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36579U - 灯具的驱动电路以及立式驱动电源 - Google Patents

灯具的驱动电路以及立式驱动电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36579U
CN205336579U CN201521099743.5U CN201521099743U CN205336579U CN 205336579 U CN205336579 U CN 205336579U CN 201521099743 U CN201521099743 U CN 201521099743U CN 205336579 U CN205336579 U CN 2053365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hood
tail
conductive feet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09974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军
潘成前
陈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Jutai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Jutai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Jutai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Jutai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109974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365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365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365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灯具的驱动电路及立式驱动电源,包括发出脉冲信号的开关;以及控制模块,该控制模块根据开关提供的脉冲信号发出脉宽调制信号;以及第一开关管,该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于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灯具的一端;以及与控制模块电连接的直流电源,该直流电源还设有连接灯具另一端的输出端。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且成本低的优点。

Description

灯具的驱动电路以及立式驱动电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灯具的驱动电路以及立式驱动电源。
背景技术
现有带控制功能的LED驱动电源一般采用卧式的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卧式的结构包括壳体、电路板、导电按键、输出防水插座,壳体由上盖1和下盖2组成,上盖1上设有安装孔,装配时,将导电按键3装配在安装孔中,电路板4安装壳体中,输出防水插座5安装在上盖1尾部的凹槽中,合上下盖2后,采用超声波对上盖1和下盖2进行焊接,输出防水插座5与上盖1和下盖5通过超声波焊接以形成密封。这种电源工作的方式是,由于电路板4上设有碳膜,导电按键3的端面上设有导电膜,按压导电按键3,使导电按键3上的导电膜与电路板上的碳膜接触,从而产生脉冲信号给电路板,每按一次,产生一个脉冲信号,电路板4上的处理器接收到脉冲信号后,即可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对负载进行控制,使负载发出不同效果的灯光。
然而,对于导电按键而言,由于需要在上盖1上开孔对其进行装配,装配完成后,导电按键3需要外露,导电按键3与上盖1的安装孔之间以及电路板4之间如果没有压力存在,则会产生间隙,因此,需要消除该间隙,否则一旦液体通过间隙进入到壳体,势必会造成电路板4短路而烧坏的问题。目前消除上述间隙的做法是,在装配电路板时,使电路板4与导电按键3紧密贴合,导电按键3对电路板4产生一个作用力使电路板4产生一定的形变,反过来,电路板4对导电按键3产生一个支撑的作用力,使导电按键3沿安装孔的轴向向上盖1的外侧产生位移,导电按键3的外圆周填满导电按键与安装孔之间的间隙,这样不但消除了导电按键3与电路板4之间的间隙,同时也消除了导电按键3与安装孔之间的间隙。虽然,卧式结构的LED驱动电源在导电按键方面的防水问题获得了解决,但是其仍然存在的问题有以下问题:
由于上盖1和下盖2是PC材料,输出防水插座5是PVC材料,装配好经过超声波焊接,理论上讲是密封了,在各零部件尺寸都吻合的情况下也可以防水,但实际上产品不同材料的零部件超声波是无法熔合的,生产过程中的种种小问题会导致PVC和PC材料接触的部分会有缝隙,从而不防水,并且对于批量生产的产品来说,更是不容易得到控制。
