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53530U -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53530U
CN205353530U CN201620095595.8U CN201620095595U CN205353530U CN 205353530 U CN205353530 U CN 205353530U CN 201620095595 U CN201620095595 U CN 201620095595U CN 205353530 U CN205353530 U CN 2053535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control
control electrode
display apparatus
sept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09559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兆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09559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535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535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535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其中,所述第二基板朝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一间隔物和多个第二间隔物,所述第一间隔物与所述第二间隔物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绝缘交叉的多条数据线和多条扫描线、第一触控电极层以及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电连接的多个金属衬垫结构;所述第一间隔物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金属衬垫结构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交叠,所述第二间隔物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金属衬垫结构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不交叠。本实用新型可以使触控显示装置保持厚度均匀的基础上,实现降低触控显示装置的制作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触控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各种显示面板,诸如液晶显示面板和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液晶显示面板由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阵列基板,以及夹在两基板之间的液晶构成。为了保持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之间的间隙均匀且恒定,需要在两基板之间设置间隔物。
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双柱高方式(即不同高度的间隔物)来防止液晶显示面板厚度不均,双柱高通常为主间隔物和副间隔物相结合的结构,其中,主间隔物是用于维持盒厚均一性的主要部分,在面板制作过程中,主间隔物发生较大的变形量,对盒厚均一性的维持起到主要地贡献作用。副间隔物主要用于液晶显示器受外力较大时,防止主间隔物因支持面积小而导致集中受力过大,从而引发不可恢复的盒厚变化或结构性的破坏,但是采用双柱高的方式会使得制作成本高。因此急需寻求一种成本低的方式来制造显示面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以实现降低触控显示装置的制作成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
其中,所述第二基板朝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一间隔物和多个第二间隔物,所述第一间隔物与所述第二间隔物的高度相同;
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绝缘交叉的多条数据线和多条扫描线、第一触控电极层以及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电连接的多个金属衬垫结构;
所述第一间隔物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金属衬垫结构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交叠,所述第二间隔物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金属衬垫结构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不交叠。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第二基板朝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设置有高度相同的第一间隔物和多个第二间隔物,并且在第一基板上设置金属衬垫结构,所述第一间隔物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金属衬垫结构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交叠,所述第二间隔物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金属衬垫结构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不交叠,因此可以使触控显示装置保持厚度均匀的基础上,由于第一间隔物和第二间隔物的高度相同,因此可以使用一次制程同时形成第一间隔物和第二间隔物,降低了触控显示装置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所述触控显示装置的局部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触控显示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其中,所述第二基板12朝向所述第一基板11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一间隔物13和多个第二间隔物14,所述第一间隔物13的高度H1与所述第二间隔物14的高度H2相同。所述第一基板11包括绝缘交叉的多条数据线(未示出)和多条扫描线(未示出)、第一触控电极层111以及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111电连接的多个金属衬垫结构112。图1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所述触控显示装置的局部俯视图,参见图1b,所述第一间隔物13在所述第一基板1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13’与所述金属衬垫结构112在所述第一基板1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112’交叠,所述第二间隔物14在所述第一基板1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14’与所述金属衬垫结构112在所述第一基板1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112’不交叠。
为了防止触控显示装置厚度不均,一般情况下需要主间隔物和副间隔物相结合的双柱高方式。其中,主间隔物的高度大于副间隔物的高度。主间隔物是用于维持盒厚均一性的主要部分,在面板制作过程中,主间隔物发生较大的变形量,对盒厚均一性的维持起到主要地贡献作用。副间隔物主要用于触控显示装置受外力较大时,防止主间隔物因支持面积小而导致集中受力过大,从而引发不可恢复的盒厚变化或结构性的破坏,但是采用双柱高的方式一般需要多个制程,会使得制作成本高。因此,为降低成本,简化制程,本实施例设置主间隔物与副间隔物的高度相同,即第一间隔物13和第二间隔物14的高度相同,并在所述第一间隔物13的正下方设置所述金属衬垫结构112。在正常显示时,第一间隔物13接触第一基板11起到支撑作用,用于维持盒厚均一性。当用户手指按压触摸触控显示装置或者触控显示装置受外力较大时,第一间隔物13发生较大的变形量,此时第二间隔物14也接触第一基板,第一间隔物13和第二间隔物14共同起到支撑作用,防止第一间隔物13因支持面积小而导致集中受力过大,从而引发不可恢复的盒厚变化或结构性的破坏。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通过设置相同高度的第一间隔物13和第二间隔物14,并在所述第一间隔物13的正下方设置所述金属衬垫结构112,也可以实现现有技术中维持触控显示装置厚度均一性的效果,并且由于所述第一间隔物13和所述第二间隔物14的高度相同,因此可以使用一次制程同时形成第一间隔物13和第二间隔物14,简化了制程,降低了触控显示装置的生产成本。
