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06783U - 接线端子套件 - Google Patents

接线端子套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06783U
CN205406783U CN201620159387.XU CN201620159387U CN205406783U CN 205406783 U CN205406783 U CN 205406783U CN 201620159387 U CN201620159387 U CN 201620159387U CN 205406783 U CN205406783 U CN 2054067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connector
curved portions
jack part
jack
external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5938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怀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Liuwu Technology Industr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Liuwu Technology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Liuwu Technology Indust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Liuwu Technology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15938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067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067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067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接线端子套件,包括插接件(01)和插孔件(02),所述插接件(01)与插孔件(02)插接配合,所述插孔件(02)的侧壁沿插孔件(02)的轴向向外弯曲形成有第一弧形部(1),所述插接件(01)的侧壁沿插接件(01)的轴向向外弯曲形成有第二弧形部(2),所述第一弧形部(1)和第二弧形部(2)的自由端相背设置。通过设置有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在插接件和插孔件插入夹线体后,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由于弹性恢复力向外发生扩张,与夹线体内空腔的侧壁发生了卡接,从而实现了固定。

Description

接线端子套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连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接线端子套件。
背景技术
在集成电路板和继电器领域中,插接式电连接器的应用非常广泛,最早这些电连接器是应用于信号传输的,允许通过的电流大小为毫安级,后来出现了针对功率进行传输的安培级别的电连接器,同流容量可以到达5A、8A、12A等等,这类连接器的金属件部分一般都是采用插针和夹持件,通过插接实现了与继电器等等的电连接关系。
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200720177306.X”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插接式接线端子,其公开了一种用于电路连接的插接式端子套件,该套件包括有金属连接插孔件和金属插接端子,两者直接通过将柱形的插接端子的一端插入柱形插孔件的插孔内,实现了两者的固定。
这种固定方式如背景文件的附图3所述,一般应用于夹线体安装座内,即该套件是插入夹线体内进行固定的,即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与夹线体内进行固定,虽然过盈配合的方式可以进行固定,但是套件如果连接有线缆,在线缆的多次拉动的过程中,将会导致套件与夹线体之间发生松动,从而发生松脱,导致电路的短路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固定效果好的接线端子套件。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接线端子套件,包括插接件和插孔件,所述插接件与插孔件插接配合,所述插孔件的侧壁沿插孔件的轴向向外弯曲形成有第一弧形部,所述插接件的侧壁沿插接件的轴向向外弯曲形成有第二弧形部,所述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的自由端相背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过程中,插接件和插孔件后都通过卡接或者焊接的方式连接有线缆,或者通过设置有引脚的方式连接有PCB电路板,然后插孔件通过插入的方式与夹线体或者继电器上的连接孔进行连接,与插孔件相互配合的插接件,也可以通过反向插入夹线体内,然后实现了与插孔件的固定,同时在插孔件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弧形部,同时在插接件的侧壁上沿插接件的轴向向外弯曲形成有第二弧形部,第一、第二弧形部起到了作用是增强插接件和插孔件与夹线体的固定的作用,当插孔件插入夹线体内的过程中,第一弧形部向下发生弯曲,随