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36201U - 一种动车舱门旋转调节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动车舱门旋转调节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36201U
CN205036201U CN201520721967.9U CN201520721967U CN205036201U CN 205036201 U CN205036201 U CN 205036201U CN 201520721967 U CN201520721967 U CN 201520721967U CN 205036201 U CN205036201 U CN 2050362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tch door
barrel
regulating mechanism
motor
pivoted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2196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文博
王中旭
姜宇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zhou nine party equipment driv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ZHOU GOFRO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ZHOU GOFRO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ZHOU GOFRO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72196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362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362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362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动车舱门旋转调节机构,它包括顺次连接的舱门连接座总成、螺筒和转臂总成;螺筒包括筒体并经筒体一端连接的螺母和关节轴承与舱门连接座总成连接,该螺筒经筒体另一端连接的螺母和螺杆与转臂总成连接;转臂总成一端与中心架连接,另一端经转臂板的两个分支分别与两个螺筒一一对应连接;两个螺筒分别经筒体的旋进或旋出来调整螺筒的总长,从而实现调节舱门与车体中心架的水平距离H和舱门的竖向角度θ;它能实现均匀、连续及精确的调节动车舱门的水平距离和竖向角度,并且整体结构简单,安装和操作方便,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调节精度高;它广泛适用于各类动车或高铁舱门与车体头罩的间隙调节配套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动车舱门旋转调节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车舱门旋转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动车或高铁舱门开闭机构无旋转调节机构,其水平方向的调整采用腰形孔结构,很难保证舱门与车体头罩间隙均匀及两舱门的对中性能,并控制舱门与车体头罩的间隙均匀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并且现有的动车或高铁舱门开闭机构上舱门的安装座为一处,容易造成安装不稳定且受力大,而且此种方法需要多人配合才能完成舱门的调整,造成生产效率低下,调整粗糙且效果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车舱门旋转调节机构,能实现均匀、连续及精确的调节动车舱门的水平距离和竖向角度,并且整体结构简单、紧凑,安装和操作方便,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调节精度高,易于普及推广使用。
为实现上述任务,一种动车舱门开闭旋转调节机构,它包括顺次连接的舱门连接座总成、螺筒和转臂总成;所述螺筒包括筒体并经筒体一端连接的螺母和关节轴承与舱门连接座总成连接,该螺筒经筒体另一端连接的螺母和螺杆与转臂总成连接;所述转臂总成一端与中心架连接,另一端经转臂板的两个分支分别与两个螺筒一一对应连接;所述两个螺筒分别经筒体的旋进或旋出来调整螺筒的总长,并经筒体两端的螺母固定,从而实现调节舱门与车体中心架的水平距离H和舱门的竖向角度θ。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结构、效果优化,其进一步的措施:所述舱门连接座总成包括法兰板、耳轴、舱门连接座和舱门安装座;所述舱门连接座包括底座以及与底座垂直焊接的上座。
所述上座包括两平行设置且均带有通孔的座板,两座板上的通孔同轴设置;所述耳轴穿过上座上的两同轴孔并与上座外侧设置的法兰板连接。
所述筒体一端的关节轴承与设置于上座的两同轴孔之间的耳轴连接。
所述转臂总成包括叉形接头和转臂板,所述叉形接头包括两同轴设置的旋转孔以及压装于旋转孔内的自润滑轴承。
所述叉形接头经自润滑轴承和相应的旋转轴与中心架连接。
所述筒体一端连接的关节轴承为右旋自润滑杆端球关节轴承,另一端连接的螺杆为左旋螺杆。
所述转臂板的两个分支一个水平另一个斜向上设置,并分别与两个螺筒一一对应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车舱门旋转调节机构,它包括顺次连接的舱门连接座总成、螺筒和转臂总成;所述螺筒包括筒体并经筒体一端连接的螺母和关节轴承与舱门连接座总成连接,该螺筒经筒体另一端连接的螺母和螺杆与转臂总成连接;所述转臂总成一端与中心架连接,另一端经转臂板的两个分支分别与两个螺筒一一对应连接;所述两个螺筒分别经筒体的旋进或旋出来调整螺筒的总长,并经筒体两端的螺母固定,从而实现调节舱门与车体中心架的水平距离H和舱门的竖向角度θ的技术方案;它能实现均匀、连续及精确的调节动车舱门的水平距离和竖向角度,并且整体结构简单、紧凑,安装和操作方便,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调节精度高,易于普及推广使用。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
Ⅰ、本实用新型采用球关节轴承与螺筒配装的调节方式,其安装调试简捷方便,只需1人即可实现调节,减轻了劳动强度,且调节精度高;
Ⅱ、本实用新型采用转臂总成经旋转轴为中心向两侧旋转,从而实现调节舱门的横向开闭角度;
Ⅲ、本实用新型采用转臂板的两个分支竖向设置并分别连接螺筒,经同时调整两个螺筒的总长可实现调节舱门与车体中心架的水平距离H,或调整一根螺筒增长而另一根螺筒缩短来实现调节舱门的竖向角度θ;
Ⅳ、本实用新型采用转臂板的两个分支分别连接螺筒和舱门连接座总成,设置两个舱门安装座,可保障舱门安装稳定,受力均匀,并有利于对动车舱门的调节;
Ⅴ、本实用新型能实现均匀、连续及精确的调节动车舱门与车体中心架的水平距离H和竖向角度θ;并且整体结构简单、紧凑,安装和操作方便,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调节精度高,制作成本低,市场前景广阔,便于推广使用。