此外,由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111一般采用透明金属氧化物材料,因此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111的电阻比较高。本实施例可以在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111上直接铺设一层金属导线层,用来降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111的电阻,进而提高触控灵敏度。而本实施例中可以直接采用该层金属导线层作为所述金属衬垫结构112,在降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111的电阻的同时,还可以一次制程同时形成第一间隔物13和第二间隔物14,简化制程,降低生产成本。
参见图1,示例性的设置所述金属衬垫结构112直接铺设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111的上表面。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衬垫结构112还可以直接铺设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111的下表面。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与图1不同的是,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111与所述多个金属衬垫结构112之间设置有绝缘层113,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111与所述多个金属衬垫结构112通过绝缘层过孔电性连接。图2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设置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111与所述多个金属衬垫结构112通过绝缘层过孔电性连接,一方面可以减小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111的电阻,另一方面,还可以将所述金属衬垫结构112复用为所述触控显示装置的触控信号线。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触控显示装置为图1所述触控显示装置的进一步优化,如图3所示,所述触控显示装置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111包括多个第一子触控电极1111,所述第一子触控电极1111呈条状;所述第一子触控电极1111延伸方向与所述数据线114平行,且排列方向与所述扫描线115平行。所述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二触控电极层116(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116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或者位于所述第二基板上),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116包括多个第二子触控电极1161,所述第二子触控电极1161呈条状,所述第二子触控电极1161与所述第一子触控电极1111绝缘交叉设置。所述第二子触控电极1161延伸方向与所述扫描线115平行,且排列方向与所述数据线114平行。所述金属衬垫结构112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111电连接(图3示例性的设置所述金属衬垫结构112直接铺设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111的上表面)。图3中虚线圆圈上方区域对应设置所述第一间隔物13,虚线矩形上方区域对应设置所述第二间隔物14。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设置所述第一子触控电极1111延伸方向与所述扫描线115平行,且排列方向与所述数据线114平行。所述第二子触控电极1161延伸方向与所述数据线114平行,且排列方向与所述扫描线115平行。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间隔物13和所述第二间隔物14的排布方式有多种,图3仅示例性的设置所述第一间隔物13和所述第二间隔物14沿扫描线115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沿所述数据线111延伸方向依次设置,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间隔物13和所述第二间隔物14的排布有多种实现方式。优选的,设置所述第一间隔物13和所述第二间隔物14在所述第二基板朝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均匀分布。该优选方式可以保持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间隙均匀,避免漏光和显示不良。进一步的,还可以是设置所述第一间隔物和所述第二间隔物的数量相等。如图4所示,设置所述第一间隔物13和所述第二间隔物14沿扫描线115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沿所述数据线114也间隔设置。或者如图5所示,沿扫描线115延伸方向每间隔n个第一间隔物13设置m个第二间隔物14,m和n均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正整数(图5示例性的设置n=2,m=1)。或者沿数据线114延伸方向每间隔n个第一间隔物13设置m个第二间隔物14。此外,并非每个第一子触控电极1111上均需设置所述金属衬垫112,例如,如图6所示,设置有金属衬垫112的第一子触控电极1111之间间隔k个第一子触控电极1111,其中k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正整数(图6示例性的设置k=2)。沿数据线114的延伸方向设置的金属衬垫11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个性化设置。如图7所示,还可以在同一第一子触控电极1111上方设置多个第一间隔物13和第二间隔物14。只要保证所述第一间隔物13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金属衬垫结构112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交叠,所述第二间隔物14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金属衬垫结构112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不交叠即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单位面积内预设的所述第一间隔物13的数量以及单位面积内预设的所述第二间隔物14的数量,对所述第一间隔物13和所述第二间隔物14的排布进行具体设置。
进一步的,可以设置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111为触控驱动电极层,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116作为触控检测电极层,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111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116可以实现互容式触控检测。对于互容式触控,触控驱动电极被依次输入触控驱动信号,触控检测电极层包括多个输出检测信号,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检测电极形成电容,当触控显示面板上发生触控时,会影响触摸点附近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检测电极之间的耦合,从而改变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检测电极之间的电容量。检测触摸点位置的方法为,对触控驱动电极依次输入触控驱动信号,触控检测电极同时输出触控检测信号,这样可以得到所有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检测电极交汇点的电容值大小,即整个集成触控显示面板的二维平面的电容大小,根据触控显示面板二维电容变化量数据,可以计算出触摸点的坐标。
