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64913U - 墙壁插座 - Google Patents

墙壁插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264913U
CN205264913U CN201521094174.5U CN201521094174U CN205264913U CN 205264913 U CN205264913 U CN 205264913U CN 201521094174 U CN201521094174 U CN 201521094174U CN 205264913 U CN205264913 U CN 2052649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plate
weak point
electrical assembly
wall socket
clamp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09417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华周
何永飞
彭小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Gongniu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Gongniu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Gongniu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Gongniu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109417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2649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2649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2649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墙壁插座,包括壳体、压板和面板,上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电性组件和第二电性组件,该第一电性组件为插座组件,上述压板位于该壳体和该面板之间,并压在该第一电性组件和该第二电性组件上,该压板包括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该第一压板压在该第一电性组件上,该第二压板压在该第二电性组件上,该第一压板和该第二压板之间设置薄弱部,该薄弱部的形变能力优于该第一压板和该第二压板的形变能力。该墙壁插座易于组装,节省了组装成本,且使用寿命长,性能稳定。

Description

墙壁插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墙壁插座。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墙壁开关行业发展迅速,市场需求量和品种都不断扩大,尤其是对开关、插座组合品种,或是多种插座组合的产品的需求不断加大。
目前市场上的墙壁开关和墙壁插座一般都是分开的,或者是部分构件分开的,这样在组装时需要工人花费很多的时间进行组装,特别是由于工序多和安装的元件数量较多,致使延长工时,而且容易丢失配件。而将开关和插座或插座之间完全设置一体式结构,插座的插拔又会对其相邻的构件造成影响,大大降低了产品的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易组装且使用寿命长的墙壁插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墙壁插座,包括壳体、压板和面板,上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电性组件和第二电性组件,该第一电性组件为插座组件,上述压板位于该壳体和该面板之间,并压在该第一电性组件和该第二电性组件上,该压板包括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该第一压板压在该第一电性组件上,该第二压板压在该第二电性组件上,该第一压板和该第二压板之间设置薄弱部,该薄弱部的形变能力优于该第一压板和该第二压板的形变能力。
上述墙壁插座,其中第二电性组件可以是开关组件,也可以是插座组件。该开关组件包括鞍形端子等构件,也可以包括其他实现开关功能的构件。该插座组件包括插套等构件。
上述墙壁插座,通过将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之间设置薄弱部,该薄弱部的形变能力优于该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的形变能力,使组装该墙壁插座时,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相对可以发生弯折或沿面板垂直方向发生一定的错位,从而避免了第一电性组件和第二电性组件由于共用一块压板而相互产生影响,提高了墙壁插座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通过薄弱部连接,使该墙壁插座组装时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和安装次数,且简化了组装工艺,方便了该墙壁插座的组装,从而降低了工时,节省了制造成本。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压板、上述第二压板和上述薄弱部一体成型。该第一压板、第二压板和薄弱部可以通过压注成型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一体成型。上述三者一体成型,无需单独加工然后再进行组装,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简化了组装工艺,节省了工时。
