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00705U - 一种三围座式叉车抱夹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围座式叉车抱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00705U
CN205500705U CN201620069437.5U CN201620069437U CN205500705U CN 205500705 U CN205500705 U CN 205500705U CN 201620069437 U CN201620069437 U CN 201620069437U CN 205500705 U CN205500705 U CN 2055007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lder
fork truck
hips
chest
wai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06943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柯雄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ANGANG LOGISTICS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ANGANG LOGISTICS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ANGANG LOGISTICS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ANGANG LOGISTICS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06943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007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007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00705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ackaging Of Machine Parts And Wound Produc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三围座式叉车抱夹,包括安装于叉车的两组抱夹,还包括设置于两组抱夹外侧的平叉夹,以及与所述平叉夹驱动连接的动力机构;其中,所述平叉夹一端铰接在所述抱夹的外侧壁上并与所述抱夹上下滑接;所述动力机构一端铰接在所述抱夹的外侧壁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平叉夹上。本实用新型的三围座式叉车抱夹对物件进行夹取搬运时,除了能够对物件施加横向的夹紧力,还可增加纵向的托举力,增加对物件夹取和搬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三围座式叉车抱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叉车用夹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围座式叉车抱夹。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叉车抱夹从左右用力将物件抱紧,或者直接使用平叉从下方伸入将物件底部托起进行搬运作业。使用抱夹可以方便快速作业,而使用平叉则一般需要增加使用辅助托盘。传统的叉车抱夹是通过对物件施加水平方向的用力,即左右两侧增大压力以实现夹紧物件。无论是左右用力抱紧还是上下用力托起,均是一维用力,即仅在某个面上用力。当叉车抱夹用力不当或者叉车在行驶过程中因路面不平整产生颠跛时,叉车抱夹夹持的物件很容易损伤,甚至滑落,滑落过程中,叉车抱夹进一步将物件造成损伤。例如,抱取卷纸筒时,叉车抱夹很容易将卷纸筒外包装甚至卷纸外层损伤;又例如,从上往下从两面合力的平面抱夹在抱取水泥构件时,水泥构件非常容易从平面抱夹的下面滑落,造成托运工作的中断,还影响了托运工作的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三围座式叉车抱夹,该叉车抱夹对物件进行夹取搬运时,除了能够对物件施加横向的夹紧力,还可增加纵向的托举力,增加对物件夹取和搬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三围座式叉车抱夹,包括安装于叉车的两组抱夹,还包括设置于两组抱夹外侧的平叉夹,以及与所述平叉夹驱动连接的动力机构;其中,所述平叉夹一端铰接在所述抱夹的外侧壁上并与所述抱夹上下滑接;所述动力机构一端铰接在所述抱夹的外侧壁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平叉夹上。
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抱夹的外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上下端封闭的导轨,且所述平叉车的一端焊接有内置滑轮;所述内置滑轮卡设在所述导轨内,并沿所述导轨上下滑接。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平叉车包括一端连接在所述抱夹的外侧壁上的曲轴连杆,以及铰接在所述曲轴连杆另一端的叉架;
其中,所述曲轴连杆包括上下滑接在两个导轨之间的导轨连接段,间隔设置于所述导轨连接段下方并与所述叉架铰接的两个叉架连接段,以及连接在两个所述叉架连接段之间并与所述动力机构铰接的动力连接段;所述内置滑轮焊接在所述导轨连接段的两端部。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叉架连接段呈弧形,包括相互连接的控制段和承重段;所述控制段连接在所述导轨连接段上,且所述承重段与所述叉架铰接。
优选地,所述控制段与所述承重段之间弧形过渡,且所述控制段与所述承重段之间的弧形夹角为60°~90°。