由于触控驱动电极一般为透明金属氧化物薄膜,例如ITO透明电极,电阻比较大,本实施例中的所述金属衬垫结构112可以降低所述触控驱动电极的电阻,又能作为第一间隔物13的衬垫,因此不仅可以提高触控灵敏度,还可以简化间隔物的制程,降低生产成本。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与图3-图7所示触控显示装置不同的是,图8所示触控显示装置中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111为自容式触控电极层,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触控电极块117。所述金属衬垫结构112直接铺设于多个触控电极块117的上表面。所述第一间隔物13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金属衬垫结构112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交叠,所述第二间隔物14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金属衬垫结构112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不交叠。需要说明的是,图8仅示例性的设置所述第一间隔物13和所述第二间隔物14沿扫描线115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沿所述数据线111延伸方向依次设置,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所述第一间隔物13和所述第二间隔物14的排布方式有多种,各排布方式的思想可参见图4-图7。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中的所述金属衬垫结构具有多种实现形式,上述各实施例中示例性的只在所述第一间隔物的正下方设置所述金属衬垫结构,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所述金属衬垫结构的优选设置方式。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所述触控显示装置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111包括多个第一子触控电极1111,所述第一子触控电极1111呈条状;所述第一子触控电极1111延伸方向与所述数据线114平行,且排列方向与所述扫描线115平行。所述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二触控电极层116(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116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或者位于所述第二基板上),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116包括多个第二子触控电极1161,所述第二子触控电极1161呈条状,所述第二子触控电极1161与所述第一子触控电极1161绝缘交叉设置。所述第二子触控电极1161延伸方向与所述扫描线115平行,且排列方向与所述数据线114平行。所述金属衬垫结构112直接铺设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111的上表面。所述金属衬垫结构112为金属导线1121。所述金属导线可以为连续的,也可以为断续的,只要保证所述第一间隔物13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金属衬垫结构112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交叠,所述第二间隔物14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金属衬垫结构112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不交叠即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仅可以保持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间隙均匀,避免漏光和显示不良,由于金属衬垫结构112为金属导线,还可以进一步降低第一触控电极层111的电阻。图9示例性的设置所述金属衬垫结构112直接铺设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111的上表面。在其他实施当时中,还可以设置述金属衬垫结构112直接铺设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111的下表面,或者设置所述金属衬垫结构112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111通过绝缘层过孔连接,同样可实现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降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111电阻以及简化间隔物的制程,降低生产成本的效果。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给的又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所述金属衬垫结构112为金属导线1121,所述金属导线1121为网格状,并且所述第一间隔物13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金属衬垫结构112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交叠,所述第二间隔物14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金属衬垫结构112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不交叠。网格状金属导线1121可以进一步减小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111的电阻。
图10示例性的以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111为自容式触控电极层为例介绍所述金属衬垫结构112为网格状的金属导线1121的情况,即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111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触控电极块117。应当理解,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111为互容式触控电极层时,所述金属衬垫结构112也可以设置成网格状的金属导线1121。设置所述金属衬垫结构112为网格状的金属导线1121,可以进一步增加金属导线1121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111的接触面积,进而进一步减小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111的电阻。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所述触控显示装置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111包括多个第一子触控电极1111,所述第一子触控电极1111呈条状;所述第一子触控电极1111延伸方向与所述数据线114平行,且排列方向与所述扫描线115平行。所述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二触控电极层116(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116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或者位于所述第二基板上),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116包括多个第二子触控电极1161,所述第二子触控电极1161呈条状,所述第二子触控电极1161与所述第一子触控电极1161绝缘交叉设置。所述第二子触控电极1161延伸方向与所述扫描线115平行,且排列方向与所述数据线114平行。所述金属衬垫结构112直接铺设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111的上表面。所述金属衬垫结构112包括金属导线1121和金属衬垫凸台1122。所述金属衬垫凸台1122位于所述金属导线1121的至少一侧。