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61324U - 一种制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61324U
CN205561324U CN201620086327.XU CN201620086327U CN205561324U CN 205561324 U CN205561324 U CN 205561324U CN 201620086327 U CN201620086327 U CN 201620086327U CN 205561324 U CN205561324 U CN 2055613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valve
compressor
condenser
refrigerant sol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08632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查晓冬
魏辉
李向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ixin energy technology (Suzhou)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BSE AIR CONDITION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BSE AIR CONDITION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BSE AIR CONDITION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08632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613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613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613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制冷系统,包括若干个第一管路,压缩机,通过第一管路与压缩机依次连接的冷凝器、蒸发器,并且蒸发器通过第一管路与压缩机连接,以形成制冷剂溶液的循环制冷回路;在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的第一管路上还设置节流装置,以及第二管路和设置在第二管路上的给压装置,第二管路的一端连接在冷凝器上,或者连接在冷凝器与节流装置之间的第一管路上,另一端连接于压缩机的喷液冷却接口。当冷凝器内的压力与蒸发器内的压力之差相对低时,在给压装置的作用下,将冷凝后的制冷剂溶液经第二管路强制输送至压缩机内,制冷剂溶液能够对压缩机内的部件进行及时地冷却,使得压缩机处于正常温度范围内,能够正常运行,从而提高压缩机的应用范围。

Description

一种制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制冷系统的结构大多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3824148U公开的制冷装置,包括压缩机,通过管路与压缩机连接的冷凝器,通过管路与冷凝器连接的蒸发器,蒸发器与压缩机通过管路连接,以使得压缩机、冷凝器与蒸发器形成循环回路,并且在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的管路上设置节流装置。
上述结构的制冷装置是采用冷凝后的过冷液体来进行制冷,通过冷凝压力与蒸发压力之间的压力差为磁悬浮压缩机内不断地输送制冷液,但当制冷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当冷凝压力与蒸发压力之间的压力差较低时,冷凝器中的制冷剂溶液不能够被输送至磁悬浮压缩机内,使得压缩机内的一些部件温度过高,不能够及时地被制冷剂溶液换热走,会导致压缩机的部件因温度过高而损失,甚至难以正常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制冷系统在低压力差时,难以将制冷剂溶液输送至压缩机内,导致压缩机的一些部件因温度过高而难以正常运行,使用范围受到限制。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包括
压缩机,具有至少一个第一进口、第一出口和喷液冷却接口;
冷凝器,具有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二进口与所述第一出口连接;
蒸发器,具有第三进口和第三出口,所述第三进口与所述第二出口连接,所述第三出口与所述第一进口连接;
第一管路,若干个,将所述磁悬浮压缩机、冷凝器以及所述蒸发器的出口与进口连接,以形成制冷剂溶液的循环制冷回路;
节流装置,设置在所述冷凝器与所述蒸发器之间的第一管路上,用于对所述冷凝器冷凝后的制冷剂溶液进行降温降压,以形成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溶液;
第二管路,一端连接在所述冷凝器上,或连接在所述冷凝器(2)与所述节流装置之间的第一管路上,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压缩机的喷液冷却接口;以及
给压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管路上,用于将所述冷凝器冷凝后的制冷剂溶液输送至压缩机的喷液冷却接口。
上述的制冷系统,所述压缩机具有一个所述第一进口和一个所述喷液冷却接口,一个所述第一进口与所述蒸发器的第三出口连接,一个所述喷液冷却接口与所述第二管路连接。
上述的制冷系统,所述给压装置为无油泵。
上述的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一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二管路上,用于控制第二管路内的制冷剂溶液的流通或截断。
上述的制冷系统,还包括
第三管路,两端均设置在所述第二管路上,并与所述第二管路连通;
第二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三管路上,用于控制所述第三管路内制冷剂溶液的流通或截断;
所述第三管路与所述第一阀门、给压装置处的第二管路形成并列管路,以使得所述第二阀门关闭和第一阀门打开时,所述第二管路内的制冷剂溶液经所述给压装置输送至所述压缩机内;或
所述第二阀门打开和第一阀门关闭时,所述第二管路中的制冷剂溶液经第三管路输送至所述压缩机内。
