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15331U - 便携式侧位升降移位机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侧位升降移位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15331U
CN205515331U CN201521106009.7U CN201521106009U CN205515331U CN 205515331 U CN205515331 U CN 205515331U CN 201521106009 U CN201521106009 U CN 201521106009U CN 205515331 U CN205515331 U CN 2055153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supporting plate
function
lifting
transloc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10600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征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110600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153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153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1533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便携式侧位升降移位机克服现有移位器具技术和功能的不足,提供一种以人工或电池为动力,升降设备安装在底座和使用者身体一侧并连接有身体固定保护设备的移位机。本实用新型的身体固定保护设备有臀部吊带、俯卧托板、丁字托吊架三种结构模式,将躯体居于底座重心范围,实施侧位升降、横向平衡旋转、狭小空间移动等项目的作业。本实用新型可以替代电动自行轮椅,使用者可以自驾操控或他人辅助操控。设备基于轻便和携带之目的,主要零部件均采用轻质金属材料制作,具有折叠、伸缩和便于拆装性能,可组合为一长方体结构携带。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体积小,移动灵活;二是操控简单,安全稳定;三是结构合理,一物多用。

Description

便携式侧位升降移位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康复辅助器具。具体是涉及一种升降设备安装在底座一侧,具有垂直平衡升降、横向旋转、狭小空间移动、户内外乘载等功能的便携式侧位升降移位器具。
背景技术
解决下肢行动不便或下肢失能的人“躯体移动”问题,人们首选轮椅、担架、可移动的床、普通移位机等一些可以载人移动的辅助器具。但是,这些器具的使用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必须要多人辅助才能完成。二是看护人员需要身体强壮有力量,身体弱小无力的人,或者是患者躯体较重,将躯体“托起”或“抱起”安放到辅助器具上,将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况且每天都需要多次重复这个环节。随着轿车进入家庭,乘车外出对很多患者来讲,无疑是一个改善外出条件的福音。但是,将患者抱上和抱下轿车狭小的空间,仍然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这个“抱上抱下”躯体移动的环节,是目前大多数康复辅助器械没有解决好的问题。
从使用角度来看,“抱上抱下”躯体移动的器械设备有三个重要环节,一是身体固定保护环节,即将身体固定在移位器具上,一要安全,二要舒适,三要方便。二是脱位、升降、落位环节,即将身体固定在器具上以后,能够安全升降,使身体脱离原来位置,平稳移动准确的降落在预定位置,而后方便解脱固定。三是重心平衡稳定环节,升降设备载人移动与底座框架必须保持重心平衡稳定。
