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55843U - 移动扶栏把持夹具 - Google Patents
移动扶栏把持夹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555843U CN205555843U CN201520971236.XU CN201520971236U CN205555843U CN 205555843 U CN205555843 U CN 205555843U CN 201520971236 U CN201520971236 U CN 201520971236U CN 205555843 U CN205555843 U CN 20555584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mobile guardrail
- pair
- guardrail
- mobi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AREA)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由作业员的能力带来的影响、以稳定的状态把持移动扶栏的移动扶栏把持夹具。本实施方式的移动扶栏把持夹具具备一对把持体、一对壳体和固定件。一对把持体将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栏从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夹入。一对壳体分别安装有一对把持体。固定件在一对把持体在宽度方向上将移动扶栏的两端部分别把持的把持状态下,将一对壳体相互固定。把持体形成有向高度方向中的上方突出、并且在把持状态下与移动扶栏的端部中的位于比高度方向上的中央部靠下方的下端部接触的突出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扶栏把持夹具。
背景技术
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栏是与台阶的移动一起移动的。如果对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栏作用与移动方向相反方向的规定值以上的拉伸力,则将移动扶栏及台阶向移动方向的移动停止,即使得乘客输送机的运转停止。但是,乘客输送机被设定为即使作用小于规定值的拉伸力也不停止。
将乘客输送机定期地进行检查,在检查时,作业员使规定值的拉伸力作用在移动扶栏上,确认乘客输送机的运转没有停止。作业员的确认通过将移动扶栏把持夹具安装到移动扶栏上、作业员经由移动扶栏把持夹具对移动扶栏作用规定值的拉伸力来进行。作业员通过计测设备计测对于移动扶栏作用了规定值的拉伸力这一情况。
作为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栏拉伸力测量夹具的现有技术,有日本专利公开公报、日本特开2013-184792A。
对于移动扶栏作用的拉伸力是经由移动扶栏把持夹具来计测的,所以可靠地将移动扶栏把持夹具安装到移动扶栏上是重要的。但是,如果单单使通过移动扶栏把持夹具将移动扶栏把持时的把持力变高,则支承移动的移动扶栏的移动扶栏支承部件和移动扶栏的接地压变高,有由移动扶栏把持夹具进行的移动扶栏的把持成为移动扶栏移动时的阻力的问题。结果,根据检查作业中的由作业员进行的移动扶栏把持夹具相对于移动扶栏的安装方式,被计测所作用的拉伸力的移动扶栏的状态与利用者实际把持移动扶栏的状态相比有可能较大地不同,计测结果有可能较大地不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而做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由作业员的能力带来的影响、能够以稳定的状态把持移动扶栏的移动扶栏把持夹具。
实施方式的移动扶栏把持夹具具有以下所示的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5的特征。
(技术方案1)
一种移动扶栏把持夹具,具备:一对把持体,将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栏从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夹入;一对壳体,分别安装上述一对把持体;固定件,在上述一对把持体在宽度方向上将上述移动扶栏的两端部分别把持的把持状态下,将上述一对壳体相互固定;上述把持体形成有向高度方向中的上方突出、并且在上述把持状态下与上述移动扶栏的端部中的位于比高度方向上的中央部靠下方的下端部相接触的突出部。
(技术方案2)
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移动扶栏把持夹具中,上述把持体通过上述突出部、和与上述移动扶栏的端部中的位于比高度方向上的中央部靠上方的上端部相接触的上端接触部,把持上述移动扶栏的端部。
(技术方案3)
在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移动扶栏把持夹具中,上述一对壳体分别形成有用于安装计测上述移动扶栏的拉伸力的计测设备和上述移动扶栏把持夹具的安装部;上述安装部形成在如下位置,即至少在上述把持状态下在宽度方向上与上述移动扶栏的端部中的高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对置。
