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35176U - 交流接触器的底座结构 - Google Patents

交流接触器的底座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35176U
CN205335176U CN201521096538.3U CN201521096538U CN205335176U CN 205335176 U CN205335176 U CN 205335176U CN 201521096538 U CN201521096538 U CN 201521096538U CN 205335176 U CN205335176 U CN 2053351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inforcement
base
sidewall
boss
stepping dow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09653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舒东旭
肖体锋
张志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109653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351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351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351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一种交流接触器的底座结构,底座侧壁的外表面上设有至少两个用于安装辅助触头的扩展槽,底座侧壁的内表面上设有与每个扩展槽分别相对设置的让位凸台,所述让位凸台的表面设有第一加强筋,并且第一加强筋与底座的底面相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可靠、使用稳定、加工简便的交流接触器的底座结构。

Description

交流接触器的底座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特别是一种交流接触器的底座结构。
背景技术
交流接触器的壳体结构包括基座和底座,现有的壳体安装结构通常采用基座或是底座侧壁上设计伸长壁或凹槽实现配合定位,但此种定位结构比较复杂,随基座和底座的使用时间的增加会出现侧壁变形收缩的情况发生,从而造成定位不准以及配合间隙或是配合错位较大。并且现有的基座和底座在安装过程中,底座中放置的接触器反力压缩弹簧会将基座斥开,因此在将基座和底座通过螺钉锁紧前无法实现预导向定位,需要夹具或手操作将基座与壳体压紧,但此种安装过程造成装配难度增加,且降低了装配效率。同时底座是交流接触器支撑安装的主要零件,但由于塑料材料的底座受环境变化影响会产生变形,进而降低了壳体安装的稳定性。
交流接触器的动作是靠线圈提供的电磁吸力,用于安装线圈的线圈骨架安装在底座内,并且线圈接线端子中裸露在壳体外部的带电部位需加以防护,但现有的防护盖结构与线圈接线端子之间相互独立设置,使得装配过程较为复杂,降低了生产效率及接线端子防护的稳定性。同时,现有的交流接触器的底座对线圈骨架的定位不够准确,在接触器吸合动作时容易导致发生线圈骨架松动的情况,从而降低了接触器动作的稳定性。大多数的交流接触器的线圈骨架上也并未设有用于指示线圈参数的结构,导致在检修巡查时不能够方便地读取参数,降低了使用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可靠、使用稳定、加工简便的交流接触器的底座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交流接触器的底座结构,底座1侧壁的外表面上设有至少两个用于安装辅助触头的扩展槽101,底座1侧壁的内表面上设有与每个扩展槽101分别相对设置的让位凸台102,所述让位凸台102的表面设有第一加强筋140,并且第一加强筋140与底座1的底面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让位凸台102之间所对应的底座1侧壁的内表面上设有至少一根第二加强筋150,并且第二加强筋150的一端与底座1的底面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加强筋140与让位凸台102的连接处以及第二加强筋150与底座1侧壁的内表面的连接处分别设有圆弧安装面103。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加强筋140的形状与第二加强筋150的形状相同,包括相连接的垂直加强壁141和斜面加强壁142,所述垂直加强壁141的端部垂直安装在底座1的底面上,所述斜面加强壁142的端部与底座1侧壁的内表面边缘相连接,并且垂直加强壁141与斜面加强壁142的连接处设有圆弧连接面143。
