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03666A - 吹塑机的塑料中空容器下吹装置 - Google Patents

吹塑机的塑料中空容器下吹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03666A
CN106003666A CN201610532514.0A CN201610532514A CN106003666A CN 106003666 A CN106003666 A CN 106003666A CN 201610532514 A CN201610532514 A CN 201610532514A CN 106003666 A CN106003666 A CN 1060036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w
blow needle
cooling medium
piston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3251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03666B (zh
Inventor
刘俊
吴国春
陶艳
冯强
刘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Tongda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Tongda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Tongda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Tongda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53251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03666B/zh
Publication of CN1060036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036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036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036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9/00Blow-moulding, i.e. blowing a preform or parison to a desired shape within a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9/42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9/58Blow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9/00Blow-moulding, i.e. blowing a preform or parison to a desired shape within a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9/42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9/00Blow-moulding, i.e. blowing a preform or parison to a desired shape within a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9/42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9/58Blowing means
    • B29C49/60Blow-need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low-Moulding Or Thermoform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吹塑机的塑料中空容器下吹装置,属于中空塑料制品成型机械技术领域。包括支承座,有推板升降腔,上部连接导套座,导套座有导套座腔;下吹座有下吹座腔,下吹座的前、后侧下部与导柱的顶部连接且前、后侧中部各有下吹座挂脚,下吹座升降驱动机构与导套座的底部连接,还与导柱的底部固定;左、右吹针机构设在下吹座腔内;第一作用缸以卧置状态设在下吹座的右侧下部,其第一作用缸柱朝向左吹针机构且与左吹针机构连接,第二作用缸以卧置状态设在下吹座的左侧下部,第二作用缸柱朝向右吹针机构且与右吹针机构连接。满足对料胚的吹胀成型工艺要求;减轻作业强度;提高吹胀成型效率;避免螺纹烂牙崩牙情形的发生。

Description

吹塑机的塑料中空容器下吹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空塑料制品成型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吹塑机的塑料中空容器下吹装置。
背景技术
上面提及的塑料中空容器主要指但并非绝对限于指诸如用于灌装医药化工原料、油品、各类助剂、添加剂乃至危化品之类的容积相对较大并且具有两个容器口的双口包装桶,适应吹制这种容器的吹塑机的模具通常由上子模、主模和下子模组合而成,并且下吹装置的结构体系的吹针机械有相同的两套。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2062631U推荐有“三层塑料容器成型机”、CN201941151U提供有“塑料容器全自动中空成型机”和CN202162995U介绍有“大型塑料容器全自动中空成型机”,这三项专利虽然均提及了下吹装置,但是未给出下吹装置的具体结构,尤其对于如何使下吹装置的结构体系的两个吹针机构相向位移或朝着相反的方向位移的结构启示。
前述的吹针机构是整个下吹装置的结构体系的重要部分,甚至可以说关键部分并且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不乏见诸,略以例举的如CN102848559B推荐有“气冷式吹针机构”、CN103144285A提供有“一种吹塑机的吹针装置”、CN204894486U介绍有“一种吹塑机吹针升降调节机构”和CN104527037A揭示有“中空吹塑机中的吹针装置”,等等。
通过对并非限于上面例举的专利文献的阅读可知,吹针装置的吹针头是升降的,对此还可重点参见CN104527037A的说明书第3页第11行至第4页第4行,吹针头的升降由吹针头驱动机构带动。具体而言,由吹针头驱动机构带动吹针体,由于吹针头是与吹针体固定连接的,因而由吹针体连同吹针头升降,并且吹针头的升降方式有以下两种:一是由作为吹针头驱动机构的气缸的动作而使吹针头升降;二是由作为吹针头驱动机构的油马达的工作使吹针头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升降。前者适用于对小型塑料中空制品吹胀成型,后者适合于对容积大的塑料中空制品的吹胀成型。对于使用要求严苛并且容积较大的用于灌装化工乃至危化品这类的塑料中空容器的口部的螺纹通常为内螺纹,在使用状态下与之相配的盖犹如倒置的螺塞状的凸字形,并且盖上的螺纹毫无疑问为外螺纹。在塑料中空容器的口部的内壁形成内螺纹的不言而喻的长处在于:密封性好、螺纹不易损坏并且安全卫生,等等。由前述说明可知,塑料中空制品的口部的内壁上的螺纹即内壁螺纹是由吹针装置的吹针头上的吹针头外螺纹形成的。
已有技术如前述CN204894486U由于采用了油马达(专利称“动力马达”)作为吹针头驱动机构,由于油马达的控制难度大且冲击力也大,因而吹针头的升降运动的平稳性难以保证,并且与油马达相关联的部件的加工精度十分苛刻,在使用过程中易损坏。再者,油马达的油管管路多且复杂,在使用过程中会不时地出现油液泄漏情形,一方面给生产的顺利进行产生影响,另一方面给日常管护增加了工作量。进而,由于油马达的精度难以控制,因而造成塑料中空制品的容器口的螺纹(前述的内壁螺纹)质量无法保证,严重时会出现螺牙的烂牙或崩牙现象,致使整个产品报废。
针对上述已有技术,本申请人作了持久的探索与反复的设计,终于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并且在采取了保密措施下在本申请人的中心试验室进行了试验,结果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既可保障两个吹针机构同时上下位移又能确保两个吹针机构朝着面对面的方向位移或朝着彼此分开的方向位移而藉以满足对料坯的吹胀成型工艺要求的吹塑机的塑料中空容器下吹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使吹针机构摒弃油马达而藉以保障吹针头升降的平稳性和可靠性以及避免因油液泄漏影响生产并且减轻维护人员的工作量、有利于体现对吹针机构的结构体系的吹针头的理想的冷却效果而藉以提高对塑料中空制品的吹胀成型效率及成型质量、有益于将塑料中空容器的容器口的料压实而藉以保障容器口及其内螺纹的成型质量的吹塑机的塑料中空容器下吹装置。
