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98795U - 烟气除尘脱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烟气除尘脱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98795U
CN205598795U CN201620417035.XU CN201620417035U CN205598795U CN 205598795 U CN205598795 U CN 205598795U CN 201620417035 U CN201620417035 U CN 201620417035U CN 205598795 U CN205598795 U CN 2055987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blow pipe
filter
gas blow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41703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昱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Badg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Badg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Badg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Badg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41703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987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987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987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烟气除尘脱水系统,包括支架、方形壳体、灰斗、过滤器、气体导流装置以及脉冲装置;方形壳体安装于支架上,灰斗安装于方形壳体下方;气体导流装置由框体与设置于框体内的复数列气体导流板组成;过滤器包括过滤器上盘、过滤器下盘以及位于过滤器上盘、过滤器下盘之间的滤袋;脉冲装置包括空气存储桶、膜片阀、内吹气管以及外吹气管。经过多次实际测量,本实用新型的烟气除尘脱水系统水分去除率达到95%以上,粉尘去除率达到98%。

Description

烟气除尘脱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烟气除尘脱水系统,可以用于燃烧煤锅炉除尘。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深,SO2、NOX污染已超过烟尘污染成为大气环境的第一大污染物。烟气脱硫(FGD)有别于其他脱硫方式是世界上唯一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脱硫方法,是控制酸雨和SO2污染的最为有效的和主要的技术手段。在湿法工艺中,烟气的再热问题直接影响整个FGD工艺的投资。因为经过湿法工艺脱硫后的烟气一般温度较低(45℃),大都在露点以下,若不经过再加热而直接排入烟囱,则容易形成酸雾,腐蚀烟囱,也不利于烟气的扩散。所以湿法FGD装置一般都配有烟气再热系统。目前,应用较多的是技术上成熟的再生(回转)式烟气热交换器(GGH)。GGH价格较贵,占整个FGD工艺投资的比例较高。近年来,日本三菱公司开发出一种可省去无泄漏型的GGH,较好地解决了烟气泄漏问题,但价格仍然较高。前德国SHU公司开发出一种可省去GGH和烟囱的新工艺,它将整个FGD装置安装在电厂的冷却塔内,利用电厂循环水余热来加热烟气,运行情况良好,是一种十分有前途的方法。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粉尘对环境以及人类的健康所造成的影响日益严重,有效治理粉尘污染,近年来国家对环境保护日益重视及全球暖化现象严重,为了倡导节能减碳,环保产业蓬勃发展,净化人类的生存环境,已成为所有人的共识。为了维护生产环境洁净,必须及时清理被粉尘污染的场所。除尘器,尤其是袋式除尘器,被广泛应用于冶金、建材、机械、化工、矿山等各种工矿企业非纤维工业粉尘的除尘净化与物料的回收中。但是,现有的袋式除尘器,存在着清灰效果不理想、净化效率低、滤袋寿命短、维修工作量大等弊端,严重影响了过滤器的正常、高效使用,所以,亟需对现有的过滤器的结构进行改进,使得清灰方便、效率高,需要采用脉冲装置对过滤器清灰,以提高除尘效果。现有一般采用单独气枪方式或者脉冲装置发出大功率气体对过滤器请灰,前者不多说,不方便工业应用,后者目前存在气体传输不密封,气管安装不方便等问题,因此需要设计新的脉冲装置以更好的净化环境。