目前,国内、国际解决“躯体移动”的康复辅助器具主要采取移位机+轮椅的解决模式。即将患者用移位机转移到轮椅上移动至目的地,再用移位机将患者从轮椅上移动到具体位置。所采用的移位机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是采用可移动式小吊车、吊兜等设备将躯体吊起移动的方式,二是托臂移动的方式,即利用人体腋窝部肌肉及肩胛骨做支撑,将躯体托起移动的方式。这两种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抱上抱下”躯体移位问题,但是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并且操纵复杂,体积庞大,使用不便,需要多位医护人员或其他人辅助才能完成操作。特别是不能作用于上下私家车。第三种方式专门为上下车设计的车用移位机,即将移位机安装固定在车门轴上,将患者转移至车内或车外。这种方式设备安装复杂,功能单一。以上三种方式体积庞大,且需与轮椅配合使用,不可以组合折叠,不便于携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便携式侧位升降移位机克服现有移位器具技术和功能的不足,提供一种升降设备安装在底座一侧,升降设备可以安装更换多种身体固定保护设备,具有垂直平衡升降、横向旋转、狭小空间移动、户内外乘载、自驾操控等功能,并且可以方便拆卸、组装的便携式侧位升降移位机。
本实用新型便携式侧位升降移位机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便携式侧位升降移位机,包括使用者自驾操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为由两侧的固定边梁、可折叠伸缩边梁、底座踏板框架和可前后移动的踏板连接构成的“Ħ”形底座框架。固定边梁的前端和可折叠伸缩边梁内置的脚轮臂分别安装有速装卸轮轴和可更换的前脚轮和后脚轮。所述升降设备为竖立安装在底座踏板框架前端一侧的支撑臂,连接可上下滑动调整高度的立臂和一侧设置有操纵杆的横向伸缩臂和升降器三个零部件两端的枢轴串联铰接形成的三轴升降结构。升降器为升降设备的动力装置,横向伸缩臂内置滑动伸缩臂与功能臂铰接,功能臂可以在 “Ħ”形底座框架内侧横向180°转动。所述身体保护装置为支撑部挂接在功能臂上的俯卧托板和支撑部挂接在功能臂上的丁字托吊架。所述自驾操控装置为安装在三角固定架上的手柄控制器。
为了方便携带,缩小设备体积,所述可折叠伸缩边梁为外径小于固定边梁内径的矩形管结构,可以内置于固定边梁之内伸缩滑动,或与固定边梁一端的铰链铰接,顺时针180°折叠。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具有实用性,所述可更换的前脚轮为机械脚轮或电动脚轮,后脚轮为万向脚轮,前脚轮其直径大于后脚轮。
为了使设备既坚固又方便折叠,所述支撑臂的底部为一个固定板与凸起锚柱组成的 “ㅗ”形支撑臂底座,凸起锚柱的上端通过铰链与支撑臂铰接,铰链与凸起锚柱的外侧设置有加固固定器,加固固定器的内径大于铰链与凸起锚柱的外径,加固固定器可上下滑动,作用于支撑臂的固定和折叠。
优选的,为使本实用新型具有实用性,所述升降器为电动升降器、机械升降器或液压升降器之一种。
本实用新型身体固定保护设备有三种结构,均内置或挂接在功能臂上。所述功能臂为矩形管结构,功能臂上部设置带有锁扣的“П”形挂件插孔,两端内置臀部吊带和安全带,其中一端与横向伸缩臂内置的滑动伸缩臂铰接,铰接后的功能臂可以在 “Ħ”形底座框架内侧横向180°范围内转动并固定在任一角度。内置的臀部吊带和安全带为身体固定保护设备三种结构之一种。
第二种身体固定保护设备为俯卧托板,所述俯卧托板为由托板框架、折叠保护架、内置安全带、“П”形挂件A组成,托板框架的正面安装有可折叠保护架,两侧内置安全带,上端连接带有折角的胸部护板,下端设置有把手。托板框架的背面与胸部护板折角处设置有可锁紧铰链,可锁紧铰链与“П”形挂件A铰接,作用于托板框架的固定和角度的调整,“П”形挂件A挂接在“П”形挂件插孔内与功能臂连接固定。
第三种身体固定保护设备为丁字托吊架。所述丁字托吊架为置于臀部或大腿下面的一块长方形或椭圆形托板,托板中间有一凹槽与连接杆连接,连接后的托板可以上下翘动,连接杆设置有安全带,连接杆的顶端支撑部为“П”形挂件B,“П”形挂件B挂接在“П”形挂件插孔内与功能臂连接。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可折叠的操纵杆,作用于设备的升降移动操控。所述操纵杆为一矩形管或圆形管结构,操纵杆的一端与三角固定架的一个直角边连接,三角固定架的另一个直角边设置有铰链与横向伸缩臂铰接,操纵杆可横置锁定或向下90°折叠。操纵杆安装有电器操控旋钮和按键开关设备,可以由患者自己操纵或他人辅助操纵设备的升降或移动。
为了减轻设备重量,便于携带,本实用新型在材质和结构方面有所限定。 所述固定边梁、可折叠边梁、固定踏板、移动踏板支撑臂、立臂、操纵杆、横向伸缩臂、功能臂、俯卧托板、丁字托吊架为铝合金材质或轻质钢材构成,其中支撑臂、操纵杆、功能臂、可折叠伸缩边梁安装有铰链或枢轴,具有折叠功能;立臂、横向伸缩臂具有伸缩功能,可以缩小体积;俯卧托板、丁字托吊架、移动踏板具有可拆装功能,上述零部件可折叠组合为一长方体框架结构。
