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49514U - 大容积lng气瓶和燃气组件与车架的连接方式 - Google Patents

大容积lng气瓶和燃气组件与车架的连接方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49514U
CN205149514U CN201520974536.3U CN201520974536U CN205149514U CN 205149514 U CN205149514 U CN 205149514U CN 201520974536 U CN201520974536 U CN 201520974536U CN 205149514 U CN205149514 U CN 2051495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cylinder
gas
support
fixedly connected
anchor f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7453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乐
袁子高
谢剑波
张祎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Iveco Hongyan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Iveco Hongyan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Iveco Hongyan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Iveco Hongyan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97453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495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495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495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容积LNG气瓶和燃气组件与车架的连接方式,其结构包括气瓶、气瓶支架、气瓶箍带、燃气组件支架和纵梁,气瓶通过气瓶箍带与气瓶支架固定连接,燃气组件与燃气组件支架固定连接,气瓶与燃气组件之间管道连接,气瓶支架的数量为三个或三个以上,气瓶箍带的数量为三根或三根以上,气瓶支架和燃气组件支架与位于车架一侧的纵梁的外侧固定连接,气瓶位于纵梁的外侧,燃气组件位于与气瓶相对应的纵梁的内侧。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结构简单,装配、拆卸方便,制作成本低,重量轻,稳固性好,使用效率和安全性高,占用车架的空间小。

Description

大容积LNG气瓶和燃气组件与车架的连接方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方式,尤其涉及一种大容积LNG气瓶和燃气组件与车架的连接方式。
背景技术
当今时代,为避免日益严重的生态和气候灾难,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治理环境污染,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天燃气汽车以其低排放、抑制温室效应和摆脱对石油的依赖这三大特性,正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及和推广,成为21世纪汽车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同时为适应日趋严格的环保法规和能源结构调整的要求,发展以天燃气为主要代表的天燃气汽车已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
目前,自卸车和载货车中大容积LNG气瓶和燃气组件主要是分布在车架的两侧,这种结构占用车架的空间很大,不便于其他部件的安装及维护拆卸,燃气组件之间的连接管道过长,制作成本高,使用效率和安全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大容积LNG气瓶和燃气组件与车架的连接方式,其结构包括气瓶、气瓶支架、气瓶箍带、燃气组件支架和纵梁,气瓶通过气瓶箍带与气瓶支架固定连接,燃气组件与燃气组件支架固定连接,气瓶与燃气组件之间管道连接,其改进在于:气瓶支架的数量为三个或三个以上,气瓶箍带的数量为三根或三根以上,气瓶支架和燃气组件支架与位于车架一侧的纵梁的外侧固定连接,气瓶位于纵梁的外侧,燃气组件位于与气瓶相对应的纵梁的内侧。