目前市面上出现了LED立式驱动电源,如图3和图4所示,其包括壳体1、第一电路板2、第二电路板3、尾盖4、导电按键5以及输出防水插座6,壳体1为整体成型,壳体1的一端封闭另一庙设有开口,壳体1封闭的一端固定有导电插片,第一电路板2以平行于壳体1轴向的方向安装在壳体1的内部,第二电路板3安装在尾盖4的腔体中,第二电路板3的布置方向与壳体1的轴向相互垂直,第一电路板2与第二电路板3通过导线焊接进行电信号传递,第二电路板3上设有碳膜,在尾盖4上设置安装孔,导电按键5的一端从尾盖4上的安装孔穿出,导电按键5的另一端设有导电膜,导电按键5设有导电膜的一端位于尾盖的腔体中并与第二电路板3上贴合,将尾盖4与壳体1合盖后,第二电路板3通过第一电路板2的支撑作用或者以过度配合的方式安装在尾盖4的腔体中,使第二电路板3保持在一个平稳的状态,另外输出防水插座6与壳体1一体成型。虽然,这种LED立式驱动电源解决了上述LED卧式驱动电源的防水问题,但却产生了以下新的问题:
第1,通过对上述LED卧式驱动电源的描述可知,LED立式驱动电源的导电按键5同样地也需要通过第二电路板3的反向作用力,使导电按键5与第二电路板3保持紧密贴合,以及消除导电按键5与尾盖4上安装孔之间的间隙。然而,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对导电按键5形成按压的操作,按压过程中,按压作用力通过导电按键5传递到第二电路板3上,由于第二电路板3是通过第一电路板2的支撑作用或者以过度配合的方式安装在尾盖4的腔体中,势必会造成第二电路板3的偏斜或松动,如此一来,不但使导电按键5与第二电路板3之间产生间隙,而且导电按键5在失去第二电路板3反向作用力的情况下,导电按键5与尾盖的安装孔之间也产生间隙,从而失去防水的作用。另外,由于导电按键5必须垂直紧贴第二电路板3,如果将导电按键5像LED卧式驱动电源那样安装在壳体上,这样的装配方式是无法完成的,原因在于:当第一电路板2插入到整体成型的壳体1中后,受装配空间的限制,无法像LED卧式驱动电源那样,第一电路板2与导电按键5之间产生相互的作用力,这样会导致第一电路板2与导电按键5之间出现间隙,以及导电按键5与壳体1之间出现间隙。
第2,LED立式驱动电源用了2块电路板来组成这个电路控制,壳体1的防水是解决了,但第一电路板2、第二电路板3以及导电按键5之间装配的工艺很复杂,批量生产效率低,而且采用两块电路板后生产成本高。
另外,现有的LED立式驱动电源中的驱动电源一般采用桥式驱动电路,这种桥式驱动电路的结构较为复杂,且适用于具有两路LED灯串的负载,对于只有一种LED灯串的负载来说,其使用成本增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且成本低的灯具的驱动电路以及立式驱动电源。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灯具的驱动电路,包括发出脉冲信号的开关;以及
控制模块,该控制模块根据开关提供的脉冲信号发出脉宽调制信号;以及
第一开关管,该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于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灯具的一端;以及
与控制模块电连接的直流电源,该直流电源还设有连接灯具另一端的输出端。
第一开关管为三极管或MOS管。
还包括一个用于使灯具短路的第二开关管,该第二开关管的第一连接端与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开关管的第二连接端与直流电源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开关管的第三连接端与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
第二开关管为三极管或MOS管。
灯具的立式驱动电源,包括整体成型的壳体、尾盖,壳体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具有开口,尾盖与壳体的开口端固定连接,尾盖上设有孔,还包括一块具有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驱动电路的电路板、用于产生脉冲信号的开关以及密封件,所述电路板的至少一部分安装在壳体的腔体中,所述开关的一端焊接固定在电路板上,开关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密封件安装在尾盖上的孔中后对该孔形成密封,尾盖与壳体固定后,密封件与开关的自由端形成抵顶,密封件的一端暴露在空气中。
优选地,开关的自由端伸入到尾盖上的孔中后与密封件形成抵顶。
优选地,所述开关自由端的轴向与电路板的连接点之间形成一个大于0°的夹角。
