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62611U - 冷却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压铸成型模具 - Google Patents

冷却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压铸成型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62611U
CN205362611U CN201521071586.7U CN201521071586U CN205362611U CN 205362611 U CN205362611 U CN 205362611U CN 201521071586 U CN201521071586 U CN 201521071586U CN 205362611 U CN205362611 U CN 2053626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dynamic mould
mould core
core
cool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07158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向光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Long Adhering To Metal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Long Adhering To Met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Long Adhering To Metal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Long Adhering To Met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107158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626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626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6261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lds, Cor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却系统,设于压铸成型模具的动模上。动模沿压铸成型模具的开模方向依次包括动模支撑块、动模型芯座、动模型芯及将动模型芯固定在动模型芯座上的动模型芯固定板。压铸成型模具的定模在合模后与动模型芯座共同围出一配合腔,动模型芯及动模型芯固定板位于配合腔内而使该配合腔围出一供成型压铸件的成型腔。而冷却系统包含形成于动模型芯内的环形的内冷通道及形成于动模型芯固定板及动模型芯座上的外接通道,外接通道的第一端与内冷通道连通,外接通道的第二端呈露出动模型芯座的布置,由内冷通道对成型腔内压铸件进行冷却,从而有效地控制压铸成型模具的温度以确保压铸件的质量。另,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压铸成型模具。

