的下部与内导流套84的外壁的下部之间的空间构成为汇流腔86,该汇流腔86与前述的储料筒腔21相通,前述的外层塑料熔体流落间隙832以及内层塑料熔体流落间隙855均与前述汇流腔83相通,前述的储料芯4的上端在依次穿过内导流套储料芯让位腔844、下分流盘储料芯让位孔825、上分流盘储料芯让位孔815、推料顶推杆固定盘中央孔72和前述的储料筒盖22后探出前述的储料筒固定连接盖23并且由储料芯锁定螺母44(图1和图3示)锁定在储料筒固定连接盖23上。
请参见图4,由图4所示,在前述储料筒盖22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储料筒盖储料芯让位孔223,前述储料芯4的上端穿过该储料筒盖储料芯让位孔223。
由图5和图6 所示,前述的上分流盘第一分流槽813以及前述的上分流盘第二分流槽841均呈C字形,并且该C字形的开口部位相互对应;同样,前述的下分流盘第一分流槽821以及前述的下分流盘第二分流槽822均呈C字形并且该C字形的开口部位相互对应。由图2所示,前述的一对内导流套导流槽843以及一对中间导流套导流槽853的形状均呈人字形。在前述的储料筒盖22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塑料熔体引入孔25的位置固定有塑料熔体导入连接头222。在储料筒2的上表面围绕储料筒2的圆周方向并且在对应于上面已提及的储料筒固定连接盖螺钉233的位置间隔开设有储料筒固定螺孔26,储料筒固定连接盖螺钉233在穿过开设于储料筒盖22上的螺钉后旋入该储料筒固定螺孔26内。依据专业常识,在储料筒2的外壁以及储料筒盖22的外壁上通常设置有加热部件。
通过申请人在上面所作的说明,可毫无疑问地确定:导料管221的数量有一对,导料管24的数量同样有一对,与此相适应地,开设于推料顶杆固定盘7上的前述引料管固定孔73也相应有一对,于是产生了构成于上分流盘81上的上分流盘第一导料孔811、上分流盘第二导料孔812、上分流盘第一分流槽813和上分流盘第二分流槽814;产生了构成于下分流盘82上的下分流盘第一分流槽821和下分流盘第二分流槽822;出现了构成于内导流套84上的一对内导流套进料孔842和一对内导流套导流槽843;出现了构成于中间导流套85上的一对中间导流套进料孔852以及一对中间导流套导流槽853。并且前述的塑料熔体引入连接头222有一对。
请继续见图1和图2,在前述推料顶杆作用缸下缸盖113朝向前述储料筒固定连接盖23的一侧配设有一下缸盖座1131,在该下缸盖座1131与储料筒固定连接盖23之间并且围绕储料筒固定连接盖23的圆周方向的边缘部位以间隔状态设置有螺杆套管232,由螺杆套管固定螺杆2321依次穿过推料顶杆作用缸下缸盖113、下缸盖座1131和螺杆套管232将储料筒固定连接盖23与下缸盖座1131固定连接,从而使整个驱动机构1处于腾空于储料筒固定连接盖23的上方的状态,腾空程度即为螺杆套管232的高度。在图2中还示出了用于将本实用新型支承于吹塑机的机架上的一对托架臂9,具体而言,一对托架臂9将本实用新型在托持状态下与吹塑机的机架连接(图中示出了对应于储料筒盖22 的一侧的一个托架臂)。
在本实施例中,上面提及的推料顶杆作用缸11、模芯上下位移调整作用缸12以及中心拉杆升降作用缸13均为伺服油缸。
请继续见图7和图8,在前述模芯61的外壁上并且位于上部构成有一柔性套环座支承台阶615,在前述的柔性套环63的上部构成有一柔性套环座631,该柔性套环座631支承在柔性套环座支承台阶615上。
在前述支撑座62的侧面并且围绕侧面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与外界相通的斜块容纳腔623,在对应于斜块容纳腔623的腔底部的位置设置有斜块固定螺钉624,在斜块容纳腔623内设置有斜块625,斜块625朝向斜块固定螺钉624的一侧与斜块固定螺钉624固定连接,而斜块625背对斜块固定螺钉624的一侧探出斜块容纳腔623的腔口。在前述的模芯61的下部围绕模芯61的圆周方向并且在对应于斜块625的位置开设有数量与斜块625的数量相等的柔性套环支撑杆孔616,在柔性套环支撑杆孔616内设置有柔性套环支撑杆617,该柔性套环支撑杆617朝向斜块625的一端与斜块625的柔性套环支撑杆作用面6251相接触,而柔性套环支撑杆617背对斜块625的一端探出柔软性套环支撑杆孔616并且该一端的端面构成为柔性套环作用面6171,所述柔性套环支撑杆作用面6251以及柔性套环作用面6171均为斜面,柔性套环作用面6171的斜面与柔性套环支撑杆617相对应的斜块625的斜面的倾斜程度是相同的。