优选地,所述开关包括外壳、第一导电脚、第二导电脚、导电片、按压杆,外壳上设有容纳腔,第一导电脚和第二导电脚的一端暴露在外壳的外部,第一导电脚和第二导电脚的一部分位于外壳的容纳腔中,导电片的一端支撑在第一导电脚上,导电片的另一端与按压杆的一端连接或者抵顶,按压杆的另一端位于外壳的外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脚包括第一导电体、第一连接体、第二连接体,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导电体上,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的另一端向第二导电脚延伸,所述导电片支撑在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上;
第二导电脚包括第二导电体和第三连接体,第三连接体的一端与第二导电体连接,第三连接体的另一端向第一导电脚延伸。
优选地,所述密封件包括呈筒状的主体,该主体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具有开口,主体的一端设有第一凸缘,主体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凸缘,在第一凸缘、第二凸缘以及主体之间形成一个非封闭的环形槽,尾盖上的孔壁嵌入到环形槽中,使密封件夹持在尾盖上,以及第一凸缘暴露在空气中。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控制模块输出的脉宽调制信号,控制第一开关管的通断,从而使得连接于第一开关管输出端的负载获得相应的控制,这种控制可以是调光,即发光亮度的控制,比如,通过开关每向控制模块发送一次触发信号,控制模块的输出信号改变一次,使LED灯亮度发生一次改变。具体可以是,当首次工作时,灯串的亮度达到最大,开关每触发一次,LED灯串的亮度降低25%或者其他数值。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用于驱动LED灯,还可以用于驱动例如台灯、压克力灯、家具上的一些灯具等等,具有应用较为广泛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LED的卧式驱动电源;
图2为在图1中将上盖去除一部分后的示意图;
图3为现有LED的立式驱动电源;
图4为隐藏图3中的尾盖后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立式电源的外形示意图;
图6为隐藏图5中的壳体后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灯具的驱动电路的示意图;
图8为负载LED灯串与灯具的驱动电路的连接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种开关的外形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的开关剖切掉一部分后的示意图;
图11为图9中开关的第一引脚与第二引脚以及导电片的分解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种密封件的示意图;
图13为沿图12中A—A线的剖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种开关的剖面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种密封件的示意图;
附图中:
1为壳体;
2为尾盖、2a为防水插座;
3为电路板;
4为开关、40为外壳、40a为连接片、41为第一导电脚、41a为第一导电体、41b为第一连接体、41c为第二连接体、41d为凸台、42为第二导电脚、42a为第二导电体、42b为第三连接体、42c为凸起部、43为导电片、43a为第一导电片、43b为第二导电片、44为按压杆;
5为密封件、50为主体、51为第一凸缘、52为第二凸缘、53为孔、54为环形槽,55为内顶壁面。
6为开关、60为外壳、61为第一导电脚、62为第二导电脚、63为导电片、64为按压杆、65为弹簧、66为凸起部、67为套筒。
7为密封件、70为主体、71为第一凸缘、72为第二凸缘、73为顶杆、74为环形槽,75为内顶壁面,76为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灯具的驱动电路,包括发出脉冲信号的开关SW1、控制模块U2、第一开关管Q1、直流电源VCC,控制模块U2根据开关SW1提供的脉冲信号发出脉宽调制信号,开关SW1连接于控制模块U2的输入端,控制模块U2为MCU或LED控制专用IC,控制模块U2送出输出信号去控制第一开关管Q1,开关SW1每触发一次,输出信号改变一次状态,使LED灯亮度发生一次改变。具体可以是,当首次工作时,LED灯串的亮度达到最大,开关SW1每触发一次,LED灯串的亮度降低25%或者其他数值,因此,通过控制模块U2输出的脉宽调制信号不同,来达到上述目的。第一开关管Q1的输入端连接于控制模块U2的输出端,第一开关管Q1的输出端OUT连接灯具的一端。第一开关管Q1为三极管或MOS管,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管Q1选用的是三极管,该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控制模块U2的输出端,并在三极管的基极与控制模块U2的输出端之间连接一个电阻R13,在三极管的基极与地之间连接一个电阻R19,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的集电端作为输出端,并在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地之间连接一个电容C9,用于输出信号的滤波。