(技术方案4)
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移动扶栏把持夹具中,上述安装部形成在上述壳体中的与宽度方向及高度方向正交的进深方向上的中央部。
(技术方案5)
在技术方案1~4的任一项所述的移动扶栏把持夹具中,上述一对壳体分别形成有被上述固定件固定的固定片;具备拆装自如地插入到一对上述固定片之间、与上述一对固定片一起被上述固定件固定的间隔件。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扶栏把持夹具,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由作业员的能力带来的影响、以稳定的状态把持移动扶栏的移动扶栏把持夹具。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的移动扶栏把持夹具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的移动扶栏把持夹具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的移动扶栏把持夹具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的移动扶栏把持夹具的使用例的主视图。
图5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的移动扶栏把持夹具的使用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详细地说明。另外,并不通过下述实施方式限定本实用新型。此外,在下述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中,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想到者或实质上相同者。这里,所谓“进深方向”,是指一对把持体延伸的方向即移动扶栏能够移动的方向,所谓“宽度方向”,是指与进深方向正交、一对把持体对置的方向,所谓“高度方向”,是指与进深方向及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
〔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的移动扶栏把持夹具的主视图。图2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的移动扶栏把持夹具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的移动扶栏把持夹具的分解立体图。如图1~图3所示,有关实施方式的移动扶栏把持夹具1具备一对壳体2、3、一对把持体4、5、固定件6A、6B、间隔件7A、7B、7C和把持体固定件8、9。
这里,如图4、图5所示,被移动扶栏把持夹具1把持的未图示的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栏100在进深方向观察,具备中央部101、端部102、103、下端部104、105和上端部106、107。中央部101位于移动扶栏100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端部102、103位于中央部101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通过位于比高度方向上的中央部靠上方的上端部106、107与中央部101分别连结。下端部104、105位于比端部102、103的高度方向上的中央部靠下方,朝向移动扶栏100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中央部)突出而形成。移动扶栏100在下端部104、105之间形成有开口,形成为具有内部空间部S2的C字形状。在内部空间部S2中,被插入固定在未图示的栏杆上的导轨200。
导轨200沿着栏杆在移动扶栏100的移动方向上延伸而形成。导轨200在进深方向观察,在高度方向上的上端部形成有在宽度方向上突出的突出片201、202。突出片201、202比下端部104、105之间的开口更向端部102、103侧突出,在高度方向上与下端部104、105对置。即,移动扶栏100相对于导轨200在移动方向上移动自如地被支承。
一对壳体2、3如图1~图3所示,分别安装着一对把持体4、5。一对壳体2、3是相同形状,壳体3是使壳体2绕高度方向旋转180度后的样子。一对壳体2、3通过对金属制的板材实施弯曲加工而构成,形成为进深方向的长度与一对把持体4、5相同或稍长。一对壳体2、3分别具备主体部21、31、把持体固定部22、32、固定片23、33、安装部24、34和肋条25、35。
主体部21、31是与水平面(包括宽度方向及进深方向在内的面)平行的平板。
把持体固定部22、32是从主体部21、31的宽度方向中的一方的端部起、朝向高度方向中的下方延伸而形成的平板。本实施方式中的把持体固定部22、32连结在主体部21、31上,以使其与主体部21、31所成的角θ不到90度、优选的是为88度。把持体固定部22、32形成有将在宽度方向上对置的侧面贯通的把持体固定件用孔22a、32a。本实施方式的把持体固定件用孔22a、32a在进深方向上夹着安装部24、34形成有两处。
