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51420U - 立式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立式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251420U
CN205251420U CN201521028913.0U CN201521028913U CN205251420U CN 205251420 U CN205251420 U CN 205251420U CN 201521028913 U CN201521028913 U CN 201521028913U CN 205251420 U CN205251420 U CN 2052514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und brush
passage
air
runner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02891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卫
邹辉
肖峡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to CN20152102891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251420U/zh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PCT/CN2016/075612 priority patent/WO2017096723A1/zh
Priority to EP16871930.0A priority patent/EP3222185A4/en
Priority to PCT/CN2016/075606 priority patent/WO2017096719A1/zh
Priority to CA2971492A priority patent/CA2971492A1/en
Priority to CA2971499A priority patent/CA2971499A1/en
Priority to EP16871802.1A priority patent/EP3235412A4/en
Priority to CA2970981A priority patent/CA2970981A1/en
Priority to EP16871928.4A priority patent/EP3387976B1/en
Priority to EP16871932.6A priority patent/EP3387978B1/en
Priority to CA2971659A priority patent/CA2971659A1/en
Priority to US15/539,150 priority patent/US10694909B2/en
Priority to CA2971500A priority patent/CA2971500A1/en
Priority to PCT/CN2016/075615 priority patent/WO2017096725A1/zh
Priority to CA2971082A priority patent/CA2971082A1/en
Priority to PCT/CN2016/075605 priority patent/WO2017096718A1/zh
Priority to US15/539,158 priority patent/US10178931B2/en
Priority to EP16871929.2A priority patent/EP3387974B1/en
Priority to PCT/CN2016/075603 priority patent/WO2017096716A1/zh
Priority to CA2971638A priority patent/CA2971638A1/en
Priority to CA2971505A priority patent/CA2971505A1/en
Priority to CA2971231A priority patent/CA2971231A1/en
Priority to PCT/CN2016/075604 priority patent/WO2017096717A1/zh
Priority to PCT/CN2016/075614 priority patent/WO2017096724A1/zh
Priority to EP16871931.8A priority patent/EP3387977A4/en
Priority to CA2971488A priority patent/CA2971488A1/en
Priority to EP16871927.6A priority patent/EP3222184B1/en
Priority to US15/539,154 priority patent/US10188247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6/075611 priority patent/WO2017096722A1/zh
Priority to PCT/CN2016/075608 priority patent/WO2017096720A1/zh
Priority to EP16871926.8A priority patent/EP3222183B1/en
Priority to EP16871800.5A priority patent/EP3387975B1/en
Priority to US15/539,155 priority patent/US10278556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6/075610 priority patent/WO2017096721A1/zh
Priority to EP16871799.9A priority patent/EP3219240A4/en
Priority to US15/539,156 priority patent/US10448798B2/en
Publication of CN2052514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2514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riority to US15/635,096 priority patent/US10383494B2/en
Priority to US15/636,166 priority patent/US10455999B2/en
Priority to US15/637,721 priority patent/US10610071B2/en
Priority to US15/638,119 priority patent/US10517452B2/en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ozzle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立式吸尘器,包括:滚刷组件,滚刷组件包括滚刷壳和设在滚刷壳内的滚刷,滚刷壳内限定出与吸尘口连通的滚刷吸气流道;电机组件,电机组件包括电机外罩和设在电机外罩内的电机,电机与滚刷相连以驱动滚刷滚动;机体组件,机体组件包括机体和尘杯,尘杯安装在机体上;以及换向阀,换向阀具有第一通气孔、第二通气孔和第三通气孔,换向阀被构造成在第一通气孔与第二通气孔连通的第一状态和第二通气孔与第三通气孔连通的第二状态之间切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立式吸尘器,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工况选择合适的吸尘方式,再者,该立式吸尘器的电机直立布置,可以减小该立式吸尘器的占用空间,易于实现各部件布局的多样性。

