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36715U - 回气管组件及制冷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回气管组件及制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36715U
CN205536715U CN201620128430.6U CN201620128430U CN205536715U CN 205536715 U CN205536715 U CN 205536715U CN 201620128430 U CN201620128430 U CN 201620128430U CN 205536715 U CN205536715 U CN 2055367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illary tube
refrigerant outlet
filtering
drying
capill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2843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高维
张华伟
庆增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Hual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12843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367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367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3671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回气管组件及制冷装置,该回气管组件包括干燥过滤器、毛细管和连接环,其中,毛细管插入干燥过滤器上的制冷剂出口内,连接环的第一端的内径大于毛细管的外径,连接环的第二端的内径小于毛细管的外径,连接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依次套设在制冷剂出口上,其中,连接环的第二端套设在制冷剂出口上时,挤压制冷剂出口,使其内壁面与毛细管的外壁面相贴合,以将毛细管紧固在干燥过滤器上。该技术方案,由于采用连接环实现毛细管和干燥过滤器的连接,可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焊接操作工序,避免由于焊接而造成毛细管熔化,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保持了毛细管材料本身的韧性,降低了毛细管断裂的可能性,有效保证了连接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回气管组件及制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回气管组件及一种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制冷装置,节流方式都采用毛细管节流,在制冷系统中,制冷剂从干燥过滤器流出后进入毛细管中,而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毛细管和干燥过滤器,这样,一方面,由于毛细管和干燥过滤器是在生产线上焊接的,而生产线是流动的,焊接不易操作,易出现漏焊、过烧等现象,影响了生产效率和连接质量,另一方面,由于毛细管管径较小,在焊接过程中,容易熔化,降低了毛细管材料的韧性,导致毛细管容易断裂,进而容易导致制冷装置制冷剂泄漏或制冷装置不制冷的现象。
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可以降低毛细管断裂可能性,保证连接可靠性的回气管组件及制冷装置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可以降低毛细管断裂可能性,保证连接可靠性的回气管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该回气管组件的制冷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回气管组件,包括:干燥过滤器,所述干燥过滤器上设置有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出口;毛细管,插入所述制冷剂出口内;连接环,所述连接环包括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端相连接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内径大于所述毛细管的外径,所述第二端的内径小于所述毛细管的外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依次套设在所述制冷剂出口的外部上,其中,所述第二端套设在所述制冷剂出口 的外部上时,挤压所述制冷剂出口,并使所述制冷剂出口的内壁面与所述毛细管的外壁面相贴合,以将所述毛细管紧固在所述干燥过滤器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回气管组件,包括干燥过滤器、毛细管和连接环,其中,毛细管的一端插入干燥过滤器的制冷剂出口内,连接环套设在干燥过滤器的制冷剂出口外,具体地,该连接环呈内径依次增大的喇叭状,且该连接环上内径相对较大的第一端的内径大于毛细管的外径,内径相对较小的第二端的内径小于毛细管的外径,这样,连接环可自第一端开始依次套设在制冷剂出口的外部,其中,当连接环上内径小于毛细管外径的第二端套设在制冷剂出口的外部上时,连接环的第二端可以挤压制冷剂出口,使制冷剂出口缩小,从而使得制冷剂出口的内壁面紧密贴合在毛细管的外壁面上,以此实现毛细管和干燥过滤器的相互紧固,防止毛细管从干燥过滤器的制冷剂出口内脱出,该技术方案,由于将毛细管和干燥过滤器作为一个组件使用,因此,可以采用线下连接,这样,可以使得操作人员和物料相对固定,便于操作,提高连接质量,同时,由于采用连接环实现毛细管和干燥过滤器的连接和紧固,可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焊接操作工序,避免由于焊接而造成毛细管熔化,即提高了生产效率,又保持了毛细管材料本身的韧性,降低了毛细管断裂的可能性,有效保证了毛细管和干燥过滤器连接的可靠性。
