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63026U - 空调室外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外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63026U
CN204963026U CN201520710170.9U CN201520710170U CN204963026U CN 204963026 U CN204963026 U CN 204963026U CN 201520710170 U CN201520710170 U CN 201520710170U CN 204963026 U CN204963026 U CN 2049630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se
outdoor unit
conditioner outdoor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1017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利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71017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630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630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63026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外机,其包括:底座组件;壳体,所述壳体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底座组件上,所述壳体内设有散热风道,所述散热风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分别与所述壳体的外部连通,所述进风口的敞开方向随着所述壳体的转动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外机,通过将壳体可转动地设在底座组件上,可使壳体上的进风口朝向自然风吹来的方向,使自然风通过进风口进入壳体,为壳体内的功率器件散热,从而不仅能够降低整机功率,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电能。

Description

空调室外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外机和该空调室外机的散热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空调器在工作过程中,空调室外机的换热器将会产生大热量,当室外机经常处于温度较高的环境中时,会对空调器的工作性能产生不利的影响,例如,增加空调器的能耗、降低空调器的制冷效果。同时,当空调室外机经常处于较高的工作环境中时,将会影响空调器零部件的使用寿命,从而缩短整机的使用寿命,进而影响整机的质量。相关技术中的空调室外机中,通常设置有风机,并利用风机对室外机的换热器进行强制散热,以保证换热器能够正常运行。然而由于风机功率较大,会增加空调器的整机功率,导致空调器的耗电量增大,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外机,该空调室外机可将低功率,节约电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室外机的散热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的空调室外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包括:底座组件;壳体,所述壳体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底座组件上,所述壳体内设有散热风道,所述散热风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分别与所述壳体的外部连通,所述进风口的敞开方向随着所述壳体的转动而改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通过将壳体可转动地设在底座组件上,可使壳体上的进风口朝向自然风吹来的方向,使自然风通过进风口进入壳体,为壳体内的功率器件散热,从而不仅能够降低整机功率,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电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用于检测气流流速的风速仪,所述风速仪设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空调室外机的控制器连接;叶片,所述叶片设在所述散热风道内;以及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叶片相连以驱动所述叶片转动,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控制器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风道的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分别设在所述壳体的相对的两个侧壁上,所述叶片设在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位置处,所述空调室外机的室外换热器设在所述散热风道内且位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叶片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至少一个稳定翼,所述稳定翼设在所述壳体上且包括第一段和与所述第一段相连的第二段,所述第二段设在所述第一段的迎风端上,在气流流动的反方向上,所述第二段的高度逐渐减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用于将气流引导至所述散热风道内的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设在所述壳体外且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位置处,所述第一导风板形成为环形导风板,在所述进风口处的气流流动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内径尺寸逐渐减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用于将气流引导至所述壳体外的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二导风板设在所述壳体外且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位置处,所述第二导风板形成为环形导风板,在所述出风口处的气流流动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内径尺寸逐渐增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座组件包括:第一底座;以及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一底座上,所述壳体设在所述第二底座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底座内具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二底座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的部分侧壁沿径向向外的方向凸出以构造成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沿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周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底座上具有第一安装轴,所述第一安装轴伸入到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第二安装槽和所述第一安装轴之间设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二底座上具有第二安装轴,所述第二安装轴伸入到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侧壁与所述第二安装轴之间设有第二轴承。
