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41193U - 电路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路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141193U CN205141193U CN201520840479.XU CN201520840479U CN205141193U CN 205141193 U CN205141193 U CN 205141193U CN 201520840479 U CN201520840479 U CN 201520840479U CN 205141193 U CN205141193 U CN 20514119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ct pin
- pin
- hole
- circuit connector
- sco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12634 fragm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6 conven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81 surface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路连接器,包括:插针部,插针部包括第一绝缘基体,第一绝缘基体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插针部还包括多个插针,每个插针穿设在一个第一通孔内并固定设置,插针的两端均位于第一绝缘基体的外侧,其中,插针的第一端形成第一连接部,插针的第二端向外弯折并与待连接元器件配合;插座部,插座部包括第二绝缘基体,第二绝缘基体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插座部还包括多个引脚,引脚的第一端设置在第二通孔内,引脚的第二端形成与电路板配合的第二连接部,其中,插针部和插座部具有插针的第一端插入至第二通孔内并与引脚接触的连接状态。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面积较小的电路板元器件焊接不便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路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于电子元器件和PCB电路板的常用连接方法为焊接,其中,电子元器件包括体积较小的贴片式,以用于适应面积及较小的电路板,例如贴片电阻、贴片芯片等。但当电路板体积小,元器件密度大时,直接将元器件焊接在PCB电路板表面工艺难度大,并且焊接质量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路连接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面积较小的电路板元器件焊接不便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路连接器,包括:插针部,插针部包括第一绝缘基体,第一绝缘基体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插针部还包括多个插针,每个插针穿设在一个第一通孔内并固定设置,插针的两端均位于第一绝缘基体的外侧,其中,插针的第一端形成第一连接部,插针的第二端向外弯折并与待连接元器件配合;插座部,插座部包括第二绝缘基体,第二绝缘基体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插座部还包括多个引脚,每个引脚穿设在一个第二通孔内,引脚的第一端设置在第二通孔内,引脚的第二端形成与电路板配合的第二连接部,其中,插针部和插座部具有插针的第一端插入至第二通孔内并与引脚接触的连接状态。
进一步地,多个第二通孔和多个第一通孔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通孔为四个,四个第一通孔并行设置,四个第一通孔的中心轴线在同一水平面内的投影形成在第一正方形的四个顶角。
进一步地,第一正方形的边长在1.27至2.27毫米的范围内。
进一步地,插针包括位于插针部的第一侧的第一插针和第二插针,以及位于插针部的第二侧的第三插针和第四插针,其中,第一插针和第二插针的第二端朝远离第三插针的方向弯折,第三插针和第四插针朝远离第一插针的方向弯折。
进一步地,第一插针的第二端和第二插针的第二端平行,第三插针的第二端和第四插针的第二端平行,第一插针的第二端的中心线与第三插针的第二端的中心线重合。
进一步地,第一插针、第二插针、第三插针以及第四插针的横截面均为第二正方形,第二正方形的边长在0.4至0.6毫米的范围内。
进一步地,第二通孔为四个,引脚包括与第一侧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以及位于第二侧的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其中,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的第二端朝远离第三引脚的方向弯折,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朝远离第一引脚的方向弯折,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以及第四引脚均具有焊接面,焊接面为矩形,矩形的长边的尺寸在0.4至0.8毫米的范围内,矩形的短边的尺寸在0.15至0.2毫米的范围内。
进一步地,电路连接器还包括设置在第二通孔内的防脱弹片,插针部和插座部处于连接状态时,防脱弹片与插针的第一端抵接。
进一步地,引脚的第一端的端部具有倒角或者圆角。