为体现完成本发明的首要任务,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吹塑机的塑料中空容器下吹装置,包括一支承座,该支承座构成有一推板升降腔,并且在该支承座的上部以腾空于支承座的状态通过导套座连接螺柱连接有一导套座,该导套座在使用状态下与吹塑机的机架横梁固定,并且该导套座构成有一导套座腔,在导套座的前侧和后侧各设置有导柱滑动套,在导柱滑动套上各滑动配设有导柱;一下吹座和一下吹座升降驱动机构,下吹座构成有一下吹座腔,下吹座的前侧下部和后侧下部与所述导柱的顶部连接并且在该下吹座的前侧中部以及后侧中部各固定有一下吹座挂脚,下吹座升降驱动机构在对应于所述推顶升降腔的位置与所述导套座的底部连接并且还与所述导柱的底部固定;一左吹针机构和一右吹针机构,该左吹针机构以及右吹针机构左右移动地设置在所述下吹座的下吹座腔内并且随下吹座的升降而升降;用于使所述的左吹针机构以及右吹针机构在所述下吹座腔内左右平移的一第一作用缸和一第二作用缸,第一作用缸以卧置状态设置在所述下吹座的右侧下部,该第一作用缸的第一作用缸柱朝向所述左吹针机构并且与左吹针机构连接,第二作用缸以卧置状态设置在下吹座的左侧下部,该第二作用缸的第二作用缸柱朝向所述右吹针机构并且与右吹针机构连接。
为体现完成本发明的另一个任务,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右吹针机构的结构是与所述的左吹针机构的结构相同的,该左吹针机构包括一齿轮箱,该齿轮箱配有一用于对齿轮箱的齿轮箱腔封闭的齿轮箱盖,在齿轮箱腔内转动地设置有一小齿轮和一大齿轮,小齿轮与大齿轮相啮合,在齿轮箱上开设有一第一进回油油道和一第二进回油油道,并且在齿轮箱的前端开设有一齿轮箱前导杆孔,而在齿轮箱的后端开设有一齿轮箱后导杆孔,该齿轮箱前导杆孔以及齿轮箱后导杆孔均自齿轮箱的左侧贯通至右侧,在齿轮箱前导杆孔内插设有一齿轮箱前导杆,而在齿轮箱后导杆孔内插设有一齿轮箱后导杆,齿轮箱前导杆以及上相后导杆的左端均与所述下吹座腔的左腔壁固定,而右端均与下吹座腔的右腔壁固定,所述的右吹针机构在对应于齿轮箱的右侧的位置设置在所述齿轮箱前导杆以及齿轮箱后导杆上;一吹针头压料驱动机构,该吹针头压料驱动机构在对应于所述齿轮箱腔的位置设置在所述齿轮箱朝向上的一侧并且同时与所述的第一进回油油道以及第二进回油油道相通;一吹针体,该吹针体与所述的吹针头压料驱动机构连接,并且吹针体的上端探出吹针头压料驱动机构,而吹针体的下端依次途经齿轮箱腔以及齿轮箱盖伸展到齿轮箱盖的下方,并且在该吹针体的下端设置有一冷却介质供给接头固定座和一冷却介质供给接头,冷却介质供给接头固定座套固在吹针体上,冷却介质供给接头在对应于冷却介质供给接头固定座的下方的位置与冷却介质供给接头固定座固定,在吹针体的下端并且围绕吹针体的圆周方向构成有一凹陷于吹针体的表面的冷却介质引出凹槽以及一冷却介质引入凹槽,冷却介质引入凹槽位于冷却介质引出凹槽的下方,在冷却介质引出凹槽内并且围绕冷却介质引出凹槽的圆周方向间隔开设有吹针体冷却介质引出孔,而在冷却介质引入凹槽内并且围绕冷却介质引入凹槽的圆周方向间隔开设有吹针体冷却介质引入孔,冷却介质引出凹槽以及冷却介质引入凹槽与所述冷却介质供给接头相通,所述的大齿轮套固在吹针体的中部;一吹针头,在该吹针头的上端的外壁上构成有用于对塑料中空制品的口部成形出口部内螺纹的吹针头外螺纹,而在吹针头的吹针头腔的顶部设置有一气口螺母,该气口螺母的气口螺母中心孔构成为吹气口,吹针头的下端与所述吹针体的上端连接;设置在吹针体的吹针体腔内的一吹气管和一隔套管,吹气管的上端伸展到所述的吹气口,而下端伸展到所述冷却介质供给接头的底部并且与冷却介质供给接头的底部固定连接,隔套管套置在吹气管外,该隔套管的内壁与吹气管的外壁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冷却介质引入隔腔,而隔套管的外壁与所述吹针头的内壁以及吹针体腔的腔壁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冷却介质引出隔腔,冷却介质引入隔腔与所述的吹针体冷却介质引入孔相通,而冷却介质引出隔腔与所述的吹针体冷却介质引出孔相通,冷却介质引入隔腔以及冷却介质引出隔腔由开设在隔套管的上端的介质腔贯通孔贯通,该介质腔贯通孔的数量有一组并且围绕隔套管的圆周方向间隔分布;一用于使所述吹针头顺逆旋转的吹针头驱动机构,该吹针头驱动机构包括一电机和一减速箱,电机与减速箱传动配合并且由减速箱连同电机固定在所述齿轮箱盖朝向下的一侧,减速箱的减速箱输出轴与所述的小齿轮传动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小齿轮构成有一小齿轮轴,该小齿轮轴的上端通过小齿轮轴轴承转动地支承在所述齿轮箱腔的腔顶壁上,而小齿轮轴的下端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减速箱输出轴传动连接孔,所述的减速箱输出轴穿过所述的齿轮箱盖并且在对应于减速箱输出轴传动连接孔的位置通过构成于减速箱输出轴上的减速箱输出轴键与小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的大齿轮构成有一大齿轮轴,该大齿轮轴的上端通过大齿轮轴上轴承转动地支承在齿轮箱腔的腔顶壁上,而大齿轮轴的下端通过大齿轮轴下轴承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的齿轮箱盖朝向齿轮箱腔的一侧。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吹针头压料驱动机构包括活塞缸体、活塞缸体导向套和活塞,在活塞缸体导向套的上部构成有一活塞缸体导向套腔,下部构成有一活塞行程腔,在活塞缸体导向套腔内设置有一导向套导套,该导向套导套与所述吹针体的外壁滑动配合,在活塞缸体导向套的底部的外壁上扩设有一活塞缸体导向套法兰,在该活塞缸体导向套法兰上并且围绕活塞缸体导向套法兰的圆周方向间隔开设有导向套法兰固定螺孔,在导向套法兰固定螺孔内配设有导向套法兰固定螺钉,在活塞缸体上并且在对应于导向套法兰固定螺孔的位置开设有活塞缸体螺孔,该活塞缸体螺孔自活塞缸体朝向上的一侧贯通至朝向下的一侧,所述的导向套法兰固定螺钉穿过活塞缸体螺孔与所述的齿轮箱固定,活塞设置在活塞缸体内并且与所述的吹针体螺纹连接,活塞的上部对应于所述活塞行程腔,活塞的外壁同时与活塞行程腔的腔壁以及活塞缸体的内壁密封配合,并且在活塞的中部的外壁上构成有一凸起于外壁表面的活塞膈,该活塞膈与活塞缸体导向套的底面之间的空间构成为活塞缸体的活塞缸体上缸腔,该活塞缸体上缸腔与开设在活塞缸体上的活塞缸体油道相通,而该活塞缸体油道与所述第一进回油油道相通,活塞的底表面与所述齿轮箱的上表面之间的空间构成为活塞缸体的活塞缸体下缸腔,该活塞缸体下缸腔与所述的第二进回油油道相通。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活塞缸体导向套的活塞行程腔的活塞行程腔腔壁上嵌设有一活塞行程腔密封圈,在所述的活塞缸体的内壁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活塞膈的下方的位置嵌设有一活塞缸体密封圈和一挡圈,挡圈对应于活塞缸体密封圈的下方,在活塞膈上嵌设有一活塞膈密封圈,活塞的外壁同时与活塞行程腔密封圈以及活塞缸体密封圈密封配合并且活塞缸体的内壁与活塞膈密封圈密封配合;在所述吹针体的中部的外壁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活塞的位置加工有活塞连接外螺纹,而在活塞上并且在对应于活塞连接外螺纹的位置加工有活塞连接内螺纹,该活塞连接内螺纹与活塞连接外螺纹螺纹连接。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吹针体的上端的外壁上加工有吹针头连接外螺纹,而在所述吹针头的下端的内壁上并且在对应于吹针头外螺纹的位置加工有吹针头连接内螺纹,该吹针头连接内螺纹与吹针头连接外螺纹螺纹连接并且在吹针头的下端还设置有吹针头定位销,该吹针头定位销探入所述的吹针体;在所述的吹针体的中部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大齿轮的位置构成有一大齿轮固定键,而在大齿轮上并且在对应于大齿轮固定键的位置构成有大齿轮键槽,该大齿轮键槽与大齿轮固定键相配合。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齿轮箱盖朝向下的一侧固定有一吹针体升降信号采集器支架,在该吹针体升降信号采集器支架上设置有一吹针体升降信号采集器;在所述冷却介质供给接头固定座上并且在对应于吹针体升降信号采集器的位置固定有一限位块,在该限位块上并且朝向吹针体升降信号采集器的一侧构成有一信号上触发凸缘和一信号下触发凸缘;所述的吹针体升降信号采集器为光电开关、行程开关、微动开关、位置接近开关、干簧管或霍尔感应元件。