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35865U - 保险杠的二次顶出机构 - Google Patents

保险杠的二次顶出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35865U
CN205735865U CN201620661528.8U CN201620661528U CN205735865U CN 205735865 U CN205735865 U CN 205735865U CN 201620661528 U CN201620661528 U CN 201620661528U CN 205735865 U CN205735865 U CN 2057358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mper
injection machine
roof plate
lower roof
slide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66152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宝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South Mold & Plast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South Mold & Plast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South Mold & Plast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South Mold & Plast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66152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358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358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358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保险杠的二次顶出机构,包括:下顶板,其抵触连接在注塑机的动模上;凹槽,其设置在所述注塑机的动模上;固定组件,其包括两个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均固定设置在所述凹槽内且分别位于所述凹槽的相对两侧;转动顶出块,其位于两个所述固定块之间,所述转动顶出块的两端分别为朝向注塑机的定模的受力端以及朝向所述下顶板的施力端;支点轴,其穿设在所述转动顶出块的中段上,并且所述支点轴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固定块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能够设置在注塑机上,并产生足够的顶出力来帮助保险杠脱模。

Description

保险杠的二次顶出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设计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保险杠的二次顶出机构。
背景技术
保险杠就是典型的通过注塑机生产出来的零件,但是目前的设备在生产保险杠时,会产生不易脱模的问题,也就是说,注塑机一次脱模无法顺利将保险杠顶出。
如申请号201020575390.2公开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具的顶出结构,它包括顶针和油缸,所述的顶针与油缸之间经上顶板和下顶板连接,所述的顶针与模具的中心线成夹角。通过将顶针设置成与模具的开模方向成夹角,并根据实际产品的结构确定顶杆的倾斜角度,这样就可以将与模具形成互扣的产品顶出,使产品顺利脱模。
但是上述的注塑机顶出结构仅仅只能解决互扣产品的顶出问题,保险杠在顶出时,由于其质量较大,且还会存在粘连问题,需要很大的顶出力还能够脱模,所以不是这种夹角顶出结构所能够解决的。
总之,目前需要一种应用于注塑机的二次顶出机构,能够产生足够的顶出力来帮助保险杠脱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保险杠的二次顶出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保险杠的二次顶出机构,包括:
下顶板,其抵触连接在注塑机的动模上;
凹槽,其设置在所述注塑机的动模上;
固定组件,其包括两个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均固定设置在所述凹槽内且分别位于所述凹槽的相对两侧;
转动顶出块,其位于两个所述固定块之间,所述转动顶出块的两端分别为朝向注塑机的定模的受力端以及朝向所述下顶板的施力端;
支点轴,其穿设在所述转动顶出块的中段上,并且所述支点轴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固定块上。
较佳的,还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置在所述下顶板的侧边上,且所述限位块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注塑机的动模上,另一端上设置有向所述下顶板方向延伸的钩状限位头,所述钩状限位头位于所述下顶板的上方。
较佳的,还包括顶块,所述顶块一端固定在所述注塑机的定模上,另一端用于抵触所述受力端。
较佳的,所述施力端以及所述受力端上均设置有滚轮。
较佳的,所述下顶板上固定有朝向所述施力端的垫块。
较佳的,所述转动顶出块呈弧形。
较佳的,所述凹槽的数量为四个且分别开设在所述注塑机的动模的四角上,所述固定组件、所述转动顶出块以及所述支点轴的数量均为四个且一一对应设置在四个所述凹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能够设置在注塑机上,并产生足够的顶出力来帮助保险杠脱模。
2、通过下顶板来脱模,其产生的脱模力非常均匀,避免脱模时损伤产品。
3、通过滚轮的滚动来化解转动顶出块产生的各种摩擦与干涉。
4、四个凹槽以及与其匹配的固定组件、所述转动顶出块以及所述支点轴能够产生最大的顶出力,且使顶出力更加均匀分布在下顶板上,并且,由于施力点分布均匀,能够避免了顶出板在顶起时倾斜,从而提高脱模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保险杠的二次顶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下顶板与注塑机的动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下顶板、转动顶出块以及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动顶出块、固定组件、顶块以及垫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仰视图;
图7为图6的B-b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100、注塑机的定模;200、注塑机的动模;300、下顶板;400、凹槽;500、固定组件;510、固定块;600、转动顶出块;610、受力端;620、施力端;700、支点轴;800、限位块;810、钩状限位头;900、顶块;1000、滚轮;1100、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一种保险杠的二次顶出机构,该二次顶出机构设置注塑机上,此处值得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其安装在注塑机的动模200(注塑机的动模200)与定模(注塑机的定模100)上,该二次顶出机构包括下顶板300、凹槽400、固定组件500、转动顶出块600以及支点轴700,通过动模与定模的相对运动来产生顶出力,从而使保险杠从模具上脱离。
其中,下顶板300,其抵触连接在注塑机的动模200上;简单来说,下顶板300就是一块金属板,抵触在动模上,且两者可以分离,此处值得指出的是,生产保险杠的注塑机,其动模一般在定模的下方,动模从下往上向定模运动,而保险杠是在定模与动模之间成型的,当成型时,下顶板300向上运动,产生巨大且均匀的脱模力,就可以完成脱模。