进一步地,上述薄弱部的厚度小于上述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的厚度。该薄弱部通过减小厚度来实现形变能力优于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的形变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使用较柔软的材料等方式来实现形变能力优于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如果该薄弱部和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一体成型,可以通过设计模具的形状,使该薄弱部在成型之初即实现厚度的降低,加工方便快捷,易于批量生产。如果薄弱部和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一体成型,且想改变薄弱部的材料特性,可以通过在注入液体原料使将薄弱部掺杂或直接切换不同的材料,从而来实现该薄弱部形变能力优于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
进一步地,上述薄弱部为设置在上述第一压板和上述第二压板之间的至少两个连接条,该连接条均匀分布在该第一压板和该第二压板之间。该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通过连接条连接,两者之间未设置连接条的部分无需使用材料,节省了材料的应用,同时也使薄弱部更容易发生完全,形变能力好。另外连接条均匀设置,可以使结构对称,机械强度均匀。
进一步地,上述第二电性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开关组件。与插座组件和插座组件组合相比,开关组件和插座组件组合时更容易出现问题,由于开关组件与插座组件结构差异较大,对压板的要求相对则较高。并且开关组件容易通过压板受到插座的插销插拔的影响。因此当本实用新型墙壁插座的第二电性组件至少包括开关组件时,本实用新型压板所发挥的效果更加明显,即能防止插座组件和开关组件相互影响,提高墙壁插座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电性组件包括三孔插座组件和两孔插座组件。当第一电性组件包含的插座越多时,插销插拔的次数相对越多,越容易对第二电性组件造成影响。因此当第一电性组件包含的插座组件越多时,本实用新型的效果越明显。
进一步地,上述压板上设置有定位孔,该定位孔定位该压板和上述壳体的相对位置。该壳体上可以对应设置定位柱或其他定位构件,进而与该定位孔相配合,实现对该压板的定位。对该压板的定位,能有效防止安装或使用过程中压板发生偏移,导致上述薄弱部偏离原来的位置无法起到缓冲上述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相对弯折或错位的作用。
更进一步地,上述定位孔设置在上述薄弱部。该定位孔设置在薄弱部,能更有效地防止薄弱部发生偏移,导致起不到薄弱部应有的作用。此外还能使薄弱部不悬空,防止薄弱部在安装时受到外力撞击等发生断裂。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墙壁插座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墙壁插座的压板的主视图。
图3是实施例一墙壁插座的压板的侧视图。
图4是实施例二墙壁插座的压板的主视图。
图5是实施例二墙壁插座的压板的侧视图。
图6是实施例三墙壁插座的压板的主视图。
图7是实施例三墙壁插座的压板的侧视图。
图8是实施例四墙壁插座的压板的主视图。
其中,
100——墙壁插座;
110、210、310、410——压板;
111、211、311、411——第一压板;
112、212、312、412——第二压板;
113、213、313、413——薄弱部;
114——定位孔;
115——支撑柱;
116——过渡件;
120——壳体;
121——定位柱;
130——面板;
131——第一功能件;
132——第二功能件;
140——第一电性组件;
150——第二电性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要求,这里将披露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的是,这里所披露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典型例子而已,其可体现为各种形式。因此,这里披露的具体细节不被认为是限制性的,而仅仅是作为权利要求的基础以及作为用于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实际中任何恰当的方式不同地应用本实用新型的代表性的基础,包括采用这里所披露的各种特征并结合这里可能没有明确披露的特征。
实施例一: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墙壁插座100,包括壳体120、压板110和面板130。在壳体120内设置有第一电性组件140和第二电性组件150。
其中,第一电性组件140为一三孔插座组件,第二电性组件150为一开关组件。第一电性组件140可与外部线路连接,并设置有供三脚插销插入的插套,该插套为铜片制成。第二电性组件150包括翘板和接线电极,通过翘板的往复运动控制开关的开断。
压板110包括第一压板111、第二压板112和连接第一压板111和第二压板112的薄弱部113。第一压板111用于将第一电性组件140压在壳体120内,第二压板112用于将第二电性组件150压在壳体120内。
薄弱部113的厚度为第一压板111厚度的一半,且薄弱部113设置为两个连接条,该两个连接条对称设置在第一压板111和第二压板112中心线的两侧。薄弱部113与第一压板111和第二压板112通过压铸的方式一体成型。
压板110上设置有两个定位孔114,两个定位孔114分别位于薄弱部113的两个连接条上,定位孔114由管状的侧壁形成,该管状的侧壁与薄弱部113通过压铸一体成型。
压板110朝向第一电性组件140和第二电性组件150的一面还设置有若干支撑柱115,支撑柱115用于限定压板110和壳体120底部的相对距离。
第二压板112背向第二电性组件150的一面还设置有过渡件116,过渡件116用于控制第二电性组件150即开关组件中的翘板往复运动。
壳体120内对应定位孔114的位置设置有定位柱121,定位柱121能恰好插入定位孔114内,以确保压板110位于正确的位置。
面板130设置在压板110的外侧,面板130上设置有第一功能件131和第二功能件132。第一功能件131对应第一压板111和第一电性组件140,第二功能件132对应第二压板112和第二电性组件150。第一功能件131为三孔插孔面盖,第二功能件132为开关按键。
本实施例的墙壁插座100,通过在第一压板111和第二压板112之间设置薄弱部113,其中薄弱部113的厚度为第一压板111厚度的一半,使薄弱部113相对容易发生弯曲。当组装墙壁插座100时,如果第一电性组件140和第二电性组件150的高度出现误差,导致两者不平齐,此时第一压板111和第二压板112必然会随之发生错位或相对发生弯折,此时通过薄弱部113发生弯曲即可缓冲第一压板111和第二压板112的错位和相对弯折,从而避免了第一压板111和第二压板112相互影响造成其中之一无法位于正确的位置。
