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42009U - 用于车辆限高判定的门架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限高判定的门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42009U
CN205742009U CN201620606177.0U CN201620606177U CN205742009U CN 205742009 U CN205742009 U CN 205742009U CN 201620606177 U CN201620606177 U CN 201620606177U CN 205742009 U CN205742009 U CN 2057420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ossbeam
guide post
latch
height
frame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60617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超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060617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420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420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4200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限高判定的门架,包括立柱(1),立柱(1)下端固定连接在路面上,立柱(1)上端通过连架杆(2)连接,立柱(1)与连架杆(2)构成框架结构;框架结构上滑动连接有横梁(3),横梁(3)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组滚轮(4),框架结构顶端设有卷扬机(5),卷扬机(5)输出端的钢丝(6)同时连接有第一绳索(7)和第二绳索(8),第一绳索(7)绕装在一组滚轮(4)上并与框架结构一侧连接,第二绳索(8)绕装在另一组滚轮(4)上并与框架结构另一侧连接;框架结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导向杆(9)和第二导向杆(10)。提供一种升降横梁处于静止状态时稳定性更高的用于车辆限高判定的门架。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限高判定的门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限高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车辆限高判定的门架。
背景技术
在交通运输领域,为了保护道路上的桥梁、隧道不被超高的车辆行驶时撞坏,因而设置了门式限高结构来对车辆进行高度检测。这样一来就可以提示超高的车辆不要通过该桥梁或隧道。现有技术中也有各种类别的限高门架结构,如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的CN203200681U,一种可升降式电动限高门架,就是其中一种应用比较普遍的限高门架设备。该专利中的可升降横梁在上移或下移后处于静止状态时不能够处于稳定的静止状态,由于车辆在通过门架时会形成一股气流,该股气流会对可升降横梁形成冲击而对可升降横梁施加作用力,使得可升降横梁发生晃动或颤抖,进而使得整个装置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升降横梁处于静止状态时稳定性更高的用于车辆限高判定的门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用于车辆限高判定的门架:包括多根立柱,立柱下端固定连接在路面上,立柱上端通过连架杆连接,立柱与连架杆构成可供车辆通过的框架结构;框架结构上滑动连接有横梁,横梁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组滚轮,两组滚轮沿横梁长度方向对称分布在横梁上,框架结构顶端设有卷扬机,卷扬机输出端的钢丝同时连接有第一绳索和第二绳索,第一绳索绕装在一组滚轮上并与框架结构一侧连接,第二绳索绕装在另一组滚轮上并与框架结构另一侧连接;框架结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上分别设有第一开口槽和第二开口槽,横梁一端滑动连接在第一开口槽内,横梁另一端滑动连接在第二开口槽内,第一导向杆在第一开口槽槽底位置设有多个第一限位孔,多个第一限位孔沿竖直方向排列,第二导向杆在第二开口槽槽底位置设有多个第二限位孔,多个第二限位孔沿竖直方向排列;横梁上设有用于与第一限位孔插接的第一插销和用于与第二限位孔插接的第二插销,横梁上设有气缸,气缸输出端同时转动连接有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第一传动杆与第一插销转动连接,第二传动杆与第二插销转动连接;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下端部均设有用于抵紧或脱离横梁下表面以防止横梁完全脱离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的凸块。
本实用新型通过卷扬机带动第一绳索和第二绳索同步收缩和释放,进而带动横梁上升和下降;在横梁的上升和下降过程中,横梁两端部分别沿着第一开口槽和第二开口槽升降;具体来说,横梁两端分别沿着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的长度方向升降,通过第一导向杆上的第一开口槽和第二导向杆上的第二开口槽分别对横梁两端部的约束,使得横梁的升降变得更加平稳,即使是有车辆通过框架结构而对横梁形成气流冲击也不会引起横梁发生晃动;并且,在横梁处于静止后,气缸可以带动第一插销和第二插销运动,使得第一插销与第一限位孔插接,第二插销与第二限位孔插接,进而使得横梁与第一导向杆、第二导向杆连为一体,不会再发生相对运动,进一步提高横梁处于静止状态下的稳定性;此外,通过在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下端部设置凸块,可以使得横梁在下降过程中得到一个限位机构,即使由于卷扬机突然断电而使得横梁自由下落也可以被凸块挡住,避免横梁自由落地造成人员伤亡,起到一种断电保护的作用,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安全性。