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59874U - 骑行平衡两用电动车 - Google Patents

骑行平衡两用电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59874U
CN205059874U CN201520656290.5U CN201520656290U CN205059874U CN 205059874 U CN205059874 U CN 205059874U CN 201520656290 U CN201520656290 U CN 201520656290U CN 205059874 U CN205059874 U CN 2050598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vel gear
casing
hinged
riding
driving le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65629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庆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65629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598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598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59874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骑行平衡两用电动车,包括箱体,箱体前部与前梁的后端铰接,前梁的前端与前旋转座铰接,前梁能够相对与箱体和前旋转座纵向折叠,前旋转座前端通过前转轴与前立管连接,前立管内安装前立轴,前立轴上端与车把连接,前立轴下端与前叉铰接,箱体或折叠板内安装电池。能够同时满足使用者远距离骑行和近距离站立驾驶两种不同需求,该结构能够实现对前轮方向的自动锁定和解锁,进行状态切换时操作方便,存放或携带时占用空间小等。

Description

骑行平衡两用电动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自行车,具体地说是一种骑行平衡两用电动车。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自行车已成为我国普通百姓日常出行时的一种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但由于电动自行车的体积相对较大,转向不够灵活,因此难以在人流、车流密集或空间狭窄的场合正常骑行。近年来,一种两轮并排设置的平衡车产品已问世,这种产品可站立驾驶,占地面积小、转向灵活,可在人流密集的广场、车流密集的车站以及空间相对狭窄的建筑物内正常骑行,但由于这类产品的平衡需车辆自身精确控制,因此必须保持低速行驶,仅适合短途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骑行平衡两用电动车,它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包括箱体,箱体前部与前梁的后端铰接,前梁的前端与前旋转座铰接,前梁能够相对与箱体和前旋转座纵向折叠,前旋转座前端通过前转轴与前立管连接,前立管内安装前立轴,前立轴上端与车把连接,前立轴下端与前叉铰接,前叉上安装前轮,前轮上安装前驱动电机,箱体后部一侧开设横向凹槽,横向凹槽内安装横杆,横杆一端与箱体铰接,横杆另一端与后轮架铰接,后轮架能够相对横杆的轴方向旋转,后轮架上安装后轮,后轮上安装后驱动电机,箱体上安装可伸展折叠的车座,箱体底部设置折叠板,折叠板前部与箱体铰接,箱体或折叠板内安装电池。所述前立轴上安装第一伞齿轮和第二伞齿轮,第一伞齿轮和第二伞齿轮均能够在前立轴上旋转,第一伞齿轮和第二伞齿轮均与第三伞齿轮啮合,第三伞齿轮与前轮回正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前轮回正电机安装在前立管上,第一伞齿轮和第二伞齿轮之间设置第一拨杆和第二拨杆,第一拨杆与第一伞齿轮连接,第二拨杆与第二伞齿轮连接,第一拨杆与第二拨杆之间的前立轴上设置凸柱,第一拨杆和第二拨杆同时与凸柱接触时,前轮指向正前方。所述车把的立杆可伸缩或折叠。所述车把的立杆包括上立杆,上立杆上端与车把连接,上立杆下端两侧分别与第一平行杆和第二平行杆铰接,第一平行杆与第二平行杆相互平行,第一平行杆和第二平行杆下端与前立轴铰接。横杆与后轮架之间设置铰接连杆,铰接连杆两端分别与横杆和后轮架铰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能够同时满足使用者远距离骑行和近距离站立驾驶两种不同需求,该结构能够实现对前轮方向的自动锁定和解锁,进行状态切换时操作方便,存放或携带时占用空间小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为骑行状态;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为站立驾驶状态;