由于第一电性组件140是插座组件,第二电性组件150是开关组件,在墙壁开关100的使用过程中,插座组件会经历多次插销的插拔,插销的插拔必然会带动第一压板111,使之与第二压板112发生相对错位,此时通过薄弱部113即可缓冲第一压板111带给第二压板112的影响,使插销的插拔不会影响第二电性组件150的功能,即开关的功能。
除上述技术效果外,本实施例的薄弱部113还设置有定位孔114,定位孔114与壳体120上的定位柱121相配合,防止压板110偏离位置,确保薄弱部113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薄弱部113为两个连接条,两个连接条之间为方孔,这样既提高了薄弱部113的形变能力,又节省了压板110的材料,节省了成本。其中,上述两个连接条相对第一压板111和第二压板112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使机械强度均匀,结构不容易受力不均,不易损坏。
实施例二:
如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墙壁插座包括压板210,压板210包括第一压板211、第二压板212和连接在第一压板211和第二压板212之间的薄弱部213。
薄弱部213是条状结构,薄弱部213的厚度为第一压板211厚度的一半。薄弱部213与第一压板211和第二压板212通过压铸工艺一体成型。本实施例的薄弱部213不设置定位孔,相应的本实施例的壳体内也不设置与该定位孔配合的定位柱。
除以上描述,本实施例的墙壁插座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的墙壁插座100结构相同。
本实施例的墙壁插座,通过降低薄弱部213的相对厚度,提高薄弱部213相对第一压板211和第二压板212的形变能力,结构简单,且基本能达到实施例一墙壁插座100相同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三:
如图6、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墙壁插座包括压板310,压板310包括第一压板311、第二压板312和连接在第一压板311和第二压板312之间的薄弱部313。
薄弱部313是条状结构,薄弱部313的厚度与第一压板311的厚度相同。本实施例中第一压板311和第二压板312的材质是聚碳酸酯(PC)材料,薄弱部313的材质是聚丙烯(PP)塑料。第一压板311、第二压板312和薄弱部313通过压注的方式一体成型,在压注薄弱部313时,切换注入聚丙烯材料。通过上述方式,可实现薄弱部313的形变能力优于第一压板311和第二压板312的形变能力。
本实施例的第一压板311设置有对应三孔插座的插孔,第二压板312设置有对应两孔插座的插孔。相应的本实施例的第一电性组件(未图示)为三孔插座的插座组件,第二电性组件(未图示)为两孔插座的插座组件。
本实施例的薄弱部313由于材质与第一压板311和第二压板312的材质区别,可弯折性能好,可以有效缓冲第一压板311和第二压板312相对发生错位或弯折的情况,使两者不会互相影响,保证了三孔插座和两孔插座在插销进行插拔时不会互相影响,增加了墙壁插座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四: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墙壁插座包括压板410,压板410包括第一压板411、第二压板412和连接在第一压板411和第二压板412之间的薄弱部413。
薄弱部413是均匀分布在第一压板411和第二压板412之间的三个连接条,该连接条为金属片,例如薄铜片。在制造压板410时,将第一压板411和第二压板412压铸成型时,将该三个金属片镶嵌在第一压板411和第二压板412对应位置,形成薄弱部413。由于薄弱部413是金属片,因此可使薄弱部413的形变能力优于第一压板411和第二压板412的形变能力。
本实施例的第一压板411设置有一对应三孔插座的插孔和一对应两孔插座的插孔;第二压板412设置对应开关组件的结构,即与实施例一的第二压板112的结构基本相同。第一压板411和第二压板412左右并列设置。相应的本实施例的第一电性组件(未图示)包括一三孔插座的插座组件和一两孔插座的插座组件,第二电性组件(未图示)为开关组件,且该第一电性组件和第二电性组件左右并列设置。
本实施例的薄弱部413由于是由金属薄片组成,可弯折性能比第一压板411和第二压板412好,可以有效缓冲第一压板411和第二压板412相对发生错位或弯折的情况。且构成薄弱部413的金属片均匀排布在第一压板411和第二压板412之间,使压板410整体机械性能均匀,薄弱部413不会由于受力不均而发生断裂。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均将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通过薄弱部进行连接,减少了组装墙壁插座时元件的数量,有效提升了组装效率,且元件在组装时不易遗失,节省了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点已揭示如上,然而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创作思想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结构和材料作各种变化和改进,包括这里单独披露或要求保护的技术特征的组合,明显地包括这些特征的其它组合。这些变形和/或组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技术领域内,并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墙壁插座,包括壳体、压板和面板,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电性组件和第二电性组件,所述第一电性组件为插座组件,所述压板位于所述壳体和所述面板之间,并压在所述第一电性组件和所述第二电性组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包括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所述第一压板压在所述第一电性组件上,所述第二压板压在所述第二电性组件上,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之间设置薄弱部,所述薄弱部的形变能力优于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的形变能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壁