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686180U - 一种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686180U
CN205686180U CN201620653547.6U CN201620653547U CN205686180U CN 205686180 U CN205686180 U CN 205686180U CN 201620653547 U CN201620653547 U CN 201620653547U CN 205686180 U CN205686180 U CN 2056861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plate
gear box
speed gear
change speed
flexible ax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65354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翔
高畅
陈光明
何山
李喜鹏
柯何俊
梁丽娟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62065354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6861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6861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68618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ar-Shifting Mech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包括变速箱固定板总成、选挡软轴固定板、换挡软轴固定板及支撑板;变速箱固定板总成包括第一变速箱固定板和第二变速箱固定板;第一变速箱固定板为L型包括竖板和横板;支撑板垂直固定于竖板前侧的上表面;选挡软轴固定板固定于支撑板的顶端;换挡软轴固定板固定于第二变速箱固定板的前表面。本申请通过变速箱固定板总成由第一变速箱固定板和第二变速箱固定板组成垂直立体结构,提高了变速箱固定板总成的强度及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的稳定性;通过第一变速箱固定板的L型结构,提高了第一变速箱固定板与变速箱的壳体的连接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选换挡软轴安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
背景技术
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用于安装选挡软轴和换挡软轴,其上具有变速箱固定部、选挡软轴固定部和换挡软轴固定部;三者均通过相对应的安装孔实现相应的固定。
目前普遍使用的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中,选挡软轴固定部位于变速箱固定部和换挡软轴固定部之间,选挡软轴固定部与换挡软轴固定部之间设置有加强筋,以提高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的整体强度。然而,选挡软轴固定部的设置位置更靠近变速箱固定部,造成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与变速箱之间的安装空间较小,不便于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与变速箱的安装操作。
此外,为了保证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的整体强度,常采用一体铸造的方式加工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由于加强筋与选挡软轴固定部和换挡软轴固定部的结合处具有棱角,使得铸造模具在铸造过程中容易出现应力集中,导致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的整体强度不够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该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与变速箱的安装比较方便,且能够提高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包括变速箱固定板总成、选挡软轴固定板、换挡软轴固定板及支撑板;
所述变速箱固定板总成包括第一变速箱固定板和第二变速箱固定板;所述第二变速箱固定板垂直固定于所述第一变速箱固定板的前侧下表面;
所述第一变速箱固定板为L型包括竖板和横板;所述支撑板垂直固定于所述竖板前侧的上表面;所述选挡软轴固定板固定于所述支撑板的顶端;
所述换挡软轴固定板固定于所述第二变速箱固定板的前表面;
在所述竖板和横板上均设置有变速箱安装孔;在所述选挡软轴固定板上设置有选挡软轴安装孔;在所述换挡软轴固定板上设置有换挡软轴安装孔。
所述横板的宽度小于所述竖板的宽度。
所述变速箱安装孔为三个,其中一个所述变速箱安装孔设置于所述横板的端部,另两个所述变速箱安装孔设置于所述竖板上。
所述变速箱安装孔均为腰形孔。
所述支撑板包括梯形板,以及与所述梯形板的上底边为一体结构的矩形板;所述矩形板的上端与所述选挡软轴固定板连接。
还包括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分别与所述选挡软轴固定板、所述支撑板及所述竖板固定连接。
所述换挡软轴固定板包括上侧板、下侧板及下底板;所述下底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侧板一端及所述下侧板的一端垂直固定连接;所述上侧板的另一端及所述下侧板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变速箱固定板固定连接。
还包括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板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板的下端与所述上侧板固定连接。
还包括第三加强板和第四加强板;所述第三加强板的一端与所述下底板的左侧固定连接,第三加强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变速箱固定板的左侧固定连接;
所述第四加强板的一端与所述下底板的右侧固定连接,第四加强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变速箱固定板的右侧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通过变速箱固定板总成由第一变速箱固定板和第二变速箱固定板组成垂直立体结构,提高了变速箱固定板总成的强度及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的稳定性;通过第一变速箱固定板的L型结构,提高了第一变速箱固定板与变速箱的壳体的连接稳定性;通过换挡软轴固定板的近似倒U型结构,提高了换挡软轴固定板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的装配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的装配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01变速箱,02选挡软轴,03换挡软轴,1第一变速箱固定板,2第二变速箱固定板,3选挡软轴固定板,4换挡软轴固定板,5支撑板,6第一加强板,7第二加强板,8第三加强板,9第四加强板,11竖板,12横板,13变速箱安装孔,31选挡软轴安装孔,41换挡软轴安装孔,42上侧板,43下侧板,44下底板,51梯形板,52矩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变速箱固定板总成、选挡软轴固定板3、换挡软轴固定板4及支撑板5;在本申请中,变速箱固定板总成、选挡软轴固定板、换挡软轴固定板及支撑板组成本申请的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其中变速箱固定板总成通过螺栓与变速箱01的壳体固定连接;选挡软轴02固定于选挡软轴固定板3上;换挡软轴03固定于换挡软轴固定板4上。