进一步地,第一绝缘基体为第一长方体,第一长方体的长边的尺寸在3.4至4.4毫米的范围内,第一长方体的宽边的尺寸在2.4至3.4毫米的范围内,第一长方体的高的尺寸在1至2毫米的范围内,第二绝缘基体为第二长方体,第二长方体的长边的尺寸在3至4毫米的范围内,第二长方体的宽边的尺寸在3至4毫米的范围内,第二长方体的高的尺寸在1.9至2.9毫米的范围内。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电路连接器包括插针部以及插座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先将插座部通过引脚的第二端焊接在电路板上以使插座部和电路板固定,将待连接的电子元器件焊接在插针部的插针的第二端上。当需要连接元器件时,将插针部的插针的第一端插入至插座部的第二通孔内即可完成连接工作。上述结构便于元器件的连接操作,同时由于插针部相对于插座部可拆卸,因此能够灵活更换或者替换元器件,尤其适用于面积小、元器件密度高的电路板。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面积较小的电路板元器件焊接不便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路连接器的实施例的插针部的透视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插针部的立体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中插针部的主视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中插针部的侧视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1中插针部的俯视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1中电路连接器的插座部的立体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6中插座部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6中插座部的俯视透视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6中插座部的主视透视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6中插座部的侧视透视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电路连接器的插针部和插座部的安装示意图;
图12示出了图11中电路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13示出了图11中电路连接器的主视透视示意图;以及
图14示出了图13中电路连接器的侧视透视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0、插针部;110、第一绝缘基体;111、第一通孔;120、插针;121、第一插针;122、第二插针;123、第三插针;124、第四插针;200、插座部;210、第二绝缘基体;211、第二通孔;220、引脚;221、第一引脚;222、第二引脚;223、第三引脚;224、第四引脚;300、第一侧;400、第二侧;500、焊接面;600、防脱弹片。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6,以及图11至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电路连接器包括插针部100和插座部200。其中,插针部100包括第一绝缘基体110以及多个插针120,第一绝缘基体110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111,插针部100还包括多个插针120,每个插针120穿设在一个第一通孔111内并固定设置。插针120的两端均位于第一绝缘基体110的外侧,即插针120的两端均穿出第一绝缘基体110,插针120的第一端形成第一连接部,插针120的第二端向外弯折并与待连接元器件配合。
插座部200包括第二绝缘基体210以及引脚220。第二绝缘基体210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211,多个第二通孔211和多个第一通孔111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设置,每个引脚220穿设在一个第二通孔211内。其中,引脚220的第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二通孔211内,引脚220的第二端形成于电路板配合的第二连接部,其中,插针部100和插座部200具有插针120的第一端插入至第二通孔211内并与引脚220接触的连接状态。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电路连接器包括插针部100以及插座部200。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先将插座部200通过引脚220的第二端焊接在电路板上以使插座部200和电路板固定,将待连接的电子元器件焊接在插针部100的插针120的第二端上。当需要连接元器件时,将插针部100的插针120的第一端插入至插座部200的第二通孔211内即可完成连接工作。上述结构便于元器件的连接操作,同时由于插针部100相对于插座部200可拆卸,因此能够灵活更换或者替换元器件。本实施例的电路连接器尤其适用于面积小、元器件密度高的电路板。因此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面积较小的电路板元器件焊接不便问题。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通孔111为四个,四个第一通孔111并行设置,也即四个第一通孔111的延伸方向相同。四个第一通孔111呈“井”字形排列,具体地,四个第一通孔111的中心线在同一水平面内的投影围成第一正方形。
优选地,第一正方形的边长在1.27至2.27毫米的范围内。当然,为了适应不同类型和规格的芯片,多个第一通孔111之间的距离可改变,具体可以根据实际芯片的尺寸规格决定。
