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40241U - 后保险杠安装支架和车辆后部总成 - Google Patents

后保险杠安装支架和车辆后部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40241U
CN205440241U CN201620243482.8U CN201620243482U CN205440241U CN 205440241 U CN205440241 U CN 205440241U CN 201620243482 U CN201620243482 U CN 201620243482U CN 205440241 U CN205440241 U CN 2054402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r bumper
mounting bracket
bumper mounting
main body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24348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腾飞
檀庆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24348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402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402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402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提供一种后保险杠安装支架和车辆后部总成,所述后保险杠安装支架包括主体,其中,所述后保险杠安装支架还包括用于隔热的翼板,所述翼板沿所述主体的横向方向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两侧。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后保险杠安装支架用于将车辆后保险杠安装到车辆的后围总成上的同时,还能保护后雾灯,减小后雾灯受到的消声器的热辐射。

Description

后保险杠安装支架和车辆后部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后保险杠安装支架和车辆后部总成。
背景技术
在车辆中,为了吸收和减缓外界冲击力和防护车身,通常设置有汽车保险杠。
通常情况下,消声器靠近并位于后保险杠上的后雾灯的后方。由于消声器工作时温度较高,因此,后雾灯非常容易受到消声器的热辐射而被腐蚀。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后保险杠安装支架,以在用于将车辆后保险杠安装到车辆的后围总成上的同时,还能保护后雾灯,减小后雾灯受到的消声器的热辐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后保险杠安装支架,所述后保险杠安装支架包括主体,其中,所述后保险杠安装支架还包括用于隔热的翼板,所述翼板沿所述主体的横向方向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翼板对称地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翼板的边缘形成有翻边。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的纵向方向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到后围总成的连接部和用于安装后保险杠的安装部。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设置有定位孔。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部为所述主体的纵向方向上的一个弯折的端部。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上设置有沿所述纵向方向延伸的第一加强筋。
进一步的,所述后保险杠安装支架的至少一部分弯曲以形成加强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和所述翼板均弯曲。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后保险杠安装支架具有以下优势:
通过设置翼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保险杠安装支架不仅能够将后保险杠连接到后围总成上,而且还能够遮蔽后保险杠上的后雾灯,减小后雾灯受到的位于后保险杠的沿所述车辆的前方的消声器,避免后尾灯被高温腐蚀,因此,不再需要增加额外的隔热结构,不会引起零部件的数量的增加以及整车的重量和成本的增大,并且能够降低整车的质量和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后部总成,以保护后雾灯的同时不增大整车的重量和生产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后部总成,所述车辆后部总成包括后围总成、后保险杠和位于所后保险杠的沿车辆的前方的消声器,所述后保险杠上设置有后雾灯,其中,所述车辆后部总成设置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保险杠安装支架,所述后保险杠安装于所述后保险杠安装支架,所述后保险杠安装支架连接于所述后围总成,所述翼板位于所述后雾灯和所述消声器之间并遮蔽所述后雾灯(4)。
所述车辆后部总成与上述后保险杠安装支架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后保险杠安装支架的轴测图;
图2为图1中示出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后保险杠安装支架的主视图;
图3为图1中示出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后保险杠安装支架的俯视图;
图4为图1中示出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后保险杠安装支架的侧视图;
图5为使用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后保险杠安装支架将后保险杠安装到车辆的后围总成上的装配示意图;
图6从俯视的角度示出了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后保险杠安装支架将后保险杠安装到车辆的后围总成上时后雾灯与消声器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7从侧视的角度示出了当使用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后保险杠安装支架将后保险杠将后保险杠安装到车辆的后围总成上时后雾灯与消声器之间的位置关系。
附图标记说明:
1后保险杠;2后围内板;
3保险杠安装支架;4后雾灯;
5消声器;6后保险杠安装支架;
61主体;611安装部;
612第一加强筋;613定位孔;
62翼板;621翻边;
622第二加强筋;7后地板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理解,进行如下定义:以驾驶员位于驾驶位置为基准,驾驶员的前后方向为车辆的X方向(对应车辆的长度方向),左右方向为车身的Y方向(对应车辆的宽度方向),上下方向为车身的Z方向(对应车辆的高度方向)。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车辆高度方向中的上、下;“前、后”是指车辆的前、后方向。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后保险杠安装支架,所述后保险杠安装支架6包括主体61,其中,所述后保险杠安装支架6还包括用于隔热的翼板62,所述翼板62沿所述主体61的横向方向设置在所述主体61的两侧(可以参考图1和图2所示)。
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保险杠安装支架6通过主体61将后保险杠1连接到车辆的后围总成上的同时,还能够通过翼板62遮蔽后雾灯4,减小后雾灯4受到的消声器5的热辐射,不需要增加额外的隔热层或铝箔隔热垫,因此不会增多零部件的数量、增大整车的重量和成本。
下面将参考图1至图7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描述,在下文中以后保险杠1已安装到后保险杠安装支架6上并且后保险杠安装支架6已连接在车辆的后围总成为基础,对后保险杠安装支架6进行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只要能够实现遮蔽后雾灯4的功能,翼板62能够具有任意合适结构,同理,只要能够将后保险杠1连接到车辆的后围总成上,主体61也能够以任意合适的形式设置。
对于翼板62来说,为了达到较好的遮蔽效果,优选地,所述翼板62可以对称地设置在所述主体61的两侧。