本实用新型广泛适用于各类动车或高铁舱门与车体头罩的间隙调节配套使用。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转臂总成的连接关系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转臂总成的连接关系主视图。
图4为图3中I位置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舱门连接座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舱门连接座的侧视图。
图中:1-舱门连接座总成,11-法兰板,12-耳轴,13-舱门连接座,131-底座,132-上座,14-舱门安装座,2-螺筒,21-筒体,22-螺母,23-关节轴承,3-转臂总成,31-叉形接头,311-旋转孔,312-自润滑轴承,32-转臂板,4-舱门,5-中心架,H-舱门与车体中心架的水平距离,θ-舱门竖向角度,I-局部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动车舱门旋转调节机构,它包括顺次连接的舱门连接座总成1、螺筒2和转臂总成3;所述螺筒2包括筒体21并经筒体21一端连接的螺母22和关节轴承23与舱门连接座总成1连接,该螺筒2经筒体21另一端连接的螺母22和螺杆与转臂总成3连接;所述转臂总成3一端与中心架5连接,另一端经转臂板32的两个分支分别与两个螺筒2一一对应连接;所述两个螺筒2分别经筒体21的旋进或旋出来调整螺筒2的总长,并经筒体21两端的螺母22固定,从而实现调节舱门4与车体中心架5的水平距离H和舱门4的竖向角度θ。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转臂总成3包括叉形接头31和转臂板32,所述叉形接头31包括两同轴设置的旋转孔311以及压装于旋转孔311内的自润滑轴承312,该叉形接头31经自润滑轴承312和相应的旋转轴与中心架5连接,该转臂总成3能以旋转轴为中心向两侧旋转从而实现调节舱门4的横向开闭角度;所述转臂板32的两个分支采用一个水平另一个斜向上设置并分别依次连接螺筒2和舱门连接座总成1,经同时调整两个螺筒的总长可实现调节舱门与车体中心架的水平距离H,或调整一根螺筒增长而另一根螺筒缩短来实现调节舱门的竖向角度θ,并且设置两个舱门安装座14,可有效保障舱门安装稳定可靠,受力均匀。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舱门连接座总成1包括法兰板11、耳轴12、舱门连接座13和舱门安装座14,所述耳轴12穿过上座132上的两同轴孔并与上座132外侧设置的法兰板11连接,所述舱门安装座14用于固定连接动车或高铁舱门;所述筒体21一端的关节轴承23与上座132上的两同轴孔之间的耳轴12连接,该筒体21一端连接的关节轴承23为右旋自润滑杆端球关节轴承,另一端连接的螺杆为左旋螺杆。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舱门连接座13包括底座131以及与底座131垂直焊接的上座132,所述上座132包括两平行设置且均带有通孔的座板,两座板上的通孔同轴设置,该上座132上的两同轴孔均采用焊后加工有利于保证加工精度;所述舱门连接座13焊接后需打磨焊渣,表面喷涂防锈漆有利于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动车舱门旋转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连接的舱门连接座总成(1)、螺筒(2)和转臂总成(3);所述螺筒(2)包括筒体(21)并经筒体(21)一端连接的螺母(22)和关节轴承(23)与舱门连接座总成(1)连接,该螺筒(2)经筒体(21)另一端连接的螺母(22)和螺杆与转臂总成(3)连接;所述转臂总成(3)一端与中心架(5)连接,另一端经转臂板(32)的两个分支分别与两个螺筒(2)一一对应连接;所述两个螺筒(2)分别经筒体(21)的旋进或旋出来调整螺筒(2)的总长,并经筒体(21)两端的螺母(22)固定,从而实现调节舱门(4)与车体中心架(5)的水平距离H和舱门(4)的竖向角度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车舱门旋转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舱门连接座总成(1)包括法兰板(11)、耳轴(12)、舱门连接座(13)和舱门安装座(14);所述舱门连接座(13)包括底座(131)以及与底座(131)垂直焊接的上座(1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动车舱门旋转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座(132)包括两平行设置且均带有通孔的座板,两座板上的通孔同轴设置;所述耳轴(12)穿过上座(132)上的两同轴孔并与上座(132)外侧设置的法兰板(1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动车舱门旋转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21)一端的关节轴承(23)与设置于上座(132)的两同轴孔之间的耳轴(1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车舱门旋转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臂总成(3)包括叉形接头(31)和转臂板(32),所述叉形接头(31)包括两同轴设置的旋转孔(311)以及压装于旋转孔(311)内的自润滑轴承(3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动车舱门旋转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叉形接头(31)经自润滑轴承(312)和相应的旋转轴与中心架(5)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车舱门旋转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21)一端连接的关节轴承(23)为右旋自润滑杆端球关节轴承,另一端连接的螺杆为左旋螺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车舱门旋转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臂板(32)的两个分支一个水平另一个斜向上设置,并分别与两个螺筒(2)一一对应连接。
CN201520721967.9U 2015-09-17 2015-09-17 一种动车舱门旋转调节机构 Active CN2050362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21967.9U CN205036201U (zh) 2015-09-17 2015-09-17 一种动车舱门旋转调节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21967.9U CN205036201U (zh) 2015-09-17 2015-09-17 一种动车舱门旋转调节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36201U true CN205036201U (zh) 2016-02-17

