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56913U - 大型模锻组合模 - Google Patents
大型模锻组合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056913U CN205056913U CN201520871547.9U CN201520871547U CN205056913U CN 205056913 U CN205056913 U CN 205056913U CN 201520871547 U CN201520871547 U CN 201520871547U CN 205056913 U CN205056913 U CN 20505691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plit pattern
- split
- impression
- adjacent
- counterdi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Forg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锻造设备领域,提供了一种大型模锻组合模,包括上模、下模和导柱,上模设有上模膛,下模设有下模膛,上模膛膛口的形状、大小与下模膛膛口一致;上模设置有上安装槽,下模设置有下安装槽;导柱的一端固定安装于上模,另一端与下模滑动配合;或导柱的一端固定安装于下模,另一端与上模滑动配合;上模包括多个上分体模,相邻两上分体模上设有上紧固结构;下模包括多个下分体模,相邻两下分体模上设有下紧固结构。上模和下模分别分成多块上分体模和下分体模,制造时每个上分体模和下分体模单独制造,降低单次铸造和机加工的部件尺寸和重量,确保模块探伤合格,有利于夹紧定位和转移,降低制造难度,确保上分体模和下分体模的制造精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锻造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大型模锻组合模。
背景技术
用于模锻的模具,一般包括上模、下模和导柱,上模设置有上模膛,下模设置有下模膛,上模膛与下模膛能围成用于零件成型的型腔,导柱的一端与下模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上模滑动配合,用于上模的导向。部分尺寸超过1.5m的模锻件为大型模锻件,在大型模锻件领域,模具的上模和下模均为整体设计,而随着锻件和模具的大型化发展,模具的尺寸越来越大,冶炼和制造难度增加,容易出现探伤不合等质量问题,最终导致生产成本增加、使用寿命不够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造难度低的大型模锻组合模。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大型模锻组合模,包括上模、下模和用于导向的导柱,所述上模设置有上模膛,下模设置有下模膛,所述上模膛膛口的形状与下模膛膛口的形状一致,且上模膛膛口的大小与下模膛膛口的大小一致;所述上模的外表面设置有上安装槽,所述下模的外表面设置有下安装槽;所述导柱的一端固定安装于上模,另一端与下模滑动配合;或者导柱的一端固定安装于下模,另一端与上模滑动配合;所述上模包括多个依次拼接的上分体模,任意相邻两上分体模上设置有上紧固结构;所述下模包括多个依次拼接的下分体模,任意两下分体模上设置有下紧固结构。
进一步地,相邻两所述上分体模相拼接的拼接面垂直于上模的长度方向;相邻两所述下分体模相拼接的拼接面垂直于下模的长度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上紧固结构包括上定位销和上紧固板;相邻两上分体模相互拼接的拼接面上均设置有垂直于拼接面的上销孔,且相邻两拼接面上的上销孔中心线一一对应重合,所述上定位销的两端分别安装于两拼接面的上销孔中;相邻两上分体模的侧面均设置有上定位槽,所述上紧固板的两端均设置有上定位凸台,所述上紧固板两端的上定位凸台分别与相邻两上分体模的上定位槽过盈配合;
所述下紧固结构包括下定位销和下紧固板;相邻两下分体模相互拼接的拼接面上均设置有垂直于拼接面的下销孔,且相邻两拼接面上的下销孔中心线一一对应重合,所述下定位销的两端分别安装于两拼接面的下销孔中;相邻两下分体模的侧面均设置有下定位槽,所述下紧固板的两端均设置有下定位凸台,所述下紧固板两端的下定位凸台分别与相邻两下分体模的下定位槽过盈配合。
进一步地,相邻两上分体模的两侧面均设置有上紧固板;相邻两下分体模的两侧面均设置有下紧固板。
进一步地,所述上紧固板与上分体模之间、下紧固板与下分体模之间均设置有连接螺钉。
进一步地,所述上分体模设置有与上模膛相通的上顶杆通孔,所述上顶杆通孔内设置有上顶杆;所述下分体模设置有与下模膛相通的下顶杆通孔,所述下顶杆通孔内设置有下顶杆。