直流电源VCC与控制模块U2电连接,该直流电源VCC还设有连接灯具另一端的输出端V+。还包括一个用于使灯具短路的第二开关管Q4,该第二开关管Q4的第一连接端与第一开关管Q1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开关管Q4的第二连接端与直流电源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开关管Q4的第三连接端与第一开关管Q1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开关管Q4为三极管或MOS管,本实施例中,第二开关管Q4选用的是三极管。
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灯具为LED灯串,LED灯串的一端连接于直流电源VCC的输出端V+,LED灯串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开关管Q1的输出端OUT,当控制模块U2输出高电平时,第一开关管Q1导通,第二开关管Q4截止,这时,LED灯串被点亮。当控制模块U2输出低电平时,第一开关管Q1截止,第二开关管Q4导通,这样,LED灯串直接被短路,由于某些LED灯串中的LED灯珠自带有芯片,其发光效果受控于供电波形控制,LED灯珠熄灭后,通过短路的方式使供电强制短路,从而在下一个高电平周期到来之前,供电能确保为0电平,消除外界干扰,这样就提高了这种LED灯珠工作的可靠性以及发光质量。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控制模块U2具有定时功能,电源开机后开始计时,同时电源进入常规工作模式,T1小时后,电源进入关闭模式,再T2小时后,电源又重新进入常规工作模式,并回到关闭前的工作状态,再T1小时后,电源再次进入关闭模式,如此循环往复。
本部分的工作步骤如下:
1、直流电压通过电阻R12给控制模块U2供电;
2、控制模块U2开始工作,6脚输出信号控制Q1,使得LED灯串亮度变化;
3、开关SW1可随时改变控制模块U2的输出状态,调整亮度和进入或退出定时状态。
4、电源开机,控制模块U2开始工作后开始计时,同时电源进入常规工作模式,6小时(或8小时)后,电源进入关闭模式,再18小时(或16小时)后,电源又重新进入常规工作模式,如此循环往复。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灯具的立式驱动电源,该立式驱动电源,包括整体成型的壳体1、尾盖2、一块含有上述实施例中驱动电路的电路板3、用于产生脉冲信号的开关4(对应图7中的SW1)以及密封件5,下面对每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详细地说明:
如图5和图6所示,壳体1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具有开口,尾盖2与壳体1的开口端固定连接,尾盖2与壳体1采用相同的材质(例如都是PC或者都是PVC)制造而成,尾盖2与壳体1采用超声波进行焊接,使两者能够更好地进行融合,为了增加壳体1和尾盖2之间密封的可靠性,在壳体1和尾盖2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在尾盖2上设有孔,该孔的轴向与壳体1的轴向是平行的。尾盖2上设有输出防水插座2a,该输出防水插座2a与尾盖2一体成型,其中的导电输出部分的一端采用铆接的方式固定在尾盖的内壁面上。尾盖2可以采用罩盖式(即具有相应的腔体)的结构,也可以采用薄板式的结构,本实施方式中,尾盖2优先采用罩盖式的结构。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电路板3的至少一部分安装在壳体1的腔体中,在壳体1的腔体的两个相向的侧壁面上,分别间隔布置有两个长条块,两个长条块之间形成了一个槽,电路板3与壳体1进行安装时,电路板3的两侧分别嵌入到壳体1侧壁面上的槽中,从而使电路板3沿着壳体1轴向进行装配,即电路板3立式安装在壳体1中。本实施方式中,电路板3只有一部份装配在壳体1中,而另外一部分是暴露在壳体1的外部的,暴露在壳体1的外部的部分由罩盖式的尾盖2笼罩。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开关4的一端焊接固定在电路板3上,开关4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将开关4与电路板3进行焊接的好处在于:从上面电路板3与壳体1的装配方式可以看出,电路板3插入到壳体1中与壳体的配合是间隙配合的关系,由于电路板3与壳体1的装配结构存在着背景技术中,卧式驱动电源以及立式驱动电源那样在装配导电按键开关后不能防水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使开关4与电路板3通过焊接固定的关系,这种固定关系以及开关4的自身构造关系,使得开关4与电路板3的连接点与开关4自由端的轴向之间形成一个大于0°的夹角,这个夹角的大小优选是90°,这样一来不但解决了采用一块电路板的立式驱动电源,开关与电路板之间的装配问题(不需要使电路板3与开关4之间相互具有压力),而且对开关4进行密封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以及使用时向开关施加压力也非常地方便。
