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77504U - 对转叶轮机构及包括其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对转叶轮机构及包括其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277504U
CN205277504U CN201520706897.XU CN201520706897U CN205277504U CN 205277504 U CN205277504 U CN 205277504U CN 201520706897 U CN201520706897 U CN 201520706897U CN 205277504 U CN205277504 U CN 2052775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le
reverse rotation
rotate forward
dynamic leaf
described rever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0689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靳北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lecule Power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olecule Power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lecule Power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olecule Power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70689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2775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2775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277504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1/00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1/24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characterised by counter-rotating rotors subjected to same working fluid stream without intermediate stator blades or the lik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5/00Blades; Blade-carrying members; Heating, heat-insulating, cooling or antivibration means on the blades or the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CGAS-TURBINE PLANTS; AIR INTAKES FOR JET-PROPULSION PLANTS; CONTROLLING FUEL SUPPLY IN AIR-BREATHING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2C3/00Gas-turbine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ombustion products as the working flui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Hydraulic Motors (AREA)
  • Turbine Rotor Nozzle Sealing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对转叶轮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正向旋转轴和至少一个反向旋转轴,所述正向旋转轴的数量和所述反向旋转轴的数量之间的差值为1或0,所有所述正向旋转轴和所有所述反向旋转轴交替轴向对应设置,在所有所述正向旋转轴上分别设置正向旋转动叶,在所有所述反向旋转轴上分别设置反向旋转动叶,每个相邻的所述正向旋转动叶和所述反向旋转动叶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工作级,在所述正向旋转轴和所述反向旋转轴之间设置惰磁液对转结构。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应用所述对转叶轮机构的装置。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对转叶轮机构及其装置可以解决多级对转的问题,且能大幅度提高转速,在减小体积的情况下提高效率和功率。

Description

对转叶轮机构及包括其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能与动力领域,尤其是一种对转叶轮机构及包括其的叶轮压气单元、叶轮膨胀单元、液体泵、蒸汽轮机、燃气轮机和喷气式发动机。
背景技术
无论是气体叶轮机构还是液体叶轮机构的级数决定着其性能,目前绝大多数这类机构均是由动叶和静叶相配合形成工作级。虽然有对转叶轮机构的技术方案和相关专利,但是均未解决多级对转的问题。因此,需要发明一种新型的叶轮机构及包括其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方案1:一种对转叶轮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正向旋转轴和至少一个反向旋转轴,所述正向旋转轴的数量和所述反向旋转轴的数量之间的差值为1或0,所有所述正向旋转轴和所有所述反向旋转轴交替轴向对应设置,在所有所述正向旋转轴上分别设置正向旋转动叶,在所有所述反向旋转轴上分别设置反向旋转动叶,每个相邻的所述正向旋转动叶和所述反向旋转动叶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工作级,在所述正向旋转轴和所述反向旋转轴之间设置惰磁液对转结构。
