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75277U - 一种多层模内复合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层模内复合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75277U
CN205075277U CN201520728527.6U CN201520728527U CN205075277U CN 205075277 U CN205075277 U CN 205075277U CN 201520728527 U CN201520728527 U CN 201520728527U CN 205075277 U CN205075277 U CN 2050752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unner
die body
outer die
sprue
mou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2852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岳军
徐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zhou Jing Yue Mould Mach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zhou Jing Yue Mould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zhou Jing Yue Mould Mach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zhou Jing Yue Mould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72852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752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752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752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多层模内复合模具,包括上模及下模,上模与下模之间构成有用于注塑液流通的主流道,上模上设有第一外模体、下模上设有第二外模体,第一外模体与上模之间构成有第一流道,第二外模体与下模之间构成有第二流道,第一外模体与第二外模体之间构成有出料流道,出料流道与主流道联通,第一流道及第二流道分别与主流道联通,第一流道位于主流道的上方、第二流道位于主流道的下方,上模及下模上分别设有跟第一流道、第二流道贯通的第一注入孔及第二注入孔,上模与下模体之间设有与主流道贯通的主流孔,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简单、实用性强、能多层复合成型。

Description

一种多层模内复合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多层模内复合模具。
背景技术
传统的注塑模具包括上模及下模,上模与下模之间构成有单一的注塑流道,注塑液从注入孔进入经过注塑流道流至出料口,使得注塑成型。该种注塑模具只能够注塑成型单层的产品,而且成型的产品是单一色的,不满足市场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简单、实用性强、能多层复合成型的多层模内复合模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层模内复合模具,包括上模及下模,上模与下模之间构成有用于注塑液流通的主流道,其特征是:所述上模上设有第一外模体、下模上设有第二外模体,第一外模体与上模之间构成有第一流道,第二外模体与下模之间构成有第二流道,第一外模体与第二外模体之间构成有出料流道,出料流道与主流道联通,第一流道及第二流道分别与主流道联通,第一流道位于主流道的上方、第二流道位于主流道的下方,上模及下模上分别设有跟第一流道、第二流道贯通的第一注入孔及第二注入孔,上模与下模体之间设有与主流道贯通的主流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外模体及第二外模体,并且使得第一外模体跟第上模之间构成第一流道、第二外模体跟下模之间构成第二流道,在传统的模具上增加两个流道,使得模具注塑成型的产品分层、分色,满足市场需求。
注塑液通过主流孔进入主流道内,注塑液经主流道流至出料流道,在注塑液在主流道流动期间,另两种颜色不同的注塑液分别通过第一注入孔及第二注入孔进入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第一流道及第二流道与主流道的输出端交汇,实现了对注塑液三层复合交汇成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模体内设有用于调节主流道内注塑液流量的第一调节条,下模体内设有用于驱动第一调节条滑动的第一调节螺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调节条位于主流道的活动路径上,通过旋转第一调节螺杆挤压第一调节条,使得控制第一调节条与主流道一侧内壁的间距,实现对主流道宽度的调整,进而对主流道内注塑液流量的控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外模体内设有用于调节第一流道内注塑液流量的第二调节条,第一外模体内设有用于驱动第二调节条滑动的第二调节螺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调节条位于第一流道的活动路径上,通过旋转第二调节螺杆挤压第二调节条,使得控制第二调节条与第一流道一侧内壁的间距,实现对第一流道宽度的调整,进而对第一流道内注塑液流量的控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外模体内设有用于调节第二流道内注塑液流量的第三调节条,第二外模体内设有用于驱动第三调节条滑动的第三调节螺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调节条位于第二流道的活动路径上,通过旋转第三调节螺杆挤压第三调节条,使得控制第三调节条与第二流道一侧内壁的间距,实现对第二流道宽度的调整,进而对第二流道内注塑液流量的控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模、下模、第一外模体及第二外模体上分别开设有用于安装加热棒的加热盲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加热盲孔,方便拆卸安装加热棒,通过设置加热棒使得对上模、下模、第一外模体及第二外模体的预热加温,保证注塑液的温度稳定,防止注塑液由于温度降低凝固,而影响流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多层模内复合模具,包括上模1及下模2,上模1与下模2之间构成有用于注塑液流通的主流道10,上模1上设有第一外模体3、下模2上设有第二外模体4,第一外模体3与上模1之间构成有第一流道11,第二外模体4与下模2之间构成有第二流道12,第一外模体3与第二外模体4之间构成有出料流道100,出料流道100与主流道10联通,第一流道11及第二流道12分别与主流道10联通,第一流道11位于主流道10的上方、第二流道12位于主流道10的下方,上模1及下模2上分别设有跟第一流道11、第二流道12贯通的第一注入孔301及第二注入孔401,上模1与下模2体之间设有与主流道10贯通的主流孔101。
通过设置第一外模体3及第二外模体4,并且使得第一外模体3跟第上模1之间构成第一流道11、第二外模体4跟下模2之间构成第二流道12,在传统的模具上增加两个流道,使得模具注塑成型的产品分层、分色。
注塑液通过主流孔101进入主流道10内,注塑液经主流道10流至出料流道100,在注塑液在主流道10流动期间,另两种颜色不同的注塑液分别通过第一注入孔301及第二注入孔401进入第一流道11、第二流道12,第一流道11及第二流道12与主流道10的输出端交汇,实现了对注塑液三层复合交汇成型。
下模2体内设有用于调节主流道10内注塑液流量的第一调节条20,下模2体内设有用于驱动第一调节条20滑动的第一调节螺杆21。
第一调节条20位于主流道10的活动路径上,通过旋转第一调节螺杆21挤压第一调节条20,使得控制第一调节条20与主流道10一侧内壁的间距,实现对主流道10宽度的调整,进而对主流道10内注塑液流量的控制。
第一外模体3内设有用于调节第一流道11内注塑液流量的第二调节条30,第一外模体3内设有用于驱动第二调节条30滑动的第二调节螺杆31。
第二调节条30位于第一流道11的活动路径上,通过旋转第二调节螺杆31挤压第二调节条30,使得控制第二调节条30与第一流道11一侧内壁的间距,实现对第一流道11宽度的调整,进而对第一流道11内注塑液流量的控制。
第二外模体4内设有用于调节第二流道12内注塑液流量的第三调节条40,第二外模体4内设有用于驱动第三调节条40滑动的第三调节螺杆41。
第三调节条40位于第二流道12的活动路径上,通过旋转第三调节螺杆41挤压第三调节条40,使得控制第三调节条40与第二流道12一侧内壁的间距,实现对第二流道12宽度的调整,进而对第二流道12内注塑液流量的控制。
上模1、下模2、第一外模体3及第二外模体4上分别开设有用于安装加热棒的加热盲孔(51,52,53,54)。通过设置加热盲孔(51,52,53,54),方便拆卸安装加热棒,通过设置加热棒使得对上模1、下模2、第一外模体3及第二外模体4的预热加温,保证注塑液的温度稳定,防止注塑液由于温度降低凝固,而影响流动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多层模内复合模具,包括上模及下模,上模与下模之间构成有用于注塑液流通的主流道,其特征是:所述上模上设有第一外模体、下模上设有第二外模体,第一外模体与上模之间构成有第一流道,第二外模体与下模之间构成有第二流道,第一外模体与第二外模体之间构成有出料流道,出料流道与主流道联通,第一流道及第二流道分别与主流道联通,第一流道位于主流道的上方、第二流道位于主流道的下方,上模及下模上分别设有跟第一流道、第二流道贯通的第一注入孔及第二注入孔,上模与下模体之间设有与主流道贯通的主流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模内复合模具,其特征是:所述下模体内设有用于调节主流道内注塑液流量的第一调节条,下模体内设有用于驱动第一调节条滑动的第一调节螺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模内复合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外模体内设有用于调节第一流道内注塑液流量的第二调节条,第一外模体内设有用于驱动第二调节条滑动的第二调节螺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模内复合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外模体内设有用于调节第二流道内注塑液流量的第三调节条,第二外模体内设有用于驱动第三调节条滑动的第三调节螺杆。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层模内复合模具,其特征是:所述上模、下模、第一外模体及第二外模体上分别开设有用于安装加热棒的加热盲孔。
CN201520728527.6U 2015-09-18 2015-09-18 一种多层模内复合模具 Active CN2050752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28527.6U CN205075277U (zh) 2015-09-18 2015-09-18 一种多层模内复合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28527.6U CN205075277U (zh) 2015-09-18 2015-09-18 一种多层模内复合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75277U true CN205075277U (zh) 2016-03-09