着进一步地插入,第一弧形部进入了夹线体内的空腔,此时第一弧形部不被压缩,所以向外发生变形,第一弧形部的自由端与夹线体空腔的内壁发生抵接,从而防止插孔件由于线缆的拉动被拔出,起到了对插孔件较好的固定效果,然后插接件也是同理向夹线体内进行插入,第二弧形部的工作原理与第一弧形部的工作原理相同,同时插孔件和插接件为了实现电连接,其最后一步为通过将插接件插入插孔件内,同时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的自由端呈相背设置,即弧形部的固定端是朝向插入方向设置的,同时弧形部的活动端是朝向远离插入方向设置的,所以在插入时,弧形部会受力发生向内的弯曲,同时由于插接件和插孔件是相对插入的,所以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的自由端只能相背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插孔件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固定端与第一通孔连接,所述插接件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弧形部的固定端与第二通孔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插孔件的固定过程中,如果第二弧形部的尺寸过厚,将会导致插孔件和插接件插入孔径变大,否则无法该插入孔无法容纳第二弧形部的插入,但是在插孔件和插接件被固定后,因为插接件和插孔件与插入孔之间存在着空隙,所以插接件和插孔件在插入孔内会发生左右和上下的晃动,导致固定效果变差,通过在插孔件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同时第一弧形部的固定端与第一通孔连接,即第一弧形部是通过对插孔件的侧壁冲裁和折弯而成的,第一通孔是由于冲裁形成的,而第一弧形部是与插孔件一体成型的,具有减少生产成本的作用,同理,插接件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通孔,同时第二弧形部的固定端与第二通孔连接,在使用的过程中,弧形部会向通孔的位置向内凹陷变形,从而实现了弧形部的弯曲,同时由于其弧形部可以完全与插孔件或者插接件的表面相贴合,所以不需要插入孔的尺寸变大,插孔件和插接件就不存在发生晃动的问题。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弧形部与第一通孔连接的位置沿插孔部的径向向内延伸有凸起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起部是与插接件的端部进行抵接的,增强插接件与插孔件之间的固定效果,在插接件插入插孔件内时,因为凸起部与插接件的端部的抵接,插接件需要克服作用力才能插入插孔件内,增强两者之间的固定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插孔件的一端面向内凹陷形成有插孔,所述插接件的端部沿径向凹陷形成有与插孔插接配合的台阶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台阶柱与插孔的配合,实现了插孔件与插接件之间的插接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插接件与插孔件的直径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插接件和插孔件的直径相同,同时结合台阶柱和插孔的插接作用,插接件和插孔件的外表面是处于同一平面内的,此时两者的结构强度因为尺寸和厚度的相同,故插接件和插孔件的结构强度相同,不会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插接件和插孔件其一先发生断裂的问题。
作为优选,所述台阶柱的端部设置有与凸起部配合的弧形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台阶柱插入插孔的过程中,因为设置有凸起部,所以台阶柱很难完全的插入插孔内,固定效果一般,但是通过设置有弧形部,弧形部使台阶柱的端面呈半球形,半球形的台阶柱的端部具有了导向的作用,当台阶柱向内进行移动的过程中,半球形的台阶柱端部逐渐将凸起部顶开,使凸起部将变形力作用在台阶柱的侧面,增强台阶柱和插孔的固定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台阶柱与插接件连接的位置向下倾斜形成有弧形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面具有两点好处,其一为,向下倾斜的弧形面加工相比较于台阶面加工更加方便;其二为,弧形面可以有效的避免插孔件的端部与台阶柱侧壁的划伤,由于弧形面可以将通孔的侧壁的作用力向外进行分散,同时使插孔件在插孔位置向外发生扩张,从而减少插孔的侧壁与台阶柱侧壁的接触面积,减少台阶柱侧壁的划伤。
作为优选,所述插接件和插孔件由金属板翻折形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金属板翻折形成的插接件和插孔件,由于无需焊接等等工艺,所以相对的减少了制造接线端子的生产成本,同时因为翻折且不焊接,所以会形成有一条翻折缝,在进行插入的过程中,插接件和插孔件可以向外张开,紧紧包覆住插接件的表面,从而增强固定效果,同时使凸起部能够更好地与台阶柱相卡接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插孔件的内壁设置有卡接槽,所述插接件的外壁设置有与卡接槽配合的卡接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防止插孔件和插接件相互脱离,通过设置有卡接块和卡接槽,使插接件插入插孔件内的过程中,卡接块卡嵌入卡接槽中,实现了插孔件和插接件之间的固定,增强二者的固定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插接件和插孔件包括与线缆固定的夹持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中为了减少加工成本,线缆与插接件和插孔件不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其通过夹持部进行固定,夹持部的固定方式为设置有凸出于侧面的凸块,然后通过向内弯折凸块,使凸块卡嵌入线缆的胶皮内,实现了固定的效果,防止插接件和插孔件之间发生松脱。