同时潮湿对于烟气除尘不利,大大降低除尘效果,因此,需要先对烟气除 水。目前市面上的除水板多为角型除水板,但这种旧式除水板只能实现单向气体除湿功能,若想达到较高级别的除湿效果,或者当生产过程中的异常引起蒸汽量超标时,这种角形除水板就显得弱势,甚至是螳臂当车,为了达到理想的除湿效果,就不得不载添加一组或者多组除水板,不仅使得生产成本大大提高,而且增加了产品的淘汰频率,产生较多的生产垃圾,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不低碳也不环保。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烟气除尘脱水系统,用于燃烧煤锅炉除尘,有利于环保发展。
为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烟气除尘脱水系统,包括支架、方形壳体、灰斗、过滤器、气体导流装置以及脉冲装置;所述方形壳体安装于支架上;所述灰斗安装于方形壳体下方;所述壳体底面开口;所述灰斗顶面开口;所述壳体与灰斗连通;所述壳体的底面面积与所述灰斗的顶面面积一致;所述壳体的两个对称的侧壁分别设有气体入口与气体出口;所述壳体内部上方设有安装板;所述过滤器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灰斗底部设有粉尘出口;所述过滤器包括过滤器上盘、过滤器下盘以及位于过滤器上盘、过滤器下盘之间的滤袋;所述脉冲装置包括空气存储桶、膜片阀、内吹气管以及外吹气管;所述空气存储桶、膜片阀位于壳体外部;所述内吹气管位于壳体内部;所述外吹气管穿过壳体侧壁;所述空气存储桶设有空气输出管;所述空气输出管通过法兰与所述膜片阀的气体入口连接;所述外吹气管通过法兰与所述膜片阀的气体出口连接;所述外吹气管位于壳体内的一端套有圆台形密封圈;所述圆台形密封圈的下底面与壳体内侧壁接触;所述内吹气管靠近外吹气管的一端设有吹气管套管;所述吹气管套管远离内吹气管的一端内侧设有与所述圆台形密封圈外表面匹配的结构;所述内吹气管设有出气孔;所述出气孔位于所述过滤器上盘正上方;所述气体导流装置上端安装于安装板,下端与方形壳体下表面齐平;所述气体导流装置由框体与设置于框体内的复数列气体导流板组成;所述气体导流板由复数根开口半圆管组成;所述每列气体导流板中,开口半圆管的开口朝向一致;所述相邻列气体导流板中,开口半圆管的开口朝向相反;所述相邻列气体导流板中,开口半圆管的根数相同或者相差1;带有不同根数开口半圆管的相邻列气体导流板之间设有气流通道;所述框体底 部设有出水孔。
本实用新型中,滤袋包括支撑体以及包裹支撑体的袋本体,可以为现有无纺布滤袋、织物滤袋,形状一般为圆形;支撑体一般采用弹性涨圈,可形成紧密型接触,避免烟气泄漏;滤袋上端安装在过滤器上盘上,下端安装在过滤器下盘上,可以连接过滤器上下盘;过滤器竖直安装在壳体内部,形成烟气过滤层;通过在壳体内部上方设置安装板可以方便稳定的安装过滤器,安装板与壳体顶壁的距离不做限定,一般利于过滤器安装即可,过滤器的安装数量、排列方式可以根据壳体大小、过滤器大小以及烟气流量选定,避免烟气泄漏即可。
方形壳体具有六个侧壁,底壁为开口结构,与灰斗连通,四个侧壁中,在对称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气体入口与气体出口,另两个侧壁一般密封;气体导流装置位于气体入口一侧,过滤器位于气体出口一侧,烟气由壳体的气体入口进入,从气体出口出去,中间依次经过气体导流装置、过滤器,水分被除、粉尘被过滤器阻隔吸附,从而达到烟气除水除尘的效果;采用方形结构的壳体,一方面有利于气体导流装置、过滤器等部件的安装,更主要避免漏气,即防止部分烟气不经过气体导流装置、过滤器而直接从出口出去。
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壳体、灰斗都为空心结构,根据实际安装位,灰斗安装于壳体下方,灰斗顶面大小与壳体底面大小一致,都为开口结构,从而壳体内部与灰斗内部连通;由此,壳体内部安装的过滤袋抖落的粉尘可以全部直接下落至灰斗,不存在落灰死角,再经过灰斗下方的粉尘出口收集排除;气体导流装置吸附的水滴亦可从出水孔流向灰斗而排出。
本实用新型中,气体导流装置的框体具有四个面结构,按照安装状态,分为顶面、底面、两个侧壁,未遮挡的两个面为烟气进出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潮湿烟气由一面进,经过气体导流装置,干燥烟气由另一面出,水分则被有效的除去,沿着开口半圆管下流,从出水孔流至灰斗,从而排出;出水孔直径为开口半圆管直径的15~18%,可以有效分离出液体,同时不会干扰气流流动。将框体顶面与安装板通过螺丝、焊接、粘接等方式结合,从而使得气体导流装置上端安装于安装板;框体底面位于方形壳体与灰斗的结合处,即气体导流装置下端与方形壳体下表面齐平;根据常识,框体的侧壁与方形壳体侧壁贴合,避免烟气泄漏;从而整个气体导流装置横穿方形壳体,烟气从方形壳体进气口进入后,全部经过气体导流装置,由潮变干,然后在经过过滤器,干爽 烟气更容易除尘。
