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67883U - 上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上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267883U
CN205267883U CN201520970315.9U CN201520970315U CN205267883U CN 205267883 U CN205267883 U CN 205267883U CN 201520970315 U CN201520970315 U CN 201520970315U CN 205267883 U CN205267883 U CN 2052678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plate
hole
plane
upper cover
ce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7031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创荣
凌大荣
文堂波
许炳欣
杨保民
朱林博
吴恭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97031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2678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2678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26788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上盖组件及烹饪器具,其中,上盖组件包括盖板、内盖和环形密封圈,盖板上设有沿厚度方向贯穿其的通孔,盖板的下表面为向上凸出的弧形面,盖板上表面的局部形成围绕通孔设置的平面;内盖位于盖板的上方;环形密封圈具有固定端和抵靠端,固定端固定在内盖上,抵靠端抵靠在平面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盖组件,将盖板上与环形密封圈的配合面设置为平面,以使环形密封圈的受力更均匀,这可提高内盖与盖板之间的密封可靠性,且也可减小环形密封圈的变形概率,从而解决盖板设置呈弧形时其与环形密封圈之间密封不紧密及环形密封圈容易变形的问题;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因设置该上盖组件,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上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上盖组件及具有该上盖组件的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为提高电饭煲内锅中的加热均匀性,目前,现有的一类电饭煲产品中,将其上盖中的内盖和活动盖板整体设置呈向上凸出的回转壳体,从而使得内锅中上升的蒸汽可沿活动盖板的回转表面形成热气环流,以在内锅中产生有效地循环热对流,从而提高内锅中的加热均匀性;但是,在一般电饭煲中,其上盖内部设置贯穿上盖的蒸汽通道,该蒸汽通道用于导出蒸汽或供传感器测量内腔温度,此外,在内盖与活动盖板之间设置密封圈来对蒸汽通道进行密封,以此避免蒸汽泄漏到活动盖板与内盖之间,对于前述产品而言,活动盖板整体呈弧形的结构对密封圈的加工精度及密封圈与活动盖板的配合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提高了产品的生产难度而造成其生产成本上升,且一旦出现加工、装配精度不达标的情况,该结构中又极易出现密封圈与盖板配合处发生泄漏的问题,且该情况下密封圈长期受到集中应力作用而导致其极易发生永久变形,从而降低了产品的可靠性,不利于产品的市场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工容易,且密封性可靠的上盖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上盖组件的烹饪器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盖组件,包括:盖板,设有沿厚度方向贯穿其的通孔,所述盖板的下表面为向上凸出的弧形面,所述盖板的上表面的局部形成围绕所述通孔设置的平面;内盖,位于所述盖板的上方;环形密封圈,所述环形密封圈具有固定端和抵靠端,所述固定端固定在所述内盖上,所述抵靠端抵靠在所述平面上。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上盖组件,将盖板上与环形密封圈的配合面设置为平面,可以理解的是,该环形密封圈上与该平面的接触表面优选为平面,则向下的压应力作用于环形密封圈时,可使环形密封圈与平面之间保持紧密地贴合状态,从而保证环形密封圈对蒸汽通道的密封可靠性,同时该平面结构可向环形密封圈作用均匀地反作用力,以确保环形密封圈的各处的内应力均匀,从而降低环形密封圈变形的概率,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上盖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平面由所述盖板的部分板体向上凸出形成。
具体地,可将盖板的板体经过一次冲压形成板体呈弧形的所述盖板结构,并将盖板的部分板体经过第二次冲压,使之向上凸出盖板的弧形部分,并在盖板的上表面上形成该平面,从而获得本方案中的盖板结构,由于本结构的加工工艺简单、便于实施,这相对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从而降低了产品的成本;当然,对于盖板由注塑或吹塑成型的方案,也可通过控制模具形状一次性制得上述盖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平面由所述盖板的部分板体向下凹陷形成。