Description

立式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机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立式吸尘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吸尘器包括两个电机以分别驱动滚刷和风扇,其中驱动风扇的电机一般为卧式布置,即电机的电机轴平行于电机的安装平台,这样会造成电机的电机外罩体积偏大,增加了电机的占地面积,同时,卧式布置的电机会对吸尘器的其它部件的布置带来很大的局限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出一种立式吸尘器,该立式吸尘器的结构简单、紧凑,占用空间小,操作方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立式吸尘器,包括:滚刷组件,所述滚刷组件包括滚刷壳和设在所述滚刷壳内的滚刷,所述滚刷壳上具有吸尘口,所述滚刷壳内限定出与所述吸尘口连通的滚刷吸气流道;电机组件,所述电机组件包括电机外罩和设在所述电机外罩内的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滚刷相连以驱动所述滚刷滚动;机体组件,所述机体组件包括机体和尘杯,所述尘杯安装在所述机体上;以及换向阀,所述换向阀具有第一通气孔、第二通气孔和第三通气孔,所述第一通气孔连通至所述滚刷吸气流道,所述第二通气孔连接至所述尘杯的进气口,所述第三通气孔连通至外界大气,所述换向阀被构造成在所述第一通气孔与所述第二通气孔连通的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通气孔与所述第三通气孔连通的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立式吸尘器,通过在立式吸尘器上设置换向阀,可以实现不同吸尘方式的相互切换,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工况选择合适的吸尘方式,从而提高立式吸尘器的工作效率,操作方便,用户体验好。再者,该立式吸尘器的电机直立布置,可以减小该立式吸尘器的占用空间,易于实现该立式吸尘器的各部件布局的多样性,结构简单、紧凑,装拆方便,工作效率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换向阀包括:三通管,所述三通管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和第三管段,所述第一通气孔由所述第一管段的自由端限定出,所述第二通气孔由所述第二管段的自由端限定出;和二通管,所述二通管包括相互连通的第四管段和第五管段,所述第三通气孔由所述第四管段的自由端限定出,所述第五管段上限定出第四通气孔,所述第五管段的至少部分伸入所述第三管段内且在使所述第一通气孔与所述第二通气孔连通的第一位置和使所述第四通气孔与所述第二通气孔连通的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五管段的一端与所述第四管段相连,所述第五管段的另一端的端壁面封闭,所述第四通气孔形成在所述第五管段的所述另一端的侧壁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当所述二通管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四管段与所述第五管段相连的一端止抵在所述第三管段的自由端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软管,所述软管的一端连通至外界大气,所述软管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三通气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机外罩上具有排风孔、脏空气出口和净空气入口,所述电机外罩内限定出电机吸气流道和电机排气流道,所述电机吸气流道连通在所述滚刷吸气流道和所述脏空气出口之间,所述电机排气流道连通在所述净空气入口和所述排风孔之间,所述第一通气孔连接至所述脏空气出口,所述尘杯的出气口连通至所述净空气入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机体内限定出机体排气流道,所述机体排气流道的一端与所述尘杯的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机体排气流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净空气入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机通过传动带驱动所述滚刷滚动,所述滚刷吸气流道包括设在所述传动带两侧的第一吸气流道和第二吸气流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机吸气流道包括连通至所述第一吸气流道的第一分支流道和连通至所述第二吸气流道的第二分支流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分支流道和所述第二分支流道由所述电机的电机壳和所述电机外罩限定出,且所述第一分支流道和所述第二分支流道共同构成横截面为大体环形的立体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吸尘器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立式吸尘器在电机处于第一倾斜位置时的侧视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立式吸尘器在电机处于第一直立位置时的侧视图;
图4是图1中所示的立式吸尘器在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立式吸尘器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所示的立式吸尘器的侧视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吸尘器的滚刷组件与电机组件的装配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立式吸尘器的滚刷组件与电机组件的装配图;
图9是图8中所示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0是图7中所示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11是图7中所示的结构的仰视图;
图12是图11中所示的结构的内部流道示意图;
