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40207U - 车辆识别定位系统 - Google Patents

车辆识别定位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40207U
CN205140207U CN201520893212.7U CN201520893212U CN205140207U CN 205140207 U CN205140207 U CN 205140207U CN 201520893212 U CN201520893212 U CN 201520893212U CN 205140207 U CN205140207 U CN 2051402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vehicle
communication zone
electronic label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89321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武辉
欧伶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affic Internet Of Things Co Ltd Of Zhuhai City
Original Assignee
Traffic Internet Of Things Co Ltd Of Zhuhai C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affic Internet Of Things Co Ltd Of Zhuhai City filed Critical Traffic Internet Of Things Co Ltd Of Zhuhai City
Priority to CN20152089321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402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402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402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识别定位系统,包括在车辆行驶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可与车载电子标签无线通信的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以及与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进行网络通信的后台服务器,在第二天线的通信区域内设有压力感应装置,所述的压力感应装置位于第一天线的通信区域外,且与第一天线的通信区域边界间隔不大于一个车身长度。该系统通过增加天线的通信覆盖区域,并且合理布置各天线的通信区域以及压力感应装置之间的位置,延长了天线对车载电子标签进行准确识别和处理的时间,并利用后台服务器能够判断车辆是否装有车载电子标签,以及车辆的位置和车辆识别信息之间的关联性,从而实现对车辆的准确识别和定位。