另外,所述翼板62的边缘可以形成有翻边621,翻边621不仅能够增大翼板622的刚度,而且能够进一步增大翼板62对后雾灯4的遮挡,辅助提高对后雾灯4的遮蔽效果。
而对于主体61来说,参考图1和图2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61的纵向方向上可以设置有用于连接到车辆的后围总成的连接部和用于安装后保险杠1的安装部611。
另外,由于车辆的后围总成通常高于后保险杠,因此,可以由主体61的上部分连接后围总成,安装部611可以设置在主体61的下部分,后保险杠1位于后保险杠安装支架6的后方,消声器5位于后保险杠安装支架6的前方(可以参考图6中所示)。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保险杠安装支架6将后保险杠1连接到车辆的后围总成上时,后保险杠安装支架6的纵向方向对应车辆的Z方向(即高度方向),后保险杠安装支架6的横向方向对应车辆的Y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主体61的上部分可以焊接于后围总成(例如焊接到后围内板2上,参考图5),为了便于在焊接时对主体61进行定位,所述连接部可以设置有定位孔613,为了实现更好的定位,定位孔613可以设置有两个,一个位于主体61的上部分,另一个位于主体61的下部分,如图1和图2中所示。在将主体61焊接到后围总成之前,使用夹具(例如销轴)与定位孔613配合以将主体61相对于后围总成定位,避免主体61在焊接的过程中发生移位现象。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与后保险杠1连接,所述安装部611可以为所述主体61的纵向方向上的一个弯折的端部(即下端),如图3中所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将后保险杠1安装到安装部611上,优选地,为了便于更换,后保险杠1可以可拆卸地安装到安装部611上,例如,安装部611上形成有通孔,后保险杠1通过螺栓连接到通孔中。
此外,为了增大主体61的刚度,所述主体61上可以设置有沿所述纵向方向延伸的第一加强筋612,同样的,所述翼板62上可以设置有沿所述纵向方向延伸的第二加强筋622,以增大翼板621的刚度。第一加强筋612可以形成为任意合适的结构,例如第一加强筋612形成为凹槽的形式,该凹槽在主体61的纵向方向上从上部分延伸到下部分(具体可以延伸到下端的折弯处)。定位孔613可以设置在第一加强筋612上,并且为了保证主体61的刚度,定位孔613可以形成在从上述凹槽反向凹入的区域中。另外,第二加强筋612也可以形成为任意合适的结构,例如,可以与第一加强筋612的结构相对应,第二加强筋612也形成为凹槽的形式,该凹槽在翼板62的纵向方向上延伸。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为了保证后保险杠安装支架6在纵向方向上的强度,所述后保险杠安装支架6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弯曲以形成加强结构,例如,如图4中所示,后保险杠安装支架6的中间部分弯曲以形成加强结构。
为了提高后保险杠安装支架6在主体61和翼板62处的强度,优选地,所述主体61和所述翼板62均弯曲,从而都能够获得加强。通过主体61和翼板62的弯曲,还可以避让附近的其它部件或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后部总成,所述车辆后部总成包括后围总成、后保险杠1和位于所后保险杠1的沿车辆的前方的消声器5,所述后保险杠1上设置有后雾灯4,其中,所述车辆后部总成设置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保险杠安装支架6,所述后保险杠1安装于所述后保险杠安装支架6,所述后保险杠安装支架6连接于所述后围总成,所述翼板62位于所述后雾灯4和所述消声器5之间并遮蔽所述后雾灯(4)。
其中,后围总成包括后围内板2和后围外板,对于不同的车型,后保险杠1可以连接到后围内板2上,也可以连接到后围外板上。参考图5至图7可以看出,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保险杠安装支架6将后保险杠1连接到后围总成上(图5和图6中所示为后保险杠1连接到后围内板2上)时,后保险杠安装支架6沿车辆的前后方向位于布置在后保险杠1上的后雾灯4与位于后地板盖板7下方的消声器5之间,因此能够遮蔽后雾灯4,减小后雾灯4受到的来自消声器5的热辐射,从而在车辆的生产制造过程中不必再另外开发相应的隔热产品,降低了车辆的成本和重量。
另外,由于后保险杠1自身具有沿车辆的Y方向延伸的长度,因此,为了使得后保险杠1能够稳定地连接,需要多个支架在后保险杠1的多个位置将后保险杠1连接到后围总成上,其中对应于后雾灯4的位置使用本申请提供的后保险杠安装支架6,对于其他位置,为了尽可能不增大整车的重量,可以使用只包括主体的保险杠安装支架3。如图5至图7中所示,在后保险杠1的三个位置进行连接,其中,中间的位置对应后雾灯4,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保险杠安装支架6,两边的位置使用保险杠安装支架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后保险杠安装支架,所述后保险杠安装支架(6)包括主体(61),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保险杠安装支架(6)还包括用于隔热的翼板(62),所述翼板(62)沿所述主体(61)的横向方向设置在所述主体(61)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保险杠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翼板(62)对称地设置在所述主体(61)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保险杠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翼板(62)的边缘形成有翻边(6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保险杠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61)的纵向方向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到后围总成的连接部和用于安装后保险杠(1)的安装部(6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保险杠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设置有定位孔(61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保险杠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611)为所述主体(61)的纵向方向上的一个弯折的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保险杠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61)上设置有沿所述主体(61)的纵向方向延伸的第一加强筋(61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保险杠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保险杠安装支架(6)的至少一部分弯曲以形成加强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后保险杠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61)和所述翼板(62)均弯曲。
10.一种车辆后部总成,所述车辆后部总成包括后围总成、后保险杠(1)和位于所后保险杠(1)的沿车辆的前方的消声器(5),所述后保险杠(1)上设置有后雾灯(4),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后部总成设置有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后保险杠安装支架(6),所述后保险杠(1)安装于所述后保险杠安装支架(6),所述后保险杠安装支架(6)连接于所述后围总成,所述翼板(62)位于所述后雾灯(4)和所述消声器(5)之间并遮蔽所述后雾灯(4)。
CN201620243482.8U 2016-03-28 2016-03-28 后保险杠安装支架和车辆后部总成 Active CN2054402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43482.8U CN205440241U (zh) 2016-03-28 2016-03-28 后保险杠安装支架和车辆后部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43482.8U CN205440241U (zh) 2016-03-28 2016-03-28 后保险杠安装支架和车辆后部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40241U true CN205440241U (zh) 2016-08-10