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有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在插接件和插孔件插入夹线体后,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由于弹性恢复力向外发生扩张,与夹线体内空腔的侧壁发生了卡接,从而实现了固定,防止插接件和插孔件松脱;同时通过设置有通孔,使弧形部在弯曲的过程中,能够嵌入通孔内,使插孔件和插接件的尺寸能够与夹线体的插入孔的孔径相一致,使插入孔能够与两者发生抵接,增强固定效果;同时通过设置有台阶柱和插孔,增强插接件和插孔件之间的连接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A部放大示意图,用于体现凸起部的结构形状;
图4是实施例1的安装剖面图;
图5是实施例1不设置有台阶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B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01、插接件;011、第一通孔;012、台阶柱;013、弧形部;014、弧形面;02、插孔件;021、第二通孔;022、插孔;1、第一弧形部;2、第二弧形部;3、卡接槽;4、卡接块;5、夹持部;6、凸起部;7、夹线体;71、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接线端子套件,包括插接件01和插孔件02,插接件01与插孔件02插接配合,配合方式为插孔件02的一端面向内凹陷形成有插孔022,插接件01的端部沿径向凹陷形成有与插孔022插接配合的台阶柱012,通过台阶柱012与插孔022的插接,进行插接件01和插孔件02之间的固定,同时,如图5,也可以不设置有台阶柱012进行固定,即将插接件01的尺寸设置成和插孔022一致即可。
如图2所示,当设置有台阶柱012时,台阶柱012的端部设置有与凸起部6配合的弧形部013,在台阶柱012插入插孔022的过程中,因为设置有凸起部6,所以台阶柱012很难完全的插入插孔022内,固定效果一般,但是通过设置有弧形部013,弧形部013使台阶柱012的端面呈半球形,半球形的台阶柱012的端部具有了导向的作用,当台阶柱012向内进行移动的过程中,半球形的台阶柱012端部逐渐将凸起部6顶开,使凸起部6将变形力作用在台阶柱012的侧面,增强台阶柱012和插孔022的固定效果;同时台阶柱012与插接件01连接的位置向下倾斜形成有弧形面014,向下倾斜的弧形面014加工相比较于台阶面加工更加方便,弧形面014可以有效的避免插孔件02的端部与台阶柱012侧壁的划伤,由于弧形面014可以将通孔的侧壁的作用力向外进行分散,同时使插孔件02在通孔位置向外发生扩张,从而减少插孔022的侧壁与台阶柱012侧壁的接触面积,减少台阶柱012侧壁的划伤;同时插接件01与插孔件02的直径相同,结合台阶柱012和插孔022的插接作用,插接件01和插孔件02的外表面将会处于同一平面内的,此时两者的结构强度因为尺寸和厚度的相同,故插接件01和插孔件02的结构强度相同,不会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插接件01和插孔件02其一先发生断裂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的插接件01和插孔件02由金属板翻折形成,通过金属板翻折形成的插接件01和插孔件02,由于无需焊接等等工艺,所以相对的减少了制造接线端子的生产成本,同时因为翻折且不焊接,所以会形成有一条翻折缝,在进行插入的过程中,插接件01和插孔件02可以向外张开,紧紧包覆住插接件01的表面,从而增强固定效果,同时使凸起部6能够更好地与台阶柱012相卡接固定。
如图1所示,插孔件02的侧壁沿插孔件02的轴向向外弯曲形成有第一弧形部1,插接件01的侧壁沿插接件01的轴向向外弯曲形成有第二弧形部2,第一弧形部1和第二弧形部2的自由端相背设置,插孔件02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通孔011,第一弧形部1的固定端与通孔连接,插接件01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通孔021,第二弧形部2的固定端与第二通孔021连接。
在使用过程中,如图4所示,插接件01和插孔件02后都通过卡接或者焊接的方式连接有线缆,或者通过设置有引脚的方式连接有PCB电路板,然后插孔件02通过插入的方式与夹线体7或者继电器上的连接孔进行连接,与插孔件02相互配合的插接件01,也可以通过反向插入夹线体7内,然后实现了与插孔件02的固定,同时在插孔件02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弧形部1,同时在插接件01的侧壁上沿插接件01的轴向向外弯曲形成有第二弧形部2,第一、第二弧形部2起到了作用是增强插接件01和插孔件02与夹线体7的固定的作用,当插孔件02插入夹线体7内的过程中,第一弧形部1向下发生弯曲,随着进一步地插入,第一弧形部1进入了夹线体7内的空腔71,此时第一弧形部1不被压缩,所以向外发生变形,第一弧形部1的自由端与夹线体7空腔71的内壁发生抵接,从而防止插孔件02由于线缆的拉动被拔出,起到了对插孔件02较好的固定效果,然后插接件01也是同理向夹线体7内进行插入,第二弧形部2的工作原理与第一弧形部1的工作原理相同,同时插孔件02和插接件01为了实现电连接,其最后一步为通过将插接件01插入插孔件02