如图1至图5所示,插针120包括位于第一侧300的第一插针121和第二插针122,以及位于第二侧400的第三插针123和第四插针124。其中,第一插针121和第二插针122的第二端朝远离第三插针123的方向弯折,第三插针123和第四插针124朝远离第一插针121的方向弯折。具体地,上述的弯折角度为直角,在实际操作时,将待连接芯片的引脚焊接至第一插针121、第二插针122、第三插针123以及第四插针124的弯折段上。本实施例的插针部100适用于有四个引脚的芯片,当然,可以增加插针120的数量进而可以适应其他不同的芯片,例如8个或者12个。同时,多个插针120的排布方式可以相应的进行调整,例如可以将多个插针120围成正方形形状,进而可以适应四周都具有引脚的芯片。
优选地,第一插针121的第二端和第二插针122的第二端平行,第三插针123的第二端和第四插针124的第二端平行,第一插针121的第二端的中心线与第三插针123的第二端的中心线重合。上述结构能使插针部100适应标准规格的芯片。
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插针121、第二插针122、第三插针123以及第四插针124的横截面均为第二正方形,同时,第二正方形的边长在0.4至0.6毫米的范围内。
如图6至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二通孔211的数量与第一通孔111对应,具体地,第二通孔211为四个。同时,引脚220的数量也为四个,引脚220包括与第一侧300的第一引脚221和第二引脚222,以及位于第二侧400的第三引脚223和第四引脚224,其中,第一引脚221和第二引脚222的第二端朝远离第三引脚223的方向弯折,第三引脚223和第四引脚224朝远离第一引脚221的方向弯折。上述结构便于将插座部200焊接在电路板的表面上。
第一引脚221、第二引脚222、第三引脚223以及第四引脚224的第二端均具有焊接面500,焊接面500为矩形,矩形的长边的尺寸在0.4至0.8毫米的范围内,矩形的短边的尺寸在0.15至0.2毫米的范围内。
如图9以及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电路连接器还包括设置在第二通孔211内的防脱弹片600,插针部100和插座部200处于连接状态时,防脱弹片600与插针120的第一端抵接,并方式插针120从第二通孔211内滑出,增加连接稳定性。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引脚220的第一端的端部具有倒角或者圆角,进而便于插针部100和插座部200的连接操作。
本实施例的电路连接器具有体积小的特点,具体地,第一绝缘基体110为第一长方体,第一长方体的尺寸在3.4*2.4*3.7(mm)到4.4*3.4*4.7(mm)范围内,第二绝缘基体210为第二长方体,第二长方体的长边的尺寸在3*3*2.2(mm)到4*4*3.2(mm)范围内。上述第一长方体和第二长方体的结构均较小,因此能够使电路连接器特别适用于面积小,元器件密度大的电路板上。当然,第一绝缘基体110和第二绝缘基体210的尺寸也不限于此,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对第一绝缘基体110和第二绝缘基体210的尺寸进行调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电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插针部(100),所述插针部(100)包括第一绝缘基体(110),所述第一绝缘基体(110)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111),所述插针部(100)还包括多个插针(120),每个所述插针(120)穿设在一个所述第一通孔(111)内并固定设置,所述插针(120)的两端均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基体(110)的外侧,其中,所述插针(120)的第一端形成第一连接部,所述插针(120)的第二端向外弯折并与待连接元器件配合;
插座部(200),所述插座部(200)包括第二绝缘基体(210),所述第二绝缘基体(210)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211),所述插座部(200)还包括多个引脚(220),每个所述引脚(220)穿设在一个所述第二通孔(211)内,所述引脚(220)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211)内,所述引脚(220)的第二端形成与电路板配合的第二连接部,
其中,所述插针部(100)和所述插座部(200)具有所述插针(120)的第一端插入至所述第二通孔(211)内并与所述引脚(220)接触的连接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通孔(211)和多个所述第一通孔(111)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111)为四个,四个所述第一通孔(111)并行设置,四个所述第一通孔(111)的中心轴线在同一水平面内的投影形成在第一正方形的四个顶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正方形的边长在1.27至2.27毫米的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120)包括位于所述插针部(100)的第一侧(300)的第一插针(121)和第二插针(122),以及位于所述插针部(100)的第二侧(400)的第三插针(123)和第四插针(124),其中,所述第一插针(121)和所述第二插针(122)的第二端朝远离所述第三插针(123)的方向弯折,所述第三插针(123)和所述第四插针(124)朝远离所述第一插针(121)的方向弯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针(121)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插针(122)的第二