固定片23、33是从主体部21、31的宽度方向中的另一方的端部起、朝向高度方向中的上方延伸而形成的平板。本实施方式的固定片23、33与主体部21、31直角地连结。固定片23、33形成有将在宽度方向上对置的侧面贯通的把持体固定件用孔23a、33a。本实施方式的把持体固定件用孔23a、33a在进深方向上离开而形成有两处。这里,如果使把持体固定件用孔23a、33a在宽度方向上对置,则高度方向上的壳体2、3的位置一致。在固定片23、33与主体部21、31之间,为了进行强化而分别通过焊接等固定有肋条25、35。由此,能够抑制固定片23、33相对于主体部21、31变形、例如能够抑制绕进深方向旋转变形。
安装部24、34如图4所示,是安装用于计测作业员对移动扶栏100作用的拉伸力的计测设备400和移动扶栏把持夹具1的部件。本实施方式的安装部24、34经由吊索(sling)300将计测设备400安装在移动扶栏把持夹具1上。安装部24、34如图1~图3所示,从把持体固定部22、32向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与把持体4、5侧相反侧)突出而形成。本实施方式的安装部24、34是圆筒或圆柱形状,在宽度方向中的作为与把持体固定部22、32侧相反侧的前端部上,形成有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24a、34a。凸缘部24a、34a能够抑制安装在安装部24、34上的吊索300从安装部24、34脱落。此外,安装部24、34如图4所示,在一对把持体4、5在宽度方向上将移动扶栏100的两端部分别把持的把持状态下,形成在与移动扶栏100的端部102、103中的高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在宽度方向上对置的位置处。此外,安装部24、34形成在壳体2、3中的进深方向上的中央部。通过相对于壳体2、3将安装部24、34形成在进深方向上的中央部,即使使移动扶栏把持夹具1相对于移动扶栏100绕高度方向旋转180度、即使移动扶栏把持夹具1相对于移动扶栏100的朝向相反地安装,移动扶栏把持夹具1的安装部24、34的进深方向上的位置也不变化。因而,不论作用员相对于移动扶栏100将移动扶栏把持夹具1以何种朝向安装,安装部24、34的进深方向上的位置都不变化,所以能够抑制由计测设备400得到的作业员对移动扶栏100作用的拉伸力的测量结果因移动扶栏把持夹具1的安装朝向而变化。由此,能够抑制因作业员的能力带来的影响,而以稳定的状态进行作业员使用移动扶栏把持夹具1的对于移动扶栏100作用的拉伸力的计测。
一对把持体4、5是将移动扶栏100从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夹入的部件。一对把持体4、5是相同形状,把持体5是使把持体4绕高度方向旋转了180度后的样子。一对把持体4、5由可弹性变形的材料、例如树脂材料形成。一对把持体4、5分别具备主体部41、51、上端接触部42、52和突出部43、53。
主体部41、51其进深方向观察的形状在进深方向上延伸而形成。主体部41、51分别安装在壳体2、3上,在进深方向观察中,以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侧面与把持体固定部22、32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侧面相接触的状态被安装。此外,主体部41、51其作为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侧面的第1对置面41a、51a形成为向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凹陷的弯曲面。第1对置面41a、51a如图4所示,在把持状态下,移动扶栏100的端部102、103的高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对置而接触。第1对置面41a、51a考虑作为移动扶栏把持夹具1的使用对象的通常的移动扶栏100的端部102、103的外形的形状而形成。第1对置面41a、51a例如形成为至少比后述把持点P1~P4处的一对把持体4、5对于移动扶栏100的面压小的面压那样的形状。主体部41、51如图1~图3所示,形成有将外侧的侧面和第1对置面41a、51a贯通的把持体固定件用孔41b、51b。本实施方式的把持体固定件用孔41b、51b虽然没有图示,但在宽度方向上外侧被缩径,在进深方向上在与把持体固定件用孔22a、32a对置的位置形成有两处。
上端接触部42、52与移动扶栏100的端部102、103中的位于比高度方向上的中央部靠上方的上端部106、107接触。上端接触部42、52从主体部41、51的高度方向中的上方端部向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突出而形成。实施方式的上端接触部42、52以使高度方向上的上侧的侧面与主体部41、51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侧面成直角的方式连结于主体部41、51。上端接触部42、52形成有作为高度方向上的下侧的侧面的第2对置面42a、52a。第2对置面42a、52a与上端接触部42、52的高度方向上的上侧的侧面的距离随着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前端部朝向宽度方向上的外侧而形成得较长。即,上端接触部42、52形成为锥形状,以随着从前端部朝向宽度方向上的外侧而高度方向上的厚度变厚。上端接触部42、52的前端部形成在比固定片23、33在宽度方向上靠主体部41、51侧。第2对置面42a、52a如图4所示,是在把持状态下、与移动扶栏100的端部102、103的位于比高度方向上的中央部靠上方的上端部106、107对置、并与上端部106、107接触的部件。因而,第2对置面42a、52a具有在把持状态下一对把持体4、5与移动扶栏100相接触而产生用来把持的面压的把持点P1、P3。
