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87419U - 一种带电源控制盒的无刷电机支架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电源控制盒的无刷电机支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87419U
CN204987419U CN201520588332.6U CN201520588332U CN204987419U CN 204987419 U CN204987419 U CN 204987419U CN 201520588332 U CN201520588332 U CN 201520588332U CN 204987419 U CN204987419 U CN 2049874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box
clip
power control
motor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58833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敏
姚红伟
林勇
张韦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Xiangming Electro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XIANGXING ELECTRIC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XIANGXING ELECTRIC MACH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XIANGXING ELECTRIC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58833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874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874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87419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电源控制盒的无刷电机支架结构,包括电机、电源控制盒、减震圈、底座支架和卡箍组件;所述底座支架的两端向上伸出支撑板;所述电机的外壳两端均设有减震圈,减震圈通过卡箍组件卡装在底座支架两端的支撑板上;同时还包括电源控制盒支架;所述电源控制盒支架包括承载板,承载板的两端设有连接部,连接部上设有与固定孔;所述承载板两端的连接部分别与电机的外壳两端的卡箍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电源控制盒固定连接在承载板上。本实用新型能保证电机与电源控制盒结构紧凑,且能有效避免减震圈在运输或使用过程中的转动和移动。

Description

一种带电源控制盒的无刷电机支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电源控制盒的无刷电机支架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和电机高效要求的不断提升,作为传统暖通、空调行业应用的电机也从原交流异步电机逐步转化为具有高效节能的直流无刷电机。
目前市场应用的直流无刷电机包括电机本体和电源控制盒(包括电源AD/DC转换、电机驱动控制)。在直流无刷电机工程应用的时候,需将这两个部分连接起来并加以固定。电机本体与电源控制盒的安装方面,主要采用以下两种安装方式,1、分体式安装:电机本体与电源控制盒分别安装在设备不同的位置,这样将造成设备整体尺寸增大,同时也需外接的线路,这样既增加安装的工作量,又增加因线路长度增加而产生的成本增加,2、整体式安装:将电源控制盒安装在用于支撑电机的电机支架上,这样会造成因部分电机型号不同(尺寸不同)电源控制盒与电机支架位置干涉的情况,同时增加了后期的维护修理的难度和成本。并且以上两种安装方式都不能有效的解决减震圈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转动和移动问题。
为解决直流无刷电机工程应用过程中的易用性和方便维护检修,寻求一种电源控制盒与电机本体之间连接与固定的解决方案:1、结构紧凑,不占用更多空间,不改变电机在整机中原有的安装,与其他的部分没有空间上的干涉;2、为更换维修,电源控制盒与支架部分的固定方式要便于拆装;3、即插即用,在诸多应用场合,可实现直流无刷电机直接替换传统交流异步电机,进行节能化改造。4、不产生因该支架结构而产生影响电机系统稳定性和电机运作噪音增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电源控制盒的无刷电机支架结构,该支架结构能保证电机与电源控制盒结构紧凑,且能有效避免减震圈在运输或使用过程中的转动和移动。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电机、电源控制盒、减震圈、底座支架和卡箍组件;所述底座支架的两端向上伸出支撑板,各支撑板上均开设有凹槽和卡块;所述卡箍组件包括第一扣夹、第二扣夹和连接螺栓;所述第一扣夹和第二扣夹的下端均设有与卡块配合的扣槽,第一扣夹和第二扣夹的上端均设有连接孔;所述电机的外壳两端均设有减震圈,减震圈卡设在底座支架两端的支撑板的凹槽内;所述第一扣夹和第二扣夹的下端通过扣槽与卡块配合扣装在支撑板上,第一扣夹和第二扣夹箍住减震圈后其上端的连接孔与连接螺栓配合将减震圈卡装在支撑板上;同时还包括电源控制盒支架;所述电源控制盒支架包括承载板,承载板的两端设有连接部,连接部上设有与固定孔;所述承载板两端的连接部分别与电机的外壳两端的卡箍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各连接部上的固定孔与同侧卡箍组件中的第一扣夹和第二扣夹的连接孔相对应,连接螺栓穿过第一扣夹和第二扣夹的连接孔及连接部上的固定孔将连接部与卡箍组件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电源控制盒固定连接在承载板上。
上述承载板上设有定位连接孔;所述电源控制盒的底板上设有与定位连接孔配合连接通孔;所述电源控制盒通过固定螺栓与连接通孔和定位连接孔的连接配合与承载板固定连接在一起。
为了更好地承载电源控制盒,设计了两个电源控制盒支架;所述两个电源控制盒支架的承载板位于同一个平面,且形成用于承载电源控制盒的大平面;所述电源控制盒与两个电源控制盒支架的承载板形成的大平面固定连接。
上述卡箍组件的第一扣夹和第二扣夹的上端位于同侧两个电源控制盒支架的连接部之间。