由图7的示意可知,设置在支撑座62的斜块容纳腔623内的斜块625的数量有一组,具体的数量优选为14至30枚,但并非绝对限于该数量。由于本实施例选择为30枚,因而斜块容纳腔623的数量有30个,前述的柔性套环支撑杆孔616以及柔性套环支撑杆617的数量同样为30个。30枚斜块625的前述柔性套环支撑杆作用面6251的倾斜程度按照工艺要求设计,所谓的按照工艺要求设计是指:当中心拉杆43带动支撑座62上移时,30枚斜块625通过柔性套环支撑杆作用面6251作用于柔性套环支撑杆617,由于30枚斜块625上的柔性套环支撑杆作用面6251的倾斜程度的不同,因而推动柔性套环支撑杆617的程度也不同,从而在由30根柔性套环支撑杆617推及柔性套环63时得以使柔性套环63呈椭圆形趋势,此时进入吹塑机的模具内的料坯的形状便呈椭圆形;反之,当中心拉杆43带动支撑座62下移即回复时,因30枚斜块625的柔性套环支撑杆作用面6251对30根柔性套环支撑杆617的推力相一致,甚至不对柔性套环63产生推力,柔性套环63便呈圆形,进入到吹塑机的模具内的料坯的形状呈圆形。
上面所述的柔性套环支撑杆作用面6251的倾斜程度是指斜块625的斜块底面(即朝向斜块容纳腔623的腔底壁的一侧的那个平面)与斜块625朝向前述柔性套环支撑杆617的一侧的斜块侧面(即前述的柔性套环支撑杆作用面6251)之间的夹角。
由上述说明可知,柔性套环支撑杆作用面6251为斜面,并且由图7所示前述的柔性套环作用面6171优选为斜面。
在储料筒2完成储料后,模芯上下位移调整作用缸12工作,使调整杆42下行,带动口模导向连接机构5以及模芯61下行,使口模机构6处于打开状态,也就是说在柔性套环63的下部的外壁与模套32的内壁下部之间形成开启通道,以使进入到模套塑料熔体通道322(图8示)内的塑料熔体引至吹塑机的模具内,由吹胀成型机构吹胀成型。在模套塑料熔体通道322开启的状态下由推料顶杆作用缸11工作,按申请人在上面所述而使储料筒腔21内的塑料熔体依次经前述的模套座塑料熔体流道313(图8示)和模套塑料熔体流道322引入吹塑机的模具内。在前述过程中,模芯上下位移调整作用缸12根据熔体壁厚曲线带动模芯61上下运动,当塑料熔体抵达第一点位时中心拉杆升降作用缸13工作,由中心拉杆43带动支撑座62上移,由支撑座62上的斜块625与模芯61上的柔性套环支撑杆617的配合作用而使模套塑料熔体流道322的流道出料口3221(图8标示)由圆形变为椭圆形;当塑料熔体抵达第二点位时中心拉杆升降作用缸13反向工作,由中心拉杆43带动支撑座62下移,由前述斜块625与柔性套环支撑杆617的配合而使流道出料口3221由椭圆形恢复为圆形;当塑料熔体抵达第三点位时,中心拉杆升降作用缸13再次工作,按前述而使流道出料口3221再次由圆形变为椭圆形;当塑料熔体抵达第四点位时,按前述而使流道出料口3221恢复为圆形。口模变化为椭圆即流道出料口3221变化为椭圆的意义在于消除塑料中空容器在容器口以及容器底部合缝线处的积料,确保塑料中空容器的中部(也称桶身)成型均匀,即保证双R环成型均匀。依据专业常识,前述的第一至第四点位的确定可根据具体情况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并且第一至第四点位的位置是指熔体坯在吹塑机的模具内的位置,例如上下合模面的部位称为第4、第1点位,对应于下合模面的上方的部位即对应于第1点位的上方的部位称为第2点位,对应于上合模面的下方的部位即对应于第4点位的下方的部位称为第3点位。
由于模芯61的升降以及中心拉杆43的升降的过程以及产生的作用可通过申请人在上面的描述得以充分理解,因而申请人在下面仅对塑料熔体引入与引出过程作如下说明。由一对塑料熔体导入连接头222将塑料熔体引入塑料熔体引入孔25,进入到塑料熔体引入孔25后由塑料熔体引出孔251经一对导流管导流槽2211引入导流管腔2212,再经引料管进料孔241进入引料管24。由于一对导流管导流槽2211的作用,因而引料管24不论是在向上还是向下位移的过程中均处于由其一对引料管进料孔241向引料管24的管腔引料的状态,因为引料管24向上以及向下位移的行程处于一对导流管导流槽2211的长度范围。进入到引料管24的管腔内的塑料熔体依次经引料管出料口242、上分流盘81的上分流盘第一导料孔811、上分流盘第二导料孔812、上分流盘第一分流槽813(分成两路)、上分流盘第二分流槽814(分成两路)、下分流盘82的下分流盘第一分流槽821、下分流盘第二分流槽822、位于下分流盘第一分流槽821两端的各一个下分流盘第一出料孔823、位于下分流盘第二分流槽822的两端的各一个下分流盘第二出料孔824、外层塑料熔体流落间隙832、内层塑料熔体流落间隙855和汇流腔86进入储料筒2的储料筒腔21内。