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15530U - 联轴器连接调整结构 - Google Patents

联轴器连接调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15530U
CN205315530U CN201521020855.7U CN201521020855U CN205315530U CN 205315530 U CN205315530 U CN 205315530U CN 201521020855 U CN201521020855 U CN 201521020855U CN 205315530 U CN205315530 U CN 2053155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f spring
shaft coupling
connects
axle
fixing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02085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佳
沈晓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mron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Omron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102085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155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155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1553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联轴器连接调整结构,用于第一装置与第二装置之间的连接,第一装置设置有第一轴,第二装置设置有第二轴,第二装置固定设置,第一轴与第二轴之间通过联轴器相连,该结构包括第一固定部件、第二固定部件、第一板簧以及第二板簧,第一固定部件固定设置;第二固定部件连接第一装置;第一板簧连接第一固定部件,且第一板簧吸收及自适应第一方向的偏移及振动;第二板簧连接第二固定部件,并与第一板簧相连,且第二板簧吸收及自适应第二方向的偏移及振动。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第一板簧和第二板簧,分别吸收及自适应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偏移及振动,从而使得第一轴位置可以微调,以优化第一轴与第二轴间的力的传递性能和传递尺寸精度。

Description

联轴器连接调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总体来说涉及实轴型旋转编码器的安装结构,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联轴器连接调整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实轴型旋转编码器的安装方式是编码器本体安装于一块固定板上,通过联轴器与被测转轴(电机转轴等)连接,实轴编码器自身被完全固定,在编码器转轴被带动旋转工作状态下,主轴的振动、偏移(包括偏心、偏角)主要依靠联轴器进行吸收,以免这种偏移、振动如传递给编码器造成编码器的损坏。但在客户实际使用当中,由于加工精度以及安装精度差异造成安装后实轴编码器与被测轴的同心度等精度要求保证十分困难。而且,联轴器吸收运转状态下的振动及偏移非常有限,所以造成了仍然有相当程度的振动及偏移以及其所产生的应力传递给了编码器的转轴,进而造成了实轴编码器的轴承、码盘等各种机械性的损坏。
现有技术的实轴型编码器在实际运用中的劣势:
1、由于固定板制作加工精度低、以及安装过程中产生的偏差造成编码器与被测定轴同心度非常低;
2、在运转过程中,由于电机主轴本身也会产生振动、以及转轴中心的偏移、偏心、偏角,并且随着电机的老化,这种异常状况将愈发严重;
3、实轴编码器安装过程比较复杂,安装过程中需要时刻调整同心度,以及通过多个螺丝才可将编码器进行彻底固定,花费工时多;
4、由于通过螺丝拧入编码器本体上位置固定的螺纹孔以与安装板固定,所以编码器安装的相对位置(即导线出线方向)也无法任意调整;
5、如上述1、2点所述,实轴编码器转轴易受到相当程度的振动及偏移以及其所产生的应力而造成损坏;
由于以上这些课题,实轴编码器本身、以及联轴器在实际工况运转下,都易发生损坏,造成系统工作故障、甚至停止,需要时时维护、以及更换产品,这样也对生产成本、工数影响非常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能够调整第一轴连接位置、从而使第一轴与第二轴连接的力学性能更优的联轴器连接调整结构。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联轴器连接调整结构,用于第一装置与第二装置之间的连接,所述第一装置设置有第一轴,所述第二装置设置有第二轴,所述第二装置固定设置,所述第一轴与所述第二轴之间通过联轴器相连,所述联轴器连接调整结构包括:
第一固定部件,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固定设置;
第二固定部件,所述第二固定部件连接所述第一装置;
第一板簧,所述第一板簧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件,且所述第一板簧吸收及自适应第一方向的偏移及振动;以及
第二板簧,所述第二板簧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件,并与所述第一板簧相连,且所述第二板簧吸收及自适应第二方向的偏移及振动;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板簧和所述第二板簧均还吸收及自适应第三方向的偏移及振动,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的水平径向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的竖直径向方向,所述第三方向为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的轴向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板簧为片状,且具有第一角部、第二角部和中空结构,所述第一板簧通过所述第一角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件,通过所述第二角部连接所述第二板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角部上设置有折角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板簧为片状,且具有第三角部、第四角部和中空结构,所述第二板簧通过所述第三角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件,通过所述第四角部与所述第一板簧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四角部上设置有弯曲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联轴器连接调整结构还包括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固定设置,且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套装于所述安装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固定部件为一安装环,所述第一固定部件以紧胀方式紧固于所述安装孔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固定部件为一安装环,所述第二固定部件卡箍所述第一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装置为实轴编码器,所述第二装置为电机。