优选地,所述控制段与所述承重段的连接处的厚度分别向所述承重段和控制段的端部逐渐变薄。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重段上开设有开孔,所述叉架穿过所述开孔,并在所述开孔内可翻转。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连接段中部焊接有转动滑轮,且所述转动滑轮与所述动力机构铰接。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机构包括液压缸以及与所述液压缸相连通的油管;其中,所述液压缸包括铰接在所述抱夹外侧壁上的缸体,以及与所述转动滑轮铰接的活塞杆。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叉架具有圆滑面,且所述叉架为由软质材料制成的叉架。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三围座式叉车抱夹,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叉车抱夹可采用抱夹从横向施加水平作用力对物件进行抱紧,而无需托盘,其操作方便;另外,还可以采用平叉夹在纵向上对物件施加支撑力,使物件承重在叉架上,从而实现对物件的托举,而不会对物料造成损伤。因此,采用该种三围座式叉车抱夹时,犹如座椅般将整个物件围在中间,增加叉车夹取物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且该种结构的叉车抱夹不会对物件造成损伤,最大限度减少物件破损带来的损失。另外,该三围座式叉车抱夹可以直接对圆柱形或方形物件进行免托盘包装来实现夹取作业,而并不需要其他辅助包装。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三围座式叉车抱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三围座式叉车抱夹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三围座式叉车抱夹使用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三围座式叉车抱夹的侧面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曲轴连杆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6为图4中的曲轴连杆的纵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三围座式叉车抱夹。如图1-3所示,该三围座式叉车抱夹大体上包括安装于叉车上的两组抱夹1、设置于两组抱夹1的外侧的平叉夹2,以及与该平叉夹2驱动连接的动力机构3。在本实施例中,该平叉夹2铰接在抱夹1的外侧壁上,并且与该抱夹1上下滑接。动力机构3一端铰接在所述抱夹的外侧壁上,另一端与该平叉夹2铰接。因此,该平叉夹2在动力机构3的驱动下,一方面相对抱夹1上下滑接,另一方面可绕动力机构3转动,由此可使两个平叉夹2相对靠近或相对远离,以抱紧或松开物件。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三围座式叉车抱夹抱取物件时,可首先使用抱夹1将物件搬离,随后再通过动力机构3驱动平叉夹2从物件的下方将物件托举,使物件的主要重量承重在叉架22上。而在物件摆放时,则利用两侧的抱夹1用力承重,而叉架22随后在动力机构3的控制下退出并收拢在抱夹1的两侧。另外,由于抱夹1和平叉夹2是被独立控制的,因此在使用抱夹1时,平叉夹2可收拢在抱夹1的两侧,而不影响作业空间。而在使用平叉夹2来托举物件时,由于抱夹1处于内侧,并不会对物件起到承重作用,只起到防止物件倾斜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在每一抱夹1的外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一导轨4,且平叉夹2与导轨4上下滑接。在本实施例中,该导轨4上下端封闭。采用导轨4的形式,一方面可实现平叉夹2与抱夹1之间的上下滑接,另一方面可以增加该平叉夹2与抱夹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如图1-5所示,该平叉夹2大体上包括一端铰接在抱夹1的外侧壁上并与抱夹1上下滑接的曲轴连杆21(见图4),以及铰接在该曲轴连杆21另一端的叉架22。如图4-5所示,该曲轴连杆21的横截面大体上呈“开”字形,其包括上下滑接在两个导轨4之间的导轨连接段211、间隔设置于该导轨连接段211下方并用于与叉架22铰接的两个叉架连接段212,以及连接在两个叉架连接段212之间并用于与动力机构3铰接的动力连接段213。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4,两个叉架连接段212大体上相互平行,且导轨连接段211与动力连接段213也大体上相互平行,由此使得该曲轴连杆21的横截面大体上呈“开”字形。
在本实施例中,在该导轨连接段211的两端部分别焊接有一内置滑轮5。该内置滑轮5卡设在导轨4内,并在动力机构3的驱动下,使该内置滑轮5可沿导轨4上下滑动。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设置这样的内置滑轮5与导轨4的配合,使在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三围座式叉车抱夹抱取取料时,物件的中心可使用保持在该叉车抱夹的纵横轴线上,避免物件发生左右晃动。
进一步如图4-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叉架连接段212大体上呈弧形,其包括相互连接的控制段212a和承重段212b。其中,控制段212a连接在导轨连接段211上,而承重段212b则与叉架22铰接。
在本实施例中,承重段212b与控制段212a之间弧形过渡,承重段212b与控制段212a之间的弧形夹角为60°~90°,即承重段21与控制段22之间的夹角可以为60°、70°、80°或者90°。该种角度的夹角更易于确保平叉夹2在转动的过程中,承重段212b能够尽量呈水平状态,以承托于物件的底部,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另外,由于进行物件夹取作业时,物件的自重会施加于平叉夹2的承重段212b上,因此,承重段212b与控制段212a的连接处的厚度分别向承重段212b和控制段212a的端部逐渐变薄,避免因物件重力过大而造成承重段212b与控制段212a连接处的断裂,起到对整个曲轴连杆21横向加固的作用。
进一步如图4-5所示,该叉架连接段212的承重段212b上设置有开孔(未示出)。叉架22可穿过该开孔,并在该开孔内可适度翻转。在本实施例中,该开孔优选为圆形孔。