突出部43、53如图1~图3所示,是与移动扶栏100的端部102、103中的、位于比高度方向上的中央部靠下方的下端部104、105相接触的部件。突出部43、53从主体部41、51的高度方向中的下方端部向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突出而形成。实施方式的突出部43、53以使高度方向上的下侧的侧面与主体部41、51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侧面成直角的方式连结于主体部41、51。突出部43、53向高度方向中的上方突出,宽度方向上的与主体部41、51侧相反侧的前端部位于比上端接触部42、52的前端部在宽度方向上靠外侧而形成。即,突出部43、53从主体部41、51观察形成得比上端接触部42、52短。突出部43、53形成有作为高度方向上的上侧的侧面的第3对置面43a、53a。第3对置面43a、53a如图4所示,是在把持状态下、与移动扶栏100的端部102、103的位于比高度方向上的中央部靠下方的下端部104、105对置、与下端部104、105接触的部件。因而,第3对置面43a、53a具有在把持状态下一对把持体4、5和移动扶栏100相接触而产生用来把持的面压的把持点P2、P4。另外,第2对置面42a、52a与第3对置面43a、53a的高度方向上的距离形成得比作为移动扶栏把持夹具1的使用对象的通常的移动扶栏100的端部102、103的高度方向上的最远离的距离短。
固定件6A、6B如图1~图3所示,是在一对把持体4、5在宽度方向上将移动扶栏100的两端部102、103分别把持的把持状态下将一对壳体2、3相互固定的部件。本实施方式的固定件6A、6B具备螺栓61A、61B、螺母62A、62B、和用来使由固定件6A、6B进行的连结变得可靠的垫圈(washer)及弹簧垫圈。螺栓61A、61B具备头部和形成有阳螺纹的轴部63A、63B。这里,轴部63A、63B的长度考虑固定片23、33的宽度方向上的厚度及向固定片23、33之间插入的间隔件7A~7C的宽度方向上的厚度,形成为螺母62A、62B能够与螺栓61A、61B螺合的长度。螺母62A、62B分别具有未图示的阴螺纹孔。固定件6A、6B通过将螺栓61A、61B的轴部63A、63B至少向固定片23、33的固定件用孔23a、33a插入、将螺母62A、62B螺合、在螺栓61A、61B与螺母62A、62B之间将固定片23、33连结,从而将一对壳体2、3相互固定。在一对壳体2、3被固定件6A、6B固定的状态下,一对把持体4、5在宽度方向上对置,在其之间形成移动扶栏把持空间S1。另外,固定件6A、6B并不限定于两个,只要能够将一对壳体2、3相互固定,只要是1个以上就可以。
间隔件7A~7C拆装自如地插入到一对固定片23、33之间,通过固定件6A、6B与一对固定片23、33一起固定。本实施方式的间隔件7A~7C是3个,间隔件7A、7C的宽度方向上的厚度形成得比间隔件7B的宽度方向上的厚度厚。例如,间隔件7A~7C是金属制的板材,间隔件7A、7C的厚度是2mm,间隔件7B的厚度是1mm。间隔件7A~7C形成有将螺栓61A、61B分别插入的插入部71A~71C。插入部71A~71C通过在间隔件7A~7C的高度方向上的下端以U字状切开而形成。此外,间隔件7A~7C在进深方向的中央部形成有肋条用开口部72A~72C。肋条用开口部72A~72C是在将没有使用的间隔件7A~7C夹在固定片23与螺栓61A、61B之间或固定片33与螺母62A、62B之间时、用来防止肋条25、35与间隔件7A~7C干涉的。因而,当通过固定件6A、6B将一对壳体2、3相互固定时,能够将没有使用的间隔件7A~7C通过固定件6A、6B固定到移动扶栏把持夹具1上。由此,能够抑制将没有使用的间隔件7A~7C遗忘在作业现场等。
把持体固定件8、9是将一对把持体4、5相对于一对壳体2、3分别安装的部件。把持体固定件8、9具备扁圆头螺钉81、91和六角帽螺母82、92。扁圆头螺钉81、91其头部被插入到把持体固定件用孔41b、51b中的、在宽度方向上被缩径的位置。扁圆头螺钉81、91也被插入到把持体固定件用孔22a、32a中,前端部从把持体固定部22、32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侧面突出。把持体固定件8、9将六角帽螺母82、92螺合到扁圆头螺钉81、91的前端部。并且,通过在扁圆头螺钉81、91与六角帽螺母82、92之间将把持体4、5及壳体2、3分别连结,将把持体4、5相对于壳体2、3固定。这里,在将把持体4、5相对于壳体2、3固定的固定状态下,上端接触部42、52相对于主体部21、31离开。因而,移动扶栏100的端部102、103被插入到把持体4、5中,当上端接触部42、52被端部102、103向高度方向上的上方推压时,上端接触部42、52容易变形,所以能够由作业员将移动扶栏100的端部102、103相对于把持体4、5可靠地插入。由此,能够在稳定的状态下把持移动扶栏100。此外,如上述那样,把持体固定部22、32相对于主体部21、31以高度方向上的下端朝向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方式倾斜而连结,所以把持体4、5配置为,随着朝向宽度方向上的内侧而朝向高度方向上的上方的所谓朝上。由此,能够使突出部43、53可靠地咬入到下端部104、105中。在移动扶栏100的端部102、103与把持体4、5的接触面中,能够可靠地使把持点P2、P4的面压比在宽度方向上与突出片201、202对置的最外接触点P5、P6处的面压高。