进一步,所述第一加强筋140中垂直加强壁141的表面与让位凸台102之间的距离大于让位凸台102的厚度。
进一步,所述第二加强筋150中垂直加强壁141的表面与对应相邻设置的让位凸台102的表面相平齐。
进一步,所述第二加强筋150的一端通过加强筋安装台104与底座1的底面相连接,所述加强筋安装台104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第二加强筋150的端部以及底座1的底面相连接,加强筋安装台104的侧壁与底座1侧壁的内表面相连接,并且第二加强筋150的另一端与相邻让位凸台102上第一加强筋140的端部相平齐。
进一步,所述第一加强筋140与底座1的底面相连接的一端还与用于定位安装线圈骨架2的限位件110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底座1侧壁的外表面上设有两个扩展槽101,底座1侧壁的内表面上设有两个分别与扩展槽101相对应的让位凸台102,每个让位凸台102的表面分别设有一个第一加强筋140,两个让位凸台102之间所对应的底座1侧壁的内表面上设有一根第二加强筋150,并且第二加强筋150与两侧对应的第一加强筋140之间的距离相等。
进一步,所述底座1的底面上设有至少两个用于定位安装线圈骨架2的限位件110,底座1的底面上还设有用于支撑安装线圈骨架2的支撑件120,所述支撑件120的侧壁与限位件110的侧壁相连接,并且限位件110的高度大于支撑件120的高度;所述线圈骨架2的端部设有线圈安装板210,所述线圈安装板210的侧壁与限位件110的侧壁相对设置,线圈安装板210的表面与支撑件120的表面接触连接;限位件110的侧壁上凸出设有支撑凸台111,所述支撑凸台111的表面与线圈安装板210的表面接触连接,并且支撑凸台111的高度等于支撑件120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交流接触器的底座结构通过让位凸台上的第一加强筋,实现了对底座侧壁的巩固加强,保证了底座安装的可靠性,提高了底座使用效率。此外,第一加强筋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提高了底座的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壳体安装结构的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基座上卡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基座上定位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线圈骨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座上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座上加强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带有防护盖的线圈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带有防护盖的线圈骨架的结构侧视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带有防护盖的线圈骨架的安装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带有指示件的线圈骨架的结构侧视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的带有指示件的线圈骨架的结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17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交流接触器的底座结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交流接触器的底座结构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图1中交流接触器的壳体包括底座1和基座3,所述的底座1与基座3之间对应拼装连接,底座1内安装有线圈骨架2和反力弹簧,基座3上安装有触头支持和衔铁300,所述的反力弹簧在底座1与基座3拼装连接时产生形变同时分别与线圈骨架2和衔铁300相互作用。具体地,基座3的侧壁上设有卡件302,底座1的侧壁上设有与卡件302配合连接的卡槽105,底座1上还设有用于安装紧固件的紧固部,所述的紧固部可以是设置在底座1上用于安装紧固件的定位凸起108,所述的卡件302与卡槽105的配合连接能够在底座1与基座3安装时形成用于克服反力作用的预安装连接力,并且底座1与基座3通过紧固件与紧固部的配合连接从而完成壳体的装配安装。卡件和卡槽实现了底座与基座的预安装,使得安装操作过程简便,从而提高了安装效率。