本实用新型便携式侧位升降移位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特征是:以人工或电池为动力,升降设备为三轴串联连接联动装置,安装在底座和使用者身体一侧,身体固定保护设备与升降设备连接,身体固定保护设备有臀部吊带、俯卧托板、丁字托吊架三种结构模式,具有侧位升降、横向平衡旋转、狭小空间移动功能。以电池为动力的设备,可以由患者自己操控或他人辅助操控。设备基于轻便和便于携带之目的,所有零部件均采用折叠、伸缩和便于拆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便携式侧位升降移位机与其他康复辅助器具的根本区别在于:一是设备整体结构不同:其他同类产品升降设备一般都安置在底座和使用者身体正前方居中位置。本发明升降设备安装在身体和底座一侧;二是升降设备结构功能不同:其他同类产品升降模式和设备一般都采用吊兜或托臂架,将身体从正面或上方垂直吊起或托起,而后实施移动的模式,本实用新型采用三轴串联连接联动的单臂升降横向旋转装置,选择采用臀部吊带、俯卧托板、丁字托吊架三种身体固定保护模式,将身体固定于功能臂上,实施狭小空间安全升降、横向平衡旋转等多功能作业。三是零部件组合方式不同,其他同类产品设备的零部件大多为刚接结构,不能折叠、伸缩和自由拆装,本实用新型设备基于轻便和便于携带之目的,所有零部件均采用折叠、伸缩和便于拆装结构。四是移动方式不同,其他同类产品设备的移动多为人工推拉,本实用新型可安装更换为电动脚轮,利用蓄电池带动脚轮移动,移动的操纵可以由患者本人或他人辅助完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和创意在于:①本实用新型改变了移位机升降设备居中的常规设计,将升降设备置于身体和底座一侧,身体居于底座与升降设备的重心平衡范围。②本实用新型将升降设备置于底座一侧,为使用者和辅助人员贡献了更多的操作空间,解决了使用者固定身体、脱离设备的不便;③本实用新型采用三轴串联连接联动的单臂升降横向旋转装置,具有狭小空间升降移动和横向旋转功能,便于各种环境下使用。④本实用新型具有多种身体固定保护模式,集臀部吊带、俯卧托板、丁字托吊架三种设备于一体。⑤机械脚轮、电动脚轮更换结构,替代电动自行轮椅功能。⑥零部件可折叠组合结构,方便携带。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体积小,移动灵活;二是操控简单,安全稳定;三是结构合理,一物多用;四是患者可独立操控升降、移动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支撑臂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横向伸缩臂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俯卧托板和操纵杆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俯卧托板结构侧视图。
图中:1.前脚轮,2.底座踏板框架, 3.支撑臂,4.立臂,6.升降器,7.操纵杆,
9.横向伸缩臂,11.横向旋转枢轴,12.功能臂,13臀部吊带,14.托板,15.移动踏板,16.固定边梁, 17.折叠伸缩边梁, 18.脚轮臂, 19.后脚轮,20.铰链A,21.速装卸轮轴,32.折叠保护架,33.安全带A,34.托板框架,35.胸部护板,36.三角固定架,37.铰链B,38.“П”形挂件A,39.可锁紧铰链,41.滑动伸缩臂,51.固定板,52.凸起锚柱,53.加固固定器,55.铰链C,61.“П”形挂件B,62.安全带B,63.连接杆,66.安全带C,88. “П”形挂件插孔,99. 手柄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侧位升降移位机由三部分设备及零部件组成,即底座,升降设备,身体固定保护设备。第一部分:底座与其结构和工作原理特征是:底座踏板框架2、移动踏板15与两端的固定边梁16、折叠伸缩边梁17,组成一个“Ħ”形底座框架。固定边梁16前端安装有前脚轮1,固定边梁16后端通过铰链A20与折叠伸缩边梁17前端铰接,方便“Ħ”形底座框架折叠组合。折叠伸缩边梁17的后端内置脚轮臂18,脚轮臂18的安装有后脚轮19,前脚轮1和后脚轮19设置有速装卸轮轴21。第二部分:升降设备其结构和工作原理特征是:支撑臂3的底部安装固定在底座踏板框架2一侧的位置,上端与可调整高度的立臂4套接。立臂4的上端通过连接枢轴A8与横向伸缩臂9铰接,横向伸缩臂9通过枢轴B10与升降器6铰接,升降器6铰接通过底端的枢轴C5与立臂4铰接。升降器6为升降设备的动力装置。