接着,对于基于有关实施方式的移动扶栏把持夹具1的由作业员对移动扶栏100作用的拉伸力的计测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的移动扶栏把持夹具的使用例的主视图。图5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的移动扶栏把持夹具的使用例的立体图。首先,作业员将乘客输送机的运转停止。由此,移动扶栏100将向图5所示的移动方向M的移动停止。接着,作业员向停止了移动的移动扶栏100安装移动扶栏把持夹具1。
具体而言,作业员在一对壳体2、3被固定件6A、6B固定的情况下,将由固定件6A、6B进行的固定解除,使得能够将一对壳体2、3分别独立地处置。此外,也可以将螺栓61A、61B相对于螺母62A、62B放松到能够将移动扶栏100插入到移动扶栏把持空间S1中的程度。
接着,作业员将移动扶栏100的端部102、103向一对把持体4、5分别插入。使把持体4、5相对于端部102、103向宽度方向上的端部102、103侧移动,将端部102、103向上端接触部42、52与突出部43、53之间插入。此时,首先,下端部104、105与第3对置面43a、53a接触。通过下端部104、105与第3对置面43a、53a接触,端部102、103被向高度方向上的上方抬起,上端部106、107与第2对置面42a、52a接触。这里,端部102、103的高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与第1对置面41a、51a是非接触状态。
接着,在将端部102、103分别插入在一对把持体4、5中的状态下,通过固定件6A、6B将一对壳体2、3相互固定。当将一对壳体2、3相互固定时,一对把持体4、5的宽度方向上的距离接近,所以端部102、103被把持体4、5夹入而成为把持状态。由此,在第2对置面42a、52a与上端部106、107之间产生把持力,在第3对置面43a、53a与下端部104、105之间产生把持力。即,在第2对置面42a、52a与上端部106、107之间,产生用于把持的面压的把持点P1、P3被形成,在第3对置面43a、53a与下端部104、105之间,产生用于把持的面压的把持点P2、P4被形成。这里,端部102、103中的高度方向上的中央部虽然与第1对置面41a、51a接触,但为比把持点P1~P4处的面压低的面压。因而,能够可靠地使上述最外接触点P5、P6处的面压比把持点P1~P4处的面压低。
这里,当将一对壳体2、3相互固定时,首先,不使用间隔件7A~7C而进行。在间隔件7A~7C的未使用下的固定中,是一对把持体4、5的宽度方向上的距离最接近的状态,把持体4、5的把持力为最高。因而,担心最外接触点P5、P6处的面压变高,端部102、103与导轨200接触而成为使移动扶栏100向移动方向M移动时的阻力。
作业员作用固定件6A、6B的紧固力、以及在将移动扶栏把持夹具1安装在移动扶栏100上时使进深方向的力作用在移动扶栏把持夹具1上,掌握移动扶栏把持夹具1的移动扶栏100的把持力。在判断为把持力较高的情况下,将间隔件7A~7C夹入到固定片23、33之间、用固定件6A、6B将一对壳体2、3相互固定,从而调整一对把持体4、5的宽度方向上的距离,以使最外接触点P5、P6处的面压不变高而能够得到充分的把持力。
接着,作业员如图4所示,将吊索300向安装部24、34安装,将计测设备400向吊索300安装。由此,成为如下状态,即:作业员对于向移动方向M移动的移动扶栏100在与移动方向M相反方向上作用的拉伸力能够经由吊索300输入给计测设备400。接着,作业员站在未图示的乘客输送机的乘坐处,拿着计测设备400。接着,通过开始乘客输送机的运转,移动扶栏100向移动方向M开始移动。作业员不是在移动扶栏100的刚移动后开始基于计测设备400的计测,而是在移动扶栏100的移动稳定后开始计测。作业员在移动扶栏100与拿着的计测设备400之间的吊索300张紧的状态下,向与移动方向M相反方向拉伸计测设备400,对移动扶栏100作用拉伸力。作业员将计测设备400进一步拉伸,直到计测结果成为规定值的拉伸力、例如150N,当计测结果成为规定值的拉伸力时,判断移动扶栏100是否停止、即乘客输送机的运转是否停止,如果乘客输送机的运转没有停止,则确认了正常动作。
如以上这样,在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移动扶栏把持夹具1中,在进深方向观察,把持点P1、P2之间、把持点P3、P4之间为最产生把持力的位置,所以能够模拟使用者实际把持移动扶栏100的状态,即用拇指的指尖和其他手指的指尖把持端部102、103的下端部104、105的状态。此外,由于能够可靠地使与导轨200的突出片201、202在宽度方向上对置的最外接触点P5、P6处的面压比把持点P1~P4处的面压低,所以能够抑制端部102、103与导轨200接触,能够抑制成为移动扶栏100向移动方向M移动时的阻力。通过这些,能够抑制由作业员的能力带来的影响,能够在稳定的状态下把持移动扶栏100。此外,在作业员实际把持移动扶栏100的状态下,通过向与移动方向M相反方向拉伸移动扶栏100,能够抑制计测设备400的值变得比移动扶栏100停止时的作业员的拉伸力小。