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联轴器连接调整结构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第一板簧吸收及自适应第一方向的偏移及振动,第二板簧吸收及自适应第二方向的偏移及振动,从而使得第一轴的位置可以微调,以优化第一轴与第二轴间的力的传递性能和传递尺寸精度,提高联轴器连接的可靠性,提高各部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联轴器连接调整结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联轴器连接调整结构与第一装置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联轴器连接调整结构与第一装置的装配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联轴器连接调整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联轴器连接调整结构中第一板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联轴器连接调整结构中第一板簧的调节效果示意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联轴器连接调整结构中第二板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联轴器连接调整结构中第二板簧的调节效果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第一装置;2、第二装置;3、联轴器;4、联轴器连接调整结构;11、第一轴;12、凸台;41、第一固定部件;42、第二固定部件;43、第一板簧;44、第二板簧;45、第一连接件;46、安装板;47、第二连接件;48、第三连接件;49、调整螺钉;411、调整孔;412、外配合面;413、楔形断面;414、423、433、434、443、444、连接孔;421、凸耳;422、内配合面;424、第四连接件;430、第一中空部;431、第一角部;432、第二角部;435、折角结构;440、第二中空部;441、第三角部;442、第四角部;445、弯曲结构;461、套装孔;X1、第一方向;X2、第二方向;X3、第三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示例的下面描述中,参照附图进行,所述附图形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并且其中以示例方式显示了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多个方面的不同示例性结构、系统和步骤。应理解,可以使用部件、结构、示例性装置、系统和步骤的其他特定方案,并且可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进行结构和功能性修改。而且,虽然本说明书中可使用术语“顶部”、“底部”、“前部”、“后部”、“侧部”等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示例性特征和元件,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文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本说明书中的任何内容都不应理解为需要结构的特定三维方向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参见图1和图2所示,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联轴器连接调整结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联轴器连接调整结构与第一装置的装配结构示意图。该联轴器连接调整结构用于第一装置1与第二装置2之间的连接,其中第一装置1和第二装置2的具体结构并不做限制,只要第一装置1上具有第一轴11,第二装置2上具有第二轴(图中未示出)即可。而且,第二装置2固定设置,该第一轴11和第二轴之间通过联轴器3相连。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配合联轴器3进行第一轴11的位置的调整,以调节第一轴11与第二轴之间连接的尺寸精度以及优化力的传递性能。至于第一轴11与第二轴的关系,其中一个轴是力的输出轴,另一个必然是力的输入轴,较为优化的将力的输出轴所在的装置进行固定,而另一装置进行调节。以下仅以实轴型旋转编码器与电机间的连接为例进行展开说明,但需要说明的,该具体实施例不能用作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该实施例中,第一装置1为实轴型旋转编码器,第一轴为力的输入轴,第二装置2为电机,第二轴为力的输出轴。该实施例中,将第二装置2固定设置,第一轴11与第二轴之间通过联轴器3相连,本实用新型的联轴器连接调整结构4与第一装置1进行装配。
参见图2和图3所示,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联轴器连接调整结构与第一装置的装配分解结构示意图。第一轴11设置于第一装置1的一端,且该端上还设置有环形的凸台12,该凸台12具有外圆周面,联轴器连接调整结构4与该凸台12的外圆周面相配合连接。
该实施例中,联轴器连接调整结构4包括第一固定部件41、第二固定部件42、第一板簧43、第二板簧44和安装板46。其中,安装板46为板状结构,下部固定连接,其中部设置有套装孔461,该套装孔461为圆孔。
该实施例中,请一并参考图4所示,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联轴器连接调整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第一固定部件41在本实施例中为圆环结构,其上具有楔形断面413,在楔形断面413的半边实体上设置有通向该楔形断面413的调整孔411,该调整孔411为条形孔,在楔形断面413的另半边实体上设置有螺纹孔(图中未示出)。一调整螺钉49穿过调整孔411与螺纹孔相连,通过调整螺钉49的挤压,使得楔形断面413的两半实体间交错,从而可扩大第一固定部件41的外形尺寸。第一固定部件41具有外配合面412,该外配合面412为圆柱面,与安装板46的套装孔461相配,并通过该配合,使得第一固定部件41套装于安装板46上,再通过调整螺钉49的调整,使得第一固定部件41紧胀于套装孔461内。