Family

ID=554277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28527.6U Active CN205075277U (zh) 2015-09-18 2015-09-18 一种多层模内复合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752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267103U (zh) 一种多头侧进胶喷咀的热流道模具
CN201240050Y (zh) 可提高共挤面均匀度的共挤模头
CN201895405U (zh) 挤出具有共挤面异型材的共挤模头
CN205075277U (zh) 一种多层模内复合模具
CN206446051U (zh) 一种笔管注塑流道结构
CN205272513U (zh) 一种便于调节热流道流量的组件
CN105773944A (zh) 一种塑料异型材全包覆共挤模具
CN103203856A (zh) 镶块式分配器
CN203726732U (zh) 流动均衡的注塑模具翻转流道
CN203092936U (zh) Abs塑料线盘成型模具
CN202985945U (zh) 可控制流道流量的注塑模具
CN201095180Y (zh) 塑料注塑模具的z形热流道
CN202702585U (zh) 渐变色分配器
CN204658842U (zh) 一种右左多色条纹模具
CN208232230U (zh) 一种型芯一体化的多点热流道快速填充结构
CN202846822U (zh) 塑胶模具分流道改型结构
CN208197452U (zh) 一种薄壁塑胶过滤器注塑进胶结构
CN203472076U (zh) 一种调节阀
CN201633188U (zh) 彩条型制品挤出平模头
CN103144278B (zh) 渐变色分配器
CN201736402U (zh) 注塑用防拉丝镶件式唧嘴
CN206780877U (zh) 一种针阀式热流道装置
CN204820195U (zh) 一种模具浇注系统
CN203818478U (zh) 一种多腔模具的流道通断调节结构
CN213618101U (zh) 一种防拉丝热咀结构及热流道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multi-layer in mold composite mol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26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09

Pledgee: Zhejiang Taizhou Huangyan Rural Commercial Bank Co.,Ltd.

Pledgor: TAIZHOU JINGYUE MOLD MACHINER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33000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