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45620U - 冷凝器以及包含该冷凝器的换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冷凝器以及包含该冷凝器的换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245620U
CN205245620U CN201520869923.0U CN201520869923U CN205245620U CN 205245620 U CN205245620 U CN 205245620U CN 201520869923 U CN201520869923 U CN 201520869923U CN 205245620 U CN205245620 U CN 2052456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enser
filter screen
oil
cylindrical shell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86992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樊敏楠
王晓果
黄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cquay Air 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on Wu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cquay Air 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on Wu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cquay Air 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on Wu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Mcquay Air 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on Wu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86992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2456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2456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2456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冷凝器以及包含该冷凝器的换热系统,该冷凝器包括:筒体;管板;设置在所述筒体内的油分离组件;冷凝管;进气管、供液管和供油管;该油分离组件包括:滤网,所述滤网为筒状,用于对油气混合物进行分离;油分档板,其阻挡未经所述滤网分离的油气混合物流向所述冷凝管,并使经所述滤网分离后的气态冷媒流向所述冷凝管。根据本实施例的冷凝器,能够提高油气分离的效率,提高冷凝效果。

Description

冷凝器以及包含该冷凝器的换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凝器以及包含该冷凝器的换热系统。
背景技术
在制冷系统中,螺杆压缩机需要润滑油润滑及液封才能正常运行,因此,压缩机排气中通常会含有一定量的润滑油,这些润滑油一旦进入蒸发器不仅会严重影响蒸发器的换热性能,同时也会造成压缩机缺油直至损坏。因此,在压缩机的排气侧需要设置油分离器,以将润滑油从气态制冷剂中分离出来。
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油分离器一般有立式油分离器和卧式油分离器。在使用卧式油分离器的场合,由于其体积大、成本高,使得换热系统的整机尺寸偏大,使用场合受限。
专利文件1(CN104596162A)公开了一种内置油分离器式的冷凝器,将油分离器设置于冷凝器的内部,使得机组的尺寸和占地面积大幅减小。图1是专利文件1的内置于冷凝器的油分离器的立体示意图,如图1所示,从进气管1’进入该油分离器的油气混合物被第一不锈钢滤网板组4’、第二不锈钢滤网板组11’和第三不锈钢滤网板组101’分离,分离后的气态冷媒流动到凸形隔板8’的背面,与冷凝管换热,分离出的油沿着凸形隔板8’的表面流入储油腔。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申请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在专利文件1所公开的内置油分离器式的冷凝器中,通过不锈钢滤网板组4’、11’、101’来进行油气分离,分离效果有时并不能满足需要。
本申请提供一种冷凝器,其内置油分离组件,通过采用筒状滤网,能够使油气混合物更充分地与滤网接触,从而改善油气分离的效果,提高冷凝效果。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冷凝器,包括:筒体;设置于所述筒体的沿轴向的两个端部的管板;设置在所述筒体内的油分离组件,用于对进入所述筒体的油气混合物进行分离;设置在所述筒体内的冷凝管,用于将分离后的气态冷媒冷凝为液态冷媒;设置于所述筒体的进气管、供液管和供油管,其中,所述进气管供所述油气混和物进入所述筒体,所述供液管供所述液态冷媒流出所述筒体,所述供油管供分离出的油流出所述筒体;所述油分离组件包括:滤网,所述滤网为筒状,用于对所述油气混合物进行分离;油分档板,其阻挡未经所述滤网分离的油气混合物流向所述冷凝管,并使经所述滤网分离后的气态冷媒流向所述冷凝管。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其中,所述滤网为圆筒状或多边形筒状,并且在所述滤网的下侧部具有沿所述滤网的轴向的缺口。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其中,所述油分离组件还包括:
均气筒,其设置于所述滤网中,所述均气筒的筒壁设置有均气孔。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方面,其中,所述均气孔的孔径不均匀。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五方面,其中,沿着远离所述进气管的方向,所述均气孔的孔径逐渐变大。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六方面,其中,所述均气筒的中心轴线与所述过滤网的中心轴线平行或位于同一直线上。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七方面,其中,所述油分离组件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滤网的轴向两端的滤网封板和滤网挡板,所述滤网挡板比所述滤网封板更靠近所述进气管,并且,所述滤网挡板具有与所述均气筒连通的进气孔。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八方面,其中,所述进气孔的径向尺寸与所述均气筒的径向尺寸相同。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九方面,其中,所述油分离组件还包括:
折流板,其设置于所述进气管与所述油分挡板之间。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十方面,其中,所述折流板为梯形折流板。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十一方面,其中,所述油分档板的上部具有折弯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十二方面,其中,所述滤网的数量为两个,被分别设置于所述进气管的下部两侧。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十三方面,提供一种换热系统,其具有如上述实施例对一方面-第十二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冷凝器。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冷凝器的内置油分离组件中,通过采用筒状滤网,能够改善油气分离的效果,由此,提高冷凝器的冷凝效率。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申请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申请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
附图说明
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专利文件1中的内置于冷凝器的油分离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冷凝器的一个轴向截面示意图;
图3是对本实施例冷凝器的内部沿轴向观察时的一个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的梯形折流板的一个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本申请的前述以及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在说明书和附图中,具体公开了本申请的特定实施方式,其表明了其中可以采用本申请的原则的部分实施方式,应了解的是,本申请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本申请包括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全部修改、变型以及等同物。
在本申请的下述说明中,为了说明的方便,将以冷凝器的筒体的中心轴线延伸的方向称为“轴向”,将以该轴线为中心的半径方向称为“径向”,将以该轴线为中心的圆周方向称为“周向”。在与该轴向垂直的平面上,将从供液管指向中心轴线的方向称为“上方向”,与“上方向”相反的方向为“下方向”,并且,该冷凝器及其各部件的朝向“上方向”的一侧称为“上侧”,与上侧相反的一侧称为“下侧”。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于上方向、下方向、上侧以及下侧的定义只是为了说明的方便,并不限定该冷凝器在使用时的朝向。
实施例1
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一种冷凝器,图2是本实施例的冷凝器的一个轴向截面示意图,图3是对本实施例冷凝器的内部沿轴向观察时的一个示意图。
如图2和图3所示,该冷凝器200包括筒体7,管板9、10,油分离组件201,冷凝管202,进气管1,供液管6以及供油管5等。
在本实施例中,管板9和10可以分别设置于筒体7的沿轴向的两个端部;油分离组件201可以设置在筒体7内,用于对进入筒体7的油气混合物进行分离;冷凝管202可以设置在筒体7内,用于将分离后的气态冷媒冷凝为液态冷媒;进气管1可以供油气混和物进入该筒体7;供液管6可以供液态冷媒流出该筒体7;供油管5可以供分离出的油流出该筒体7。
如图2和图3所示,该油分离组件201可以包括滤网4和油分档板16。其中,该滤网4可以是筒状,用于对油气混合物进行分离;该油分档板16能够阻挡未经滤网4分离的油气混合物流向冷凝管,并使经滤网4分离后的气态冷媒流向冷凝管202。