所述第一间隔物13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金属衬垫结构112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交叠,所述第二间隔物14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金属衬垫结构112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不交叠。由于第一间隔物13的底面尺寸一般比金属导线的宽度大,所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金属衬垫凸台1122,可以防止在触摸按压过程中第一间隔物13向金属导线1121两边发生偏移的情况,能够有效控制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之间的间隔厚度,避免漏光和显示不良。需要说明的是,图11所示金属导线1121可以直接与所述第一子触控电极1111电连接,还可以通过绝缘层过孔电连。本实施例优选的,设置所述金属走线1122复用为触控电极线,用于传输触控信号。将金属走线1122复用为触控电极线可进一步减少工艺制程,降低生产成本。图11中,每个所述第一子触控电极1111上至少有一条金属导线1121连接到驱动芯片,用于向所述第一子触控电极1111传输触控信号。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子触控电极1111、第二子触控电极1161、数据线114、扫描线115可以共同连接一个驱动芯片,即由一个驱动芯片为所述户口显示面板提供触控驱动信号、触控检测信号、数据信号和扫描信号,触控和显示共用一个驱动芯片,所述驱动芯片用于显示驱动和触控驱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使用独立的两个驱动芯片分别实现触控驱动和显示驱动。此外,所述第一子触控电极1111和第二子触控电极1161也可以连接不同的驱动芯片,由不同的驱动芯片分别提供触控驱动信号以及触控检测信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111为自容式触控电极层,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触控电极块117。所述金属衬垫结构112包括金属导线1121和金属衬垫凸台1122。所述金属导线1121通过绝缘层过孔118与对应的触控电极块117电连接。所述金属导线1121为触控电极线,用于传输触控信号。本实施例将金属导线1121复用为触控电极线,在制作过程中只需一次金属导线的工艺,无需再额外制备触控电极线,减少了制程数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111为自容式触控电极层,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触控电极块117。所述金属衬垫结构112包括金属导线1121和金属衬垫凸台1122。所述金属导线1121直接铺设在所述触控电极块117上表面。每个所述触控电极块117均设置有一条所述金属导线1121作为触控电极线,用于传输触控信号。
优选的,设置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金属衬垫凸台1122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数据线和所述扫描线绝缘的交叉区域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交叠。由于所述数据线和所述扫描线绝缘的交叉区域一般为不透光区,因此可以充分利用不透光区设置金属衬垫凸台1122,避免因设置金属衬垫凸台1122降低像素的开口率,提高触控显示装置的透光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实施例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可以是液晶触控显示装置,还可以是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触控显示装置。当所述触控显示装置为液晶触控显示装置时,所述液晶触控显示装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灌装有液晶层,优选的设置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复用为所述液晶触控显示装置的公共电极层。该优选方式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减小触控显示装置的厚度,并且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与公共电极层复用,在制作过程中只需一次刻蚀工艺,无需对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与公共电极层分别制作掩膜板,减少了制程数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当所述触控显示装置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触控显示装置时,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可以复用为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触控显示装置的阴极或者阳极。
当所述第二基板为彩膜基板时,优选的在所述第二基板中设置黑矩阵,且设置所述金属衬垫结构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基板的黑矩阵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内。利用所述黑矩阵遮盖所述金属衬垫结构,不会对触控显示装置的开口率产生影响,也不会影响其光线透过率。
可选的,所述金属衬垫结构的厚度范围可以设置为300-500nm。上述优选厚度范围可以避免金属衬垫结构厚度过小不足以显著降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的电阻问题,还可以避免金属衬垫结构厚度过大导致整个触控显示装置的厚度增加的问题。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所述液晶触控显示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其中,所述第二基板12朝向所述第一基板11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一间隔物13和多个第二间隔物14,所述第一间隔物13的高度H1与所述第二间隔物14的高度H2相同;所述第一基板11包括第一触控电极层111以及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111电连接的多个金属衬垫结构112。所述第一间隔物13在所述第一基板1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金属衬垫结构112在所述第一基板1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交叠,所述第二间隔物14在所述第一基板1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金属衬垫结构112在所述第一基板1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不交叠。所述第二基板12为彩膜基板,所述第一基板11为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像素电极层118和多个用于驱动像素单元的薄膜晶体管119。所述像素电极层118与第一触控电极层111之间设置有绝缘层。所述金属衬垫结构112直接铺设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111的下表面。所述第二基板12设置有黑矩阵20,优选的设置所述金属衬垫结构112在所述第一基板1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基板12的黑矩阵20在所述第一基板1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内。本实施例优选的设置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111复用为公共电极层。显示阶段,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111和所述像素电极层118之间形成电场驱动液晶偏转,完成图像显示。触控阶段,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111和地之间形成电容,用于检测触控位置。