该实施例中,第二固定部件42为一具有豁口的圆环,在该豁口的两侧设置有凸耳421,且两凸耳421的对应位置上设置有连接孔,通过第四连接件424使得两部分相连。该第四连接件424可以是螺栓与螺母的配合,也可以是螺钉或者铆钉,对应的连接孔需与之相配。第二固定部件42的内环面为圆柱面,形成内配合面422,该内配合面422与第一装置1上的凸台12的外圆周面相配,并通过该配合,使得第二固定部件42套装第一装置1,再通过第四连接件424的拧紧,使得第二固定部件42卡箍紧固于凸台12上。
该实施例中,第一板簧43的结构请一并参见图5所示,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联轴器连接调整结构中第一板簧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中,第一板簧43为片状结构,外周面大致为矩形,内部具有圆形的第一中空部430,以增加其弹性。第一板簧43的矩形结构包括四个角部,其中两个为第一角部431,另外两个为第二角部432,两个第一角部431相对设置,两个第二角部432同样相对设置,从而形成第一角部431与第二角部432的交错设置结构。实际上,第一板簧43也可以是条形、六边形或者其他偶数边的形状。在第一角部431上设置有连接孔433,在第二角部432上设置有连接孔434。该实施例中,第一角部431用于与第一固定部件41连接,第二角部432用于与第二板簧44连接。
该实施例中,两个第一角部431上均设置有折角结构435,该折角结构435可以提高第一板簧43吸收及自适应第一方向X1和第三方向X3的偏移及振动。该实施例中,该第一方向X1为图中所示的左右方向,即为第一轴11和第二轴的水平径向方向;该第二方向X2为图中所示的上下方向,即为第一轴11和第二轴的竖直径向方向;该第三方向X3为图中所示的前后方向,即为第一轴11和第二轴的轴向延伸方向。第一板簧43吸收及自适应第一方向X1和第三方向X3的偏移及振动的效果如图6所示,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联轴器连接调整结构中第一板簧的调节效果示意图。图6中示出了第一板簧43的三个状态,其中状态1为正常状态,状态2为吸收及自适应第三方向X3的偏移及振动时的状态,状态3为同时吸收及自适应第一方向X1和第三方向X3的偏移及振动时的状态。
该实施例中,第二板簧44的结构请一并参见图7所示,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联轴器连接调整结构中第二板簧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中,第二板簧44为片状结构,外周面大致为矩形,内部具有圆形的第二中空部440,以增加其弹性。第二板簧44的矩形结构包括四个角部,其中两个为第三角部441,另外两个为第四角部442,两个第三角部441相对设置,两个第四角部442同样相对设置,从而形成第三角部441与第四角部442的交错设置结构。实际上,第二板簧44也可以是条形、六边形或者其他偶数边的形状。在第三角部441上设置有连接孔443,在第四角部442上设置有连接孔444。该实施例中,第三角部441用于与第二固定部件42连接,第四角部442用于与第一板簧43连接。
该实施例中,两个第四角部442上均设置有弯曲结构445,该弯曲结构445可以提高第二板簧44吸收及自适应第二方向X2和第三方向X3的偏移及振动。该实施例中,该第一方向X1为图中所示的左右方向,即为第一轴11和第二轴的水平径向方向;该第二方向X2为图中所示的上下方向,即为第一轴11和第二轴的竖直径向方向;该第三方向X3为图中所示的前后方向,即为第一轴11和第二轴的轴向延伸方向。第二板簧44吸收及自适应第二方向X2和第三方向X3的偏移及振动的效果如图8所示,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联轴器连接调整结构中第二板簧的调节效果示意图。图8中示出了第二板簧44的三个状态,其中状态1为正常状态,状态2为吸收及自适应第三方向X3的偏移及振动时的状态,状态3为同时吸收及自适应第二方向X2和第三方向X3的偏移及振动时的状态。
通过上述具体实施例的描述可知,本实施例中的联轴器连接调整结构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可以使得编码器自身具备自适应及吸收工况中的各种振动、偏移、偏心、偏角等位移量,避免了实轴编码器产品、以及联轴器、甚至系统的故障、及损坏;
2、安装更加方便,相对于现有的编码器本体安装,只需要拧紧2个螺丝即可,并且安装过程中无需时刻同步调整同心度;
3、由于不需要通过螺丝拧入编码器本体上位置固定的螺纹孔,所以编码器安装的相对位置(即导线出线方向)可以任意进行调节,使用非常灵活;
4、由于通过编码器自身适应及吸收偏移,使得产品的工作使用寿命大幅延长,系统运转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整体的生产成本也就得到了控制和改善。
以上结合附图示例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式。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所示出的具体结构和工艺过程仅仅为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而且,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对以上所述所示的各种技术特征按照各种可能的方式进行组合以构成新的技术方案,或者进行其它改动,而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联轴器连接调整结构,用于第一装置与第二装置之间的连接,所述第一装置设置有第一轴,所述第二装置设置有第二轴,所述第二装置固定设置,所述第一轴与所述第二轴之间通过联轴器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器连接调整结构包括:
第一固定部件,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固定设置;
第二固定部件,所述第二固定部件连接所述第一装置;
第一板簧,所述第一板簧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件,且所述第一板簧吸收及自适应第一方向的偏移及振动;以及