当储料筒腔21内的量达到工艺要求的量时,推料顶杆作用缸11(也称射料作用缸)工作,按申请人在上面所述而使储料筒腔21内的塑料熔体射至口模机构6,由口模机构6引入吹塑机的模具内。在前述过程中,由下分流盘82引出的塑料熔体经内导流套84以及中间导流套85时可体现一分二再二分四的效果,确保均匀状态下引至储料筒腔21。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Claims (10)

1.一种吹塑机的双层导流储料式模头装置,包括一驱动机构(1);一储料筒(2),该储料筒(2)具有一储料筒腔(21),在该储料筒(2)的上部固定有一储料筒盖(22),在储料筒盖(22)的上部还固定有一储料筒固定连接盖(23),该储料筒固定连接盖(23)在对应于所述驱动机构(1)的下方的位置与驱动机构(1)固定连接;一模套机构(3),该模套机构(3)在对应于所述储料筒(2)的下部的位置与储料筒(2)固定连接;一储料芯(4),该储料芯(4)与所述储料筒腔(21)的径向中央位置相对应并且该储料芯(4)的上端在穿过所述储料筒盖(22)后与所述储料筒固定连接盖(23)固定,而储料芯(4)的下端伸展到所述的模套机构(3)的部位,在储料芯(4)的储料芯径向中央孔(41)内设置有一调整杆(42),该调整杆(42)的上端探出储料芯径向中央孔(41)并且与所述的驱动机构(1)相配合,在调整杆(42)的调整杆径向中央孔(421)内上下移动地设置有一中心拉杆(43),该中心拉杆(43)的上端探出调整杆径向中央孔(421)与驱动机构(1)连接,而中心拉杆(43)的下端同样探出调整杆径向中央孔(421)并且伸展到所述模套机构(3)的部位;一口模导向连接机构(5),该口模导向连接机构(5)在对应于所述模套机构(3)的位置同时与所述储料芯(4)的下端以及调整杆(42)的下端连接;一口模机构(6),该口模机构(6)在对应于所述模套机构(3)的中心位置同时与所述中心拉杆(43)以及口模导向连接机构(5)连接;一推料顶杆固定盘(7),该推料顶杆固定盘(7)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储料筒(2)的储料筒腔(21)内,在该推料顶杆固定盘(7)朝向所述储料筒盖(22)的一侧的四周边缘部位以间隔状态固定有一组推料顶杆(71)的下端,而该组推料顶杆(71)的上端在依次穿过储料筒盖(22)和储料筒固定连接盖(23)后与所述的驱动机构(1)连接,所述的储料芯(4)穿过该推料顶杆固定盘(71)的推料顶杆固定盘中央孔(7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塑料熔体双层导流机构(8),该塑料熔体双层导流机构(8)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的储料筒腔(21)内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推料顶杆固定盘(7)的下方的位置与推料顶杆固定盘(7)连接,所述的储料芯(4)穿过该塑料熔体双层导流机构(8);在所述的储料筒盖(22)上插置有一对导料管(221),该对导料管(221)围绕储料筒盖(22)的圆周方向彼此相隔180°并且该对导料管(221)的上端在穿过所述储料筒固定连接盖(23)后由设置在储料筒固定连接盖(23)上的导料管压盖(231)限定,在一对导料管(221)中部并且在面对面的位置各开设有一导料管导料槽(2211),在一对导料管(221)的导料管腔(2212)内各上下移动地设置有一引料管(24),在该引料管(24)的高度方向的中部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导料管导料槽(2211)的位置开设有引料管进料孔(241),在储料筒盖(22)的侧壁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一对导料管(221)的导料管导料槽(2211)的上部的位置各开设有一塑料熔体引入孔(25),该塑料熔体引入孔(25)的塑料熔体引出口(251)与导料管导料槽(2211)相通;在所述的推料顶杆固定盘(7)