其中,具体地,本技术方案中的连接环可以为和捷环,也可以为其它金属环。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回气管组件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制冷剂出口的内壁面与所述毛细管的外壁面之间设置有密封液。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回气管组件,在将连接环套设在干燥过滤器的制冷剂出口的外部前,首先在制冷剂出口的内壁面和毛细管的外壁面之间的间隙内填充密封液,这样,在将连接环套设在制冷剂出口外部上时,即使制冷剂出口的内壁面与毛细管的外壁面由于贴合不紧密而出现间隙时,通过密封液可以对该间隙进行封堵,从而可以保证制冷剂出口与毛细管连接处的密封性,避免造成制冷剂的泄漏,提高制冷装置制冷的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干燥过滤器包括壳体,所述制冷剂入口和所述制冷剂出口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两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回气管组件,干燥过滤器具体包括有壳体,壳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出口,制冷剂通过壳体上的制冷剂入口进入到干燥过滤器中,并在干燥过滤器中进行干燥和过滤,然后通过壳体上的制冷剂出口进入到毛细管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毛细管包括依次连接的入口端、管体及出口端,所述入口端插入所述制冷剂出口内,所述管体缠绕在所述壳体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回气管组件,毛细管的入口端插入到干燥过滤器的制冷剂出口内,并通过连接环实现与干燥过滤器的连接和紧固,其中,通过将毛细管的管体缠绕在干燥过滤器的壳体上,即可以保证毛细管的管体布置的条理化,降低毛细管断裂的可能性,同时,也可以保证毛细管和干燥过滤器装配的紧凑性,降低了回气管组件整体的占用体积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固定件,缠绕在所述管体和所述壳体上,以将所述管体固定在所述壳体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回气管组件,在毛细管与干燥过滤器通过连接环实现连接后,利用固定件可以将毛细管的管体固定在干燥过滤器的壳体上,使得毛细管和干燥过滤器相对位置固定,从而避免在运输过程中由于震动而使得两者相互脱离,有效减少了制冷装置的泄露率。
具体地,固定件可以为胶带或铝箔带,优选地,固定件为铝箔带,铝箔带在实现毛细管和干燥过滤器相对位置固定的同时,还可以实现干燥过滤器与毛细管的热量传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为筒状壳体,所述制冷剂出口为缩口结构,所述缩口结构包括缩口段和直线段,所述缩口段分别与所述直线段和所述壳体连接,所述毛细管的所述入口端插入所述直线段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回气管组件,制冷剂出口为呈漏斗状的缩口结构,具体地,该缩口结构包括相连接的缩口段和直线段,其中,缩口 段与壳体连接,直线段与毛细管相配接,制冷剂首先由筒状壳体流向缩口段,经缩口段节流后流入直线段内,然后流入至毛细管内,从而实现回气管组件的节流功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干燥剂,所述制冷剂入口处和所述制冷剂出口处均设置有滤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回气管组件,壳体内设置有干燥剂,用于对制冷剂进行干燥,壳体两端的制冷剂入口处和制冷剂出口处设置有滤网,用于对制冷剂进行过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干燥过滤器为一体式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回气管组件,通过将干燥过滤器设置在一体式结构,可以有效提高干燥过滤器的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便于批量成产。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回气管组件。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装置,由于该制冷装置具有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回气管组件,因此,该制冷装置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回气管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冷凝器和蒸发器,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制冷剂入口相连通,所述蒸发器与所述毛细管的所述出口端相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制冷装置,制冷剂经冷凝器的冷凝后,通过制冷剂入口进入到干燥过滤器内,并在干燥过滤器内进行干燥和过滤,干燥和过滤后的制冷剂通过毛细管的节流后流入至蒸发器内,经蒸发器蒸发换热,然后通过制冷装置的压缩机压缩后再次进入到冷凝器中进行冷凝,实现制冷剂的循环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 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回气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和图2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干燥过滤器,102制冷剂入口,104制冷剂出口,1042缩口段,1044直线段,106壳体,20毛细管,202入口端,204管体,206出口端,30连接环,40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回气管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回气管组件,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干燥过滤器10、毛细管20和连接环30,其中,干燥过滤器10上设置有制冷剂入口102和制冷剂出口104;毛细管20插入制冷剂出口104内;连接环30包括第一端和与第一端相连接的第二端,第一端的内径大于毛细管20的外径,第二端的内径小于毛细管20的外径,第一端和第二端依次套设在制冷剂出口104的外部上,其中,第二端套设在制冷剂出口104的外部上时,挤压制冷剂出口104,并使制冷剂出口104的内壁面与毛细管20的外壁面相贴合,以将毛细管20紧固在干燥过滤器10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回气管组件,包括干燥过滤器10、毛细管20和连接环30,其中,毛细管20的一端插入干燥过滤器10的制冷剂出口104内,连接环30套设在干燥过滤器10的制冷剂出口104外,具体地,连接环30呈内径依次增大的喇叭状,且连接环30上内径相对较大的第一端的 内径大于毛细管20的外径,内径相对较小的第二端的内径小于毛细管20的外径,这样,连接环30可自第一端开始依次套设在制冷剂出口104的外部,其中,当连接环30上内径小于毛细管20外径的第二端套设在制冷剂出口104的外部上时,连接环30的第二端可以挤压制冷剂出口104,使制冷剂出口104缩小,从而使得制冷剂出口104的内壁面紧密贴合在毛细管20的外壁面上,以此实现毛细管20和干燥过滤器10的相互紧固,防止毛细管20从干燥过滤器10的制冷剂出口104内脱出,该技术方案,由于将毛细管20和干燥过滤器10作为一个组件使用,因此,可以采用线下连接,这样,可以使得操作人员和物料相对固定,便于操作,提高连接质量,同时,由于采用连接环30实现毛细管20和干燥过滤器10的连接和紧固,可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焊接操作工序,避免由于焊接而造成毛细管20熔化,即提高了生产效率,又保持了毛细管20材料本身的韧性,降低了毛细管20断裂的可能性,有效保证了毛细管20和干燥过滤器10连接的可靠性。