该结构中,气瓶支架和燃气组件支架只与车架一侧的纵梁的外侧固定连接,气瓶支架只占用了车架外侧的空间,汽化器、缓冲罐、自增压系统等燃气组件也仅仅与位于气瓶相对应的纵梁的内侧连接,该结构不仅大大地减少了车架占用空间,为其他部件的安装和维护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而且,该结构部件的布置也很紧凑,气瓶与燃气组件相互之间连接的管道更短,这样也能降低制作成本,还能提高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进一步,为了简化结构,本实用新型还作了如下的改进:气瓶支架的截面成L形,L体的一端设置有与纵梁固定连接的安装孔以及与气瓶箍带一端连接的固定装置,L体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气瓶箍带另一端连接的固定装置
固定装置的截面成Π形,Π形体的两侧设置有通孔,Π形体的底部设置有方形通孔,固定装置的开口端与气瓶支架固定连接;
固定装置的截面成Π形,Π形体的底部设置有通孔,气瓶支架与通孔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通孔,固定装置的开口端与气瓶支架的固定连接;
气瓶箍带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套和销子,连接套套接在销子外周的中部;气瓶箍带的另一端设置有两个连接吊耳、销子和螺杆,销子的中部设置有通孔,两个连接吊耳分别套接在销子的两端,螺杆置于销子的通孔内;
气瓶箍带的一端通过销子和通孔与固定装置转动连接,气瓶箍带的另一端穿过固定装置的方形通孔再绕过气瓶的外周表面通过螺杆和通孔与固定装置固定连接。
进一步,为了提高固定装置的强度,提高气瓶的稳固性,本实用新型还作了如下的改进:固定装置Π形体的两个外侧还对称设置有多个加强筋,加强筋的截面成梯形,梯形体的相邻两侧与固定装置Π形体固定连接,梯形体的另一侧与气瓶支架固定连接。
进一步,为了提高气瓶的稳固性,本实用新型还作了如下的改进:固定装置与气瓶之间还设置有挡块,挡块的底部与固定装置固定连接,挡块的上端面与气瓶接触,挡块上端面的形状与气瓶的外周表面形状相匹配。
进一步,为了减少气瓶支架的变形,本实用新型还作了如下的改进:固定装置还设置有一个销子,销子的两端分别与固定装置的两侧连接,销子的中部设置有与螺杆连接的螺纹通孔。气瓶箍带通过销子的螺纹孔与固定装置固定连接,该结构可以将气瓶箍带固定气瓶时的力分散,减少气瓶支架的变形。
进一步,为了简化燃气组件支架的结构,便于汽化器、缓冲罐的装配、拆卸,本实用新型还作了如下的改进:燃气组件支架包括与纵梁固定连接的三根立杆和一个底座,底座为矩形格子状,三根立杆相互间隔一定距离并垂直分布于底座同侧的长边上,三根立杆上设置有多个与纵梁固定连接的安装孔;
底座上方设置有汽化器支架和缓冲罐支架,底座下方设置有自增压系统支架;汽化器支架和缓冲罐支架位于三根立杆的对侧,汽化器支架和缓冲罐支架分别与三根立杆间隔有一定距离,汽化器支架和缓冲罐支架的底部分别与底座的上端面固定连接,缓冲罐支架的上端面与缓冲罐固定连接,缓冲罐支架上端面的形状与缓冲罐外周表面形状相匹配,汽化器的两端与汽化器支架固定连接;
底座短边的两个外侧分别对称设置有两个连接支耳,与四个连接支耳对应的自增压系统支架上设置有四个连接支耳,自增压系统支架通过四个连接支耳和四个连接支耳吊装在底座下方;自增压系统支架的下端面设置有多个管卡,自增压系统的两端与管卡连接,自增压系统通过管卡吊装在自增压系统支架的下方;
底座的矩形格子状与汽化器支架、缓冲罐支架、自增压系统支架在底座的分布位置相匹配。
为了提高燃气组件支架的强度,在三根立杆和底座之间可以焊接一个加强板,三根立杆和底座可采用槽钢,汽化器支架、缓冲罐支架、自增压系统支架、支耳和支耳的截面均可采用L形。
为了便于缓冲罐的固定,可以将两个缓冲罐支架上端面分别焊接在缓冲罐的两端,缓冲罐支架下端面与底座采用螺栓连接。
进一步,为了保护自增压系统,避免自增压系统底部受到损伤,本实用新型还作了如下的改进:自增压系统底部还设置有一个底板,底板上端对称设置有四个U形吊块,四个U形吊块的下端面分别与底板固定连接,四个U形吊块的上端面分别与四个连接支耳固定连接,底板通过四个U形吊块吊装在自增压系统的下方。
为了减少气瓶与气瓶箍带之间的摩擦,提高气瓶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的稳固性,可以在气瓶箍带与气瓶接触的位置上设置橡胶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结构简单,装配、拆卸方便,制作成本低,重量轻,稳固性好,使用效率和安全性高,占用车架的空间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3为燃气组件支架的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的示意图;