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板、所述第二压板和所述薄弱部一体成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壁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弱部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的厚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壁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弱部为设置在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之间的至少两个连接条,所述连接条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壁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性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开关组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壁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性组件包括三孔插座组件和两孔插座组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壁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定位所述压板和所述壳体的相对位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墙壁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设置在所述薄弱部。
CN201521094174.5U 2015-12-26 2015-12-26 墙壁插座 Active CN2052649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94174.5U CN205264913U (zh) 2015-12-26 2015-12-26 墙壁插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94174.5U CN205264913U (zh) 2015-12-26 2015-12-26 墙壁插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64913U true CN205264913U (zh) 2016-05-25

Family

ID=56006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094174.5U Active CN205264913U (zh) 2015-12-26 2015-12-26 墙壁插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26491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11938A (zh) * 2017-08-16 2019-03-01 苏州益而益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带压线机构的自封闭式电气组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11938A (zh) * 2017-08-16 2019-03-01 苏州益而益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带压线机构的自封闭式电气组件
CN109411938B (zh) * 2017-08-16 2024-04-12 苏州益而益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带压线机构的自封闭式电气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48290B2 (ja) 信号モジュールの成形方法
US925780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hielding plate
EP2523271B1 (en) Seal cover for in-vehicle electric device and production method
CN103329361B (zh) 触头和带有触头的连接器
GB2545039A (en) Double-side and dual-purpose connector
JP3160343U (ja) 高解析度マルチメディアインターフェースコネクター
US11303071B2 (en) Connector having spacer enhancing connections with contact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3986011B (zh) 防水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5264913U (zh) 墙壁插座
CN112038789A (zh) 一种接线柱密封盖及其成型方法
CN102262973B (zh) 键盘及其按键结构
CN103022789B (zh) 耳机插座连接器
CN203103621U (zh) 一种嵌件注塑定位的连接器
CN203503872U (zh) 卡槽连接器
JP3180092U (ja) 機械式切替機能を有するコネクタ
CN203351829U (zh) 一体式dp接口插接模组及应用其制作的dp接口
CN110247236B (zh) 具有弹性的压紧元件的电插头
CN103915742A (zh) 用于电动机的电刷架、电刷架的制造以及电动机
CN213026568U (zh) 一种接线柱密封盖、上盖组件以及压缩机
CN201533045U (zh) 一种usb接口连接器
CN104241914A (zh) 连接器
JP2013033633A (ja) コネクタ
CN2845217Y (zh) 插座连接器
CN102480077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US9780507B2 (en) Double-side and dual-purpose conne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