图2和图4中底座1的左侧壁的两端和右侧壁的两端分别设有与卡件302配合连接的卡槽105,并且置于底座1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同一端的卡槽105之间相对设置,底座1的前侧壁和后侧壁分别与用于安装紧固件的紧固部相对设置,卡件302与卡槽105配合连接时紧固件能够同时与底座1和基座3相连接。优选地,紧固部分别相对设置在底座(1)的前侧壁及后侧壁的居中位置。卡件和卡槽的设置位置保证了预安装的稳定性,同时紧固部的设置位置便于紧固安装,进一步提高了壳体的装配效率。
图3和图5中的卡件302包括一端与基座3的侧壁内表面相连接的卡件连接片302a,所述卡件连接片302a的另一端设有圆弧凸起302b,所述的卡槽105包括开设在底座1的侧壁内表面的圆弧凹槽105a,所述的圆弧凹槽105a与圆弧凸起302b匹配连接,并且卡件302与卡槽105配合连接时圆弧凸起302b的一侧与圆弧凹槽105a的对应边缘相互作用,从而产生能够克服反力作用的预安装连接力。特别地,圆弧凹槽105a的边缘与底座1的侧壁边缘之间设有导向斜面105b,所述的导向斜面105b由圆弧凹槽105a的边缘向底座1的侧壁边缘倾斜,并且卡件302与卡槽105安装的过程中圆弧凸起302b与导向斜面105b滑动连接。此外,卡槽105的两侧所对应的底座1的侧壁上分别安装有安装定位片106和卡槽加强筋107,所述的安装定位片106与基座3的侧壁内表面接触连接,所述卡槽加强筋107的两端分别与底座1上垂直设置的两个侧壁相连接。卡件与基座的连接结构牢固稳定,保证了卡件不易折断提高了安装可靠性,同时卡件和卡槽的形状结构便于安装,提高了安装效率。并且导向斜面在预安装的过程中能够使底座的侧壁产生形变,进而使卡件与卡槽的连接更为轻松。安装定位片和卡槽加强筋能够进一步保证预安装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了安装精度。
图4和图6中的紧固部是设置在底座1上用于安装紧固件的定位凸起108,所述定位凸起108的端部表面设有第一紧固安装孔108a,并且定位凸起108的端部表面高于底座1的侧壁边缘。基座3上开设有用于安装定位凸起108的定位凹槽310,所述的定位凹槽310上开设有与第一紧固安装孔108a相对设置的第二紧固安装孔311,并且定位凹槽310的形状与定位凸起108的端部表面形状相匹配,定位凸起108与定位凹槽310配合安装时第一紧固安装孔108a与第二紧固安装孔311对齐连接。优选地,定位凸起108的端部表面与定位凹槽310的底面接触连接,定位凸起108的端部侧壁与定位凹槽310的侧壁过盈配合连接,并且定位凹槽310的侧壁上设有与定位凸起108的端部侧壁相对设置的定位凹槽缺口314。底座上的定位凸起和基座上的定位凹槽保证了壳体的准确装配,提高了装配效率及装配准确性。并且定位凸起与定位凹槽的过盈配合连接使得二者的连接更为牢固,同时凹槽缺口便于安装及拆卸,提高了使用效率。
所述的定位凸起108的侧壁上设有相连接的板型侧壁108d和弧形侧壁108e,所述的板型侧壁108d和弧形侧壁108e在定位凸起108上形成了半圆型的端部表面,所述的定位凹槽310包括与板型侧壁108d接触连接的板型定位壁312和与弧形侧壁108e接触连接的弧形定位壁313,所述的板型定位壁312和弧形定位壁313形成了能与定位凸起108的端部匹配安装的半圆型的定位凹槽310。具体地,板型侧壁108d的两侧分别与弧形侧壁108e的两侧相连接,并且板型侧壁108d与弧形侧壁108e的连接处分别设有对称设置的凸起加强板108b,其中板型侧壁108d及凸起加强板108b在交流接触器的线圈骨架2与底座1装配时能起到导向及定位作用。优选地,凸起加强板108b的底部与底座1相连接,凸起加强板108b的顶部与定位凸起108的端部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定位凹槽310的深度。定位凸起与定位凹槽相接触部分的形状使得定位安装过程简便准确,提高了安装精度及安装稳定性。并且凸起加强板保证了定位凸起与定位凹槽在安装时的安装强度,有效地防止了在安装过程中定位凸起的折断。同时凸起加强板的顶部距定位凹槽之间的距离,实现了凸起加强板能够与定位凹槽的边缘接触连接,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安装稳定性。