进一步地,所述导柱上端与上模固定连接,下端与下模滑动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上分体模和下分体模均设置有起重孔。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由两块上分体模拼接而成;所述下模由两块下分体模拼接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上模和下模分别分成多块上分体模和下分体模,制造时每个上分体模和下分体模单独制造,降低单次铸造和机加工的部件尺寸和重量,确保了模块探伤合格,有利于夹紧定位和转移,降低制造难度,确保上分体模和下分体模的制造精度。再利用上紧固结构将相邻两上分体模固定连接为一体,利用下紧固结构将相邻两下分体模固定连接为一体,即可投入使用。此外,当局部受力关键部位损坏时,可只替换该分体模,而其他分体模在未损坏情况下可继续使用,无需整体更换,降低了模具成本,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而位于关键受力部位的分体模可采用H13等优质模具钢,受力一般部位分体模采用普通材质制造,可进一步地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大型模锻组合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大型模锻组合模的主视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上分体模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下分体模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下紧固板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下紧固板俯视图;
附图标记:1—上模;2—下模;3—导柱;4—螺钉;5—起重通孔;11—上模膛;12—上分体模;13—上紧固结构;14—上安装槽;15—上定位槽;16—上顶杆;21—下模膛;22—下分体模;23—下紧固结构;24—下安装槽;25—下定位槽;26—下顶杆;131—上定位销;132—上紧固板;231—下定位销;232—下紧固板;1321—上定位凸台;2321—下定位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大型模锻组合模,包括上模1、下模2和用于导向的导柱3,所述上模1设置有上模膛11,下模2设置有下模膛21,所述上模膛11膛口的形状与下模膛21膛口的形状一致,且上模膛11膛口的大小与下模膛21膛口的大小一致;所述上模1的外表面设置有上安装槽14,所述下模2的外表面设置有下安装槽24;所述导柱3的一端固定安装于上模1,另一端与下模2滑动配合;或者导柱3的一端固定安装于下模2,另一端与上模1滑动配合;所述上模1包括多个依次拼接的上分体模12,任意相邻两上分体模12上设置有上紧固结构13;所述下模2包括多个依次拼接的下分体模22,任意两下分体模22上设置有下紧固结构23。
上模膛11和下模膛21用于锻件的成型,上模膛11膛口的形状与下模膛21膛口的形状一致,且上模膛11膛口的大小与下模膛21膛口的大小一致,以确保上模膛11和下模膛21能够围成完整的型腔,型腔的形状根据锻件的形状加工。上安装槽14和下安装槽24一般采用键槽,用于将上模1和下模2安装于锻造设备如压力机、模锻锤等。导柱3用于上模1或下模2的导向,避免上模1或下模2在锻造时跑偏,影响零件的形状和尺寸精度。通过将上模1和下模2分别分成多块上分体模12和下分体模22,制造时每个上分体模12和下分体模22单独制造,降低单次铸造和机加工的部件尺寸和重量,确保了模块探伤合格,有利于夹紧定位和转移,降低制造难度,确保上分体模12和下分体模22的制造精度。再利用上紧固结构13将相邻两上分体模12固定连接为一体,利用下紧固结构23将相邻两下分体模22固定连接为一体,即可投入使用。此外,当局部受力关键部位损坏时,可只替换该分体模,而其他分体模在未损坏情况下可继续使用,无需整体更换,降低了模具成本,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而位于关键受力部位的分体模可采用H13等优质模具钢,受力一般部位分体模采用普通材质制造,可进一步地降低制造成本,避免浪费。
上模1和下模2可以沿着宽度方向分为多块,但这种方式的分体模长度仍然较大,不适用于一些长度较大而宽度较小的大型锻件,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上模1和下模2沿着长度方向分成多块,即相邻两所述上分体模12相拼接的拼接面垂直于上模1的长度方向;相邻两所述下分体模22相拼接的拼接面垂直于下模2的长度方向。这样每块上分体模12和每块下分体模22的长度和宽度尺寸差距减小,便于制造时稳定地装夹和转移。