Description

车辆识别定位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车辆进行准确识别定位的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技术的发展,目前的车辆通道系统可通过天线来识别车载电子标签获得车辆的相关信息,也有通过设于通道系统相应位置的压力感应装置来对该车辆进行准确的定位。但对于现有的车辆通道系统,其功能单一,天线可识别的能力有限,要识别大量快速行驶的车辆,所需的时间相对较长,容易导致识别不准确。并且,通过天线只能判断出在天线的通信范围内有多少车辆,而不能判断车辆的位置和与之相对应的车辆识别信息,即使通过天线识别到车辆的时间顺序来判断,不同类型的车辆其车身高度、车身长度不同,在天线识别时间上也是有差异的,例如对于车辆较高的车辆而言,天线可能会在车辆还未到达压力感应装置的位置,或比在其前方的小车更早的识别到该车辆的车载电子标签,而当前到达压力感应装置处的车辆并非当前识别的车载电子标签所对应的车辆,甚至有可能当前处于压力感应装置处的车辆并未装有车载电子标签,这将造成后台服务器出现误判,无法对车辆进行准确的识别和定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过增加天线的通信覆盖区域,并且合理布置各天线的通信区域以及压力感应装置之间的位置,从而准确识别车载电子标签及其所处位置的车辆识别定位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识别定位系统,包括在车辆行驶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可与车载电子标签无线通信的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以及与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进行网络通信的后台服务器,在第二天线的通信区域内设有压力感应装置,所述的压力感应装置位于第一天线的通信区域外,且与第一天线的通信区域边界间隔不大于一个车身长度。
各天线的安装方式可与现有的安装方式相同,即与路面呈一定仰角布置的,通过调整仰角的角度,可以调整天线的通信覆盖区域。天线一经安装好后,会形成相应的通信区域,车辆位于该区域内时,设于车辆中的车载电子标签能被准确的识别。所述车载电子标签中存储有车辆识别信息,例如与汽车登记库中的信息匹配的车架号、车牌号、相关税、费缴纳情况、违规、违章记录、汽车使用情况、车主的合法身份信息等。所述压力感应装置为现有的装置或设备,能够快速准确的检测车辆位置。
在同一车道的车辆行驶方向上,如果车辆装有车载电子标签,则能够相继被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识别。上述第一天线的通信区域边界指的是靠近压力感应装置的一端。由于压力感应装置位于第一天线的通信区域外,且与第一天线的通信区域边界间隔不大于一个车身长度,故压力感应装置与第一天线的通信区域边界之间只可能有一辆车,即如果后台服务器得到了压力感应装置的压力感应,说明有车辆离开了第一天线的通信区域范围并且位于第二天线的通信区域范围内。
当位于同一车道的多个车辆在第一天线的通信区域内行驶时,设有车载电子标签的车辆能够被第一天线识别,并经网络将车辆识别信息传输给后台服务器,后台服务器记录车载电子标签的数量以及对应的车辆识别信息;当车辆驶出第一天线的通信区域,并被压力感应装置感应到时,后台服务器可在获得该车辆的准确位置的同时,将此时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传输的数据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和判断,如果某车载电子标签当前只能够被第二天线识别,并且该车载电子标签之前被第一天线读取过但当前第一天线不能读取到,则判断装有该车载电子标签的车辆为当前被压力感应装置感应到的车辆,即后台服务器判断出该车载电子标签对应的车辆的准确位置;如果后台服务器此时判断出第一天线读取的车载电子标签的数量没有减少,或者第二天线没有单独读取到某个车载电子标签,则判断此时被压力感应装置感应到的车辆没有安装车载电子标签或者车载电子标签已经损坏,后台服务器可记录该信息并通过相关人员进行相应的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在不同车道上行驶的车辆,后台服务器也可采用上述方法进行分析,在获取车辆位置的同时判断车辆是否装有车载电子标签,以及车载电子标签所对应的车辆识别信息与车辆位置的关联性。
由于在垂直于地面的上方区域内,天线的通信区域大小不同,并在车辆行驶方向上呈增大的趋势,故第一天线的通信区域与第二天线的通信区域之间优选设有部分重叠区域。这样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在路面投影区上既不会有通信盲区,并且进一步增加了第二天线在压力感应装置处的通信覆盖区域,更加有效的保证车辆在触发压力感应装置的同时,即使车身很高,车辆的车载电子标签也能够被第二天线识别到。
上述部分重叠区域在车辆行驶方向的路面投影区长度优选不小于4米,这样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天线的识别性能。
优选的,由于车载电子标签通常安装在车辆的挡风玻璃上,而触发压力感应装置向后台服务器发射信号的是车头,车辆的挡风玻璃到车头之间的距离通常不大于1.5米,故为了保证车辆的车头在触发压力感应装置,即后台服务器接收压力感应装置发射的信号的同时,车辆的车载电子标签要离开第一天线的通信区域边界,避免后台服务器出现误判,优选压力感应装置与第一天线的通信区域边界之间的最大距离不大于1.5米。根据实际车型以及路况的不同,可适当调整该距离。
优选的,上述压力感应装置可以是设于道路中且在车辆通道系统中经常使用的线圈检测器。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识别定位系统,通过增加天线的通信覆盖区域,并且合理布置各天线的通信区域以及压力感应装置之间的位置,延长了天线对车载电子标签进行准确识别和处理的时间,后台服务器在通过天线获取车载电子标签中的车辆识别信息和压力感应装置传递的信号后,能够判断车辆是否装有车载电子标签,以及车辆的位置和车辆识别信息之间的关联性,从而实现对车辆的准确识别和定位。