图中:气瓶1,气瓶支架2,气瓶箍带3,燃气组件支架4,纵梁5,固定装置31,固定装置32,销子33,连接吊耳34,销子35,螺杆36,挡块37,加强筋38,销子39,立杆41,底座42,汽化器支架43,缓冲罐支架44,自增压系统支架45,管卡46,底板47,连接支耳48,连接支耳49,吊块50。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包括:气瓶1、气瓶支架2、气瓶箍带3、燃气组件支架4和纵梁5,气瓶1通过气瓶箍带3与气瓶支架2固定连接,燃气组件与燃气组件支架4固定连接,气瓶1与燃气组件之间管道连接,气瓶支架2的数量为三个或三个以上,气瓶箍带3的数量为三根或三根以上,气瓶支架2和燃气组件支架4与位于车架一侧的纵梁5的外侧固定连接,气瓶1位于纵梁5的外侧,燃气组件位于与气瓶1相对应的纵梁5的内侧。
进一步,气瓶支架2的截面成L形,L体的一端设置有与纵梁5固定连接的安装孔以及与气瓶箍带3一端连接的固定装置31,L体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气瓶箍带3另一端连接的固定装置32;
固定装置31的截面成Π形,Π形体的两侧设置有通孔,Π形体的底部设置有方形通孔,固定装置31的开口端与气瓶支架2固定连接;
固定装置32的截面成Π形,Π形体的底部设置有通孔,气瓶支架2与通孔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通孔,固定装置32的开口端与气瓶支架2固定连接;
气瓶箍带3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套和销子33,连接套套接在销子33外周的中部;气瓶箍带3的另一端设置有两个连接吊耳34、销子35和螺杆36,销子35的中部设置有通孔,两个连接吊耳34分别套接在销子35的两端,螺杆36置于销子35的通孔内;
气瓶箍带3的一端通过销子33和通孔与固定装置31转动连接,气瓶箍带3的另一端穿过固定装置31的方形通孔再绕过气瓶1的外周表面通过螺杆36和通孔与固定装置32固定连接。
进一步,固定装置31Π形体的两个外侧还对称设置有多个加强筋38,加强筋38的截面成梯形,梯形体的相邻两侧与固定装置31Π形体固定连接,梯形体的另一侧与气瓶支架2固定连接。
进一步,固定装置32与气瓶1之间还设置有挡块37,挡块37的底部与固定装置32固定连接,挡块37的上端面与气瓶1接触,挡块37上端面的形状与气瓶1的外周表面形状相匹配。
进一步,固定装置32还设置有一个销子39,销子39的两端分别与固定装置32的两侧连接,销子39的中部设置有与螺杆36连接的螺纹通孔。
进一步,燃气组件支架4包括与纵梁5固定连接的三根立杆41和一个底座42,底座42为矩形格子状,三根立杆41相互间隔一定距离并垂直分布于底座42同侧的长边上,三根立杆41设置有多个与纵梁5固定连接的安装孔;
底座42上方设置有汽化器支架43和缓冲罐支架44,底座42下方设置有自增压系统支架45;汽化器支架43和缓冲罐支架44位于三根立杆41的对侧,汽化器支架43和缓冲罐支架44分别与三根立杆41间隔有一定距离,汽化器支架43和缓冲罐支架44的底部分别与底座42的上端面固定连接,缓冲罐支架44的上端面与缓冲罐固定连接,缓冲罐支架44上端面的形状与缓冲罐外周表面形状相匹配,汽化器的两端与汽化器支架43固定连接;
底座42短边的两个外侧分别对称设置有两个连接支耳48,与四个连接支耳48对应的自增压系统支架45上设置有四个连接支耳49,自增压系统支架45通过四个连接支耳48和四个连接支耳49吊装在底座42下方;自增压系统支架45的下端面设置有多个管卡46,自增压系统的两端与管卡46连接,自增压系统通过管卡46吊装在自增压系统支架45的下方;
底座42的矩形格子状与汽化器支架43、缓冲罐支架44、自增压系统支架45在底座42的分布位置相匹配。
进一步,自增压系统底部还设置有一个底板47,底板47上端对称设置有四个U形吊块50,四个U形吊块50的下端面分别与底板47固定连接,四个U形吊块50的上端面分别与四个连接支耳48固定连接,底板47通过四个U形吊块50吊装在自增压系统的下方。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工艺及使用方法为:
第一步,制作3个气瓶支架2:
先将固定装置31和固定装置32分别焊接在截面成L形的气瓶支架2的两端,使固定装置31和固定装置32均位于L体的内侧。在固定装置31两侧与气瓶支架2之间分别焊接3个加强筋38,在固定装置32上焊接挡块37。
将设置有连接套的气瓶箍带3的一端从固定装置31的方形通孔中放入固定装置31中,将销子33同时穿过固定装置31两侧的通孔和气瓶箍带3的连接套,用锁销将销子33与固定装置31两侧固定。
第二步,制作燃气组件支架4:
将两个缓冲罐支架44的上端面分别焊接在缓冲罐的两端,将两个汽化器支架43分别与汽化器的两端固定连接;根据两个缓冲罐支架44的位置、汽化器和自增压系统的长度,用槽钢制作矩形格子状的底座42;
将三根立杆41间隔一定距离垂直焊接在底座42的一条长边的外侧,并在底座42两条短边的外侧分别焊接两个截面成L形的连接支耳48,在2个截面成L形的自增压系统支架45的外侧分别焊接两个连接支耳49,使两个连接支耳49在自增压系统支架45的分布位置与两个连接支耳48在底座42上的分布位置相匹配;将四个U形吊块50一端的内侧焊接在四个连接支耳48的L体内侧的一个平面上;
用螺栓将四个连接支耳48和四个连接支耳49固定在一起,再用螺栓将8个管卡46和自增压系统支架45固定在一起,使自增压系统支架45位于底座42的下方,8个管卡46位于自增压系统支架45的下方。
第三步,用高强度螺栓分别通过三根立杆41上的3个与纵梁5固定连接的安装孔,将燃气组件支架4与车架一侧的纵梁5的外侧固定连接在一起,使底座42位于纵梁5的内侧;
用高强度螺栓通过安装孔将三个气瓶支架2间隔一定距离固定在装配有燃气组件支架4的纵梁5的外侧,使三个气瓶支架2在纵梁5上的分布位置在三根立杆41在纵梁5上的分布位置相匹配,并使三个气瓶支架2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气瓶1的长度;
用高强度螺栓将两个缓冲罐支架44的底部与底座42固定在一起,用高强度螺栓将两个汽化器支架43的底部与底座42固定在一起,将自增压系统的两端分别卡在8个管卡46中,用螺栓将底板47的四个角分别与四个U形吊块50的下端面固定在一起;
将气瓶1的两端分别放置在三个气瓶支架2上,将气瓶箍带3的活动端绕过气瓶1的外周表面,将设置在气瓶箍带3活动端的螺杆36与设置在固定装置32的两侧的销子39中部的螺纹通孔连接在一起。
第四步,用管道将气瓶1与瓶调压阀、汽化器、缓冲罐、自增压系统、自增压系统调压阀相互连接在一起。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等同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大容积LNG气瓶和燃气组件与车架的连接方式,包括气瓶(1)、气瓶支架(2)、气瓶箍带(3)、燃气组件支架(4)和纵梁(5),气瓶(1)通过气瓶箍带(3)与气瓶支架(2)固定连接,燃气组件与燃气组件支架(4)固定连接,气瓶(1)与燃气组件之间管道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瓶支架(2)的数量为三个或三个以上,气瓶箍带(3)的数量为三根或三根以上,气瓶支架(2)和燃气组件支架(4)与位于车架一侧的纵梁(5)的外侧固定连接,气瓶(1)位于纵梁(5)的外侧,燃气组件位于与气瓶(1)相对应的纵梁(5)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容积LNG气瓶和燃气组件与车架的连接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瓶支架(2)的截面成L形,L体的一端设置有与纵梁(5)固定连接的安装孔以及与气瓶箍带(3)一端连接的固定装置(31),L体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气瓶箍带(3)另一端连接的固定装置(32);
固定装置(31)的截面成Π形,Π形体的两侧设置有通孔,Π形体的底部设置有方形通孔,固定装置(31)的开口端与气瓶支架(2)固定连接;
固定装置(32)的截面成Π形,Π形体的底部设置有通孔,气瓶支架(2)与通孔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通孔,固定装置(32)的开口端与气瓶支架(2)的固定连接;
气瓶箍带(3)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套和销子(33),连接套套接在销子(33)外周的中部;气瓶箍带(3)的另一端设置有两个连接吊耳(34)、销子(35)和螺杆(36),销子(35)的中部设置有通孔,两个连接吊耳(34)分别套接在销子(35)的两端,螺杆(36)置于销子(35)的通孔内;
气瓶箍带(3)的一端通过销子(33)和通孔与固定装置(31)转动连接,气瓶箍带(3)的另一端穿过固定装置(31)的方形通孔再绕过气瓶(1)的外周表面通过螺杆(36)和通孔与固定装置(32)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容积LNG气瓶和燃气组件与车架的连接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31)Π形体的两个外侧还对称设置有多个加强筋(38),加强筋(38)的截面成梯形,梯形体的相邻两侧与固定装置(31)Π形体固定连接,梯形体的另一侧与气瓶支架(2)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容积LNG