其中,具体地,本技术方案中的连接环30可以为和捷环,也可以为其它金属环。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回气管组件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制冷剂出口104的内壁面与毛细管20的外壁面之间设置有密封液。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回气管组件,在将连接环30套设在干燥过滤器10的制冷剂出口104的外部前,首先在制冷剂出口104的内壁面和毛细管20的外壁面之间的间隙内填充密封液,这样,在将连接环30套设在制冷剂出口104外部上时,即使制冷剂出口104的内壁面与毛细管20的外壁面由于贴合不紧密而出现间隙时,通过密封液可以对该间隙进行封堵,从而可以保证制冷剂出口104与毛细管20连接处的密封性,避免造成制冷剂的泄漏,提高制冷装置制冷的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干燥过滤器10包括壳体106,制冷剂入口102和制冷剂出口104分别设置在壳体106的两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回气管组件,干燥过滤器10具体包括有壳体106,壳体106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制冷剂入口102和制冷剂出口104,制冷剂通过壳体106上的制冷剂入口102进入到干燥过滤器10中,并在干燥过滤器10中进行干燥和过滤,然后通过壳体106上的制冷剂出口104进入到毛细管20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毛细管20包括依次连接的入口端202、管体204及出口端206,入口端202插入制冷剂出口104内,管体204缠绕在壳体106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回气管组件,毛细管20的入口端202插入到干燥过滤器10的制冷剂出口104内,并通过连接环30实现与干燥过滤器10的连接和紧固,其中,通过将毛细管20的管体204缠绕在干燥过滤器10的壳体106上,即可以保证毛细管20的管体204布置的条理化,降低毛细管20断裂的可能性,同时,也可以保证毛细管20和干燥过滤器10装配的紧凑性,降低了回气管组件整体的占用体积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还包括:固定件40,缠绕在管体204和壳体106上,以将管体204固定在壳体106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回气管组件,在毛细管20与干燥过滤器10通过连接环30实现连接后,利用固定件40可以将毛细管20的管体204固定在干燥过滤器10的壳体106上,使得毛细管20和干燥过滤器10相对位置固定,从而避免在运输过程中由于震动而使得两者相互脱离,有效减少了制冷装置的泄露率。
具体地,固定件40可以为胶带或铝箔带,优选地,固定件40为铝箔带,铝箔带在实现毛细管20和干燥过滤器10相对位置固定的同时,还可以实现干燥过滤器10与毛细管20的热量传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壳体106为筒状壳体,制冷剂出口104为缩口结构,缩口结构包括缩口段1042和直线段1044,缩口段1042分别与直线段1044和壳体106连接,毛细管20的入口端202插入直线段1044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回气管组件,制冷剂出口104为呈漏斗状 的缩口结构,具体地,该缩口结构包括相连接的缩口段1042和直线段1044,其中,缩口段1042与壳体106连接,直线段1044与毛细管20相配接,制冷剂首先由筒状壳体106流向缩口段1042,经缩口段1042节流后流入直线段1044内,然后流入至毛细管20内,从而实现回气管组件的节流功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壳体106内设置有干燥剂,制冷剂入口102处和制冷剂出口104处均设置有滤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回气管组件,壳体106内设置有干燥剂,用于对制冷剂进行干燥,壳体106两端的制冷剂入口102处和制冷剂出口104处设置有滤网,用于对制冷剂进行过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干燥过滤器10为一体式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回气管组件,通过将干燥过滤器10设置在一体式结构,可以有效提高干燥过滤器10的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便于批量成产。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项的回气管组件。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装置,由于该制冷装置具有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回气管组件,因此,该制冷装置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回气管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冷凝器和蒸发器,冷凝器与制冷剂入口102相连通,蒸发器与毛细管20的出口端206相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制冷装置,制冷剂经冷凝器的冷凝后,通过制冷剂入口102进入到干燥过滤器10内,并在干燥过滤器10内进行干燥和过滤,干燥和过滤后的制冷剂通过毛细管20的节流后流入至蒸发器内,经蒸发器蒸发换热,然后通过制冷装置的压缩机压缩后再次进入到冷凝器中进行冷凝,实现制冷剂的循环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 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回气管组件,用于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干燥过滤器,所述干燥过滤器上设置有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出口;
毛细管,插入所述制冷剂出口内;
