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54540U - 2d/眼镜3d/裸眼3d高清超高清可切换显示模组及其边框结构 - Google Patents

2d/眼镜3d/裸眼3d高清超高清可切换显示模组及其边框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54540U
CN205354540U CN201620071761.0U CN201620071761U CN205354540U CN 205354540 U CN205354540 U CN 205354540U CN 201620071761 U CN201620071761 U CN 201620071761U CN 205354540 U CN205354540 U CN 2053545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display screen
inside casing
casing main
bend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07176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谈宝林
卿恩光
巫禹
马骁骐
陆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URO ELECTRONICS (UK) LTD
Shenzhen Genew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uro Electronics (uk) Ltd
Shenzhen Yingl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uro Electronics (uk) Ltd, Shenzhen Yinglu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Euro Electronics (uk)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07176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545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545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545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2D/眼镜3D/裸眼3D高清超高清可切换显示模组及其边框结构,包括:内框体,包括内框主体及沿内框主体的边缘弯折形成的第一折弯部;及外框体,包括外框主体及沿外框主体的边缘弯折形成的翻边,翻边与第一折弯部平行设置,且翻边与第一折弯部之间形成用于容置显示屏的安装槽;其中,第一折弯部抵接于外框主体上,通过移动外框主体使翻边相对第一折弯部运动,用以调整翻边与第一折弯部之间的间距,使安装槽内能够容置不同厚度的显示屏。上述显示模组结构简单,便于装配、拆卸及元件的更换,而且不同厚度的显示屏均能与同一边框结构相配合使用,便于显示模组在2D显示屏、裸眼3D显示屏或眼镜式3D显示屏之间进行切换,适应性较强。

Description

2D/眼镜3D/裸眼3D高清超高清可切换显示模组及其边框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2D/眼镜3D/裸眼3D高清超高清可切换显示模组及其边框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场合需要用到显示模组,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
在市场上,显示模组的显示屏与边框是配合使用的,当显示屏或外壳发生损坏需要更换时,必须选择参数一致的显示屏或边框进行配合,而同一边框无法适用2D显示屏、裸眼3D显示屏或眼镜式3D显示屏等不同厚度的显示屏,进而增加了显示模组的装配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适用性较强的2D/眼镜3D/裸眼3D高清超高清可切换显示模组及其边框结构。
一种显示模组的边框结构,包括:
内框体,所述内框体包括内框主体及沿所述内框主体的边缘弯折形成的第一折弯部;及
外框体,所述外框体设于所述内框体的外侧,所述外框体包括外框主体及沿所述外框主体的边缘弯折形成的翻边,所述翻边与所述第一折弯部平行设置,且所述翻边与所述第一折弯部之间形成用于容置显示屏的安装槽;
其中,所述第一折弯部抵接于所述外框主体上,通过移动所述外框主体使所述翻边相对所述第一折弯部运动,用以调整所述翻边与所述第一折弯部之间的间距,使所述安装槽内能够容置不同厚度的所述显示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框主体朝向所述外框主体的一侧设有第一台阶部,所述外框主体朝向所述内框主体的一侧设有第二台阶部,所述第一台阶部与所述第二台阶部的设置可采用以下结构设置之一:
所述第一台阶部与所述第二台阶部抵接,所述第一台阶部沿垂直于所述显示屏的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台阶部的长度;和
在所述第一台阶部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台阶部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中的至少一个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安装孔或所述第二安装孔沿垂直于所述显示屏的方向排列,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相配合并可通过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后,以将所述外框体与所述内框体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框主体与所述外框主体采用以下方式之一实现:
所述内框主体与所述外框主体均为一体式环状结构;
所述内框主体与所述外框主体均由多个条形结构围设形成环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框体还包括倾斜支撑部,所述倾斜支撑部为具有一定倾斜角的折弯状结构,所述倾斜支撑部设于所述内框主体远离所述外框主体的一侧,且与所述内框主体围成三角形,所述倾斜支撑部远离所述第一折弯部的一边垂直于所述内框主体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框主体的另一边缘弯折形成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二折弯部与第一折弯部同向折弯设置,所述第二折弯部与所述外框主体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框主体及所述内框主体上均设有绝缘垫,所述绝缘垫将所述内框主体与所述外框主体之间的缝隙填充,所述外框主体与所述内框主体通过所述绝缘垫绝缘。
一种显示模组,包括:
上述边框结构;
显示屏,容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一折弯部及所述翻边分别抵接于所述显示屏的两侧;
支撑背板,所述支撑背板设于所述内框主体远离所述第一折弯部的一侧,且与所述显示屏平行设置;及
发光组件,设于所述支撑背板上,所述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能够通过所述显示屏进行显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框体还包括倾斜支撑部,所述倾斜支撑部为具有一定倾斜角的折弯状结构,所述倾斜支撑部设于所述内框主体远离所述外框主体的一侧,且与所述内框主体围成三角形,所述倾斜支撑部远离所述第一折弯部的一边垂直于所述内框主体设置,所述支撑背板抵接于所述倾斜支撑部垂直于所述内框主体的一边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屏为2D显示屏、裸眼3D显示屏或眼镜式3D显示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反射膜片,所述反射膜片设置于所述支撑背板上,所述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经所述反射膜片反射至所述显示屏。
上述显示模组的边框结构,通过设置第一折弯部及翻边,形成容置显示屏的安装槽,当外框体相对内框体运动时,第一折弯部与翻边之间的距离改变,以使安装槽能够容置不同厚度的显示屏,对于2D显示屏、裸眼3D显示屏或眼镜式3D显示屏等多种不同厚度的显示屏均能够适用,提高了边框与显示屏的适应性。
上述显示模组结构较为简单,便于装配、拆卸及元件的更换,而且不同厚度的显示屏均能与同一边框结构相配合使用,便于显示模组在2D显示屏、裸眼3D显示屏或眼镜式3D显示屏之间进行切换,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实现高清或超高清显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显示模组的边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所示显示模组的外框体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所示显示模组的显示屏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及
图5为图1中所示显示模组的发光组件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显示模组10包括边框结构100、显示屏200、支撑背板300、发光组件400、反射膜500及支撑柱600。
边框结构100包括内框体110及外框体120。外框体120设于内框体110的外侧。具体的,内框体110包括内框主体111及第一折弯部112。内框主体111为环状结构。第一折弯部112由内框主体111的边缘朝向靠近外框体120的方向折弯形成。外框体120包括外框主体121及翻边122。外框主体121为环状结构。翻边122由外框主体121的边缘向靠近内框主体111的一侧折弯形成。第一折弯部112与翻边122之间平行设置,且形成用于容置显示屏200的安装槽130。第一折弯部112抵接于外框主体121上。通过移动外框主体121使翻边122相对第一折弯部112运动,用以调整翻边122与第一折弯部112之间的距离,即可使安装槽130内能够容置不同厚度的显示屏200。
需要指出的,在本实施例中,内框主体111与外框主体121均为一体式环状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内框主体111与外框主体121均由多个条形结构围设形成环状。
边框结构100的翻边122的宽度较窄,当多个显示模组10拼接在一起形成拼接墙或拼接广告机时,可以使得显示盲区的面积减小,得到较好的显示效果。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折弯部112也可以是内框主体111的边缘朝向远离外框体120的方向折弯形成。此时,外框主体121贴于内框主体111上,第一折弯部112与翻边122同样可以形成容置显示屏200的安装槽130。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内框主体111上朝向外框主体121的一侧设有第一台阶部113,外框主体121上朝向内框主体111的一侧设有第二台阶部123。第一台阶部113与第二台阶部123相抵顶。第一台阶部113沿垂直于显示屏200的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二台阶部123的长度,以使得外框主体121相对内框主体111运动时,第一台阶部123能够一直与第二台阶部123保持抵接。