横向伸缩臂9的一侧安装有操纵杆7,操纵杆7的一端连接有三角固定架36,三角固定架36的一个直角边安装有铰链B37,铰链B37作用于操纵杆7的固定和折叠。操纵杆7安装有电器控制旋钮和按键开关。第三部分:身体固定保护设备结构和工作原理特征是:功能臂12的一端通过横向旋转枢轴11与横向伸缩臂9内置的滑动伸缩臂41铰接,可横向旋转180°。功能臂12的上端设置有“П”形挂件插孔88,作用于俯卧托板、丁字托吊架与功能臂12的连接固定。功能臂12的下端一侧内置臀部吊带13。功能臂12的前端内置安全带C66。功能臂12挂接有身体固定保护设备丁字托吊架,托板14作用于臀部和两腿根部的托举,连接杆63作用于托板14与“П”形挂件B61的连接,安全带B62作用于身体的固定和保护,“П”形挂件B61的支撑部为“П”形挂件插孔88。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支撑臂3为升降设备立臂4的基础支撑部件,具有可折叠性能。其结构底部为固定板51与凸起锚柱52组成 “ㅗ”形支撑臂底座,固定板51用螺栓与底座踏板框架2连接,凸起锚柱52的上端通过铰链C55与支撑臂3铰接,可向内侧90°折叠。铰链C55与凸起锚柱52的外侧设置有加固固定器53,加固固定器53的内径大于铰链C(55)和凸起锚柱52的外径,加固固定器53可向上或向下滑动,向上滑动作用于支撑臂3的折叠,向下滑动作用于支撑臂3的竖立固定。
图3是本实用新型横向伸缩臂结构图。图中所示:横向伸缩臂9内置的滑动伸缩臂41,滑动伸缩臂41的一端设置有横向旋转枢轴11与功能臂12铰接。横向伸缩臂9的后端安装有枢轴A8与立臂4连接。
图4是本实用新型俯卧托板和操纵杆结构图;所述俯卧托板为由托板框架34、折叠保护架32、安全带A33、“П”形挂件A38组成。托板框架34的正面安装有可折叠保护架32,两侧内置安全带33,上端连接带有折角的胸部护板35,下端设置有把手。托板框架34的背面与胸部护板35折角处设置有可锁紧铰链39,可锁紧铰链39与“П”形挂件A38铰接,作用于托板框架34的固定和角度的调整,“П”形挂件A38挂接在“П”形挂件插孔88内与功能臂12连接锁定。患者可将腹部俯卧在托板框架34的正面,用安全带33束在腰部,双脚置于移动踏板15上,实施短距离移动。操纵杆为横向固定状态结构,操纵杆7的一端连接有三角固定架36,三角固定架36的一个直角边安装有铰链B37,铰链B37作用于操纵杆7的固定。操纵杆7安装有电器控制旋钮和按键开关。
图5为本实用新型俯卧托板结构侧视图。如图5所示,托板框架34的上端连接带有折角的胸部护板35,托板框架34的背面与胸部护板35折角处设置有可锁紧铰链39,可锁紧铰链39与“П”形挂件A38铰接,作用于托板框架34的固定和角度的调整,“П”形挂件A38可挂接在“П”形挂件插孔88内与功能臂12连接锁定。

Claims (10)

1.便携式侧位升降移位机,包括使用者自驾操控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侧的固定边梁(16)、可折叠伸缩边梁(17)、底座踏板框架(2)和可前后移动的踏板(15)连接构成的“”形底座框架,固定边梁(16)的前端和可折叠伸缩边梁(17)内置的脚轮臂(18)分别安装有速装卸轮轴(21)和可更换的前脚轮(1)和后脚轮(19);所述升降设备为竖立安装在底座踏板框架(2)前端一侧的支撑臂(3)连接可上下滑动调整高度的立臂(4)和一侧设置有操纵杆(7)的横向伸缩臂(9)和升降器(6)三个零部件两端的枢轴串联铰接形成的三轴升降结构,升降器(6)为升降设备的动力装置,横向伸缩臂(9)内置滑动伸缩臂(41)与功能臂(12)铰接,功能臂(12)可以在 “”形底座框架内侧横向180°转动;身体保护设备为支撑部挂接在功能臂(12)的俯卧托板和支撑部挂接在功能臂(12)的丁字托吊架;所述自驾操控装置为安装在三角固定架(36)上的手柄控制器(9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式侧位升降移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伸缩边梁(17)为外径小于固定边梁(16)内径的矩形管结构,可以内置于固定边梁(16)之内伸缩滑动,或与固定边梁(16)一端的铰链A(20)铰接,顺时针180°折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式侧位升降移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更换的前脚轮(1)为机械脚轮或电动脚轮,后脚轮(19)为万向脚轮,前脚轮(1)其直径大于后脚轮(1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式侧位升降移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3)的底部为固定板(51)与凸起锚柱(52)组成 “”形支撑臂底座,凸起锚柱(52)的上端通过铰链C(55)与支撑臂(3)铰接,铰链C(55)与凸起锚柱(52)的外侧设置有加固固定器(53),加固固定器(53)的内径大于铰链C(55)与凸起锚柱(52)的外径,加固固定器(53)可上下滑动,作用于支撑臂(3)的固定和折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式侧位升降移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器(6)为电动升降器、机械升降器或液压升降器其中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式侧位升降移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臂(12)为矩形管结构,功能臂(12)上部设置带有锁扣的“П”形挂件插孔(88),两端内置臀部吊带(13)和安全带C(66),其中一端与横向伸缩臂(9)内置的滑动伸缩臂(41)铰接,铰接后的功能臂(12)可以在 “”形底座框架内侧横向180°范围内转动并固定在任一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式侧位升降移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俯卧托板为由托板框架(34)、折叠保护架(32)、内置安全带A(33)、“П”形挂件A(38)组成,托板框架(34)的正面安装有可折叠保护架(32),两侧内置安全带A(33),上端连接带有折角的胸部护板(35),下端设置有把手;托板框架(34)的背面与胸部护板(35)折角处设置有可锁紧铰链(39),可锁紧铰链(39)与“П”形挂件A(38)铰接,作用于托板框架(34)的固定和角度的调整,“П”形挂件A(38)挂接在“П”形挂件插孔(88)内与功能臂(12)连接锁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式侧位升降移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丁字托吊架为置于臀部或大腿下面的一块长方形或椭圆形托板(14),托板(14)中间有一凹槽与连接杆(63)连接,连接后的托板(14)可以上下翘动,连接杆(63)设置有安全带B(62),连接杆(63)的顶端支撑部为“П”形挂件B(61),“П”形挂件B(61)挂接在“П”形挂件插孔(88)内与功能臂(12)连接锁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式侧位升降移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杆(7)为一矩形管或圆形管结构,操纵杆(7)的一端与三角固定架(36)的一个直角边连接,三角固定架(36)的另一个直角边设置有铰链B(37)与横向伸缩臂(9)铰接,操纵杆(7)可横置锁定或向下90°折叠;操纵杆(7)安装有电器操控旋钮和按键开关设备,可以由患者自己操纵或他人辅助操纵设备的升降或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式侧位升降移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边梁(16)、可折叠边梁(17)、底座踏板框架(2)、移动踏板(15)、支撑臂(3)、立臂(4)、操纵杆(7)、横向伸缩臂(9)、功能臂(12)、托板框架(34)、椭圆形托板(14)为铝合金材质或轻质钢材构成,其中支撑臂(3)、操纵杆(7)、功能臂(12)、可折叠伸缩边梁(17)安装有铰链或枢轴,具有折叠功能;立臂(4)、横向伸缩臂(9)具有伸缩功能,可以缩小体积;俯卧托板、丁字托吊架、移动踏板(15)具有可拆装功能,上述零部件可折叠组合为一长方体框架结构。
CN201521106009.7U 2015-12-28 2015-12-28 便携式侧位升降移位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5153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106009.7U CN205515331U (zh) 2015-12-28 2015-12-28 便携式侧位升降移位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106009.7U CN205515331U (zh) 2015-12-28 2015-12-28 便携式侧位升降移位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15331U true CN205515331U (zh) 2016-08-31