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冷却介质供给接头通过一组冷却介质供给接头固定螺杆与所述冷却介质供给接头固定座固定,在该冷却介质供给接头的高度方向的中央构成有一吹针体容纳腔,在该吹针体容纳腔的吹针体容纳腔腔壁的上部嵌设有吹针体容纳腔第一密封圈,中部嵌设有吹针体容纳腔第二密封圈,而下部嵌设有吹针体容纳腔第三密封圈,吹针体容纳腔第一密封圈与吹针体容纳腔第二密封圈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冷却介质引出腔,而吹针体容纳腔第二密封圈与吹针体容纳腔第三密封圈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冷却介质引入腔,在吹针体容纳腔的底部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吹气管连接螺纹孔,在冷却介质供给接头上并且在对应于冷却介质引出腔的位置开设有一冷却介质引出孔,该冷却介质引出孔与冷却介质引出腔相通,并且由管路与冷却介质循环供给装置连接,在冷却介质供给接头上并且在对应于冷却介质引入腔的位置开设有一冷却介质引入孔,该冷却介质引入孔与冷却介质引入腔相通并且同样由管路与冷却介质循环供给装置连接,所述吹针体的下端置入于吹针体容纳腔内,并且所述的冷却介质引出凹槽与所述的冷却介质引出腔相对应,而所述的冷却介质引入凹槽与所述的冷却介质引入腔相对应,所述吹气管的下端在对应于所述吹气管连接螺纹孔的位置与冷却介质供给接头螺纹连接,所述的冷却介质容纳腔第一密封圈、冷却介质容纳腔第二密封圈以及冷却介质容纳腔第三密封圈与吹针体密封配合并且冷却介质容纳腔第一密封圈以及冷却介质容纳腔第三密封圈的数量各为一对,而冷却介质容纳腔第二密封圈的数量为一个或一对;所述电机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交流伺服电机,所述的减速箱为行星齿轮减速箱。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导套座的左侧以及右侧各固定有一固定条,该固定条的前端和后端与所述吹塑机的机架横梁固定,并且在固定条与所述的支承座之间连接有一组间隔分布的固定条支撑柱;所述的第一作用缸以及第二作用缸为气缸或油缸。
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下吹座升降驱动机构包括下吹座升降作用缸、升降作用缸固定板、固定板前支撑杆、固定板后支撑杆和推板,推板对应于所述的推板升降腔,该推板的前端以及后端均与所述的导柱的下部固定,固定板前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导套座的前侧底部固定连接,而固定板后支撑杆的上端与导套座的后侧底部固定连接,升降作用缸固定板的前端与固定板前支撑杆的下端固定连接,而升降作用缸固定板的后端与固定板后支撑杆的下端固定连接,下吹座升降作用缸在对应于升降作用缸固定板的长度方向的中部的位置以纵向悬臂状态与升降作用缸固定板朝向下的一侧固定,该下吹座升降作用缸的下吹座升降作用缸柱穿过开设在升降作用缸固定板上的作用缸柱让位孔并且在该下吹升降作用缸柱的末端固定有一用于推动所述推板的推板顶推帽,所述的固定板前支撑杆穿过开设在推板的前端的前支撑杆让位孔,而所述的固定板后支撑杆穿过开设在推板的后端的后支撑杆让位孔;所述的下吹座升降作用缸为油缸或气缸。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由下吹座升降驱动机构使导柱升降并且导柱带动下吹座升降,进而由下吹座带动设置在下吹座腔内的左吹针机构以及右吹针机构升降,以及由设置方向相反的第一作用缸和第二作用缸的动作而使左吹针机构以及右吹针机构朝着相互面对面的方向位移或朝着彼此分开的方向位移,从而能满足对料胚的吹胀成型工艺要求。此外左吹针机构以及右吹针机构具有以下技术长处:其一,由于将吹针头驱动机构的结构体系中的动力采用了精度易于控制的电机,因而能保障吹针头升降的平稳性和可靠性以及相对于已有技术采用油马达而言可以杜绝油液泄漏,既可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又能显著减轻设备管护人员的维护作业强度;其二,由于由冷却介质供给接头通过构成于吹针体的下端的并且开设有吹针体冷却介质引出孔的冷却介质引出凹槽以及开设有吹针体冷却介质引入孔的冷却介质引入凹槽实现对隔套管的冷却介质引出隔腔以及冷却介质引入隔腔内的冷却介质循环回流,使吹针头获得理想的冷却效果,既有助于提高吹针头对塑料中空制品的吹胀成型效率又有利于确保成型质量;其三,由于吹针头压料驱动机构能使吹针体连同吹针头向上适度位移而由吹针头将位于塑料中空制品的容器口的内螺纹区域的料压实,因而能显著改善塑料中空制品的容器口的内螺纹区域的成型质量,避免螺纹烂牙崩牙情形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左吹针机构的详细结构图。
图3为图2的剖示图。
图4a为本发明的应用例之吹塑机处于预合模阶段的示意图。
图4b为本发明的应用例之吹塑机处于开始合模阶段的示意图。
图4c为本发明的应用例之吹塑机处于合模后进入吹胀成型阶段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除另行注明的外均是以图1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见图1,示出了大体上呈中国汉字的口字形构造的一支承座6,该支承座6构成有一推板升降腔61,并且在该支承座6的上部以腾空于支承座6的状态通过导套座连接螺柱621连接有一导套座62,该导套座62在使用状态下与吹塑机的机架横梁30固定,并且该导套座62构成有一导套座腔622,在导套座62的前侧和后侧各设置有导柱滑动套623,在导柱滑动套623上各滑动配设有导柱6231;示出了一下吹座7和一下吹座升降驱动机构8,下吹座7的形状同样呈前述的口字形并且构成有一下吹座腔71,下吹座7的前侧下部和后侧下部各通过导柱连接螺钉73与前述导柱6231的顶部连接并且在该下吹座7的前侧中部以及后侧中部各固定有一下吹座挂脚72,也就是说下吹座挂脚72有位置彼此对应但设置方向相反的一对,下吹座升降驱动机构8在对应于前述推顶升降腔61的位置与前述导套座62的底部连接并且还同时与前述导柱6231的底部固定;示出了一左吹针机构40和一右吹针机构50,该左吹针机构40以及右吹针机构50左右移动地设置在前述下吹座7的下吹座腔71内并且随下吹座7的升降而升降;示出了用于使前述的左吹针机构40以及右吹针机构50在前述下吹座腔71内左右平移的一第一作用缸60和一第二作用缸70,第一作用缸60以卧置状态设置在前述下吹座7的右侧下部,该第一作用缸60的第一作用缸柱601朝向前述左吹针机构40并且与左吹针机构40连接,第二作用缸70以卧置状态设置在下吹座7的左侧下部,该第二作用缸70的第二作用缸柱701朝向前述右吹针机构50并且与右吹针机构50连接。由图1的示意可知,第一、第二作用缸60、70在彼此形成对角关系的状态下保持前后对应。进而由图1所示,在导套座62的前侧有一对导柱6231,后侧同样有一对导柱6231,也就是说导柱6231共有四根。
继续见图1,在前述导套座62的左侧以及右侧各优选采用焊接方式固定有一固定条624,该固定条624的前端和后端分别探入导大度座62的前侧面以及后侧面并且用固定条螺钉与前述吹塑机的机架横梁30固定,在固定条624与前述的支承座6之间连接有一组间隔分布的固定条支撑柱6241;前述的第一作用缸60以卧置状态固定在前述右吹针机构50上,该第一作用缸60的第一作用缸柱601朝向左吹针机构40并且通过第一作用缸柱连接耳6011与左吹针机构40连接,前述的第二作用缸70以卧置状态固定在左吹针机构40上,该第二作用缸70的第二作用缸柱701朝向右吹针机构50并且通过第二作用缸柱连接耳(图中未示出)与右吹针机构50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第一作用缸60以及第二作用缸70均为气缸,但是如果用油缸替代气缸,那么毫无疑问属于等效变化而依然属于本发明公开的技术内涵范畴。此外,依据专业常识,第一作用缸60以及第二作用缸70是同步工作的,例如第一作用缸柱601向第一作用缸60的缸体外伸出时,第二作用缸柱701也同时向第二作用缸70的缸体外伸出,使左、右吹针机构40、50朝着相互分开的方向位移,反之亦然。