具体地,可将盖板的板体经过一次冲压形成板体呈弧形的所述盖板结构,并将盖板的部分板体经过第二次冲压,使之向下凹陷以在盖板的上表面形成凹槽,其中该凹槽的底壁形成用于支撑环形密封圈的平面,以此获得本方案中的盖板结构,由于本结构的加工工艺简单、便于实施,这相对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从而降低了产品的成本;当然,对于盖板由注塑或吹塑成型的方案,也可通过控制模具形状一次性制得上述盖板;另外,该方案中的凹槽结构可用于对环形密封圈进行定位和限位,以此提高产品的组装精度,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品质。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平面为环形平面。
在该结构中,环形平面的中空部位限定出该通孔结构,环形密封圈支撑该环形平面上,具体来说,本方案中所述的通孔和环形平面可在第二次冲压工序中一次成型,以此进一步简化产品的加工工序;当然,此处的平面也可为整体式的平面,设计人员可根据具体的使用需求在该平面上开设通孔,此处的通孔可为各种形状,如圆形、三角形、四边形或五边形等,此处不再赘述,且通孔数量可为一个或者多个,此处优选多个通孔均靠近平面中心设置。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内盖上设有蒸汽出口,所述蒸汽出口与所述通孔相对应并相连通。
由于蒸汽出口处的蒸汽量相对较大,本方案通过围绕通孔设置平面,并利用该平面来支撑环形密封圈,以此提高盖板上表面与环形密封圈下表面之间贴合的紧密性,从而减少泄露到盖板与内盖之间的蒸汽量,提高产品内部清洁度。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通孔设置在偏离所述盖板的中心的位置处。
值得说明的是,本方案中的盖板经过一次冲压之后,其向上凸出的板体成为回转体,则此处所述盖板的中心指代该回转体的回转轴线与盖板的交点。本方案将通孔设置在偏离盖板的中心的位置处,则内盖上的蒸汽出口及其上的环形密封圈也相应地设置在偏离盖板的中心的位置处,具体地,此处优选该通孔远离盖板的中心设置,以此可确保内锅中的蒸汽得以在盖板的中心部位聚集,而使得大量蒸汽在盖板的中心部位汇聚后可下沉到内锅中,以在内锅中产生有效地循环热对流,从而提高内锅中的加热均匀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环形密封圈的内环壁面围成导流通道,且所述导流通道上靠近所述盖板的中心的一端的宽度小于其远离所述盖板的中心的一端的宽度。
该方案中,设置第一环形密封圈的导流通道上靠近盖板的中心的一端的宽度小于其远离盖板的中心的一端的宽度,即相对增大其远离中心一端的宽度,以在蒸汽从盖板边沿向其中心汇聚的过程中,使蒸汽在经过导流通道远离中心的一端时即可使其压力得到有效的释放,这可以避免蒸汽气压较大时蒸汽对第一环形密封圈的内环壁面的直射,提升环形密封圈的密封效果,以降低蒸汽泄漏到盖板与内盖之间的概率。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导流通道的宽度从其靠近所述盖板的中心的一端向其远离所述盖板的中心的一端逐渐增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蒸汽出口的形状与所述环形密封圈的形状相适配,且所述环形密封圈的所述固定端围设在所述蒸汽出口的外侧。
此处将蒸汽出口设置呈类似导流通道的不规则形状,即蒸汽出口的靠近盖板中心的一端的宽度小于其远离盖板中心的一端的宽度,或者进一步地,设置蒸汽出口的宽度从其靠近盖板中心的一端向其远离盖板的中心的一端逐渐增大;以此可以降低蒸汽从导流通道进入蒸汽出口时的流阻,从而有效保证蒸汽依次沿通孔、导流通道及蒸汽出口的流通过程的流动顺畅性,进一步降低蒸汽泄漏到盖板与内盖之间的概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盖上装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穿过所述通孔,并伸入所述烹饪器具的烹饪腔内。
本方案利用通孔将温度传感器所在空间与内锅连通,以使其检测内锅中的烹饪温度,另外,通过围绕通孔设置平面,并利用该平面来支撑环形密封圈,以此提高盖板上表面与环形密封圈下表面之间贴合的紧密性,从而减少泄露到盖板与内盖之间的蒸汽量,以此保证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精度,并相应提高产品的清洁度。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盖板的中心的位置处。
本方案将通孔设置在盖板的中心的位置处,则温度传感器也相应地设于盖板的中心的位置处,由于内锅中的蒸汽沿盖板下表面上升后最终汇聚在盖板的中心,则此处通过传感器检测该盖板中心位置处蒸汽温度,这可以有效保证对内锅内温度的检测精准度。
值得说明的是,本方案中的盖板经过一次冲压之后,其向上凸出的板体成为回转体,则此处所述盖板的中心指代该回转体的回转轴线与盖板的交点,且本方案中所述的通孔设置在盖板的中心的位置处,并非特定指代通孔位于盖板的中心上,在实施上设计人员仅需根据具体的检测精度要求使通孔靠近盖板的中心设置即可,当然,优选该通孔穿过盖板的中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盖板上设有两个所述通孔,分别为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盖板的上表面包括围绕所述第一通孔设置的第一平面和围绕所述第二通孔设置的第二平面;且包括两个设于所述内盖上的所述环形密封圈,且两个所述环形密封圈分别抵靠在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上;所述内盖上装设有温度传感器,且所述内盖上开有蒸汽出口;其中,所述蒸汽出口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应并相连通,所述温度传感器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并伸入所述烹饪器具的烹饪腔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通孔设置在偏离盖板的中心的位置处,且第二通孔设置在盖板的中心位置处。
