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58300U - 新式电蒸锅 - Google Patents

新式电蒸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58300U
CN205758300U CN201620266792.1U CN201620266792U CN205758300U CN 205758300 U CN205758300 U CN 205758300U CN 201620266792 U CN201620266792 U CN 201620266792U CN 205758300 U CN205758300 U CN 2057583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bag
pot
novel electric
electric steamer
in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26679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治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Hyd Electric Power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Hyd Electric Pow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Hyd Electric Power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Hyd Electric Pow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26679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583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583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5830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式电蒸锅,包括:锅体、锅盖、第一内胆以及第二内胆;锅体为桶形结构;第二内胆的底部中心的内壁上设置有加热装置;锅体的底部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金属探针;第一内胆的侧壁的顶部设置有进水孔并配有密封盖,沿第二内胆的内壁的顶边均匀设置多个通气孔。本实用新型的锅体用于给加热装置提供电力,锅盖用于密封,采用双内胆的结构,向进水孔灌入水,水能够在第一内胆以及第二内胆的夹层中受热形成水蒸气,水蒸气从多个通气孔溢出,通过水蒸气对食材进行加热,避免了人为控制水量的麻烦,加热装置设置在第一内胆以及第二内胆的夹层中,能够提高加热效率,避免了食材加热不均的麻烦。

Description

新式电蒸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蒸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式电蒸锅。
背景技术
当前技术下,常用的电蒸锅包括:锅体、锅盖以及内胆,在烹饪时,使用者需要向内胆中加入适量的水,在利用锅体内部的加热装置对水进行加热,进而加热食材。
常用的电蒸锅使用者在使用时,倒入内胆中的水量无法准确掌控,可能会出现水量过多或过少的情况,同时也可能出现对食材加热不均的情况,对烹饪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式电蒸锅,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新式电蒸锅,包括锅体1、锅盖2、第一内胆3以及第二内胆4;所述锅体1为桶形结构;所述锅盖2通过转轴连接在所述锅体1顶部;所述第一内胆3以及所述第二内胆4为均桶形结构;所述第二内胆4设置在所述第一内胆3内部,所述第一内胆3的上沿与所述第二内胆4的上沿连接;所述第二内胆4的底部中心的内壁上设置有加热装置5;所述锅体1的底部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金属探针6,所述金属探针6穿过所述第一内胆3的底部与所述加热装置5链接;所述第一内胆3的侧壁的顶部设置有进水孔7并配有密封盖,沿所述第二内胆4的内壁的顶边均匀设置多个通气孔8。
优选地,所述第一内胆3以及所述第二内胆4的夹层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电热丝9;多个所述电热丝9与所述加热装置5连接。
优选地,所述锅体1的内壁的底部均匀设置有多个用于平衡所述第一内胆3的平衡装置10。
优选地,所述锅盖2的侧面设置有出气孔11。
优选地,所述出气孔11中设置有多层滤网。
优选地,所述锅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盛水槽12;所述盛水槽12为桶形结构,并设置有配套的槽盖13;所述槽盖13安装在所述出气孔11的外部。
优选地,所述锅盖2内部设置有加压装置14。
优选地,所述锅盖2的顶部设置有观察孔15;所述观察孔15上设置有透明平板。
本公开的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锅体用于给加热装置提供电力,锅盖用于密封,采用双内胆的结构,向进水孔灌入水,水能够在第一内胆以及第二内胆的夹层中受热形成水蒸气,水蒸气从多个通气孔溢出,通过水蒸气对食材进行加热,避免了人为控制水量的麻烦,加热装置设置在第一内胆以及第二内胆的夹层中,能够提高加热效率,避免了食材加热不均的麻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新式电蒸锅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的一种新式电蒸锅,包括锅体1、锅盖2、第一内胆3以及第二内胆4;锅体1为桶形结构;锅盖2通过转轴连接在锅体1顶部;第一内胆3以及第二内胆4为均桶形结构;第二内胆4设置在第一内胆3内部,第一内胆3的上沿与第二内胆4的上沿连接;第二内胆4的底部中心的内壁上设置有加热装置5;锅体1的底部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金属探针6,金属探针6穿过第一内胆3的底部与加热装置5链接;第一内胆3的侧壁的顶部设置有进水孔7并配有密封盖,沿第二内胆4的内壁的顶边均匀设置多个通气孔8。
其中,锅体1用于放置第一内胆3以及第二内胆4,;锅盖2不仅能够帮助本新式电蒸锅进行加热加压,使得本新式电蒸锅具有良好的密封性;本新式电蒸锅的内胆采用双层内胆,为第一内胆3以及第二内胆4,在使用时,使用者从进水孔7,向第一内胆3以及第二内胆4的内部空间添加水,添加水后,盖上密封盖即可;在加热过程中,由于第一内胆3的上沿与第二内胆4的上沿连接,水蒸气从第二内胆4的内壁的顶边的多个通气孔8溢出,利用水蒸气对放置在第二内胆4内部的食材进行加热,另外使用者利用本新式电蒸锅,无需对水量进行另外控制,仅需在向进水孔7加水,当水位超过通气孔8的高度,水会从通气孔8溢出,此时则停止加水,避免了人为对水量进行把握的麻烦;在第二内胆4的底部中心的内壁上设置有加热装置5,加热装置5直接对水进行加热,使得加热效率更高;多个金属探针6设置在锅体1的底部的内壁上,金属探针6穿过第一内胆3的底部与加热装置5链接,在使用者将双层内胆放置在锅体1内部时,多个金属探针6与锅体1的电路连通,进而将锅体1的电路与加热装置5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内胆3以及第二内胆4的夹层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电热丝9;多个电热丝9与加热装置5连接。
其中,设置多个电热丝9,电热丝9可采用螺旋结构,用于加快加热速度,一方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加热装置5的负担,另一方面能够使得夹层中的水加热均匀。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锅体1的内壁的底部均匀设置有多个用于平衡第一内胆3的平衡装置10。
其中,常用的电蒸锅,内胆又是会出现歪斜的情况,平衡装置10可以为弹簧结构,便于使用者在放置双层内胆时,进行调节,协助双层内胆处于水平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锅盖2的侧面设置有出气孔11。
其中,不同于常用的电蒸锅,本新式电蒸锅将出气孔11设置在锅盖2的侧面,而不是顶部,这样设置,在水蒸气溢出时,不会对厨房的造成影响,使得使用者的视线保持清晰,提高了安全性,避免了意外的发生。
在本实用新型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出气孔11中设置有多层滤网。
其中,由于本新式电蒸锅没有在食材中直接添加水,因此需要在出气孔10中设置多层滤网,在不影响出气的同时,能够阻挡部分水分溢出,使得本新式电蒸锅的水份能够得到循环利用。
在本实用新型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锅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盛水槽12;盛水槽12为桶形结构,并设置有配套的槽盖13;槽盖13安装在出气孔11的外部。
其中,盛水槽12用于收集出气孔11溢出的水蒸气,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由于出气孔11设置在锅盖2的侧面,因此盛水槽12设置在锅体1的侧壁上,而槽盖13则安装在出气孔11的外部,在锅盖2盖上后,槽盖13能够盖在盛水槽12的顶部,出气孔11的水蒸气能够直接进入到盛水槽12中,方便快捷。
在本实用新型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锅盖2内部设置有加压装置14。
其中,类似于高压锅的原理,加压装置14能够对本新式电蒸锅内部的进行加压处理,加快水蒸气的形成以及食材的加热进度,起到省事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锅盖2的顶部设置有观察孔15;观察孔15上设置有透明平板。
其中,使用者通过观察孔15能够直接对锅内的食材进行观察,无需打开锅盖2进行观察,方便快捷。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新式电蒸锅,其特征在于,包括锅体(1)、锅盖(2)、第一内胆(3)以及第二内胆(4);
所述锅体(1)为桶形结构;
所述锅盖(2)通过转轴连接在所述锅体(1)顶部;
所述第一内胆(3)以及所述第二内胆(4)为均桶形结构;
所述第二内胆(4)设置在所述第一内胆(3)内部,所述第一内胆(3)的上沿与所述第二内胆(4)的上沿连接;
所述第二内胆(4)的底部中心的内壁上设置有加热装置(5);
所述锅体(1)的底部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金属探针(6),所述金属探针(6)穿过所述第一内胆(3)的底部与所述加热装置(5)连接;
所述第一内胆(3)的侧壁的顶部设置有进水孔(7)并配有密封盖,沿所述第二内胆(4)的内壁的顶边均匀设置多个通气孔(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式电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胆(3)以及所述第二内胆(4)的夹层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电热丝(9);
多个所述电热丝(9)与所述加热装置(5)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式电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1)的内壁的底部均匀设置有多个用于平衡所述第一内胆(3)的平衡装置(1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式电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2)的侧面设置有出气孔(1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式电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孔(11)中设置有多层滤网。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式电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盛水槽(12);
所述盛水槽(12)为桶形结构,并设置有配套的槽盖(13);
所述槽盖(13)安装在所述出气孔(11)的外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式电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2)内部设置有加压装置(14)。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式电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2)的顶部设置有观察孔(15);
所述观察孔(15)上设置有透明平板。
CN201620266792.1U 2016-03-31 2016-03-31 新式电蒸锅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7583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66792.1U CN205758300U (zh) 2016-03-31 2016-03-31 新式电蒸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66792.1U CN205758300U (zh) 2016-03-31 2016-03-31 新式电蒸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58300U true CN205758300U (zh) 2016-12-07