第二板簧,所述第二板簧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件,并与所述第一板簧相连,且所述第二板簧吸收及自适应第二方向的偏移及振动;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轴器连接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簧和所述第二板簧均还吸收及自适应第三方向的偏移及振动,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轴器连接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的水平径向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的竖直径向方向,所述第三方向为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的轴向方向。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联轴器连接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簧为片状,且具有第一角部、第二角部和中空结构,所述第一板簧通过所述第一角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件,通过所述第二角部连接所述第二板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联轴器连接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部上设置有折角结构。
6.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联轴器连接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簧为片状,且具有第三角部、第四角部和中空结构,所述第二板簧通过所述第三角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件,通过所述第四角部与所述第一板簧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联轴器连接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角部上设置有弯曲结构。
8.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联轴器连接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器连接调整结构还包括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固定设置,且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套装于所述安装孔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联轴器连接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件为一安装环,所述第一固定部件以紧胀方式紧固于所述安装孔中。
10.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联轴器连接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部件为一安装环,所述第二固定部件卡箍所述第一装置。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轴器连接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置为实轴编码器,所述第二装置为电机。
CN201521020855.7U 2015-12-10 2015-12-10 联轴器连接调整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3155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20855.7U CN205315530U (zh) 2015-12-10 2015-12-10 联轴器连接调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20855.7U CN205315530U (zh) 2015-12-10 2015-12-10 联轴器连接调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15530U true CN205315530U (zh) 2016-06-15

Family

ID=563162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020855.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315530U (zh) 2015-12-10 2015-12-10 联轴器连接调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1553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61293A (zh) * 2018-04-24 2018-08-03 桂林星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编码器专用的联轴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61293A (zh) * 2018-04-24 2018-08-03 桂林星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编码器专用的联轴器
CN108361293B (zh) * 2018-04-24 2023-08-22 桂林星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编码器专用的联轴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39447B (zh) 一种全固定丝杆预拉伸机构
US11486425B2 (en) Paired eccentric cam adjuster
CN205315530U (zh) 联轴器连接调整结构
CN105502038A (zh) 一种收放卷气胀轴的固定结构
EP2990676B1 (en) Coupling
CA3160344A1 (en) Flexible coupling
CN110030367B (zh) 一种用于连接器的弹性环
CN201786962U (zh) 弹、刚性组合联轴器
CN201963875U (zh) 弹性补偿环密封组件
CN208619538U (zh) 一种高刚性双膜片胀套联轴器
CN111853077B (zh) 一种连接器
CN208474340U (zh) 套盖快拆式联轴器
CN209510943U (zh) 一种带有中间套的梅花联轴器
CN210660621U (zh) 一种电动水泵
CN109114224A (zh) 主轴密封限力装置
CN218934973U (zh) 螺纹衬套组件
CN220452545U (zh) 一种防窜动限位弹性联轴器
CN216447398U (zh) 变桨系统用的齿轮箱输入部装损伤再利用结构
CN104613061A (zh) 承弯接头和飞行器
CN114673562B (zh) 一种航空发动机的多转子件稳健性连接结构
CN219774641U (zh) 一种短距膜片联轴器
CN202867601U (zh) 一种柔性联轴器
CN109764066B (zh) 一种挠性联轴器
CN214465682U (zh) 一种安装间距可调的弹性体联轴器
CN201858267U (zh) 一种刚性联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