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52263U - 一种有机发光oled器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有机发光oled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52263U
CN205752263U CN201620416979.5U CN201620416979U CN205752263U CN 205752263 U CN205752263 U CN 205752263U CN 201620416979 U CN201620416979 U CN 201620416979U CN 205752263 U CN205752263 U CN 2057522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organic light
light emission
square
emission ol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41697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皓
沈逸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041697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522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522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522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机发光器件技术领域,提出一种有机发光OLED器件,包括由ITO阳极、空穴注入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阴极形成的发光元件,其位于玻璃基底上;封装层设置在所述发光元件之上;粘结层位于封装层的上表面;盖板粘结在所述粘结层的上部;其中:该有机发光OLED器件还包括一CsClO4电极缓冲层,位于阴极与电子传输层之间;并且,所述封装层和/或盖板的至少一侧形成呈三角形排列的多个正方单元结构或者呈正方形排列的多个圆柱形单元结构,该多个正方单元结构或者多个圆柱形单元结构被设置成与周围空间形成二维周期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有机发光OLED器件,可提高器件效率,减少空气中水汽和氧气对OLED器件的损坏。

Description

一种有机发光OLED器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器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有机发光OLED器件。
背景技术
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OLED)显示器件,由于具有轻、薄以及宽视角、发光颜色连续可调、成本低、响应速度块、功耗小、驱动电压低、工作温度范围宽、发光效率高、可柔性显示等优点,已经成为极具发展前景的下一代显示技术。
典型的OLED发光器件的结构如图1所示,由阴极、电子传输层、发光层、空穴传输层、阳极以及透明衬底构成。OLED发光器件的工作是通过在其两端加压,电子从阴极注入,空穴从阳极注入,电子和空穴均经由传输层传输到发光层形成电子空穴地——即激子,激子再通过辐射符合过程完成发光。
目前,国内外许多科研机构投入了巨资致力于有机发光器件的研究,但OLED的大规模化生产和实用化的进程还是没有达到人们所期望的预期,这是由于OLED虽然具有响应速度块、发光亮度高等优点,但是依然在发光效率、寿命和稳定性方面有待提高,其中发光效率是衡量OLED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国内外许多科研人员都在努力提高这一性能参数。最常使用的方法就是引入电极掺杂层或者电极缓冲层来改善阴极和阳极的电子与空穴的注入。
在有机发光器件中,电子从阴极注入,空穴从阳极注入,电子和空穴均经由传输层传输到发光层形成电子空穴地——即激子,激子再通过辐射符合过程完成发光。但是,以阴极为例,金属的功函数一般相对较高,与电子传输层中有机材料的最低占有分子轨道能级不匹配,就在阴极和电子传输层之间形成较高的势垒,影响OLED的电子注入。使用低功率函数的金属,例如Li、Ca等,可以有效地改善电子注入,但低功率函数的金属电机易于空气发生化学反应,影响器件的稳定性。因此,目前在试验时,人们也用高功率函数金属与低功率函数金属的合金材料来形成掺杂层,但制作工艺复杂,电极稳定性差,仍然无法满足OLED的大规模化应用和生成的需要。
同时,OLED由于具有可柔性显示和应用的特点,其在多种复杂环境下工作时,极易受到水汽、空气中水等影响,发生化学反应,影响器件的性能和寿命,因此,如何实现有效的防水和隔离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发光OLED器件,提高器件效率,减少空气中水汽和氧气对OLED器件的损坏,提高防水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技术特征实现,从属权利要求以另选或有利的方式发展独立权利要求的技术特征。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有机发光OLED器件,包括玻璃基底、ITO阳极、空穴注入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阴极、封装层、粘结层以及盖板,所述ITO阳极、空穴注入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阴极形成一发光元件位于所述玻璃基底上;封装层设置在所述发光元件之上;粘结层位于封装层的上表面;盖板粘结在所述粘结层的上部;其中:
该有机发光OLED器件还包括一CsClO4电极缓冲层,位于阴极与电子传输层之间;
并且,所述封装层和/或盖板的至少一侧形成呈三角形排列的多个正方单元结构或者呈正方形排列的多个圆柱形单元结构,该多个正方单元结构或者多个圆柱形单元结构被设置成与周围空间形成二维周期结构。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有机发光OLED器件包括至少两层封装层,分别为陶瓷层和聚合物层,并且陶瓷层和聚合物层交替分布。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有机发光OLED器件包括两层封装层,分别为设置在发光元件之上的聚合物层以及设置在聚合物层之上的陶瓷层,所述陶瓷层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所述呈三角形排列的多个正方单元结构或者呈正方形排列的多个圆柱形单元结构,所述聚合物层在与所述陶瓷层向耦合的一层设置有呈三角形排列的多个正方单元结构或者呈正方形排列的多个圆柱形单元结构。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封装层的总厚度为90-100um。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呈三角形排列的多个正方单元结构中,具有多个呈三角形排列且端面为正方形的正方单元,各正方单元在二维上呈正六边形排布,其占空比r/a=0.35,其中r为所述正方形的边长,a为所述正六边形排布的排布周期,即正的间距。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呈正方形排列的多个圆柱形单元结构中,具有圆柱形单元,并且在二维平面上呈正方形排布,圆柱形单元的底面半径R和所述正方形排列的排布周期A的关系满足,R/A=0.35。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CsClO4电极缓冲层的厚度为1-3nm。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阴极采用低功率函数金属。