所述的底座1包括相对设置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以及相对设置的左侧壁和后侧壁,其中左侧壁的两端分别与前侧壁和后侧壁相对应的一端相连接,右侧壁的两端分别与前侧壁和后侧壁相对应的另一端相连接,底座1的前侧壁和后侧壁的边缘表面分别设有安装平台108c,所述定位凸起108的底部与安装平台108c固定连接,定位凸起108的顶部开设有第一紧固安装孔108a,并且定位凸起108的顶部平面高于左侧壁和右侧壁的边缘,所述基座3上的定位凹槽310与定位凸起108相对设置。优选地,定位凸起108的两侧与左侧壁和右侧壁之间分别设有侧壁缺口108f,定位凹槽310的两侧与基座3的基座侧板301之间分别设有基座挡板315,所述基座挡板315的形状与侧壁缺口108f的形状相匹配,并且定位凸起108与定位凹槽310连接安装时基座挡板315置于侧壁缺口108f内从而用于遮挡侧壁缺口108f。安装平台使得定位凸起的连接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同时提高了壳体装配的准确性及稳定性。并且侧壁缺口与基座挡板的配合不仅使得装配后的壳体紧密牢固,同时使得壳体的外形简洁美观。
图7至图9中的底座1内安装有线圈骨架2,底座1的底面上设有至少两个用于定位安装线圈骨架2的限位件110,底座1的底面上还设有用于支撑安装线圈骨架2的支撑件120,所述支撑件120的侧壁与限位件110的侧壁相连接,并且限位件110的高度大于支撑件120的高度。所述线圈骨架2的端部设有线圈安装板210,所述线圈安装板210的侧壁与限位件110的侧壁相对设置,其中线圈安装板210的表面能与支撑件120的表面接触连接。具体地,限位件110的侧壁上凸出设有支撑凸台111,所述支撑凸台111的表面与线圈安装板210的表面接触连接,并且支撑凸台111的高度等于支撑件120的高度。底座内的限位件和支撑件提高了线圈骨架与底座安装的准确性,保证了线圈骨架在交流接触器吸合动作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支撑凸台能够进一步对线圈骨架进行准确按照,保证安装可靠性。
所述的限位件110分别与线圈安装板210的端角的侧壁接触连接,所述的端角是线圈安装板210上不处于同一平面的两个侧壁相交的顶点,限位件110是与线圈安装板210的端角形状相匹配且相对设置的折弯片结构,所述折弯片结构的限位件110的其中一个平面侧壁与支撑件120的侧壁相连接,折弯片结构的限位件110的另一个平面侧壁上设有支撑凸台111,并且端角的一侧与支撑件120的表面接触连接,端角的另一侧与支撑凸台111的表面接触连接。线圈安装板的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同时折弯片结构的限位件加工过程简单且结构可靠,从而能够对线圈骨架起到稳定定位安装。
线圈骨架2与底座1之间的一种优选的安装实施例如图8所示,所述线圈安装板210是方形结构,底座1的底面上设有四个折弯片结构的限位件110,四个限位件110分别与线圈安装板210的四个端角的侧壁接触连接,并且四个限位件110中每两个相邻的限位件110之间形成有限位件间隙112,其中两个相对的限位件间隙112内安装有支撑件120,支撑件120的两端侧壁分别与对应的限位件110的平面侧壁相连接,另外两个相对的限位件间隙112用于安装交流接触器的磁轭。优选地,四个折弯片结构的限位件110之间形成有用于安装交流接触器磁轭的磁轭安装腔130,支撑件120相对磁轭安装腔130一侧的侧壁上设有用于安装磁轭的磁轭安装件131,所述的磁轭安装件131上设有能够与磁轭的两侧相连接的弧形磁轭安装槽132。此外,支撑件120相对安装在限位件间隙112的一侧,并且支撑件120的两端分别通过F型结构的支撑件连接部121与限位件110的平面侧壁相连接。本实施例中限位件的设置方式便于线圈估计的安装,同时限位件之间的支撑件保证了线圈骨架的稳定安装。并且限位件形成的磁轭安装腔以及磁轭安装腔内的磁轭安装件,提高了磁轭结构的装配效率及使用稳定性。支撑件与限位件之间的支撑件连接部结构牢固不易折断。
线圈骨架2与底座1之间的定位安装方式不仅限于通过线圈安装板210的端角与限位件110定位安装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还可以在底座1的底面上设有两个并排设置的限位件110,两个限位件110分别与线圈安装板210的两侧边缘的侧壁接触连接,所述的支撑件120设置在限位件110的中部,所述的支撑凸台111设置在限位件110的两端,并且交流接触器的磁轭安装在两个限位件110之间形成的磁轭安装腔130内。特别地,限位件110的底部与底座1的底面固定连接,限位件110的顶部边缘设有在安装时能与线圈安装板210接触连接的限位件安装斜面113。限位件安装斜面使得在安装时线圈安装板能够轻松准确地安装在限位件内,提高装配效率。
