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09608U - 起重机及起重机转台 - Google Patents

起重机及起重机转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09608U
CN205709608U CN201620212927.6U CN201620212927U CN205709608U CN 205709608 U CN205709608 U CN 205709608U CN 201620212927 U CN201620212927 U CN 201620212927U CN 205709608 U CN205709608 U CN 2057096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b
crane
reinforcement
rotating platform
turnt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21292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Leisa Heavy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21292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096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096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096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起重机转台,包括相对设置的腹板,所述腹板上设置有腹板加强筋;所述腹板的顶面包括弯折形成的至少两个拐点,且每个所述拐点处均对应连接有腹板加强筋。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起重机转台时,由于腹板包括至少两个拐点,且每个拐点处对应设置有腹板加强筋,双拐点或多拐点的结构在转台受力时,能够有效的将受力进行分散以提高腹板本身的刚度和强度,进而使得转台的结构刚度提高。因此,当起重机作用于较大载荷时,也不易发生转台的倾斜及晃动,进而为操作人员提供较为良好的操作环境,提高起重机转台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起重机转台的起重机。

Description

起重机及起重机转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起重机转台,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起重机转台的起重机。
背景技术
起重机是一种重要的工程机械。根据结构的不同,起重机又分为桥架类起重机、臂架类起重机等。在臂架类起重机中,汽车起重机由于其机动性好、转移迅速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转台结构在汽车起重机的整体结构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操纵室也安装在转台上,整个起重机在工作过程中的晃动情况对于使用者来说感受较明显。对于25吨及以下吨位的汽车起重机来说,由于其超载频次较多,回转频次及回转速度较高,操作者对转台的结构刚度比较敏感,若转台结构刚度不足,会给操作人员较为明显的倾斜及晃动的感觉,造成操作体验差。
请参阅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起重机转台的结构示意图。其一般包括相连接的前段与后段。前段一般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腹板01,腹板01上焊接有延伸至转台底板03的腹板加强筋02。腹板01的顶面设置有一个拐点,也就是腹板01的顶面为弯折面,相邻的两个面间具有小于180度夹角形成的拐点。一般的,腹板01的外侧顶端沿腹板01顶面设置有顶面加强筋04,因而顶面加强筋04相应的也具有一个拐点。然而,该结构在应用于较小吨位的起重机时能够满足刚度需求,随着起重机载荷的逐渐增加,上述结构已难以满足刚度要求,进而造成操作人员较为明显的倾斜及晃动感。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起重机转台难以满足刚度要求及由此造成操作人员较为明显的倾斜及晃动感等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 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起重机转台,该起重机转台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起重机转台难以满足刚度要求及由此造成操作人员较为明显的倾斜及晃动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起重机转台的起重机。