上述的制冷系统,所述给压装置位于所述第一阀门与所述压缩机之间的第二管路上。
上述的制冷系统,还包括
第三管路,一端连接在所述冷凝器与所述节流装置之间的第一管路上,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所述喷液冷却接口连接;以及
第二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三管路上,用于控制所述第三管路内制冷剂溶液的流通或截断。
上述的制冷系统,所述节流装置为节流阀或电子膨胀阀;和/或
所述压缩机为磁悬浮压缩机;和/或
所述冷凝器为风冷冷凝器或壳管式冷凝器;和/或
所述第一阀门为截止阀、电磁阀、球阀或电动球阀中的任意一种;和/或
所述第二阀门为截止阀、电磁阀、球阀或单向阀中的任意一种;和/或
所述无油泵为液泵或磁力泵。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二管路,以及设置在第二管路上的给压装置,第二管路的一端连接在冷凝器上,或者连接在冷凝器与节流装置之间的第一管路上,另一端连接于压缩机的喷液冷却接口,当冷凝器内的压力与蒸发器内的压力之差相对低时,在给压装置的作用下,将冷凝器冷凝后的制冷剂溶液经第二管路强制输送至压缩机内,则制冷剂溶液能够对压缩机内的部件进行及时地冷却,使得压缩机处于正常温度范围内,能够正常运行,从而提高压缩机的应用范围,也延长了整个制冷系统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冷系统,在第二管路上设置第一阀门,两端均设置在第二管路上的第三管路,第三管路的两端与第二管路相连通,设置在第三管路上的第二阀门;第三管路与第一阀门、给压装置处的第二管路形成并列管路,在冷凝压力与蒸发压力之差较低时,将第二阀门关闭和第一阀门打开,第二管路内的制冷剂溶液就可以经给压装置被强制输送至压缩机内,对压缩机进行冷却降温;在冷凝压力与蒸发压力之差较高时,此时只将第二阀门打开,第二管路内的制冷剂溶液经第三管路输送至压缩机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冷系统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冷系统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压缩机;11-第一进口;12-第一出口;13-喷液冷却接口;2-冷凝器;21-第二进口;22-第二出口;3-蒸发器;31-第三进口;32-第三出口;4-第一管路;5-第二管路;6-第一阀门;7-第三管路;8-第二阀门;9-给压装置;10-节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包括
压缩机1,具有至少一个第一进口11、第一出口12和喷液冷却接口13;
冷凝器2,具有第二进口21和第二出口22,第二进口21与第一出口12连接;
蒸发器3,具有第三进口31和第三出口32,第三进口31与第二出口22连接,第三出口32与第一进口11连接;
第一管路4,若干个,将压缩机1、冷凝器2以及蒸发器3的出口与进口连接,以形成制冷剂溶液的循环制冷回路;
节流装置10,设置在冷凝器2与蒸发器3之间的第一管路4上,用于对冷凝器2冷凝后的制冷剂溶液进行降温降压,以形成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溶液;
第二管路5,一端连接在冷凝器2与节流装置10之间的第一管路4上,另一端连接于压缩机1的喷液冷却接口13;以及
给压装置9,设置在第二管路5上,用于将冷凝器2冷凝后的制冷剂溶液输送至压缩机1的喷液冷却接口13。
上述的制冷系统,当冷凝器2内的压力与蒸发器3内的压力之差相对低时,在给压装置9的作用下,将冷凝器2冷凝后的制冷剂溶液经第二管路5强制输送至压缩机1内,则制冷剂溶液能够对压缩机1内的部件进行及时地冷却,使得压缩机1处于正常温度范围内,能够正常运行,从而提高压缩机1的应用范围,也延长了整个制冷系统的使用寿命。
作为变形,第二管路5还可以一端直接连接在冷凝器2上,另一端连接在压缩机1的喷液冷却接口13上。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压缩机1具有一个第一进口11和一个喷液冷却接口13,其中,一个第一进口11与蒸发器3的第三出口32连接;一个喷液冷却接口13与第二管路5连接。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的给压装置9为无油泵,更佳优选地为液泵或磁力泵,对应地,压缩机1优选为磁悬浮压缩机1,整个制冷系统呈无油环境,在压缩机1运行过程中无需润滑油,使得压缩机1的故障率低,能够保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减少维修成本。作为变形,压缩机1还可以为制冷剂气体轴承压缩机等。
作为变形,给压装置9还可以为现有技术中其他的加压装置,只要能够实现将冷凝后的制冷剂溶液强制输送至压缩机1内即可。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第一阀门6,设置在第二管路5上,用于控制第二管路5内的制冷剂溶液的流通或截断,便于随时控制是否需要开启第二管路5上的给压装置9,来强制将制冷剂溶液输送至压缩机1内。
如图2所示,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的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三管路7和第二阀门8。其中,第三管路7的两端均设置在第二管路5上,并与第二管路5连通;第二阀门8设置在第三管路7上,用于控制第三管路7内制冷剂溶液的流通或截断;并且,第三管路7与第一阀门6、给压装置9处的第二管路5形成并列管路。
在冷凝压力与蒸发压力之差较低时,将第二阀门8关闭和第一阀门6打开,第二管路5内的制冷剂溶液就可以经给压装置9被强制输送至压缩机1内,给压缩机1提供足够量的制冷剂溶液,来对压缩机1的部件进行冷却。在冷凝压力与蒸发压力之差较高时,可以只将第二阀门8打开、第一阀门6关闭,在冷凝压力与蒸发压力差的作用下,第二管路5内的制冷剂溶液直接经第三管路7输送至压缩机1内;作为变形,还可以将第一阀门6打开,第二管路5内的部分制冷剂溶液还可以在给压装置9的作用下,强制将此部分的制冷剂溶液输送至压缩机1内,也即,可以通过第二管路5和第三管路7同时对压缩机1输送制冷剂溶液,进一步加快对压缩机1内输送制冷剂溶液的速度。
进一步优选地,给压装置9位于第一阀门6与压缩机1之间的第二管路5上,更便于第一阀门6控制第二管路5内的制冷剂溶液流入或停止流入给压装置9内。
作为第三管路7的变形实施方式,还可以将第三管路7的一端连接在冷凝器2与节流装置10之间的第一管路4上,另一端与压缩机1的喷液冷却接口13连接;第二阀门8设置在第三管路7上,用于控制第三管路7内制冷剂溶液的流通或截断。此时,第三管路7直接与第一管路4连接,若冷凝压力与蒸发压力之差较高时,直接打开第二阀门8,冷凝后的制冷剂溶液直接经第三管路7输送至压缩机1内;若冷凝压力与蒸发压力之差较低时,关闭第二阀门8,直接打开第一阀门6,将第一管路4内冷凝后的制冷剂溶液经第二管路5上的给压装置9强制输送至压缩机1内。