开口半圆管具有开口朝向,本实用新型的每列气体导流板中,开口半圆管的开口朝向一致是指组成这一列气体导流板的所有开口半圆管的开口朝向一致保证气流通过效率高;相邻列气体导流板中,比如第1列与第2列,第2列与第3列等,开口半圆管的开口朝向相反。两个开口朝向相反一般指其中一个开口旋转180度可以与另一开口重合。相邻列气体导流板中,开口半圆管的根数相同或者相差1,比如以安装在框体侧面的气体导流板为第1列气体导流板,由3根开口半圆管组成,第2列气体导流板由2根开口半圆管组成,第3列气体导流板由2根开口半圆管组成。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开口半圆管大小一致,设有气流通道的相邻列气体导流板中,所有开口半圆管的底面位于同一竖直面,可以达到较好的通气除水效果,开口半圆管的底面为直径所在的那个面。
气体导流装置的气流通道由气体导流板间的间隙形成,本实用新型不是相邻列气体导流板间都设有气流通道,在带有不同根数的相邻列气体导流板之间设有气流通道,比如第1列气体导流板由3根开口半圆管组成,第2列气体导流板由2根开口半圆管组成,第3列气体导流板由2根开口半圆管组成,在第1列气体导流板与第2列气体导流之间设有气流通道,第2列气体导流板与第3列气体导流板之间不设气流通道,这样气体既能有效流动,又不会过快通过气体导流装置,达到更好的除水效果。
通过膜片阀将空气存储桶的空气吹入过滤器滤袋中,完全位于壳体内部的吹气管为内吹气管,穿过壳体侧壁的吹气管为外吹气管;外吹气管通过套管与外吹气管连通,密封良好、拆卸方便,减少人工。内吹气管安装在安装板上或者安装在壳体内侧壁上,只要在壳体内部稳定即可。空气存储桶、外吹气管以及膜片阀等部件根据实际场地设置,能够使得脉冲气体输送即可。
以直角梯形垂直于底边的腰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各边旋转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圆台;旋转轴叫做圆台的轴,直角梯形上、下底旋转所成的圆面称为圆台的上、下底面,另一腰旋转所成的曲面称为圆台的侧面,侧面上各个位置的直角梯形的腰称为圆台的母线,圆台的高是上、下底面间的距离。本实用新型利用的圆台形密封圈的上底面即为面积小的底面,实际应用时,圆台形密封圈套在外吹气管上,相对于内吹气管,相当于形成一个渐厚的变化,当吹气管套管与圆台形密封圈接触时,在推送力下,接触会越来越紧,密封圈 被紧贴壳体内侧壁,从而达到高效密封的效果,而且拆卸方便,更不会损坏吹气管、壳体等,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
吹气管套管套在内吹气管的一端,露出的长度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最好能够正好与密封圈压紧;套管上远离内吹气管的一端内侧设有与圆台形密封圈外表面匹配的表面,当套管受到推力时,内侧与密封圈能良好接触,并沿着密封圈渐厚的外表面越压越紧,保证了密闭性。优选的,圆台形密封圈的高为外吹气管位于壳体内部分的长度的一半,避免由于脉冲气流的冲击力可能带来的对内吹气管与外吹气管之间稳定性的破坏。进一步优选的,内吹气管与外吹气管的管径大小一致。不仅有利于产品制作成本的降低,标准统一;更有利于各接触面之间的匹配密封。内吹气管与外吹气管互相不接触,留有一定间隙,有利于套管与圆台密封垫结合紧密。
膜片阀属于现有技术,带有气体进出口,提供脉冲力,但是现有膜片阀通过游刃连接气管;本实用新型首次在膜片阀进出气口设置法兰,克服了现有膜片阀进出气口设置的游刃带来的安装不方便、上紧过程易损坏、对管道造成损伤等缺陷。内吹气管上的出气孔与过滤器匹配,即脉冲气源在现有过滤器的过滤器上盘正上方,这样气体由空气存储桶经过膜片阀,形成脉冲气流,再经外吹气管至内吹气管,最后从出气孔、经过过滤器上盘吹进过滤器的滤袋,达到清除滤袋粉尘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在灰斗外侧壁设有振动装置,可以敲击或者振打灰斗,从而有利于粉尘脱落,更易从粉尘出口排出;灰斗内部设有高料位检测装置,避免粉尘堆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灰斗为四棱台结构,上下底面为相似的长方形或正方形,侧面为等腰梯形,根据安装状态,灰斗的上底面与壳体下底面一致;为了落灰顺畅,不积料,四棱台的侧棱与上底面的夹角为65~85度。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首次公开了一种烟气除尘脱水系统,专用于燃烧煤锅炉除水除尘,创造性地在壳体内集成除水装置、除尘装置;适合各种滤袋拆装使用,并通过脉冲装置的设计达到引气效果,发出脉冲气可自动清洗滤袋;是一种适用于高温、酸碱、潮湿烟气高效处理的系统。