上紧固结构13和下紧固结构23可以是连接螺栓,但采用螺栓连接相邻两上分体模12或相邻两下分体模22时,还需要在每个上分体模12和下分体模22的拼接端设置连接裙边,为螺栓提供安装位置,裙边增加了各个上分体模12和下分体模22的重量,并使结构更加复杂,不利于加工。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所述上紧固结构13包括上定位销131和上紧固板132;相邻两上分体模12相互拼接的拼接面上均设置有垂直于拼接面的上销孔,且相邻两拼接面上的上销孔中心线一一对应重合,所述上定位销131的两端分别安装于两拼接面的上销孔中;相邻两上分体模12的侧面均设置有上定位槽15,所述上紧固板132的两端均设置有上定位凸台1321,所述上紧固板132两端的上定位凸台1321分别与相邻两上分体模12的上定位槽15过盈配合;所述下紧固结构23包括下定位销231和下紧固板232;相邻两下分体模22相互拼接的拼接面上均设置有垂直于拼接面的下销孔,且相邻两拼接面上的下销孔中心线一一对应重合,所述下定位销231的两端分别安装于两拼接面的下销孔中;相邻两下分体模22的侧面均设置有下定位槽25,所述下紧固板232的两端均设置有下定位凸台2321,所述下紧固板232两端的下定位凸台2321分别与相邻两下分体模22的下定位槽25过盈配合。
上定位销131用于相邻两上分体模12在高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定位,下定位销231用于相邻两下分体模22在高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定位,为了确保定位的稳定,上定位销131和下定位销231可以是多个。上紧固板132用于将相邻两上分体模12拉紧,使相邻两上分体模12的拼接面贴紧,下紧固板232用于将相邻两下分体模22拉紧,限定下分体模22在长度方向上的移动。上紧固板132的上定位凸台1321与上分体模12的上定位槽15过盈配合,确保足够的拉紧力,使定位稳定。在上定位销131和上紧固板132的共同作用下,相邻两上分体模12连接为一个整体,不会相对运动,以满足使用要求。上紧固板132在各个上分体模12加工完成后再安装,不会增加上分体模12加工时的重量和结构,降低加工难度。同理,下紧固板232具有相同的效果。
相邻两上分体模12之间可以只设置一块上紧固板132,相邻两下分体模22之间可以只设置一块下紧固板232,为了提高相邻两分体模之间的拉紧力,相邻两上分体模12的两侧面均设置有上紧固板132;相邻两下分体模22的两侧面均设置有下紧固板232。上分体模12的两侧面是指垂直于上模1宽度方向的侧面,下分体模22的两侧面是指垂直于下模2宽度方向的侧面。两块上紧固板132或下紧固板232共同作用,增加拉紧力,且使分体模两侧的受力稳定均匀,增加模具的结构强度。
由于在锻造时上模1和下模2会承受较大的冲击力,产生较大的振动,上紧固板132和下紧固板232可能会松动或脱落,影响模锻的正常进行,因此,所述上紧固板132与上分体模12之间、下紧固板232与下分体模22之间均设置有连接螺钉4。连接螺钉4将上紧固板132和下紧固板232分别固定在上分体模12和下分体模22上,使上紧固板132和下紧固板232的安装稳固,从而确保各个分体模之间的连接稳定,进一步增加模具的结构强度,保证锻件的质量。
为了便于在锻造完成后将锻件从型腔中取出,所述上分体模12设置有与上模膛11相通的上顶杆通孔,所述上顶杆通孔内设置有上顶杆16;所述下分体模22设置有与下模膛21相通的下顶杆通孔,所述下顶杆通孔内设置有下顶杆26。上顶杆16和下顶杆26用于顶出锻件的一端的端面形状可与锻件表面相应位置的形状保持一致。锻造时,上顶杆16用于顶出锻件的一端位于上顶杆孔与上模膛11的相交处,下顶杆26用于顶出锻件的一端位于下顶杆孔与下模膛21的相交处,以确保锻件的成型精度。锻造后,锻件与模具型腔壁之间贴合较紧,不容易从型腔中取出,此时,推动上顶杆16或者下顶杆26向朝着型腔的方向移动,顶住锻件并对锻件施加作用力,使其从模膛中脱落。
导柱3一端固定,另一端与上模1或下模2滑动配合即可,优选的,所述导柱3上端与上模1固定连接,下端与下模2滑动配合。
为了便于上分体模12和下分体模22在生产过程中起吊和转移,所述上分体模12和下分体模22均设置有起重孔5。
上分体模12与下分体模22的数量根据上模1和下模2的长度确定,优选的,所述上模1由两块上分体模12拼接而成;所述下模2由两块下分体模22拼接而成。
本组合模具制造步骤如下:
第一步:粗加工各个上分体模12和下分体模22,包含上定位槽15、下定位槽25、上销孔、下销孔、螺纹孔、导柱孔、上顶杆通孔、下顶杆通孔、起重孔4、上安装槽14和下安装槽24;
第二步:粗加工后的各个分体模热处理,按不同材质要求分别执行;
第三步:进行分体模拼接面、上销孔、下销孔、上定位槽15、下定位槽25和螺纹孔的精加工;
第四步:将分体模拼接面对接,由上定位销131和下定位销231定位;
第五步:将上紧固板132和下紧固板232预热后迅速与分体模装配,由螺钉4连接固定;
第六步:最后精加工模具型腔、导柱孔、上顶杆通孔、下顶杆通孔。