内,同时第一弧形部1和第二弧形部2的自由端呈相背设置,即弧形部013的固定端是朝向插入方向设置的,同时弧形部013的活动端是朝向远离插入方向设置的,所以在插入时,弧形部013会受力发生向内的弯曲,同时由于插接件01和插孔件02是相对插入的,所以第一弧形部1和第二弧形部2的自由端只能相背设置;在插孔件02的固定过程中,如果第二弧形部2的尺寸过厚,将会导致插孔件02和插接件01插入孔径变大,否则无法该插入孔无法容纳第二弧形部2的插入,但是在插孔件02和插接件01被固定后,因为插接件01和插孔件02与插入孔之间存在着空隙,所以插接件01和插孔件02在插入孔内会发生左右和上下的晃动,导致固定效果变差,通过在插孔件02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011,同时第一弧形部1的固定端与通孔连接,即第一弧形部1是通过对插孔件02的侧壁冲裁和折弯而成的,第一通孔011是由于冲裁形成的,而第一弧形部1是与插孔件02一体成型的,具有减少生产成本的作用,同理,插接件01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通孔021,同时第二弧形部2的固定端与通孔连接,在使用的过程中,弧形部013会向通孔的位置向内凹陷变形,从而实现了弧形部013的弯曲,同时由于其弧形部013可以完全与插孔件02或者插接件01的表面相贴合,所以不需要插入孔的尺寸变大,插孔件02和插接件01就不存在发生晃动的问题。
同时,如图3所示,第一弧形部1与第一通孔011连接的位置沿插孔022部的径向向内延伸有凸起部6,凸起部6是与插接件01的端部进行抵接的,增强插接件01与插孔件02之间的固定效果,在插接件01插入插孔件02内时,因为凸起部6与插接件01的端部的抵接,插接件01需要克服作用力才能插入插孔件02内,增强两者之间的固定效果。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述插接件01和插孔件02包括与线缆固定的夹持部5,为了减少加工成本,线缆与插接件01和插孔件02不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其通过夹持部5进行固定,夹持部5的固定方式为设置有凸出于侧面的凸块,然后通过向内弯折凸块,使凸块卡嵌入线缆的胶皮内,实现了固定的效果,防止插接件01和插孔件02之间发生松脱。
实施例2:如图6至图7所示,一种接线端子套件,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通过夹线体7对插孔件02和插接件01进行固定,而是通过增强插孔件02和插接件01之间的固定效果进行固定,设置的结构为,插孔件02的内壁设置有卡接槽3,插接件01的外壁设置有与卡接槽3配合的卡接块4,卡接块4的产生方式为通过冲裁插孔件02和插接件01的侧面,然后将其呈倒V型折弯,当卡接柱向内进行移动时,卡接块4的活动端向内进行变形,然后当其移动至卡接槽3位置时,向上发生复位,实现了插孔件02和插接件01在卡接柱位置的固定,防止其相对发生移动。

Claims (10)

1.一种接线端子套件,包括插接件(01)和插孔件(02),所述插接件(01)与插孔件(02)插接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件(02)的侧壁沿插孔件(02)的轴向向外弯曲形成有第一弧形部(1),所述插接件(01)的侧壁沿插接件(01)的轴向向外弯曲形成有第二弧形部(2),所述第一弧形部(1)和第二弧形部(2)的自由端相背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件(02)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通孔(011),所述第一弧形部(1)的固定端与第一通孔(011)连接,所述插接件(01)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通孔(021),所述第二弧形部(2)的固定端与第二通孔(02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端子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部(1)与第一通孔(011)连接的位置沿插孔部的径向向内延伸有凸起部(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线端子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件(02)的一端面向内凹陷形成有插孔,所述插接件(01)的端部沿径向凹陷形成有与插孔插接配合的台阶柱(0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线端子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件(01)与插孔件(02)的直径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线端子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柱(012)的端部设置有与凸起部(6)配合的弧形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线端子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柱(012)与插接件(01)连接的位置向下倾斜形成有弧形面(014)。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线端子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件(01)和插孔件(02)由金属板翻折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件(02)的内壁设置有卡接槽(3),所述插接件(01)的外壁设置有与卡接槽(3)配合的卡接块(4)。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件(01)和插孔件(02)包括与线缆固定的夹持部(5)。
