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48977U - 氧化气氛焙烧炉的通气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氧化气氛焙烧炉的通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48977U
CN205048977U CN201520761815.1U CN201520761815U CN205048977U CN 205048977 U CN205048977 U CN 205048977U CN 201520761815 U CN201520761815 U CN 201520761815U CN 205048977 U CN205048977 U CN 2050489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er
oxidizing atmosphere
air
breather
metal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6181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进
周锋
李顺海
江姝
胡雨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YANG METALLURGICAL CO Ltd HUBEI PROV
Original Assignee
JINYANG METALLURGICAL CO Ltd HUBEI PRO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YANG METALLURGICAL CO Ltd HUBEI PROV filed Critical JINYANG METALLURGICAL CO Ltd HUBEI PROV
Priority to CN20152076181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489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489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489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焙烧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氧化气氛焙烧炉的通气装置,包括用于支撑可转动的炉体的支架、气管,所述炉体两端设置有转动轴,所述支架通过所述转动轴与所述炉体连接,所述气管一端沿所述转动轴的轴线方向穿过所述转动轴伸入所述炉体内,所述气管另一端设置有调节阀,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通过气管和调节阀能有效控制通气流量,从而调节焙烧炉内的氧化气氛,提高了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氧化气氛焙烧炉的通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焙烧炉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氧化气氛焙烧炉的通气装置。
背景技术
铅酸电池是世界上用量最大的二次电池,生产铅蓄电池消耗的铅量占铅总消耗量的82%以上。随着铅酸电池的不断报废,废旧铅酸电池产量越来越大。废铅酸电池通常由四大部分组成:废铅膏占30%~40%、铅和铅合金板栅占24%~30%、废塑料包装及隔膜纸等有机物占22%~30%、废电解液占11%~30%。废铅膏作为废铅酸电池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成分复杂(主要含有PbSO4、PbO2、PbO和Pb及其他少量Fe、Cu、Sb等杂质成分),是回收的重点和难点。
为解决该技术难题,本申请人铅回收技术,其先将铅膏进行脱硫,然后与酸性溶液进行反应,同时加入还原剂,反应结束后,得到铅酸溶液,通过结晶或化学反应的方式将含铅化合物(及铅粉)分离,再通过焙烧后得到氧化铅粉末和铅粉。
该焙烧过程使用焙烧炉,并在焙烧过程中通入氧气使其在氧化气氛下反应。一般的氧化气氛焙烧炉是在进料口通入氧气,不能很好地控制氧气的通入量和通气压力,导致焙烧炉内的氧化气氛不能很好地调节,延长了生产周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氧化气氛焙烧炉的通气装置,其能有效控制通气流量,从而调节焙烧炉内的氧化气氛,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氧化气氛焙烧炉的通气装置,其包括用于支撑可转动的炉体的支架、气管,所述炉体两端设置有转动轴,所述支架通过所述转动轴与所述炉体连接,所述气管一端沿所述转动轴的轴线方向穿过所述转动轴伸入所述炉体内,所述气管另一端设置有调节阀。
所述气管包括金属管、软管,所述金属管的前端伸入所述炉体内,所述金属管的后端与所述软管连通,所述软管位于所述炉体外部。
所述软管设置有压力表、流量计,所述流量计位于所述压力表、调节阀之间。
所述金属管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
所述金属管伸入所述炉体内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炉体长度的二分之一。
所述金属管伸入所述炉体内的部分均匀设置有若干个通气孔。
所述金属管的直径为15mm~30mm,所述通气孔的直径为2mm~5mm,所述通气孔的直径沿靠近前端的方向逐渐增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氧化气氛焙烧炉的通气装置,其包括用于支撑可转动的炉体的支架、气管,所述炉体两端设置有转动轴,所述支架通过所述转动轴与所述炉体连接,所述气管一端沿所述转动轴的轴线方向穿过所述转动轴伸入所述炉体内,所述气管另一端设置有调节阀,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通过气管和调节阀能有效控制通气流量,从而调节焙烧炉内的氧化气氛,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氧化气氛焙烧炉的通气装置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金属管前端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炉体11——转动轴
2——支架3——气管
31——金属管32——软管
33——通气孔4——调节阀
5——压力表6——流量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并不是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限制于此。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氧化气氛焙烧炉的通气装置,其包括用于支撑可转动的炉体1的支架2、气管3,所述炉体1两端设置有转动轴11,所述支架2通过所述转动轴11与所述炉体1连接,所述气管3一端沿所述转动轴11的轴线方向穿过所述转动轴11伸入所述炉体1内,当炉体1转动时气管3不转动,从而不影响气管3的通气,所述气管另一端设置有调节阀4,通过调节阀4可以控制气流量,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通过气管3和调节阀4能有效控制通气流量,从而调节焙烧炉内的氧化气氛,提高了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气管3包括金属管31、软管32,所述金属管31的前端伸入所述炉体1内,所述金属管31的后端与所述软管32连通,所述软管32位于所述炉体1外部。
进一步的,软管的一端与压缩后的气体连通,所述软管32设置有压力表5、流量计6,所述流量计6位于所述压力表5、调节阀4之间,调节阀4可以为两个,通过压力表5可以查看气体的压强,通过流量计6和调节阀4可以控制进气量。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管31与所述支架2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管31伸入所述炉体1内的长度可调,优选地,金属管31伸入所述炉体1内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炉体1长度的二分之一,本实施例中,金属管31伸入所述炉体1内的长度等于所述炉体1长度的二分之一,即金属管31的前端位于所述炉体1的中部。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管31伸入所述炉体1内的部分均匀设置有若干个通气孔33。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管31的直径为15mm~30mm,所述通气孔33的直径为2mm~5mm,所述通气孔33的直径沿靠近前端的方向逐渐增大。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7)