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引料管(24)的位置开设有一引料管固定孔(73),引料管(24)的下端在对应于该引料管固定孔(73)的位置与推料顶杆固定盘(7)固定,藉由引料管(24)的引料管出料口(242)将塑料熔体引至所述的塑料熔体双层导流机构(8)并且由该塑料熔体双层导流机构(8)引入所述储料筒腔(21)的下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塑机的双层导流储料式模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机构(1)包括推料顶杆作用缸(11)、模芯上下位移调整作用缸(12)和中心拉杆升降作用缸(13),推料顶杆作用缸(11)包括推料顶杆作用缸缸体(111)、推料顶杆作用缸上缸盖(112)、推料顶杆作用缸下缸盖(113)和推料顶杆作用缸活塞(114),推料顶杆作用缸缸体(111)构成有一推料作用缸缸体腔(115),推料顶杆作用缸上缸盖(112)与推料顶杆作用缸缸体(111)的上部密封固定,推料顶杆作用缸下缸盖(113)与推料顶杆作用缸缸体(111)的下部密封固定,推料顶杆作用缸活塞(114)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推料作用缸缸体腔(115)内并且与推料作用缸缸体腔(115)的腔壁密封配合,模芯上下位移调整作用缸(12)包括模芯上下位移调整作用缸缸体(121)、模芯上下位移调整作用缸上缸盖(122)和模芯上下位移调整作用缸活塞(123),模芯上下位移调整作用缸缸体(121)构成有一模芯上下位移调整作用缸缸体腔(124),模芯上下位移调整作用缸上缸盖(122)与模芯上下位移调整作用缸缸体(121)的上部密封固定,而该模芯上下位移调整作用缸缸体(121)的下部与所述推料顶杆作用缸上缸盖(112)密封固定,模芯上下位移调整作用缸活塞(123)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模芯上下位移调整作用缸缸体腔(124)内并且同时与模芯上下位移调整作用缸缸体腔(124)的腔壁、推料顶杆作用缸上缸盖(112)以及模芯上下位移调整作用缸上缸盖(122)密封配合,中心拉杆升降作用缸(13)包括缸体连接座(131)、缸体(132)、缸体上盖(133)、缸体下盖(134)和拉杆连接活塞(135),缸体连接座(31)固定在所述调整杆(42)的顶部,缸体(132)构成有一缸体腔(136),缸体上盖(133)与缸体(132)的上部密封固定,缸体下盖(134)与缸体(132)的下部密封固定并且该缸体下盖(134)还同时与缸体连接座(131)固定,拉杆活塞(135)设置在缸体腔(136)内并且与缸体腔(136)的腔壁密封配合;所述的一组推料顶杆(71)的上端在依次穿过所述储料筒盖(22)和储料筒固定连接盖(23)后进而途经所述推料顶杆作用缸下缸盖(113)并且在所述推料顶杆作用缸缸体腔(115)内与所述推料顶杆作用缸活塞(114)连接;所述调整杆(42)的上端在探出所述储料芯(4)的储料芯径向中心孔(41)后进而穿过推料顶杆作用缸下缸盖(113)、推料顶杆作用缸活塞(114)和推料顶杆作用缸上缸盖(112)并且与模芯上下位移调整作用缸活塞(123)固定;所述中心拉杆(43)的上端与所述拉杆活塞(135)连接;所述储料筒固定连接盖(23)与推料顶杆作用缸下缸盖(113)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塑机的双层导流储料式模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套机构(3)包括一模套座(31)、一模套(32)和一模套压环(33),模套座(31)在对应于所述储料筒(2)的下部的位置由模套座固定螺钉(311)与储料筒(2)固定,模套压环(33)采用模套压环固定螺钉(331)与模套座(31)固定,模套(32)的上部扩设有一模套安顿法兰(321),该模套安顿法兰(321)安顿在模套压环(33)上,并且由模套座(31)的模套台阶腔(312)的顶壁限定;同时与所述储料芯(4)的下端以及所述调整杆(42)的下端连接的所述口模导向连接机构(5)与模套(32)的模套腔相对应,模套座(31)的内壁与储料芯(4)的外壁之间的空间构成为模套座塑料熔体流道(313),该模套座塑料熔体流道(313)与所述储料筒(2)的储料筒腔(21)相通,模套(32)的模套腔的腔壁与所述口模