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53737U - 隔水多元加热平面锅具 - Google Patents
隔水多元加热平面锅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053737U CN205053737U CN201520822058.4U CN201520822058U CN205053737U CN 205053737 U CN205053737 U CN 205053737U CN 201520822058 U CN201520822058 U CN 201520822058U CN 205053737 U CN205053737 U CN 20505373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n
- pot
- honeycomb
- depth
- degre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一种隔水多元加热平面锅具,为圆饼型结构,主加热区:位于圆饼的中央部分,直径170mm,由边边相连的正六边形构成的蜂巢状凸楞组成;每个蜂巢边宽为2mm,深度为2mm,边长为4-7mm规则分布;透气区:主加热区边缘设有一圈宽3mm,均分成12等分的凹凸楞,凹处为透气孔,凸起为鼎足;锅沿:为宽度22mm的一圈圆弧斜面;锅沿最外沿厚度为4mm;在主加热区的正中央设有一个63mm*63mm的阴刻深度与蜂巢深度一致的正方形留白图文篆刻区;夹层:正反面中间为直径170mm,高度2mm的铁氧体夹层部分。本装置充分利用电磁炉加热的原理对传统锅具及使用方法作了些改变,将锅搬到了餐厅,搬到了碗里,能煎能烤能涮,还节能高效不焦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炊餐具,特别是一种灵活运用电磁炉的隔水多元加热平面锅具。
背景技术
生活中,现有的菜肴大都在厨房加工完成,厨师难得有与客人共飨菜品的机会。其实它的诞生过程才是审美真正的主体。
火锅和铁板烧的方式让菜品的加工到了餐厅,可是火锅不能煎烤,铁板烧又不能有汤,不小心还焦糊了,很是让人纠结。
电磁炉的加热方式,让平时的用餐变得很方便,只要有具备让电磁炉的涡流产生功能的锅具就能让食物在电磁炉上加热。只是普通电磁炉本身有一定的电磁辐射,让部分人心生畏惧。因此需要有一种既无电磁辐射又结合了火锅与铁板烧功能的在电磁炉上使用的锅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隔水多元加热平面锅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隔水多元加热平面锅具,为圆饼型结构,包括主加热区、透气区、锅沿、留白图文篆刻区、夹层,锅体直径为220mm,中心厚度为16mm;
所述主加热区:位于圆饼的中央部分,直径170mm,由边边相连的正六边形构成的蜂巢状凸楞组成;每个蜂巢边宽为2mm,深度为2mm,边长为4-7mm规则分布;
所述透气区:主加热区边缘设有一圈宽3mm,均分成12等分的凹凸楞,凹处为透气孔,凸起为鼎足;
所述锅沿:为宽度22mm的一圈圆弧斜面;锅沿最外沿厚度为4mm;
在所述主加热区的正中央设有一个63mm*63mm的阴刻深度与蜂巢深度一致的正方形留白图文篆刻区;
所述夹层:正反面中间为直径170mm,高度2mm的铁氧体夹层部分。
还包括图文区倒角、图文区边宽倒角、透气孔凸起部倒角、圆弧斜面锅沿倒角均为圆角。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本装置充分利用电磁炉加热的原理对传统锅具及使用方法作了些改变,将锅搬到了餐厅,搬到了碗里,能煎能烤能涮,还节能高效不焦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隔水多元加热平面锅具,为圆饼型结构,包括主加热区、透气区、锅沿、留白图文篆刻区、夹层,锅体直径为220mm,中心厚度为16mm。
主加热区:位于圆饼的中央部分,直径170mm,由边边相连的正六边形构成的蜂巢状凸楞1组成。每个蜂巢边宽为2mm,深度为2mm,边长为4到7mm规则分布。
透气区:主加热区边缘设有一圈宽3mm,均分成12等分的凹凸楞,凹处为透气孔5,凸起为鼎足4。
锅沿:为宽度22mm的一圈圆弧斜面3;锅沿最外沿厚度为4mm。
