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690617U - 双层导风板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双层导风板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690617U
CN205690617U CN201620630480.4U CN201620630480U CN205690617U CN 205690617 U CN205690617 U CN 205690617U CN 201620630480 U CN201620630480 U CN 201620630480U CN 205690617 U CN205690617 U CN 2056906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deflector
foam
foam substrate
double
outer wi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63048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袁伟
黄坚
黎优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62063048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6906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6906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6906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双层导风板,包括:外导风板和泡棉基板。泡棉基板由多孔发泡泡棉制成,且构造成与外导风板相匹配的形状;泡棉基板贴合于外导风板的内侧。本实用新型的采用了泡棉基板的双层导风板,不仅可以降低空调器的整体质量,还具有较好的保温防凝露效果。

Description

双层导风板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以用于空调器的双层导风板。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器大多设置具有内外双层结构的导风板。如图1所示,导风板100’包括内层板20’和外层板10’。各层导风板一般由塑料或金属材料制成,双层导风板再通过焊接或粘接的方式连为一体。然而,双层导风板整体重量较大,导致支撑电机力矩变大,成本较高。另外,现有技术中双层导风板中间需要添加保温材料,以防止空调导风板表面产生凝露的问题。
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导风板以取代现有塑料或金属类导风板,减轻空调器的整体质量,并减少双层导风板中保温材料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双层导风板重量较大的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双层导风板,包括:外导风板和泡棉基板。泡棉基板由多孔发泡泡棉制成,且构造成与外导风板相匹配的形状;泡棉基板贴合于外导风板的内侧。由此,采用了泡棉基板的双层导风板具有较轻的质量。
优选地,外导风板构造成凹形,泡棉基板嵌入外导风板的凹形面内。
优选地,在外导风板上设有沿外导风板的安装面向外凸出的固定部;在泡棉基板上设有安装孔。固定部能穿过安装孔,与空调器的壳体连接。
优选地,泡棉基板为长条状,在泡棉基板的安装孔之间设有横向延伸的开口。
优选地,在泡棉基板的安装孔的周围设有让位槽。
优选地,双层导风板还包括设置于泡棉基板表面的胶皮。
优选地,多孔发泡泡棉由有机发泡材料和交联剂混合发泡而成。具体地,有机发泡材料包括低密度聚乙烯和偶氮二甲酰胺;交联剂包括过氧化二异丙苯。上 述的低密度聚乙烯、偶氮二甲酰胺和过氧化二异丙苯按质量比100:10:0.5混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了上述的双层导风板的空调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减小了双层导风板以及空调器的整体重量。(2)泡棉基板可成型为各种结构,和各种导风板外壳进行无缝粘接配合。(3)在双层导风板表面设置塑料胶片(胶皮),胶片可以设置成各种颜色、纹理,因此在不需要二次处理的情况下,导风板就可以达到多重视觉效果。(4)泡棉基体为多孔发泡材料,具有很好的保温防凝露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双层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层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装配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层导风板的泡棉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2所示,双层导风板100包括:外导风板10和泡棉基板20。泡棉基板20由多孔发泡泡棉制成,且构造成与外导风板10相匹配的形状;泡棉基板20贴合于外导风板10的内侧。由此,采用了泡棉基板20的双层导风板不仅具有较轻的质量,还可以起到保温防凝露的作用。
为了将泡棉基板20贴合至外导风板10内实现无缝连结,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外导风板10构造成凹形,泡棉基板20嵌入外导风板10的凹形面内。进一步地,在外导风板10设置成长条状,在外导风板10的安装面内设有多条加强筋。泡棉基板20设置成与外导风板10相匹配的长条状。容易理解,泡棉基板20的尺寸应略小于外导风板10的尺寸。这样泡棉基板20可以沿条状外导风板10的四个边,和加强筋的顶面粘贴至外导风板10的内侧。另外,在泡棉基板20和外导风板10的配合面上,还可以设置相互卡合的结构,使两者紧密连接为一体。
优选地,在外导风板10上设有沿外导风板10的安装面向外凸出的固定部。具体地,固定部包括挂钩11和连接壁12。在泡棉基板20上设有安装孔21、22。挂钩11和连接壁12能穿过安装孔21、22,与空调器的壳体连接。进而确保了双层导风板100相对于空调器本体摆动出风。优选地,外导风板10由聚碳酸酯材料制成。固定件和安装孔的形状和位置为任意,只要能满足将泡棉基板20与外导风板10连接后,固定件方便与空调器的壳体连接,以保证导风板可以正常摆动即可。
另外,如图4所示,在条状泡棉基板20的中间区域,安装孔21和22之间设有横向延伸的开口23。开口23可以增加泡棉基板20的纵向可挠性,使其便于贴合在弧形外导风板10的端面上。
双层导风板100还包括设置于泡棉基板20表面的胶皮30。胶皮30由柔性塑料制成,如图3所示,胶皮30为与泡棉基板20的形状相匹配的长条状。由此,胶皮30可以套在泡棉基板20的外侧,与泡棉基板20,共同组成双层导风板100的内导风板。当空调器工作时,吹出的风可以直接吹至胶皮30上,胶皮30具有很好的防透风效果。在胶皮30的两端同样设有通孔31、32以便于外导风板10与胶皮30的组装。优选地,在通孔32的外侧还设有具有弧形截面的让位凹槽33。凹槽33为胶皮贴入泡棉基板20上的让位槽而形成,这样可以方便组装好的双层导风板100与空调器的内部结构进行装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胶皮30可以设计成不同的颜色、纹理和厚度。例如,胶皮30可以设计成金色并具有凸出的闪光结构,这样在导风板摆动出风时,金色的闪光结构会若隐若现,由此,可以达到不同的视觉效果和带来丰富多彩的感官享受。进一步地,胶皮30的颜色、纹理和厚度还可以针对 不同的消费群体而有针对性的替换,例如,儿童可以采用卡通动漫型,而老人可以采用温馨静谧的颜色。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双层导风板100的制备过程进行举例说明。
首先,将低密度聚乙烯、偶氮二甲酰胺和过氧化二异丙苯,按质量比100:10:0.5在搅拌机中进行均匀混合。
之后,将混合后的物料进行造粒,并在挤出机中加热至100~130℃,软化后挤出胶板。
将上述胶板在X射线发生箱中辐射10秒-20秒引起发泡,再经200℃的高温隧道炉加热3~5min使发泡过程进行彻底,得到成型后的泡棉。
将成型后的泡棉与胶皮进行贴合,得到泡棉导风板半成品。
对半成品按照图纸要求进行结构加工,先将半成品在高温箱中加热到180~200℃,然后转移到模具中进行热压成型,热压压力5~10MPa,保压时间为3~5min。
最后,对模具定型后的产品进行冲切,得到最终产品。
优选地,对胶板进行发泡的过程还可以采用高温或红外的方法。
综上所述,双层导风板100的外导风板10可以由聚碳酸酯材料制成,内导风板可以由泡棉基板20和胶皮30组成。泡棉基板20由于本身质量轻,且没有强度和刚性,能够成型成各种结构,可以与其它刚性导风板外壳(塑料或金属)以粘胶或热焊的方式进行无缝连接,进而可以降低双层导风板的热传导,起到导风板防凝露的作用。
泡棉基板20可以先通过高温、红外或辐射加热的方式软化后,再放到模具中进行压制成型成各种结构;或直接在模具中加热使泡棉基本20软化后直接压制成型。泡棉基板20、外导风板10和胶皮30之间可以通过液体胶或者双面胶进行粘合或以粘接或热焊的方式一体化成型。另外,导风板还可以采用质量轻的其它材料,例如,热塑性弹性体、EPS泡沫材料等并通过注塑、挤塑、模压等成型方式进行成型。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 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双层导风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导风板和泡棉基板;
所述泡棉基板由多孔发泡泡棉制成,且构造成与所述外导风板相匹配的形状;所述泡棉基板贴合于所述外导风板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导风板构造成凹形,所述泡棉基板嵌入所述外导风板的凹形面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导风板上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沿所述外导风板的安装面向外凸出;
在所述泡棉基板上设有安装孔;
所述固定部能穿过所述安装孔,与空调器的壳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棉基板为长条状,在所述泡棉基板的安装孔之间设有横向延伸的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风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泡棉基板的安装孔的周围设有让位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泡棉基板表面的胶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发泡泡棉由有机发泡材料和交联剂混合发泡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发泡材料包括低密度聚乙烯和偶氮二甲酰胺;
所述交联剂包括过氧化二异丙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密度聚乙烯、偶氮二甲酰胺和过氧化二异丙苯按质量比100:10:0.5混合。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采用了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双层导风板。
CN201620630480.4U 2016-06-21 2016-06-21 双层导风板和空调器 Active CN2056906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30480.4U CN205690617U (zh) 2016-06-21 2016-06-21 双层导风板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30480.4U CN205690617U (zh) 2016-06-21 2016-06-21 双层导风板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690617U true CN205690617U (zh) 2016-11-16