方案2:在方案1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惰磁液对转结构设为永磁线圈电磁感应结构或设为线圈线圈电磁感应结构。
方案3:在方案1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惰磁液对转结构设为液体叶轮结构。
方案4:在方案1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惰磁液对转结构设为惰轮。
方案5:在方案1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正向旋转轴和所述反向旋转轴共轴线对应设置,所述惰磁液对转结构设为惰轮,所述正向旋转轴和所述反向旋转轴经所述惰轮联动设置。
方案6:一种对转叶轮机构,包括正向旋转轴和反向旋转轴,在所述正向旋转轴上设正向旋转动叶,在所述反向旋转轴上设反向旋转动叶,所述正向旋转轴和所述反向旋转轴共轴线对应设置,在所述正向旋转轴和所述反向旋转轴相对应的区域内设置惰轮,所述正向旋转轴和所述反向旋转轴经所述惰轮联动设置,每个相邻的所述正向旋转动叶和所述反向旋转动叶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工作级。
方案7:在方案4至6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在与所述正向旋转轴相对应的所述反向旋转轴的端部设反向锥齿,在与所述反向旋转轴相对应的所述正向旋转轴的端部设正向锥齿,所述惰轮设为锥齿惰轮,所述反向锥齿与所述锥齿惰轮啮合设置,所述锥齿惰轮与所述正向锥齿啮合设置。
方案8:在方案4至方案6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所述正向旋转轴和所述反向旋转轴相对应的区域内,所述正向旋转轴的一部分套装设置在所述反向旋转轴外,在套装设置在所述反向旋转轴外的那一部分所述正向旋转轴上设内齿,在所述反向旋转轴上设外齿,所述惰轮设为齿轮惰轮,所述内齿与所述齿轮惰轮啮合设置,所述齿轮惰轮与所述外齿啮合设置。
方案9:在方案4至方案6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所述正向旋转轴和所述反向旋转轴相对应的区域内,于所述正向旋转轴设置内齿A,于所述反向旋转轴设置内齿B,所述惰轮设为包括相互啮合的两个齿轮的组合惰轮,所述内齿A与所述组合惰轮中的一个齿轮啮合设置,所述组合惰轮中的另一个齿轮与所述内齿B啮合设置。
方案10:在方案4至方案6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所述正向旋转轴和所述反向旋转轴相对应的区域内,于所述正向旋转轴设置内齿A,于所述反向旋转轴设置内齿B,所述惰轮设为包括相互啮合的两个以上齿轮的组合惰轮,所述内齿A与所述组合惰轮中的一类齿轮啮合设置,所述组合惰轮中的另一类齿轮与所述内齿B啮合设置。
方案11:利用方案1至方案10中任一方案所述对转叶轮机构的叶轮压气单元,所述正向旋转轴、所述正向旋转动叶、所述反向旋转轴和所述反向旋转动叶设置在壳体内,所述正向旋转轴和/或所述反向旋转轴设为动力输入轴,所述正向旋转动叶和所述反向旋转动叶设为压气动叶。
方案12:利用方案1至方案10中任一方案所述对转叶轮机构的叶轮膨胀单元,所述正向旋转轴、所述正向旋转动叶、所述反向旋转轴和所述反向旋转动叶设置在壳体内,所述正向旋转轴和/或所述反向旋转轴设为动力输出轴,所述正向旋转动叶和所述反向旋转动叶设为膨胀动叶。
方案13:利用方案1至方案10中任一方案所述对转叶轮机构的液体泵,所述正向旋转轴、所述正向旋转动叶、所述反向旋转轴和所述反向旋转动叶设置在壳体内,所述正向旋转轴和/或所述反向旋转轴设为动力输入轴,所述正向旋转动叶和所述反向旋转动叶设为泵送动叶,在所述壳体上设液体入口。
方案14:利用方案1至方案10中任一方案所述对转叶轮机构的蒸汽轮机,所述正向旋转轴、所述正向旋转动叶、所述反向旋转轴和所述反向旋转动叶设置在壳体内,所述正向旋转轴和/或所述反向旋转轴设为动力输出轴,所述正向旋转动叶和所述反向旋转动叶设为膨胀动叶,在所述壳体上设置蒸汽入口。
方案15:利用方案1至方案10中任一方案所述对转叶轮机构的燃气轮机,所述正向旋转轴、所述正向旋转动叶、所述反向旋转轴和所述反向旋转动叶设置在压气单元壳体内,所述正向旋转轴和/或所述反向旋转轴设为动力输入轴,所述正向旋转动叶和所述反向旋转动叶设为压气动叶构成压缩单元的一部分;所述正向旋转轴、所述正向旋转动叶、所述反向旋转轴和所述反向旋转动叶设置在膨胀单元壳体内,所述正向旋转轴和/或所述反向旋转轴设为动力输出轴,所述正向旋转动叶和所述反向旋转动叶设为膨胀动叶构成膨胀单元的一部分;所述压气单元壳体的压缩气体出口与燃烧室连通,所述燃烧室与所述膨胀单元壳体的工质入口连通;所述压缩单元的动力轴和所述膨胀单元的动力轴联动设置,所述膨胀单元的动力轴对外输出动力;或所述压缩单元的动力轴和所述膨胀单元的一部分动力轴联动设置,所述膨胀单元的另一部分动力轴对外输出动力。
方案16:利用方案1至方案10中任一方案所述对转叶轮机构的喷气式发动机,所述正向旋转轴、所述正向旋转动叶、所述反向旋转轴和所述反向旋转动叶设置在压气单元壳体内,所述正向旋转轴和/或所述反向旋转轴设为动力输入轴,所述正向旋转动叶和所述反向旋转动叶设为压气动叶构成压缩单元的一部分;所述正向旋转轴、所述正向旋转动叶、所述反向旋转轴和所述反向旋转动叶设置在膨胀单元壳体内,所述正向旋转轴和/或所述反向旋转轴设为动力输出轴,所述正向旋转动叶和所述反向旋转动叶设为膨胀动叶构成膨胀单元的一部分;所述压气单元壳体的压缩气体出口与燃烧室连通,所述燃烧室与所述膨胀单元壳体的工质入口连通,所述压缩单元的动力轴和所述膨胀单元的动力轴联动设置,所述膨胀单元壳体的工质出口与拉瓦尔喷管的工质入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中,所谓的“惰磁液对转结构”是指利用惰轮、利用电磁感应或利用液体传动吸收动力形成对转关系的结构,或者是利用惰轮、利用电磁感应或利用液体传动将对转动力转换成旋转动力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所谓的“正向”和所谓的“反向”是仅为区别旋转方向而定义。
本实用新型中,所谓的“动叶”是指做旋转运动的叶片,包括叶栅。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联动设置包括共轴设置。
本实用新型中,可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液体叶轮结构包括对应设置的同流向反转向的叶轮。