图13是图8中所示的结构的内部流道后视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式吸尘器的滚刷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式吸尘器的换向阀的在一个工作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式吸尘器的换向阀的在另一个工作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式吸尘器的桥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立式吸尘器;
100:滚刷组件;
11:滚刷;111:第一滚刷段;1111:第一本体;1112:第一刷毛;
112:第二滚刷段;1121:第二本体;1122:第二刷毛;
113:连接轴段;
12:滚刷壳;
122:滚刷吸气流道;1221:第一吸气流道;1222:第二吸气流道;
123:传动带安装腔;
124:上壳;
125:下壳;
13:传动带;14:张紧轮;
200:电机组件;
21:电机外罩;
211:脏空气出口;212:净空气入口;213:排风孔;214:脏空气输
出管;215:净空气输入管;216:电机吸气流道;2161:第一分支流
道;2162:第二分支流道;
22:电机;221:电机轴;222:电机壳;
300:机体组件;
31:机体;311:机体排气流道;
32:桥接件;321:顶板;322:侧板;
37:尘杯;371:分离腔;372:进气口;373:出气口;38:滚轮;39:出风管;
51:进风管;52:软管;
600:换向阀;
61:三通管;611:第一管段;612:第二管段;613:第三管段;
62:二通管;621:第四管段;622:第五管段;
631:第一通气孔;632:第二通气孔;633:第三通气孔;634:第四通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考图1至图1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式吸尘器1。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式吸尘器1包括滚刷组件100、电机组件200、机体组件300以及换向阀600。具体而言,滚刷组件100包括滚刷壳12和设在滚刷壳12内的滚刷11,滚刷壳12上具有吸尘口,滚刷壳12内限定出与吸尘口连通的滚刷吸气流道122。换言之,该立式吸尘器1主要由滚刷组件100、电机组件200、机体组件300和换向阀600组成,其中,滚刷组件100主要由滚刷壳12和滚刷11组成,滚刷壳12内限定有滚刷吸气流道122,滚刷壳12具有与滚刷吸气流道122导通的吸尘口,滚刷11可转动地设在滚刷壳12内。
参照图1,滚刷11沿水平方向(如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延伸,电机组件200设在滚刷11的后方且电机组件200与滚刷11相连以驱动滚刷11绕其旋转中心转动,从而实现清扫地面的目的,经过滚刷11清扫的灰尘、杂物以及脏空气从滚刷壳12的吸尘口进入滚刷吸气流道122,然后在机体组件300内进行处理。
进一步地,电机组件200包括电机外罩21和设在电机外罩21内的电机22,电机22与滚刷11相连以驱动滚刷11滚动,机体组件300包括机体31和尘杯37,尘杯37安装在机体31上。参照图2和图3,电机组件200主要由电机外罩21和电机22组成,其中,电机22可转动地设在电机外罩21内且与滚刷11相连,参照图6,机体组件300主要由机体31和尘杯37组成,其中,尘杯37可拆卸地设在机体31上,尘杯37内限定有分离腔371,脏空气、灰尘等从滚刷壳12的吸尘口进入滚刷吸气流道122,然后通过电机外罩21进入尘杯37的分离腔371内,经过尘杯37的过滤、加工得到的干净空气排到外界环境。
其中,换向阀600具有第一通气孔631、第二通气孔632和第三通气孔633,第一通气孔631连通至滚刷吸气流道122,第二通气孔632连接至尘杯37的进气口372,第三通气孔633连通至外界大气,换向阀600被构造成在第一通气孔631与第二通气孔632连通的第一状态和第二通气孔632与第三通气孔633连通的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可选地,换向阀600与尘杯37和电机外罩21可拆卸地相连,其中,换向阀600内限定有气流通道,换向阀600具有分别与气流通道导通的第一通气孔631、第二通气孔632和第三通气孔633,其中,换向阀600的第一通气孔631通过电机外罩21与滚刷吸气流道122连通,换向阀600的第二通气孔632与尘杯37连通,换向阀600的第三通气孔633与外界环境连通。
参照图15和图16,换向阀600可以在两种工作状态下进行切换,当换向阀600处于第一状态时,换向阀600的第一通气孔631与第二通气孔632连通,即滚刷吸气流道122与尘杯37连通,这样从滚刷壳12的吸尘口吸入的脏空气和灰尘依次通过滚刷吸气流道122第一通气孔631、、换向阀600的气流通道和第二通气孔632,然后进入尘杯37内进行过滤,最后将得到的干净空气排出外界环境;当换向阀600处于第二状态时,换向阀600的第二通气孔632与第三通气孔633连通,即尘杯37与外界环境流通,进一步地,换向阀600的第三通气孔633可以连通至外接管路,然后通过外接管路直接吸尘(不使用滚刷11),从外接管路进入的脏空气和灰尘依次通过换向阀600的第三通气孔633、换向阀600的气流通道、第二通气孔632,然后进入尘杯37内进行过滤,最后将得到的干净空气排出外界环境。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式吸尘器1,通过在立式吸尘器1上设置换向阀600,可以实现不同吸尘方式的相互切换,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工况选择合适的吸尘方式,从而提高立式吸尘器1的工作效率,操作方便,用户体验好。再者,该立式吸尘器1的电机直立布置,可以减小该立式吸尘器1的占用空间,易于实现该立式吸尘器1的各部件布局的多样性,结构简单、紧凑,装拆方便,工作效率高。
可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换向阀600包括三通管61和二通管62。具体而言,三通管61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管段611、第二管段612和第三管段613,第一通气孔631由第一管段611的自由端限定出,第二通气孔632由第二管段612的自由端限定出,二通管62包括相互连通的第四管段621和第五管段622,第三通气孔633由第四管段621的自由端限定出,第五管段622上限定出第四通气孔634,第五管段622的至少部分伸入第三管段613内且在使第一通气孔631与第二通气孔632连通的第一位置和使第四通气孔634与第二通气孔632连通的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
也就是说,该换向阀600主要由三通管61和二通管62组成,其中,三通管61主要由第一管段611、第二管段612和第三管段613组成,第一管段611的一端、第二管段612的一端和第三管段613的一端两两连通,第一管段611的另一端设有第一通气孔631,第二管段612的另一端设有第二通气孔632;二通管62主要由第四管段621和第五管段622组成,其中,第四管段621的一端与第五管段622的一端相连,第四管段621的另一端设有第三通气孔633,第五管段622的另一端设有第四通气孔634。
进一步地,第五管段622的另一端可活动地设在三通管61的第三管段613内,当二通管62处于第一位置(如图15所示的位置)时,三通管61的第一通气孔631只与第二通气孔632导通,这样从滚刷壳12的吸尘口吸入的脏空气和灰尘依次通过滚刷吸气流道122、三通管61的第一通气孔631和第二通气孔632进入尘杯37内进行过滤,最后将得到的干净空气排出外界环境。
