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46241U - 交叉传输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交叉传输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46241U
CN205346241U CN201620083235.6U CN201620083235U CN205346241U CN 205346241 U CN205346241 U CN 205346241U CN 201620083235 U CN201620083235 U CN 201620083235U CN 205346241 U CN205346241 U CN 2053462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er
belt
transmission
roller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08323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登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OUHUA CERAM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OUHUA CERAM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OUHUA CERAM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OUHUA CERAM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08323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462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462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4624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交叉传输控制系统,包括第一传输机、第二传输机、第一检测装置、升降装置和控制装置,其中第一传输机的传输面与第二传输机的传输面交叉设置,升降装置设置在第一传输机传输面下侧,且第一传输机在按照第一方向对物料进行传输时第一传输机的传输面高于第二传输机的传输面;第一检测装置用于在检测到第一传输机上的物料传输到交叉传输面时,向控制装置发送第一检测信号;控制装置用于在接收到该第一检测信号后,控制升降装置带动第一传输机的传输面下降,直至第一传输机上的物料放置到第二传输机的传输面上,由第二传输机按照第二方向对物料进行传输。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降低交叉传输成本,提高传输效率,并降低能耗。

Description

交叉传输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交叉传输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瓷砖等物料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根据加工设备的布置,瓷砖需要先按照不同的方向分流传输。目前,瓷砖在不同传输方向之间转移时通常需要中间设备来过渡,设置中间设备增加了成本,并且控制复杂,瓷砖等物料传输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交叉传输控制系统,以解决目前物料分流传输时存在的成本较高且传输效率较低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交叉传输控制系统,包括第一传输机、第二传输机、第一检测装置、升降装置和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传输机的传输面与所述第二传输机的传输面交叉设置,所述升降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传输机传输面下侧,且所述第一传输机在按照第一方向对物料进行传输时所述第一传输机的传输面高于所述第二传输机的传输面;
所述第一检测装置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一传输机上的物料传输到交叉传输面时,向所述控制装置发送第一检测信号;
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在接收到该第一检测信号后,控制所述升降装置带动所述第一传输机的传输面下降,直至所述第一传输机上的物料放置到所述第二传输机的传输面上,由所述第二传输机按照第二方向对所述物料进行传输。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检测信号后,控制所述第一传输机停止传输。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检测信号后,控制所述第二传输机停止传输。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检测装置,所述第二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到所述第一传输机上的物料放置到所述第二传输机的传输面上时,向所述控制装置发送第二检测信号;
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二检测信号后,控制所述第二传输机开始传输。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三检测装置,所述第三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到所述第二传输机上的物料离开所述交叉传输面时,向所述控制装置发送第三检测信号;