在本申请的以下的关于前侧、后侧、左侧、右侧、上表面及下表面的说明:其中前侧与后侧是相对的概念,在本申请中,前侧是指面对附图时,最接近观察者的附图的一侧为前侧,远离观察者的一侧为后侧;观察者左手方向为左侧,观察者的右手方向为右侧;上表面与下表面为相对概念。
所述变速箱固定板总成包括第一变速箱固定板1和第二变速箱固定板2;所述第二变速箱固定板2垂直固定于所述第一变速箱固定板1的前侧下表面;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第二变速箱固定板也可以固定于第一变速箱的前端面,均不影响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实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变速箱固定板与第一变速箱固定板为一体结构,通过弯折第一变速箱固定板得到。
所述第一变速箱固定板1为L型包括竖板11和横板12;所述横板12的宽度小于所述竖板11的宽度。第一变速箱固定板1为在同一平面的板型结构,通过冲压或者裁切而成。在所述竖板11和横板12上均设置有变速箱安装孔13;所述变速箱安装孔为三个,其中一个所述变速箱安装孔设置于所述横板的端部,另两个所述变速箱安装孔设置于所述竖板上。所述变速箱安装孔均为腰形孔。
所述支撑板5垂直固定于所述竖板11前侧的上表面;所述选挡软轴固定板3固定于所述支撑板5的顶端;在本申请中,支撑板与第二变速箱固定板并不以第一变速箱固定板相对设置。
所述支撑板5包括梯形板51,以及与所述梯形板51的上底边为一体结构的矩形板52;所述矩形板52的上端与所述选挡软轴固定板3连接。梯形板的下底边沿竖板的长度方向固定连接。
在所述选挡软轴固定板3上设置有两个选挡软轴安装孔31,用于同选挡软轴02的固定部位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所述换挡软轴固定板4固定于所述第二变速箱固定板2的前表面;在所述换挡软轴固定板4上设置有两个换挡软轴安装孔41,用于同换挡软轴03的固定部位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所述换挡软轴固定板4包括上侧板42、下侧板43及下底板44;所述下底板4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侧板42一端及所述下侧板43的一端垂直固定连接;所述上侧板的另一端及所述下侧板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变速箱固定板固定连接。在本申请中,换挡软轴固定板为倒下的U型结构,但是在本申请中,U型结构的底边为直边。
还包括第一加强板6,所述第一加强板6分别与所述选挡软轴固定板3、所述支撑板5及所述竖板11固定连接。
还包括第二加强板7,所述第二加强板7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板7的下端与所述上侧板42固定连接。
还包括第三加强板8和第四加强板9;所述第三加强板8的一端与所述下底板44的左侧固定连接,第三加强板8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变速箱固定板2的左侧固定连接。
所述第四加强板9的一端与所述下底板44的右侧固定连接,第四加强板9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变速箱固定板2的右侧固定连接。
其中第一加强板用于提高选挡软轴固定板的强度;第二加强板用于提高第二变速箱固定板的强度;第三加强板和第四加强板以换挡软轴固定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起到提高换挡软轴固定板的强度的作用。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变速箱固定板总成、选挡软轴固定板、换挡软轴固定板及支撑板;
所述变速箱固定板总成包括第一变速箱固定板和第二变速箱固定板;所述第二变速箱固定板垂直固定于所述第一变速箱固定板的前侧下表面;
所述第一变速箱固定板为L型包括竖板和横板;所述支撑板垂直固定于所述竖板前侧的上表面;所述选挡软轴固定板固定于所述支撑板的顶端;
所述换挡软轴固定板固定于所述第二变速箱固定板的前表面;
在所述竖板和横板上均设置有变速箱安装孔;在所述选挡软轴固定板上设置有选挡软轴安装孔;在所述换挡软轴固定板上设置有换挡软轴安装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板的宽度小于所述竖板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安装孔为三个,其中一个所述变速箱安装孔设置于所述横板的端部,另两个所述变速箱安装孔设置于所述竖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安装孔均为腰形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包括梯形板,以及与所述梯形板的上底边为一体结构的矩形板;所述矩形板的上端与所述选挡软轴固定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分别与所述选挡软轴固定板、所述支撑板及所述竖板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软轴固定板包括上侧板、下侧板及下底板;所述下底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侧板一端及所述下侧板的一端垂直固定连接;所述上侧板的另一端及所述下侧板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变速箱固定板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板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板的下端与所述上侧板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加强板和第四加强板;所述第三加强板的一端与所述下底板的左侧固定连接,第三加强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变速箱固定板的左侧固定连接;
所述第四加强板的一端与所述下底板的右侧固定连接,第四加强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变速箱固定板的右侧固定连接。
CN201620653547.6U 2016-06-24 2016-06-24 一种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6861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53547.6U CN205686180U (zh) 2016-06-24 2016-06-24 一种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53547.6U CN205686180U (zh) 2016-06-24 2016-06-24 一种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686180U true CN205686180U (zh) 2016-11-16