图16和图17中的线圈骨架2包括线圈骨架本体200和设置在线圈骨架本体200上的线圈接线板220,所述线圈接线板220与线圈接线件230的一端相连接,线圈接线件230的另一端置于线圈接线板220的外侧用于外部接线,线圈接线板220的侧边缘上设有支撑片222,所述的支撑片222与线圈接线件230置于线圈接线板220外侧的部分相连接用于支撑安装线圈接线件230,并且支撑片222的端部一侧安装有相对于支撑片222倾斜设置的面板223,所述面板223的表面设有用于指示线圈性能参数的指示件251。优选地,指示件251为膜状结构,膜状结构的指示件251贴附安装在面板223的表面;或者指示件251是移印在面板223上的标识移印层;或者指示件251与面板223通过二次注塑或者一次双色注塑加工成一体结构;或者指示件251以标贴形式贴附安装在面板223的表面。特别地,支撑片222的一端与线圈接线板220相连接,面板223是设置在支撑片222另一端的端面上的斜面结构,并且支撑片222中与线圈接线板220相连接一端的高度小于支撑片222另一端的高度,面板223表面上指示件251的形状是与面板223的表面相匹配的方形结构。并且支撑片222与线圈接线板220处于同一水平面上,面板223与支撑片222之间的夹角为60°。此外,线圈接线板220的端部两侧分别设有线圈接线件230,面板223相对设置在线圈接线件230之间,面板223距线圈接线板220侧边缘的距离大于线圈接线件230置于线圈接线板220外侧的端部距圈接线板220侧边缘的距离。指示件的安装位置便于观察,提高了使用效率。同时面板及指示件的角度和设置位置使得线圈骨架结构简单且实用性强。
图10和图11中的底座1侧壁的外表面上设有至少两个用于安装辅助触头的扩展槽101,底座1侧壁的内表面上设有与每个扩展槽101分别相对设置的让位凸台102,所述让位凸台102的表面设有第一加强筋140,并且第一加强筋140与底座1的底面相连接。具体地,让位凸台102之间所对应的底座1侧壁的内表面上设有至少一根第二加强筋150,并且第二加强筋150的一端与底座1的底面相连接,第二加强筋150的另一端与相邻让位凸台102上第一加强筋140的端部相平齐。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使得底座的侧壁在工作环境发生变化时,不易产生折弯变形,增强了底座侧壁的牢固程度从而保证了交流接触器底座结构在安装及使用过程中的稳定可靠,提高了底座使用效率。
所述第一加强筋140与让位凸台102的连接处以及第二加强筋150与底座1侧壁的内表面的连接处分别设有圆弧安装面103。第一加强筋140的形状与第二加强筋150的形状相同,包括相连接的垂直加强壁141和斜面加强壁142,所述垂直加强壁141的端部垂直安装在底座1的底面上,所述斜面加强壁142的端部与底座1侧壁的内表面边缘相连接,并且垂直加强壁141与斜面加强壁142的连接处设有圆弧连接面143。特别地,第一加强筋140中垂直加强壁141的表面与让位凸台102之间的距离大于让位凸台102的厚度。此外,第二加强筋150中垂直加强壁141的表面与对应相邻设置的让位凸台102的表面相平齐。圆弧安装面加强了加强筋与底座侧壁之间连接的牢固程度,进一步保证了底座的稳定安装。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的加工结构简单且不会影响到底座内其他元件的正常使用安装,提高了加强筋的使用可靠性。同时同时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中垂直加强壁的厚度保证了加强筋不易被折断。
所述底座1侧壁上的第一加强筋140和第二加强筋150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10所示,具体地底座1侧壁的外表面上设有两个扩展槽101,底座1侧壁的内表面上设有两个分别与扩展槽101相对应的让位凸台102,每个让位凸台102的表面分别设有一个第一加强筋140,两个让位凸台102之间所对应的底座1侧壁的内表面上设有一根第二加强筋150,并且第二加强筋150与两侧对应的第一加强筋140之间的距离相等。特别地,第二加强筋150的一端通过加强筋安装台104与底座1的底面相连接,所述加强筋安装台104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第二加强筋150的端部以及底座1的底面相连接,加强筋安装台104的侧壁与底座1侧壁的内表面相连接。此外,第一加强筋140与底座1的底面相连接的一端还与用于定位安装线圈骨架2的限位件110相连接。加强筋安装台使得第二加强筋设计加工简便,保证产品的生产质量。并且第一加强筋与限位件相连接能够进一步提高加强筋的牢固程度。