连接环,所述连接环包括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端相连接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内径大于所述毛细管的外径,所述第二端的内径小于所述毛细管的外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依次套设在所述制冷剂出口的外部上,其中,所述第二端套设在所述制冷剂出口的外部上时,挤压所述制冷剂出口,并使所述制冷剂出口的内壁面与所述毛细管的外壁面相贴合,以将所述毛细管紧固在所述干燥过滤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气管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剂出口的内壁面与所述毛细管的外壁面之间设置有密封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气管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干燥过滤器包括壳体,所述制冷剂入口和所述制冷剂出口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气管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毛细管包括依次连接的入口端、管体及出口端,所述入口端插入所述制冷剂出口内,所述管体缠绕在所述壳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回气管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固定件,缠绕在所述管体和所述壳体上,以将所述管体固定在所述壳体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气管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为筒状壳体,所述制冷剂出口为缩口结构,所述缩口结构包括缩口段和直线段,所述缩口段分别与所述直线段和所述壳体连接,所述毛细管的所述入口端插入所述直线段内。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气管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干燥剂,所述制冷剂入口处和所述制冷剂出口处均设置有滤网。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回气管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干燥过滤器为一体式结构。
9.一种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回气管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凝器和蒸发器,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制冷剂入口相连通,所述蒸发器与所述毛细管的所述出口端相连通。
CN201620128430.6U 2016-02-18 2016-02-18 回气管组件及制冷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5367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28430.6U CN205536715U (zh) 2016-02-18 2016-02-18 回气管组件及制冷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28430.6U CN205536715U (zh) 2016-02-18 2016-02-18 回气管组件及制冷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36715U true CN205536715U (zh) 2016-08-31

Family

ID=567776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28430.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536715U (zh) 2016-02-18 2016-02-18 回气管组件及制冷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3671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66827A (zh) * 2017-07-06 2017-09-15 苏州泰隆制冷有限公司 一种盘旋式过滤储液器
CN107300274A (zh) * 2017-08-07 2017-10-27 唐为花 一种离子束干扰器
CN107806726A (zh) * 2017-10-19 2018-03-16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干燥过滤器、回气管组件及制冷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66827A (zh) * 2017-07-06 2017-09-15 苏州泰隆制冷有限公司 一种盘旋式过滤储液器
CN107300274A (zh) * 2017-08-07 2017-10-27 唐为花 一种离子束干扰器
CN107806726A (zh) * 2017-10-19 2018-03-16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干燥过滤器、回气管组件及制冷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536715U (zh) 回气管组件及制冷装置
CN104457037A (zh) 蒸发器集成组件
EP2400247A3 (en) Heat exchanger and nozzle of heat exchanger
CN207180107U (zh) 膨胀阀组件
CN102230711A (zh) 排水管和具有其的冰箱
US20150377565A1 (en) Receiver for a heat exchanger and heat exchanger, especially condenser, equipped thereof
CN206001780U (zh) 一种阻霜装置及其冷藏冷冻设备
CN104422211B (zh) 空调器及其短管节流阀
CN204329177U (zh) 自带过冷装置的室内机
CN107436059A (zh) 一种结构简化的储液器
CN208237950U (zh) 吸油烟机
CN209181581U (zh) 一种壳体管壁联通换热器
JP2009515136A (ja) 磁気冷凍機用磁気熱交換ユニット
CN105402953B (zh) 壳管式换热器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CN106884777A (zh) 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CN204963318U (zh) 连接管组件及冰箱
CN204438363U (zh) 空调及其热回收模式转换器
CN211601222U (zh) 气液分离器
CN109341377A (zh) 一种壳体管壁联通换热器
CN207147000U (zh) 一种减震稳流回气管总成
CN202126022U (zh) 一种带节流装置的空调室内机
CN203478754U (zh) 一种一体式储液干燥器
CN209431726U (zh) 一种储液干燥过滤器及汽车空调
CN206310122U (zh) 冰箱管道用连接头
CN205980910U (zh) 集管以及具有该集管的热交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31

Termination date: 202102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