当二通管62处于第二位置(如图16所示的位置)时,二通管62的第四通气孔634与三通管61的第二通气孔632连通,从而使二通管62的第三通气孔633与三通管61的第二通气孔632导通,进一步地,第四管段621的第三通气孔633可以连通至外接管路,然后通过外接管路直接吸尘(不使用滚刷11),从外接管路进入的脏空气和灰尘依次通过二通管62的第三通气孔633、三通管61的第二通气孔632进入尘杯37内进行过滤,最后将得到的干净空气排出外环境。
由此,通过在尘杯37与电机外罩21之间设置可拆卸的二通管62和三通管61,并使二通管62可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从而实现换向阀600的两种工作状态的切换,进而实现该立式吸尘器1的两种不同的吸尘方式,结构简单,装拆方便,使用便利。
其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五管段622的一端与第四管段621相连,第五管段622的另一端的端壁面封闭,第四通气孔634形成在第五管段622的另一端的侧壁上。参照图15,第四管段621形成两端导通的直管段,第五管段622也可以形成直管段,其中,第五管段622的第一端的端口与第四管段621连通,第五管段622的第二端的端部封闭,而第五管段622的第二端的侧壁设有与其第一端的端口连通的第四通气孔634。
当第五管段622插接在三通管61的第三管段613内时,第五管段622可以沿第三管段613的长度方向往复活动,若二通管62处于第一位置,第五管段622的第二端的端部将第三管段613的端口封堵,而第三管段613的侧壁将第五管段622的第四通气孔634封堵,从而使得第一通气孔631只与第二通气孔632导通,即实现换向阀600的第一状态;若二通管62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五管段622的第二端的端部将第一管段611的第一通气孔631封堵,而第二管段612的第二通气孔632与第五管段622的第四通气孔634导通,从而使得第四管段621的第三通气孔633与第二管段612的第二通气孔632导通,即实现换向阀600的第二状态。
由此,通过将第五管段622形成一端导通、另一端封闭的结构,并在另一端的侧壁上设置第四通气孔634,实现了换向阀600的两种导通状态的切换,从而实现该立式吸尘器1的两种不同的吸尘方式,结构简单,装拆方便,使用便利。
进一步地,当二通管62运动至第二位置时,第四管段621与第五管段622相连的一端止抵在第三管段613的自由端上。参照图16,第四管段621的外径尺寸大于第五管段622的外径尺寸以在第四管段621和第五管段622之间形成凸台,当二通管62处于第二位置时,第四管段621与第五管段622之间的凸台与第三管段613的端部止抵相连。由此,通过在第四管段621与第五管段622之间形成凸台,可以起到定位的作用,保证第五管段622的第四通气孔634与第二管段612的第二通气孔632导通,从而实现第二通气孔632与第三通气孔633的导通,结构简单,制造、加工容易,定位准确。
其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电机外罩21上具有排风孔213、脏空气出口211和净空气入口212,电机外罩21内限定出电机吸气流道216和电机排气流道(未示出),电机吸气流道216连通在滚刷吸气流道122和脏空气出口211之间,电机排气流道连通在净空气入口212和排风孔213之间。参照图11和图12,电机外罩21内限定有间隔开布置的电机吸气流道216和电机排气流道,电机外罩21具有与电机吸气流道216和滚刷吸气流道122分别连通的脏空气出口211,还具有分别与电机排气流道连通的净空气入口212和排风孔213。参照图5,机体组件300主要由机体31和尘杯37组成,其中,尘杯37可拆卸地设在机体31上,尘杯37内限定有分离腔371,该分离腔371分别与电机外罩21上的脏空气出口211和净空气入口212连通。
具体地,脏空气、灰尘等从滚刷壳12的吸尘口进入滚刷吸气流道122,然后进入电机外罩21内的电机吸气流道216内,并通过电机外罩21上的脏空气出口211排到尘杯37的分离腔371内,经过尘杯37的过滤、加工得到的干净空气通过电机外罩21的净空气入口212进入电机外罩21内的电机排气流道,最后从电机外罩21上的排风孔213排到外界环境。
进一步地,第一通气孔631连接至脏空气出口211,尘杯37的出气口373连通至净空气入口212。也就是说,当二通管62处于第一位置(如图15所示的位置)时,三通管61的第一通气孔631只与第二通气孔632导通,这样从滚刷壳12的吸尘口吸入的脏空气和灰尘依次通过滚刷吸气流道122、电机外罩21的电机吸气流道216、电机外罩21的脏空气出口211、三通管61的第一通气孔631、第二通气孔632进入尘杯37内,经过过滤得到的干净空气从尘杯37的出气口373排到电机外罩21的电机排气流道,最后从电机外罩21的排风孔213排出。
由此,通过在电机外罩21内设置电机吸气流道216和电机排气流道,方便脏空气与干净空气的传输,既可以有效地利用电机外罩21内的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又可以减少管路的数量,保证该立式吸尘器1的结构紧凑性,使得该立式吸尘器1的外型美观。
立式吸尘器1进一步包括软管52,软管52的一端连通至外界大气,软管52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三通气孔633。也就是说,软管52的一端与换向阀600的第四管段621可拆卸地相连,当换向阀600处于第二状态时,换向阀600的第二通气孔632与第三通气孔633连通,即尘杯37与外界环境流通,具体地,换向阀600的第三通气孔633可以通过软管52与外界空气连通,用户可以通过软管52的另一端直接吸尘(不使用滚刷11),从软管52进入的脏空气和灰尘依次通过换向阀600的第三通气孔633、气流通道、第二通气孔632进入尘杯37内,经过过滤得到的干净空气从尘杯37的出气口373排到电机外罩21的电机排气流道,最后从电机外罩21的排风孔213排出。
可选地,软管52的长度可以大于机体31的长度以延长灰尘、脏空气的分离时间和传输时间,也可以增加吸尘容量,从而提高该立式吸尘器1的工作效率。进一步地,软管52的中部可以挂设在机体31上,使得结构紧凑。可选地,软管52可以为塑料软管52,也可以为橡胶软管52,从而方便软管52的盘放,节省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由此,该立式吸尘器1的结构简单、紧凑,装拆方便,可以根据实际工况选择适当的吸尘方式,操作简单,用户体验好。
其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机体31内限定出机体排气流道311,机体排气流道311的一端与尘杯37的出气口373连通,机体排气流道311的另一端与净空气入口212连通。参照图6,尘杯37具有与分离腔371连通的出气口373,机体31内限定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机体排气流道311,其中,机体排气流道311的上端与尘杯37的出气口373连通,而机体排气流道311的下端与电机外罩21内的电机排气流道导通,经过尘杯37过滤、加工得到的干净空气从尘杯37的出气口373排出,并依次通过机体排气流道311、电机外罩21的净空气入口212输送至电机外罩21内的电机排气流道,最后从电机外罩21的排风孔213排到外界环境。
由此,通过在机体31内设置分别与尘杯37的出气口373和净空气入口212连通的机体排气流道311,可以省去多余的管路的设置,既可以减少了立式吸尘器1的部件数量,节省成本,提高该立式吸尘器1的装拆效率,又可以使该立式吸尘器1的结构简单、紧凑,避免受外设管路的影响,外型美观。