为了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起重机转台,包括相对设置的腹板,所述腹板上设置有腹板加强筋;所述腹板的顶面位于油缸铰点与臂架铰点之间包括弯折形成的至少两个拐点,且每个所述拐点处均对应连接有腹板加强筋。
优选地,上述起重机转台中,所述拐点处连接的所述腹板加强筋的顶端与所述拐点连接,底端与转台底板连接。
优选地,上述起重机转台中,相邻的两个所述拐点处对应设置的所述腹板加强筋之间的夹角在20度-50度范围内,所述腹板顶面的位于所述拐点两边的平面之间的角度在100度-150度范围内。
优选地,上述起重机转台中,所述腹板加强筋的中心线均相交于一点。
优选地,上述起重机转台中,所述腹板的一侧顶端沿所述腹板顶面设置有顶面加强筋,所述腹板加强筋的顶端与所述顶面加强筋连接。
优选地,上述起重机转台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腹板的一侧底部与转台底板连接的底部加强筋,所述腹板加强筋的底端与所述底部加强筋连接。
优选地,上述起重机转台中,所述腹板的拐点后端设置有底端与所述底部加强筋连接,顶端延伸至所述腹板边缘的腹板加强筋。
优选地,上述起重机转台中,相邻的两个所述腹板加强筋之间开设有减重孔。
优选地,上述起重机转台中,转台底板悬出法兰圈的长度为所述法兰圈直径的1/1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起重机转台包括腹板和腹板加强筋,腹板相对设置,每个腹板的顶面包括弯折形成的至少两个拐点,也就是腹板的顶面包括弯折面,相邻的弯折面形成拐点,每个拐点处对应连接有腹板加强筋。
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起重机转台时,由于腹板包括至少两个拐点,且每个拐点处对应设置有腹板加强筋,双拐点或多拐点的结构在转台受力时,能够有效的将受力进行分散,避免应力集中引起的变形及损坏,受力沿腹板加强筋传递至转台底板,进而在底部结构的支撑作用下,转台较为平稳。在双拐点或多拐点的作用下,转台在高度方向及宽度方向上受力产生的位移明显减小,而转台在宽度方向的位移对回转制动抖动及侧载有较大影响,转台在高度方向的位移主要影响吊臂点头。因此通过双拐点或多拐点的结构使得侧向及高度方向位移减小,也就是提高了腹板本身的刚度和强度,进而使得转台的结构刚度提高。
同时,在转台等高的情况下,通过双拐点或多拐点的设置,使得拐点的过渡较为平缓,进而使腹板及转台具有更好的刚度。再者,保证腹板及转台刚度的前提下,设置双拐点或多拐点结构,能够有效减小转台的高度,进而一方面便于转台及其他结构的布局,另一方面转台高度的减小使其重心降低,进一步提高了转台的稳定性。综上,当起重机作用于较大载荷时,也不易发生转台的倾斜及晃动,进而为操作人员提供较为良好的操作环境,提高起重机转台的安全性。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转台底板悬出起重机法兰圈的长度不大于法兰圈直径的1/10,转台底板悬出法兰圈的长度较短,进一步提高了转台的刚度及强度。
为了达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起重机,该起重机包括上述任一种起重机转台。由于上述的起重机转台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起重机转台的起重机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起重机转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起重机转台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起重机转台的前段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
腹板1,腹板加强筋2,底部加强筋3,顶面加强筋4,转台底板5,第一腹板加强筋21,第二腹板加强筋22,第三腹板加强筋23,第四腹板加强筋24。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起重机转台,以提高其刚度以满足要求,减轻由转台刚度不足造成的操作人员的倾斜及晃动。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2-图3,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起重机转台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起重机转台的前段的机构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起重机转台包括前段和后段。为保证转台的通用性,转台后段的结构可参考现有技术,此处不做具体限定。转台前段包括腹板1和腹板加强筋2,腹板1相对设置,一般的腹板1的个数为两个。腹板加强筋2连接于腹板1上,通常采用焊接或其他常规的固定连接方式。每个腹板1的顶面包括弯折形成的至少两个拐点,如腹板1 的顶面包括弯折形成的第一拐点和第二拐点。也就是腹板1的顶面包括弯折面,相邻的弯折面间形成拐点。即腹板1的纵截面顶部边缘线为折线,折线至少具有三段,也就是折线具有至少两个折点,折点即对应于腹板1的拐点。具体的如图2所示,腹板1的顶面可以包括第一连接面、第二连接面和第三连接面,第一连接面与第二连接面之间的角度小于180度形成第一拐点,第二连接面与第三连接面之间的角度小于180度形成第二拐点。需要说明的是,此处腹板1的顶面一般指腹板1的相对于转台油缸铰点及臂架铰点之间的部分,也就是说腹板1上位于油缸铰点与臂架铰点之间具有至少两个拐点。