在本实施例中,该油分档板16可以位于滤网4与冷凝管202之间,即,如图3所示,在沿轴向观察时,滤网4和进气管1可以位于油分挡板16的一侧,而冷凝管202可以位于油分挡板16的另一侧。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该油分档板16例如可以与专利文件1中的凸型隔板8’具有相似结构,其中,该油分档板16的中间的凸部16a可以与筒体7的内壁接触,从而阻挡未经滤网4分离的油气混合物流向冷凝管202,该油分档板16的凸部的沿轴向的两侧与筒体7的内壁之间可以存在缝隙,以形成供气体流通的通道,从而使分离后的气态冷媒流向冷凝管。当然,在本实施例中,该油分档板16也可以具有其他的形状。
根据本实施例,在内置于冷凝器的油分离组件中,采用筒状滤网对油气混合物进行分离,由此,油气混合物在从该滤网的内部向外扩散并穿过该滤网时,能够更充分地与滤网接触,从而改善油气分离的效果,提高冷凝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该滤网4的中心轴线可以与筒体7的轴向平行,由此,使油气分离更为均匀。当然,本实施例并不限于此,该滤网4的中心轴线也可以相对于筒体7的轴向倾斜。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该滤网4的数量可以为两个,被分别设置于进气管1的下部两侧,由此,从进气管1进入的油气混合物可以在进气管1的两侧同时进行分离,提高了分离效率。当然,本实施例并不限于此,该滤网4的数量也可以只有一个,或者多于两个,并且,当滤网4的数量在两个以上时,可以将滤网分别设置在进气管的两侧,也可以仅设置在进气管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该滤网4可以是金属材料,但本实施例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其它的材料。
在本实施例中,滤网4可以是圆筒状或多边形筒状,例如六边形筒状。
在本实施例中,滤网4的下侧部可以具有沿该滤网的轴向的缺口401,由此,能够使滤网的顶部所分离的油从该缺口落下。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该油分离组件201还可以具有均气筒3,其可以设置于滤网中,并且,该均气筒3的筒壁可以设置有均气孔301,由此,均气孔301中的油气混和物可以穿过均气孔301,到达滤网4。
在本实施例中,均气孔301的孔径可以不均匀,例如,在沿着远离进气管1的方向,均气孔301的孔径可以逐渐变大,由此,在靠近进气管1的位置,油气混和物的流速高,较小孔径的均气孔301能对油气混和物产生较大的阻力,使其流速大幅下降,在远离进气管1的位置,油气混和物的流速下降,较大孔径的均气孔301对油气混和物产生的阻力较小,使其流速下降的幅度也较小,因此,从均气筒3的靠近进气管的位置和远离进气管的位置流出的油气混合物的流速趋于均匀。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滤网4的下侧部具有缺口,该缺口部分不进行油气分离,因此,在均气筒3的下侧部的与该缺口401对应的位置处,可以不设置均气孔301,由此,防止从均气孔301流出的气体没有经过滤网过滤而流出滤网。
在本实施例中,均气筒3的中心轴线与过滤网4的中心轴线可以平行或位于同一直线上,由此,使油气分离的效果均匀。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该油分离组件还可以包括滤网封板14、15,以及滤网挡板13、12。其中,滤网封板和滤网挡板分别设置于滤网4的轴向两端,该滤网挡板13、12比滤网封板14、15更靠近进气管1,并且,滤网挡板13、12具有与均气筒3连通的进气孔131、121,由此,从进气管1进入筒体7的油气混和物可以从滤网挡板13、12上的进气孔131、121进入到均气筒3中。
在本实施例中,进气孔131、121可以被设置于滤网挡板13、12的中心,由此,滤网挡板13、12可以为圆环状。在本实施例中,该进气孔131、121的径向尺寸可以与均气筒3的径向尺寸相同。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并不限于此,进气孔131、121也可以被设置为多个,只要能与均气筒3连通,以使油气混和物流入均气筒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滤网4可以被焊接于滤网挡板13、12和滤网封板14、15之间,以使该滤网4被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该油分离组件201还可以包括折流板2,其可以设置于进气管1与油分挡板16之间,用于对从进气管1进入筒体的油气混和物进行分离。
图4是本实施例的梯形折流板的一个立体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梯形折流板的截面2a为梯形,由此,当油气混和物流过该折流板2表面时会被分离,并在梯形折流板表面形成油膜。当然,本实施例的折流板并不限于梯形折流板,其截面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三角形等。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该油分挡板16的上部可以具有折弯部161,该折弯部161可以朝向进气管1的一侧折弯,由此,折弯部161背向该进气管1一侧的筒内空间增加,可以用来设置更多的冷凝管,从而提高该冷凝器的冷凝效率。与之相对,如果不具有该折弯部,而是使油分挡板的截面如图3的虚线16b所示沿直线延伸,那么油分挡板背面的筒内空间将会减少,因而无法设置更多冷凝管。