进一步地,该动力连接段213的中部通过转动滑轮6与动力机构3铰接。其中,该转动滑轮6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焊接在动力连接段213中部。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两个叉架连接段212中部设置了动力连接段213,因此可加强整个曲轴连杆21的结合强度。
另外,在本实施中,该叉架22具有圆滑面,由此可减少对物件的摩擦。此外,该叉架22优选地采用例如塑胶等软质材料制成,由此可在当叉架22承重于物件的底部时与物件的底部直接接触,避免对物件(特别对于一些纸质物件)造成印痕或者损破。
进一步如图1-3所示,该动力机构3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为液压组件,并具体包括液压缸31以及与该液压缸31相连通的油管32。液压缸31具体可包括缸体311以及活塞杆312。其中,缸体311铰接在抱夹1的外侧壁上;而活塞杆312则与上述的动力连接段213上的转动滑轮6铰接。采用液压组件来驱动平叉夹2时,一方面其控制的稳定性更好,工作过程中故障率低;另外,液压控制的力非常大,可以确平稳保控制足够大的平叉夹,正常发挥平叉夹的作用。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电力组件来替代液压组件实现对平叉夹2的运动的控制。该电力组件例如是电机。因此,可以通过控制电机的开关,并调节电机转速来实现对平叉夹2运动的控制。
以下结合附图1-3简要介绍下本实用新型的三围座式叉车抱夹的工作原理。
参见图1,在该叉车抱夹还未开始工作时,平叉夹2收拢在抱夹1的外侧壁上,并不影响抱夹1前期作业。
参见图2,在使用时,控制两组抱夹1张开并置于物件的两侧,然后从水平方向左右用力将物件夹紧由此将物件抱起。随后,动力机构3控制平叉夹2的曲轴连杆21沿抱夹1外壁的导轨4紧贴该抱夹1的外壁向下滑动,同时曲轴连杆21还相对动力机构3向外转动,由此使得两个平叉夹2相对彼此远离,呈张开状态,且曲轴连杆21下端的叉架22离开抱夹1的外壁面。
参见图3,当呈张开状态的两个平叉夹2继续向下运动至物件下方时,动力机构3带动该平叉夹2向抱夹1的做内侧运动,并相对彼此靠近。此时,曲轴连杆21绕动力机构3向靠近抱夹1的方向运动,且叉架22在曲轴连杆21的带动下从右下侧沿顺时针方向向物件底部运动并靠拢。同时,曲轴连杆21沿导轨4向上滑动返回。
在使用液压组件作为动力机构时,在上述工作过程中,在抱夹1将物件抱起时,液压缸31开始加压以驱动该平叉夹2运动。在叉架22离开抱夹1的外壁面时,液压缸31的压力继续增大。而在叉架22在物件底部相互靠拢至极限位置时,液压缸31内的压力达到最大值。此时,该液压缸31的压力足够使得物件向上托举而不损伤掉下。
本实用新型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不同方向施加对物件施加不同的作用力,来实现物件的抱取和搬运。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叉车抱夹可采用抱夹从横向施加水平作用力对物件进行抱紧,而无需托盘,其操作方便;另外,还可以采用平叉夹在纵向上对物件施加支撑力,使物件承重在叉架上,从而实现对物件的托举,而不会对物料造成损伤。因此,采用该种三围座式叉车抱夹时,犹如座椅般将整个物件围在中间,增加叉车夹取物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且该种结构的叉车抱夹不会对物件造成损伤,最大限度减少物件破损带来的损失。另外,该三围座式叉车抱夹可以直接对圆柱形或方形物件进行免托盘包装来实现夹取作业,而并不需要其他辅助包装。
本实用新型的叉车抱夹可兼容抱夹和平叉夹二者的优点。在使用抱夹时,平叉夹可紧贴地收拢在抱夹的两侧,而不影响作业空间,也不影响操作的精确性。而在使用平叉夹来托举物件时,由于抱夹处于内侧,并不会对物件起到承重作用,只起到防止物件倾斜的作用,因此在长距离的颠簸中物件也不会脱落。整个操作过程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操作方便,提高生产效率。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叉车抱夹工作效率高,易于操作,且维护简便快捷,可适配于任意一款叉车。
本实用新型可以广泛应用于传统的叉车上进行作业,使用过程中无需另外对物件进行外包装以及使用托盘、栈板等辅助件,尤其适用于易碎易损产品的搬运及堆垛作业。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三围座式叉车抱夹,包括安装于叉车的两组抱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两组抱夹外侧的平叉夹,以及与所述平叉夹驱动连接的动力机构;其中,所述平叉夹一端铰接在所述抱夹的外侧壁上并与所述抱夹上下滑接;所述动力机构一端铰接在所述抱夹的外侧壁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平叉夹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围座式叉车抱夹,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抱夹的外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上下端封闭的导轨,且所述平叉车的一端焊接有内置滑轮;所述内置滑轮卡设在所述导轨内,并沿所述导轨上下滑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围座式叉车抱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叉车包括一端连接在所述抱夹的外侧壁上的曲轴连杆,以及铰接在所述曲轴连杆另一端的叉架;