通过设置第一台阶部113及第二台阶部123,可以使外框主体121与内框主体111的连接处的厚度增加,以提高连接的稳定性。
另外,还可以在第一台阶部113上开设第一安装孔114。第二台阶部123上开设第二安装孔124。第一安装孔114与第二安装孔124中的至少一个为多个。多个第一安装孔114或第二安装孔124沿垂直于显示屏200的方向排列。当第一折弯部112及翻边122分别抵接于显示屏200的两侧时,第一安装孔114与第二安装孔124相配合,螺纹紧固件能够穿过第一安装孔114及第二安装孔124,从而将外框体120与内框体110连接,进而将显示屏200固定于安装槽130内。
需要指出的是,也可以选择将第一折弯部112与翻边122抵接于显示屏200上之后,在第二台阶部123上与第一安装孔114相对的位置开设第二安装孔124,进而将显示屏200固定于安装槽130内,也能实现同样的技术效果。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内框体110还包括倾斜支撑部116,倾斜支撑部116为具有一定倾斜角的折弯状结构,倾斜支撑部116设于内框主体111远离外框主体121的一侧,且与内框主体111围成三角形。倾斜支撑部116远离第一折弯部112的一边垂直于内框主体111。倾斜支撑部116能够对内框主体111起到支撑作用,以保证显示屏200设置于安装槽130内之后,内框体110能够保持平稳。
具体的,内框主体111的另一边缘弯折形成第二折弯部115。第二折弯部115与第一折弯部112同向折弯设置。第二折弯部115抵接于外框主体121上,以提高外框主体121与内框主体11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另外,在内框主体111与外框主体121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绝缘垫140,外框主体121与内框主体111通过绝缘垫140绝缘。而且,绝缘垫140也能够将外框主体121与内框主体111之间的缝隙进行填充,以提高边框结构100抵抗破坏的能力。翻边122朝向第一折弯部112的一侧设有缓冲垫150,翻边122与显示屏200之间通过缓冲垫150缓冲。
需要说明的是,绝缘垫140也可以设置于内框主体111朝向外框主体121的一侧,或者,在外框主体121上靠近内框主体111的一侧设置绝缘垫140,其均能实现同样的效果。
结合图1及图4所示,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屏200为裸眼3D显示屏。具体的,显示屏200包括扩散板210、第一扩散片220、第一棱镜膜230、第二棱镜膜240、第三棱镜膜250、第二扩散片260及显示面板270。从第一折弯部112向翻边122依次为扩散板210、第一扩散片220、第一棱镜膜230、第二棱镜膜240、第三棱镜膜250、第二扩散片260及显示面板270。第一折弯部112与扩散板210抵接,翻边122与显示面板270抵接。其中,第二棱镜膜240与第一棱镜膜230正交设置。第一棱镜膜230、第二棱镜膜240及第三棱镜膜250起到增强亮度的作用。显示面板270为贴合柱状光栅透镜膜的裸眼3D显示面板。
需要指出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显示屏200还可以为2D显示屏或眼镜式3D显示屏。显示面板270也可以为TFT-LCDOPENCELL(薄膜场效应晶体管液晶面板)或其它类型的3D显示面板。
支撑背板300与显示屏200平行设置,且设于内框主体111上远离第一折弯部112的一侧。支撑背板300抵接于倾斜支撑部116垂直于内框主体111的一边上。发光组件400设于支撑背板300上,显示屏200能够对发光组件400发出的光线进行显示。
结合图1及图5所示,具体的,发光组件400包括基板410、LED芯片420及泡壳430。基板410设置于支撑背板300上,LED芯片420设置于基板410远离支撑背板300的一侧,泡壳430盖设于LED芯片420上。发光组件400有多个。
在对显示模组10进行装配之前,先要对显示屏200进行透光性测试,根据显示屏200的光通量结果,在支撑背板300上与显示屏200对应的区域设置不同功率的发光组件400,进而将多个发光组件400排列形成发光组件行及发光组件列,多个发光组件400之间相互配合,以在显示面板270上显示出亮度较高、显示较为均匀的画面。
反射膜片500设置于支撑背板上,反射膜片500将发光组件400发出的光线反射至显示屏200上进行显示。具体的,反射膜片500设置于基板410上。LED芯片420及基板410分别置于反射膜片500的两侧,LED芯片420发出的光线经放射膜片反射至显示屏200。支撑柱600安装于支撑背板300上,且位于显示屏200与支撑背板300之间,支撑柱600用于对显示屏200起到支撑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支撑背板300远离反射膜片500的一侧设有安装柱310,通过安装柱310可以在显示模组10上安装2D或3D显示屏不同的驱动及控制装置,例如信号转换组件及驱动板等电气元件。另外,多个显示模组10能够拼接形成显示面积较大的广告机或拼接墙,通过安装柱310,可对各种单独或拼接的挂式或立式广告机或拼接墙产品进行安装固定。
上述显示模组10的边框结构100,通过设置第一折弯部112及翻边122,形成容置显示屏200的安装槽130,当外框体120相对内框体110运动时,第一折弯部112与翻边122之间的距离改变,以使安装槽130能够容置不同厚度的显示屏200,进而提高了边框与显示屏200的适应性。
进一步的,上述显示模组10的边框结构100的翻边122的宽度较窄,当多个显示模组10拼接在一起时,可以使得显示盲区的面积减小,得到较好的显示效果。