凹槽400,其设置在所述注塑机的动模200上,简单来说,凹槽400就是通过铣床等设备开设在动模上的,该凹槽400的形状与转动顶出块600的运动轨迹相适配,也就是说,转动顶出块600能够在凹槽400内完成设定的运动,使其不会受到干涉。
固定组件500,其包括两个固定块510,两个所述固定块510均固定设置在所述凹槽400内且分别位于所述凹槽400的相对两侧;也就是说,固定组件500的主要作用就是用来固定转动顶出块600的,不仅将转动顶出块600固定在凹槽400内,还能够为转动顶出块600提供运动的支点。
支点轴700,其穿设在所述转动顶出块600的中段上,并且所述支点轴700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固定块510上,支点轴700能够用于供转动顶出块600转动。
转动顶出块600,其位于两个所述固定块510之间,所述转动顶出块600的两端分别为朝向注塑机的定模100的受力端610以及朝向所述下顶板300的施力端620;该转动顶出块600能够在定模与动模相互靠近时,给下顶板300施加顶出力,从而使下顶板300向上运动。
简单来说,凹槽400开设在注塑机的动模200的上表面,下顶板300盖在注塑机的动模200的上表面,固定组件500设置在凹槽400内,并且转动顶出块600设置在两个固定块510之间,通过支点轴700进行转动,此处值得指出的是,本实施例里转动顶出块600的运动方式类似于跷跷板,受力端610受到作用力时,施力端620会翘起,从而将下顶板300顶起。
保险杠在脱模时,动模靠近定模,定模直接或者间接的顶在受力端610上,从而使施力端620翘起,并顶起下顶板300,从而顶出保险杠。
如图1、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还包括限位块800,限位块800主要是用来限制下顶板300的上升高度的,使下顶板300只能在动模下表面与限位块800所限定的高度之间活动,避免了下顶板300脱离动模。
其中,下顶板300的尺寸一般小于动模的尺寸,所述限位块800设置在所述下顶板300的侧边上,也就是说,限位块800是十分的贴紧下顶板300的侧边,所述限位块800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注塑机的动模200上,另一端上设置有向所述下顶板300方向延伸的钩状限位头810,所述钩状限位头810位于所述下顶板300的上方,这样就能够起到限位作用。
如图1、图5、图6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还包括顶块900,所述顶块900一端固定在所述注塑机的定模100上,另一端用于抵触所述受力端610,该顶块900是用于与受力端610接触,由于定模与动模之间的距离是无法直接使定模挤压受力端610的,所以需要一个顶块900,来弥补距离问题,当动模与定模靠近时,顶块900顶在受力端610上,从而使施力端620翘起。
如图5、图6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施力端620以及所述受力端610上均设置有滚轮1000,两个滚轮1000能够直接与顶块900或者垫块1100接触,当顶块900压到受力端610时,受力端610的滚轮1000会在顶块900上滚动,使受力端610下移,当施力端620上的滚轮1000与垫块1100接触,并向上施力时,施力端620上的滚轮1000也会在垫块1100上位移,从而将下顶板300顶起,本实施例通过滚轮1000的滚动来化解转动顶出块600产生的各种摩擦与干涉。
如图1、图5、图6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下顶板300上固定有朝向所述施力端620的垫块1100。
如图5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转动顶出块600呈弧形,施力端620与受力端610就是弧形的两端,支点轴700设置在弧形的中段,这种形状的转动顶出块600能够最大程度的产生顶出力,且结构也最合理。
如图1、图2、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凹槽400的数量为四个且分别开设在所述注塑机的动模200的四角上,所述固定组件500、所述转动顶出块600以及所述支点轴700的数量均为四个且一一对应设置在四个所述凹槽400内,四个凹槽400以及与其匹配的固定组件500、所述转动顶出块600以及所述支点轴700能够产生最大的顶出力,且使顶出力更加均匀分布在下顶板300上,并且,由于施力点分布均匀,能够避免了顶出板在顶起时倾斜,从而提高脱模效果。
如图1、图3、图5所示,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动模向定模靠近,动模上的顶块900抵触在受力端610上的滚轮1000上,并继续向受力端610施力,从而将受力端610压下,由于转动顶出块600是一个弧形的整体结构,所以会绕着支点轴700转动,施力端620会翘起,并且施力端620上的滚轮1000顶在垫块1100上,从而将下顶板300顶起,这样就完成了二次顶出脱模的工序。
当动模远离定模时,顶块900与受力端610上的滚轮1000分离,且由于下顶板300的重量,将施力端620压下,从而使受力端610恢复成翘起状态。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保险杠的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顶板,其抵触连接在注塑机的动模上;
凹槽,其设置在所述注塑机的动模上;
固定组件,其包括两个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均固定设置在所述凹槽内且分别位于所述凹槽的相对两侧;
转动顶出块,其位于两个所述固定块之间,所述转动顶出块的两端分别为朝向注塑机的定模的受力端以及朝向所述下顶板的施力端;
支点轴,其穿设在所述转动顶出块的中段上,并且所述支点轴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固定块上。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保险杠的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置在所述下顶板的侧边上,且所述限位块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注塑机的动模上,另一端上设置有向所述下顶板方向延伸的钩状限位头,所述钩状限位头位于所述下顶板的上方。
3.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保险杠的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块,所述顶块一端固定在所述注塑机的定模上,另一端用于抵触所述受力端。
4.如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保险杠的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端以及所述受力端上均设置有滚轮。
5.如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保险杠的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顶板上固定有朝向所述施力端的垫块。
6.如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保险杠的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顶出块呈弧形。
7.如权利要求1或6中所述的保险杠的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数量为四个且分别开设在所述注塑机的动模的四角上,所述固定组件、所述转动顶出块以及所述支点轴的数量均为四个且一一对应设置在四个所述凹槽内。
CN201620661528.8U 2016-06-24 2016-06-24 保险杠的二次顶出机构 Active CN2057358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61528.8U CN205735865U (zh) 2016-06-24 2016-06-24 保险杠的二次顶出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61528.8U CN205735865U (zh) 2016-06-24 2016-06-24 保险杠的二次顶出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35865U true CN205735865U (zh) 2016-11-30

