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04888U - 齿轮马达以及指针式表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齿轮马达以及指针式表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004888U CN205004888U CN201520777155.6U CN201520777155U CN205004888U CN 205004888 U CN205004888 U CN 205004888U CN 201520777155 U CN201520777155 U CN 201520777155U CN 205004888 U CN205004888 U CN 20500488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ear
- housing parts
- final
- mounting portion
- axially moun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 Gears, Cams (AREA)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末级齿轮的滑动阻力增大且能够抑制末级齿轮振动的齿轮马达以及具有该齿轮马达的指针式表示装置。在齿轮马达(100)中,第一壳体部件(21)以及第二壳体部件(22)具有将能够与输出部(10)一体旋转的第二齿轮(42)(末级齿轮)支承为能够旋转的第一径向轴承(91)以及第二径向轴承(92)。并且,第二齿轮(42)具有第一轴向支承部(93),该第一轴向支承部(93)具有与第一壳体部件(21)抵接且将第二齿轮(42)向输出侧(L1)施力的弹簧部(46),第二壳体部件(22)具有在绕着轴线(L)的一部分处在输出侧(L1)与第二齿轮(42)抵接的第二轴向支承部(94)。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齿轮系的末级齿轮被壳体支承为能够旋转的齿轮马达以及指针式表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指针式表示装置等中,使用在壳体的内部具有马达以及齿轮系的齿轮马达,且指针固定于齿轮马达的输出部。在所述齿轮马达的齿轮系中,能够与输出部一体旋转的末级齿轮被壳体支承为能够旋转。(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实开昭54-10127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4-251656号公报
在齿轮马达中,若末级齿轮因从外部等传递来的振动而振动,则指针也振动,因此,这不是理想的。因此,优选末级齿轮在轴线方向的两侧被径向轴承支承。并且,从抑制末级齿轮振动的观点来看,优选末级齿轮通过弹簧部在轴向上支承于壳体,但在专利文献1、2中没有关于所述轴向支承部的记载。并且,在末级齿轮通过弹簧部被向轴线方向的一侧施力的情况下,在轴线方向的一侧支承末级齿轮的轴向支承部中滑动阻力增大,但用于阻止滑动阻力增大的结构也没有在专利文献1、2中记载。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末级齿轮的滑动阻力增大,且能够抑制末级齿轮振动的齿轮马达以及具有该齿轮马达的指针式表示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齿轮马达的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壳体部件;第二壳体部件,所述第二壳体部件与所述第一壳体部件的一侧重叠而配置;马达部,所述马达部配置在所述第一壳体部件与所述第二壳体部件之间;以及齿轮系,所述齿轮系配置在所述第一壳体部件与所述第二壳体部件之间,且将所述马达部的旋转传递至输出部,所述第一壳体部件具有第一径向轴承,所述第一径向轴承将在所述齿轮系中能够与所述输出部一体旋转的末级齿轮支承为能够旋转,所述第二壳体部件具有第二径向轴承,所述第二径向轴承将所述末级齿轮支承为能够旋转,所述末级齿轮以及所述第一壳体部件中的一方具有第一轴向支承部,所述第一轴向支承部具有与所述末级齿轮以及所述第一壳体部件中的另一方抵接且将所述末级齿轮向轴线方向的一侧施力的弹簧部,所述末级齿轮以及所述第二壳体中的一方具有第二轴向支承部,所述第二轴向支承部在所述末级齿轮的绕着轴线的一部分处沿轴线方向与所述末级齿轮以及所述第二壳体中的另一方抵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相对于末级齿轮形成有第一径向轴承、第二径向轴承、具有弹簧部的第一轴向支承部以及第二径向支承部,因此能够抑制末级齿轮因从外部等传递来的振动而振动。在此,由于末级齿轮通过第一轴向支承部的弹簧部被向轴线方向的一侧施力,因此,第二轴向支承部处的接触压力较大,但在第二轴向支承部,末级齿轮与第二壳体部件在绕着轴线的一部分处抵接。因此,第二轴向支承部处的滑动阻力较小。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所述第二轴向支承部绕着所述轴线以180°以下的节距角形成有多个。根据所述结构,能够通过第二轴向支承部可靠地支承末级齿轮。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所述第二轴向支承部成为绕着所述轴线呈圆弧状延伸的面。根据所述结构,能够通过第二轴向支承部可靠地支承末级齿轮。