图12和图13中的线圈骨架2包括线圈骨架本体200和设置在线圈骨架本体200上的线圈接线板220,所述线圈接线板220的端部安装有线圈接线件230,所述的线圈接线件230上设有接线螺钉231。具体地,线圈接线板220上还设有用于遮挡线圈接线件230及接线螺钉231的防护盖240,所述的防护盖240包括与接线螺钉231的螺钉头部相对设置的第一防护壁241,所述的第一防护壁241上开设有螺丝刀孔242,防护盖240还包括相对设置在线圈接线件230一侧的第二防护壁243,所述的第二防护壁243上开设有线圈接线孔244,并且第一防护壁241与第二防护壁243的对应边缘相连接从而形成对线圈接线件230和接线螺钉231的包围遮挡。线圈骨架上自带的防护盖结构使得线圈骨架的整体性得到提高,相比于独立设置的防护盖减少了装配步骤,从而提高了线圈骨架的安装使用效率。
所述第一防护壁241的一侧边缘与第二防护壁243垂直连接,第一防护壁241的另一侧边缘与第三防护壁245相连接,并且相互连接的第一防护壁241、第二防护壁243和第三防护壁245形成了U型结构的防护盖240,U型结构的防护盖240的侧壁还设有用于将接线螺钉231安装在线圈接线件230上的螺钉安装缺口246,所述螺钉安装缺口246的两侧分别与第二防护壁243和第三防护壁245相对设置。优选地,第一防护壁241的前侧和后侧分别与第二防护壁243和第三防护壁245相连接,第一防护壁241的左侧设有螺钉安装缺口246,第一防护壁241的右侧安装有分别与第一防护壁241、第二防护壁243和第三防护壁245相连接的防护盖安装板248,所述防护盖安装板248的一端置于防护盖240相对第三防护壁245一侧的外部,并且防护盖安装板248的一端与线圈接线板220上安装的线圈安装台221相连接。特别地,线圈安装台221上开设有安装台插槽(图中未示出),防护盖安装板248的一端能够插入安装台插槽从而与线圈安装台221相连接,并且防护盖安装板248的一端与安装台插槽之间为过盈配合连接。U型结构的防护盖的包围遮挡效果好,保证了防护盖的安全性能。同时螺钉安装缺口便于装配,提高了组装效率。防护盖与线圈接线板固定结构简单可靠,并且防护盖安装板安装操作简便,保证了使用过程的可靠性。
图13和图14中的线圈接线件230包括相连接的线圈接线片232和线圈接线柱233,所述的线圈接线片232置于防护盖240内用于安装接线螺钉231,所述的线圈接线柱233穿过第三防护壁245置于防护盖240之外,并且第三防护壁245的侧壁上安装有用于包围遮挡线圈接线柱233的接线柱防护盖247,所述的接线柱防护盖247是端部与线圈接线板220相连接的L型结构折弯片,线圈接线柱233能够从接线柱防护盖247的一侧与线圈相连接。特别地,接线柱防护盖247中的垂直部分247a和水平部分247b分别与线圈接线板220和第三防护壁245相连接,所述的水平部分247b上设有用于安装线圈接线柱233的接线柱安装槽247c,所述的接线柱安装槽247c相对于接线柱防护盖247的水平部分247b倾斜设置,线圈接线片232和线圈接线柱233处在同一条直线上,第三防护壁245相对于第一防护壁241倾斜设置且垂直于线圈接线片232和线圈接线柱233所在的直线,并且第三防护壁245的侧边缘上还开设有用于安装线圈接线件230的接线件安装缺口245a。此外,接线柱233上设有接线柱卡件(图中未示出),接线柱安装槽247c上设有能与接线柱卡件配合安装的卡件安装孔,使得接线柱233能够卡接安装在接线柱安装槽247c内,从而完成线圈接线件230的安装。接线柱防护盖能够有效地保护线圈接线柱的部分,进而提高防护盖的防护等级,保证交流接触器的安全性能。线圈接线件的倾斜设置便于线圈接线片的外部接线,使得线圈接线稳定方便,提高了使用效率。第三防护壁上的接线件安装缺口便于装配安装。
所述线圈接线板220一侧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用于遮挡对应线圈接线件230和接线螺钉231的防护盖240,所述的防护盖240之间通过连接板250相连接,并且连接板250的两端分别与对应防护盖240上的第二防护壁243相连接。优选地,线圈接线板220、连接板250及连接板250两侧的防护盖240为一体注塑成型结构。并且连接板250相对于两端防护盖240倾斜设置,并且连接板240的表面设有用于指示线圈性能参数的指示件251。图15中基座3的两侧分别设有基座侧板301,所述的防护盖240和连接板250置于基座侧壁301的对应端部之间,并且防护盖240与基座侧壁301的表面相连接,第二防护壁243的表面与基座侧壁301的端面相平齐。