应当理解,前述构思以及在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额外构思的所有组合只要在这样的构思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都可以被视为本公开的实用新型主题的一部分。另外,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所有组合都被视为本公开的实用新型主题的一部分。
结合附图从下面的描述中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教导的前述和其他方面、实施例和特征。本实用新型的其他附加方面例如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和/或有益效果将在下面的描述中显见,或通过根据本实用新型教导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实践中得知。
附图说明
附图不意在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在各个图中示出的每个相同或近似相同的组成部分可以用相同的标号表示。为了清晰起见,在每个图中,并非每个组成部分均被标记。现在,将通过例子并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的实施例,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某些实施例的有机发光OLED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某些实施例的有机发光OLED器件的发光元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某些实施例的有机发光OLED器件中呈三角形排列的多个正方单元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某些实施例的有机发光OLED器件中呈正方形排列的多个圆柱形单元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举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说明如下。
在本公开中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方面,附图中示出了许多说明的实施例。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必定意在包括本实用新型的所有方面。应当理解,上面介绍的多种构思和实施例,以及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那些构思和实施方式可以以很多方式中任意一种来实施,这是因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构思和实施例并不限于任何实施方式。另外,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些方面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其他方面的任何适当组合来使用。
结合图1、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有机发光OLED器件,包括玻璃基底、ITO阳极、空穴注入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阴极、封装层、粘结层以及盖板。
结合图1、2所示,前述ITO阳极、空穴注入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阴极形成一发光元件位于所述玻璃基底上。封装层设置在所述发光元件之上;粘结层位于封装层的上表面;盖板粘结在所述粘结层的上部。
本实施例的有机发光OLED器件包括至少两层封装层,分别为陶瓷层和聚合物层,并且陶瓷层和聚合物层交替分布,如图1所示。
有机发光OLED器件还包括一CsClO4电极缓冲层,位于阴极与电子传输层之间,由此来改善OLED的性能。
由于CsClO4电极缓冲层中,Cs原子不易扩散进入临近的有机层造成器件稳定性的下降,更不易扩散进入发光层形成淬灭中心,降低器件的发光亮度和效率。使用CsClO4来改善OLED性能对器件的负面影响比较小。
同时,由于CsClO4常态下是无色斜方晶体,其熔点只有250摄氏度,不需要使用高温源蒸镀电机缓冲层材料,可降低制作工艺难度和制造成本。
结合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封装层和/或盖板的至少一侧形成呈三角形排列的多个正方单元结构或者呈正方形排列的多个圆柱形单元结构,该多个正方单元结构或者多个圆柱形单元结构被设置成与周围空间形成二维周期结构。
本例中,利用上述形成的二维周期结构,可保证良好的隔水性。同时,通过聚合物层与陶瓷层的封装,进一步利用聚合物层(有机物层)良好的隔水性能,同时利用陶瓷的封装,形成更好的封装。优选地,还可在聚合物层与发光元件之间填充惰性气体,例如氮气进行隔绝。
图3所示为呈三角形排列的多个正方单元结构的示意图,图中,标号1表示正方单元。
图4所示为呈正方形排列的多个圆柱形单元结构的示意图,图中,标号2表示圆柱形单元。
结合图3所示,前述呈三角形排列的多个正方单元结构中,具有多个呈三角形排列且端面为正方形的正方单元1,各正方单元在二维上呈正六边形排布,其占空比r/a=0.35,其中r为所述正方形的边长,a为所述正六边形排布的排布周期,即正的间距。
结合图4所示,所述呈正方形排列的多个圆柱形单元结构中,具有多个圆柱形单元,并且在二维平面上呈正方形排布,圆柱形单元的底面半径R和所述正方形排列的排布周期A的关系满足,R/A=0.35。
优选地,结合图1,所述有机发光OLED器件包括两层封装层,分别为设置在发光元件之上的聚合物层以及设置在聚合物层之上的陶瓷层,所述陶瓷层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所述呈三角形排列的多个正方单元结构或者呈正方形排列的多个圆柱形单元结构,所述聚合物层在与所述陶瓷层向耦合的一层设置有呈三角形排列的多个正方单元结构或者呈正方形排列的多个圆柱形单元结构。
优选地,封装层的总厚度为90-100um。
所述CsClO4电极缓冲层的厚度为1-3nm。
与CsClO4电极缓冲层相适配设置,前述阴极采用低功率函数金属,例如Ca、Mg、Li等。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8)