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所述第二轴向支承部在所述第二壳体部件的一侧形成。根据所述结构,能够通过第二轴向支承部可靠地支承末级齿轮。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所述第二径向轴承从所述第二壳体部件向所述第一壳体部件突出。根据所述结构,由于第二径向轴承能够以轴线方向的较长的尺寸支承末级齿轮,因此能够以稳定的姿势支承末级齿轮。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在所述第二径向轴承中向所述第一壳体部件的一侧突出的部分的至少所述第一壳体部件侧的端部绕着所述轴线被分割成多个。根据所述结构,能够降低第二径向轴承处的滑动阻力。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所述第二轴向支承部由在所述第二径向轴承中朝向所述第二壳体部件侧的端面构成。根据所述结构,能够利用第二径向轴承构成第二轴向支承部。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所述第一轴向支承部由板状的弹簧部构成,所述弹簧部在所述末级齿轮中形成于在外周面形成有外齿的圆板部。根据所述结构,能够不使用分体的弹簧来构成弹簧部。
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齿轮马达能够用于指针式表示装置,所述指针式表示装置具有固定于所述输出部的指针。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所述末级齿轮、所述输出部以及所述指针由透光性部件构成,在所述第一壳体部件侧配置有光源部,所述光源部使照明光射入所述末级齿轮的所述第一壳体部件侧的端部。根据所述结构,由于无论指针位于何处,都能照射指针以及指针的周边,因此易于目视确认表示。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所述末级齿轮的所述第一壳体部件侧的端面由凸曲面构成。根据所述结构,能够抑制射入末级齿轮的照明光从末级齿轮漏出。
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相对于末级齿轮形成有第一径向轴承、第二径向轴承、具有弹簧部的第一轴向支承部以及第二轴向支承部,因此能够抑制末级齿轮因从外部等传递来的振动而振动。在此,由于末级齿轮通过第一轴向支承部的弹簧部被向轴线方向的一侧施力,因此,第二轴向支承部处的接触压力较大,但在第二轴向支承部,末级齿轮与第二壳体部件在绕着轴线的一部分处抵接。因此,第二轴向支承部处的滑动阻力较小。
附图说明
图1(a)、图1(b)是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齿轮马达的说明图。
图2是在穿过输出部以及支轴的位置剖切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齿轮马达时的剖视图。
图3(a)、图3(b)是在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齿轮马达中使第二壳体部件从第一壳体部件分离的状态下的分解立体图。
图4(a)、图4(b)是在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齿轮马达中使第二齿轮等从第一壳体部件分离的状态下的分解立体图。
图5(a)、图5(b)、图5(c)、图5(d)、图5(e)是用于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齿轮马达的第二齿轮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马达部;
2壳体;
4齿轮系;
5转子;
6定子;
7线圈架;
8线圈;
10输出部;
11指针;
12连接部件;
13光源部;
21第一壳体部件;
22第二壳体部件;
41第一齿轮;
42第二齿轮;
43圆板部;
44第一轴部;
45第二轴部;
46弹簧部;
49承接部;
91第一径向轴承;
92第二径向轴承;
93第一轴向轴承部;
94第二轴向支承部;
100齿轮马达;
120反射面;
200指针式表示装置;
210端板部;
211主体部;
216贯通孔;
220端板部;
221主体部;
227凸部;
228端面;
443第一轴部的端面;
461凸部;
L输出部的轴线;
L1输出侧;
L2输出相反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齿轮马达装置以及指针式表示装置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输出部10的轴线L延伸的方向上,将输出部10突出的一侧作为输出侧(轴线方向的一侧)L1,将与输出部10突出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另一侧)作为输出相反侧(轴线方向的一侧)L2。并且,将马达部1的转子5的轴线作为旋转中心轴线L0。并且,为了方便,也将旋转中心轴线L0的一侧作为输出侧L1,将旋转中心轴线L0的另一侧作为输出相反侧L2进行说明。
(指针式表示装置的整体结构)