作为更佳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制冷系统中,节流装置10为节流阀,还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其他节流设备,例如电子膨胀阀,只要能够实现对冷凝器2冷凝后的制冷剂溶液进行降温降压,形成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溶液即可。对于冷凝器2而言,优选风冷冷凝器2,或者现有技术中能够实现冷凝作用的其他装置或设备都可以,例如壳管式冷凝器。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第一阀门6而言,优选截止阀,也可以为电磁阀、球阀或电动球阀等等;对于第二阀门8而言,也优选截止阀,或者球阀、单向阀或电磁阀等等。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8)

1.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1),具有至少一个第一进口(11)、第一出口(12)和喷液冷却接口(13);
冷凝器(2),具有第二进口(21)和第二出口(22),所述第二进口(21)与所述第一出口(12)连接;
蒸发器(3),具有第三进口(31)和第三出口(32),所述第三进口(31)与所述第二出口(22)连接,所述第三出口(32)与所述第一进口(11)连接;
第一管路(4),若干个,将所述压缩机(1)、冷凝器(2)以及所述蒸发器(3)的出口与进口连接,以形成制冷剂的循环制冷回路;
节流装置(10),设置在所述冷凝器(2)与所述蒸发器(3)之间的第一管路(4)上,用于对所述冷凝器(2)冷凝后的制冷剂溶液进行降温降压,以形成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溶液;
第二管路(5),一端连接在所述冷凝器(2)上,或连接在所述冷凝器(2)与所述节流装置(10)之间的第一管路(4)上,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压缩机(1)的喷液冷却接口(13);以及
给压装置(9),设置在所述第二管路(5)上,用于将所述冷凝器(2)冷凝后的制冷剂溶液输送至压缩机(1)的喷液冷却接口(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1)具有一个所述第一进口(11)和一个所述喷液冷却接口(13),一个所述第一进口(11)与所述蒸发器(3)的第三出口(32)连接,一个所述喷液冷却 接口(13)与所述第二管路(5)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给压装置(9)为无油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阀门(6),设置在所述第二管路(5)上,用于控制第二管路(5)内的制冷剂溶液的流通或截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管路(7),两端均设置在所述第二管路(5)上,并与所述第二管路(5)连通;
第二阀门(8),设置在所述第三管路(7)上,用于控制所述第三管路(7)内制冷剂溶液的流通或截断;
所述第三管路(7)与所述第一阀门(6)、给压装置(9)处的第二管路(5)形成并列管路,以使得所述第二阀门(8)关闭和第一阀门(6)打开时,所述第二管路(5)内的制冷剂溶液经所述给压装置(9)输送至所述压缩机(1)内;或
所述第二阀门(8)打开和第一阀门(6)关闭时,所述第二管路(5)中的制冷剂溶液经第三管路(7)输送至所述压缩机(1)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给压装置(9)位于所述第一阀门(6)与所述压缩机(1)之间的第二管路(5)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管路(7),一端连接在所述冷凝器(2)与所述节流装置(10)之间的第一管路(4)上,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1)的所述喷液冷却接口(13) 连接;以及
第二阀门(8),设置在所述第三管路(7)上,用于控制所述第三管路(7)内制冷剂溶液的流通或截断。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装置(10)为节流阀或电子膨胀阀;和/或
所述压缩机(1)为磁悬浮压缩机(1);和/或
所述冷凝器(2)为风冷冷凝器或壳管式冷凝器(2);和/或
所述第一阀门(6)为截止阀、电磁阀、球阀或电动球阀中的任意一种;和/或
所述第二阀门(8)为截止阀、电磁阀、球阀或单向阀中的任意一种;
和/或
所述无油泵为液泵或磁力泵。
CN201620086327.XU 2016-01-28 2016-01-28 一种制冷系统 Active CN2055613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86327.XU CN205561324U (zh) 2016-01-28 2016-01-28 一种制冷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86327.XU CN205561324U (zh) 2016-01-28 2016-01-28 一种制冷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61324U true CN205561324U (zh) 2016-09-07

Family

ID=568212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086327.XU Active CN205561324U (zh) 2016-01-28 2016-01-28 一种制冷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61324U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95104A (zh) * 2016-12-27 2017-04-26 浙江青风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磁悬浮冷水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07906812A (zh) * 2017-10-16 2018-04-13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机组压缩机冷却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8088104A (zh) * 2017-11-23 2018-05-29 中科美菱低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调节智能制冷系统