其中,电机22设在机体31的下方,机体31与电机外罩21之间设有出风管39,出风管39的两端分别与机体31的机体排气流道311和电机外罩21的净空气入口212连通,经过尘杯37过滤得到的干净空气依次通过机体排气流道311、出风管39、净空气入口212进入到电机外罩21内的电机排气流道,最后通过电机外罩21的排风孔213排到外界环境。可选地,出风管39可以形成从机体排气流道311的出口延伸至净空气入口212的直管,也可以形成为弯管。
可选地,电机22通过传动带13驱动滚刷11滚动,滚刷吸气流道122包括设在传动带13两侧的第一吸气流道1221和第二吸气流道1222。参照图10,电机组件200与滚刷11之间设有传动带13,并且传动带13分别与电机22和滚刷11相连,当电机22的电机轴221转动时,由于电机轴221与传动带13的带面之间具有摩擦阻力,因此,电机轴221带动传动带13转动,同样地,由于滚刷11与传动带13的带面之间具有摩擦阻力,因此,传动带13带动滚刷11绕其自身旋转轴线转动,由此,实现电机22驱动滚刷11转动,从而实现清洁地面的目的。
参照图11,滚刷壳12内限定有用于安装传动带13的传动带安装腔123,第一吸气流道1221和第二吸气流道1222分别位于传动带13的左右两侧,从滚刷壳12吸入的脏空气从第一吸气流道1221和第二吸气流道1222传输到电机外罩21内的电机吸气流道216,然后输送至尘杯37内进行过滤。
其中,第一吸气流道1221和第二吸气流道1222可以间隔开设在传动带安装腔123的左右两侧,使得从滚刷壳12的吸尘口吸入的脏空气、灰尘等分别进入第一吸气流道1221和第二吸气流道1222内,然后一起汇合、流入尘杯37内。可选地,第一吸气流道1221和第二吸气流道1222可以由设在滚刷壳12内的部件限定,也可以由滚刷壳12的内壁面限定;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第一吸气流道1221和第二吸气流道1222也可以为相互连通的,即第一吸气流道1221和第二吸气流道1222环绕在传动带13的周围,滚刷壳12内除了传动带安装腔123的空间均为第一吸气流道1221和第二吸气流道1222,从滚刷壳12吸入的脏空气、灰尘等通过传动带安装腔123传输到尘杯37内。由此,通过在传动带13的两侧设置第一吸气流道1221和第二吸气流道1222,可以实现传动带13两侧吸尘的效果,扩大吸尘范围,提高该立式吸尘器1的工作效率。
优选地,第一吸气流道1221和第二吸气流道1222关于滚刷壳12的中心线轴对称布置。也就是说,位于传动带13两侧的第一吸气流道1221和第二吸气流道1222的流道长度、流道截面面积相等,即第一吸气流道1221和第二吸气流道1222的吸气容量相等,这样,从吸尘口进入的脏空气和灰尘分别等量地通过第一吸气流道1221和第二吸气流道1222进入电机外罩21的尘杯37内,保证传动带13两侧的吸尘均匀性。
其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电机吸气流道216包括连通至第一吸气流道1221的第一分支流道2161和连通至第二吸气流道1222的第二分支流道2162。参照图12,电机外罩21形成中空的柱状,电机外罩21内限定有间隔开布置的第一分支流道2161和第二分支流道2162,电机22位于第一分支流道2161和第二分支流道2162之间,其中,第一分支流道2161的第一端与第一吸气流道1221连通,第二分支流道2162的第一端与第二吸气流道1222连通,而第一分支流道2161的第二端和第二分支流道2162的第二端分别与尘杯37连通。
可选地,第一分支流道2161和第二分支流道2162相对设置,且位于传动带13的左右两侧,即第一吸气流道1221和第一分支流道2161连通且设在传动带13的左侧,而第二吸气流道1222和第二分支流道2162连通且设在传动带13的右侧,这样从吸尘口进入滚刷11安装腔内的一部分脏空气、灰尘等依次通过第一吸气流道1221、第一分支流道2161进入尘杯37内,而另一部分脏空气、灰尘等依次通过第二吸气流道1222、第二分支流道2162进入尘杯37内。
由此,通过在电机22的两侧设置第一分支流道2161和第二分支流道2162,既可以有效地利用电机外罩21与电机壳222之间的空间,使内部结构紧凑,提高空间利用率,又可以减少管路的数量,降低成本,提高装拆效率,还可以避免吸尘过程中受到外接管路的影响,提高该立式吸尘器1的外形美观性。
其中,第一分支流道2161和第二分支流道2162由电机22的电机壳222和电机外罩21限定出,且第一分支流道2161和第二分支流道2162共同构成横截面为大体环形的立体空间。也就是说,电机22主要由电机壳222、电机22本体以及电机轴221组成,其中,电机22本体设在电机壳222内,电机轴221的一端与电机22本体相连,电机轴221的另一端伸出电机壳222,电机22可活动地设在电机外罩21内,并且电机22的电机壳222的外壁面与电机外罩21的内壁面之间间隔开布置以在二者之间限定出第一分支流道2161和第二分支流道2162,即第一分支流道2161和第二分支流道2162分别由电机22的电机壳222与电机外罩21之间限定出。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第一分支流道2161和第二分支流道2162还可以由内设在电机外罩21内的其它部件(例如管路)限定,当然也可以由电机外罩21的自身结构限定。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分支流道2161和第二分支流道2162可以为电机外罩21内中除了电机22和电机排气流道所占部分的空间,即第一分支流道2161和第二分支流道2162环绕在电机22的周向且相互导通;第一分支流道2161和第二分支流道2162也可以分别为与电机外罩21的容纳腔不导通的单个通道,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第一分支流道2161和第二分支流道2162中的一个可以形成与电机外罩21的容纳腔不导通的单个通道,而第一分支流道2161和第二分支流道2162中的另一个可以形成容纳腔中除了电机22以及另一个单个通道的空间。优选地,第一分支流道2161和第二分支流道2162分别形成相对设置的半环形以在电机外罩21之间限定出用于安装电机22的圆柱状的立体空间,即第一分支流道2161和第二分支流道2162环绕在电机22的两侧。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式吸尘器1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如图1至图17所示,该立式吸尘器1主要由滚刷组件100、电机组件200、机体组件300、离合装置(未示出)和滚轮38组成。
其中,滚刷组件100主要由滚刷11和滚刷壳12组成,滚刷壳12主要由上壳124和下壳125组成,滚刷壳12内限定有传动带安装腔123和位于传动带安装腔123的左右两侧的第一吸气流道1221和第二吸气流道1222,滚刷11可转动地设在滚刷壳12内,传动带13可活动地设在传动带安装腔123内且传动带13的一端缠绕在滚刷11的中央部分。参照图14,滚刷11主要由同轴设置的第一滚刷段111、第二滚刷段112和连接轴段113组成,其中,第一滚刷段111和第二滚刷段112分别与连接轴段113的两端相连,第一滚刷段111主要由第一本体1111和设在第一本体1111上的第一刷毛1112组成,第二滚刷段112主要由第二本体1121和设在第二本体1121上的第二刷毛1122组成,传动带13的一端缠绕在滚刷11的连接轴段113上,进一步地,滚刷壳12上还设有张紧轮14以对传动带13进行张紧。