一体成型简化了装配过程,连接板上的指示件提高了线圈骨架的实用性,同时防护盖与基座的匹配安装稳定且装配后外形美观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交流接触器的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底座(1)侧壁的外表面上设有至少两个用于安装辅助触头的扩展槽(101),底座(1)侧壁的内表面上设有与每个扩展槽(101)分别相对设置的让位凸台(102),所述让位凸台(102)的表面设有第一加强筋(140),并且第一加强筋(140)与底座(1)的底面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接触器的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让位凸台(102)之间所对应的底座(1)侧壁的内表面上设有至少一根第二加强筋(150),并且第二加强筋(150)的一端与底座(1)的底面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流接触器的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140)与让位凸台(102)的连接处以及第二加强筋(150)与底座(1)侧壁的内表面的连接处分别设有圆弧安装面(10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流接触器的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加强筋(140)的形状与第二加强筋(150)的形状相同,包括相连接的垂直加强壁(141)和斜面加强壁(142),所述垂直加强壁(141)的端部垂直安装在底座(1)的底面上,所述斜面加强壁(142)的端部与底座(1)侧壁的内表面边缘相连接,并且垂直加强壁(141)与斜面加强壁(142)的连接处设有圆弧连接面(14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交流接触器的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140)中垂直加强壁(141)的表面与让位凸台(102)之间的距离大于让位凸台(102)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交流接触器的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筋(150)中垂直加强壁(141)的表面与对应相邻设置的让位凸台(102)的表面相平齐。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流接触器的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筋(150)的一端通过加强筋安装台(104)与底座(1)的底面相连接,所述加强筋安装台(104)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第二加强筋(150)的端部以及底座(1)的底面相连接,加强筋安装台(104)的侧壁与底座(1)侧壁的内表面相连接,并且第二加强筋(150)的另一端与相邻让位凸台(102)上第一加强筋(140)的端部相平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接触器的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140)与底座(1)的底面相连接的一端还与用于定位安装线圈骨架(2)的限位件(110)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交流接触器的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侧壁的外表面上设有两个扩展槽(101),底座(1)侧壁的内表面上设有两个分别与扩展槽(101)相对应的让位凸台(102),每个让位凸台(102)的表面分别设有一个第一加强筋(140),两个让位凸台(102)之间所对应的底座(1)侧壁的内表面上设有一根第二加强筋(150),并且第二加强筋(150)与两侧对应的第一加强筋(140)之间的距离相等。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交流接触器的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底面上设有至少两个用于定位安装线圈骨架(2)的限位件(110),底座(1)的底面上还设有用于支撑安装线圈骨架(2)的支撑件(120),所述支撑件(120)的侧壁与限位件(110)的侧壁相连接,并且限位件(110)的高度大于支撑件(120)的高度;所述线圈骨架(2)的端部设有线圈安装板(210),所述线圈安装板(210)的侧壁与限位件(110)的侧壁相对设置,线圈安装板(210)的表面与支撑件(120)的表面接触连接;限位件(110)的侧壁上凸出设有支撑凸台(111),所述支撑凸台(111)的表面与线圈安装板(210)的表面接触连接,并且支撑凸台(111)的高度等于支撑件(120)的高度。