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升降横梁处于静止状态时稳定性更高的用于车辆限高判定的门架。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的气缸通过支架固定连接在横梁上,且气缸的缸体沿竖直方向设置。通过该优选,通过支架可以架高气缸,方便气缸的安装,而将气缸竖直设置可以方便气缸同时带动第一插销和第二插销同步运动。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的横梁一端设有供第一插销穿过的第一凸台,横梁另一端设有供第二插销穿过的第二凸台。通过该优选,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可以起到导向作用,使得第一插销沿着第一凸台上的通孔滑动,第二插销沿着第二凸台上的通孔滑动,提高第一插销和第二插销的运动稳定性。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的第一插销和第二插销对称分布在横梁两端部。通过该优选,可以确保第一插销和第二插销可以同步运动,即第一插销与第一限位孔插接的同时,第二插销也与第二限位孔发生插接。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的立柱外壁包裹有用于缓冲的橡胶层。通过该优选,可以对立柱起到保护作用,即使车辆行驶过程中有偏差而撞到立柱也可以通过该橡胶层起到缓冲减震的效果。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的凸块上用于与横梁接触的表面铺设有用于缓冲减震的橡胶层。通过该优选,在横梁下降到与凸块接触瞬间可以通过该橡胶层来对横梁进行缓冲减震,还可以通过该橡胶层来降低横梁与凸块接触时的噪音。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的第一开口槽和第二开口槽在开口处设有倒角。通过该优选,可以方便将横梁两端部分别插入到第一开口槽和第二开口槽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车辆限高判定的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零件图。
图中所示:1、立柱,2、连架杆,3、横梁,4、滚轮,5、卷扬机,6、钢丝,7、第一绳索,8、第二绳索,9、第一导向杆,10、第二导向杆,11、凸块,12、第一开口槽,13、第二开口槽,14、第一限位孔,15、第二限位孔,16、第一插销,17、第二插销,18、第一凸台,19、第二凸台,20、气缸,21、第一传动杆,22、第二传动杆,23、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首先,卷扬机工作带动钢丝收缩,第一绳索和第二绳索绕过滚轮后带动横梁上升,直到横梁上升到所需限高的高度,卷扬机停止工作,则横梁保持在该高度静止;
然后,气缸工作以驱动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同时摆动,第一传动杆推动第一插销向左运动以与第一限位孔插接,第二传动杆推动第二插销向右运动以与第二限位孔插接,从而使得横梁与第一导向杆、第二导向杆连为一体,提高了整个装置在静止状态下的整体性;
在横梁的上升过程中,横梁的两端部分别沿着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长度方向竖直向上滑动,即横梁在静止状态下也始终受到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的约束,即使有车辆行驶通过框架结构也不会引起横梁的晃动,使得横梁在静止状态下的稳定性得到提高。
本实用新型用于车辆限高判定的门架包括多根立柱1,立柱1下端固定连接在路面上,立柱1上端通过连架杆2连接,立柱1与连架杆2构成可供车辆通过的框架结构;框架结构上滑动连接有横梁3,横梁3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组滚轮4,两组滚轮4沿横梁3长度方向对称分布在横梁3上,框架结构顶端设有卷扬机5,卷扬机5输出端的钢丝6同时连接有第一绳索7和第二绳索8,第一绳索7绕装在一组滚轮4上并与框架结构一侧连接,第二绳索8绕装在另一组滚轮4上并与框架结构另一侧连接;框架结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导向杆9和第二导向杆10,第一导向杆9和第二导向杆10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一导向杆9和第二导向杆10上分别设有第一开口槽12和第二开口槽13,横梁3一端滑动连接在第一开口槽12内,横梁3另一端滑动连接在第二开口槽13内,第一导向杆9在第一开口槽12槽底位置设有多个第一限位孔14,多个第一限位孔14沿竖直方向排列,第二导向杆10在第二开口槽13槽底位置设有多个第二限位孔15,多个第二限位孔15沿竖直方向排列;横梁3上设有用于与第一限位孔14插接的第一插销16和用于与第二限位孔15插接的第二插销17,横梁3上设有气缸20,气缸20输出端同时转动连接有第一传动杆21和第二传动杆22,第一传动杆21与第一插销16转动连接,第二传动杆22与第二插销17转动连接;第一导向杆9和第二导向杆10下端部均设有用于抵紧或脱离横梁3下表面以防止横梁3完全脱离第一导向杆9和第二导向杆10的凸块11。
所述的气缸20通过支架23固定连接在横梁3上,且气缸20的缸体沿竖直方向设置。
所述的横梁3一端设有供第一插销16穿过的第一凸台18,横梁3另一端设有供第二插销17穿过的第二凸台19。其中,第一凸台18上设有供第一插销16穿过的通孔,第二凸台19上也设有供第二插销16穿过的通孔。
所述的第一插销16和第二插销17对称分布在横梁3两端部。
所述的立柱1外壁包裹有用于缓冲的橡胶层。其中,横梁3上设有警示标语,如车辆限高警示标语、减速慢行警示标语、注意行人警示标语等等。
所述的凸块11上用于与横梁3接触的表面铺设有用于缓冲减震的橡胶层。