电机组件200主要由电机外罩21、电机22和风机(未示出)组成,其中,电机外罩21内限定有间隔开布置的电机吸气流道216和电机排气流道,电机外罩21具有与电机吸气流道216导通的脏空气出口211和与电机排气流道导通的净空气入口212。电机22直立在电机外罩21内且相对于电机外罩21可转动,即该立式吸尘器1的电机轴221沿竖直方向布置,电机22设在滚刷11的后侧且电机22的电机轴221与滚刷11通过传动带13相连。具体地,传动带13的一端外套在电机22的电机轴221上,传动带13的另一端外套在滚刷11上,当电机22的电机轴221转动时,电机轴221带动传动带13转动,传动带13带动滚刷11绕其自身旋转轴线转动,由此,实现电机22驱动滚刷11转动。参照图10,由于电机22的电机轴221的轴向与滚刷11的轴向非平行设置,因此,滚刷11与电机轴221之间的传动带13发生一次扭转,扭转角度为30°-90°。进一步地,电机22可以驱动风扇转动以产生吸尘气流,从而为立式吸尘器1提供吸尘动力,电机22还可以驱动滚刷11绕其自身轴线转动,从而实现清洁地面的目的。
机体组件300主要由机体31、桥接件32和尘杯37组成,其中,尘杯37和桥接件32分别设在机体31上,并且桥接件32与机体31的下端相连。参照图17,桥接件32主要由两个侧板322和设在两个侧板322之间的顶板321组成,桥接件32的两个侧板322分别设在电机外罩21的侧壁的外侧且与电机外罩21可转动地相连,而桥接件32的两个侧板322的外侧设有可转动的滚轮38,方便用户推动该立式吸尘器1工作。尘杯37内限定有分离腔371,尘杯37具有与分离腔371连通的进气口372和出气口373,机体31内限定有机体排气流道311,从滚刷壳12的吸尘口吸入的灰尘和杂物分别通过第一吸气流道1221和第二吸气流道1222进入电机外罩21内的电机吸气流道216,然后进入尘杯37的分离腔371内进行过滤处理,得到的干净空气从尘杯37的出气口373排到电机外罩21内的电机排气流道,最后从电机外罩21的排风孔213排到外界环境。
离合装置的触动件可转动地设在电机外罩21上且分别与桥接件32和电机22的电机壳222配合,从而实现桥接件32驱动离合装置转动、离合装置驱动电机22转动的目的。
参照图2,该立式吸尘器1在非工作状态下,可以立放于地面上,即立式吸尘器1的机体31位于第二直立位置,占用空间小。当用户需要使用该立式吸尘器1时,人手可以手握机体31的手柄以推动该立式吸尘器1工作。首先,人手可以将立式吸尘器1的开关启动,此时,传动带13处于放松状态,电机22无法驱动滚刷11转动,即该立式吸尘器1处于待机状态,滚刷11不扫尘;然后人手将机体31从第二直立位置向第二倾斜位置转动,在此过程中,电机外罩21上的桥接件32随着机体31相对于电机外罩21顺时针旋转,然后,桥接件32通过驱动电机外罩21上的离合装置,实现驱动电机外罩21内的电机22转动,即电机22由第一倾斜位置向第一直立位置转动,在此过程中,电机轴221的下端逐渐向后移动,从而使电机轴221的下端与滚刷11之间的距离增大,进而实现传动带13的张紧,电机22可以通过传动带13驱动滚刷11转动,达到启动扫尘、吸尘动作的目的。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用户也可以直接将机体31从第二直立位置向第二倾斜位置转动,在此过程中,传动带13逐渐被张紧,然后再启动该立式吸尘器1的开关,达到扫尘、吸尘动作同时驱动目的。
也就是说,用户只需一键启动,然后通过操作机体31的手柄的方向,实现扫尘的启停,无需操作控制键面,操作简单。可选地,开关可以设在机体31的手柄上,方便人手操作,也可以设在位于机体31下方的滚刷壳12或电机外罩21上,方便用户用脚启动开关;电机22可以邻近地面设置,即电机22的重心相对于相关技术中的吸尘器的电机22的重心偏下,这样对于具有相同长度的机体31的吸尘器,用户在操作本实用新型的立式吸尘器1时,更加省力,操作方便。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机体31从第二直立位置向预定角度的第二倾斜位置操作时,电机22可以与机体31同步转动,当电机22转至预定角度时,人手可以自由操作机体31而不影响传动带13的张紧状态,即当电机22从第一倾斜位置转至第一直立位置时,人手可以自由操作机体31而不影响立式吸尘器1的扫尘和吸尘。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机体31的转动角度也可以与电机22的转动角度直接关联,即人手可以通过调整机体31的倾斜角度,实现调整电机22的位置状态,从而实现调整传动带13的张紧程度的目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式吸尘器1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立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滚刷组件,所述滚刷组件包括滚刷壳和设在所述滚刷壳内的滚刷,所述滚刷壳上具有吸尘口,所述滚刷壳内限定出与所述吸尘口连通的滚刷吸气流道;
电机组件,所述电机组件包括电机外罩和设在所述电机外罩内的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滚刷相连以驱动所述滚刷滚动;
机体组件,所述机体组件包括机体和尘杯,所述尘杯安装在所述机体上;以及
换向阀,所述换向阀具有第一通气孔、第二通气孔和第三通气孔,所述第一通气孔连通至所述滚刷吸气流道,所述第二通气孔连接至所述尘杯的进气口,所述第三通气孔连通至外界大气,所述换向阀被构造成在所述第一通气孔与所述第二通气孔连通的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通气孔与所述第三通气孔连通的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阀包括:
三通管,所述三通管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和第三管段,所述第一通气孔由所述第一管段的自由端限定出,所述第二通气孔由所述第二管段的自由端限定出;和
二通管,所述二通管包括相互连通的第四管段和第五管段,所述第三通气孔由所述第四管段的自由端限定出,所述第五管段上限定出第四通气孔,所述第五管段的至少部分伸入所述第三管段内且在使所述第一通气孔与所述第二通气孔连通的第一位置和使所述第四通气孔与所述第二通气孔连通的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管段的一端与所述第四管段相连,所述第五管段的另一端的端壁面封闭,所述第四通气孔形成在所述第五管段的所述另一端的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二通管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四管段与所述第五管段相连的一端止抵在所述第三管段的自由端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软管,所述软管的一端连通至外界大气,所述软管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三通气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外罩上具有排风孔、脏空气出口和净空气入口,所述电机外罩内限定出电机吸气流道和电机排气流道,所述电机吸气流道连通在所述滚刷吸气流道和所述脏空气出口之间,所述电机排气流道连通在所述净空气入口和所述排风孔之间,所述第一通气孔连接至所述脏空气出口,所述尘杯的出气口连通至所述净空气入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内限定出机体排气流道,所述机体排气流道的一端与所述尘杯的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机体排气流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净空气入口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通过传动带驱动所述滚刷滚动,所述滚刷吸气流道包括设在所述传动带两侧的第一吸气流道和第二吸气流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立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吸气流道包括连通至所述第一吸气流道的第一分支流道和连通至所述第二吸气流道的第二分支流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立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支流道和所述第二分支流道由所述电机的电机壳和所述电机外罩限定出,且所述第一分支流道和所述第二分支流道共同构成横截面为大体环形的立体空间。