本实用新型中,应根据热能与动力领域的公知技术,在必要的地方设置必要的部件、单元或系统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中所公开的对转叶轮机构及其装置可以解决多级对转的问题,且能大幅度提高转速,在减小体积的情况下提高效率和功率。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的结构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9的结构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1的结构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的结构示意图;
图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3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4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5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6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7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8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正向旋转轴,2反向旋转轴,3正向旋转动叶,4反向旋转动叶,5惰磁液对转结构,51惰轮,52永磁线圈电磁感应结构,53线圈线圈电磁感应结构,54液体叶轮结构,55组合惰轮,61壳体,62壳体,63壳体,64壳体,65压气单元壳体,66膨胀单元壳体,68压气单元壳体,69膨胀单元壳体,7燃烧室,8拉瓦尔喷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对转叶轮机构,如图1所示,包括一个正向旋转轴1和一个反向旋转轴2,在所述正向旋转轴1上设置正向旋转动叶3,在所述反向旋转轴2上设置反向旋转动叶4,相邻的所述正向旋转动叶3和所述反向旋转动叶4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工作级,在所述正向旋转轴1和所述反向旋转轴2之间设置惰磁液对转结构5。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可使所述对转叶轮机构包括一个以上正向旋转轴1和一个以上反向旋转轴2,并可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正向旋转轴1的数量和所述反向旋转轴2的数量之间的差值为0或1,所有所述正向旋转轴1和所有所述反向旋转轴2交替轴向对应设置,在所有所述正向旋转轴1上分别设置正向旋转动叶3,在所有所述反向旋转轴2上分别设置反向旋转动叶4,每个相邻的所述正向旋转动叶3和所述反向旋转动叶4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工作级,在所述正向旋转轴1和所述反向旋转轴2之间设置惰磁液对转结构5。
实施例2
一种对转叶轮机构,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惰磁液对转结构5设为永磁线圈电磁感应结构52。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在具体实施时,所述永磁线圈电磁感应结构52包括电磁线圈52a和永磁铁52b,所述电磁线圈52a设置在所述正向旋转轴1和所述反向旋转轴2上,并通过所述永磁铁52b和所述电磁线圈52a的作用实现叶轮机构的对转;或所述永磁铁52b设置在所述正向旋转轴1和所述反向旋转轴2上,并通过所述永磁铁52b和所述电磁线圈52a的作用实现叶轮机构的对转。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的可变换实施方式均可进一步使所述惰磁液对转结构5设为永磁线圈电磁感应结构52。
实施例3
一种对转叶轮机构,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惰磁液对转结构5设为线圈线圈电磁感应结构53。
在具体实施时,可使所述线圈线圈电磁感应结构53包括电磁线圈53a和电磁线圈53b,所述电磁线圈53a设置在所述正向旋转轴1和所述反向旋转轴2上,并通过所述电磁线圈53b和所述电磁线圈53a的作用实现叶轮机构的对转;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还可使所述电磁线圈53b设置在所述正向旋转轴1和所述反向旋转轴2上,并通过所述电磁线圈53b和所述电磁线圈53a的作用实现叶轮机构的对转。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的可变换实施方式均可进一步使所述惰磁液对转结构5设为线圈线圈电磁感应结构53。
实施例4
一种对转叶轮机构,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惰磁液对转结构5设为液体叶轮结构54。
在具体实施时,使所述液体叶轮结构54包括设置在所述正向旋转轴1上的正向叶轮54a和设置在所述反向旋转轴2上的反向叶轮54b,通过液流和所述正向叶轮54a和所述反向叶轮54b实现叶轮机构的对转。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的可变换实施方式均可进一步使所述惰磁液对转结构5设为液体叶轮结构54。
实施例5
一种对转叶轮机构,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惰磁液对转结构5设为惰轮51。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的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均可进一步使所述惰磁液对转结构5设为惰轮51。
实施例6
一种对转叶轮机构,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正向旋转轴1和所述反向旋转轴2共轴线对应设置,所述惰磁液对转结构5设为惰轮51,所述正向旋转轴1和所述反向旋转轴2经所述惰轮51联动设置。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的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均可进一步使所述正向旋转轴1和所述反向旋转轴2共轴线对应设置,所述惰磁液对转结构5设为惰轮51,所述正向旋转轴1和所述反向旋转轴2经所述惰轮51联动设置。