当然,在实现导出蒸汽和检测内锅内温度的目的上,本方案中还可在盖板上设置一个通孔,并在内盖上开设与该通孔对应的蒸汽出口,且将温度传感器设于该蒸汽出口处,以检测流经蒸汽出口的蒸汽温度。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内盖的下表面向上凹陷形成避空区域;所述盖板整体呈向上凸出的弧形板体,且所述弧形板体的上端伸入所述避空区域内。
通过此设计可以有效减少整个上盖组件在上下方向上的厚度,以此有效减小产品的体积。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避空区域的形状与所述弧形板体上端的形状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有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上盖组件。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通过设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上盖组件,从而具有所述上盖组件所具有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烹饪器具为电饭煲或电压力锅或电炖锅。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上盖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中内盖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中第一环形密封圈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所示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述上盖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所述上盖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中盖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所示B-B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8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盖板,11第一平面,111第一通孔,112第一安装槽,12第二平面,121第二通孔,122第二安装槽,2内盖,21蒸汽出口,22避空区域,31第一环形密封圈,311导流通道,32第二环形密封圈,321安装区域,322检测区域,323连通孔,4固定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上盖组件。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盖组件,包括:盖板1、内盖2和环形密封圈。
具体地,盖板1设有沿厚度方向贯穿其的通孔,盖板1的下表面为向上凸出的弧形面,盖板1的上表面的局部形成围绕通孔设置的平面;内盖2位于盖板1的上方;环形密封圈具有固定端和抵靠端,固定端固定在内盖2上,抵靠端抵靠在平面上。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上盖组件,将盖板1上与环形密封圈的配合面设置为平面,可以理解的是,该环形密封圈上与该平面的接触表面优选为平面,则向下的压应力作用于环形密封圈时,可使环形密封圈与平面之间保持紧密地贴合状态,从而保证环形密封圈的密封可靠性,同时该平面结构可向环形密封圈作用均匀地反作用力,以确保环形密封圈的各处的内应力均匀,从而降低环形密封圈变形的概率,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上盖组件中,如图1至图4所示,盖板1设有沿厚度方向贯穿其的第一通孔111,盖板1的下表面为向上凸出的弧形面,盖板1的上表面的局部形成围绕第一通孔111设置的第一平面11;内盖2位于盖板1的上方;第一环形密封圈31的上端为固定端,且固定在内盖2上,而其下端为抵靠端,且抵靠在第一平面11上。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内盖2上设有蒸汽出口21,蒸汽出口21与第一通孔111相对应并相连通;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所示和图3所示,该方案中上盖组件还可包括固定座板4,该固定座板4固定在内盖2上,并将第一环形密封圈31的固定端压紧在内盖2上。
在该实施中,由于蒸汽出口21处的蒸汽量相对较大,本方案通过围绕第一通孔111设置第一平面11,并利用该第一平面11来支撑环形密封圈,以此提高盖板1上表面与环形密封圈下表面之间贴合的紧密性,从而减少泄露到盖板1与内盖2之间的蒸汽量,提高产品内部清洁度。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优选第一平面11由盖板1的部分板体向下凹陷形成,以此可将盖板1的板体经过一次冲压形成板体呈弧形的所述盖板1结构,并将盖板1的部分板体经过第二次冲压,使之向下凹陷以在盖板1的上表面形成第一安装槽112,其中第一安装槽112的底壁形成用于支撑第一环形密封圈31的第一平面11,从而获得本方案中的盖板1结构;当然,对于盖板1由注塑或吹塑成型的方案,也可通过控制模具形状一次性制得本方案中的盖板1结构。