以下结合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思想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的各种替换或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识别定位系统的一种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识别定位系统的另一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车辆识别定位系统,包括在车辆行驶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可与车载电子标签无线通信的第一天线1和第二天线2,在第二天线2的通信区域(即图1中E2、A2、B2和D2构成的区域)内设有现有的线圈检测器形式的压力感应装置3,所述的压力感应装置3位于第一天线1的通信区域(即图1中E1、A1、B1和D1构成的区域)外,且与第一天线1的通信区域边界间隔不大于一个车身长度,优选为1.5米以内,即图1中B1和C之间的距离不大于一个车身长度。
各天线的安装方式与现有的安装方式相同,即与路面呈一定仰角布置的,通过调整仰角的角度,可以调整天线的通信覆盖区域。天线一经安装好后,会形成相应的通信区域,车辆位于该区域内时,设于车辆中的车载电子标签能被准确的识别。所述车载电子标签中存储有车辆识别信息,例如与汽车登记库中的信息匹配的车架号、车牌号、相关税、费缴纳情况、违规、违章记录、汽车使用情况、车主的合法身份信息等。
在同一车道的车辆行驶方向上,如果车辆装有车载电子标签,则能够相继被第一天线1和第二天线2识别。本实施例中第一天线1的通信区域与第二天线2的通信区域之间不重叠。由于线圈检测器位于第一天线1的通信区域外,且与第一天线1的通信区域边界间隔不大于一个车身长度,故线圈检测器与第一天线1的通信区域边界之间只可能有一辆车,即如果后台服务器得到了线圈检测器的感应,说明有车辆离开了第一天线1的通信区域范围并且位于第二天线2的通信区域范围内。
由于车载电子标签通常安装在车辆的挡风玻璃上,而触发线圈检测器向后台服务器发射信号的是车头,车辆的挡风玻璃到车头之间的距离通常不大于1.5米,故为了保证车辆的车头在触发线圈检测器,即后台服务器接收线圈检测器发射的信号的同时,车辆的车载电子标签必须要离开第一天线1的通信区域边界,因此可以设置线圈检测器与第一天线1的通信区域边界之间的水平距离(即B1和C之间的距离)为1.5米、1米或0.5米。
当位于同一车道的多个车辆在第一天线1的通信区域内行驶时,设有车载电子标签的车辆能够被第一天线1识别,并经网络将车辆识别信息传输给后台服务器,后台服务器记录车载电子标签的数量以及对应的车辆识别信息;当车辆驶出第一天线1的通信区域,并被线圈检测器感应到时,后台服务器可在获得该车辆的准确位置的同时,将此时第一天线1和第二天线2传输的数据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和判断,如果某车载电子标签当前能够被第二天线2识别,并且该车载电子标签之前被第一天线1读取过但当前第一天线1不能读取到,则判断装有该车载电子标签的车辆为当前被线圈检测器感应到的车辆,即后台服务器判断出该车载电子标签对应的车辆的准确位置;如果后台服务器此时判断出第一天线1读取的车载电子标签的数量没有减少,或者第二天线2没有单独读取到某个车载电子标签,则判断此时被线圈检测器感应到的车辆没有安装车载电子标签或者车载电子标签已经损坏,后台服务器可记录该信息并通过相关人员进行相应的操作。
上述车辆识别定位系统,通过增加天线的通信覆盖区域,并且合理布置各天线的通信区域以及线圈检测器之间的位置,延长了天线对车载电子标签进行准确识别和处理的时间,后台服务器在通过天线获取车载电子标签中的车辆识别信息和线圈检测器传递的信号后,能够判断车辆是否装有车载电子标签,以及车辆的位置和车辆识别信息之间的关联性,从而实现对车辆的准确识别和定位。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车辆识别定位系统,包括在车辆行驶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可与车载电子标签无线通信的第一天线1和第二天线2,在第二天线2的通信区域(即图1中E2、A2、B2和D2构成的区域)内设有现有的线圈检测器形式的压力感应装置3,所述的压力感应装置3位于第一天线1的通信区域(即图1中E1、A1、B1和D1构成的区域)外,且与第一天线1的通信区域边界间隔不大于一个车身长度,优选为1.5米以内,即图1中B1和C之间的距离不大于一个车身长度。
线圈检测器与第一天线1的通信区域边界之间的水平距离(即B1和C之间的距离)可以为1.5米、1米或0.5米。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由于在垂直于地面的上方区域内,天线的通信区域大小不同,并在车辆行驶方向上呈增大的趋势,故第一天线1的通信区域与第二天线2的通信区域之间优选设有部分重叠区域(即图2中A2、B1、F所构成的区域)。这样第一天线1和第二天线2在路面投影区上既不会有通信盲区,并且进一步增加了第二天线2在线圈检测器处的通信覆盖区域,更加有效的保证车辆在触发线圈检测器的同时,即使车身很高,车辆的车载电子标签也能够被第二天线2识别到。
上述部分重叠区域在车辆行驶方向的路面投影区长度优选不小于4米,这样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天线的识别性能。
后台服务器在通过天线获取车载电子标签中的车辆识别信息和线圈检测器传递的信号后,判断被线圈检测器感应到的车辆是否装有车载电子标签,以及车辆的位置和车辆识别信息之间的关联性的方法与实施例1中相同。
通过增加天线的通信覆盖区域,并且合理布置各天线的通信区域以及线圈检测器之间的位置,延长了天线对车载电子标签进行准确识别和处理的时间,并能够实现对车辆的准确识别和定位。