气瓶和燃气组件与车架的连接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32)与气瓶(1)之间还设置有挡块(37),挡块(37)的底部与固定装置(32)固定连接,挡块(37)的上端面与气瓶(1)接触,挡块(37)上端面的形状与气瓶(1)的外周表面形状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容积LNG气瓶和燃气组件与车架的连接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32)还设置有一个销子(39),销子(39)的两端分别与固定装置(32)的两侧连接,销子(39)的中部设置有与螺杆(36)连接的螺纹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容积LNG气瓶和燃气组件与车架的连接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组件支架(4)包括与纵梁(5)固定连接的三根立杆(41)和一个底座(42),底座(42)为矩形格子状,三根立杆(41)相互间隔一定距离并垂直分布于底座(42)同侧的长边上,三根立杆(41)上设置有多个与纵梁(5)固定连接的安装孔;
底座(42)上方设置有汽化器支架(43)和缓冲罐支架(44),底座(42)下方设置有自增压系统支架(45);汽化器支架(43)和缓冲罐支架(44)位于三根立杆(41)的对侧,汽化器支架(43)和缓冲罐支架(44)分别与三根立杆(41)间隔有一定距离,汽化器支架(43)和缓冲罐支架(44)的底部分别与底座(42)的上端面固定连接,缓冲罐支架(44)的上端面与缓冲罐固定连接,缓冲罐支架(44)上端面的形状与缓冲罐外周表面形状相匹配,汽化器的两端与汽化器支架(43)固定连接;
底座(42)短边的两个外侧分别对称设置有两个连接支耳(48),与四个连接支耳(48)对应的自增压系统支架(45)上设置有四个连接支耳(49),自增压系统支架(45)通过四个连接支耳(48)和四个连接支耳(49)吊装在底座(42)下方;自增压系统支架(45)的下端面设置有多个管卡(46),自增压系统的两端与管卡(46)连接,自增压系统通过管卡(46)吊装在自增压系统支架(45)的下方;
底座(42)的矩形格子状与汽化器支架(43)、缓冲罐支架(44)、自增压系统支架(45)在底座(42)的分布位置相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大容积LNG气瓶和燃气组件与车架的连接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增压系统底部还设置有一个底板(47),底板(47)上端对称设置有四个U形吊块(50),四个U形吊块(50)的下端面分别与底板(47)固定连接,四个U形吊块(50)的上端面分别与四个连接支耳(48)固定连接,底板(47)通过四个U形吊块(50)吊装在自增压系统的下方。
CN201520974536.3U 2015-12-01 2015-12-01 大容积lng气瓶和燃气组件与车架的连接方式 Active CN2051495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74536.3U CN205149514U (zh) 2015-12-01 2015-12-01 大容积lng气瓶和燃气组件与车架的连接方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74536.3U CN205149514U (zh) 2015-12-01 2015-12-01 大容积lng气瓶和燃气组件与车架的连接方式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49514U true CN205149514U (zh) 2016-04-13

Family

ID=556852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74536.3U Active CN205149514U (zh) 2015-12-01 2015-12-01 大容积lng气瓶和燃气组件与车架的连接方式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49514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73161A (zh) * 2016-04-26 2018-12-21 斯堪尼亚商用车有限公司 Lng卡车和用于组装lng卡车的方法
CN111022924A (zh) * 2019-12-23 2020-04-17 芜湖市海格瑞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液化气瓶配套用定位辅助工装