如图9至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开关的优选实施结构为:开关4包括外壳40、第一导电脚41、第二导电脚42、导电片43、按压杆44,外壳40上设有容纳腔。外壳40采用不导电的材料如塑料或橡胶制成,外壳40由一个具有容纳腔的壳子以及盖板组成,盖板盖在壳子的腔口后采用粘贴或螺钉连接的方式与壳子紧固为一体,盖板上设有通孔,该通孔供所述的自由端穿过。外壳40的外壁面外至少设有一个连接片40a,连接片40a与电路板3固定连接,本实施方式中连接片40a设置在盖板上(也可以设置在壳子上),并沿盖板的径向方向延伸,连接片40a与电路板3的连接位置,是在第一导电脚41和第二导电脚42与电路板3焊接处的上游,通过连接片40a与电路板固定连接,不但增加了开关4与电路板3连接的牢固度以及承受压力也获得提高,而且当使用者向开关4施加压力时,压力由连接片40a与电路板3的连接处所承受,避免了压力传递到第一导电脚41和第二导电脚42与电路板的焊接处,防止了焊接处因压力作用而断裂。
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一导电脚41和第二导电脚42的一端暴露在外壳40的外部,第一导电脚41和第二导电脚42的一部分位于外壳40的容纳腔中,第一导电脚41和第二导电脚42的另一端固定在外壳40的侧壁面上。第一导电脚41包括第一导电体41a、第一连接体41b、第二连接体41c,第一连接体41b和第二连接体41c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导电体41a上,第一连接体41b和第二连接体41c的另一端向第二导电脚42延伸,所述导电片43支撑在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上,优选地,第一连接体41b和第二连接体41c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导电体41a与第二导电脚42相向的侧壁面上,在第一连接体41b和第二连接体41c上均设有凸台41d,所述导电片43支撑在凸台41d上。
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二导电脚42包括第二导电体42a和第三连接体42b,第三连接体42b的一端与第二导电体42a连接,第三连接体42b的另一端向第一导电脚41延伸。优选地,第三连接体42b连接体连接于第二导电体42a相向于第一导电体41a的侧壁面上,这样,可以把第三连接体42b布置在第一连接体41b和第二连接体41c之间,并在第三连接体42b上设置凸起部42c,在向按压杆44施加压力作用时,使凸起部42c与导电片形成接触,为了与导电片43的接触面积更大,凸起部42c优先为圆柱形。
如图10和图11所示,导电片43的一端支撑在第一导电脚41上,导电片43的另一端与按压杆44的一端连接或者抵顶。导电片43至少包括球面状的第一导电片43a,这种形状的第一导电片43a,相对第二导电脚42中的凸起部42c有一个拱形部位,因此,第一导电片43a与凸起部42c之间有间距,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球面状在承受压力时容易变形,变形后使导电片43与凸起部42c进行接触,而当按压力撤销后,又很容易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因此,通过这种球面状的导电片43,可以很方便地与第一导电脚41和第二导电脚42进行电信号的连接或断开。优选地,导电片还包括环状的第二导电片43b,第一导电片43a的一端和第二导电片43b的一端固定连接,其中第二导电片43b可以是圆环形的,也可以是锥环形的,本实施方式中优先采用锥环形的,导电片43通过它的第二导电片43b支撑在所述的凸台41d上,由于是两个凸台41d对第二导电片43b进行支撑,并且凸台41d为条状,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因此,第二导电片43b可以获得较为稳固的支撑。
按压杆44的另一端位于外壳40的外部,按压杆44从外壳的盖板上的通孔穿出,从而暴露在外壳的外部,按压杆44的暴露在外壳外部的端部即为开关4的自由端。按压杆44与盖板上的通孔是间隙配合的关系,以便于按压杆44相对外壳40能进行轴向方向的活动。
本部分的工作过程是:向按压杆44施加压力,导电片43的第一导电片43a产生形变,与第二导电脚42上的凸起部42c接触,由于第二导电片43b本身支撑在凸台41d上,从而第一导电脚41与第二导电脚42形成通路向电路板的控制电路发送脉冲信号。当按压力消失后,第一导电片43a在弹性回复作用力下复位,推动按压杆44到原始位置。每按一次,发送一个脉冲信号,控制电路记忆脉冲信号的数量,根据脉冲信号的数量发出不同的控制信号,从而改变亮灯的模式。