图1是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齿轮马达100的说明图,图1(a)是从输出侧L1观察齿轮马达100的立体图,图1(b)是从输出相反侧L2观察齿轮马达100的立体图。图2是在穿过输出部10以及支轴410的位置剖切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齿轮马达100的剖视图。图3是在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齿轮马达100中使第二壳体部件22从第一壳体部件21分离的状态下的分解立体图,图3(a)是从输出侧L1观察上述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3(b)是从输出相反侧L2观察上述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在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齿轮马达100中使第二齿轮42(末级齿轮)等从第一壳体部件21分离的状态下的分解立体图,图4(a)是从输出侧L1观察上述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4(b)是从输出相反侧L2观察上述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在图2所示的截面中,在穿过输出部10以及支轴410的位置剖切齿轮马达100时,不表示出构成第二径向轴承92以及第二轴向支承部94的凸部227以及端面228,但用单点划线表示凸部227以及端面228。
图1-图4所示的齿轮马达100具有轴状的输出部10从壳体2朝轴线L方向的输出侧L1突出的结构。本实施方式中的齿轮马达100用于指针式表示装置200,且输出部10与指针11连接。
壳体2具有从轴线L方向观察时呈大致圆形的第一壳体部件21和从轴线L方向观察时呈大致圆形的第二壳体部件22,第二壳体部件22从输出侧L1与第一壳体部件21重叠。第一壳体部件21具有端板部210和从端板部210的外缘向输出侧L1突出的筒状的主体部211,在主体部211的外周面的周向多处形成有卡合凸部219。第二壳体部件22具有端板部220和从端板部220的外缘向输出相反侧L2突出的筒状的主体部221,在主体部221的周向多处形成有钩229。因此,只要使钩229与卡合凸部219卡合以将第一壳体部件21与第二壳体部件22结合,就能够构成壳体2。另外,在第一壳体部件21中,用于齿轮马达100的固定等的筒部215a和轴部215b等从端板部210向输出相反侧L2突出。
(马达部1的结构)
齿轮马达100在壳体2的内部具有马达部1。马达部1具有转子5和配置在转子5周围的定子6。转子5具有旋转轴51,旋转轴51的输出相反侧L2的端部被形成于第一壳体部件21的端板部210的轴孔213a支承为能够旋转,旋转轴51的输出侧L1的端部被形成于第二壳体部件22的端板部220的轴孔223a支承为能够旋转。
转子5具有设置于旋转轴51的旋转中心轴线L0方向的输出侧L1的端部的小齿轮58和圆筒状的磁铁50,在磁铁50的外周面以等角度间隔交替形成有S极和N极。在本实施方式中,磁铁50与由树脂制成的小齿轮58通过嵌件成型被一体化。定子6具有定子铁芯60,所述定子铁芯60具有隔着间隙与磁铁50的外周面对置的多个凸极,在多个凸极中的两个凸极(主极)上借助线圈架7缠绕有线圈8。定子铁芯60呈板状,通过层叠冲裁成规定形状的多个磁性体而构成。在定子铁芯60形成有供后述的第一齿轮41的支轴410贯通的孔68。在线圈架7保持有缠绕并连接于线圈8的端部的多个端子销70,端子销70的端部穿过形成于第一壳体部件21的端板部210的孔213c向输出相反侧L2突出。
齿轮马达100具有使转子5的旋转减速并传递至输出部10的齿轮系4,齿轮系4具有第一齿轮41和第二齿轮(末级齿轮)42。第一齿轮41具有与转子5的小齿轮58啮合的大径齿轮411和小径齿轮412。第二齿轮42具有在外周面形成有与小径齿轮412啮合的外齿431的圆板部43。第一齿轮41被支轴410支承为能够旋转。支轴410的输出相反侧L2的端部保持于轴孔213b,该轴孔213b形成于第一壳体部件21的端板部210,支轴410的输出侧L1的端部保持于轴孔223b,该轴孔223b形成于第二壳体部件22的端板部220。
(第二齿轮42的结构)
图5是用于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齿轮马达100的第二齿轮42的说明图,图5(a)是第二齿轮42的侧视图,图5(b)是从输出侧L1的倾斜方向观察第二齿轮42的立体图,图5(c)是从输出相反侧L2的倾斜方向观察第二齿轮42的立体图,图5(d)是从输出侧L1观察第二齿轮42的俯视图,图5(e)是从输出相反侧L2观察第二齿轮42的仰视图。
第二齿轮42是向输出部10传递旋转并与输出部10一体旋转的末级齿轮,且具有以下参照图3、图4以及图5说明的结构。
在图3、图4以及图5中,第二齿轮42具有从圆板部43的中央向输出相反侧L2延伸的第一轴部44和从圆板部43的中央向输出侧L1延伸的第二轴部45,输出部10由第二轴部45的输出侧L1的端部构成。第一轴部44具有位于输出侧L1的大径部441和直径比大径部441的直径小且从大径部441向输出相反侧L2突出的小径部442。在本实施方式中,小径部442的输出相反侧L2的端面443呈凸曲面。并且,第二齿轮42在圆板部43的中央(第二轴部45的根部部分)具有呈台阶状向输出侧L1突出的圆环状的承接部49。
在圆板部43形成有沿轴线L方向贯通圆板部43的槽47。槽47在向绕着轴线L的一侧延伸之后,呈U字状折弯而向周向的另一侧延伸。其结果是,在圆板部43中被槽47包围的部分成为周向的一端与圆板部43连接的板状的弹簧部46。并且,在弹簧部46的末端侧形成有向输出相反侧L2突出的较小的凸部461。弹簧部46形成为在周向上等角度间隔的两处向相同方向延伸,两个弹簧部46的节距角是180°。