RU2724031C1 (ru) * 2019-04-09 2020-06-18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НОВАТЭК-АЗК"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крепления бака для сжиженного природного газа на транспортном средстве
RU2798355C1 (ru) * 2022-04-28 2023-06-21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НОВАТЭК-АВТОЗАПРАВОЧНЫЕ КОМПЛЕКСЫ»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крепления бака для сжиженного природного газа на транспортном средстве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73161A (zh) * 2016-04-26 2018-12-21 斯堪尼亚商用车有限公司 Lng卡车和用于组装lng卡车的方法
RU2724031C1 (ru) * 2019-04-09 2020-06-18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НОВАТЭК-АЗК"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крепления бака для сжиженного природного газа на транспортном средстве
CN111022924A (zh) * 2019-12-23 2020-04-17 芜湖市海格瑞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液化气瓶配套用定位辅助工装
CN111022924B (zh) * 2019-12-23 2021-09-21 芜湖市海格瑞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液化气瓶配套用定位辅助工装
RU2798355C1 (ru) * 2022-04-28 2023-06-21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НОВАТЭК-АВТОЗАПРАВОЧНЫЕ КОМПЛЕКСЫ»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крепления бака для сжиженного природного газа на транспортном средстве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149514U (zh) 大容积lng气瓶和燃气组件与车架的连接方式
CN102700377B (zh) 一种汽车复合材料板弹簧总成及其组装方法
CN203713546U (zh) 一种lng后置双瓶轻量化支架
CN105650467A (zh) 一种车用lng单层气瓶系统
CN205239150U (zh) Lng气瓶和燃气组件与车架的侧置连接方式
CN104976261A (zh) 一种汽车复合材料板弹簧总成及其装配方法
CN201931984U (zh) 汽车发动机左悬置减震支架总成
CN206703883U (zh) 一种轻量化平衡悬架
CN108506584A (zh) 一种基于碟形弹簧减振的抗震支吊架
CN201922912U (zh) 一种氢燃料电池轿车的电堆安装支架
CN201068097Y (zh) 一种压缩天然气气瓶侧置固定支架
CN202439647U (zh) 一种中型汽车保险杠支架
CN204845533U (zh) 集成式侧置lng气瓶总成
CN214295548U (zh) 一种立体燃料电池动力系统集成框架
CN204606076U (zh) 摩托车车架
CN211764918U (zh) Lng车载气瓶安装装置
CN205871733U (zh) 车用cng气瓶固定支架
CN205149506U (zh) Lng整体式后处理器与车架的固定支架
CN207737365U (zh) 模块化桁架结构
CN209813980U (zh) 用于跨座式单轨车辆的车下设备吊挂装置
CN203713977U (zh) 一种无车桥车架
CN207959267U (zh) 一种综合管廊c型钢支架
CN203957820U (zh) 后置燃气瓶与车架的连接方式
CN206983622U (zh) 一种矿用车车桥桥壳
CN204124288U (zh) 摩托车车架前部框架结构总成及摩托车车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