机构(6)之间的空间构成模套塑料熔体流道(322),该模套塑料熔体流道(322)与模套座塑料熔体流道(313)相通,在所述中心拉杆(43)的下端构成有一支撑座限定螺母连接螺纹头(4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吹塑机的双层导流储料式模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口模导向连接机构(5)包括导向套(51)、滑动套(52)、上锁紧螺母(53)和下锁紧螺母(54),导向套(51)的上部探入所述储料芯(4)的储料芯径向中央孔(41)内并且与储料芯径向中央孔(41)的孔壁螺纹连接,而导向套(51)的下部探出储料芯径向中央孔(41)并且伸展到所述模套塑料熔体流道(322)内,滑动套(52)设置在导向套(51)内并且该滑动套(52)的下端探出导向套(51),上锁紧螺母(53)在对应于所述调整杆(42)的底部的位置通过上锁紧螺母连接螺钉(531)与调整杆(42)连接,并且该上锁紧螺母(53)还与滑动套(52)的滑动套腔(521)的腔壁螺纹配接,下锁紧螺母(54)在对应于上锁紧螺母(53)的下方的位置与滑动套(52)的滑动套腔(521)的腔壁螺纹配接,所述的口模机构(6)与下锁紧螺母(54)连接并且还与所述中心拉杆(43)的下端的所述支撑座限定螺母连接螺纹头(43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吹塑机的双层导流储料式模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口模机构(6)包括模芯(61)、支撑座(62)、柔性套环(63)和支撑座限定螺母(64),在模芯(61)的顶部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模芯中心拉杆让位孔(611),并且在围绕模芯中心拉杆让位孔(611)的四周间隔开设有模芯连接螺钉孔(612),在模芯连接螺钉孔(612)内配设有模芯连接螺钉(6121),该模芯连接螺钉(6121)与所述的下锁紧螺母(54)连接,在模芯(61)的顶部还开设有至少一对支撑座导销孔(613),该对支撑座导销孔(613)围绕模芯(61)的顶壁的圆周方向彼此相隔180°,模芯(61)的下部扩设有一支撑座容纳腔(64),支撑座(62)容纳于支撑座容纳腔(614)内,在该支撑座(62)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支撑座中心拉杆让位孔(621),在支撑座(62)上并且在对应于一对支撑座导销孔(613)的位置固定有一对支撑座导销(622)的下端,而该对支撑座导销(622)的上端与一对支撑座导销孔(613)滑动配合,柔性套环(63)套置在模芯(61)外,所述的中心拉杆(43)的下端依次穿过所述的模芯中心拉杆让位孔(611)和支撑座中心拉杆让位孔(621),支撑座限定螺母(64)在对应于支撑座(62)的下方的位置与所述支撑座限定螺母连接螺纹头(431)连接并且与支撑座(62)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塑机的双层导流储料式模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塑料熔体双层导流机构(8)包括上分流盘(81)、下分流盘(82)、外导流套(83)、内导流套(84)和中间导流套(85),在上分流盘(81)上开设有一上分流盘第一导料孔(811)和一上分流盘第二导料孔(812),该上分流盘第一导料孔(811)和上分流盘第二导料孔(812)围绕上分流盘(81)的圆周方向彼此相隔180°并且与所述引料管固定孔(73)的位置相对应,在上分流盘(81)朝向下分流盘(82)的一侧的边缘部位开设有一上分流盘第一分流槽(813)和一上分流盘第二分流槽(814),所述的上分流盘第一导料孔(811)对应于上分流盘第一分流槽(813)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并且与上分流盘第一分流槽(813)相通,而所述的上分流盘第二导料孔(812)对应于上分流盘第二分流槽(814)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并且与上分流盘第二分流槽(814)相通,其中,上分流盘第一分流槽(813)以及上分流盘第二分流槽(814)是互不相通的