腹板1采用双拐点结构或多拐点结构,在转台受力时,能够有效的将受力进行分散以提高腹板1本身的刚度和强度,进而使得转台的结构刚度提高。因此,当起重机作用于较大载荷时,也不易发生转台的倾斜及晃动,进而为操作人员提供较为良好的操作环境,提高起重机转台的安全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转台的刚度,可以在拐点处对应设置腹板加强筋2。也就是拐点处对应连接腹板加强筋2。一般的腹板加强筋2的顶端连接于拐点,底端连接于腹板1的底端。具体的如与转台底板5连接,此处的连接既包括与转台底板5直接连接也包括通过其他加强筋等结构与转台底板5间接连接。根据具体需要,也可以将腹板加强筋2的两端均连接于腹板1的顶端,即腹板加强筋2与拐点形成三角形结构,以增强整体刚度。
具体的,如图2所示,腹板加强筋2可以包括第一腹板加强筋21和第二腹板加强筋22,第一腹板加强筋21的顶端与第一拐点处连接,第二腹板加强筋22的顶端与第二拐点处连接。通过第一腹板加强筋21和第二腹板加强筋22的增强作用,能够提高转台的刚度,且腹板加强筋2设置于拐点处,传力路径更为优化,结构受力更好。具体的,腹板加强筋2可以与腹板1的拐点一一对应设置,即每个拐点处均对应连接腹板加强筋2。根据需要,也可以设置多个拐点以提高腹板1刚度,并在特定的拐点处设置腹板加强筋2。以上着重说明的是对应于拐点处的腹板加强筋2设置,对于其他位置的腹板加强筋2可以参考现有技术进行设置,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拐点处对应设置的腹板加强筋2之间的夹角在20度-50度范围内。将拐点处相邻的两个腹板加强筋2之间的角度设置在上述范围内,能够有效发挥腹板加强筋2的增强作用。同时,对于拐点的设置,可以设置拐点处的角度在100度-150度范围内,也就是拐点两边的弯折边之间的角度在100度-150度范围内。具体的,可以设置由靠近转台底板5的拐点到远离转台底板5的拐点对应的弯折边之间角度逐渐增大,以进一步提高腹板1的刚度。
更进一步地,可以在腹板1一侧的底部设置底部加强筋3,底部加强筋3与转台底板5固定连接。一般的底部加强筋3设置于腹板1的外侧。腹板加强筋2的底端与底部加强筋3连接。此处的连接既包括腹板加强筋2与底部加强筋3直接连接,也包括为便于腹板加强筋2的布置及提高整体刚度等的间接连接。通过底部加强筋3的设置,从底部对腹板1进行加固,腹板加强筋2的受力能够传递至底部加强筋3,进而提高转台的整体刚度。
具体的,腹板1的拐点后端可以设置底端与底部加强筋3连接,顶端延伸至腹板1边缘的腹板加强筋2。也就是在第二腹板加强筋22的后端进一步设置腹板加强筋2以增强。具体的,可以如图2所示的第三腹板加强筋23和第四腹板加强筋24。第一腹板加强筋21和第二腹板加强筋22的底端可以均与底部加强筋3直接连接,位于第二加强筋后端的腹板加强筋2既可以直接与底部加强筋3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与底部加强筋3直接连接的腹板加强筋2与底部加强筋3间接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此处及下文提到的后端均与转台的前段和后段所指向的前后方向一致。
具体的,在腹板1一侧的顶端可以设置顶面加强筋4,顶面加强筋4沿腹板1的顶面分布,也就是顶面加强筋4也相应的具有至少两个拐点,分别与腹板1的拐点对应。一般的,顶面加强筋4也设置于腹板1的外侧。在设置有顶面加强筋4的情况下,第一腹板加强筋21和第二腹板加强筋22的顶端可以与顶面加强筋4连接,进一步提高整体的刚度。
为进一步增强转台的刚度,腹板加强筋2的宽度可以设置为两个腹板1间距的1/5-1/4。当然,对于某一确定的转台而言,其腹板加强筋2的宽度一般均相同,且宽度值在上述数值范围内。因而腹板加强筋2的横向宽度较大, 从而对腹板1的作用力增强,以提高腹板1的刚度。同时,为避免转台重量的增加,在原有转台的基础上腹板加强筋2的厚度可以减小,以防止整车超重。具体腹板加强筋2的宽度值可根据整个转台的要求进行设计。具体的,对于多个腹板加强筋2,也可以根据其在转台受力时受力大小的不同,设置其宽度不等。如设置各腹板加强筋2的宽度由靠近转台底板5的腹板加强筋2到远离转台底板5的腹板加强筋2其宽度逐渐增加,如此设置在保证转台刚度的同时,有利于控制转台的重量。
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腹板加强筋2之间可以开设减重孔,如第一腹板加强筋21与第二腹板加强筋22之间、第二腹板加强筋22与第三腹板加强筋23之间以及第一腹板加强筋21与底部加强筋3之间均开设减重孔。减重孔的形状可以与相邻的两个腹板加强筋2围成的形状相同。通过减重孔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减轻转台重量,在增加腹板加强筋2的数量及腹板加强筋2的横向宽度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使转台的重量基本不变,进而防止整车超重。具体减重孔的形状可以设置为三角形状,且对应三角形的顶角设置为圆角,三角形各边处对应的腹板1的宽度均相等,也就是三角形各边分别到腹板加强筋2或顶面加强筋4或者底部加强筋3的距离相等,以使开设减重孔后减重孔边缘各处受力基本一致,避免减重孔对腹板1刚度的不利影响。