CN201521096538.3U 2015-12-24 2015-12-24 交流接触器的底座结构 Active CN2053351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96538.3U CN205335176U (zh) 2015-12-24 2015-12-24 交流接触器的底座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96538.3U CN205335176U (zh) 2015-12-24 2015-12-24 交流接触器的底座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35176U true CN205335176U (zh) 2016-06-22

Family

ID=563120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096538.3U Active CN205335176U (zh) 2015-12-24 2015-12-24 交流接触器的底座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3517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91287A (zh) * 2017-09-14 2018-01-16 浙江天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交流接触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91287A (zh) * 2017-09-14 2018-01-16 浙江天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交流接触器
CN107591287B (zh) * 2017-09-14 2020-07-31 浙江天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交流接触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20713B (zh) 交流接触器的线圈骨架
CN205452174U (zh) 交流接触器壳体的装配结构
CN205335176U (zh) 交流接触器的底座结构
CN205452189U (zh) 交流接触器的线圈骨架
CN205452188U (zh) 交流接触器的线圈骨架
CN205335182U (zh) 交流接触器线圈骨架的安装结构
CN102711003A (zh) 扬声器、扬声器壳体及其制作方法
CN205335175U (zh) 交流接触器壳体的装配结构
CN205452181U (zh) 交流接触器
CN202394813U (zh) 抗跌落的电磁继电器
CN201633558U (zh) 电动汽车仪表装配结构
CN104132447A (zh) 空调器底座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8925092A (zh) 电子设备
CN204887462U (zh) 受话器
CN205452182U (zh) 交流接触器
CN102745147B (zh) 一种车用装饰条安装结构
CN205562644U (zh) 电能表
CN210016627U (zh) 一种扬声器箱及电子设备
CN203618243U (zh) 一种机载电子模块加固的机箱
CN105792576A (zh) 壳体结构及移动终端
CN205388959U (zh) 交流接触器磁轭的安装结构
CN205452179U (zh) 交流接触器
CN206000816U (zh) 一种商用车电气护板固定结构
JP2006327486A (ja) ウインドウモールディングとカウルとの連結構造
CN216491159U (zh) 一种多角度易组合抗静电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