在主加热区的正中央设有一个63mm*63mm的阴刻深度与蜂巢深度一致的正方形留白图文篆刻区2。
夹层:正反面中间为直径170mm,高度2mm的铁氧体夹层部分。
图文区倒角6、图文区边宽倒角7、透气孔凸起部倒角8、圆弧斜面锅沿倒角9均为圆角。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利用电磁炉的基本加热原理,在该圆饼的底部搁上小于不能产生涡流距离厚度的(小于10mm)非导磁材料的(建议使用瓷、竹木质、密胺A8、塑料等无毒环保材料制成的器物)大于锅具底部面积的器皿的汤盆(直径大于300mm)。
于是在电磁炉对该锅具加热的同时,可以在该锅具与电磁炉之间的汤盆添水了。
该过程这里称为“隔碗添水”,简称“隔水”。
这样锅的主体简化为一块板了,瞬间让普通锅具庞大的体量瘦身到碗里,成为一个非传统的平面的锅具了,这里我们称其为“平面锅具”或简称为“鼎”,基本外形如图3。
由于该锅具要浸没于食材中,所以选用符合国际炊、食具卫生标准的材料(304或316不锈钢)精致加工而成。
充分运用该鼎完全有机会浸没于食材的机会,在该鼎的顶面可对食材进行煎炸等烧烤作业,同时还可以在汤盆里加适量的汤水作为调整温度功能的一项机动措施,可防止鼎被干烧外,同一时间对被加工食材的汤汁进行烹制,充分利用该锅具被加热后通体所产生的热能。
鼎底部与顶部的作业同时进行,大大缩短了对食材的料理时间,食材与汤水都在一个器皿内,烹调时间缩短,也就有效的让食物的营养不产生过多流失,流失的也落在汤里,锁住营养就有了很现实的方式。
借助蜂巢六边形的节能原理,在鼎的上下表面的中央部分的蜂巢纹路,让加热体最大限度的分割了加热单元,以期迅速加热被加热对象(汤水或食用油)。又由于蜂巢纹的使用,食材与加热体的接触,大部分面积并不是锅具实体金属表面而是液体(油、水)或蒸汽,使得鼎的整体温度不至于很高,有效防止了鼎被过度加热以致食材产生焦糊的现象,极大地预防了因焦糊产生而影响饮食健康的可能。中央蜂巢区六边形设计产生的边边相连的凸楞部分,构成上下面双层金属网罩以及不锈钢材料本身的金属屏蔽特性,与正反面中间的铁氧体夹层部分共同构成了一个很好的电磁波吸收与防辐射表面,让普通电磁炉本身产生的辐射降到最低。
蜂巢边缘透气孔的使用,让鼎底部的汤水产生的蒸汽能迅速到达锅具周围,有了用蒸汽加速对食材烹制的机会。还能迅速减少由于汤水在锅具底部受热膨胀后对锅具的震动作用。
这个加热过程,称作安全高效、营养节能的“多元加热”。
304/316不锈钢,材料密度大,不易渗透,这样在实际烹调作业中,与传统锅具相比,食用油的使用变得非常节省。正好符合健康饮食的要求。
锅具的边缘是一个圆弧的斜面,便于用其他工具抓取及底部被加热时水汽的循环运动。
锅具正中依照蜂巢纹思路设计的图文区,分别以载明商品名称的篆刻图文及商品相关信息的二维码图案。使得整个造型又似中国古代钱币,古色古香,也方便用户及时检索该商品的相关信息。让人感觉这是一个极富科学技术与文明内涵的负责任的时尚产品。定制产品将只刻制二维码表达相关该商品相关信息,另一面则留白,以应客户要求蚀刻相应图文,满足客户的DIY审美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
1.火锅与铁板烧的神奇组合:在锅与炉具之间搁进了一块碗,去掉了传统锅具的锅沿,改变锅底造型。使用方式有如铁板烧,烧烤的同时还可以烹制汤汁,又如火锅。厨师与宾客完全面对面,互动交流没有了时空限制。
2.多元加热不焦糊:整个锅体都在碗里,在锅表面以下注汤水,接通电磁炉,其实就开始了多元加热的过程了。锅表面以下对碗里的汤水加热,锅顶面就可以进行煎、炒等其他作业。
主体表面的蜂巢凹坑,形成了多单元对油或水及空气的加热面,不仅加快了对食材的加热速度也减少了加热金属面对食物的直接接触,食材很难粘锅,也因为同时有水的作用,被加热的锅具达到了温度的一种动态平衡,让水火(煎与蒸同时进行)同时作用,烹调时间变短,既保有食材本身浓郁的香味。不仅油烟很难产生,糊精的产生几率变得微乎其微,食材的营养得到较大程度的保护。真正的水火交融了,极富营养理念。
3.消除辐射功能:正反面夹层铁氧体材料的使用,使得锅具本身具备了消除辐射的功能。
Claims (2)
1.一种隔水多元加热平面锅具,其特征在于,为圆饼型结构,包括主加热区、透气区、锅沿、留白图文篆刻区、夹层,锅体直径为220mm,中心厚度为16mm;
所述主加热区:位于圆饼的中央部分,直径170mm,由边边相连的正六边形构成的蜂巢状凸楞(1)组成;每个蜂巢边宽为2mm,深度为2mm,边长为4-7mm规则分布;