Family

ID=57426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653547.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686180U (zh) 2016-06-24 2016-06-24 一种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6861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46381B (zh) 一种变速箱悬置总成
CN204115385U (zh) 冰箱和冰箱的门托盘
JP6725579B2 (ja) 全アルミニウム立体駐車施設フレーム
CN201494995U (zh) 电梯层门防护装置
CN103061626A (zh) 制冷设备用下铰链及具有其的冰箱
CN204030479U (zh) 一种合金塑料桥架
CN105914606A (zh) 一种配电柜挂放支架
CN205686180U (zh) 一种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
CN203456737U (zh) 用于配电柜框架的连接件和配电柜框架
CN204605511U (zh) 一种变速箱辅助支撑装置
CN202208290U (zh) 一种汽车abs执行机构总成的安装支架
CN209719726U (zh) 悬架横梁
CN205674860U (zh) 一种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
CN205674863U (zh) 一种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
CN203501416U (zh) 空调器及其面框组件
CN206749676U (zh) 车辆雷达安装支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02209765U (zh) 空调室内机壁挂板
CN205686181U (zh) 一种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
CN205674859U (zh) 一种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
CN205098280U (zh) 车辆的后横梁和车辆
CN203651446U (zh) 轿车油冷器与前防撞梁连接结构
CN208652017U (zh) 一种显示屏支架与固定支架的连接结构
CN208630707U (zh) 后裙部外板
CN204063598U (zh) 吊顶式热水器及其外壳
CN103292042A (zh) 一种连通两侧管路的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30601 Anhui Province, Hefei City Industrial Park, the Peach Blossom Road No. 669

Patentee after: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230601 Anhui Province, Hefei City Industrial Park, the Peach Blossom Road No. 669

Patentee befor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116

Termination date: 201906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