如图5、图6、图12以及图13所示,密封件5安装在尾盖2上的孔中后对该孔形成密封,尾盖2与壳体1固定后,密封件5与开关4的自由端形成抵顶,密封件5的一端暴露在空气中。密封件5优选采用硅胶材料制作而成,所述密封件5包括呈筒状的主体50,该主体50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具有开口,主体50的一端设有第一凸缘51,主体50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凸缘52,在第一凸缘51、第二凸缘52以及主体50之间形成一个非封闭的环形槽54,尾盖2上的孔壁嵌入到环形槽中,使密封件5夹持在尾盖2上,以及第一凸缘51暴露在空气中。密封件5夹持在尾盖2上后,密封件5即可将尾盖2上的孔密封起来,并且这种夹持的结构还可以使密封件5稳固地装配在尾盖2上,而不容脱落。为了使密封件5比较容易装配,将第一凸缘51设置为球面的形状,通过这种形状,在与尾盖2进行装配时,球面状的第一凸缘51更容易穿过尾盖2上的孔,并由于第一凸缘51暴露在空气中后,成为了施加压力的施力点,这种球面形状的第一凸缘51,操作者在与其接触时也更加舒适。
开关4的自由端伸入到尾盖2上的孔中后与密封件5形成抵顶。由于密封件5具有主体50以及第一凸缘51的结构,显然地,开关4的自由端与密封件5形成抵顶的具体方式是:开关4的自由端伸入到主体50的孔53中再与第一凸缘51的内顶壁面55抵顶,使用时时,向第一凸缘51施以压力,该压力通过按压杆44传递到导电片43上,从导电片产生形变,从而使开关接通。为了防止长期使用后,按压杆44的自由端将第一凸缘51顶破,将按压杆44的自由端设置为球面形或者弧形,或者在第一凸缘51的内壁面上设置一个耐磨层。
本实用新型的开关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开关6包括外壳60、第一导电脚61、第二导电脚62、导电片63、按压杆64、弹簧65,外壳60上设有容纳腔。外壳60上设有容纳腔,外壳60采用不导电的材料如塑料或橡胶制成,外壳60由一个具有容纳腔的壳子以及盖板组成,盖板盖在壳子上的腔口后采用粘贴或螺钉连接的方式与壳子紧固为一体,盖板上设有通孔,该通孔供所述的自由端穿过。外壳60的外壁面外至少设有一个连接片(图中未示出),连接片与电路板3固定连接,本实施方式中连接片设置在盖板上(也可以设置在壳子上),并沿盖板的径向方向延伸,连接片与电路板的连接位置,是在第一导电脚和第二导电脚与电路板焊接处的上游,通过连接片与电路板固定连接,不但增加了开关与电路板连接的牢固度以及承受压力也获得提高,而且当使用者向开关施加压力时,压力由连接片与电路板的连接处所承受,避免了压力传递到第一导电脚和第二导电脚与电路板的焊接处,防止了焊接处因压力作用而断裂。
第一导电脚61和第二导电脚62的一端暴露在外壳60的外部,第一导电脚61和第二导电脚62的一部分位于外壳60的容纳腔中,第一导电脚61和第二导电脚62的另一端固定在外壳60的侧壁面上。第一导电脚61和第二导电脚62与电路板3的连接方式与上述实施方式一致,即焊接后使得开关6与电路板3的连接点与开关6自由端的轴向之间形成一个大于0°的夹角,这个夹角的大小优选是90°,这样一来不但解决了采用一块电路板的立式驱动电源,开关与电路板之间的装配问题(不需要使电路板3与开关6之间相互具有压力),而且对开关6进行密封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以及使用时向开关施加压力也非常地方便。导电片63的一端与弹簧65的一端连接或接触,导电片63的另一端与按压杆64连接或接触,导电片63位于按压杆64与两个导电脚之间,并且导电片63与导电脚之间具有间距,弹簧65的另一端抵顶或连接在外壳60的底壁上,弹簧65整体位于第一导电脚61和第二导电脚62之间,这样可以采用一个弹簧即可以平衡对导电片63的支撑作用力。为了缩短按压杆64的按压行程,在第一导电脚61和第二导电脚62上均设置有凸起部66,当对按压杆64施加压力时,导电片63跟随按压杆64向导电脚的所在位置位移,由于凸起部66的存在,因此,导电片43可以先和凸起部66按触,从而第一导电脚61和第二导电脚62通过导电片63形成通路而产生脉冲信号。另外,为了使弹簧65与外壳60的抵顶或连接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在外壳60的底部设置了一个套筒67,弹簧65的一部分位于该套筒中。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尾盖为具有腔体的尾盖,开关4的自由端位于壳体1或尾盖2上的腔体中,所述密封件伸入到壳体或尾盖2上的腔体中与开关的自由端形成抵顶。这种方式是将开关的自由端放在了壳体1或尾盖2上的腔体中,而不伸入到2上的孔中,这样一来,密封件的结构形式需要发生变化,图15所示,密封件的另一种形式,即:密封件7优选采用硅胶材料制作而成,所述密封件7包括呈筒状的主体70,该主体70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具有开口,主体70的一端设有第一凸缘71,主体70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凸缘72,在第一凸缘71、第二凸缘72以及主体70之间形成一个非封闭的环形槽74,尾盖2上的孔壁嵌入到环形槽中,使密封件7夹持在尾盖2上,以及第一凸缘71暴露在空气中。