上述显示模组10结构较为简单,便于装配、拆卸及元件的更换,而且不同厚度的显示屏200均能与同一边框结构100相配合使用,便于显示模组10在2D显示屏、裸眼3D显示屏或眼镜式3D显示屏之间进行切换,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实现高清或超高清显示。
进一步的,显示屏200包括第一棱镜膜230、第二棱镜膜240及第三棱镜膜250,能够对光线进行多次增亮,在支撑背板300上设置不同功率的发光组件400,以与显示屏200的光通量进行互补,使得显示面板270上得到亮度较强及显示较为均匀的画面。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2D/眼镜3D/裸眼3D高清超高清可切换显示模组的边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框体,所述内框体包括内框主体及沿所述内框主体的边缘弯折形成的第一折弯部;及
外框体,所述外框体设于所述内框体的外侧,所述外框体包括外框主体及沿所述外框主体的边缘弯折形成的翻边,所述翻边与所述第一折弯部平行设置,且所述翻边与所述第一折弯部之间形成用于容置显示屏的安装槽;
其中,所述第一折弯部抵接于所述外框主体上,通过移动所述外框主体使所述翻边相对所述第一折弯部运动,用以调整所述翻边与所述第一折弯部之间的间距,使所述安装槽内能够容置不同厚度的所述显示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2D/眼镜3D/裸眼3D高清超高清可切换显示模组的边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框主体朝向所述外框主体的一侧设有第一台阶部,所述外框主体朝向所述内框主体的一侧设有第二台阶部,所述第一台阶部与所述第二台阶部的设置可采用以下结构设置之一:
所述第一台阶部与所述第二台阶部抵接,所述第一台阶部沿垂直于所述显示屏的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台阶部的长度;和
在所述第一台阶部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台阶部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中的至少一个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安装孔或所述第二安装孔沿垂直于所述显示屏的方向排列,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相配合并可通过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后,以将所述外框体与所述内框体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2D/眼镜3D/裸眼3D高清超高清可切换显示模组的边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框主体与所述外框主体采用以下方式之一实现:
所述内框主体与所述外框主体均为一体式环状结构;
所述内框主体与所述外框主体均由多个条形结构围设形成环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2D/眼镜3D/裸眼3D高清超高清可切换显示模组的边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框体还包括倾斜支撑部,所述倾斜支撑部为具有一定倾斜角的折弯状结构,所述倾斜支撑部设于所述内框主体远离所述外框主体的一侧,且与所述内框主体围成三角形,所述倾斜支撑部远离所述第一折弯部的一边垂直于所述内框主体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2D/眼镜3D/裸眼3D高清超高清可切换显示模组的边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框主体的另一边缘弯折形成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二折弯部与第一折弯部同向折弯设置,所述第二折弯部与所述外框主体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2D/眼镜3D/裸眼3D高清超高清可切换显示模组的边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主体及所述内框主体上均设有绝缘垫,所述绝缘垫将所述内框主体与所述外框主体之间的缝隙填充,所述外框主体与所述内框主体通过所述绝缘垫绝缘。
7.一种2D/眼镜3D/裸眼3D高清超高清可切换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边框结构;
显示屏,容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一折弯部及所述翻边分别抵接于所述显示屏的两侧;
支撑背板,所述支撑背板设于所述内框主体远离所述第一折弯部的一侧,且与所述显示屏平行设置;及
发光组件,设于所述支撑背板上,所述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能够通过所述显示屏进行显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2D/眼镜3D/裸眼3D高清超高清可切换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框体还包括倾斜支撑部,所述倾斜支撑部为具有一定倾斜角的折弯状结构,所述倾斜支撑部设于所述内框主体远离所述外框主体的一侧,且与所述内框主体围成三角形,所述倾斜支撑部远离所述第一折弯部的一边垂直于所述内框主体设置,所述支撑背板抵接于所述倾斜支撑部垂直于所述内框主体的一边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2D/眼镜3D/裸眼3D高清超高清可切换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为2D显示屏、裸眼3D显示屏或眼镜式3D显示屏。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2D/眼镜3D/裸眼3D高清超高清可切换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反射膜片,所述反射膜片设置于所述支撑背板上,所述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经所述反射膜片反射至所述显示屏。