Family

ID=573822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661528.8U Active CN205735865U (zh) 2016-06-24 2016-06-24 保险杠的二次顶出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3586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03609A (zh) * 2016-06-24 2016-10-12 宁波南方塑料模具有限公司 保险杠的二次顶出机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03609A (zh) * 2016-06-24 2016-10-12 宁波南方塑料模具有限公司 保险杠的二次顶出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72709B (zh) 气动连杆式旋切模具
CN204381209U (zh) 侧围外板的冲压模具
CN103611918B (zh) 一种斜抽芯机构及压铸模具
CN205735865U (zh) 保险杠的二次顶出机构
CN207872848U (zh) 一种冲压模具的侧冲孔机构
CN203331361U (zh) 一种复合模具机构
CN102172732B (zh) 级进模卷圆抽芯机构
WO2020238460A1 (zh) 金属空心体的拉伸模脱模机构
CN105880383A (zh) 一种实现顶盖尾部一序整形的模具结构及其正整侧整方法
CN205800055U (zh) 一种生产保险杠的注塑机
CN207205024U (zh) 一种无痕折弯模具
CN106003609A (zh) 保险杠的二次顶出机构
CN207205023U (zh) 一种折弯模具
CN207756737U (zh) 一种上漆板折弯模具
CN2685053Y (zh) 模具翻转装置
CN102420056A (zh) 键开关用连杆支撑及连杆一体成型支撑板结构装置
CN201108938Y (zh) 一种型钢轮辋收缩模
CN203711646U (zh) 一种车门外板模具
CN205767318U (zh) 一种转动顶出块
CN218399288U (zh) 一种模具斜顶减速机构
JP2002307578A (ja) 紙蓋のプレス成形装置
CN106734408A (zh) 一种摆动式折弯机构及其加工方法
CN206436466U (zh) 一种用于制造碎纸机的整体式桶体的注塑模具
CN202061975U (zh) 气动连杆式旋切模具
CN105414526B (zh) 二次顶出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压铸成型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