Description

冷却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压铸成型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却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压铸成型模具的冷却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压铸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人们生活水来的不断提高,使得人们对物质消费品无论是从种类还是数量的需求量都是十分巨大,从而为物质消费品的生产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平台,从而加速了物质消费品生产企业的发展步伐。
其中,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见到金属类的产品;由于金属类的产品中的组成部件是由金属制成,故金属类的产品中的一些组成部件是通过压铸成型模具进行成型的,因此,加速了压铸成型模具的应用。
目前,在现有的压铸成型模具成型压铸件的过程中,由于现有的压铸成型模具的冷却效果差,从而没法有效地控制压铸成型模具的温度,因而影响到压铸件的成型质量。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冷却效果好以控制模具温度的冷却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压铸成型模具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效果好以控制模具温度的冷却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效果好以控制模具温度的压铸成型模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冷却系统,设于压铸成型模具的动模上。所述动模沿所述压铸成型模具的开模方向依次包括动模支撑块、动模型芯座、动模型芯及将所述动模型芯固定在所述动模型芯座上的动模型芯固定板。所述压铸成型模具的定模在合模后与所述动模型芯座共同围出一配合腔,所述动模型芯及动模型芯固定板位于所述配合腔内而使该配合腔围出一供成型压铸件的成型腔。其中,本实用新型的冷却系统包含形成于所述动模型芯内的环形的内冷通道及形成于所述动模型芯固定板及动模型芯座上的外接通道,所述外接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内冷通道连通,所述外接通道的第二端呈露出所述动模型芯座的布置。
较佳地,所述外接通道沿垂直于开模方向布置。
较佳地,所述动模型芯为柱形结构,所述内冷通道的中心与所述动模型芯的轴心相重合。
较佳地,所述内冷通道内设有一隔开部,所述隔开部沿所述动模型芯的轴向布置且将所述内冷通道的首端及尾端分隔开,所述动模型芯分别开设有与所述内冷通道之首端连通的入口及与所述内冷通道之尾端连通的出口。
较佳地,所述外接通道为两个,一个所述外接通道与所述入口连通,另一个所述外接通道与所述出口连通。
较佳地,两个所述外接通道相互平行。
较佳地,所述定模与所述动模型芯座之间设置有侧抽芯装置,所述侧抽芯装置包含沿垂直于开模方向滑设于所述动模型芯座上并位于所述动模型芯一侧外的滑块及相对开模方向倾斜的斜导柱,所述斜导柱滑动地穿置于所述滑块上。
较佳地,所述滑块为两个,两个所述滑块以所述动模型芯的中心呈对称的布置,每个所述滑块对应一个所述斜导柱。
较佳地,所述压铸件呈碗形结构,所述动模型芯固定板套设于所述动模型芯并固定在所述动模型芯座上,所述动模型芯沿开模方向穿出所述动模型芯固定板。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压铸成型模具包括排气系统及相互配合的定模和动模。所述动模沿所述压铸成型模具的开模方向依次包括动模支撑块、动模型芯座、动模型芯及将所述动模型芯固定在所述动模型芯座上的动模型芯固定板,所述定模在合模后与所述动模型芯座共同围出一配合腔,所述动模型芯及动模型芯固定板位于所述配合腔内而使该配合腔围出一供成型压铸件的成型腔。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冷却系统包含形成于动模型芯内的环形的内冷通道及形成于动模型芯固定板及动模型芯座上的外接通道,外接通道的第一端与内冷通道连通,外接通道的第二端呈露出动模型芯座的布置,使得外界冷却介质经由外接通道流入环形的内冷通道内,由内冷通道内的冷却介质对动模型芯上的压铸件进行冷却;正由于内冷通道为环形,故冷却介质能充分地进行热量交换,因而有效地控制压铸成型模具的温度以提高压铸件的质量。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冷却系统仅通过内冷通道及外接通道便能有效地控制压铸成型模具的温度,故能简化冷却系统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压铸成型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压铸成型模具沿其纵向且平行于水平面的方向剖切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压铸成型模具沿其纵向且平行于竖直平面的方向剖切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压铸成型模具中的动模型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压铸成型模具100包括排气系统30及相互配合的定模10和动模20。动模20沿压铸成型模具100的开模方向(即箭头A所指方向)依次包括动模支撑块21、动模型芯座22、动模型芯23及将动模型芯23固定在动模型芯座22上的动模型芯固定板24;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及图3所示,动模型芯固定板24套设于动模型芯23上,且动模型芯固定板24固定在动模型芯座22上,使得动模型芯23沿开模方向穿出动模型芯固定板24,以使得动模型芯固定板24更可靠地将动模型芯23固定在动模型芯座22上,但不以此为限。而定模10在合模后与动模型芯座22共同围出一配合腔25,动模型芯23及动模型芯固定板24位于配合腔25内,从而使配合腔25围出一供成型压铸件200的成型腔26,以满足成型压铸件200的要求。较优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动模型芯23为柱形结构,以匹配成型呈碗形结构的压铸件200,当然,动模型芯23的形状还可以为其它,故不以此为限。
结合图4,设于动模20上的冷却系统30包含形成于动模型芯23内的环形的内冷通道31及形成于动模型芯固定板24及动模型芯座22上的外接通道32,外接通道32的第一端与内冷通道31连通,外接通道32的第二端呈露出动模型芯座22的布置,以对动模型芯23进行可靠的冷却;较优的是,如图3所示,外接通道32沿垂直于开模方向布置,以便于往内冷通道31内循环输送冷却介质;优先的是,内冷通道31的中心与动模型芯23的轴心相重合,以增加对动模型芯23的冷却效果。为了进一步地提高动模型芯23的冷却效果,故内冷通道31内设有一隔开部231,隔开部231沿动模型芯23的轴向布置且将内冷通道31的首端及尾端分隔开,动模型芯23分别开设有与内冷通道31之首端连通的入口232及内冷通道31之尾端连通的出口233;较优的是,外接通道32为两个,一个外接通道32与入口232连通,另一个外接通道32与出口233连通,且两个外接通道32相互平行。
同时,如图2所示,定模10与动模型芯座22之间设置有侧抽芯装置40,侧抽芯装置40包含沿垂直于开模方向滑设于动模型芯座22上并位于动模型芯23一侧外的滑块41及相对开模方向倾斜的斜导柱42,斜导柱42滑动地穿置于滑块41上;较优的是,滑块41为两个,两个滑块41以动模型芯22的中心呈对称的布置,每个滑块41对应一个斜导柱42,以实现地压铸件200的侧抽的目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冷却系统30包含形成于动模型芯23内的环形的内冷通道31及形成于动模型芯固定板24及动模型芯座22上的外接通道32,外接通道32的第一端与内冷通道31连通,外接通道32的第二端呈露出动模型芯座22的布置,使得外界冷却介质经由外接通道32流入环形的内冷通道31内,由内冷通道31内的冷却介质对动模型芯23上的压铸件200进行冷却;正由于内冷通道31为环形,故冷却介质能充分地进行热量交换,因而有效地控制压铸成型模具100的温度以提高压铸件200的质量。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冷却系统30仅通过内冷通道31及外接通道32便能有效地控制压铸成型模具100的温度,故能简化冷却系统的结构。
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冷却系统,设于压铸成型模具的动模上,所述动模沿所述压铸成型模具的开模方向依次包括动模支撑块、动模型芯座、动模型芯及将所述动模型芯固定在所述动模型芯座上的动模型芯固定板,所述压铸成型模具的定模在合模后与所述动模型芯座共同围出一配合腔,所述动模型芯及动模型芯固定板位于所述配合腔内而使该配合腔围出一供成型压铸件的成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包含形成于所述动模型芯内的环形的内冷通道及形成于所述动模型芯固定板及动模型芯座上的外接通道,所述外接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内冷通道连通,所述外接通道的第二端呈露出所述动模型芯座的布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通道沿垂直于开模方向布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型芯为柱形结构,所述内冷通道的中心与所述动模型芯的轴心相重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冷通道内设有一隔开部,所述隔开部沿所述动模型芯的轴向布置且将所述内冷通道的首端及尾端分隔开,所述动模型芯分别开设有与所述内冷通道之首端连通的入口及与所述内冷通道之尾端连通的出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通道为两个,一个所述外接通道与所述入口连通,另一个所述外接通道与所述出口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外接通道相互平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与所述动模型芯座之间设置有侧抽芯装置,所述侧抽芯装置包含沿垂直于开模方向滑设于所述动模型芯座上并位于所述动模型芯一侧外的滑块及相对开模方向倾斜的斜导柱,所述斜导柱滑动地穿置于所述滑块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为两个,两个所述滑块以所述动模型芯的中心呈对称的布置,每个所述滑块对应一个所述斜导柱。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铸件呈碗形结构,所述动模型芯固定板套设于所述动模型芯并固定在所述动模型芯座上,所述动模型芯沿开模方向穿出所述动模型芯固定板。
10.一种压铸成型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定模及动模,所述动模沿所述压铸成型模具的开模方向依次包括动模支撑块、动模型芯座、动模型芯及将所述动模型芯固定在所述动模型芯座上的动模型芯固定板,所述定模在合模后与所述动模型芯座共同围出一配合腔,所述动模型芯及动模型芯固定板位于所述配合腔内而使该配合腔围出一供成型压铸件的成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铸成型模具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冷却系统。
CN201521071586.7U 2015-12-18 2015-12-18 冷却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压铸成型模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3626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71586.7U CN205362611U (zh) 2015-12-18 2015-12-18 冷却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压铸成型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71586.7U CN205362611U (zh) 2015-12-18 2015-12-18 冷却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压铸成型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62611U true CN205362611U (zh) 2016-07-06