CN201521028913.0U 2015-12-10 2015-12-10 立式吸尘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2514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0)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28913.0U CN205251420U (zh) 2015-12-10 2015-12-10 立式吸尘器
PCT/CN2016/075604 WO2017096717A1 (zh) 2015-12-10 2016-03-04 立式吸尘器
PCT/CN2016/075606 WO2017096719A1 (zh) 2015-12-10 2016-03-04 立式吸尘器的离合装置和具有其的立式吸尘器
EP16871930.0A EP3222185A4 (en) 2015-12-10 2016-03-04 Upright vacuum cleaner floor brush assembly and upright vacuum cleaner comprising same
CA2971499A CA2971499A1 (en) 2015-12-10 2016-03-04 Upright vacuum cleaner
EP16871802.1A EP3235412A4 (en) 2015-12-10 2016-03-04 Separating device for upright vacuum cleaner, and upright vacuum cleaner having same
CA2970981A CA2970981A1 (en) 2015-12-10 2016-03-04 Clutch device for upright vacuum cleaner and upright vacuum cleaner having same
EP16871928.4A EP3387976B1 (en) 2015-12-10 2016-03-04 Upright vacuum cleaner
EP16871932.6A EP3387978B1 (en) 2015-12-10 2016-03-04 Upright vacuum cleaner
CA2971659A CA2971659A1 (en) 2015-12-10 2016-03-04 Vacuum cleaner
US15/539,150 US10694909B2 (en) 2015-12-10 2016-03-04 Clutch device for upright vacuum cleaner and upright vacuum cleaner having same
CA2971500A CA2971500A1 (en) 2015-12-10 2016-03-04 Upright vacuum cleaner
PCT/CN2016/075615 WO2017096725A1 (zh) 2015-12-10 2016-03-04 立式吸尘器的旋风分离装置和具有其的立式吸尘器
CA2971082A CA2971082A1 (en) 2015-12-10 2016-03-04 Clutch device for upright vacuum cleaner and upright vacuum cleaner having same
PCT/CN2016/075605 WO2017096718A1 (zh) 2015-12-10 2016-03-04 立式吸尘器
PCT/CN2016/075614 WO2017096724A1 (zh) 2015-12-10 2016-03-04 立式吸尘器
EP16871929.2A EP3387974B1 (en) 2015-12-10 2016-03-04 Upright vacuum cleaner
PCT/CN2016/075603 WO2017096716A1 (zh) 2015-12-10 2016-03-04 立式吸尘器
CA2971638A CA2971638A1 (en) 2015-12-10 2016-03-04 Cyclonic separating device for upright vacuum cleaner and upright vacuum cleaner with the same
CA2971505A CA2971505A1 (en) 2015-12-10 2016-03-04 Floor brush assembly for upright vacuum cleaner and upright vacuum cleaner with the same
PCT/CN2016/075612 WO2017096723A1 (zh) 2015-12-10 2016-03-04 立式吸尘器的地刷组件和具有其的立式吸尘器
CA2971492A CA2971492A1 (en) 2015-12-10 2016-03-04 Upright vacuum cleaner
US15/539,158 US10178931B2 (en) 2015-12-10 2016-03-04 Upright vacuum cleaner
EP16871931.8A EP3387977A4 (en) 2015-12-10 2016-03-04 VERTICAL CLEANER HARD BRUSH ASSEMBLY AND VERTICAL CLEANER HAVING THE SAME
CA2971488A CA2971488A1 (en) 2015-12-10 2016-03-04 Upright vacuum cleaner
EP16871927.6A EP3222184B1 (en) 2015-12-10 2016-03-04 Upright vacuum cleaner
US15/539,154 US10188247B2 (en) 2015-12-10 2016-03-04 Upright vacuum cleaner
PCT/CN2016/075611 WO2017096722A1 (zh) 2015-12-10 2016-03-04 立式吸尘器的地刷组件和具有其的立式吸尘器
PCT/CN2016/075608 WO2017096720A1 (zh) 2015-12-10 2016-03-04 立式吸尘器的离合装置和具有其的立式吸尘器
EP16871926.8A EP3222183B1 (en) 2015-12-10 2016-03-04 Vertical dust collector
EP16871800.5A EP3387975B1 (en) 2015-12-10 2016-03-04 Upright vacuum cleaner