实施例7
一种对转叶轮机构,包括正向旋转轴1和反向旋转轴2,在所述正向旋转轴1上设正向旋转动叶3,在所述反向旋转轴2上设反向旋转动叶4,所述正向旋转轴1和所述反向旋转轴2共轴线对应设置,在所述正向旋转轴1和所述反向旋转轴2相对应的区域内设置惰轮51,所述正向旋转轴1和所述反向旋转轴2经所述惰轮51联动设置,每个相邻的所述正向旋转动叶3和所述反向旋转动叶4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工作级。
实施例8
一种对转叶轮机构,如图5所示,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进一步在与所述正向旋转轴1相对应的所述反向旋转轴2的端部设反向锥齿,在与所述反向旋转轴2相对应的所述正向旋转轴1的端部设正向锥齿,所述惰轮51设为锥齿惰轮,所述反向锥齿与所述锥齿惰轮啮合设置,所述锥齿惰轮与所述正向锥齿啮合设置。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实施例5至实施例7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均可进一步在与所述正向旋转轴1相对应的所述反向旋转轴2的端部设反向锥齿,在与所述反向旋转轴2相对应的所述正向旋转轴1的端部设正向锥齿,所述惰轮51设为锥齿惰轮,所述反向锥齿与所述锥齿惰轮啮合设置,所述锥齿惰轮与所述正向锥齿啮合设置。
实施例9
一种对转叶轮机构,如图6所示,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所述正向旋转轴1和所述反向旋转轴2相对应的区域内,所述正向旋转轴1的一部分套装设置在所述反向旋转轴2外,在套装设置在所述反向旋转轴2外的那一部分所述正向旋转轴1上设内齿,在所述反向旋转轴2上设外齿,所述惰轮51设为齿轮惰轮,所述内齿与所述齿轮惰轮啮合设置,所述齿轮惰轮与所述外齿啮合设置。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实施例5至实施例7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均可进一步在所述正向旋转轴1和所述反向旋转轴2相对应的区域内,所述正向旋转轴1的一部分套装设置在所述反向旋转轴2外,在套装设置在所述反向旋转轴2外的那一部分所述正向旋转轴1上设内齿,在所述反向旋转轴2上设外齿,所述惰轮51设为齿轮惰轮,所述内齿与所述齿轮惰轮啮合设置,所述齿轮惰轮与所述外齿啮合设置。
实施例10
一种对转叶轮机构,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所述正向旋转轴1和所述反向旋转轴2相对应的区域内,于所述正向旋转轴1设置内齿A,于所述反向旋转轴2设置内齿B,所述惰轮设为包括相互啮合的两个齿轮的组合惰轮55,所述内齿A与所述组合惰轮55中的一个齿轮啮合设置,所述组合惰轮55中的另一个齿轮与所述内齿B啮合设置。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实施例5至实施例7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均可进一步在所述正向旋转轴1和所述反向旋转轴2相对应的区域内,于所述正向旋转轴1设置内齿A,于所述反向旋转轴2设置内齿B,所述惰轮51设为包括相互啮合的两个齿轮的组合惰轮55,所述内齿A与所述组合惰轮55中的一个齿轮啮合设置,所述组合惰轮55中的另一个齿轮与所述内齿B啮合设置。
实施例11
一种对转叶轮机构,如图7所示,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所述正向旋转轴1和所述反向旋转轴2相对应的区域内,于所述正向旋转轴1设置内齿A,于所述反向旋转轴2设置内齿B,所述惰轮51设为包括相互啮合的两个以上齿轮的组合惰轮55,所述内齿A与所述组合惰轮55中的一类齿轮55a啮合设置,所述组合惰轮中的另一类齿轮55b与所述内齿B啮合设置。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实施例5至实施例7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均可进一步在所述正向旋转轴1和所述反向旋转轴2相对应的区域内,于所述正向旋转轴1设置内齿A,于所述反向旋转轴2设置内齿B,所述惰轮51设为包括相互啮合的两个以上齿轮的组合惰轮55,所述内齿A与所述组合惰轮55中的一类齿轮55a啮合设置,所述组合惰轮中的另一类齿轮55b与所述内齿B啮合设置。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1及其可变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齿轮55a和齿轮55b可选择性地选择设为同类或不同类齿轮。
实施例12
利用实施例8所述对转叶轮机构的叶轮压气单元,如图8所示,所述正向旋转轴1、所述正向旋转动叶3、所述反向旋转轴2和所述反向旋转动叶4设置在壳体61内,所述正向旋转轴1和所述反向旋转轴2均设为动力输入轴,所述正向旋转动叶3和所述反向旋转动叶4设为压气动叶。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2还可选择性地选择仅使所述正向旋转轴1设为动力输入轴,或仅使所述反向旋转轴2设为动力输入轴。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至实施例11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所述对转叶轮机构均可替代实施例12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所述对转叶轮机构。
实施例13
利用实施例8所述对转叶轮机构的叶轮膨胀单元,如图9所示,所述正向旋转轴1、所述正向旋转动叶3、所述反向旋转轴2和所述反向旋转动叶4设置在壳体62内,所述正向旋转轴1和所述反向旋转轴2均设为动力输出轴,所述正向旋转动叶3和所述反向旋转动叶4设为膨胀动叶。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3还可选择性地选择仅使所述正向旋转轴1设为动力输入轴,或仅使所述反向旋转轴2设为动力输入轴。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至实施例11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所述对转叶轮机构均可替代实施例13及其可变换实施方式所述对转叶轮机构。