图3是图2中A向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结构将车把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I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B向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骑行平衡两用电动车包括箱体1,箱体1内安装电瓶25,箱体1前部与前梁2的后端铰接,前梁2与箱体1能够纵向折叠,前梁2的前端通过前转轴3与前立管4连接,前立管4内安装前立轴5,前立轴5上端与车把6连接,前立轴5下端与前叉7铰接,前叉7上安装前轮8,前轮8上安装前驱动电机9,箱体1后部一侧开设横向凹槽10,横向凹槽10内安装横杆11,横杆11靠近箱体1内部的一端与箱体1铰接,横杆11靠近箱体1外部的一端与后轮架12铰接,后轮架12能够绕横杆11的轴向旋转,后轮架12上安装后轮13,后轮13上安装后驱动电机14,箱体1上安装可伸展折叠的车座15,箱体1底部设置折叠板24,折叠板24前部与箱体1铰接。需骑行时,前梁2与箱体1呈展开状态,前立管4、前叉7和车把6的中心线重合,横杆11位于箱体1内部,车座15呈伸展状态,折叠板24与箱体1底面贴合,本实用新型在骑行状态时,形状与现有电动自行车相同,可满足使用者远距离骑行的需求。需站立驾驶时,前梁2与箱体1相互折叠,使前梁2紧贴箱体1外壁,车座15折叠收缩至紧贴箱体1外壁,前立管4绕前转轴3向远离横向凹槽10的一侧旋转至水平状态,前轮8和车把6的立杆均与地面垂直,横杆11由箱体1内部旋转至箱体1外部,后轮架12绕横杆11的轴向旋转至后轮13与前轮8平行的位置,折叠板24打开至与箱体1垂直的位置,此时使用者站立在折叠板24上并手扶车把6就可进行站立驾驶,满足在人流、车流密集或空间狭窄的场合行驶的需求。本实用新型所述各部件的折叠、旋转过程可由使用者手动完成,并通过定位销等机械式锁定装置对位置进行锁定,也可在电动机的驱动下自动完成,并由传动部件实现自锁。本实用新型为保证站立驾驶状态时,两车轮与箱体1的位置处于最适合人体站立的状态,可在前立轴5下端设置旋转关节,使前轮8在站立驾驶状态时能够摆动一定角度,使驾驶者站立更舒适。
本实用新型为了在由骑行驾驶状态向站立驾驶状态转换前,自动使前轮8回到与车辆中心线重合的位置,可采用下述结构:所述前立轴5上安装第一伞齿轮16和第二伞齿轮17,第一伞齿轮16和第二伞齿轮17均能够在前立轴5上旋转,第一伞齿轮16和第二伞齿轮17均与第三伞齿轮18啮合,第三伞齿轮18与前轮回正电机19的输出轴连接,前轮回正电机19安装在前立管4上,第一伞齿轮16和第二伞齿轮17之间设置第一拨杆21和第二拨杆22,第一拨杆21与第一伞齿轮16连接,第二拨杆22与第二伞齿轮17连接,第一拨杆21与第二拨杆22之间的前立轴5上设置凸柱23,第一拨杆21和第二拨杆22同时与凸柱23接触时,前轮8指向正前方。该结构可通过前轮回正电机19将前轮8锁定在中心位置,防止切换至站立驾驶状态时前轮8出现摆动,骑行状态时,前轮回正电机19反转,第三伞齿轮18驱动第一伞齿轮16和第二伞齿轮17上的第一拨杆21和第二拨杆22相互分离,此时前轮8可在车把6的带动下自由转动方向。该结构能够实现对前轮方向的自动锁定和解锁,简化本实用新型进行状态切换时的操作步骤。
本实用新型为了减少存放时占用的空间,可将所述车把6的立杆采用可伸缩或折叠的结构。在切换至可站立骑行的平衡车状态时,可将车把6折叠或收缩来进一步减少占用的空间,同时将折叠板24收起,便于存放或携带。其中所述车把6优选采用折叠结构,其结构如下:所述车把6的立杆包括上立杆26,上立杆26上端与车把连接,上立杆26下端两侧分别与第一平行杆27和第二平行杆28铰接,第一平行杆27与第二平行杆28相互平行,第一平行杆27和第二平行杆28下端与前立轴5铰接。该结构具有强度高、不易变形、转弯时车把与车轮之间不会出现相对转动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骑行状态时需保证后车轮位于车辆中心线上,因此需将横杆11与箱体1的铰接位置设置在箱体1正中,而这种结构使凹槽10至少要占用箱体1一半的空间,箱体1内的电路、电池等部件排布较为困难。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可在横杆11与后轮架12之间设置铰接连杆30,铰接连杆30两端分别与横杆11和后轮架12铰接。骑行状态时,铰接连杆30与横杆11垂直,不需将横杆11与箱体1的铰接位置设置在箱体1正中,而是通过铰接连杆30将后轮架12保持在车辆中心线上。该结构能够增加箱体1内的有效空间,有利于箱体1内电路、电池等部件的有序排布。

Claims (5)