CN201620159387.XU 2016-03-02 2016-03-02 接线端子套件 Active CN2054067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59387.XU CN205406783U (zh) 2016-03-02 2016-03-02 接线端子套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59387.XU CN205406783U (zh) 2016-03-02 2016-03-02 接线端子套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06783U true CN205406783U (zh) 2016-07-27

Family

ID=569488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59387.XU Active CN205406783U (zh) 2016-03-02 2016-03-02 接线端子套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06783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07553A (zh) * 2016-08-31 2016-12-07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线束端子连接结构
CN106384894A (zh) * 2016-08-31 2017-02-08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束公端子总成及其连接结构
CN106384910A (zh) * 2016-08-31 2017-02-08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线束母端子总成
CN112082730A (zh) * 2020-08-24 2020-12-15 南京瑞贻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流体流动测试探针固定装置及其固定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07553A (zh) * 2016-08-31 2016-12-07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线束端子连接结构
CN106384894A (zh) * 2016-08-31 2017-02-08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束公端子总成及其连接结构
CN106384910A (zh) * 2016-08-31 2017-02-08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线束母端子总成
CN112082730A (zh) * 2020-08-24 2020-12-15 南京瑞贻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流体流动测试探针固定装置及其固定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406783U (zh) 接线端子套件
CN1101984C (zh) 电连接器
US8079870B2 (en) Coaxial connector with efficient assembly operation
EP2157669A1 (en) A connector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for
JPH10189119A (ja) 端子金具のカバー
US20170214156A1 (en) Terminal fitting
CN106099467A (zh) 导电阴端子、连接器以及导电阴端子的制造方法
CN105490059B (zh) 正反插usb插座
US20120309240A1 (en) Electrical receptacle terminal
CN103081245A (zh) 连接器
JP2002075498A (ja) 雄型コンタクト
EP2200132A1 (en) Cable attaching metho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oaxial cable to which connector cover is attached, coaxial cable to which connector cover is attached
CN203871528U (zh) 接头连接器组件
KR200428028Y1 (ko) 접지용 링 터미널 구조
EP3079160B1 (en) Coil end connecting structure
JP3410706B2 (ja) ケーブル用圧着端子及び圧着接続子
CN206195016U (zh) 一种插合连接器
JPH06260238A (ja) 接続端子
JP2006236899A (ja) コネクタ用端子金具
JP4679347B2 (ja) スリーブ部材と挿入部材との仮固定構造及び活線接続工法
CN205609809U (zh) 接线端子
CN201142405Y (zh) 电连接器
JP2982102B2 (ja) 防水コネクタ
CN218005331U (zh) 一体式连接器母座后盖结构
CN213304437U (zh) 一种扁平式插接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