实施例14
利用实施例8所述对转叶轮机构的液体泵,如图10所示,所述正向旋转轴1、所述正向旋转动叶3、所述反向旋转轴2和所述反向旋转动叶4设置在壳体63内,所述正向旋转轴1和所述反向旋转轴2均设为动力输入轴,所述正向旋转动叶3和所述反向旋转动叶4设为泵送动叶,在所述壳体63上设液体入口。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4还可选择性地选择仅使所述正向旋转轴1设为动力输入轴,或仅使所述反向旋转轴2设为动力输入轴。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至实施例11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所述对转叶轮机构均可替代实施例14及其可变换实施方式所述对转叶轮机构。
实施例15
利用实施例8所述对转叶轮机构的蒸汽轮机,如图11所示,所述正向旋转轴1、所述正向旋转动叶3、所述反向旋转轴2和所述反向旋转动叶4设置在壳体64内,所述正向旋转轴1和所述反向旋转轴2均设为动力输出轴,所述正向旋转动叶3和所述反向旋转动叶4设为膨胀动叶,在所述壳体64上设置蒸汽入口。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5还可选择性地选择仅使所述正向旋转轴1设为动力输入轴,或仅使所述反向旋转轴2设为动力输入轴。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至实施例11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所述对转叶轮机构均可替代实施例15及其可变换实施方式所述对转叶轮机构。
实施例16
利用实施例8所述对转叶轮机构的燃气轮机,如图12所示,一组所述正向旋转轴1、所述正向旋转动叶3、所述反向旋转轴2和所述反向旋转动叶4设置在压气单元壳体65内,该组所述正向旋转轴1和所述反向旋转轴2设为动力输入轴,该组所述正向旋转动叶3和所述反向旋转动叶4设为压气动叶构成压缩单元的一部分;另一组所述正向旋转轴1、所述正向旋转动叶3、所述反向旋转轴2和所述反向旋转动叶4设置在膨胀单元壳体66内,该组所述正向旋转轴1和所述反向旋转轴2设为动力输出轴,该组所述正向旋转动叶3和所述反向旋转动叶4设为膨胀动叶构成膨胀单元的一部分;所述压气单元壳体65的压缩气体出口与燃烧室7连通,所述燃烧室7与所述膨胀单元壳体66的工质入口连通;所述压缩单元的动力轴和所述膨胀单元的动力轴联动设置,所述膨胀单元的动力轴对外输出动力。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6可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压气单元壳体65和所述膨胀单元壳体66固连设置或一体化设置。
实施例17
利用实施例8所述对转叶轮机构的燃气轮机,如图13所示,一组所述正向旋转轴1、所述正向旋转动叶3、所述反向旋转轴2和所述反向旋转动叶4设置在压气单元壳体65内,该组所述正向旋转轴1和所述反向旋转轴2设为动力输入轴,该组所述正向旋转动叶3和所述反向旋转动叶4设为压气动叶构成压缩单元的一部分;另一组所述正向旋转轴1、所述正向旋转动叶3、所述反向旋转轴2和所述反向旋转动叶4设置在膨胀单元壳体66内,该组所述正向旋转轴1和所述反向旋转轴2设为动力输出轴,该组所述正向旋转动叶3和所述反向旋转动叶4设为膨胀动叶构成膨胀单元的一部分;所述压气单元壳体65的压缩气体出口与燃烧室7连通,所述燃烧室7与所述膨胀单元壳体66的工质入口连通;所述压缩单元的动力轴和所述膨胀单元的一部分动力轴联动设置,所述膨胀单元的另一部分动力轴对外输出动力。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7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可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压气单元壳体65和所述膨胀单元壳体66固连设置或一体化设置。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6和实施例17均可选择性地选择仅使所述燃气轮机的压缩部分的所述正向旋转轴1或所述反向旋转轴2择一设为动力输入轴。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6和实施例17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均还可选择性地选择仅使所述燃气轮机的膨胀部分的所述正向旋转轴1或所述反向旋转轴2择一设为动力输入轴。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至实施例11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所述对转叶轮机构均可替代实施例16和实施例17及其可变换实施方法所述对转叶轮机构。
实施例18
利用实施例8所述对转叶轮机构的喷气式发动机,如图14所示,所述正向旋转轴1、所述正向旋转动叶3、所述反向旋转轴2和所述反向旋转动叶4设置在压气单元壳体68内,所述正向旋转轴1和所述反向旋转轴2设为动力输入轴,所述正向旋转动叶3和所述反向旋转动叶4设为压气动叶构成压缩单元的一部分;所述正向旋转轴1、所述正向旋转动叶3、所述反向旋转轴2和所述反向旋转动叶4设置在膨胀单元壳体69内,所述正向旋转轴1和所述反向旋转轴2设为动力输出轴,所述正向旋转动叶3和所述反向旋转动叶4设为膨胀动叶构成膨胀单元的一部分;所述压气单元壳体68的压缩气体出口与燃烧室7连通,所述燃烧室7与所述膨胀单元壳体69的工质入口连通,所述压缩单元的动力轴和所述膨胀单元的动力轴联动设置,所述膨胀单元壳体69的工质出口与拉瓦尔喷管8的工质入口连通。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可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压气单元壳体68和所述膨胀单元壳体69固连设置或一体化设置。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8还可选择性地选择仅使所述喷气式发动机的压缩部分的所述正向旋转轴1或所述反向旋转轴2择一设为动力输入轴。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8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还可选择性地选择仅使所述喷气式发动机的膨胀部分的所述正向旋转轴1或所述反向旋转轴2择一设为动力输入轴。