,在上分流盘(81)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上分流盘储料芯让位孔(815),上分流盘(81)在对应于所述推料顶杆固定盘(7)的下方的位置并且在与推料顶杆固定盘(7)相贴合的状态下与推料顶杆固定盘(7)固定,在下分流盘(82)朝向所述上分流盘(81)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上分流盘第一分流槽(813)的位置开设有一下分流盘第一分流槽(821),而在对应于所述上分流盘第二分流槽(814)的位置开设有一下分流盘第二分流槽(822),在对应于下分流盘第一分流槽(821)的两端端部的位置各开设有一下分流盘第一出料孔(823),而在对应于下分流盘第二分流槽(822)的两端端部的位置各开设有一下分流盘第二出料孔(824),下分流盘第一分流槽(821)以及下分流盘第二分流槽(822)是互不相通的,在下分流盘(82)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下分流盘储料芯让位孔(825),当下分流盘(82)在对应于上分流盘(81)的下方的位置并且在与上分流盘(81)相贴合的状态下与所述推料顶杆固定盘(7)固定后,所述的上分流盘第一分流槽(813)与下分流盘第一分流槽(821)相互重合,而所述的上分流盘第二分流槽(814)与下分流盘第二分流槽(822)彼此重合,外导流套(83)在对应于所述下分流盘(82)的下方的位置与下分流盘(82)固定连接,该外导流套(83)构成有一中间导流套容纳腔(831),该中间导流套容纳腔(831)上部和下部构成为不封闭的敞口,中间导流套(85)设置在中间导流套容纳腔(831)内,在该中间导流套(85)的中间导流套上沿(851)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下分流盘第二出料孔(824)的位置开设有一对中间导流套进料孔(852),而在中间导流套(85)的外侧壁上开设有一对中间导流套导流槽(853),该对中间导流套导流槽(853)在中间导流套(85)的外侧壁上的位置彼此形成前后对应关系并且与所述的中间导流套进料孔(852)相通,在中间导流套(85)的中央构成有一内导流套容纳腔(854),内导流套(84)设置在内导流套容纳腔(854)内,该内导流套(84)的内导流套上沿(841)在对应于所述下分流盘(82)的下方的位置与下分流盘(82)固定连接,并且在内导流套上沿(841)上开设有一对内导流套进料孔(842),该对内导流套进料孔(842)围绕内导流套上沿(841)的圆周方向彼此相隔180°并且与所述的下分流盘第一出料孔(823)相对应,在内导流套(84)的外侧壁上并且位于外侧壁的上部开设有一对内导流套导流槽(843),该对内导流套导流槽(843)在内导流套(84)的外侧壁上的位置彼此形成前后对应关系并且与所述的内导流套进料孔(842)相通,在内导流套(84)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上下贯通的内导流套储料芯让位腔(844),其中:中间导流套容纳腔(831)的中间导流套容纳腔腔壁的上部与中间导流套(85)的外壁之间的间隙构成为外层塑料熔体流落间隙(832),内导流套容纳腔(854)的内导流套容纳腔腔壁与内导流套(84)的外壁的上部之间的间隙构成为内层塑料熔体流落间隙(855),而中间导流套容纳腔(831)的中间导流套容纳腔腔壁的下部与内导流套(84)的外壁的下部之间的空间构成为汇流腔(86),该汇流腔(86)与所述的储料筒腔(21)相通,所述的外层塑料熔体流落间隙(832)以及内层塑料熔体流落间隙(855)均与所述汇流腔(83)相通,所述的储料芯(4)的上端在依次穿过内导流套储料芯让位腔(844)、下分流盘储料芯让位孔(825)、上分流盘储料芯让位孔(815)、推料顶推杆固定盘中央孔(72)和所述的储料筒盖(22)后探出所述的储料筒固定连接盖(23)并且由储料芯锁定螺母(44)锁定在储料筒固定连接盖(23)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吹塑机的双层导流储料式模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分流盘第一分流槽(813)以及所述的上分流盘第二分流槽(841)均呈C字形,并且该C字形的开口部位相互对应;所述的下分流盘第一分流槽(821)以及所述的下分流盘第二分流槽(822)均呈C字形并且该C字形的开口部位相互对应;所述的一对内导流套导流槽(843)以及一对中间导流套导流槽(853)的形状均呈人字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塑机的双层导流储料式模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储料筒盖(22)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塑料熔体引入孔(25)的位置固定有塑料熔体导入连接头(222)。