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触控显示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其中,所述第二基板12朝向所述第一基板11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一间隔物13和多个第二间隔物14,所述第一间隔物13的高度H1与所述第二间隔物14的高度H2相同;所述第一基板11包括第一触控电极层111以及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111电连接的多个金属衬垫结构112。所述第一间隔物13在所述第一基板1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金属衬垫结构112在所述第一基板1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交叠,所述第二间隔物14在所述第一基板1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金属衬垫结构112在所述第一基板1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不交叠。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111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触控显示装置的阴极,所述第一基板11包括多个发光元件,每个发光元件包括第一触控电极层111(阴极)、有机发光层22以及阳极21,每个发光元件的阳极21与一薄膜晶体管119的漏极或源极电连接。图15提供的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触控显示装置为顶发射器件,发光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通过控制薄膜晶体管119的导通与关断可以决定哪些为哪些发光元件的阳极21输入电压信号,当阴极施加电压后,阳极空穴与阴极电子就会在有机发光层22中结合,激发使有机发光层22发光,进而实现图像显示。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与图15不同的是,图16提供的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触控显示装置为底发射器件,发光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并且在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之间设置有干燥剂。
图15和图16所示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触控显示装置,由于所述第一间隔物13的高度H1与所述第二间隔物14的高度H2相同,并在所述第一间隔物13的正下方设置所述金属衬垫结构112,所述第一间隔物13在所述第一基板1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金属衬垫结构112在所述第一基板1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交叠,所述第二间隔物14在所述第一基板1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金属衬垫结构112在所述第一基板1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不交叠,因此同样可以实现简化间隔物制程,降低触控显示装置生产成本的效果。此外,由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1复用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触控显示装置的阴极,因此金属衬垫结构112还可以直接利用降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1电阻的金属导电层制备。
需要说明的是,图1-图16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具有诸多相同之处,其相同之处在后续附图中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且相同之处不再赘述。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9)

1.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
其中,所述第二基板朝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一间隔物和多个第二间隔物,所述第一间隔物与所述第二间隔物的高度相同;
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绝缘交叉的多条数据线和多条扫描线、第一触控电极层以及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电连接的多个金属衬垫结构;
所述第一间隔物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金属衬垫结构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交叠,所述第二间隔物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金属衬垫结构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不交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金属衬垫结构直接铺设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的上表面或下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与所述多个金属衬垫结构之间设置有绝缘层,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与所述多个金属衬垫结构通过绝缘层过孔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子触控电极,所述第一子触控电极呈条状;
所述第一子触控电极延伸方向与所述数据线平行,且排列方向与所述扫描线平行;或者,
所述第一子触控电极延伸方向与所述扫描线平行,且排列方向与所述数据线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二触控电极层,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或者位于所述第二基板上;
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二子触控电极,所述第二子触控电极呈条状,所述第二子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一子触控电极绝缘交叉设置;
所述第二子触控电极延伸方向与所述扫描线平行,且排列方向与所述数据线平行;或者,
所述第二子触控电极延伸方向与所述数据线平行,且排列方向与所述扫描线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为触控驱动电极层,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作为触控检测电极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为自容式触控电极层,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触控电极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衬垫结构包括金属导线和/或金属衬垫凸台,所述金属衬垫凸台位于所述金属导线至少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导线为触控电极线,用于传输触控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导线为网格状。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衬垫凸台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数据线和所述扫描线绝缘的交叉区域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交叠。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设置有黑矩阵;所述金属衬垫结构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基板的黑矩阵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衬垫结构的厚度范围为300-500nm。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隔物和所述第二间隔物在所述第二基板朝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均匀分布。