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至实施例11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所述对转叶轮机构均可替代本实施例所述对转叶轮机构。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有具有燃烧室的实施方式中均可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燃烧室设为连续燃烧室或设为间歇燃烧室。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有应用实施例1至实施例11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均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所述对转叶轮机构的对转叶轮的级数。
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根据本领域的公知技术和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可以推导出或联想出许多变型方案,所有这些变型方案,也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6)

1.一种对转叶轮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正向旋转轴(1)和至少一个反向旋转轴(2),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向旋转轴(1)的数量和所述反向旋转轴(2)的数量之间的差值为1或0,所有所述正向旋转轴(1)和所有所述反向旋转轴(2)交替轴向对应设置,在所有所述正向旋转轴(1)上分别设置正向旋转动叶(3),在所有所述反向旋转轴(2)上分别设置反向旋转动叶(4),每个相邻的所述正向旋转动叶(3)和所述反向旋转动叶(4)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工作级,在所述正向旋转轴(1)和所述反向旋转轴(2)之间设置惰磁液对转结构(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对转叶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惰磁液对转结构(5)设为永磁线圈电磁感应结构(52)或设为线圈线圈电磁感应结构(5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对转叶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惰磁液对转结构(5)设为液体叶轮结构(54)。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对转叶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惰磁液对转结构(5)设为惰轮(5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对转叶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向旋转轴(1)和所述反向旋转轴(2)共轴线对应设置,所述惰磁液对转结构(5)设为惰轮(51),所述正向旋转轴(1)和所述反向旋转轴(2)经所述惰轮(51)联动设置。
6.一种对转叶轮机构,包括正向旋转轴(1)和反向旋转轴(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正向旋转轴(1)上设正向旋转动叶(3),在所述反向旋转轴(2)上设反向旋转动叶(4),所述正向旋转轴(1)和所述反向旋转轴(2)共轴线对应设置,在所述正向旋转轴(1)和所述反向旋转轴(2)相对应的区域内设置惰轮(51),所述正向旋转轴(1)和所述反向旋转轴(2)经所述惰轮(51)联动设置,每个相邻的所述正向旋转动叶(3)和所述反向旋转动叶(4)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工作级。
7.如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对转叶轮机构,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正向旋转轴(1)相对应的所述反向旋转轴(2)的端部设反向锥齿,在与所述反向旋转轴(2)相对应的所述正向旋转轴(1)的端部设正向锥齿,所述惰轮(51)设为锥齿惰轮,所述反向锥齿与所述锥齿惰轮啮合设置,所述锥齿惰轮与所述正向锥齿啮合设置。
8.如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对转叶轮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正向旋转轴(1)和所述反向旋转轴(2)相对应的区域内,所述正向旋转轴(1)的一部分套装设置在所述反向旋转轴(2)外,在套装设置在所述反向旋转轴(2)外的那一部分所述正向旋转轴(1)上设内齿,在所述反向旋转轴(2)上设外齿,所述惰轮(51)设为齿轮惰轮,所述内齿与所述齿轮惰轮啮合设置,所述齿轮惰轮与所述外齿啮合设置。
9.如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对转叶轮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正向旋转轴(1)和所述反向旋转轴(2)相对应的区域内,于所述正向旋转轴(1)设置内齿A,于所述反向旋转轴(2)设置内齿B,所述惰轮设为包括相互啮合的两个齿轮的组合惰轮(55),所述内齿A与所述组合惰轮(55)中的一个齿轮啮合设置,所述组合惰轮(55)中的另一个齿轮与所述内齿B啮合设置。
10.如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对转叶轮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正向旋转轴(1)和所述反向旋转轴(2)相对应的区域内,于所述正向旋转轴(1)设置内齿A,于所述反向旋转轴(2)设置内齿B,所述惰轮(51)设为包括相互啮合的两个以上齿轮的组合惰轮(55),所述内齿A与所述组合惰轮(55)中的一类齿轮啮合设置(55a),所述组合惰轮(55)中的另一类齿轮(55b)与所述内齿B啮合设置。