CN201620071761.0U 2016-01-25 2016-01-25 2d/眼镜3d/裸眼3d高清超高清可切换显示模组及其边框结构 Active CN2053545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71761.0U CN205354540U (zh) 2016-01-25 2016-01-25 2d/眼镜3d/裸眼3d高清超高清可切换显示模组及其边框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71761.0U CN205354540U (zh) 2016-01-25 2016-01-25 2d/眼镜3d/裸眼3d高清超高清可切换显示模组及其边框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54540U true CN205354540U (zh) 2016-06-29

Family

ID=561808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071761.0U Active CN205354540U (zh) 2016-01-25 2016-01-25 2d/眼镜3d/裸眼3d高清超高清可切换显示模组及其边框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545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29063B1 (en) Double faced display panel vibration type sound generating device
CN102981329B (zh) 显示装置
CN102298225B (zh) 显示面板和包括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JP5555495B2 (ja) ランプソケット
CN102456292B (zh) 显示装置
CN102791098B (zh) 图像显示装置
CN102236180A (zh) 显示装置
US8342704B2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CN102265085A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JP2009162999A (ja) 画像表示装置ならびにマルチディスプレイシステム
EP3425262B1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display apparatus, and illumination apparatus
CN103021280A (zh) 显示装置
KR20170066961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4235695A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KR102029048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5003000B2 (ja) 投写型画像表示装置
CN101231394A (zh) 显示装置
CN101813836A (zh) 液晶显示器
JP2009527788A (ja) 裸眼立体視ディスプレイ
CN104285093A (zh) 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CN205354540U (zh) 2d/眼镜3d/裸眼3d高清超高清可切换显示模组及其边框结构
KR101007048B1 (ko) 양면 라이팅 디스플레이 장치용 백라이트 유닛
JP2016197174A (ja) 医療用モニター、電子機器、及び映像表示ユニット
KR102490168B1 (ko) 표시장치
JP2008129296A (ja) 投写型画像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00 Guangdong, Longgang, Longgang District, No. 8288 Shenzhen Road, Dayun Town, building software, building twenty-fifth, building 1

Co-patentee after: EURO ELECTRONICS (UK) LTD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gdong, Longgang, Longgang District, No. 8288 Shenzhen Road, Dayun Town, building software, building twenty-fifth, building 1

Co-patentee before: EURO ELECTRONICS (UK) LTD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YINGLUN TECHNOLOGY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