密封件7夹持在尾盖2上后,密封件7即可将尾盖2上的孔密封起来,并且这种夹持的结构还可以使密封件7稳固地装配在尾盖2上,而不容脱落。为了使密封件7比较容易装配,将第一凸缘71设置为球面的形状,通过这种形状,在与尾盖2进行装配时,球面状的第一凸缘71更容易穿过尾盖2上的孔,并由于第一凸缘71暴露在空气中后,成为了施加压力的施力点,这种球面形状的第一凸缘71,操作者在与其接触时也更加舒适。在主体70的孔中间隙配合有一个顶杆73,该顶杆73的一端与第一凸缘71的内顶壁面75抵顶,顶杆73的另一端设有凹槽76,开关的按压杆44嵌入到凹槽76中。使用时,对第一凸缘71施加压力,压力通过顶杆73传递到按压杆44上,从而使开关形成通路而产生脉冲信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灯具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出脉冲信号的开关;以及
控制模块,该控制模块根据开关提供的脉冲信号发出脉宽调制信号;以及
第一开关管,该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于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灯具的一端;以及
与控制模块电连接的直流电源,该直流电源还设有连接灯具另一端的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灯具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第一开关管为三极管或MOS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灯具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用于使灯具短路的第二开关管,该第二开关管的第一连接端与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开关管的第二连接端与直流电源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开关管的第三连接端与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灯具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第二开关管为三极管或MOS管。
5.灯具的立式驱动电源,包括整体成型的壳体、尾盖,壳体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具有开口,尾盖与壳体的开口端固定连接,尾盖上设有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块具有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驱动电路的电路板、用于产生脉冲信号的开关以及密封件,所述电路板的至少一部分安装在壳体的腔体中,所述开关的一端焊接固定在电路板上,开关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密封件安装在尾盖上的孔中后对该孔形成密封,尾盖与壳体固定后,密封件与开关的自由端形成抵顶,密封件的一端暴露在空气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灯具的立式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开关的自由端伸入到尾盖上的孔中后与密封件形成抵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灯具的立式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自由端的轴向与电路板的连接点之间形成一个大于0°的夹角。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灯具的立式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包括外壳、第一导电脚、第二导电脚、导电片、按压杆,外壳上设有容纳腔,第一导电脚和第二导电脚的一端暴露在外壳的外部,第一导电脚和第二导电脚的一部分位于外壳的容纳腔中,导电片的一端支撑在第一导电脚上,导电片的另一端与按压杆的一端连接或者抵顶,按压杆的另一端位于外壳的外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灯具的立式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脚包括第一导电体、第一连接体、第二连接体,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导电体上,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的另一端向第二导电脚延伸,所述导电片支撑在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上;