11.利用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对转叶轮机构的叶轮压气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向旋转轴(1)、所述正向旋转动叶(3)、所述反向旋转轴(2)和所述反向旋转动叶(4)设置在壳体(61)内,所述正向旋转轴(1)和/或所述反向旋转轴(2)设为动力输入轴,所述正向旋转动叶(3)和所述反向旋转动叶(4)设为压气动叶。
12.利用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对转叶轮机构的叶轮膨胀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向旋转轴(1)、所述正向旋转动叶(3)、所述反向旋转轴(2)和所述反向旋转动叶(4)设置在壳体(62)内,所述正向旋转轴(1)和/或所述反向旋转轴(2)设为动力输出轴,所述正向旋转动叶(3)和所述反向旋转动叶(4)设为膨胀动叶。
13.利用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对转叶轮机构的液体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向旋转轴(1)、所述正向旋转动叶(3)、所述反向旋转轴(2)和所述反向旋转动叶(4)设置在壳体(63)内,所述正向旋转轴(1)和/或所述反向旋转轴(2)设为动力输入轴,所述正向旋转动叶(3)和所述反向旋转动叶(4)设为泵送动叶,在所述壳体(63)上设液体入口。
14.利用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对转叶轮机构的蒸汽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向旋转轴(1)、所述正向旋转动叶(3)、所述反向旋转轴(2)和所述反向旋转动叶(4)设置在壳体(64)内,所述正向旋转轴(1)和/或所述反向旋转轴(2)设为动力输出轴,所述正向旋转动叶(3)和所述反向旋转动叶(4)设为膨胀动叶,在所述壳体(64)上设置蒸汽入口。
15.利用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对转叶轮机构的燃气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向旋转轴(1)、所述正向旋转动叶(3)、所述反向旋转轴(2)和所述反向旋转动叶(4)设置在压气单元壳体(65)内,所述正向旋转轴(1)和/或所述反向旋转轴(2)设为动力输入轴,所述正向旋转动叶(3)和所述反向旋转动叶(4)设为压气动叶构成压缩单元的一部分;所述正向旋转轴(1)、所述正向旋转动叶(3)、所述反向旋转轴(2)和所述反向旋转动叶(4)设置在膨胀单元壳体(66)内,所述正向旋转轴(1)和/或所述反向旋转轴(2)设为动力输出轴,所述正向旋转动叶(3)和所述反向旋转动叶(4)设为膨胀动叶构成膨胀单元的一部分;所述压气单元壳体(65)的压缩气体出口与燃烧室(7)连通,所述燃烧室(7)与所述膨胀单元壳体(66)的工质入口连通;
所述压缩单元的动力轴和所述膨胀单元的动力轴联动设置,所述膨胀单元的动力轴对外输出动力;或所述压缩单元的动力轴和所述膨胀单元的一部分动力轴联动设置,所述膨胀单元的另一部分动力轴对外输出动力。
16.利用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对转叶轮机构的喷气式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向旋转轴(1)、所述正向旋转动叶(3)、所述反向旋转轴(2)和所述反向旋转动叶(4)设置在压气单元壳体(68)内,所述正向旋转轴(1)和/或所述反向旋转轴(2)设为动力输入轴,所述正向旋转动叶(3)和所述反向旋转动叶(4)设为压气动叶构成压缩单元的一部分;所述正向旋转轴(1)、所述正向旋转动叶(3)、所述反向旋转轴(2)和所述反向旋转动叶(4)设置在膨胀单元壳体(69)内,所述正向旋转轴(1)和/或所述反向旋转轴(2)设为动力输出轴,所述正向旋转动叶(3)和所述反向旋转动叶(4)设为膨胀动叶构成膨胀单元的一部分;所述压气单元壳体(68)的压缩气体出口与燃烧室(7)连通,所述燃烧室(7)与所述膨胀单元壳体(69)的工质入口连通,所述压缩单元的动力轴和所述膨胀单元的动力轴联动设置,所述膨胀单元壳体(69)的工质出口与拉瓦尔喷管(8)的工质入口连通。
CN201520706897.XU 2014-09-11 2015-09-11 对转叶轮机构及包括其的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2775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06897.XU CN205277504U (zh) 2014-09-11 2015-09-11 对转叶轮机构及包括其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612577 2014-09-11
CN201410461257 2014-09-11
CN2014105223538 2014-10-05
CN201410522353 2014-10-05
CN2014106137703 2014-11-04
CN201410613770 2014-11-04
CN201520706897.XU CN205277504U (zh) 2014-09-11 2015-09-11 对转叶轮机构及包括其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77504U true CN205277504U (zh) 2016-06-01

Family

ID=5490137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80313.3A Active CN105179021B (zh) 2014-09-11 2015-09-11 对转叶轮机构及包括其的装置
CN201520706897.X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277504U (zh) 2014-09-11 2015-09-11 对转叶轮机构及包括其的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80313.3A Active CN105179021B (zh) 2014-09-11 2015-09-11 对转叶轮机构及包括其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05179021B (zh)