该实施例中,冲压成型的加工工艺简单、便于实施,这相对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从而降低了产品的成本;另外,该方案中的第一安装槽112结构可用于对第一环形密封圈31进行定位和限位,以此提高产品的组装精度,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品质。
当然,以上并不对本上盖组件的盖板1结构造成限制,设计人员根据使用需求还可设置第一平面11由盖板1的部分板体向上凸出形成。
进一步地,环形密封圈的内环壁面围成导流通道311,且该导流通道311分别与蒸汽出口21和第一通孔111连通。
优选地,第一平面11的中部设有多个第一通孔111,且多个第一通孔111靠近第一平面11的中心设置。以此可使第一环形密封圈31最大限度地将第一平面11上的所有通孔全部置于导流通道311内,则在保证导流通道311密封性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通孔处的破泡效果。
当然,本方案还可将第一平面11设置为环形平面,则在第一平面11的中空部位限定出该第一通孔111结构,第一环形密封圈31支撑该第一平面11上,具体来说,本方案中所述的第一通孔111和第一平面11可在第二次冲压工序中一次成型,以此进一步简化产品的加工工序。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第一通孔111设置在偏离盖板1的中心的位置处。
值得说明的是,本方案中的盖板1经过一次冲压之后,其向上凸出的板体成为回转体,则此处所述盖板1的中心指代该回转体的回转轴线与盖板1的交点。本方案将第一通孔111设置在偏离盖板1的中心的位置处,则如图2所示,内盖2上的蒸汽出口21及其上的第一环形密封圈31也相应地设置在偏离盖板1的中心的位置处,具体地,此处优选该第一通孔111远离盖板1的中心设置,以此可减少盖板1的中心的蒸汽从蒸汽出口21的逃逸量,这使得内锅中的蒸汽得以在盖板1的中心部位聚集,从而使大量蒸汽在盖板1的中心部位汇聚后可下沉到内锅中,以在内锅中产生有效地循环热对流,提高内锅中的加热均匀性。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4所示,导流通道311上靠近盖板1的中心的一端的宽度小于其远离盖板1的中心的一端的宽度。
该方案中,设置第一环形密封圈31的导流通道311上靠近盖板1的中心的一端的宽度小于其远离盖板1的中心的一端的宽度,即相对增大其远离中心一端的宽度,以在蒸汽从盖板1边沿向其中心汇聚的过程中,使蒸汽在经过导流通道311远离中心的一端时即可使其压力得到有效的释放,这可以避免蒸汽气压较大时蒸汽对第一环形密封圈31的内环壁面的直射,提升环形密封圈的密封效果,以降低蒸汽泄漏到盖板1与内盖2之间的概率。
优选地,如图3所示,导流通道311的宽度从其靠近盖板1的中心的一端向其远离盖板1的中心的一端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蒸汽出口21的形状与第一环形密封圈31的形状相适配,且第一环形密封圈31的固定端围设在蒸汽出口21的外侧。
该实施例中,将蒸汽出口21设置呈类似导流通道311的不规则形状,即蒸汽出口21的靠近盖板1中心的一端的宽度小于其远离盖板1中心的一端的宽度,或者进一步地,设置蒸汽出口21的宽度从其靠近盖板1中心的一端向其远离盖板1的中心的一端逐渐增大;以此可以降低蒸汽从导流通道311进入蒸汽出口21时的流阻,从而有效保证蒸汽依次沿第一通孔111、导流通道311及蒸汽出口21的流通过程的流动顺畅性,进一步降低蒸汽泄漏到盖板1与内盖2之间的概率。
在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述上盖组件中,如图5所示,盖板1设有沿厚度方向贯穿其的第二通孔121,盖板1的下表面为向上凸出的弧形面,盖板1的上表面的局部形成围绕第二通孔121设置的第二平面12;内盖2位于盖板1的上方;第二环形密封圈32的上端为固定端,且固定在内盖2上,而其下端为抵靠端,且抵靠在第二平面12上。
进一步地,内盖2上装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穿过第二通孔121,并伸入烹饪器具的烹饪腔内。
具体而言,第二环形密封圈32的固定端内设有安装区域321,第二环形密封圈32的抵靠端围设出检测区域322,盖板1的下表面与烹饪器具的内锅限定出烹饪腔,其中,第二环形密封圈32上设有连通安装区域321和检测区域322的连通孔323,温度传感器位于安装区域321内,且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探头依次穿过该连通孔323和检测区域322后伸入该空间内;当然,还可设置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探头穿过连通孔323后停留在检测区域322内。
该实施例中,利用第二通孔121将温度传感器所在空间与内锅连通,以使其检测内锅中的烹饪温度,另外,通过围绕第二通孔121设置第二平面12,并利用该第二平面12来支撑第二环形密封圈32,以此提高盖板1上表面与第二环形密封圈32下表面之间贴合的紧密性,从而减少泄露到盖板1与内盖2之间的蒸汽量,以此保证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精度,并相应提高产品的清洁度。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优选第二平面12由盖板1的部分板体向下凹陷形成,以此可将盖板1的板体经过一次冲压形成板体呈弧形的所述盖板1结构,并将盖板1的部分板体经过第二次冲压,使之向下凹陷以在盖板1的上表面形成第二安装槽122,其中第二安装槽122的底壁形成用于支撑第二环形密封圈32的第二平面12,从而获得本方案中的盖板1结构;当然,对于盖板1由注塑或吹塑成型的方案,也可通过控制模具形状一次性制得本方案中的盖板1结构。