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三检测信号后,控制所述升降装置带动所述第一传输机上升到设定位置。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装置还用于在所述第一传输机上升到设定位置后,控制所述第一传输机开始传输。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传输机包括第一传输面和第二传输面,所述第一传输面与所述第二传输机的传输面交叉,且所述升降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传输面的下侧。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传输机为传送带,所述第二传输机为辊道,所述传送带包括底座、位于底座上的两个带轮和绕在两个带轮上的皮带,所述辊道包括辊道座和位于辊道座上的多个轴向与传送带传送方向平行的辊子,所述传送带的皮带横跨在辊道入口处的辊子的两端外侧,所述皮带为多个,每个皮带对应设置在相邻辊子之间,所述传送带由升降装置驱动将皮带上的物料放置辊道入口处的辊子上。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辊道座上与皮带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可容纳皮带的凹槽,所述皮带与凹槽底部接触时,皮带与辊道的传输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升降装置为剪叉升降机,所述剪叉升降机的输出部与传送带的底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两个传输机的传输面交叉设置,并在检测到第一传输机上按照第一方向传输的物料传输到交叉传输面时,控制升降装置带动该第一传输机下降,以将第一传输机上的物料放置到第二传输机上,再由第二传输机对该物料进行第二方向的传输,由此可以避免借助中间设备来实现物料分流传输,从而可以降低交叉传输成本,并提高传输效率,另外,由于两个传输机在对物料进行第一方向的传输时相互不接触,因而可以降低第一方向上的传输阻力,从而可以降低能耗;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检测到第一传输机上的物料传输到交叉传输面时,控制第一传输机和第二传输机停止传输,可以保证第一传输机将物料准确地放置到第二传输机上;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检测到第一传输机上的物料放置到第二传输机的传输面上时,控制第二传输机开始传输,可以实现物料的交叉传输;
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检测到第二传输机上的物料离开交叉传输面时,控制升降装置带动第一传输机上升到设定位置,并在第一传输机上升到设定位置后,控制第一传输机开始传输,由此可以循环执行物料的交叉传输;
5、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传输机划分为两个传输面,由升降装置带动其中一个传输面升降,可以降低升降装置的能耗;
6、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辊道座上设有凹槽,凹槽一方面可以容纳皮带另一方面可以对皮带的下极限位置进行限位,传送带位置控制更精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交叉传输控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交叉传输控制系统的另一个实施例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交叉传输控制系统的另一个实施例侧视图;
图4是图3中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5是图4中A-A剖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并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见图1,为本实用新型交叉传输控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框图。该系统可以包括第一传输机、第二传输机、第一检测装置、升降装置和控制装置,其中第一传输机的传输面与第二传输机的传输面交叉设置,升降装置设置在第一传输机传输面的下侧,且第一传输机在按照第一方向对物料进行传输时第一传输机的传输面可以高于第二传输机的传输面。第一检测装置可以在检测到第一传输机上的物料传输到交叉传输面时,向控制装置发送第一检测信号。控制装置在接收到第一检测信号后,可以控制升降装置带动第一传输机的传输面下降,直至第一传输机上的物料放置到第二传输机的传输面上,由第二传输机按照第二方向对物料进行传输。
本实施例中,第一检测装置可以为红外线传感器,其可以设置在第一传输机交叉传输面的入口处。在对物料进行传输时,首先由第一传输机按照第一方向传输物料,当物料传输到第一传输机与第二传输机的交叉传输面时,第一检测装置可以向控制装置发送第一检测信号。控制装置在接收到第一检测信号后,可以首先判断是否达到预存的第一时间,若是,则表示物料已经传输到交叉传输面的中央,此时控制装置可以分别向第一传输机和第二传输机发送停止信号,以分别使第一传输机和第二传输机停止传输,并且可以控制升降装置带动第一传输机的传输面下降,直至第一传输机上的物料放置到第二传输机的传输面上。其中,该第一时间可以根据第一传输机的传输速度和物料的尺寸决定。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检测到第一传输机上的物料传输到交叉传输面时,控制第一传输机和第二传输机停止传输,可以保证第一传输机将物料准确地放置到第二传输机上。
另外,该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二检测装置和第三检测装置,如图2所示。其中该第二检测装置可以为红外传感器等,其可以设置在第二传输机交叉传输面上,该第三检测装置也可以为红外线传感器等,其可以设置在第二传输机交叉传输面的出口处。当第一传输机上的物料放置到第二传输机的传输面上时,第二检测装置可以向控制装置发送第二检测信号。之后,控制装置可以向第二传输机发送启动信号,以使第二传输机开始按照第二方向对物料进行传输。当第二传输机上的物料完全离开交叉传输面时,第三检测装置可以向控制装置发送第三检测信号。之后,控制装置可以控制升降装置带动第一传输机上升到设定位置,并且在第一传输机上升到设定位置后,控制第一传输机开始传输。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检测到第一传输机上的物料放置到第二传输机的传输面上时,控制第二传输机开始传输,可以实现物料的交叉传输;并且通过在检测到第二传输机上的物料离开交叉传输面时,控制升降装置带动第一传输机上升到设定位置,并在第一传输机上升到设定位置后,控制第一传输机开始传输,由此可以循环执行物料的交叉传输。