US15/539,155 US10278556B2 (en) 2015-12-10 2016-03-04 Upright vacuum cleaner
PCT/CN2016/075610 WO2017096721A1 (zh) 2015-12-10 2016-03-04 立式吸尘器
EP16871799.9A EP3219240A4 (en) 2015-12-10 2016-03-04 Separating device for upright vacuum cleaner, and upright vacuum cleaner having same
US15/539,156 US10448798B2 (en) 2015-12-10 2016-03-04 Floor brush assembly for upright vacuum cleaner and upright vacuum cleaner with the same
CA2971231A CA2971231A1 (en) 2015-12-10 2016-03-04 Floor brush assembly for upright vacuum cleaner and upright vacuum cleaner having same
US15/635,096 US10383494B2 (en) 2015-12-10 2017-06-27 Clutch device for upright vacuum cleaner and upright vacuum cleaner having same
US15/636,166 US10455999B2 (en) 2015-12-10 2017-06-28 Upright vacuum cleaner
US15/637,721 US10610071B2 (en) 2015-12-10 2017-06-29 Upright vacuum cleaner
US15/638,119 US10517452B2 (en) 2015-12-10 2017-06-29 Cyclonic separating device for upright vacuum cleaner and upright vacuum cleaner having the s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28913.0U CN205251420U (zh) 2015-12-10 2015-12-10 立式吸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51420U true CN205251420U (zh) 2016-05-25

Family

ID=559929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028913.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251420U (zh) 2015-12-10 2015-12-10 立式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25142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11481A (zh) * 2015-12-10 2016-03-23 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立式吸尘器
US10178931B2 (en) 2015-12-10 2019-01-15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Upright vacuum cleaner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11481A (zh) * 2015-12-10 2016-03-23 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立式吸尘器
CN105411481B (zh) * 2015-12-10 2018-06-08 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立式吸尘器
US10178931B2 (en) 2015-12-10 2019-01-15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Upright vacuum cleaner
US10278556B2 (en) 2015-12-10 2019-05-07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Upright vacuum cleaner
US10383494B2 (en) 2015-12-10 2019-08-20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Clutch device for upright vacuum cleaner and upright vacuum cleaner having same
US10448798B2 (en) 2015-12-10 2019-10-22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Floor brush assembly for upright vacuum cleaner and upright vacuum cleaner with the same
US10455999B2 (en) 2015-12-10 2019-10-29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Upright vacuum cleaner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87975B1 (en) Upright vacuum cleaner
CN110292332A (zh) 一种多功能地毯清洗机
CN205251420U (zh) 立式吸尘器
CN101745274B (zh) 一种空调过滤网自清洁装置
CN103948346A (zh) 一种带烘干功能的吸尘装置
CN205338839U (zh) 立式吸尘器
CN109925832A (zh) 一种除尘环保设备
CN205251417U (zh) 立式吸尘器
CN205338840U (zh) 立式吸尘器
CN205251414U (zh) 立式吸尘器
CN205947738U (zh) 一种机器人清洁机自动清洗装置
CN109078937A (zh) 一种管道清洗机器人
CN205251419U (zh) 立式吸尘器
CN105395134A (zh) 立式吸尘器
CN205251415U (zh) 立式吸尘器
CN105411481A (zh) 立式吸尘器
CN105411484A (zh) 立式吸尘器的离合装置和具有其的立式吸尘器
CN205251418U (zh) 立式吸尘器
CN205251423U (zh) 立式吸尘器
CN105411482A (zh) 立式吸尘器
CN105411483A (zh) 立式吸尘器
CN1951282A (zh) 吸尘器的吸入装置
CN205251416U (zh) 立式吸尘器的离合装置和具有其的立式吸尘器
CN201775594U (zh) 多功能电动清扫机
CN209678381U (zh) 一种吸尘器地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52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