该实施例中,冲压成型的加工工艺简单、便于实施,这相对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从而降低了产品的成本;另外,该方案中的第二安装槽122结构可用于对第二环形密封圈32进行定位和限位,以此提高产品的组装精度,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品质。
当然,以上并不对本上盖组件的盖板1结构造成限制,设计人员根据使用需求还可设置第二平面12由盖板1的部分板体向上凸出形成。
优选地,第二平面12设置为环形平面,则在第二平面12的中空部位限定出该第二通孔121结构,第二环形密封圈32支撑该第二平面12上,具体来说,本方案中所述的第二通孔121和第二平面12可在第二次冲压工序中一次成型,以此进一步简化产品的加工工序。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第二通孔121设置在盖板1的中心的位置处。
该实施例中,将第二通孔121设置在盖板1的中心的位置处,则温度传感器也相应地设于盖板1的中心的位置处,由于内锅中的蒸汽沿盖板1下表面上升后最终汇聚在盖板1的中心,则此处通过传感器检测该盖板1中心位置处蒸汽温度,这可以有效保证对内锅内温度的检测精准度。
值得说明的是,本方案中的盖板1经过一次冲压之后,其向上凸出的板体成为回转体,则此处所述盖板1的中心指代该回转体的回转轴线与盖板1的交点,且本方案中所述的第二通孔121设置在盖板1的中心的位置处,并非特定指代第二通孔121位于盖板1的中心上,在实施上设计人员仅需根据具体的检测精度要求使第二通孔121靠近盖板1的中心设置即可,当然,优选该第二通孔121穿过盖板1的中心。
在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所述上盖组件中,如图6至图8所示,盖板1设有沿厚度方向贯穿其的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21,盖板1的下表面为向上凸出的弧形面,盖板1的上表面的局部形成围绕第一通孔111设置的第一平面11和围绕第二通孔121设置的第二平面12;内盖2位于盖板1的上方;且上盖组件包括第一环形密封圈31和第二环形密封圈32,此处第一环形密封圈31和第二环形密封圈32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其中,第一环形密封圈31和第二环形密封圈32的固定端分别固定在内盖2上,且第一环形密封圈31的抵靠端抵靠在第一平面11上,第二环形密封圈32的抵靠端抵靠在第二平面12上;内盖2上装设有温度传感器,且内盖2上开有蒸汽出口21;其中,蒸汽出口21与第一通孔111相对应并相连通,温度传感器穿过第二通孔121并伸入烹饪器具的烹饪腔内。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6所示,该方案中上盖组件还可包括固定座板4,该固定座板4固定在内盖2上,并将第一环形密封圈31的固定端压紧在内盖2上。
且在本方案中,优选地,如图6和图8所示,第一平面11和第二平面12均由盖板1的部分板体向下凹陷形成,以此可将盖板1的板体经过一次冲压形成板体呈弧形的所述盖板1结构,并将盖板1的部分板体分别再次冲压,使之向下凹陷以在盖板1的上表面形成第一安装槽112和第二安装槽122,其中第一安装槽112的底壁形成用于支撑第一环形密封圈31的第一平面11,第二安装槽122的底壁形成用于支撑第二环形密封圈32的第二平面12,从而获得本方案中的盖板1结构;当然,对于盖板1由注塑或吹塑成型的方案,也可通过控制模具形状一次性制得本方案中的盖板1结构。
当然,以上并不对本上盖组件的盖板1结构造成限制,设计人员根据使用需求还可设置第一平面11由盖板1的部分板体向上凸出形成,和或,设置第二平面12由盖板1的部分板体向上凸出形成。
优选地,如图7所示,第一平面11的中部设有多个第一通孔111,且多个第一通孔111靠近第一平面11的中心设置,以有效地提高第一通孔111处的破泡效果;而优选第二平面12为环形平面,则在第二平面12的中空部位限定出该第二通孔121结构,第二环形密封圈32支撑该第二平面12上,具体来说,本方案中所述的第二通孔121和第二平面12可在一次冲压成型,以此进一步简化产品的加工工序。
优选地,如图6至图8所示,第一通孔111设置在偏离盖板1的中心的位置处,且第二通孔121设置在盖板1的中心位置处。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实现导出蒸汽和检测内锅内温度的目的上,除了以三个实施例外,本方案还可在盖板1上设置一个通孔,并在内盖上开设与该通孔对应的蒸汽出口,且将温度传感器设于该蒸汽出口处,以检测流经蒸汽出口的蒸汽温度。
另外,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如图1、图5和图6所示,可使内盖2的下表面向上凹陷形成避空区域22;并使盖板1整体呈向上凸出的弧形板体,且弧形板体的上端伸入所述避空区域22内。
该实施例中,通过此设计可以有效减少整个上盖组件在上下方向上的厚度,以此有效减小产品的体积。