Family

ID=55295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21967.9U Active CN205036201U (zh) 2015-09-17 2015-09-17 一种动车舱门旋转调节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3620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16434A (zh) * 2018-01-05 2018-06-05 株洲九方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舱门角度可调的开闭机构及舱门角度调节方法
CN109334689A (zh) * 2018-11-19 2019-02-15 青岛亚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头罩开闭机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16434A (zh) * 2018-01-05 2018-06-05 株洲九方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舱门角度可调的开闭机构及舱门角度调节方法
CN108116434B (zh) * 2018-01-05 2020-01-03 株洲九方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舱门角度可调的开闭机构及舱门角度调节方法
CN109334689A (zh) * 2018-11-19 2019-02-15 青岛亚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头罩开闭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36201U (zh) 一种动车舱门旋转调节机构
CN206335011U (zh) 带压力检测的弹性滚边组件
CN201841417U (zh) 一种可调整角度装卡工装
CN103162969B (zh) 一种整车刚度实验台架及台架装夹方法
CN203355932U (zh) 一种自动喷涂装置
CN203341718U (zh) 一种验光仪高精度电动升降架总成
CN108105231A (zh) 一种浮动定位销装置
CN205036206U (zh) 一种动车舱门开闭角度的调节装置
CN205601964U (zh) 客车底盘前后悬架装配微调装置
CN201941850U (zh) 发动机盖高度调节装置
CN205009898U (zh) 轮胎安装机
CN203549641U (zh) 一种光轴可多向调节的灯
CN209676179U (zh) 一种带有直线运动机构的光伏跟踪支架
CN211641710U (zh) 一种汽车轮毂用横向安装结构
CN207388825U (zh) 内摆门转臂与门板连接机构
CN206716770U (zh) 一种汽车后盖调整间隙平度用装置
CN202763676U (zh) 复合磨削金刚笔旋转修整定位结构
CN205664842U (zh) 一种测绘仪器检校微调装置
CN201458554U (zh) 一种起重机导向装置
CN203804488U (zh) 一种焊接翻转夹具的重心调节机构
CN205571813U (zh) 一种用于打印针的焊接工装
CN209271827U (zh) 一种车门涂装夹具
CN204893238U (zh) 一种回转台的高度调节装置
CN205869807U (zh) 板材拼焊定位装置及系统
CN208615666U (zh) 一种汽车底盘件控制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114

Address after: 412000 Hunan Province, Zhuzhou Shifeng District Tianxin hi tech Park II -A-02 No. 2 building and auxiliary building

Patentee after: Zhuzhou nine party equipment driver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412000 Hunan Province, Zhuzhou Shifeng District Tianxin hi tech Park

Patentee before: Zhuzhou Gofront Equipment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