CN108131853A (zh) * 2018-01-15 2018-06-08 苏州必信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制冷系统
CN109556256A (zh) * 2018-10-17 2019-04-02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09916100A (zh) * 2019-04-22 2019-06-21 苏州奥德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压缩机的高温介质温控制冷系统
CN111365897A (zh) * 2018-12-26 2020-07-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压缩机的电机冷却回路、冷却方法、制冷系统及空调
WO2021022766A1 (zh) * 2019-08-07 2021-02-11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空调机组的压缩机冷却控制方法
WO2021103476A1 (zh) * 2019-11-29 2021-06-03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压缩机冷却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95104A (zh) * 2016-12-27 2017-04-26 浙江青风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磁悬浮冷水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07906812A (zh) * 2017-10-16 2018-04-13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机组压缩机冷却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8088104A (zh) * 2017-11-23 2018-05-29 中科美菱低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调节智能制冷系统
CN108131853A (zh) * 2018-01-15 2018-06-08 苏州必信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制冷系统
CN109556256A (zh) * 2018-10-17 2019-04-02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11365897A (zh) * 2018-12-26 2020-07-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压缩机的电机冷却回路、冷却方法、制冷系统及空调
CN109916100A (zh) * 2019-04-22 2019-06-21 苏州奥德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压缩机的高温介质温控制冷系统
WO2021022766A1 (zh) * 2019-08-07 2021-02-11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空调机组的压缩机冷却控制方法
WO2021103476A1 (zh) * 2019-11-29 2021-06-03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压缩机冷却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561324U (zh) 一种制冷系统
CN106642778A (zh) 无油冷水机组及空调系统
CN205505260U (zh) 用于机房的空调设备
CN107816818A (zh) 一种冷库用带热气融霜的复叠式制冷系统
CN105466056A (zh) 冷水机组
JPH01285725A (ja) 空冷式冷却装置
WO2020168610A1 (zh) 一种磁悬浮离心机组系统
CN108317759B (zh) 制冷机组
CN111365906A (zh) 冷媒循环系统
CN104896779A (zh) 涡轮制冷机
WO2021233460A1 (zh) 空调压缩机内冷冻油油温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2914087B (zh) 制冷机组的换热系统
CN209840448U (zh) 一种基于压缩机的高温介质温控制冷系统
CN209524655U (zh) 冷媒循环系统
KR102582578B1 (ko) 저온 저장고의 냉각 시스템
CN111365907A (zh) 冷媒循环系统和制冷装置
JP6076173B2 (ja) 冷凍装置
JPH03105160A (ja) スクリュー冷凍機
WO2021012676A1 (zh) 制冷装置
CN112460774B (zh) 空调器的变频器热管理系统及空调器
CN112460823B (zh) 一种空调器的变频器热管理系统及空调器
CN112268387A (zh) 热泵系统
CN112923460A (zh) 磁悬浮直膨式空调机组
CN100557336C (zh) 一种致冷剂系统以及控制该系统中的操作压力的方法
CN106288472B (zh) 双蒸发器冷水机组及其回油方法及冷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5000 No.158 Jinshajiang Road, high tech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Bixin energy technology (Suzhou)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002 plant 11, No. 158, Jinshajiang Road, high tech Zone,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ZHOU BSE AIR CONDITIONER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