所述的第一开口槽12和第二开口槽13在开口处设有倒角。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及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用于车辆限高判定的门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多根立柱(1),立柱(1)下端固定连接在路面上,立柱(1)上端通过连架杆(2)连接,立柱(1)与连架杆(2)构成可供车辆通过的框架结构;框架结构上滑动连接有横梁(3),横梁(3)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组滚轮(4),两组滚轮(4)沿横梁(3)长度方向对称分布在横梁(3)上,框架结构顶端设有卷扬机(5),卷扬机(5)输出端的钢丝(6)同时连接有第一绳索(7)和第二绳索(8),第一绳索(7)绕装在一组滚轮(4)上并与框架结构一侧连接,第二绳索(8)绕装在另一组滚轮(4)上并与框架结构另一侧连接;框架结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导向杆(9)和第二导向杆(10),第一导向杆(9)和第二导向杆(10)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一导向杆(9)和第二导向杆(10)上分别设有第一开口槽(12)和第二开口槽(13),横梁(3)一端滑动连接在第一开口槽(12)内,横梁(3)另一端滑动连接在第二开口槽(13)内,第一导向杆(9)在第一开口槽(12)槽底位置设有多个第一限位孔(14),多个第一限位孔(14)沿竖直方向排列,第二导向杆(10)在第二开口槽(13)槽底位置设有多个第二限位孔(15),多个第二限位孔(15)沿竖直方向排列;横梁(3)上设有用于与第一限位孔(14)插接的第一插销(16)和用于与第二限位孔(15)插接的第二插销(17),横梁(3)上设有气缸(20),气缸(20)输出端同时转动连接有第一传动杆(21)和第二传动杆(22),第一传动杆(21)与第一插销(16)转动连接,第二传动杆(22)与第二插销(17)转动连接;第一导向杆(9)和第二导向杆(10)下端部均设有用于抵紧或脱离横梁(3)下表面以防止横梁(3)完全脱离第一导向杆(9)和第二导向杆(10)的凸块(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限高判定的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缸(20)通过支架(23)固定连接在横梁(3)上,且气缸(20)的缸体沿竖直方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限高判定的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梁(3)一端设有供第一插销(16)穿过的第一凸台(18),横梁(3)另一端设有供第二插销(17)穿过的第二凸台(1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限高判定的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插销(16)和第二插销(17)对称分布在横梁(3)两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限高判定的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柱(1)外壁包裹有用于缓冲的橡胶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限高判定的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块(11)上用于与横梁(3)接触的表面铺设有用于缓冲减震的橡胶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限高判定的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开口槽(12)和第二开口槽(13)在开口处设有倒角。
CN201620606177.0U 2016-06-17 2016-06-17 用于车辆限高判定的门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7420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06177.0U CN205742009U (zh) 2016-06-17 2016-06-17 用于车辆限高判定的门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06177.0U CN205742009U (zh) 2016-06-17 2016-06-17 用于车辆限高判定的门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42009U true CN205742009U (zh) 2016-11-30

Family

ID=57387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606177.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742009U (zh) 2016-06-17 2016-06-17 用于车辆限高判定的门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420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79854B (zh) 防坠落提升加料机及其使用方法
CN103693539B (zh) 双翼层门开启保护装置
CN205397768U (zh) 电梯下坠缓冲装置
KR20150030587A (ko) 움직도르래를 이용한 승하강 방식의 플랫폼 스크린도어
CN104210922B (zh) 垂直升降跨路电梯
CN105438918A (zh) 电梯下坠缓冲装置
CN103896120A (zh) 电梯防坠井装置
CN201494989U (zh) 一种斜行电梯
JP2017001853A (ja)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装置
CN206476638U (zh) 一种电梯层门防脱结构
CN205742009U (zh) 用于车辆限高判定的门架
CN206090382U (zh) 车辆限高门架
CN206090379U (zh) 车辆限高门架设备
CN206090380U (zh) 升降式限高门架
CN206110016U (zh) 升降式车辆限高门架
CN204251131U (zh) 一种垂直升降客梯的补偿链导向装置
CN203903727U (zh) 一种高速电梯补偿绳张紧装置
CN206090374U (zh) 车辆限高门架装置
CN206090375U (zh) 用于车辆限高的门架装置
CN109941871A (zh) 一种货物升降机的厅门开关控制装置
CN206090376U (zh) 用于车辆限高的门架机构
CN103787182B (zh) 一种电梯轿门与厅门之间缝隙遮盖装置
CN205894782U (zh) 立体停车装置的双保险升降立柱
CN206090377U (zh) 车辆限高门
KR101258334B1 (ko) 전동차 플랫폼의 안전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130

Termination date: 201706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