2.本实用新型在框体内设置气体导流板,形成的气流通道对气体流动产生影响,增加了气体流动路径,并可以在装置内部造成涡旋气流,使气体停滞 打转,从而有效地去除水分,水分去除率达到95%以上,远高于现有复杂除水装置的效率;并且各部件制备不复杂,相对现有技术更为简单,组件寿命长,无需更换,气体导流板可通过模具一体成型,切割成需要的尺寸即可使用,除水效果好,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避免了现有技术对材料的浪费,有利于工业化应用。
3.本实用新型创造性地在内外吹气管之间设置套管以及密封圈,保障大流速气体通过时的密封稳定性,克服了现有技术密封不良的缺陷;在膜片阀进出气口设置法兰,安装方便,维修时拆卸快速,节省人工,同时法兰避免了对气体管道的损坏,克服了现有技术焊接连接维修困难、游刃连接不稳定易损坏管道的缺陷。
4.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脉冲装置制备不复杂,相对现有技术更为简单,可使脉冲气流高效冲入滤袋内,有效去除滤袋上的固体杂质,去除效果极好;尤其是各部分连接方便,拆卸容易,还避免了现有技术对材料的损坏,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5.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烟气除尘脱水系统,结构组成合理,拆卸容易,适用多种滤袋;通过新型脉冲装置的设计,有效引入大量脉冲气流,将滤袋吸有的粉尘震落,清洗效果达到最佳;同时设备使用寿命长,通过先除水再除尘的合理设计,适用于潮湿、高温、酸碱性燃煤烟气的有效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烟气除尘脱水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气体导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外吹气管、内吹气管以及吹气管套管结构示意图;
图4为壳体与灰斗结构示意图;
图5为气体导流装置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开口半圆管结构示意图;
其中,支架1、方形壳体2、气体入口21、气体出口22、安装板23、灰斗3、粉尘出口31、振动装置32、高料位检测装置33、过滤器4、气体导流装置5、框体51、气体导流板52、开口半圆管53、出水孔54、脉冲装置6、空气存储桶61、膜片阀62、内吹气管63、外吹气管64、圆台形密封圈65、吹气管套管66、出气孔67、与圆台形密封圈相配的结构6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参见附图1,一种烟气除尘脱水系统,包括支架1、方形壳体2、灰斗3、过滤器4、气体导流装置5以及脉冲装置6;方形壳体安装于支架上;灰斗安装于方形壳体下方;灰斗底部设有粉尘出口31,外侧壁设有振动装置32,内部设有高料位检测装置33;壳体底面开口,灰斗顶面开口,壳体的底面面积与灰斗的顶面面积一致,壳体与灰斗连通;壳体的两个对称的侧壁分别设有气体入口21与气体出口22;壳体内部上方设有安装板23;过滤器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过滤器包括过滤器上盘、过滤器下盘以及位于过滤器上盘、过滤器下盘之间的滤袋;脉冲装置包括空气存储桶61、膜片阀62、内吹气管63以及外吹气管64;空气存储桶、膜片阀位于壳体外部;内吹气管位于壳体内部,外吹气管穿过壳体侧壁,内吹气管与外吹气管的管径大小一致,内吹气管与外吹气管互相不接触;空气存储桶设有空气输出管;空气输出管通过法兰与膜片阀的气体入口连接;外吹气管通过法兰与膜片阀的气体出口连接;外吹气管位于壳体内的一端套有圆台形密封圈65,圆台形密封圈的下底面与壳体内侧壁接触,圆台形密封圈的高为外吹气管穿入壳体部分的长度的一半;内吹气管靠近外吹气管的一端设有吹气管套管66;吹气管套管远离内吹气管的一端内侧设有与圆台形密封圈外表面匹配的结构;内吹气管安装在壳体内侧壁上,内吹气管设有出气孔67,出气孔位于过滤器上盘正上方;气体导流装置上端安装于安装板,下端与方形壳体下表面齐平,气体导流装置位于气体入口一侧,过滤器位于气体出口一侧。
参见附图2,气体导流装置由框体51与设置于框体内的复数列气体导流板52组成;所述气体导流板由复数根开口半圆管53组成;所述每列气体导流板中,开口半圆管的开口朝向一致;所述相邻列气体导流板中,开口半圆管的开口朝向相反;所述相邻列气体导流板中,开口半圆管的根数相同或者相差1;带有不同根数开口半圆管的相邻列气体导流板之间设有气流通道;所述框体底部设有出水孔(未标出),出水孔直径为开口半圆管直径的15%;所有开口半圆管大小一致,设有气流通道的相邻列气体导流板中,所有开口半圆管的底面位于同一竖直面。
参见附图3,为外吹气管、内吹气管以及吹气管套管结构示意图,外吹气管64一端套有圆台形密封圈65;吹气管套管套66在内吹气管63一端,内侧设有与圆台形密封圈相配的结构68,从而可以密封连接内外吹气管;内吹气管的一端设有吹气管套管;另一端可用于安装在壳体内侧壁上;并设有出气孔67,出气孔与过滤器匹配,这样气体由空气存储桶经过膜片阀,再经外吹气管至内吹气管,最后从出气孔吹进过滤器,达到清除固体杂质的目的。