Claims (5)

1.车辆识别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在车辆行驶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可与车载电子标签无线通信的第一天线(1)和第二天线(2),以及与第一天线(1)和第二天线(2)进行网络通信的后台服务器,在第二天线(2)的通信区域内设有压力感应装置(3),所述的压力感应装置(3)位于第一天线(1)的通信区域外,且与第一天线(1)的通信区域边界间隔不大于一个车身长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识别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天线(2)的通信区域与第一天线(1)的通信区域之间设有部分重叠区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识别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部分重叠区域在车辆行驶方向的路面投影区长度不小于4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识别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压力感应装置(3)与第一天线(1)的通信区域边界的间距不大于1.5米。
5.如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车辆识别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感应装置(3)为设于道路中的线圈检测器。
CN201520893212.7U 2015-11-10 2015-11-10 车辆识别定位系统 Active CN2051402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93212.7U CN205140207U (zh) 2015-11-10 2015-11-10 车辆识别定位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93212.7U CN205140207U (zh) 2015-11-10 2015-11-10 车辆识别定位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40207U true CN205140207U (zh) 2016-04-06

Family

ID=556259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93212.7U Active CN205140207U (zh) 2015-11-10 2015-11-10 车辆识别定位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4020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58751A (zh) * 2016-04-08 2016-07-13 重庆交通大学 车辆行驶轨迹定位及调节系统
WO2018113703A1 (zh) * 2016-12-21 2018-06-2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列车的定位方法、系统以及列车的联锁装置
CN108320527A (zh) * 2018-01-26 2018-07-24 江苏本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机动车电子标识的车速判定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58751A (zh) * 2016-04-08 2016-07-13 重庆交通大学 车辆行驶轨迹定位及调节系统
WO2018113703A1 (zh) * 2016-12-21 2018-06-2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列车的定位方法、系统以及列车的联锁装置
CN108320527A (zh) * 2018-01-26 2018-07-24 江苏本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机动车电子标识的车速判定方法及系统
CN108320527B (zh) * 2018-01-26 2020-11-03 江苏本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机动车电子标识的车速判定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22171B (zh) 道路交通事件检测预警方法及检测预警系统
CN103778670B (zh) 基于dsrc的防跟车干扰方法、定位方法、etc方法及系统
CN104091443B (zh) 一种基于射频识别计算交通拥堵程度的方法及其系统
JPH08186534A (ja) 移動体通信方法
CN103906668A (zh) 列车占用推测范围确定装置、车载装置以及列车占用推测范围确定方法
CN103253247A (zh) 一种防闯红灯汽车自动控制方法及系统
CN205140207U (zh) 车辆识别定位系统
CN104002837A (zh) 一种基于rfid的轨道交通列车自动记点及定位系统
US9286798B2 (en) Speeding enforcement method of vehicle us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2129783A (zh) 用于停车场的智能诱导系统及其方法
CN104240404A (zh) 自动售票公交车运行系统
CN103514746A (zh) 基于dsrc的车速测量方法、装置及dsrc应用系统
CN106803351A (zh) 一种车辆优先通行方法及系统
US20110246263A1 (en) Method for detecting vehicles with trailers
CN205722415U (zh) 一种基于cpc复合通行卡的源头治超系统
KR102054494B1 (ko) 비접촉 과금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05809751A (zh) 具有红外功能的etc系统
CN102592452A (zh) 集装箱港口车辆多源感知装置
JP2004199587A (ja) 自動料金収受システム
MY193279A (en) Toll collection system, position measurement method, and program
JP2007183803A (ja) 車種判別システム、車種判別方法
CN109448145B (zh) 一种用于降低etc车道建设成本的路侧单元系统
JP5029378B2 (ja) 交通渋滞検知方法、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3366597B (zh) 采用zigbee进行公交车与电子站牌信息交换的方法
CN102622782B (zh) 一种基于二维空间的自动收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