在本实施例中,从进气管1进入筒体7的油气混和物流过梯形折流板2,其中的油滴在梯形折流板2表面形成油膜并最终在重力作用从折流板表面流下,汇集在油分离组件201的底部,即油分挡板6与筒体7内壁的接触处;油气混和物经由滤网挡板的进气孔进入均气筒3,经过均气筒3后,速度均匀的穿过金属滤网,油气混和物中的油滴附着在均气筒筒壁和金属滤网上,并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滴落,汇集在油分离组件201的底部,油分离组件201底部的油通过供油管5流出冷凝器的筒体7;被分离后的气态冷媒从油分挡板6与冷凝器的筒体7之间的流通通道进入冷凝器中的冷凝管布置空间,进行冷凝换热,并被冷凝成冷媒液体后,通过供液管6流出筒体7。
根据本实施例,在内置于冷凝器的油分离组件中,采用筒状滤网对油气混合物进行分离,由此,油气混合物在从该滤网的内部向外扩散并穿过该滤网时,能够更充分地与滤网接触,从而改善油气分离的效果,并提高冷凝效果;并且,设置折流板,也能对油气混合物进行分离,从而提高了分离效果。
实施例2
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一种换热系统,该换热系统包括实施例1所述的冷凝器。
本实施例的换热系统可以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电子膨胀阀和如实施例1所述的冷凝器等。
其中,该冷凝器的进气管可以与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该冷凝器的供液管可以与蒸发器连接,该冷凝器的供油管可以与压缩机的进油口连接,其他部件的连接方式可以参考现有技术。
在本实施例中,从压缩机排气口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油气混合物经进气管流入该冷凝器,被油气分离和冷凝后形成的液态制冷剂经电子膨胀阀节流后进入蒸发器,在蒸发器中蒸发为气态的制冷剂被送回压缩机的吸气口,再次进行上述循环。在该冷凝器中分离出的油,可以经供油管送回压缩机,从而为压缩机补充润滑油。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采用了本申请的冷凝器,油气分离效果被提高,从而提高了冷凝器的换热效率,并降低了压缩机缺油的风险,使该换热系统的运行能效提高,运行更稳定。
以上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这些描述都是示例性的,并不是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对本申请做出各种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也在本申请的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冷凝器,包括:筒体;设置于所述筒体的沿轴向的两个端部的管板;设置在所述筒体内的油分离组件,用于对进入所述筒体的油气混合物进行分离;设置在所述筒体内的冷凝管,用于将分离后的气态冷媒冷凝为液态冷媒;设置于所述筒体的进气管、供液管和供油管,其中,所述进气管供所述油气混和物进入所述筒体,所述供液管供所述液态冷媒流出所述筒体,所述供油管供分离出的油流出所述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分离组件包括:
滤网,所述滤网为筒状,用于对所述油气混合物进行分离;
油分档板,其阻挡未经所述滤网分离的油气混合物流向所述冷凝管,并使经所述滤网分离后的气态冷媒流向所述冷凝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滤网为圆筒状或多边形筒状,并且在所述滤网的下侧部具有沿所述滤网的轴向的缺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分离组件还包括:
均气筒,其设置于所述滤网中,所述均气筒的筒壁设置有均气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均气孔的孔径不均匀。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
沿着远离所述进气管的方向,所述均气孔的孔径逐渐变大。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均气筒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滤网的中心轴线平行或位于同一直线上。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分离组件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滤网的轴向两端的滤网封板和滤网挡板,所述滤网挡板比所述滤网封板更靠近所述进气管,并且,所述滤网挡板具有与所述均气筒连通的进气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气孔的径向尺寸与所述均气筒的径向尺寸相同。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分离组件还包括:
折流板,其设置于所述进气管与所述油分挡板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流板为梯形折流板。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分档板的上部具有折弯部。
12.如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滤网的数量为两个,被分别设置于所述进气管的下部两侧。
13.一种换热系统,其具有如权利要求1-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冷凝器。