优选地,避空区域22的形状与所述弧形板体上端的形状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图中未示出),包括有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上盖组件。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通过设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上盖组件,从而具有所述上盖组件所具有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烹饪器具为电饭煲或电压力锅或电炖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盖组件,将盖板上与环形密封圈的配合面设置为平面,以使环形密封圈的受力更均匀,这可提高内盖与盖板之间的密封可靠性,且也可减小环形密封圈的变形概率,从而解决盖板设置呈弧形时其与环形密封圈之间密封不紧密及环形密封圈容易变形的问题;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因设置该上盖组件,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上盖组件,用于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板,设有沿厚度方向贯穿其的通孔,所述盖板的下表面为向上凸出的弧形面,所述盖板的上表面的局部形成围绕所述通孔设置的平面;
内盖,位于所述盖板的上方;
环形密封圈,所述环形密封圈具有固定端和抵靠端,所述固定端固定在所述内盖上,所述抵靠端抵靠在所述平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面由所述盖板的部分板体向上凸出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面由所述盖板的部分板体向下凹陷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上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面为环形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上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盖上设有蒸汽出口,所述蒸汽出口与所述通孔相对应并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孔设置在偏离所述盖板的中心的位置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上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形密封圈的内环壁面围成导流通道,且所述导流通道上靠近所述盖板的中心的一端的宽度小于其远离所述盖板的中心的一端的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上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通道的宽度从其靠近所述盖板的中心的一端向其远离所述盖板的中心的一端逐渐增大。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汽出口的形状与所述环形密封圈的形状相适配,且所述环形密封圈的所述固定端围设在所述蒸汽出口的外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上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盖上装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穿过所述通孔,并伸入所述烹饪器具的烹饪腔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上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盖板的中心的位置处。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上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板上设有两个所述通孔,分别为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盖板的上表面包括围绕所述第一通孔设置的第一平面和围绕所述第二通孔设置的第二平面;且包括两个设于所述内盖上的所述环形密封圈,且两个所述环形密封圈分别抵靠在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上;
所述内盖上装设有温度传感器,且所述内盖上开有蒸汽出口;
其中,所述蒸汽出口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应并相连通,所述温度传感器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并伸入所述烹饪器具的烹饪腔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上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盖的下表面向上凹陷形成避空区域;
所述盖板整体呈向上凸出的弧形板体,且所述弧形板体的上端伸入所述避空区域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上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避空区域的形状与所述弧形板体上端的形状相适配。
15.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上盖组件。