由于当采用升降装置对传输线较长的第一传输机进行升降时,升降装置的能耗较大,因而本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传输机的传输线划分为两部分,使得第一传输机包括第一传输面和第二传输面,其中第一传输面与第二传输机的传输面交叉,且该升降装置设置在第一传输面的下侧。当第一传输机在按照第一方向对物料进行传输时第一传输面与第二传输面连接,当升降装置带动第一传输面下降时,第一传输面与第二传输面分离;当升降装置带动第一传输面上升到设定位置时,第一传输面与第二传输面恢复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传输机划分为两个传输面,由升降装置带动其中一个传输面升降,可以降低升降装置的能耗。
由上述实施例可见,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两个传输机的传输面交叉设置,并在检测到第一传输机上按照第一方向传输的物料传输到交叉传输面时,控制升降装置带动该第一传输机下降,以将第一传输机上的物料放置到第二传输机上,再由第二传输机对该物料进行第二方向的传输,由此可以避免借助中间设备来实现物料分流传输,从而可以降低交叉传输成本,并提高传输效率,另外,由于两个传输机在对物料进行第一方向的传输时相互不接触,因而可以降低第一方向上的传输阻力,从而可以降低能耗。
参见图3和4,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交叉传输控制系统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和俯视图。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一传输机对物料进行横向传输,第二传输机对物料进行纵向传输为例。该第一传输机1可以为传送带,包括底座101、位于底座101上的两个带轮102和绕在两个带轮102上的皮带103,电机驱动其中一个带轮102旋转并带动皮带103绕带轮转动而输送物体。第二传输机2可以为辊道2,包括辊道座201和位于辊道座201上的多个轴向与传送带1传送方向平行的辊子202。传送带1的皮带103横跨在辊道2入口处的辊子202的两端外侧,皮带103为多个,每个皮带103对应设置在相邻辊子202之间。第一检测装置104可以设置在底座101上与传送带1与辊道2的交叉传输面的入口对应的区域,第二检测装置204可以设置辊道座201上,第三检测装置205可以设置在辊道座201上与传送带1与辊道2的交叉传输面的出口对应的区域。
以传送瓷砖为例来说明本交叉传输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瓷砖从左至右在传送带1上横向前进,此时传送带的传输面高度高于辊道传输面,这样瓷砖在前进过程中才不会收到辊道的阻力,当瓷砖运行到辊道2的入口处时,第一检测装置104可以向控制装置发送第一检测信号,以使控制装置控制传送带1和辊道2停止传输,并控制升降装置3驱动传送带1下降。当瓷砖落到辊道的辊子202上面时,第二检测装置204可以向控制装置发送第二检测信号,以使控制装置控制辊子202转动将瓷砖纵向传输。当瓷砖全部离开交叉传输面后,第三检测装置205可以向控制装置发送第三检测信号,以使控制装置控制升降装置3驱动传送带1上升到设定位置,并在传送带1上升到设定位置后,控制传送带1开始传输。
如图5所示,辊道座201上与皮带103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可容纳皮带103的凹槽203,皮带103与凹槽203底部接触时,皮带103与辊道2的传输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凹槽一方面可以容纳皮带另一方面可以对皮带的下极限位置进行限位,传送带位置控制更精准。升降装置3可以是油缸、直线导轨等直线输出机构,本实用新型采用剪叉升降机作为升降装置3,剪叉升降机的输出部与传送带1的底座101连接。剪叉升降机输出功率大,输出平稳。
由上述实施例可见,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两个传输机的传输面交叉设置,并在检测到第一传输机上按照第一方向传输的物料传输到交叉传输面时,控制升降装置带动该第一传输机下降,以将第一传输机上的物料放置到第二传输机上,再由第二传输机对该物料进行第二方向的传输,由此可以避免借助中间设备来实现物料分流传输,从而可以降低交叉传输成本,并提高传输效率,另外,由于两个传输机在对物料进行第一方向的传输时相互不接触,因而可以降低第一方向上的传输阻力,从而可以降低能耗。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实用新型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交叉传输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传输机、第二传输机、第一检测装置、升降装置和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传输机的传输面与所述第二传输机的传输面交叉设置,所述升降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传输机传输面下侧,且所述第一传输机在按照第一方向对物料进行传输时所述第一传输机的传输面高于所述第二传输机的传输面;
所述第一检测装置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一传输机上的物料传输到交叉传输面时,向所述控制装置发送第一检测信号;
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在接收到该第一检测信号后,控制所述升降装置带动所述第一传输机的传输面下降,直至所述第一传输机上的物料放置到所述第二传输机的传输面上,由所述第二传输机按照第二方向对所述物料进行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检测信号后,控制所述第一传输机停止传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检测信号后,控制所述第二传输机停止传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检测装置,所述第二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到所述第一传输机上的物料放置到所述第二传输机的传输面上时,向所述控制装置发送第二检测信号;