Family

ID=574256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630480.4U Active CN205690617U (zh) 2016-06-21 2016-06-21 双层导风板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69061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23267A (zh) * 2016-06-21 2016-11-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双层导风板、空调器以及双层导风板的制备方法
CN108411143A (zh) * 2018-06-01 2018-08-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开孔泡沫铝导风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48954A (zh) * 2018-08-02 2020-02-28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可调引风量和风向的导板及空调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23267A (zh) * 2016-06-21 2016-11-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双层导风板、空调器以及双层导风板的制备方法
CN108411143A (zh) * 2018-06-01 2018-08-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开孔泡沫铝导风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48954A (zh) * 2018-08-02 2020-02-28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可调引风量和风向的导板及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690617U (zh) 双层导风板和空调器
CN106123267A (zh) 双层导风板、空调器以及双层导风板的制备方法
KR910005172B1 (ko) 합성패널과 그 제조방법 및 장치
KR101744310B1 (ko) 폴리아미드 단열바가 구비되는 창호 프레임 및 제조 방법
CN104893304B (zh) 一种软硬共挤的复合硅橡胶胶条
CN102336025B (zh) 一种汽车用填充成型隔音垫的制作方法
GB2036148A (en) Door- or window casing and a process for its manufacture
JPS601891B2 (ja) 発泡プラスチックの製造方法
CN105415720A (zh) 塑胶锁扣木质地板底面防水层选材及生产工艺
CN1827340B (zh) 制备热塑性树脂制品的方法
US4952360A (en) Method of making microwave-heatable hair curlers
JP2009241510A (ja) 成形基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積層板
EP0776761A1 (en) A covering and a method for producing a covering
US7473870B2 (en) Method for making a radiation heating structure
CN216660051U (zh) 仪表板组件及车辆
CN108342008A (zh) 一种改性聚乙烯发泡材料、由其制造的轻质船只及船只制造工艺
CN104422027A (zh) 空调机组及其室内机
CN103967389A (zh) 一种门窗或玻璃幕墙的复合型材及门窗或玻璃幕墙框
CN206406858U (zh) 一种汽车内饰装饰条
CN208332446U (zh) 一种地暖用通气装置
CN215551019U (zh) 一种xpe焊接成型管
CN206583076U (zh) 电热水器
JP3858482B2 (ja) 樹脂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JP2700349B2 (ja) 吸音照明装置
JPH06229172A (ja) 複層ガラ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