上述底座支架支撑住电机且从电机的下部跨设;所述电源控制盒支架从电机的上部跨设;所述底座支架与电源控制盒支架相对设置;所述电源控制盒位于电机的正上方。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源控制盒支架将电机的外壳两端的减震圈连接成一体,有效避免了减震圈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转动和移动,从而大大降低了电机在使用过程中的震动;(2)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源控制盒支架有利于电源控制盒的固定安装,并且结构紧凑,不占用更多空间,不改变电机在整机中原有的安装;(3)本实用新型不会因为电机型号不同造成电源控制盒与电机发生干涉;(4)本实用新型的电源控制盒与电源控制盒支架通过固定螺栓连接在一起,方便对电源控制盒进行更换,避免了需要整体更换的问题,为客户节约维修成本;(5)本实用新型将两个电源控制盒支架组合使用,使得整个连接结构更加稳固;(6)本实用新型中电源控制盒支架与底座支架的位置设置,让整体结构的重心更合理,保证底座支架更好地承载电源控制盒;(7)本实用新型即插即用,在诸多应用场合,可实现直流无刷电机直接替换传统交流异步电机,进行节能化改造。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源控制盒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包括电机1、电源控制盒2、减震圈3、底座支架4和卡箍组件5;所述底座支架4的两端向上伸出支撑板41,各支撑板41上均开设有凹槽和卡块;所述卡箍组件5包括第一扣夹51、第二扣夹52和连接螺栓;所述第一扣夹51和第二扣夹52的下端均设有与卡块配合的扣槽,第一扣夹51和第二扣夹52的上端均设有连接孔;所述电机1的外壳两端均设有减震圈3,减震圈3卡设在底座支架4两端的支撑板41的凹槽内;所述第一扣夹51和第二扣夹52的下端通过扣槽与卡块配合扣装在支撑板41上,第一扣夹51和第二扣夹52箍住减震圈3后其上端的连接孔与连接螺栓配合将减震圈3卡装在支撑板41上;同时还包括两个电源控制盒支架6;所述两个电源控制盒支架6的承载板61位于同一个平面,且形成用于承载电源控制盒2的大平面;所述电源控制盒支架6包括承载板61,承载板61的两端设有连接部62,连接部62上设有与固定孔;所述两个电源控制盒支架6的承载板61两端的连接部62均分别与电机1的外壳两端的卡箍组件5固定连接;所述各连接部62上的固定孔与同侧卡箍组件5中的第一扣夹51和第二扣夹52的连接孔相对应,连接螺栓穿过第一扣夹51和第二扣夹52的连接孔及连接部62上的固定孔将连接部62与卡箍组件5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承载板61上设有定位连接孔;所述电源控制盒2的底板上设有与定位连接孔配合连接通孔;所述电源控制盒2通过固定螺栓与连接通孔和定位连接孔的连接配合与两个电源控制盒支架6的承载板61形成的大平面固定连接在一起。
所述卡箍组件5的第一扣夹51和第二扣夹52的上端位于同侧两个电源控制盒支架6的连接部61之间。
所述底座支架4支撑住电机1且从电机1的下部跨设;所述电源控制盒支架6从电机1的上部跨设;所述底座支架4与电源控制盒支架6相对设置;所述电源控制盒2位于电机1的正上方。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带电源控制盒的无刷电机支架结构,包括电机(1)、电源控制盒(2)、减震圈(3)、底座支架(4)和卡箍组件(5);所述底座支架(4)的两端向上伸出支撑板(41),各支撑板(41)上均开设有凹槽和卡块;所述卡箍组件(5)包括第一扣夹(51)、第二扣夹(52)和连接螺栓;所述第一扣夹(51)和第二扣夹(52)的下端均设有与卡块配合的扣槽,第一扣夹(51)和第二扣夹(52)的上端均设有连接孔;所述电机(1)的外壳两端均设有减震圈(3),减震圈(3)卡设在底座支架(4)两端的支撑板(41)的凹槽内;所述第一扣夹(51)和第二扣夹(52)的下端通过扣槽与卡块配合扣装在支撑板(41)上,第一扣夹(51)和第二扣夹(52)箍住减震圈(3)后其上端的连接孔与连接螺栓配合将减震圈(3)卡装在支撑板(41)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源控制盒支架(6);所述电源控制盒支架(6)包括承载板(61),承载板(61)的两端设有连接部(62),连接部(62)上设有与固定孔;所述承载板(61)两端的连接部(62)分别与电机(1)的外壳两端的卡箍组件(5)固定连接;所述各连接部(62)上的固定孔与同侧卡箍组件(5)中的第一扣夹(51)和第二扣夹(52)的连接孔相对应,连接螺栓穿过第一扣夹(51)和第二扣夹(52)的连接孔及连接部(62)上的固定孔将连接部(62)与卡箍组件(5)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电源控制盒(2)固定连接在承载板(6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电源控制盒的无刷电机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61)上设有定位连接孔;所述电源控制盒(2)的底板上设有与定位连接孔配合连接通孔;所述电源控制盒(2)通过固定螺栓与连接通孔和定位连接孔的连接配合与承载板(61)固定连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带电源控制盒的无刷电机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电源控制盒支架(6);所述两个电源控制盒支架(6)的承载板(61)位于同一个平面,且形成用于承载电源控制盒(2)的大平面;所述电源控制盒(2)与两个电源控制盒支架(6)的承载板(61)形成的大平面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电源控制盒的无刷电机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箍组件(5)的第一扣夹(51)和第二扣夹(52)的上端位于同侧两个电源控制盒支架(6)的连接部(61)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电源控制盒的无刷电机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支架(4)支撑住电机(1)且从电机(1)的下部跨设;所述电源控制盒支架(6)从电机(1)的上部跨设;所述底座支架(4)与电源控制盒支架(6)相对设置;所述电源控制盒(2)位于电机(1)的正上方。
CN201520588332.6U 2015-08-06 2015-08-06 一种带电源控制盒的无刷电机支架结构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9874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88332.6U CN204987419U (zh) 2015-08-06 2015-08-06 一种带电源控制盒的无刷电机支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88332.6U CN204987419U (zh) 2015-08-06 2015-08-06 一种带电源控制盒的无刷电机支架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87419U true CN204987419U (zh) 2016-01-20