Family

ID=57414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266792.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758300U (zh) 2016-03-31 2016-03-31 新式电蒸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5830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77977A (zh) * 2018-03-23 2018-09-04 刘小英 一种多功能蒸锅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77977A (zh) * 2018-03-23 2018-09-04 刘小英 一种多功能蒸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312827U (zh) 一种分体式电蒸煲
CN102151078A (zh) 一种蒸汽火锅
CN205758300U (zh) 新式电蒸锅
CN205758301U (zh) 双层内胆电蒸锅
CN204550515U (zh) 一种啤酒生产成套设备
CN205758288U (zh) 一种双层内锅的电饭锅
CN201719042U (zh) 蒸锅
CN208973342U (zh) 电饭煲
CN205923713U (zh) 智能电饭煲
CN201157248Y (zh) 电蒸锅
CN102697383B (zh) 一种燃气蒸锅
CN205625578U (zh) 一种双层外锅的电饭锅
CN105595790A (zh) 米汤分离式蒸笼型电饭煲
CN107898294A (zh) 一种家用电饭锅内胆组件
CN105919413B (zh) 一种节能蒸具
EP2278232A2 (en) Hot humidifier
CN205410910U (zh) 电热加热水装置
CN202681609U (zh) 一种燃气蒸锅
CN202005620U (zh) 一种蒸汽火锅
CN219847401U (zh) 鹿茸加工用蒸煮装置
CN213664799U (zh) 一种蒸笼
CN213248334U (zh) 温控型智能电饭煲
CN206354863U (zh) 一种可排出米饭中糖分的电饭煲
CN201104808Y (zh) 多功能电烤箱
CN206491664U (zh) 门式蒸饭煲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07

Termination date: 201903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