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二检测信号后,控制所述第二传输机开始传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三检测装置,所述第三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到所述第二传输机上的物料离开所述交叉传输面时,向所述控制装置发送第三检测信号;
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三检测信号后,控制所述升降装置带动所述第一传输机上升到设定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还用于在所述第一传输机上升到设定位置后,控制所述第一传输机开始传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机包括第一传输面和第二传输面,所述第一传输面与所述第二传输机的传输面交叉,且所述升降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传输面的下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机为传送带,所述第二传输机为辊道,所述传送带包括底座、位于底座上的两个带轮和绕在两个带轮上的皮带,所述辊道包括辊道座和位于辊道座上的多个轴向与传送带传送方向平行的辊子,所述传送带的皮带横跨在辊道入口处的辊子的两端外侧,所述皮带为多个,每个皮带对应设置在相邻辊子之间,所述传送带由升降装置驱动将皮带上的物料放置辊道入口处的辊子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辊道座上与皮带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可容纳皮带的凹槽,所述皮带与凹槽底部接触时,皮带与辊道的传输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为剪叉升降机,所述剪叉升降机的输出部与传送带的底座连接。
CN201620083235.6U 2016-01-27 2016-01-27 交叉传输控制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3462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83235.6U CN205346241U (zh) 2016-01-27 2016-01-27 交叉传输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83235.6U CN205346241U (zh) 2016-01-27 2016-01-27 交叉传输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46241U true CN205346241U (zh) 2016-06-29

Family

ID=561812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083235.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346241U (zh) 2016-01-27 2016-01-27 交叉传输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4624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00962A (zh) * 2017-09-29 2018-01-19 天之域电子工业(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直角传送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00962A (zh) * 2017-09-29 2018-01-19 天之域电子工业(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直角传送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23496B (zh) 一种圆锥滚子轴承自动上料认面机
CN205471479U (zh) 一种输送台的拐角装置
CN105366259A (zh) 一种基于双链传动的幼苗盘自动搬运车
CN107499824A (zh) 集放式料道
JP3185447U (ja) コンベヤ装置
CN106429489A (zh) 一种锻件的自动输送上料装置
CN102491096B (zh) 板栅自动堆放装置
CN103896187A (zh) 自行式袋装货物码垛拆垛装车机
CN205346241U (zh) 交叉传输控制系统
CN207347104U (zh) 一种堆垛机货叉
CN102718061A (zh) 一种转向输送线
CN107098150A (zh) 转向回收装置
CN203199599U (zh) 一种可以同时传送和识别多种工件的输送带
KR101762814B1 (ko) 조미김 가공장치
CN102825244B (zh) 一种高位铸板机系统的全自动加料装置
CN208828730U (zh) 一种钢管提升机
CN209411731U (zh) 一种自动供盖、上盖装置
CN205471480U (zh) 一种输送台的拐角感应装置
CN106500511A (zh) 推进式加热炉送料机构
CN206552766U (zh) 滚筒线体上的顶升转向装置
CN202792993U (zh) 一种高位铸板机系统的全自动加料装置
KR102202313B1 (ko) 소재 분리 이송 기능을 갖는 자동 적재 공정장치
CN209306410U (zh) 移料机构
CN104668496B (zh) 一种连铸坯料端面割瘤自动精整线
CN210794536U (zh) 双轴螺旋式升降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29

Termination date: 202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