Family

ID=562588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071586.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362611U (zh) 2015-12-18 2015-12-18 冷却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压铸成型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626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39374B (zh) 模铸模具
JP2015024439A (ja) 重力鋳造用金型
CN205437048U (zh) 三偏心蝶阀阀体铸造模具
CN105127370A (zh) 快速加热模具的冷却系统成型方法
CN102527987A (zh) 一种用于制造电动后视镜电机端盖的压铸模具
CN205291222U (zh) 陶瓷插芯模具
CN205362611U (zh) 冷却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压铸成型模具
CN103736922A (zh) 一种用于同时加工多个汽车减震系统部件的模具结构
JP2013035204A (ja) 金型
CN111283162A (zh) 一种半包围式的压铸模具
CN105562652A (zh) 一种带有散热器成型腔的铸件模具
CN108296451A (zh) 汽车发动机用排气歧管的分型及其分型方案
CN103286296A (zh) 一种减震器内芯压铸模具
CN101898236B (zh) 通用型模具
CN205871092U (zh) 具有多级抽芯结构的汽车注塑模具
CN102847909A (zh) 小型带散热片的气压缸体的成型模具
CN105291383B (zh) 高精密注塑模具
CN203791600U (zh) 一种车用配件压铸模具
CN205571347U (zh) 一种小型轴承座成型模具
CN105034282A (zh) 汽车橡胶通气管射出冷流道模具
CN202621873U (zh) 小型带散热片的气压缸体的成型模具
CN109822830A (zh) 一种轨距挡板注塑模具模芯及镶柱
CN205291481U (zh) 高精密注塑模具
CN218460791U (zh) 一种油箱成型模具
CN104607599A (zh) 超声波试块的铸造生产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706

Termination date: 201612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