继续见图1,前述的下吹座升降驱动机构8包括下吹座升降作用缸81、升降作用缸固定板82、固定板前支撑杆83、固定板后支撑杆84和推板85,推板85对应于前述的推板升降腔61,该推板85的前端以及后端均与前述的导柱6231的下部(即底部)固定,固定板前支撑杆83(有一对)的上端与前述导套座62的前侧底部以螺纹连接方式固定连接,而固定板后支撑杆84(有一对)的上端与导套座62的后侧底部以螺纹连接方式固定连接,升降作用缸固定板82的前端与固定板前支撑杆83的下端固定连接,而升降作用缸固定板82的后端与固定板后支撑杆84的下端固定连接,下吹座升降作用缸81在对应于升降作用缸固定板82的长度方向的中部的位置以纵向悬臂状态通过升降作用缸固定螺钉812与升降作用缸固定板82朝向下的一侧固定,该下吹座升降作用缸81的下吹座升降作用缸柱811穿过开设在升降作用缸固定板82上的作用缸柱让位孔821并且在该下吹升降作用缸柱811(标注于图4b及4c)的末端固定有一用于推动前述推板85的推板顶推帽8111(推板顶推帽8111不与推板85固定连接),由于前述的固定板前支撑杆83穿过开设在推板85的前端的前支撑杆让位孔851,而前述的固定板后支撑杆84穿过开设在推板85的后端的后支撑杆让位孔852;因而推板85的前端以及后端实际上空套在固定板前、后支撑杆83、84上,以利上下滑动,前述的下吹座升降作用缸81为油缸,但是如果用气缸取代油缸,则应当视为等同变换。
当下吹座升降作用缸8的下吹座升降作用缸柱811向缸体外即向上伸展时,由前述推板顶推帽8111推及推板85,使推板85循着固定板前导杆83(一对)以及固定板后导杆84上行,由推板85带动导柱6231上行,由于下吹座7通过导柱连接螺钉73与导柱623的顶部连接,因而由上升的导柱6231带动下吹座7相应上行,同时由下吹座7带动以其为载体设置的前述左吹针机构40以及右吹针机构50同步上行,反之同例。
请参见图2和图3并且结合图1,由于前述的右吹针机构50的结构是与前述的左吹针机构40的结构完全相同的,因而申请人在下面仅对左吹地机构40作详细说明,该左吹针机构40包括一齿轮箱1,该齿轮箱1配有一用于对齿轮箱1的齿轮箱腔11封闭的齿轮箱盖12,在齿轮箱腔11内转动地设置有一小齿轮111和一大齿轮112,小齿轮111与大齿轮112相啮合,在齿轮箱1上开设有一第一进回油油道13和一第二进回油油道14,并且在齿轮箱1的前端(即图2和图3所示位置状态的左端)开设有一齿轮箱前导杆孔15,而在齿轮箱1的后端开设有一齿轮箱后导杆孔16,该齿轮箱前导杆孔15以及齿轮箱后导杆孔16均自齿轮箱1的左侧贯通至右侧(以图1所示位置状态为例),在齿轮箱前导杆孔15内插设有一齿轮箱前导杆151,而在齿轮箱后导杆孔16内插设有一齿轮箱后导杆161,齿轮箱前导杆151以及上相后导杆161的左端均与前述下吹座腔71的左腔壁固定,而右端均与下吹座腔71的右腔壁固定,前述的右吹针机构50在对应于齿轮箱1的右侧的位置设置在前述齿轮箱前导杆151以及齿轮箱后导杆161上。在图1中还示出阵用于将齿轮箱前导杆151的左右端限定的前导杆锁定螺母1511以及用于将齿轮箱后导杆161的左右端限定的后导杆锁定螺母1611。前述的第一进回油油道13以及第二进回油油道14各通油管与液压装置如液压泵(图中未示出)连接。具体是:在齿轮箱1上并且在分别对应于第一进回油油道13以及第二进回油油道14的位置各配设一油管接头,前述的油管的一端与油管接头配接,另一端与液压泵连接;示出了一吹针头压料驱动机构2,该吹针头压料驱动机构2在对应于前述齿轮箱腔11的位置设置在前述齿轮箱1朝向上的一侧并且同时与前述的第一进回油油道13以及第二进回油油道14相通;示出了一吹针体3,该吹针体3与前述的吹针头压料驱动机构2连接,并且吹针体3的上端探出吹针头压料驱动机构2,而吹针体3的下端依次途经齿轮箱腔11以及齿轮箱盖12伸展到齿轮箱盖12的下方,并且在该吹针体3的下端设置有一冷却介质供给接头固定座31和一冷却介质供给接头32,冷却介质供给接头固定座31套固在吹针体3的下端。在本实施例中,冷却介质供给接头固定座31采用哈夫的结构形式,所谓的哈夫的结构形式是指:冷却介质供给接头固定座31由彼此对称的两个瓣块合并构成并且抱合于(即前述的套固于)吹针体3的下端,随吹针体3的升降而升降,前述的两个瓣块之间采用瓣块联结螺钉313联结,以确保与吹针体3的下端的抱合效果,即确保随吹针体3的升降而升降。冷却介质供给接头32在对应于冷却介质供给接头固定座31的下方的位置与冷却介质供给接头固定座31固定,在吹针体3的下端并且围绕吹针体3的圆周方向构成有一凹陷于吹针体3的表面的冷却介质引出凹槽33以及一冷却介质引入凹槽34,冷却介质引入凹槽34位于冷却介质引出凹槽33的下方,在冷却介质引出凹槽33内并且围绕冷却介质引出凹槽33的圆周方向间隔开设有吹针体冷却介质引出孔331,而在冷却介质引入凹槽34内并且围绕冷却介质引入凹槽34的圆周方向间隔开设有吹针体冷却介质引入孔341,冷却介质引出凹槽33以及冷却介质引入凹槽34与前述冷却介质供给接头32相通,前述的大齿轮112套固在吹针体3的中部;示出了一吹针头4,在该吹针头4的上端的外壁上构成有用于对塑料中空制品的口部(即前述的容器口,以下同)成形出口部内螺纹的吹针头外螺纹41,而在吹针头4的吹针头腔的顶部以螺纹配合的方式设置有一气口螺母42,该气口螺母42的气口螺母中心孔构成为吹气口421,吹针头4的下端与前述吹针体3的上端连接。由图2和图3所示,在吹针头4的吹针头腔的顶部的内壁上并且在对应于气口螺母42的位置加工有气口螺母配合内螺纹45,而在气口螺母42的外壁上加工有气口螺母外螺纹422,该气口螺母外螺纹422与气口螺母内螺纹45螺纹配合,即两者构成螺纹副。吹针头4的上端呈锥台体的形状;示出了设置在吹针体3的吹针体腔内的一吹气管10和一隔套管20,吹气管10的上端伸展到前述的吹气口421,而下端伸展到前述冷却介质供给接头32的底部并且与冷却介质供给接头32的底部固定连接,隔套管20套置在吹气管10外,该隔套管20的内壁与吹气管10的外壁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冷却介质引入隔腔201,而隔套管20的外壁与前述吹针头4的内壁以及吹针体腔的腔壁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冷却介质引出隔腔202,冷却介质引入隔腔201与前述的吹针体冷却介质引入孔341相通,而冷却介质引出隔腔202与前述的吹针体冷却介质引出孔331相通,冷却介质引入隔腔201以及冷却介质引出隔腔202由开设在隔套管20的上端的介质腔贯通孔203贯通,该介质腔贯通孔203的数量有一组并且围绕隔套管20的圆周方向间隔分布;示出了一用于使前述吹针头4顺逆旋转(顺时针或逆时针)的吹针头驱动机构5,该吹针头驱动机构5包括一电机51和一减速箱52,电机51在通过其电机座511与减速箱52固定的状态下同时与减速箱52传动配合并且由减速箱52连同电机51固定在前述齿轮箱盖12朝向下的一侧,减速箱52的减速箱输出轴521与前述的小齿轮111传动连接。
由图1示意的并且在上面已提及的第一作用缸柱连接耳6011固定在齿轮箱1的底部,同样在上面已提及的第二作用缸柱连接耳固定在右吹针机构50的结构体系的齿轮箱的底部。
为了使前述的冷却介质供给接头固定座31在工艺所要求的转动角度范围内顺逆转动,因而在对应于冷却介质供给接头固定座31的后侧的位置设置有一挡板312,该挡板312与齿轮箱盖12朝向下的一侧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电机51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交流伺服电机,前述的减速箱52为行星齿轮减速箱。此外,申请人需要说明的是:上面提及的冷却介质为水,下面仍要反复提及的冷却介质同例。
当受控于电气控制箱的电机51工作时,由电机51带动减速箱52,由减速箱52减速并且由减速箱52的减速箱输出轴521带动小齿轮111,由于小齿轮111与大齿轮112相啮合,因而由小齿轮111带动大齿轮112,又由于大齿轮112套固于吹针体3的中部,因而由大齿轮带动吹针体3转动,使吹针体3连同与其上端连接的吹针头4在旋转状态下向上位移或向下位移,吹针体3连同吹针头4向上或向下位移的动作取决于电机51的正转或反转。
由图3所示,前述的小齿轮111构成有一小齿轮轴1111,该小齿轮轴1111的上端通过小齿轮轴轴承11111转动地支承在前述齿轮箱腔11的腔顶壁上,而小齿轮轴1111的下端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减速箱输出轴传动连接孔11112,前述的减速箱输出轴521穿过预设于前述的齿轮箱盖12上的小齿轮轴让位孔122并且在对应于减速箱输出轴传动连接孔11112的位置通过构成于减速箱输出轴521上的减速箱输出轴键5211与小齿轮111传动连接;前述的大齿轮112构成有一大齿轮轴1121,该大齿轮轴1121的上端通过大齿轮轴上轴承11211转动地支承在齿轮箱腔11的腔顶壁上,而大齿轮轴1121的下端通过大齿轮轴下轴承11212转动地设置在前述的齿轮箱盖12朝向齿轮箱腔11的一侧。