所述透气区:主加热区边缘设有一圈宽3mm,均分成12等分的凹凸楞,凹处为透气孔(5),凸起为鼎足(4);
所述锅沿:为宽度22mm的一圈圆弧斜面(3);锅沿最外沿厚度为4mm;
在所述主加热区的正中央设有一个63mm*63mm的阴刻深度与蜂巢深度一致的正方形留白图文篆刻区(2);
所述夹层:正反面中间为直径170mm,高度2mm的铁氧体夹层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水多元加热平面锅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图文区倒角(6)、图文区边宽倒角(7)、透气孔凸起部倒角(8)、圆弧斜面锅沿倒角(9)均为圆角。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822058.4U CN205053737U (zh) | 2015-10-22 | 2015-10-22 | 隔水多元加热平面锅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822058.4U CN205053737U (zh) | 2015-10-22 | 2015-10-22 | 隔水多元加热平面锅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053737U true CN205053737U (zh) | 2016-03-02 |
Family
ID=553803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822058.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53737U (zh) | 2015-10-22 | 2015-10-22 | 隔水多元加热平面锅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053737U (zh) |
-
2015
- 2015-10-22 CN CN201520822058.4U patent/CN20505373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519676B (zh) | 多功能组合炊具 | |
CN201894540U (zh) | 一种不粘锅 | |
CN106724764A (zh) | 锅 | |
CN213096794U (zh) | 一种复合式多功能餐桌 | |
CN201052068Y (zh) | 一种不粘锅 | |
CN205053737U (zh) | 隔水多元加热平面锅具 | |
CN204292907U (zh) | 分体式双层内胆 | |
CN210582114U (zh) | 一种新型汤锅结构 | |
CN203168826U (zh) | 一种不粘锅 | |
CN207745009U (zh) | 方形煎锅 | |
CN102961029A (zh) | 一种多功能环保火锅 | |
CN201977531U (zh) | 火锅 | |
CN203735993U (zh) | 双食锅 | |
CN206576725U (zh) | 一种带有蒸笼的砂锅 | |
JP2008061905A (ja) | 炊飯器および炊飯器用蒸し網 | |
CN111345589A (zh) | 一种复合式多功能餐桌 | |
CN102273919A (zh) | 一种大容量蒸锅 | |
CN202426281U (zh) | 电加热和锅炉蒸汽两用蒸饭柜 | |
CN205795480U (zh) | 一种椭圆形锅 | |
CN205197736U (zh) | 一种集蒸煮炖一体的双层火锅 | |
CN204693531U (zh) | 一种多功能微晶板电陶炉 | |
CN104983299B (zh) | 餐桌上的手持蒸气烫肉机的使用方法 | |
CN202234873U (zh) | 一种置于锅底的蒸煮盘 | |
CN202457800U (zh) | 一种多功能电炒锅 | |
CN201591449U (zh) | 一种上腰锅和下腰锅的组合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02 Termination date: 20171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