Family

ID=567619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106009.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515331U (zh) 2015-12-28 2015-12-28 便携式侧位升降移位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1533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36457A (zh) * 2015-12-28 2016-12-21 许征文 便携式侧位升降移位机
CN113101152A (zh) * 2021-04-30 2021-07-13 永康国科康复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防摔倒坐站两用的助行车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36457A (zh) * 2015-12-28 2016-12-21 许征文 便携式侧位升降移位机
CN113101152A (zh) * 2021-04-30 2021-07-13 永康国科康复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防摔倒坐站两用的助行车
CN113101152B (zh) * 2021-04-30 2023-05-12 苏州国科医工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防摔倒坐站两用的助行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36457A (zh) 便携式侧位升降移位机
US20120047648A1 (en) Portable six-bar apparatus for lifting, lowering and self-propelled transit
AU2013337529B2 (en) Mobility system including an exoskeleton assembly releasably supported on a wheeled base
CN104706480B (zh) 一种多功能轮椅
US10130535B2 (en) Four bar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lifting, lowering, exercise and self-propelled transit
US7921953B2 (en) Personal mobility device
CN104814841B (zh) 全自动移位机
TWI790999B (zh) 行動不便的人的行動輔具
CN106236456A (zh) 框架式多功能自由升降移位机
CN104606009B (zh) 移动式升降折叠洗浴床
WO2001021128A1 (en) A mobility aid
US20130221716A1 (en) Portable six-bar apparatus for lifting, lowering and self-propelled transit
CN205307276U (zh) 框架式多功能自由升降移位机
CN205515331U (zh) 便携式侧位升降移位机
TWM583752U (zh) 多功能移位升降輔助裝置
TWM509032U (zh) 移位復健裝置
JP2003265558A (ja) 転倒防止歩行車
CN207236924U (zh) 一种轮椅的升降机构
CN206198175U (zh) 一种新型站立轮椅车
CN205286745U (zh) 可折叠式路梯两用轮椅
CN207253429U (zh) 一种外骨骼轮椅
CN204562665U (zh) 移动式升降折叠洗浴床
CN211272104U (zh) 一种辅助穿衣助行器
CN205019289U (zh) 全自动移位机
CN206586877U (zh) 折叠式座便架及座便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31

Termination date: 20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