Claims (9)
1.大型模锻组合模,包括上模(1)、下模(2)和用于导向的导柱(3),所述上模(1)设置有上模膛(11),下模(2)设置有下模膛(21),所述上模膛(11)膛口的形状与下模膛(21)膛口的形状一致,且上模膛(11)膛口的大小与下模膛(21)膛口的大小一致;所述上模(1)的外表面设置有上安装槽(14),所述下模(2)的外表面设置有下安装槽(24);所述导柱(3)的一端固定安装于上模(1),另一端与下模(2)滑动配合;或者导柱(3)的一端固定安装于下模(2),另一端与上模(1)滑动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包括多个依次拼接的上分体模(12),任意相邻两上分体模(12)上设置有上紧固结构(13);所述下模(2)包括多个依次拼接的下分体模(22),任意两下分体模(22)上设置有下紧固结构(2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模锻组合模,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上分体模(12)相拼接的拼接面垂直于上模(1)的长度方向;相邻两所述下分体模(22)相拼接的拼接面垂直于下模(2)的长度方向。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型模锻组合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紧固结构(13)包括上定位销(131)和上紧固板(132);相邻两上分体模(12)相互拼接的拼接面上均设置有垂直于拼接面的上销孔,且相邻两拼接面上的上销孔中心线一一对应重合,所述上定位销(131)的两端分别安装于两拼接面的上销孔中;相邻两上分体模(12)的侧面均设置有上定位槽(15),所述上紧固板(132)的两端均设置有上定位凸台(1321),所述上紧固板(132)两端的上定位凸台(1321)分别与相邻两上分体模(12)的上定位槽(15)过盈配合;
所述下紧固结构(23)包括下定位销(231)和下紧固板(232);相邻两下分体模(22)相互拼接的拼接面上均设置有垂直于拼接面的下销孔,且相邻两拼接面上的下销孔中心线一一对应重合,所述下定位销(231)的两端分别安装于两拼接面的下销孔中;相邻两下分体模(22)的侧面均设置有下定位槽(25),所述下紧固板(232)的两端均设置有下定位凸台(2321),所述下紧固板(232)两端的下定位凸台(2321)分别与相邻两下分体模(22)的下定位槽(25)过盈配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型模锻组合模,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上分体模(12)的两侧面均设置有上紧固板(132);相邻两下分体模(22)的两侧面均设置有下紧固板(232)。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型模锻组合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紧固板(132)与上分体模(12)之间、下紧固板(232)与下分体模(22)之间均设置有连接螺钉(4)。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型模锻组合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分体模(12)设置有与上模膛(11)相通的上顶杆通孔,所述上顶杆通孔内设置有上顶杆(16);所述下分体模(22)设置有与下模膛(21)相通的下顶杆通孔,所述下顶杆通孔内设置有下顶杆(26)。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型模锻组合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柱(3)上端与上模(1)固定连接,下端与下模(2)滑动配合。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型模锻组合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分体模(12)和下分体模(22)均设置有起重孔(5)。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型模锻组合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由两块上分体模(12)拼接而成;所述下模(2)由两块下分体模(22)拼接而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871547.9U CN205056913U (zh) | 2015-11-03 | 2015-11-03 | 大型模锻组合模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871547.9U CN205056913U (zh) | 2015-11-03 | 2015-11-03 | 大型模锻组合模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056913U true CN205056913U (zh) | 2016-03-02 |