在圆板部43的沿周向被两个弹簧部46夹持的位置形成有向输出相反侧L2突出的凸部48,凸部48通过在周向上与后述的肋214抵接,构成限制第二齿轮42的可动范围的限制部。
(对第二齿轮42的支承结构)
内径与第二齿轮42的第一轴部44的小径部442的外径相同的圆形的贯通孔216与轴线L呈同轴状地形成于第一壳体部件21的端板部210。并且,在端板部210的输出侧L1的表面形成有圆筒部217和板状的肋214,其中,上述圆筒部217与贯通孔216呈同轴状,且内径比贯通孔216的内径大,上述肋214从圆筒部217延伸。肋214形成于绕着圆筒部217的等角度间隔的四处,在四处的肋214中的三处的肋214与主体部211相连。圆筒部217的内径比第二齿轮42的第一轴部44的大径部441的外径大,圆筒部217的内表面不与第二齿轮42的第一轴部44的大径部441接触。
在端板部210形成有在输出相反侧L2与贯通孔216连通的矩形的孔218a,在端板部210的输出相反侧L2的表面形成有包围孔218a的圆筒部218b。
在第二壳体部件22的端板部220,与轴线L呈同轴状地形成有向输出侧L1突出的圆筒部226,圆筒部226的内径比第二齿轮42的第二轴部45的外径稍大。在端板部220的输出相反侧L2形成有以相同尺寸向输出相反侧L2突出的两个板状的凸部227。在本实施方式中,从输出相反侧L2观察时,两个凸部227形成为以轴线L为中心的圆弧状。即,两个凸部227成为在周向上分割了向输出相反侧L2突出的圆筒部的结构。因此,两个凸部227的输出相反侧L2的端面228呈以轴线L为中心的圆弧状延伸。两个凸部227在以轴线L为中心的等角度间隔的位置形成,两个凸部227的节距角是180°。两个凸部227在周向上分离,但该分离距离比一个凸部227的延伸尺寸(周长)小。在此,与两个凸部227的内周面内接的假想圆相对于圆筒部226呈同心状,假想圆的直径与圆筒部226同样,是与第二齿轮42的第二轴部45的外径相同的直径。
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如此构成的第一壳体部件21以及第二壳体部件22构成以下说明的支承部。首先,形成于第一壳体部件21的贯通孔216构成第一径向轴承91,所述第一径向轴承91嵌合于第二齿轮42的第一轴部44的小径部442且将第二齿轮42的外周面支承为能够绕轴线L旋转。并且,形成于第二壳体部件22的圆筒部226以及凸部227构成第二径向轴承92,所述第二径向轴承92将第二齿轮42的第二轴部45的外周面支承为能够绕轴线L旋转。
形成于弹簧部46的凸部461与第一壳体部件21的圆筒部217的输出侧L1的端面抵接,该弹簧部46形成于第二齿轮42的圆板部43。因此,弹簧部46构成第一轴向支承部93,所述第一轴向支承部93在将第二齿轮42向轴线L方向的一侧(输出侧L1)施力的状态下从轴线L方向的输出相反侧L2支承第二齿轮42。
形成于第二壳体部件22的两个凸部227的输出相反侧L2的端面228构成第二轴向支承部94,该第二轴向支承部94从轴线L方向的输出侧L1与呈圆环状形成于第二齿轮42的承接部49抵接,且从轴线L方向的输出侧L1支承第二齿轮42。
(光源部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齿轮42、输出部10以及指针11由透光性的树脂材料构成。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形成于第一壳体部件21的端板部210的孔218a以及圆筒部218b的内侧配置LED(发光二极管)等光源部13(参照图4),使从光源部射出的照明光从第二齿轮42的第一轴部44的端面443射入。其结果是,从光源部13射出的照明光穿过第二齿轮42、输出部10以及指针11从指针11射出。因此,无论指针11位于何处,都始终能够照射指针11自身以及其周边,因此,都易于目视确认指针11的表示。并且,由于第二齿轮42的第一轴部44的端面443成为凸曲面,因此,能够使从端面443射入的光作为收敛光射入第一轴部44。因此,照明光不易从第二齿轮42和输出部10漏出。
在此,在将指针11固定于输出部10时,只要使用包括相对于输出部10以及指针11倾斜45°的反射面120在内的透光性的帽等连接部件12,就能够用反射面120反射在输出部10的内部行进的光,能够高效地引导指针11。
(动作)
在这样构成的齿轮马达100以及指针式表示装置200中,若通过端子销70向线圈8供电,则转子5旋转,所述旋转通过齿轮系4传递至输出部10。因此,连接于输出部10的指针11旋转。此时,通过向线圈8输入规定的驱动脉冲,能够切换指针11的角度位置,且能够在使指针11顺时针旋转至目标位置之后,使指针11停止。并且,只要提供逆旋转用的驱动脉冲,就能够使指针逆时针旋转至其他目标位置。
(本方式的主要效果)
如以上所做的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齿轮马达100中,由于相对于第二齿轮42(末级齿轮)形成有第一径向轴承91、第二径向轴承92、具有弹簧部46的第一轴向支承部93以及第二径向支承部94,因此能够抑制第二齿轮42以及输出部10因从外部等传递来的振动而振动。因此,适用于用于指针式表示装置200。
在此,由于第二齿轮42通过第一径向支承部93的弹簧部46被向轴线L方向的一侧(输出侧L1)施力,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第二齿轮42以及输出部10的振动。并且,若将第二齿轮42向输出侧L1施力,则接触压力在第二轴向支承部94变大,但在第二轴向支承部94中,第二齿轮42与第二壳体部件22在绕着轴线L的一部分处抵接。因此,第二轴向支承部94处的滑动阻力较小。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轴向支承部94由绕着轴线L以180°的节距角形成的两个凸部227的端面228构成。并且,第二轴向支承部94(端面228)在绕着轴线L呈圆弧状地延伸。并且,第二轴向支承部94(端面228)设置在第二壳体部件22的一侧。因此,能够通过第二轴向支承部94可靠地支承第二齿轮42。