为进一步提高转台刚度,转台底板5悬出转台的法兰圈的长度可以设置为不大于法兰圈直径的1/10。也就是对于转台底板5悬出法兰圈的部分,其长度不大于法兰圈直径的1/10。当然,对于某一确定的转台而言,其转台底板5悬出转台的法兰圈的长度是确定的,且长度值在上述数值范围内。由于转台底板5伸出法兰圈的长度较短,使得转台受力时重心更稳,避免载荷较大时转台的大幅晃动。且转台底板5悬出法兰圈的长度越短,转台稳定性越好,而转台底板的长度又受限于转台的结构。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设置腹板加强筋2的中心线均相交于一点。也就是腹板加强筋2的中线或者中线的延长线均汇交,具体的可以设置交点位于转台底板5上。通过设置各腹板加强筋2汇交,转台的受力经腹板加强筋2传递,并在底板上汇交,使得转台的结构受力更优,受力传递路径更为优化。同时,在转台底板5悬出转台的法兰圈的长度设置为不大于法兰 圈直径的1/10的情况下,腹板加强筋2汇交后的交点相对于法兰圈较为靠前,因而进一步使得转台的结构更为稳固。
具体的,上述腹板加强筋2、底部加强筋3及顶面加强筋4一般均采用槽形加强筋,槽型加强筋的材料等可参考现有技术,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起重机转台,通过腹板加强筋2的优化布局、腹板1结构的改进及相应的减重孔等的设置,在不明显增加转台重量的前提下,显著提高了转台的刚度,使其在变幅平面及回转平面的结构刚度提升约30%-50%,从而有效保证了起重机工作时转台的稳定性,提升用户操作体验。
基于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起重机转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起重机,该起重机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种起重机转台。由于该起重机采用了上述实施例中的起重机转台,所以该起重机的有益效果请参考上述实施例。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起重机转台,包括相对设置的腹板(1),所述腹板(1)上设置有腹板加强筋(2);其特征在于,所述腹板(1)的顶面位于油缸铰点与臂架铰点之间包括弯折形成的至少两个拐点,且每个所述拐点处均对应连接有腹板加强筋(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拐点处连接的所述腹板加强筋(2)的顶端与所述拐点连接,底端与转台底板(5)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转台,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拐点处对应设置的所述腹板加强筋(2)之间的夹角在20度-50度范围内,所述腹板(1)顶面的位于所述拐点两边的平面之间的角度在100度-150度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起重机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腹板加强筋(2)的中心线均相交于一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起重机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腹板(1)的一侧顶端沿所述腹板(1)顶面设置有顶面加强筋(4),所述腹板加强筋(2)的顶端与所述顶面加强筋(4)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起重机转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腹板(1)的一侧底部且与转台底板(5)连接的底部加强筋(3),所述腹板加强筋(2)的底端与所述底部加强筋(3)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起重机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腹板(1)的拐点后端设置有底端与所述底部加强筋(3)连接,顶端延伸至所述腹板(1)边缘的腹板加强筋(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转台,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腹板加强筋(2)之间开设有减重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转台,其特征在于,转台底板(5)悬出法兰圈的长度不大于所述法兰圈直径的1/10。
10.一种起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起重机转台。