1.一种有机发光OLED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基底、ITO阳极、空穴注入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阴极、封装层、粘结层以及盖板,所述ITO阳极、空穴注入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阴极形成一发光元件位于所述玻璃基底上;封装层设置在所述发光元件之上;粘结层位于封装层的上表面;盖板粘结在所述粘结层的上部;其中:
该有机发光OLED器件还包括一CsClO4电极缓冲层,位于阴极与电子传输层之间;
并且,所述封装层和/或盖板的至少一侧形成呈三角形排列的多个正方单元结构或者呈正方形排列的多个圆柱形单元结构,该多个正方单元结构或者多个圆柱形单元结构被设置成与周围空间形成二维周期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OLED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发光OLED器件包括至少两层封装层,分别为陶瓷层和聚合物层,并且陶瓷层和聚合物层交替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发光OLED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发光OLED器件包括两层封装层,分别为设置在发光元件之上的聚合物层以及设置在聚合物层之上的陶瓷层,所述陶瓷层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所述呈三角形排列的多个正方单元结构或者呈正方形排列的多个圆柱形单元结构,所述聚合物层在与所述陶瓷层向耦合的一层设置有呈三角形排列的多个正方单元结构或者呈正方形排列的多个圆柱形单元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有机发光OLED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层的总厚度为90-100u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OLED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呈三角形排列的多个正方单元结构中,具有多个呈三角形排列且端面为正方形的正方单元,各正方单元在二维上呈正六边形排布,其占空比r/a=0.35,其中r为所述正方形的边长,a为所述正六边形排布的排布周期,即正的间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OLED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呈正方形排列的多个圆柱形单元结构中,具有圆柱形单元,并且在二维平面上呈正方形排布,圆柱形单元的底面半径R和所述正方形排列的排布周期A的关系满足,R/A=0.3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OLED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CsClO4电极缓冲层的厚度为1-3n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OLED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采用低功率函数金属。
CN201620416979.5U 2016-05-10 2016-05-10 一种有机发光oled器件 Active CN2057522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16979.5U CN205752263U (zh) 2016-05-10 2016-05-10 一种有机发光oled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16979.5U CN205752263U (zh) 2016-05-10 2016-05-10 一种有机发光oled器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52263U true CN205752263U (zh) 2016-11-30

Family

ID=57370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416979.5U Active CN205752263U (zh) 2016-05-10 2016-05-10 一种有机发光oled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5226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62300A (zh) * 2016-05-10 2016-07-13 金皓 一种有机发光oled器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62300A (zh) * 2016-05-10 2016-07-13 金皓 一种有机发光oled器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503691U (zh) 发光玻璃及具有该玻璃的车辆和建筑
CN106654046B (zh) 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7195791B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5304676A (zh) 柔性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封装结构、柔性显示装置
CN107359268A (zh) 透明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4538420A (zh) 柔性oled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01717264U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及应用该显示器的显示设备、发光光源
CN106601783A (zh) 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4659067A (zh)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和一种显示设备
CN101220452A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新型掩膜体系及制作方法
CN203480775U (zh) 一种幕墙及显示装置
CN101222026B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3219473A (zh) 具有单发光层结构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201243391Y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
CN205752263U (zh) 一种有机发光oled器件
US10177333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panel and device
CN102867841A (zh) 有机显示装置
CN106206961A (zh) 一种oled器件
CN100379015C (zh) 有机发光双面显示元件
CN104779333B (zh) 大面积量子点发光装置
CN101162762A (zh)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Ma et al. Flexible active‐matrix OLED displays: challenges and progress
CN2291695Y (zh) 长寿命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屏
CN109801951A (zh) 阵列基板、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2749419U (zh) Oled封装结构及发光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