此外,安装部24、34形成在把持状态下在移动扶栏100的端部102、103中的与高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在宽度方向上对置的位置、即把持点P1、P2之间及把持点P3、P4之间。因而,能够抑制作业员经由移动扶栏把持夹具1向移动扶栏100作用的拉伸力仅在把持点P1~P4的某个处较大地作用。能够抑制由作业员的能力带来的影响,在稳定的状态下把持移动扶栏100。
此外,在有关上述实施方式的移动扶栏把持夹具1中,使把持体固定部22、32与主体部21、31所成的角θ不到90度,但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主体部21、31和把持固定部22、32为直角,使主体部41、51与上端接触部42、52所成的角度不到90度,优选的是为88度。
此外,在有关上述实施方式的移动扶栏把持夹具1中,对在把持状态下第1对置面41a、51a与端部102、103中的高度方向上的中央部接触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把持状态下全部或一部分也是非接触状态。也可以至少在最外接触点P5、P6为非接触状态。
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提示的,并不是要限定实用新型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各样的形态实施,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在实用新型的范围或主旨中,同样包含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和其等价的范围中。
标号说明
1移动扶栏把持夹具;2、3壳体;23、33固定片;24、34安装部;4、5把持体;42、52上端接触部;43、53突出部;6A、6B固定件;7A~7C间隔件;8、9把持体固定件;100移动扶栏;102、103端部;104、105下端部;106、107上端部;200导轨;300吊索;400计测设备。
Claims (7)
1.一种移动扶栏把持夹具,其特征在于,
具备:
一对把持体,将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栏从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夹入;
一对壳体,分别安装上述一对把持体;
固定件,在上述一对把持体在宽度方向上将上述移动扶栏的两端部分别把持的把持状态下,将上述一对壳体相互固定;
上述把持体形成有突出部,上述突出部向高度方向中的上方突出,并且在上述把持状态下与上述移动扶栏的端部中的位于比高度方向上的中央部靠下方的下端部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扶栏把持夹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把持体通过上述突出部、和与上述移动扶栏的端部中的位于比高度方向上的中央部靠上方的上端部相接触的上端接触部,把持上述移动扶栏的端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扶栏把持夹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一对壳体分别形成有用于安装计测上述移动扶栏的拉伸力的计测设备和上述移动扶栏把持夹具的安装部;
上述安装部形成在如下位置,即至少在上述把持状态下在宽度方向上与上述移动扶栏的端部中的高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对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扶栏把持夹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一对壳体分别形成有用于安装计测上述移动扶栏的拉伸力的计测设备和上述移动扶栏把持夹具的安装部;
上述安装部形成在如下位置,即至少在上述把持状态下在宽度方向上与上述移动扶栏的端部中的高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对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扶栏把持夹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安装部形成在上述壳体中的与宽度方向及高度方向正交的进深方向上的中央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扶栏把持夹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安装部形成在上述壳体中的与宽度方向及高度方向正交的进深方向上的中央部。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扶栏把持夹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一对壳体分别形成有被上述固定件固定的固定片;
具备拆装自如地插入到一对上述固定片之间、与上述一对固定片一起被上述固定件固定的间隔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046938A JP6001116B2 (ja) | 2015-03-10 | 2015-03-10 | 移動手摺把持治具 |