Family

ID=566077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243482.8U Active CN205440241U (zh) 2016-03-28 2016-03-28 后保险杠安装支架和车辆后部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4024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39226A (zh) * 2020-04-28 2020-07-24 汉腾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后雾灯的保护支架
CN114194133A (zh) * 2022-01-06 2022-03-18 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机构及后保险杠安装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39226A (zh) * 2020-04-28 2020-07-24 汉腾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后雾灯的保护支架
CN114194133A (zh) * 2022-01-06 2022-03-18 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机构及后保险杠安装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31766B2 (en) Front vehicle body structure
US8328272B2 (en) Lower structure of vehicle body rear portion
CN102991584B (zh) 车辆的前部本体结构
US20150336525A1 (en) Vehicle body reinforcing structure for coping with small overlap collision
CN104709357B (zh) 车身增强结构
CN203974966U (zh) 用于车辆后轮罩的加强组件和车辆
KR102586934B1 (ko) 자동차의 전방 차체 구조
US9242676B2 (en) Front vehicle body reinforcing structure
CN103625554A (zh) 用于车身的增强单元
US20120248823A1 (en) Bulkhead structure
US8596713B1 (en) Apparatus for assembling fender panel of vehicle
CN205440241U (zh) 后保险杠安装支架和车辆后部总成
KR20170068326A (ko) 전기 자동차용 배터리 조립 구조
JP4601837B2 (ja) バッテリブラケット構造
CN105722744A (zh) 机动车辆裙板结构
US9162640B2 (en) Bumper cover fixing bracket of vehicle
CN103221295B (zh) 车体前部结构
CN110816662A (zh) 车辆
KR101328396B1 (ko) 차량용 범퍼빔 유닛
CN110816229B (zh) 后视镜安装组件
CN106892000B (zh) 汽车前围结构
CN103029570A (zh) 一种汽车散热器安装架及散热器总成安装结构
KR20130070358A (ko) 차량용 범퍼 빔 유닛
CN210063132U (zh) 车身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6297633U (zh) 重卡白车身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