请继续见图2和图3,前述的吹针头压料驱动机构2的优选而非绝对限于的结构如下:包括活塞缸体21、活塞缸体导向套22和活塞23,在活塞缸体导向套22的上部构成有一活塞缸体导向套腔221,下部构成有一活塞行程腔223,在活塞缸体导向套腔221内设置有一导向套导套2211,该导向套导套2211与前述吹针体3的外壁滑动配合,在活塞缸体导向套22的底部的外壁上扩设有一活塞缸体导向套法兰222,在该活塞缸体导向套法兰222上并且围绕活塞缸体导向套法兰222的圆周方向间隔开设有导向套法兰固定螺孔2221,在导向套法兰固定螺孔2221内配设有导向套法兰固定螺钉22211,在活塞缸体21上并且在对应于导向套法兰固定螺孔2221的位置开设有活塞缸体螺孔211,该活塞缸体螺孔211自活塞缸体21朝向上的一侧贯通至朝向下的一侧,前述的导向套法兰固定螺钉22211穿过活塞缸体螺孔211与前述的齿轮箱1固定,活塞23设置在活塞缸体21内并且与前述的吹针体3螺纹连接,活塞23的上部对应于前述活塞行程腔223,活塞23的外壁同时与活塞行程腔223的腔壁以及活塞缸体21的内壁密封配合,并且在活塞23的中部的外壁上构成有一凸起于外壁表面的活塞膈231,该活塞膈231与活塞缸体导向套22的底面之间的空间构成为活塞缸体21的活塞缸体上缸腔212,该活塞缸体上缸腔212与开设在活塞缸体21上的活塞缸体油道213相通,而该活塞缸体油道213与前述第一进回油油道13相通,活塞23的底表面与前述齿轮箱1的上表面之间的空间构成为活塞缸体21的活塞缸体下缸腔214,该活塞缸体下缸腔214与前述的第二进回油油道14相通。由上述说明并且依据图2和图3的示意可知,前述活塞膈231的功用在于构建活塞缸体上缸腔212。
前述的活塞行程腔223的高度优选为2-6㎜,较好地为3-5㎜,最好为4㎜,本实施例中为4㎜。毫无疑问,活塞23的上下行程与活塞行程腔223的高度大小呈亦步亦趋的关系,并且依据举一反三之理,吹针体3连同吹针头4的上下行程与活塞23的上下行程相同。
请继续见图2和图3,在前述活塞缸体导向套22的活塞行程腔223的活塞行程腔腔壁上嵌设有一活塞行程腔密封圈2231,在前述的活塞缸体21的内壁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活塞膈231的下方的位置嵌设有一活塞缸体密封圈215和一挡圈216,挡圈216对应于活塞缸体密封圈215的下方,在活塞膈231上嵌设有一活塞膈密封圈2311,活塞23的外壁同时与活塞行程腔密封圈2231以及活塞缸体密封圈215密封配合并且活塞缸体21的内壁与活塞膈密封圈231密封配合;在前述吹针体3的中部的外壁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活塞23的位置加工有活塞连接外螺纹35,而在活塞23上并且在对应于活塞连接外螺纹35的位置加工有活塞连接内螺纹232,该活塞连接内螺纹232与活塞连接外螺纹35螺纹连接,从而得以由活塞23带动吹针体3上下位移。
在前述的吹针体3的上端的外壁上加工有吹针头连接外螺纹36,而在前述吹针头4的下端的内壁上并且在对应于吹针头外螺纹36的位置加工有吹针头连接内螺纹43,该吹针头连接内螺纹43与吹针头连接外螺纹36螺纹连接并且在吹针头4的下端还设置有吹针头定位销44,该吹针头定位销44探入前述的吹针体3。
作为优选的方案,在吹针体3的上端的外壁上并且在对应于吹针头连接外螺纹36的上方的位置嵌设一吹针体上密封圈38,藉由该吹针体上密封圈38与吹针头4的内壁构成良好的密封关系。
在前述的吹针体3的中部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大齿轮112的位置构成有一大齿轮固定键37,而在大齿轮112上并且在对应于大齿轮固定键37的位置构成有大齿轮键槽1122,该大齿轮键槽1122与大齿轮固定键37相配合。
在前述的齿轮箱盖12朝向下的一侧固定有一吹针体升降信号采集器支架121,在该吹针体升降信号采集器支架121上设置有一吹针体升降信号采集器1211;在前述冷却介质供给接头固定座31上并且在对应于吹针体升降信号采集器1211的位置通过限位块螺钉3113固定有一限位块311,在该限位块311上并且朝向吹针体升降信号采集器1211的一侧构成有一信号上触发凸缘3111和一信号下触发凸缘3112。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吹针体升降信号采集器1211为光电开关,然而如果采用行程开关、微动开关、位置接近开关、干簧管乃至霍尔感应元件,那么应当属于等同而依然属于本发明公开的技术内涵范畴。
当前述的第一进回油油道13进油时,压力油(也可称液压油)经活塞缸体油道213进入活塞缸体上缸腔212,此时,活塞缸体下缸腔214内的油液经第二进回油油道14回出(引出),在活塞缸体上缸腔212内的压力油的作用下迫使活塞23下行,由于活塞23通过其活塞连接内螺纹232与吹针体3上的活塞连接外螺纹35螺纹固定连接,因而在活塞23下行时由活塞23带动吹针体3相应地下行,吹针头4随吹针体3下行,又由于冷却介质供给接头固定座31与吹针体3的下端抱合固定,因此在吹针体3下行时,该冷却介质供给接头固定认31以及与其连接的冷却介质供给接头32也相应下行。还由于限位块311与冷却介质供给接头固定座31固定,因此限位块311也相应下行,当限位块311上的前述信号上触头凸缘3111作用于或称对应于前述的吹针体升降信号采集器1211的程度时,由该吹针体升降信号采集器1211采集信号并将采集的信号反馈给电气控制箱,由电气控制箱发出指令给液压装置如液压泵,使液压泵停止工作。反之,当由第二进回油油道14向活塞缸体下缸腔214引入压力油时,活塞缸体上缸腔212内的油液依次经活塞缸体油道213以及第一进回油油道13引出,在活塞缸体下缸腔214内的压力油的作用下迫使活塞23向上位移,由活塞23带动吹针体3以及与吹针体3连接的吹针头4上移,吹针头4的上端对塑料中空制品的口部的口部内螺纹部位的料施加挤推力(压紧螺口料),使口部内螺纹部位的料密实化以及使壁厚均匀化,口部即容器口的部位的成型质量显著提升。活塞23向上位移的程度以信号下触头凸缘3112作用于或称对应于吹针体升降信号采集器1211为限。
请继续见图2和图3,前述的冷却介质供给接头32通过一组冷却介质供给接头固定螺杆322与前述冷却介质供给接头固定座31朝向下的一侧固定,在该冷却介质供给接头32的高度方向的中央构成有一吹针体容纳腔321,在该吹针体容纳腔321的吹针体容纳腔腔壁的上部嵌设有吹针体容纳腔第一密封圈3211,中部嵌设有吹针体容纳腔第二密封圈3212,而下部嵌设有吹针体容纳腔第三密封圈3213,吹针体容纳腔第一密封圈3211与吹针体容纳腔第二密封圈3212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冷却介质引出腔3214,而吹针体容纳腔第二密封圈3212与吹针体容纳腔第三密封圈3213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冷却介质引入腔3215,在吹针体容纳腔321的底部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吹气管连接螺纹孔3216,在冷却介质供给接头32上并且在对应于冷却介质引出腔3214的位置开设有一冷却介质引出孔323,该冷却介质引出孔323与冷却介质引出腔3214相通,并且由管路与冷却介质循环供给装置连接,在冷却介质供给接头32上并且在对应于冷却介质引入腔3215的位置开设有一冷却介质引入孔324,该冷却介质引入孔324与冷却介质引入腔3215相通并且同样由管路与冷却介质循环供给装置连接,前述吹针体3的下端置入于吹针体容纳腔3211内,并且前述的冷却介质引出凹槽33与前述的冷却介质引出腔3214相对应,而前述的冷却介质引入凹槽34与前述的冷却介质引入腔3215相对应,前述吹气管10的下端在对应于前述吹气管连接螺纹孔3216的位置与冷却介质供给接头32螺纹连接。前述的冷却介质容纳腔第一密封圈3211、冷却介质容纳腔第二密封圈3212以及冷却介质容纳腔第三密封圈3213与吹针体3密封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冷却介质容纳腔第一密封圈3211以及冷却介质容纳腔第三密封圈3213的数量各为一对;前述的冷却介质容纳腔第二密封圈3212的数量为一个,但也可以为一对。
在塑料中空制品成型机的模具合模后,由前述吹针头驱动机构2工作,按申请人在上面所述而使吹针体3连同吹针头4上升,同时前述的活塞23处于下位。当熔融塑料的料胚引入模具后,按申请人在上面所述而使活塞23上行(活塞缸体下缸腔214进油),使吹针头4将塑料中空制品的口部的料压实,即压紧螺口料,接着由吹气管10吹气。
在吹气管10吹气的过程中即在吹针头4处于对塑料熔体胚即塑料型胚吹胀成型的过程中,冷却介质循环供给装置如循环泵也处于工作状态。吹气的过程是:由对应于吹气管连接螺纹孔3216部位与吹气管10配接的并且与产气源如空压机或气泵连接的进气管向吹气管10引入具有压力的空气,进入到吹气管10内的具有压力的空气从气口螺母42的吹气口421吹入前述的塑料型胚中,使其鼓胀成型。对吹针头4冷却的过程是:冷却介质从冷却介质引入孔324引入冷却介质引入腔3215,由于该冷却介质引入腔3215与吹针体3的下端的冷却介质引入凹槽34相对应,因而冷却介质便经冷却介质引入孔341进入冷却介质引入隔腔201,由进入到冷却介质引入隔腔201内的冷却介质对吹针头4冷却,并且经介质贯通孔203回引至冷却介质引出隔腔202,进入到冷却介质引出隔腔202内的冷却介质依次经吹针体冷却介质引出孔331、冷却介质引出凹槽33、冷却介质引出腔3214和冷却介质引出孔323引出,从而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回流冷却过程。吹气完成后先进行微开模,吹针头升降驱动机构5的电机51反向工作,使吹针体3连同吹针头4以旋转状态下行至最低位,再进行全开模。