WO (1) WO201603745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79021A (zh) * 2014-09-11 2015-12-23 摩尔动力(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对转叶轮机构及包括其的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24280B (zh) * 2016-10-07 2018-07-24 上海格拉曼国际消防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液压对旋风机中两级叶轮同步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35063C3 (de) * 1970-07-15 1974-05-30 Arthur Pfeiffer-Vakuumtechnik Gmbh, 6330 Wetzlar Laufrad für eine Turbomolekularpumpe
US6224324B1 (en) * 1998-07-16 2001-05-01 Georg Poinstingl Axial-flow turbine
US20030014960A1 (en) * 2001-07-23 2003-01-23 Ramgen Power Systems, Inc. Impulse turbine for rotary ramjet engine
US7367912B2 (en) * 2005-01-31 2008-05-06 Marko Ivankovic Counter-rotation drive
US7566199B2 (en) * 2006-07-14 2009-07-28 Gison Machinery Co., Ltd. Turbo pneumatic cylinder of pneumatic tool
CN101457656A (zh) * 2007-12-14 2009-06-17 姜志凌 双转向透平式叶轮机及双转向叶轮发动机
CN101963073B (zh) * 2009-07-22 2012-05-23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具有悬垂转子叶片结构的对转涡轮
FR2977029B1 (fr) * 2011-06-22 2013-07-12 Airbus Operations Sas Procede d'equilibrage pour systeme propulsif a helices contrarotatives non carenees
CN103321683B (zh) * 2012-06-15 2016-10-05 摩尔动力(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液体对转发动机
CN103758575A (zh) * 2013-02-04 2014-04-30 摩尔动力(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用惰轴对转体
CN103812300A (zh) * 2013-02-04 2014-05-21 摩尔动力(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对转发动机
CN103953441B (zh) * 2013-03-19 2016-06-01 摩尔动力(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流道对转发动机
CN105179021B (zh) * 2014-09-11 2018-04-10 摩尔动力(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对转叶轮机构及包括其的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79021A (zh) * 2014-09-11 2015-12-23 摩尔动力(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对转叶轮机构及包括其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037452A1 (zh) 2016-03-17
CN105179021B (zh) 2018-04-10
CN105179021A (zh) 2015-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277504U (zh) 对转叶轮机构及包括其的装置
CN101418803A (zh) 一种单级透平真空机及应用其抽取真空的方法
CN104976031A (zh) 高压外传螺旋凹槽发电系统
CN205189965U (zh) 压胀一体对转叶轮机构
CN206054127U (zh) 轻型柴油机的集成式齿轮室盖总成
CN104389639B (zh) 偏心轴孔转子流体机构
CN103696980A (zh) 离心式鼓风机气封结构
US20160003254A1 (en) Noise cancellation by phase-matching communicating ducts of roots-type blower and expander
CN103352727A (zh) 混合式气体做功系统及使用其的动力系统
CN203308772U (zh) 双吸泵
CN201730644U (zh) 低熵轮机
CN202746002U (zh) 叶轮压气气体压缩机
CN104976062A (zh) 高压外传螺旋凹壁发电系统
CN203640901U (zh) 一种空气启动马达双涡轮驱动装置
CN204226189U (zh) 燃气轮机电动滑油回油泵
CN203404241U (zh) 一种用于涡轮增压器的全浮动轴承
CN203880374U (zh) 小型高速柴油机机油泵
CN200999767Y (zh) 可变吸入性能泵
CN104265447A (zh) 容积式发动机
CN104358686A (zh) 燃气轮机电动滑油回油泵
CN105569737A (zh) 电磁对应体叶轮对转流体机构及其热动力系统
CN103573390A (zh) 压差式两旋转轴同步旋转系统
CN105464805A (zh) 套装对转叶轮机构
CN103363053A (zh) 一种液压传动装置
CN203685463U (zh) 双定子摆线液压马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0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