CN201620212927.6U 2016-03-18 2016-03-18 起重机及起重机转台 Active CN2057096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12927.6U CN205709608U (zh) 2016-03-18 2016-03-18 起重机及起重机转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12927.6U CN205709608U (zh) 2016-03-18 2016-03-18 起重机及起重机转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09608U true CN205709608U (zh) 2016-11-23

Family

ID=57313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212927.6U Active CN205709608U (zh) 2016-03-18 2016-03-18 起重机及起重机转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0960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13898A (zh) * 2018-02-10 2018-07-24 韶关学院 一种桁架式转台及工程机械
CN112897368A (zh) * 2021-01-27 2021-06-04 三一汽车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起重机转台及起重机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13898A (zh) * 2018-02-10 2018-07-24 韶关学院 一种桁架式转台及工程机械
CN108313898B (zh) * 2018-02-10 2020-06-12 韶关学院 一种桁架式转台及工程机械
CN112897368A (zh) * 2021-01-27 2021-06-04 三一汽车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起重机转台及起重机
CN112897368B (zh) * 2021-01-27 2023-12-19 三一汽车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起重机转台及起重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660022U (zh) 一种破岩装置
CN205709608U (zh) 起重机及起重机转台
CN102002936B (zh) 人字架与臂架变幅随动的强夯机
CN104192732A (zh) 一种能双钩吊装的履带起重机及结构设计方法
WO2013110223A1 (zh) 支撑系统及具有该支撑系统的工程机械
KR100979429B1 (ko) 건설기계의 상부프레임
CN101434369A (zh) 四边形截面臂架的平头式塔式起重机
JP6550301B2 (ja) ラチスブームの補強構造
CN217104860U (zh) 工程机械臂
CN103466472A (zh) 一种副臂系统以及履带起重机
CN103663190A (zh) 臂架和起重机
CN204626985U (zh) 一种臂头连接结构及混凝土泵车
JP5364353B2 (ja) ブーム起伏シリンダ取付構造
JP6587964B2 (ja) 作業機械のカーボディ
JP3221515U (ja) ブーム支持構造
CN204138208U (zh) 一种能双钩吊装的履带起重机
CN113233346B (zh) 回转总成及其上支座、回转总成组件和塔式起重机
CN201264881Y (zh) 履带吊起重机及其臂架
CN213738325U (zh) 过渡节、桁架臂及履带起重机
CN201400903Y (zh) 一种挖掘机动臂
CN203558766U (zh) 多点变幅随车起重机
CN111483931A (zh) 一种臂架组件和起重机
CN207390868U (zh) 一种用于固定副臂工况的拉板系统
CN206088736U (zh) 一种浮吊起吊架
CN201512355U (zh) 一种龙门起重机桁架双主梁上的腹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28

Address after: No.202 Xuanfu street, Xuanhua District, Zhangjiakou,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ebei Leisa Heavy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2206 Changping District City, Shahe, Sha Yang Road,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QI FOTON MOTOR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