由于本发明的下吹装置的结构体系包括前述的左吹针机构40和右吹针机构50,因而申请人在下面对其工作原理作更为详细的说明。
请参见图4a、图4b和图4c并且结合图1,在下面的描述中所涉及的左和右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均是以图4a、图4b和图4c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在图4a、图4b和图4c中示出了吹塑机的模架9,该模架9包括左模板91和右模板92,在左模板91朝向右模板92的一侧自上而下依次安装有左模板上子模911、左模板主模912和左模板下子模913并且在左模板下子模913的下部固定有左挂脚9131,在右模板92朝向左模板91的一侧自上而下依次安装有右模板上子模921、右模板主模922和右模板下子模923并且在右模板下子模923的下部固定有右挂脚9231。依据专业常识,左、右模板上子模911、921是彼此对应的,左、右模板主模912、922是相互对应的,左、右模板下子模913、923同样是互相对应的,并且左、右模板91、92是开合动作的。由于左、右模板91、92的开(即开模)以及合(即合模)属于公知技术,对此除了可参见申请人在上面的背景技术栏中提及的专利文献外,还可参见CN202162995U(大型塑料容器全自动中空成型机),等等,因而申请人不再对此赘述。
在预合模前,下吹座7处于最下位,此时前述的第一作用缸60以及第二作用缸70工作,第一作用缸柱601以及第二作用缸柱701各自向缸体内位移,左吹针机构40的齿轮箱1以及右吹针机构50的齿轮箱在齿轮箱前导杆151以及齿轮箱后导杆161上相向位移,也就是说左、右吹针机构40、50朝着彼此面对面的方向位移,具体而言朝着中间靠拢,即处于中间位置。接着,下吹座升降作用缸81工作,下吹座升降作用缸柱811向缸体外伸展,即向上伸展,由推板顶推帽8111推动推板85,由推板85通过导柱6231带动下吹座7上行至中间位置(可参见图4b),此时在吹针头驱动机构5的工作下(工作过程在上面已经作了描述),吹针头4旋转到最上位,同时活塞23下行至最低位。
处于熔体状态的料胚引入(即下料)后,第一作用缸60以及第二作用缸70相对于前述动作方向作反向工作,使左、右吹针机构40、50进彼此背离的方向位移,左吹针机构40的结构体系的吹针头4以及右吹针机构50的结构体系的吹针头实现撑料,也就是说将料胚撑开,与此同时,前述的左、右模板91、92相向位移,即合模。
在前述左、右模板91、92合模后,左模板下子模913的左挂脚9131以及右模板下子模923的右挂脚处于与前述的下吹座挂脚72相挂着的状态,同时左、右模板下子模913、923上移,上移到位后,前述的活塞上行(活塞23上行或下行在上面已经述明),使吹针头4将容器口处的料压紧,也就是将螺口处的料压紧(也可称压实)。而后进入吹气状态(吹气过程已在上面作了详细说明),使料胚吹胀成型。
吹气完成后,左、右模板91、92微开模,接着在吹针头驱动机构5的反向工作下,使吹针头4下行到最低位,而后开模,同时左模板下子模913以及右模板下子模923下移,使其与前述的下吹座挂脚72脱离,下吹座9以及推板85回复至原位,并且在推板85的自重力的作用下使下吹座升降作用缸柱811回复至缸体内。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不足,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记载的技术效果,不失为一个极致的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吹塑机的塑料中空容器下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支承座(6),该支承座(6)构成有一推板升降腔(61),并且在该支承座(6)的上部以腾空于支承座(6)的状态通过导套座连接螺柱(621)连接有一导套座(62),该导套座(62)在使用状态下与吹塑机的机架横梁(30)固定,并且该导套座(62)构成有一导套座腔(622),在导套座(62)的前侧和后侧各设置有导柱滑动套(623),在导柱滑动套(623)上各滑动配设有导柱(6231);一下吹座(7)和一下吹座升降驱动机构(8),下吹座(7)构成有一下吹座腔(71),下吹座(7)的前侧下部和后侧下部与所述导柱(6231)的顶部连接并且在该下吹座(7)的前侧中部以及后侧中部各固定有一下吹座挂脚(72),下吹座升降驱动机构(8)在对应于所述推顶升降腔(61)的位置与所述导套座(62)的底部连接并且还与所述导柱(6231)的底部固定;一左吹针机构(40)和一右吹针机构(50),该左吹针机构(40)以及右吹针机构(50)左右移动地设置在所述下吹座(7)的下吹座腔(71)内并且随下吹座(7)的升降而升降;用于使所述的左吹针机构(40)以及右吹针机构(50)在所述下吹座腔(71)内左右平移的一第一作用缸(60)和一第二作用缸(70),第一作用缸(60)以卧置状态设置在所述下吹座(7)的右侧下部,该第一作用缸(60)的第一作用缸柱(601)朝向所述左吹针机构(40)并且与左吹针机构(40)连接,第二作用缸(70)以卧置状态设置在下吹座(7)的左侧下部,该第二作用缸(70)的第二作用缸柱(701)朝向所述右吹针机构(50)并且与右吹针机构(5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塑机的塑料中空容器下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右吹针机构(50)的结构是与所述的左吹针机构(40)的结构相同的,该左吹针机构(40)包括一齿轮箱(1),该齿轮箱(1)配有一用于对齿轮箱(1)的齿轮箱腔(11)封闭的齿轮箱盖(12),在齿轮箱腔(11)内转动地设置有一小齿轮(111)和一大齿轮(112),小齿轮(111)与大齿轮(112)相啮合,在齿轮箱(1)上开设有一第一进回油油道(13)和一第二进回油油道(14),并且在齿轮箱(1)的前端开设有一齿轮箱前导杆孔(15),而在齿轮箱(1)的后端开设有一齿轮箱后导杆孔(16),该齿轮箱前导杆孔(15)以及齿轮箱后导杆孔(16)均自齿轮箱(1)的左侧贯通至右侧,在齿轮箱前导杆孔(15)内插设有一齿轮箱前导杆(151),而在齿轮箱后导杆孔(16)内插设有一齿轮箱后导杆(161),齿轮箱前导杆(151)以及上相后导杆(161)的左端均与所述下吹座腔(71)的左腔壁固定,而右端均与下吹座腔(71)的右腔壁固定,所述的右吹针机构(50)在对应于齿轮箱(1)的右侧的位置设置在所述齿轮箱前导杆(151)以及齿轮箱后导杆(161)上;一吹针头压料驱动机构(2),该吹针头压料驱动机构(2)在对应于所述齿轮箱腔(11)的位置设置在所述齿轮箱(1)朝向上的一侧并且同时与所述的第一进回油油道(13)以及第二进回油油道(14)相通;一吹针体(3),该吹针体(3)与所述的吹针头压料驱动机构(2)连接,并且吹针体(3)的上端探出吹针头压料驱动机构(2),而吹针体(3)的下端依次途经齿轮箱腔(11)以及齿轮箱盖(12)伸展到齿轮箱盖(12)的下方,并且在该吹针体(3)的下端设置有一冷却介质供给接头固定座(31)和一冷却介质供给接头(32),冷却介质供给接头固定座(31)套固在吹针体(3)上,冷却介质供给接头(32)在对应于冷却介质供给接头固定座(31)的下方的位置与冷却介质供给接头固定座(31)固定,在吹针体(3)的下端并且围绕吹针体(3)的圆周方向构成有一凹陷于吹针体(3)的表面的冷却介质引出凹槽(33)以及一冷却介质引入凹槽(34),冷却介质引入凹槽(34)位于冷却介质引出凹槽(33)的下方,在冷却介质引出凹槽(33)内并且围绕冷却介质引出凹槽(33)的圆周方向间隔开设有吹针体冷却介质引出孔(331),而在冷却介质引入凹槽(34)内并且围绕冷却介质引入凹槽(34)的圆周方向间隔开设有吹针体冷却介质引入孔(341),冷却介质引出凹槽(33)以及冷却介质引入凹槽(34)与所述冷却介质供给接头(32)相通,所述的大齿轮(112)套固在吹针体(3)的中部;一吹针头(4),在该吹针头(4)的上端的外壁上构成有用于对塑料中空制品的口部成形出口部内螺纹的吹针头外螺纹(41),而在吹针头(4)的吹针头腔的顶部设置有一气口螺母(42),该气口螺母(42)的气口螺母中心孔构成为吹气口(421),吹针头(4)的下端与所述吹针体(3)的上端连接;设置在吹针体(3)的吹针体腔内的一吹气管(10)和一隔套管(20),吹气管(10)的上端伸展到所述的吹气口(421),而下端伸展到所述冷却介质供给接头(32)的底部并且与冷却介质供给接头(32)的底部固定连接,隔套管(20)套置在吹气管(10)外,该隔套管(20)的内壁与吹气管(10)的外壁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冷却介质引入隔腔(201),而隔套管(20)的外壁与所述吹针头(4)的内壁以及吹针体腔的腔壁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