1.氧化气氛焙烧炉的通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支撑可转动的炉体(1)的支架(2)、气管(3),所述炉体(1)两端设置有转动轴(11),所述支架(2)通过所述转动轴(11)与所述炉体(1)连接,所述气管(3)一端沿所述转动轴(11)的轴线方向穿过所述转动轴(11)伸入所述炉体(1)内,所述气管另一端设置有调节阀(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化气氛焙烧炉的通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3)包括金属管(31)、软管(32),所述金属管(31)的前端伸入所述炉体(1)内,所述金属管(31)的后端与所述软管(32)连通,所述软管(32)位于所述炉体(1)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氧化气氛焙烧炉的通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32)设置有压力表(5)、流量计(6),所述流量计(6)位于所述压力表(5)、调节阀(4)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氧化气氛焙烧炉的通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管(31)与所述支架(2)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氧化气氛焙烧炉的通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管(31)伸入所述炉体(1)内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炉体(1)长度的二分之一。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氧化气氛焙烧炉的通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管(31)伸入所述炉体(1)内的部分均匀设置有若干个通气孔(3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氧化气氛焙烧炉的通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管(31)的直径为15mm~30mm,所述通气孔(33)的直径为2mm~5mm,所述通气孔(33)的直径沿靠近前端的方向逐渐增大。
CN201520761815.1U 2015-09-29 2015-09-29 氧化气氛焙烧炉的通气装置 Active CN2050489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61815.1U CN205048977U (zh) 2015-09-29 2015-09-29 氧化气氛焙烧炉的通气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61815.1U CN205048977U (zh) 2015-09-29 2015-09-29 氧化气氛焙烧炉的通气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48977U true CN205048977U (zh) 2016-02-24

Family

ID=55342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61815.1U Active CN205048977U (zh) 2015-09-29 2015-09-29 氧化气氛焙烧炉的通气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4897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21638A (zh) * 2020-06-03 2020-09-04 东北大学 一种加热致裂强化含铁物料还原的悬浮焙烧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21638A (zh) * 2020-06-03 2020-09-04 东北大学 一种加热致裂强化含铁物料还原的悬浮焙烧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69978B (zh) 量子点/碳管载硫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6887578B (zh) 一种硫化锡/碳纳米管复合纳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57876B (zh) 一种锂电负极用多孔碳-锡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CN105870417B (zh) 一种钠离子电池二硫化钨/碳纳米管负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203653454U (zh) 一种利用太阳能处理园林废弃物的自动化发酵装置
CN107579212B (zh) 一种利用四氯化硅制备二氧化硅/石墨/碳复合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方法
CN108899484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碳包覆中空纳米硅管的制备方法
WO2020098275A1 (zh) 一种SiO 2包覆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5048977U (zh) 氧化气氛焙烧炉的通气装置
CN111435734A (zh) 多孔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41239A (zh) 一种纳米级三元正极材料的合成方法
CN105047870A (zh) 一种掺氮碳包覆硅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09729B (zh) 一种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浆料掺杂石墨烯的方法
CN104051711B (zh) 一种正板高温固化工艺
CN107293698A (zh) 一种二氧化锡/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870434B (zh) 一种硅粉掺杂的方法
CN108417780A (zh) 一种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不锈钢网负载碳包覆锡纳米结构的制备及其应用
CN103730673B (zh)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增湿及阳极尾气处理装置
CN106542567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用纳米ZnO的制备方法
CN109742338A (zh) G-四链体/血红素酶/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
CN104761314A (zh) 一种利用太阳能处理园林废弃物的自动化发酵装置
CN115943121A (zh) 用于锂电池的能源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2023109U (zh) 浸渍生产中的排湿尾气再利用装置
CN102496653A (zh)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硫化电极的矫正方法及矫正装置
CN108529585A (zh) 一种钠离子电池用改性中间相炭微球作为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