CN201520970315.9U 2015-11-27 2015-11-27 上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2678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70315.9U CN205267883U (zh) 2015-11-27 2015-11-27 上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70315.9U CN205267883U (zh) 2015-11-27 2015-11-27 上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67883U true CN205267883U (zh) 2016-06-01

Family

ID=56052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70315.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267883U (zh) 2015-11-27 2015-11-27 上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267883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96741A (zh) * 2016-08-04 2016-10-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器固定组件、锅具及其内盖组件
CN106235892A (zh) * 2016-08-26 2016-12-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饭煲及其锅口密封圈
CN108827795A (zh) * 2018-07-19 2018-11-16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改性双基推进剂中应变率高低温压缩响应测试方法
CN110613326A (zh) * 2018-06-20 2019-12-2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烹饪器具的盖板组件和具有其的锅盖与烹饪器具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96741A (zh) * 2016-08-04 2016-10-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器固定组件、锅具及其内盖组件
CN106235892A (zh) * 2016-08-26 2016-12-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饭煲及其锅口密封圈
CN110613326A (zh) * 2018-06-20 2019-12-2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烹饪器具的盖板组件和具有其的锅盖与烹饪器具
CN110613326B (zh) * 2018-06-20 2021-12-21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烹饪器具的盖板组件和具有其的锅盖与烹饪器具
CN108827795A (zh) * 2018-07-19 2018-11-16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改性双基推进剂中应变率高低温压缩响应测试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267883U (zh) 上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KR20190051747A (ko) 전기밥솥
CN205267884U (zh) 上盖及烹饪器具
CN203943482U (zh) 烹饪器具
CN207544927U (zh) 烹饪厨具盖体、烹饪厨具盖体组件和烹饪厨具
CN208551101U (zh) 蒸笼和电饭煲
CN108720544B (zh) 烹饪厨具盖体、烹饪厨具盖体组件和烹饪厨具
CN204698339U (zh) 上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06507803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扬声器固定装置及烹饪器具
CN208017371U (zh) 回流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3309197U (zh) 一种密封效果好的空气炸锅
CN206354869U (zh) 盖体及烹饪器具
CN208658718U (zh) 烹饪锅具
CN209863290U (zh) 烹饪器具
CN206324668U (zh) 用于电饭煲的上盖总成及电饭煲
CN208551208U (zh) 蒸汽阀、烹饪器具的煲盖和烹饪器具
CN209966071U (zh) 锅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09436959U (zh) 防溢烹饪器具
CN214128033U (zh) 烹饪器具
CN203571818U (zh) 一种微波烤盘
CN210095443U (zh) 一种烹饪电器
CN218164858U (zh) 一种烹饪器具用面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4804120U (zh) 烹饪器具
CN208404195U (zh) 一种锅具
CN218606125U (zh) 一种防串味电热蒸锅的锅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01

Termination date: 202111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