冷却介质引出隔腔(202),冷却介质引入隔腔(201)与所述的吹针体冷却介质引入孔(341)相通,而冷却介质引出隔腔(202)与所述的吹针体冷却介质引出孔(331)相通,冷却介质引入隔腔(201)以及冷却介质引出隔腔(202)由开设在隔套管(20)的上端的介质腔贯通孔(203)贯通,该介质腔贯通孔(203)的数量有一组并且围绕隔套管(20)的圆周方向间隔分布;一用于使所述吹针头(4)顺逆旋转的吹针头驱动机构(5),该吹针头驱动机构(5)包括一电机(51)和一减速箱(52),电机(51)与减速箱(52)传动配合并且由减速箱(52)连同电机(51)固定在所述齿轮箱盖(12)朝向下的一侧,减速箱(52)的减速箱输出轴(521)与所述的小齿轮(111)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吹塑机的塑料中空容器下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齿轮(111)构成有一小齿轮轴(1111),该小齿轮轴(1111)的上端通过小齿轮轴轴承(11111)转动地支承在所述齿轮箱腔(11)的腔顶壁上,而小齿轮轴(1111)的下端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减速箱输出轴传动连接孔(11112),所述的减速箱输出轴(521)穿过所述的齿轮箱盖(12)并且在对应于减速箱输出轴传动连接孔(11112)的位置通过构成于减速箱输出轴(521)上的减速箱输出轴键(5211)与小齿轮(111)传动连接;所述的大齿轮(112)构成有一大齿轮轴(1121),该大齿轮轴(1121)的上端通过大齿轮轴上轴承(11211)转动地支承在齿轮箱腔(11)的腔顶壁上,而大齿轮轴(1121)的下端通过大齿轮轴下轴承(11212)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的齿轮箱盖(12)朝向齿轮箱腔(11)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吹塑机的塑料中空容器下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吹针头压料驱动机构(2)包括活塞缸体(21)、活塞缸体导向套(22)和活塞(23),在活塞缸体导向套(22)的上部构成有一活塞缸体导向套腔(221),下部构成有一活塞行程腔(223),在活塞缸体导向套腔(221)内设置有一导向套导套(2211),该导向套导套(2211)与所述吹针体(3)的外壁滑动配合,在活塞缸体导向套(22)的底部的外壁上扩设有一活塞缸体导向套法兰(222),在该活塞缸体导向套法兰(222)上并且围绕活塞缸体导向套法兰(222)的圆周方向间隔开设有导向套法兰固定螺孔(2221),在导向套法兰固定螺孔(2221)内配设有导向套法兰固定螺钉(22211),在活塞缸体(21)上并且在对应于导向套法兰固定螺孔(2221)的位置开设有活塞缸体螺孔(211),该活塞缸体螺孔(211)自活塞缸体(21)朝向上的一侧贯通至朝向下的一侧,所述的导向套法兰固定螺钉(22211)穿过活塞缸体螺孔(211)与所述的齿轮箱(1)固定,活塞(23)设置在活塞缸体(21)内并且与所述的吹针体(3)螺纹连接,活塞(23)的上部对应于所述活塞行程腔(223),活塞(23)的外壁同时与活塞行程腔(223)的腔壁以及活塞缸体(21)的内壁密封配合,并且在活塞(23)的中部的外壁上构成有一凸起于外壁表面的活塞膈(231),该活塞膈(231)与活塞缸体导向套(22)的底面之间的空间构成为活塞缸体(21)的活塞缸体上缸腔(212),该活塞缸体上缸腔(212)与开设在活塞缸体(21)上的活塞缸体油道(213)相通,而该活塞缸体油道(213)与所述第一进回油油道(13)相通,活塞(23)的底表面与所述齿轮箱(1)的上表面之间的空间构成为活塞缸体(21)的活塞缸体下缸腔(214),该活塞缸体下缸腔(214)与所述的第二进回油油道(14)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吹塑机的塑料中空容器下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活塞缸体导向套(22)的活塞行程腔(223)的活塞行程腔腔壁上嵌设有一活塞行程腔密封圈(2231),在所述的活塞缸体(21)的内壁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活塞膈(231)的下方的位置嵌设有一活塞缸体密封圈(215)和一挡圈(216),挡圈(216)对应于活塞缸体密封圈(215)的下方,在活塞膈(231)上嵌设有一活塞膈密封圈(2311),活塞(23)的外壁同时与活塞行程腔密封圈(2231)以及活塞缸体密封圈(215)密封配合并且活塞缸体(21)的内壁与活塞膈密封圈(231)密封配合;在所述吹针体(3)的中部的外壁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活塞(23)的位置加工有活塞连接外螺纹(35),而在活塞(23)上并且在对应于活塞连接外螺纹(35)的位置加工有活塞连接内螺纹(232),该活塞连接内螺纹(232)与活塞连接外螺纹(35)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吹塑机的塑料中空容器下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吹针体(3)的上端的外壁上加工有吹针头连接外螺纹(36),而在所述吹针头(4)的下端的内壁上并且在对应于吹针头外螺纹(36)的位置加工有吹针头连接内螺纹(43),该吹针头连接内螺纹(43)与吹针头连接外螺纹(36)螺纹连接并且在吹针头(4)的下端还设置有吹针头定位销(44),该吹针头定位销(44)探入所述的吹针体(3);在所述的吹针体(3)的中部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大齿轮(112)的位置构成有一大齿轮固定键(37),而在大齿轮(112)上并且在对应于大齿轮固定键(37)的位置构成有大齿轮键槽(1122),该大齿轮键槽(1122)与大齿轮固定键(37)相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吹塑机的塑料中空容器下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齿轮箱盖(12)朝向下的一侧固定有一吹针体升降信号采集器支架(121),在该吹针体升降信号采集器支架(121)上设置有一吹针体升降信号采集器(1211);在所述冷却介质供给接头固定座(31)上并且在对应于吹针体升降信号采集器(1211)的位置固定有一限位块(311),在该限位块(311)上并且朝向吹针体升降信号采集器(1211)的一侧构成有一信号上触发凸缘(3111)和一信号下触发凸缘(3112);所述的吹针体升降信号采集器(1211)为光电开关、行程开关、微动开关、位置接近开关、干簧管或霍尔感应元件。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吹塑机的塑料中空容器下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介质供给接头(32)通过一组冷却介质供给接头固定螺杆(322)与所述冷却介质供给接头固定座(3)固定,在该冷却介质供给接头(32)的高度方向的中央构成有一吹针体容纳腔(321),在该吹针体容纳腔(321)的吹针体容纳腔腔壁的上部嵌设有吹针体容纳腔第一密封圈(3211),中部嵌设有吹针体容纳腔第二密封圈(3212),而下部嵌设有吹针体容纳腔第三密封圈(3213),吹针体容纳腔第一密封圈(3211)与吹针体容纳腔第二密封圈(3212)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冷却介质引出腔(3214),而吹针体容纳腔第二密封圈(3212)与吹针体容纳腔第三密封圈(3213)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冷却介质引入腔(3215),在吹针体容纳腔(321)的底部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吹气管连接螺纹孔(3216),在冷却介质供给接头(32)上并且在对应于冷却介质引出腔(3214)的位置开设有一冷却介质引出孔(323),该冷却介质引出孔(323)与冷却介质引出腔(3214)相通,并且由管路与冷却介质循环供给装置连接,在冷却介质供给接头(32)上并且在对应于冷却介质引入腔(3215)的位置开设有一冷却介质引入孔(324),该冷却介质引入孔(324)与冷却介质引入腔(3215)相通并且同样由管路与冷却介质循环供给装置连接,所述吹针体(3)的下端置入于吹针体容纳腔(3211)内,并且所述的冷却介质引出凹槽(33)与所述的冷却介质引出腔(3214)相对应,而所述的冷却介质引入凹槽(34)与所述的冷却介质引入腔(3215)相对应,所述吹气管(10)的下端在对应于所述吹气管连接螺纹孔(3216)的位置与冷却介质供给接头(32)螺纹连接,所述的冷却介质容纳腔第一密封圈(3211)、冷却介质容纳腔第二密封圈(3212)以及冷却介质容纳腔第三密封圈(3213)与吹针体(3)密封配合并且冷却介质容纳腔第一密封圈(3211)以及冷却介质容纳腔第三密封圈(3213)的数量各为一对,而冷却介质容纳腔第二密封圈(3212)的数量为一个或一对;所述电机(51)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交流伺服电机,所述的减速箱(52)为行星齿轮减速箱。