Family
ID=553835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871547.9U Active CN205056913U (zh) | 2015-11-03 | 2015-11-03 | 大型模锻组合模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056913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10268A (zh) * | 2016-04-01 | 2016-06-29 | 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锻造生产铝合金控制臂的模具 |
CN109648030A (zh) * | 2019-01-30 | 2019-04-19 | 西北工业大学 | 一种TiAl基合金开坯锻造模具 |
-
2015
- 2015-11-03 CN CN201520871547.9U patent/CN20505691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10268A (zh) * | 2016-04-01 | 2016-06-29 | 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锻造生产铝合金控制臂的模具 |
CN109648030A (zh) * | 2019-01-30 | 2019-04-19 | 西北工业大学 | 一种TiAl基合金开坯锻造模具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493374U (zh) | 汽车车架纵梁成型模具 | |
CN205056913U (zh) | 大型模锻组合模 | |
CN209699896U (zh) | 复合材料u型梁成型模具 | |
CN202238993U (zh) | 加工摩托车变速箱副轴的装置 | |
CN108296364A (zh) | 新能源汽车铝合金正反冲压侧冲孔复合模 | |
CN201415234Y (zh) | 压力机复合精冲模 | |
CN2923293Y (zh) | 用于压制磁性材料粉末的成型模具 | |
CN104841824A (zh) | 一种多向模锻液压机的水平分模方法 | |
CN203712952U (zh) | 一种哈夫模具 | |
CN207076936U (zh) | 一种汽车冲压模具制造用注入镶套管 | |
CN202861303U (zh) | 传动轴中间突缘锻造模具 | |
CN102189177B (zh) | 一种层叠组合式金属型材弯曲成型模 | |
CN201195170Y (zh) | 轮辐一次挤风孔校平模 | |
CN104075949A (zh) | 一种测试高强钢板剪切开裂特性的方法及其模具 | |
CN109365643B (zh) | 一种汽车驱动后桥减震器支架弯曲、折弯的工艺 | |
CN103611798A (zh) | 一种方形华司连续模具结构 | |
CN209139731U (zh) | 一种异形齿履带板的锻造模具 | |
CN101664778A (zh) | 一种电机条形线棒压弯模块及其装配方法 | |
CN106077292A (zh) | 一种异形截面型材零件的下陷成形方法及成形模具 | |
CN207770629U (zh) | 一种带有防错结构的工件模压成型装置 | |
CN106001240A (zh) | 一种汽车驱动桥桥壳本体切边模具 | |
CN104874835A (zh) | 一种纵向可调的复合材料构件钻模板 | |
CN215242814U (zh) | 一种多工位热成型机的多模成型装置 | |
CN2928315Y (zh) | 模具顶出机构的连接装置 | |
CN101327501B (zh) | 管接头生产方法及其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Inventor after: Xiang Wei Inventor after: Di Ruizhi Inventor after: Wei Minggang Inventor before: Xiang Wei Inventor before: Di Ruizhi |
|
COR |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