并且,第二径向轴承92也通过从第二壳体部件22向第一壳体部件21突出的凸部227支承第二齿轮42。因此,由于第二径向轴承92在以轴线L方向较长的尺寸支承第二齿轮42的状态下,因此能够以稳定的姿势支承第二齿轮42。并且,在第二径向轴承92中,由于凸部227的整体在周向上被分割,因此能够降低第二径向轴承92处的滑动阻力。并且,由于利用从第二壳体部件22向第一壳体部件21突出的凸部227(第二径向轴承92)的端面228构成第二轴向支承部94,因此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化。
并且,在第一轴向支承部93中,利用了形成于第二齿轮42的圆板部的板状的弹簧部46,因此,能够不使用分体的弹簧构成弹簧部。
[另一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将齿轮马达100应用于指针式表示装置200的例子,但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应用于指针式表示装置用齿轮马达100之外。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第一轴向支承部93的弹簧部46设置在第二齿轮42侧,但也可以将弹簧部设置在第一壳体部件21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第二轴向支承部94设置在第二壳体部件22侧,但也可以将第二轴向支承部94设置在第二齿轮42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齿轮系4具有两个齿轮(第一齿轮41以及第二齿轮42),但也可以在齿轮系4具有三个以上齿轮的情况下应用本实用新型,任一情况下只要将参照图1-图5说明的结构应用于与输出部10一体旋转的末级齿轮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轴向支承部94绕着轴线L以180°的节距角形成于两处,但也可以形成有一个或三个以上的第二轴向支承部94,在形成有三个以上的第二轴向支承部94的情况下,绕着轴线L以180°以下的节距角形成第二轴向支承部94。同样,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弹簧部46绕着轴线L以180°的节距角形成于两处,但也可以形成有一个或三个以上的弹簧部46,在形成有三个以上的弹簧部46的情况下,绕着轴线L周围以180°以下的节距角形成弹簧部46。
Claims (13)
1.一种齿轮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马达包括:
第一壳体部件;
第二壳体部件,所述第二壳体部件与所述第一壳体部件的一侧重叠而配置;
马达部,所述马达部配置在所述第一壳体部件与所述第二壳体部件之间;以及
齿轮系,所述齿轮系配置在所述第一壳体部件与所述第二壳体部件之间,且将所述马达部的旋转传递至输出部,
所述第一壳体部件具有第一径向轴承,所述第一径向轴承将在所述齿轮系中能够与所述输出部一体旋转的末级齿轮支承为能够旋转,
所述第二壳体部件具有第二径向轴承,所述第二径向轴承将所述末级齿轮支承为能够旋转,
所述末级齿轮以及所述第一壳体部件中的一方具有第一轴向支承部,所述第一轴向支承部具有与所述末级齿轮以及所述第一壳体部件中的另一方抵接且将所述末级齿轮向轴线方向的一侧施力的弹簧部,
所述末级齿轮以及所述第二壳体中的一方具有第二轴向支承部,所述第二轴向支承部在所述末级齿轮的绕着轴线的一部分处沿轴线方向与所述末级齿轮以及所述第二壳体中的另一方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轴向支承部绕着所述轴线以180°以下的节距角形成有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齿轮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轴向支承部成为绕着所述轴线呈圆弧状延伸的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齿轮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轴向支承部在所述第二壳体部件的一侧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齿轮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径向轴承从所述第二壳体部件向所述第一壳体部件突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齿轮马达,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径向轴承中向所述第一壳体部件的一侧突出的部分的至少所述第一壳体部件侧的端部绕着所述轴线被分割成多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齿轮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轴向支承部由在所述第二径向轴承中朝向所述第二壳体部件侧的端面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齿轮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轴向支承部由板状的弹簧部构成,所述弹簧部在所述末级齿轮中形成于在外周面形成有外齿的圆板部。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齿轮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轴向支承部由板状的弹簧部构成,所述弹簧部在所述末级齿轮中形成于在外周面形成有外齿的圆板部。