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吹塑机的双层导流储料式模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推料顶杆作用缸下缸盖(113)朝向所述储料筒固定连接盖(23)的一侧配设有一下缸盖座(1131),在该下缸盖座(1131)与储料筒固定连接盖(23)之间并且围绕储料筒固定连接盖(23)的圆周方向的边缘部位以间隔状态设置有螺杆套管(232),由螺杆套管固定螺杆(2321)依次穿过推料顶杆作用缸下缸盖(113)、下缸盖座(1131)和螺杆套管(232)将储料筒固定连接盖(23)与下缸盖座(1131)固定连接;所述的推料顶杆作用缸(11)、模芯上下位移调整作用缸(12)以及中心拉杆升降作用缸(13)均为伺服油缸。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吹塑机的双层导流储料式模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模芯(61)的外壁上并且位于上部构成有一柔性套环座支承台阶(615),在所述的柔性套环(63)的上部构成有一柔性套环座(631),该柔性套环座(631)支承在柔性套环座支承台阶(615)上。
CN201620765838.4U 2016-07-20 2016-07-20 吹塑机的双层导流储料式模头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7674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65838.4U CN205767428U (zh) 2016-07-20 2016-07-20 吹塑机的双层导流储料式模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65838.4U CN205767428U (zh) 2016-07-20 2016-07-20 吹塑机的双层导流储料式模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67428U true CN205767428U (zh) 2016-12-07

Family

ID=581208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765838.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767428U (zh) 2016-07-20 2016-07-20 吹塑机的双层导流储料式模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6742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03665A (zh) * 2016-07-20 2016-10-12 苏州同大机械有限公司 吹塑机的双层导流储料式模头装置
CN109352951A (zh) * 2018-10-31 2019-02-19 徐州耐克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吹塑机模头
EP3804954A1 (en) * 2019-10-09 2021-04-14 Davis-Standard, LLC A polymeric tub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 multi-dimensional control system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03665A (zh) * 2016-07-20 2016-10-12 苏州同大机械有限公司 吹塑机的双层导流储料式模头装置