1.骑行平衡两用电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箱体(1)前部与前梁(2)的后端铰接,前梁(2)的前端与前旋转座(29)铰接,前梁(2)能够相对与箱体(1)和前旋转座(29)纵向折叠,前旋转座(29)前端通过前转轴(3)与前立管(4)连接,前立管(4)内安装前立轴(5),前立轴(5)上端与车把(6)连接,前立轴(5)下端与前叉(7)铰接,前叉(7)上安装前轮(8),前轮(8)上安装前驱动电机(9),箱体(1)后部一侧开设横向凹槽(10),横向凹槽(10)内安装横杆(11),横杆(11)一端与箱体(1)铰接,横杆(11)另一端与后轮架(12)铰接,后轮架(12)能够相对横杆(11)的轴方向旋转,后轮架(12)上安装后轮(13),后轮(13)上安装后驱动电机(14),箱体(1)上安装可伸展折叠的车座(15),箱体(1)底部设置折叠板(24),折叠板(24)前部与箱体(1)铰接,箱体(1)或折叠板(24)内安装电池(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行平衡两用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立轴(5)上安装第一伞齿轮(16)和第二伞齿轮(17),第一伞齿轮(16)和第二伞齿轮(17)均能够在前立轴(5)上旋转,第一伞齿轮(16)和第二伞齿轮(17)均与第三伞齿轮(18)啮合,第三伞齿轮(18)与前轮回正电机(19)的输出轴连接,前轮回正电机(19)安装在前立管(4)上,第一伞齿轮(16)和第二伞齿轮(17)之间设置第一拨杆(21)和第二拨杆(22),第一拨杆(21)与第一伞齿轮(16)连接,第二拨杆(22)与第二伞齿轮(17)连接,第一拨杆(21)与第二拨杆(22)之间的前立轴(5)上设置凸柱(23),第一拨杆(21)和第二拨杆(22)同时与凸柱(23)接触时,前轮(8)指向正前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行平衡两用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把(6)的立杆可伸缩或折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骑行平衡两用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把(6)的立杆包括上立杆(26),上立杆(26)上端与车把连接,上立杆(26)下端两侧分别与第一平行杆(27)和第二平行杆(28)铰接,第一平行杆(27)与第二平行杆(28)相互平行,第一平行杆(27)和第二平行杆(28)下端与前立轴(5)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行平衡两用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横杆(11)与后轮架(12)之间设置铰接连杆(30),铰接连杆(30)两端分别与横杆(11)和后轮架(12)铰接。
CN201520656290.5U 2015-08-28 2015-08-28 骑行平衡两用电动车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0598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56290.5U CN205059874U (zh) 2015-08-28 2015-08-28 骑行平衡两用电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56290.5U CN205059874U (zh) 2015-08-28 2015-08-28 骑行平衡两用电动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59874U true CN205059874U (zh) 2016-03-02

Family

ID=553864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656290.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059874U (zh) 2015-08-28 2015-08-28 骑行平衡两用电动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59874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09602A (zh) * 2015-08-28 2015-12-02 肖庆庆 骑行平衡两用电动车
CN105936315A (zh) * 2016-06-30 2016-09-14 常州市利凯车辆配件厂 电动自行车
CN106043552A (zh) * 2016-06-30 2016-10-26 常州市利凯车辆配件厂 便于移动的电动自行车
CN108974222A (zh) * 2018-08-13 2018-12-11 李军 电动骑衡两用车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09602A (zh) * 2015-08-28 2015-12-02 肖庆庆 骑行平衡两用电动车
CN105936315A (zh) * 2016-06-30 2016-09-14 常州市利凯车辆配件厂 电动自行车
CN106043552A (zh) * 2016-06-30 2016-10-26 常州市利凯车辆配件厂 便于移动的电动自行车
CN108974222A (zh) * 2018-08-13 2018-12-11 李军 电动骑衡两用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59874U (zh) 骑行平衡两用电动车
CN207523867U (zh) 一种可折叠的太阳能电动滑板车
CN105109602A (zh) 骑行平衡两用电动车
CN207029267U (zh) 一种折叠式儿童推车
CN104875828A (zh) 纤体箱包电动车
CN204527446U (zh) 后轮折叠电动三轮车
CN101712360A (zh) 一种折叠车
CN204606085U (zh) 一种自动折叠式电动自行车
CN105314040A (zh) 折叠三轮电动车
CN105501365B (zh) 一种折叠车架及折叠电动车
CN205010297U (zh) 一种可折叠童车
CN103101597A (zh) 折叠四轮电动车
CN204137249U (zh) 转向系统及折叠车
CN206288156U (zh) 滑板车锁定装置及滑板车
CN206465987U (zh) 儿童推车
CN207191140U (zh) 一种便携式折叠手推车
CN102152831B (zh) 三轮电动车的折叠使用方法
CN205149426U (zh) 两栖车车轮收放装置的收放机构
CN204979083U (zh) 一种转向车把及其应用的自行车和电动车
CN205168766U (zh) 一种便携式折叠电动车
CN207389420U (zh) 折叠车架
CN205469552U (zh) 一种带脚踏板的可折叠电动车
CN205554471U (zh) 一种用于电动车或自行车上的车把折叠装置
CN220743255U (zh) 一种四段折叠式自行车
CN205872305U (zh) 一种变轮位器及变轮位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0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