10.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齿轮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轴向支承部由板状的弹簧部构成,所述弹簧部在所述末级齿轮中形成于在外周面形成有外齿的圆板部。
11.一种指针式表示装置,具有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齿轮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针式表示装置具有固定于所述输出部的指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指针式表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末级齿轮、所述输出部以及所述指针由透光性部件构成,
在所述第一壳体部件侧配置有光源部,所述光源部使照明光射入所述末级齿轮的所述第一壳体部件侧的端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指针式表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末级齿轮的所述第一壳体部件侧的端面由凸曲面构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218508A JP2016086556A (ja) | 2014-10-27 | 2014-10-27 | ギアードモータおよび指針式表示装置 |
JP2014-218508 | 2014-10-27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004888U true CN205004888U (zh) | 2016-01-27 |
Family
ID=5516175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777155.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04888U (zh) | 2014-10-27 | 2015-10-08 | 齿轮马达以及指针式表示装置 |
CN201510646913.5A Pending CN105553174A (zh) | 2014-10-27 | 2015-10-08 | 齿轮马达以及指针式表示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646913.5A Pending CN105553174A (zh) | 2014-10-27 | 2015-10-08 | 齿轮马达以及指针式表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16086556A (zh) |
CN (2) | CN205004888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553174A (zh) * | 2014-10-27 | 2016-05-04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齿轮马达以及指针式表示装置 |
CN110073581A (zh) * | 2017-04-13 | 2019-07-30 | 株式会社电装 | 步进马达以及车辆用指针仪表 |
CN111587193A (zh) * | 2018-01-17 | 2020-08-25 | 株式会社电装 | 带减速机构的马达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8164364A (ja) * | 2017-03-27 | 2018-10-18 |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 ギアードモータおよび開閉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266718U (zh) * | 1988-11-02 | 1990-05-21 | ||
JP2002354777A (ja) * | 2001-03-23 | 2002-12-06 | Tdk Corp | ステッピングモータ |
JP2009068628A (ja) * | 2007-09-14 | 2009-04-02 | Asmo Co Ltd | ギヤードモータ |
CN101505075B (zh) * | 2008-11-18 | 2011-06-15 | 无锡麦克络微电机有限公司 | 防振汽车仪表马达 |
DE102009028133A1 (de) * | 2009-07-30 | 2011-02-03 | Robert Bosch Gmbh | Lagereinrichtung |