CN109352951A (zh) * 2018-10-31 2019-02-19 徐州耐克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吹塑机模头
EP3804954A1 (en) * 2019-10-09 2021-04-14 Davis-Standard, LLC A polymeric tub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 multi-dimensional control system
US11577442B2 (en) 2019-10-09 2023-02-14 Davis-Standard, Llc Polymeric tub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 multi-dimensional control system
EP4159405A1 (en) * 2019-10-09 2023-04-05 Davis-Standard, LLC A polymeric tub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 multi-dimensional control system
EP4159406A1 (en) * 2019-10-09 2023-04-05 Davis-Standard, LLC A polymeric tub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 multi-dimensional control system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03665B (zh) 吹塑机的双层导流储料式模头装置
CN205767428U (zh) 吹塑机的双层导流储料式模头装置
CN104136195B (zh) 吹塑成型装置和容器的制造方法
CN103419355A (zh) 一步挤出吹塑成壶工艺、专用模压挤出成型吹塑模及产品
CN106182706B (zh) 吹塑机的口模结构
CN106863757A (zh) 用于吹制带透明液位线或彩条纹中空塑料容器的模头结构
CN106693277A (zh) 哑铃、哑铃头包胶模具及哑铃成型工艺
CN205689515U (zh) 塑料制品成型机的快速开合模油缸结构
CN108819124A (zh) 封针开闭热流道浇口的注塑模具
CN202137900U (zh) 前围进气格栅本体模具
CN206605764U (zh) 用于吹制带透明液位线或彩条纹中空塑料容器的模头结构
CN105909591B (zh) 塑料制品成型机的快速开合模油缸结构
CN109878033A (zh) 轿车灯座注塑模具
CN209971506U (zh) 一种矿泉水瓶成型模具
CN201098978Y (zh) 塑料检查井流槽体压铸成型模具
CN207495928U (zh) 一种吊瓶注塑模具
CN107471611A (zh) 一种吹瓶机异形瓶吹塑模具
CN106003666A (zh) 吹塑机的塑料中空容器下吹装置
CN208343347U (zh) 一种开放式快速换色技术精密侧进胶热流道装置
CN208801555U (zh) 一种管体容器模具的结构
CN208468943U (zh) 封针开闭热流道浇口的注塑模具
CN107175805A (zh) 一种pvc自增强挤出成型模具
CN207709650U (zh) 罐体拉伸冲杆装置及其应用
CN201632603U (zh) 锭型可调的钢锭模
CN106113378B (zh) 一种锥形包装瓶的注塑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0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227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0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227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