其中,所述曲轴连杆包括上下滑接在两个导轨之间的导轨连接段,间隔设置于所述导轨连接段下方并与所述叉架铰接的两个叉架连接段,以及连接在两个所述叉架连接段之间并与所述动力机构铰接的动力连接段;所述内置滑轮焊接在所述导轨连接段的两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围座式叉车抱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叉架连接段呈弧形,包括相互连接的控制段和承重段;所述控制段连接在所述导轨连接段上,且所述承重段与所述叉架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围座式叉车抱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段与所述承重段之间弧形过渡,且所述控制段与所述承重段之间的弧形夹角为60°~9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围座式叉车抱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段与所述承重段的连接处的厚度分别向所述承重段和控制段的端部逐渐变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围座式叉车抱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段上开设有开孔,所述叉架穿过所述开孔,并在所述开孔内可翻转。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围座式叉车抱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连接段中部焊接有转动滑轮,且所述转动滑轮与所述动力机构铰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三围座式叉车抱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液压缸以及与所述液压缸相连通的油管;其中,所述液压缸包括铰接在所述抱夹外侧壁上的缸体,以及与所述转动滑轮铰接的活塞杆。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围座式叉车抱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叉架具有圆滑面,且所述叉架为由软质材料制成的叉架。
CN201620069437.5U 2016-01-25 2016-01-25 一种三围座式叉车抱夹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5007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69437.5U CN205500705U (zh) 2016-01-25 2016-01-25 一种三围座式叉车抱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69437.5U CN205500705U (zh) 2016-01-25 2016-01-25 一种三围座式叉车抱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00705U true CN205500705U (zh) 2016-08-24

Family

ID=56723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069437.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500705U (zh) 2016-01-25 2016-01-25 一种三围座式叉车抱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0070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02229A (zh) * 2016-01-25 2016-04-20 深圳市万港物流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三围座式叉车抱夹
CN108557696A (zh) * 2018-05-29 2018-09-21 三门华和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新型自动夹紧的电动搬运车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02229A (zh) * 2016-01-25 2016-04-20 深圳市万港物流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三围座式叉车抱夹
CN105502229B (zh) * 2016-01-25 2018-02-02 深圳市万港物流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三围座式叉车抱夹
CN108557696A (zh) * 2018-05-29 2018-09-21 三门华和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新型自动夹紧的电动搬运车
CN108557696B (zh) * 2018-05-29 2023-10-13 河北神力索具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自动夹紧的电动搬运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58767Y (zh) 铁桶抓取码垛机
CN202508627U (zh) 单柱码垛机
CN206407648U (zh) 木托盘自动输送设备
CN103112612A (zh) 瓷砖自动包装生产线
CN206665717U (zh) 包装盒自动码垛设备
CN105731089A (zh) 砖跺打包、装车机械一体化系统设备
CN205500705U (zh) 一种三围座式叉车抱夹
CN102633152A (zh) 一种板材卸料装置
CN202144389U (zh) 曲柄顶升移载机
CN105502229B (zh) 一种三围座式叉车抱夹
CN104005438B (zh) 农用抓草机的夹抱装置
CN201713269U (zh) 一种专用叉车
CN104607365B (zh) 一种变压器浸胶装置和浸胶方法
CN104176624A (zh) 一种起吊装夹器
CN215853811U (zh) 一种物料盘堆料装置
CN203866875U (zh) 农用抓草机的夹抱装置
CN211688079U (zh) 多层可升降挂线车
CN107601348A (zh) 一种剪叉式上料装置
CN108216730B (zh) 一种膜卷提升机构
CN207738320U (zh) 一种复合板吊装器具
CN107892232A (zh) 一种复合板吊装器具
CN216426051U (zh) 一种码垛机
CN205953469U (zh) 一种轻质墙板翻转车
CN204342022U (zh) 托盘堆垛机
CN211055493U (zh) 地板打包用包装抓取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2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202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