CN201520869923.0U 2015-11-04 2015-11-04 冷凝器以及包含该冷凝器的换热系统 Active CN2052456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69923.0U CN205245620U (zh) 2015-11-04 2015-11-04 冷凝器以及包含该冷凝器的换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69923.0U CN205245620U (zh) 2015-11-04 2015-11-04 冷凝器以及包含该冷凝器的换热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45620U true CN205245620U (zh) 2016-05-18

Family

ID=55944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69923.0U Active CN205245620U (zh) 2015-11-04 2015-11-04 冷凝器以及包含该冷凝器的换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245620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51045A (zh) * 2016-08-29 2016-11-23 四川齐飞铝业有限公司 铝型材加工气源辅助用空压机冷却器
CN106150599A (zh) * 2016-08-29 2016-11-23 四川齐飞铝业有限公司 一种卧式油分离与冷却装置
CN106168423A (zh) * 2016-07-18 2016-11-30 瑞冬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内置油分离器的冷凝器和双螺杆压缩机冷水机组
CN106194752A (zh) * 2016-08-29 2016-12-07 四川齐飞铝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空压机的同步油分离与冷却装置
CN107940837A (zh) * 2017-12-21 2018-04-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油分离器、冷凝器和制冷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68423A (zh) * 2016-07-18 2016-11-30 瑞冬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内置油分离器的冷凝器和双螺杆压缩机冷水机组
CN106168423B (zh) * 2016-07-18 2018-07-27 瑞冬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内置油分离器的冷凝器和双螺杆压缩机冷水机组
CN106151045A (zh) * 2016-08-29 2016-11-23 四川齐飞铝业有限公司 铝型材加工气源辅助用空压机冷却器
CN106150599A (zh) * 2016-08-29 2016-11-23 四川齐飞铝业有限公司 一种卧式油分离与冷却装置
CN106194752A (zh) * 2016-08-29 2016-12-07 四川齐飞铝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空压机的同步油分离与冷却装置
CN107940837A (zh) * 2017-12-21 2018-04-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油分离器、冷凝器和制冷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245620U (zh) 冷凝器以及包含该冷凝器的换热系统
AU2014291046B2 (en) Heat exchanger
CN202002402U (zh) 冷凝器
CN101978229B (zh) 冷凝器
CN202757354U (zh) 冷凝器
CN102914101B (zh) 闪发式经济器
CN105593628A (zh) 热交换器及空调装置
CN103727709A (zh) 用于车辆的冷凝器
CN104963869B (zh) 排气回油装置及压缩机组件
EP2913618A1 (en) Heat exchanger
CN102688631B (zh) 一种气液分离器
CN107677021A (zh) 油分离装置、冷凝器和制冷装置
CN202002405U (zh) 冷凝器
CN102997505B (zh) 单流程干式蒸发器
CN204987593U (zh) 高效油气分离器
US10126065B2 (en) Heat exchanger assembly having a refrigerant distribution control using selective tube port closures
CN202002403U (zh) 冷凝器
CN113819684A (zh) 经济器及包括该经济器的制冷系统
CN102221274A (zh) 高效二次油分离器
CN208124681U (zh) 一种满液式蒸发器及空调器
CN205156445U (zh) 冷凝器以及包含该冷凝器的换热系统
CN216557798U (zh) 用于冷凝器的油气分离装置、冷凝器及制冷设备
CN113945034A (zh) 用于冷凝器的油气分离装置、冷凝器及制冷设备
CN203964469U (zh) 壳管式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冷水机组
CN107367092B (zh) 换热器及具有其的冷水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