附图4为支架1、方形壳体2与灰斗3结构示意图,灰斗3安装于方形壳体2下方,方形壳体的底面面积与灰斗的顶面面积一致,方形壳体与灰斗连通,灰斗底部设有粉尘出口31;灰斗为四棱台结构,四棱台的侧棱与上底面的夹角为65度,灰斗外侧壁设有振动装置32。
参见附图5,为气体导流装置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其中框体未标示;气体导流装置由12列气体导流板52组成,其中第1列气体导流板由3根开口半圆管53组成,第2列气体导流板由2根开口半圆管组成,第1列气体导流板与第2列气体导流板的半圆开口相对,从而构成气流通道6,第1列与第2列气体导流板中,所有开口半圆管的底面位于同一竖直面,第1列气体导流板的边缘7与框体边缘位于同一竖直面,第2列气体导流板的边缘8与框体边缘的距离为开口半圆管的半径;第3列气体导流板由2根开口半圆管组成,这一列开口半圆管的开口与第2列开口相背,并通过胶水外切粘接,于是第2列气体导流板与第3列气体导流板之间不设气流通道;底部设有出水孔54;其余列气体导流板类似排列。
参见附图6,为开口半圆管53的结构示意图,本气体导流装置中,所有开口半圆管大小一致;第1列气体导流板由3根开口半圆管组成,第2列气体导流板由2根开口半圆管组成,第1列气体导流板与第2列气体导流板的半圆开口相对,从而构成气流通道,第1列与第2列气体导流板中,所有开口半圆管的底面位于同一竖直面,第1列气体导流板的边缘与框体边缘位于同一竖直面,第2列气体导流板的边缘与框体边缘的距离为开口半圆管的半径,如此所有气体导流板都位于框体内,并可有效形成气流通道,在高效除水的同时不会减缓气流流速。
实施例二
烟气除尘脱水系统,与实施例一相比,主体结构不变,包括支架、方形 壳体、灰斗、过滤器、气体导流装置以及脉冲装置。其中,气体导流装置含有18列气体导流板,气体导流板由7根开口半圆管或者6根开口半圆管组成,出水孔直径为开口半圆管直径的18%;灰斗为四棱台结构,四棱台的侧棱与上底面的夹角为85度,可以适用于更大型的除尘设备。
以发电厂为例,在发电厂,将含尘气体导入烟气除尘脱水系统,通过气体导流装置,以去除气体中的湿气,在经过过滤器去除粉尘,净化后的气体经过风机排入大气;开启膜片阀,将压缩空气经过过滤器上盘脉冲入过滤器的滤袋,加强气流入射强度,利于粉尘吹落,无需更换过滤器滤袋,即可重新使用,可延长过滤器寿命,节省能源;根据高料位检测装置的提醒,开启灰斗外侧壁的振动装置,加速落灰。经过多次实际测量,本实用新型的烟气除尘脱水系统水分去除率达到95%以上,粉尘去除率达到98%。

Claims (10)

1.一种烟气除尘脱水系统,包括支架、方形壳体、灰斗、过滤器、气体导流装置以及脉冲装置;所述方形壳体安装于支架上;所述灰斗安装于方形壳体下方;所述壳体底面开口;所述灰斗顶面开口;所述壳体与灰斗连通;所述壳体的底面面积与所述灰斗的顶面面积一致;所述壳体的两个对称的侧壁分别设有气体入口与气体出口;所述壳体内部上方设有安装板;所述过滤器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灰斗底部设有粉尘出口;所述过滤器包括过滤器上盘、过滤器下盘以及位于过滤器上盘、过滤器下盘之间的滤袋;所述脉冲装置包括空气存储桶、膜片阀、内吹气管以及外吹气管;所述空气存储桶、膜片阀位于壳体外部;所述内吹气管位于壳体内部;所述外吹气管穿过壳体侧壁;所述空气存储桶设有空气输出管;所述空气输出管通过法兰与所述膜片阀的气体入口连接;所述外吹气管通过法兰与所述膜片阀的气体出口连接;所述外吹气管位于壳体内的一端套有圆台形密封圈;所述圆台形密封圈的下底面与壳体内侧壁接触;所述内吹气管靠近外吹气管的一端设有吹气管套管;所述吹气管套管远离内吹气管的一端内侧设有与所述圆台形密封圈外表面匹配的结构;所述内吹气管设有出气孔;所述出气孔位于所述过滤器上盘正上方;所述气体导流装置上端安装于安装板,下端与方形壳体下表面齐平;所述气体导流装置由框体与设置于框体内的复数列气体导流板组成;所述气体导流板由复数根开口半圆管组成;所述每列气体导流板中,开口半圆管的开口朝向一致;所述相邻列气体导流板中,开口半圆管的开口朝向相反;所述相邻列气体导流板中,开口半圆管的根数相同或者相差1;带有不同根数开口半圆管的相邻列气体导流板之间设有气流通道;所述框体底部设有出水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烟气除尘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吹气管安装在安装板上;或者所述内吹气管安装在壳体内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烟气除尘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台形密封圈的高为外吹气管穿入壳体部分的长度的一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烟气除尘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