15.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隔物和所述第二间隔物的数量相等。
16.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数据线延伸方向和/或沿所述扫描线延伸方向,所述第一间隔物和所述第二间隔物间隔设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装置为液晶触控显示装置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触控显示装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复用为所述液晶触控显示装置的公共电极层。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复用为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触控显示装置的阴极或者阳极。
CN201620095595.8U 2016-01-29 2016-01-29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 Active CN2053535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95595.8U CN205353530U (zh) 2016-01-29 2016-01-29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95595.8U CN205353530U (zh) 2016-01-29 2016-01-29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53530U true CN205353530U (zh) 2016-06-29

Family

ID=56182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095595.8U Active CN205353530U (zh) 2016-01-29 2016-01-29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53530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67691A (zh) * 2016-01-29 2016-04-06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
CN105911775A (zh) * 2016-07-05 2016-08-3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9785756A (zh) * 2019-03-15 2019-05-2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253520A (zh) * 2021-04-30 2021-08-13 滁州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CN113467638A (zh) * 2021-06-29 2021-10-0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和触控显示面板
CN113870700A (zh) * 2021-09-09 2021-12-31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测试端子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67691A (zh) * 2016-01-29 2016-04-06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
CN105467691B (zh) * 2016-01-29 2019-06-1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
CN105911775A (zh) * 2016-07-05 2016-08-3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9785756A (zh) * 2019-03-15 2019-05-2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253520A (zh) * 2021-04-30 2021-08-13 滁州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CN113467638A (zh) * 2021-06-29 2021-10-0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和触控显示面板
CN113467638B (zh) * 2021-06-29 2023-08-25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和触控显示面板
CN113870700A (zh) * 2021-09-09 2021-12-31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测试端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353530U (zh)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
CN105467691A (zh)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
CN104898892B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07342370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6470722U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6293244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以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5117075B (zh) 一种光触控基板、内嵌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US10784326B2 (en) OLE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4952902B (zh) 显示装置
CN107024813A (zh) 阵列基板、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3777798B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面板
CN108110033A (zh) Ole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5093607A (zh) 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以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5094491A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驱动方法和触控显示装置
KR20080050674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04965622A (zh) 阵列基板以及显示面板
CN105117088B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驱动方法
US10101833B2 (en)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device
CN103700675A (zh) Amoled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9950297B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装置
CN106406591B (zh) Oled触控基板、其制造方法及控制方法
CN106681045A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CN106020581A (zh) 阵列基板及触控显示面板
CN106200162A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015410A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