第二导电脚包括第二导电体和第三连接体,第三连接体的一端与第二导电体连接,第三连接体的另一端向第一导电脚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灯具的立式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包括呈筒状的主体,该主体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具有开口,主体的一端设有第一凸缘,主体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凸缘,在第一凸缘、第二凸缘以及主体之间形成一个非封闭的环形槽,尾盖上的孔壁嵌入到环形槽中,使密封件夹持在尾盖上,以及第一凸缘暴露在空气中。
CN201521099743.5U 2015-12-25 2015-12-25 灯具的驱动电路以及立式驱动电源 Active CN2053365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99743.5U CN205336579U (zh) 2015-12-25 2015-12-25 灯具的驱动电路以及立式驱动电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99743.5U CN205336579U (zh) 2015-12-25 2015-12-25 灯具的驱动电路以及立式驱动电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36579U true CN205336579U (zh) 2016-06-22

Family

ID=56312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099743.5U Active CN205336579U (zh) 2015-12-25 2015-12-25 灯具的驱动电路以及立式驱动电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365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81781B2 (en) Vertical power supply for lamp
CN105338703B (zh) 灯具的立式驱动电源
WO2014036876A1 (zh) 带夜灯的转换插座
CN112762372A (zh) 一种便于自动化生产的防水条形灯
CN205336579U (zh) 灯具的驱动电路以及立式驱动电源
CN209655067U (zh) 一种led照明灯具
CN205282719U (zh) 电连接器
CN217584278U (zh) 色温可调的led灯具
US11629851B2 (en) Multi-button lamp power supply or controller
CN109611706A (zh) 一种led照明灯具
JP3205490U (ja) プラグイン式電球接続構造
CN204477729U (zh) 一种针状灯头的led电连接结构
CN205332137U (zh) Led灯电连接装置
CN209744162U (zh) 一种灯具
JP3202272U (ja) コード上ダイヤル調光スイッチ
CN210266767U (zh) 一种基于oled的g4光源
CN215294639U (zh) 一种便于自动化生产的防水条形灯
CN214306630U (zh) 一种可外接拓展的灯具
CN208418301U (zh) 洗墙灯
CN211119258U (zh) 一种用以装饰灯供电的驱动电源器
CN202769566U (zh) 半导体照明装置
CN217057180U (zh) 一种防水型led灯珠
JP3134384U (ja) 車内天井灯の照明装置
CN207814976U (zh) 一种便于焊接基板的led灯
CN110785043A (zh) 一种驱动电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Gao Feng

Assignor: Changzhou Jutai Electronic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7320000108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Drive circuit and vertical drive power supply of lamps and lanterns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22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170502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