吹气管与外吹气管的管径大小一致;所述内吹气管与外吹气管互相不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烟气除尘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灰斗外侧壁设有振动装置;所述灰斗内部设有高料位检测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烟气除尘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灰斗为四棱台结构;所述四棱台的侧棱与上底面的夹角为65~85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烟气除尘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孔直径为开口半圆管直径的15~1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烟气除尘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导流装置中,所有开口半圆管大小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烟气除尘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导流装置中,设有气流通道的相邻列气体导流板中,所有开口半圆管的底面位于同一竖直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烟气除尘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导流装置位于气体入口一侧;所述过滤器位于气体出口一侧。
CN201620417035.XU 2016-05-10 2016-05-10 烟气除尘脱水系统 Active CN2055987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17035.XU CN205598795U (zh) 2016-05-10 2016-05-10 烟气除尘脱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17035.XU CN205598795U (zh) 2016-05-10 2016-05-10 烟气除尘脱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98795U true CN205598795U (zh) 2016-09-28

Family

ID=569666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417035.XU Active CN205598795U (zh) 2016-05-10 2016-05-10 烟气除尘脱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987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818320U (zh) 矿用卧式湍流球填料除尘器
CN206746173U (zh) 一种车间除尘装置
CN208177025U (zh) 一种锅炉烟道除尘系统
CN204637929U (zh) 一种复合型冲击式除尘脱硫设备
CN201320442Y (zh) 烟气除尘净化装置
CN101664621B (zh) 烟气除尘净化装置
CN201015722Y (zh) 混合式高效除尘器
CN204182256U (zh) 一种水洗深度除尘装置
CN206121390U (zh) 湿式除尘器
CN203764071U (zh) 火化机烟气环保处理净化系统
CN2925586Y (zh) 高效节能脱硫除尘器
CN204723967U (zh) 空气净化除尘排污清洗装置
CN103816792A (zh) 波纹填料式分级水膜消烟脱硫除尘器
CN104226069B (zh) 一种湿式除尘装置
CN104258668B (zh) 一种水洗深度除尘装置
CN205598795U (zh) 烟气除尘脱水系统
CN203737099U (zh) 波纹填料式分级水膜消烟脱硫除尘器
CN205042310U (zh) 一种新型石灰窑烟气脱硫除尘系统
CN204593422U (zh) 一种具有液体收集功能的烟道
CN208642189U (zh) 燃煤锅炉尾烟除尘装置
CN103071345A (zh) 一种新型抗结露袋式除尘器
CN206184189U (zh) 一种电气自动化除尘装置
CN207042163U (zh) 一种转炉用煤气除尘脱水净化装置
CN207445799U (zh) 一种炭黑专用高效袋式除尘器
CN206262310U (zh) 一种水洗旋流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