JP5631033B2 (ja) * | 2009-11-09 | 2014-11-26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回転軸の指針取付構造、およびメータ装置 |
JP5345099B2 (ja) * | 2010-04-09 | 2013-11-20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計器ユニット |
JP2012078713A (ja) * | 2010-10-05 | 2012-04-19 | Casio Comput Co Ltd | 蓋開閉装置 |
FR2982715B1 (fr) * | 2011-11-14 | 2013-11-15 | Moving Magnet Tech | Module indicateur pour tableau de bord a mouvement fluide |
CN203193454U (zh) * | 2013-04-11 | 2013-09-11 | 深圳市美泰微电机有限公司 | 具有透光轴的仪表电机 |
JP2016086556A (ja) * | 2014-10-27 | 2016-05-19 |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 ギアードモータおよび指針式表示装置 |
-
2014
- 2014-10-27 JP JP2014218508A patent/JP2016086556A/ja active Pending
-
2015
- 2015-10-08 CN CN201520777155.6U patent/CN20500488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5-10-08 CN CN201510646913.5A patent/CN105553174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553174A (zh) * | 2014-10-27 | 2016-05-04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齿轮马达以及指针式表示装置 |
CN110073581A (zh) * | 2017-04-13 | 2019-07-30 | 株式会社电装 | 步进马达以及车辆用指针仪表 |
CN110073581B (zh) * | 2017-04-13 | 2021-09-10 | 株式会社电装 | 步进马达以及车辆用指针仪表 |
CN111587193A (zh) * | 2018-01-17 | 2020-08-25 | 株式会社电装 | 带减速机构的马达 |
CN111587193B (zh) * | 2018-01-17 | 2023-02-17 | 株式会社电装 | 带减速机构的马达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553174A (zh) | 2016-05-04 |
JP2016086556A (ja) | 2016-05-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004888U (zh) | 齿轮马达以及指针式表示装置 | |
US10715003B2 (en) | Electric actuator | |
KR20100041627A (ko) | 스텝 액츄에이터 | |
JP2019052753A (ja) | 変速機及びアクチュエータ | |
CN106357015A (zh) | 马达、马达装置以及指针式显示装置 | |
CN204886546U (zh) | 齿轮马达以及自动开闭单元 | |
CN109505944B (zh) | 变速器和致动器 | |
CN105634200A (zh) | 齿轮马达以及指针式显示装置 | |
CN203979192U (zh) | 摩擦机构以及齿轮电动机 | |
CN109510391B (zh) | 变速器和致动器 | |
JP6625658B2 (ja) | ギアードモータ | |
CN204741371U (zh) | 齿轮马达以及自动开闭单元 | |
US10753426B2 (en) | Geared mo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geared motor | |
CN201956861U (zh) | 永磁直流电机 | |
JP2017078428A (ja) | 変速機 | |
CN205864090U (zh) | 马达、马达装置以及指针式显示装置 | |
CN105634201A (zh) | 齿轮马达以及指针式显示装置 | |
EP2458343A1 (en) | Instrument drive device | |
CN204243948U (zh) | 线圈骨架以及马达 | |
JP2014126048A (ja) | ギア及び該ギアを用いた電動機 | |
KR101016607B1 (ko) | 스텝 모터 | |
JP2016098989A (ja) | モータ一体型減速機の組み付け方法及びモータ一体型減速機 | |
JP2017099059A (ja) | モータ装置 | |
KR101338537B1 (ko) | 스텝 액츄에이터 | |
JP2024119371A (ja) | 巻線界磁型回転電機および巻線界磁型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27 Termination date: 20201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