端平行,所述第三插针(123)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插针(124)的第二端平行,所述第一插针(121)的第二端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三插针(123)的第二端的中心线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针(121)、所述第二插针(122)、所述第三插针(123)以及所述第四插针(124)的横截面均为第二正方形,所述第二正方形的边长在0.4至0.6毫米的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211)为四个,所述引脚(220)包括与所述第一侧(300)的第一引脚(221)和第二引脚(222),以及位于所述第二侧(400)的第三引脚(223)和第四引脚(224),其中,所述第一引脚(221)和所述第二引脚(222)的第二端朝远离所述第三引脚(223)的方向弯折,所述第三引脚(223)和所述第四引脚(224)朝远离所述第一引脚(221)的方向弯折,所述第一引脚(221)、所述第二引脚(222)、所述第三引脚(223)以及所述第四引脚(224)均具有焊接面(500),所述焊接面(500)为矩形,所述矩形的长边的尺寸在0.4至0.8毫米的范围内,所述矩形的短边的尺寸在0.15至0.2毫米的范围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连接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211)内的防脱弹片(600),所述插针部(100)和所述插座部(200)处于所述连接状态时,所述防脱弹片(600)与所述插针(120)的第一端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220)的第一端的端部具有倒角或者圆角。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绝缘基体(110)为第一长方体,所述第一长方体的长边的尺寸在3.4至4.4毫米的范围内,所述第一长方体的宽边的尺寸在2.4至3.4毫米的范围内,所述第一长方体的高的尺寸在1至2毫米的范围内,
所述第二绝缘基体(210)为第二长方体,所述第二长方体的长边的尺寸在3至4毫米的范围内,所述第二长方体的宽边的尺寸在3至4毫米的范围内,所述第二长方体的高的尺寸在1.9至2.9毫米的范围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840479.XU CN205141193U (zh) | 2015-10-27 | 2015-10-27 | 电路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840479.XU CN205141193U (zh) | 2015-10-27 | 2015-10-27 | 电路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141193U true CN205141193U (zh) | 2016-04-06 |
Family
ID=556269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840479.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141193U (zh) | 2015-10-27 | 2015-10-27 | 电路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141193U (zh) |
-
2015
- 2015-10-27 CN CN201520840479.XU patent/CN20514119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894423B2 (en) | Contact with anti-rotation elements and solder flow abatement | |
CN106558776A (zh) | 插头电连接器与插座电连接器 | |
JP2015141827A (ja) | コネクタ | |
CN102340062A (zh) | 带定位销的连接装置及其定位方法 | |
CN105704928A (zh) | 一种印刷电路板 | |
US9774120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
CN205141193U (zh) | 电路连接器 | |
CN103839661A (zh) | 一种锥形电感、印刷电路板以及光模块 | |
CN103915713B (zh) | 电连接器 | |
CN104934738A (zh) | 附带端子的印制电路板 | |
CN112864663B (zh) | 一种hdmi连接器及具有该hdmi连接器的电子设备 | |
CN211406451U (zh) | 拼接式线路板 | |
CN209516066U (zh) | Usb插座及usb插座安装结构 | |
CN109037988A (zh) | 电连接器 | |
JP4358269B2 (ja) | 電子部品モジュール | |
CN204045770U (zh) | 电连接器 | |
TWM516245U (zh) | 垂直式電連接器之結構改良 | |
CN111244652A (zh) | 贴片连接器和驱控一体设备 | |
TWI578641B (zh) | 電連接器 | |
CN204130760U (zh) | 一种结构牢固的条形连接器 | |
CN110662350A (zh) | 电路板 | |
CN204179308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5008638U (zh) | 一种连接器插针 | |
TWI558028B (zh) | 電連接器 | |
CN211700671U (zh) | 一种用于pcb板单面插件的插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