JP2015-046938 | 2015-03-10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555843U true CN205555843U (zh) | 2016-09-07 |
Family
ID=568223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971236.XU Active CN205555843U (zh) | 2015-03-10 | 2015-11-30 | 移动扶栏把持夹具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001116B2 (zh) |
CN (1) | CN20555584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73179A (zh) * | 2017-11-16 | 2018-02-09 | 通力电梯有限公司 | 自动扶梯扶手带驱动力测量装置及用于其的夹紧部件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55831A (ja) * | 1981-09-30 | 1983-04-02 | Hitachi Ltd | マイコンベアのハンドレ−ルの走行力測定器 |
JP2589893B2 (ja) * | 1991-06-06 | 1997-03-12 | 三菱電機ビルテクノ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 エスカレータの移動手摺の駆動力測定装置 |
-
2015
- 2015-03-10 JP JP2015046938A patent/JP6001116B2/ja active Active
- 2015-11-30 CN CN201520971236.XU patent/CN20555584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73179A (zh) * | 2017-11-16 | 2018-02-09 | 通力电梯有限公司 | 自动扶梯扶手带驱动力测量装置及用于其的夹紧部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001116B2 (ja) | 2016-10-05 |
JP2016166073A (ja) | 2016-09-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636532B2 (en) | Gas sensor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 |
JP5448374B2 (ja) | ロープ端末固定装置 | |
CN205555843U (zh) | 移动扶栏把持夹具 | |
KR101289901B1 (ko) | 인장시험기의 시편 고정장치 | |
JP2013029414A (ja) | ワイヤロープ探傷装置 | |
US9682845B2 (en) | Rope load detecting device for detecting the total rope load in multiple elevator ropes | |
CN106289976A (zh) | 一种用于busbar焊点拉伸试验检测的装置 | |
RU2009133366A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распознавания механического дефекта в проводе воздушной линии | |
CN209115608U (zh) | 皮带或皮带段 | |
CN111006943B (zh) | 镍基单晶小试件的高温疲劳夹具及高温疲劳试验设备 | |
SE1350257A1 (sv) | Ledningssko | |
JP2016199378A (ja) | エレベータの非常止め装置の隙間測定装置 | |
JP6105515B2 (ja) | 力センサ試験装置 | |
EP2887040A3 (de) |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Ermitteln der Kontaktkraft zwischen zwei Bauteilen | |
US11174897B2 (en) | Sensor attachment member and sensor attachment method for rolling guide device | |
JP2013019836A (ja) | レール測定器具及び測定方法 | |
JP3166421U (ja) | 伸び計 | |
CN210570355U (zh) | 一种波纹管检具 | |
KR101877166B1 (ko) | 엘리베이터 가이드레일설치용 게이지장치 | |
TWI290906B (en) | Rope gauge of elevator | |
WO2014129185A1 (ja) | レール固定部材およびレール固定方法 | |
CN211291254U (zh) | 用于测量压缩机平衡块的位置度检具 | |
CN210051244U (zh) | 一种啮合套齿形位置度快速检具 | |
KR101009361B1 (ko) | 터미널 검사장치 | |
ITVR20110167A1 (it) | Limitatore di carico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