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塑机的塑料中空容器下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套座(62)的左侧以及右侧各固定有一固定条(624),该固定条(624)的前端和后端与所述吹塑机的机架横梁(30)固定,并且在固定条(624)与所述的支承座(6)之间连接有一组间隔分布的固定条支撑柱(6241);所述的第一作用缸(60)以及第二作用缸(70)为气缸或油缸。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塑机的塑料中空容器下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吹座升降驱动机构(8)包括下吹座升降作用缸(81)、升降作用缸固定板(82)、固定板前支撑杆(83)、固定板后支撑杆(84)和推板(85),推板(85)对应于所述的推板升降腔(61),该推板(85)的前端以及后端均与所述的导柱(6231)的下部固定,固定板前支撑杆(83)的上端与所述导套座(62)的前侧底部固定连接,而固定板后支撑杆(84)的上端与导套座(62)的后侧底部固定连接,升降作用缸固定板(82)的前端与固定板前支撑杆(83)的下端固定连接,而升降作用缸固定板(82)的后端与固定板后支撑杆(84)的下端固定连接,下吹座升降作用缸(81)在对应于升降作用缸固定板(82)的长度方向的中部的位置以纵向悬臂状态与升降作用缸固定板(82)朝向下的一侧固定,该下吹座升降作用缸(81)的下吹座升降作用缸柱(811)穿过开设在升降作用缸固定板(82)上的作用缸柱让位孔(821)并且在该下吹升降作用缸柱(811)的末端固定有一用于推动所述推板(85)的推板顶推帽(8111),所述的固定板前支撑杆(83)穿过开设在推板(85)的前端的前支撑杆让位孔(851),而所述的固定板后支撑杆(84)穿过开设在推板(85)的后端的后支撑杆让位孔(852);所述的下吹座升降作用缸(81)为油缸或气缸。
CN201610532514.0A 2016-07-07 2016-07-07 吹塑机的塑料中空容器下吹装置 Active CN1060036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32514.0A CN106003666B (zh) 2016-07-07 2016-07-07 吹塑机的塑料中空容器下吹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32514.0A CN106003666B (zh) 2016-07-07 2016-07-07 吹塑机的塑料中空容器下吹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03666A true CN106003666A (zh) 2016-10-12
CN106003666B CN106003666B (zh) 2018-02-27

Family

ID=571084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32514.0A Active CN106003666B (zh) 2016-07-07 2016-07-07 吹塑机的塑料中空容器下吹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0366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39434A (zh) * 2017-04-17 2017-09-08 东北大学 一种用于塑料桶成型的气针结构
CN108748957A (zh) * 2018-08-07 2018-11-06 苏州同大机械有限公司 吹塑机吹制成型塑料桶的冷却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10995A (ja) * 2008-11-06 2010-05-20 Tahara:Kk 中空成形装置
CN102490346A (zh) * 2011-12-01 2012-06-13 倪美琴 一种拉伸式吹塑机及其吹塑方法、制品
CN202556717U (zh) * 2012-05-09 2012-11-28 张家港华丰重型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内螺纹制品的下吹式旋脱装置
CN104527037A (zh) * 2014-12-12 2015-04-22 苏州星贝尔中空成型设备有限公司 中空吹塑机中的吹针装置
CN205905409U (zh) * 2016-07-07 2017-01-25 苏州同大机械有限公司 吹塑机的塑料中空容器下吹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10995A (ja) * 2008-11-06 2010-05-20 Tahara:Kk 中空成形装置
CN102490346A (zh) * 2011-12-01 2012-06-13 倪美琴 一种拉伸式吹塑机及其吹塑方法、制品
CN202556717U (zh) * 2012-05-09 2012-11-28 张家港华丰重型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内螺纹制品的下吹式旋脱装置
CN104527037A (zh) * 2014-12-12 2015-04-22 苏州星贝尔中空成型设备有限公司 中空吹塑机中的吹针装置
CN205905409U (zh) * 2016-07-07 2017-01-25 苏州同大机械有限公司 吹塑机的塑料中空容器下吹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39434A (zh) * 2017-04-17 2017-09-08 东北大学 一种用于塑料桶成型的气针结构
CN108748957A (zh) * 2018-08-07 2018-11-06 苏州同大机械有限公司 吹塑机吹制成型塑料桶的冷却装置
CN108748957B (zh) * 2018-08-07 2023-10-20 苏州同大机械有限公司 吹塑机吹制成型塑料桶的冷却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03666B (zh) 2018-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27299B (zh) 机械式管件胀形装置
CN101244439B (zh) 一种机械-液压反拉深模具
CN215697766U (zh) 一种五金件加工用注塑设备
CN106003666A (zh) 吹塑机的塑料中空容器下吹装置
CN205871148U (zh) 塑料中空制品吹胀成型用的旋转吹针装置
CN105965779A (zh) 一种快速模具
CN207222670U (zh) 一种变径异形管类零件胀形模具
CN205905409U (zh) 吹塑机的塑料中空容器下吹装置
CN106003667B (zh) 塑料中空制品吹胀成型用的旋转吹针装置
CN209079119U (zh) 一种用于弯头管件的自动脱模模具
CN204338655U (zh) 一种薄壁管液压胀形成型装置
CN202356620U (zh) 干粉磁材成形自动液压机的双功能模架
CN214082424U (zh) 一种塑胶齿轮用高精密模具
CN206014841U (zh) 一种多工位仿生曲坯成型机
CN211683233U (zh) 一种活动式注塑机模具
CN213412348U (zh) 一种免烧砖用模具
CN107379421A (zh) 一种汽车油封密封圈挤压模具
CN206085559U (zh) 一种阳三通管注塑模具
CN207059132U (zh) 一种模具顶出机构
CN205800046U (zh) 一种快速模具单元
CN207522983U (zh) 一种塑料件注塑成型模具
CN201471747U (zh) 一种挤压模套架
CN219820419U (zh) 一种合成树脂瓦成型装置
CN213733013U (zh) 一种立式注塑机
CN221022104U (zh) 一种组合式注塑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