Family

ID=55121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588332.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987419U (zh) 2015-08-06 2015-08-06 一种带电源控制盒的无刷电机支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8741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04030A (zh) * 2015-08-06 2015-10-28 常州祥明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带电源控制盒的无刷电机支架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04030A (zh) * 2015-08-06 2015-10-28 常州祥明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带电源控制盒的无刷电机支架结构
CN105004030B (zh) * 2015-08-06 2017-11-10 常州祥明智能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电源控制盒的无刷电机支架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73303B (zh) 机车轮对轴箱轴承拆装工装
CN204987419U (zh) 一种带电源控制盒的无刷电机支架结构
CN105004030A (zh) 一种带电源控制盒的无刷电机支架结构
CN204992891U (zh) 一种带电源控制盒的无刷电机安装结构
CN105226870A (zh) 一种带电源控制盒的无刷电机安装结构
CN203533134U (zh) 强迫风冷变压器风机的安装支架
CN204480887U (zh) 一种绕线工装
CN204880017U (zh) 一种起重机用减震灯架
CN207065852U (zh) 一种铜管安装减震支架
CN203766471U (zh) 用于新能源车的电机悬置装置
CN201261690Y (zh) 交流电机定子铁心与机座装配吊具
CN205014046U (zh) 一种储气筒安装设备
CN206734046U (zh) 一种新型汽车发动机支架
CN109346941A (zh) 一种高性能配电箱安装托架总成
CN110843891A (zh) 一种机电设备安装用运输装置
CN209262733U (zh) 一种可回收再用的led线条灯罩
CN204487470U (zh) 一种连杆下瓦压装工具
CN203717561U (zh) 盖板固定结构
CN208706708U (zh) 一种动力电池包与下横梁的连接结构
CN204301003U (zh) 一种舞台灯支撑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舞台灯
CN202884387U (zh) 一种移动式柴油发动机组
CN203632022U (zh) 带有活动滑轨式安装板的配电箱
CN207931043U (zh) 一种防止震动的注塑机控制柜
CN216413555U (zh) 一种防尘高低压配电柜
CN205342364U (zh) U型管穿管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3011 No. 518 Wu Cheng Road, Changzhou, Jiangsu

Patentee after: Changzhou Xiangming Electromotor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3011 No. 518 Wu Cheng Road, Changzhou,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Changzhou Xiangxing Electric Machine Co., Lt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2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1110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