具体地,所述空调室外机的阀体组件设在所述第一底座上,所述底座组件还包括:用于将所述阀体组件和所述壳体内的管路连通的管路连接器,所述管路连接器设在所述第二底座上且包括:管路固定部和管路转动部,所述管路转动部随着所述第二底座的转动在所述管路固定部上转动,所述阀体组件与所述管路固定部连接,所述管路与所述管路转动部连接;电源连接器,所述电源连接器设在所述第二底座上且包括电源固定部和电源转动部,所述电源转动部随着所述第二底座的转动在所述电源固定部上转动,所述电源连接器与电源连接以适于为所述空调室外机供电。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的底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的散热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
100:空调室外机;
1:底座组件;
11:第一底座;111:第一安装槽;112:第二安装槽;
12:第二底座;121:第一安装轴;122:第二安装轴;
13:第一轴承;14:第二轴承;
2:壳体;
21:散热风道;
211:进风口;212:出风口;
3:风速仪;
4:叶片;
5:驱动件;
6:室外换热器;
7:稳定翼;71:第一段;72:第二段;
81:第一导风板;82:第二导风板;
91:管路连接器;92:电源连接器;93:阀体组件;
911:管路固定部;912:管路转动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图1-图2对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100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100可以包括:底座组件1和壳体2,其中,壳体2可转动地设在底座组件1上,且壳体2内可设有散热风道21,如图1所示,散热风道21可具有进风口211和出风口212,进风口211和出风口212可分别与壳体2的外部连通,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进风口211形成在壳体2的前侧。进风口211的敞开方向可随着壳体2的转动而改变,由此可通过转动壳体21而调整进风口211的朝向,使进风口211位于迎风面上,从而自然风可以从进风口211进入到散热风道21内,进而空调室外机100可以利用自然风对壳体2内的功率器件散热,降低空调室外机100的能耗。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100,通过将壳体2可转动地设在底座组件1上,使壳体2上的进风口211朝向自然风吹来的方向,使自然风通过进风口211进入散热风道21内,以为壳体2内的功率器件散热,由此可以降低空调室外机100的能耗,节约电能。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空调室外机100可以包括用于检测气流流速的风速仪3,如图1所示,风速仪3可设在壳体2上且与空调室外机100的控制器(图中未示出)连接。需要说明的是,风速仪3可将室外环境的风速数据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风速仪3检测到的数据控制空调室外机100的散热装置,以辅助散热。例如,如图1所示,风速仪3可设在壳体2上,通过风速仪3可测量自然风的风速,控制器可根据风速仪3检测到的风速控制后续元器件,以辅助散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空调室外机100可包括叶片4和驱动件5,叶片4可设在散热风道21内,驱动件5的动力输出端可与叶片4相连以驱动叶片4转动,且驱动件5可与控制器相连。例如,驱动件5可以是电机,叶片4可与电机相连,电机可带动叶片4转动,对壳体2内的功率器件散热。当风速仪3测量到的自然风的风速满足空调室外机100的散热需求时,控制器可控制驱动件5停止驱动叶片4转动,此时空调室外机100利用自然风散热;当风速仪3测量得到的自然风的风速无法满足空调室外机100的散热需求时,控制器可控制驱动件5开始驱动叶片4转动,通过叶片4的转动产生气流,并对壳体2内的室外换热器6等散热。
可选地,散热风道21的进风口211和出风口212可分别设在壳体2的相对的两个侧壁上。例如,如图1所示,进风口211可设在壳体2的前侧壁上,出风口212可设在壳体2的后侧壁上。叶片4可设在靠近出风口212的位置处,空调室外机100的室外换热器6可设在散热风道21内且位于进风口211和叶片4之间,这样,当利用自然风散热时,自然风可从进风口211进入壳体2,与室外换热器6交换热量后,可从出风口212吹出,从而便于对室外换热器6进行散热;当利用叶片4散热时,控制器控制驱动件5带动叶片4转动,叶片4转动产生气流,并与室外换热器6交换热量,从而便于对室外换热器6进行散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空调室外机1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稳定翼7。稳定翼7可设在壳体2上。由此可方便地辅助壳体调整方向。例如,如图1所示,空调室外机100包括两个稳定翼7,且两个稳定翼7对称分布,壳体2转动的过程中,稳定翼7可辅助壳体2使壳体2内的进风口211对着自然风的来向。当然,稳定翼7的个数并不限于此,稳定翼7的个数还可以为大于两个。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稳定翼7可包括第一段71和与第一段71相连的第二段72,第二段72设在第一段71的迎风端上,在气流流动的反方向上,第二段72的高度可逐渐减小。例如,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自然风自前向后流动(如图1中的虚线箭头所示),稳定翼7的第二段72设在壳体2的前侧,且第二段72的高度自前向后依次增加。
需要说明的是,稳定翼7可以调整壳体2的转动角度,调整进风口211的朝向,使进风口211位于迎风面上,由此可使壳体2的进风口211始终正对着自然风的来向,从而可以保证自然风可直接吹入壳体2内的散热风道21内,进而可以对空调室外机100进行散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外机100还可以包括用于将气流引导至散热风道21内的第一导风板81,如图1所示,第一导风板81可设在壳体2外且靠近进风口211的位置处,由此,可以增大进风面积。可选地,第一导风板81可形成为环形导风板,如图1所示,在进风口211处的气流流动的方向上,第一导风板81的内径尺寸逐渐减小。也就是说,第一导风板81可使进风口211形成为外扩的喇叭口形状。由此,可以增大进风面积,从而可以增加进风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散热效果。进一步地,第一导风板81的内壁面为光滑的弧形面,由此可以有效地降低进风噪音,从而可以提升空调室外机100的静音品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空调室外机100还可以包括用于将气流引导至壳体2外的第二导风板82,第二导风板82可设在壳体2外且靠近出风口212的位置处。由此,可提高出风效率。可选地,如图1所示,第二导风板82可形成为环形导风板,在出风口212处的气流流动的方向上,第二导风板82的内径尺寸可逐渐增大,这样,一方面可以辅助从进风口211吹入壳体2内的自然风换热后从出风口212吹出壳体2,另一方面,可以使空调室外机100的平衡性和可靠性较好。进一步地,第二导风板82的内壁面为光滑的弧形面,由此可以有效地降低出风噪音,从而可以提升空调室外机100的静音品质。
如图1-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底座组件1可以包括第一底座11和第二底座12。其中,第二底座12可转动地设在第一底座11上,且壳体2可设在第二底座12上,由此,当第二底座12相对于第一底座11转动时,第二底座12可带动壳体2转动,从而可调整进风口211朝向,使进风口211朝向自然风吹来的方向。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第一底座11内具有用于安装第二底座12的第一安装槽111,第一安装槽111的部分侧壁沿径向向外的方向凸出以构造成第二安装槽112,第二安装槽112沿第一安装槽111的周向方向延伸,如图2所示,第二底座12上具有第一安装轴121,第一安装轴121可伸入到第二安装槽112内,第二安装槽112和第一安装轴121之间可设有第一轴承13,由此,可利用第一轴承13支撑第一安装轴121,当第二底座12相对于第一底座11转动时,第一安装轴121可带动第一轴承13转动,此时,第一轴承13可将第二底座12的转动转化为第一轴承13在第二安装槽112内的滚动,从而可以便于第二底座12相对于第一底座11转动。
进一步地,第二底座12上可具有第二安装轴122,如图2所示,第二安装轴122可伸入到第一安装槽111内,第一安装槽111的侧壁与第二安装轴122之间可设有第二轴承14,这样,可通过第二轴承14支撑第二安装轴122,使第二底座12稳定地设在第一底座11上。
可选地,如图2所示,第一安装轴121、第一轴承13、第二安装轴122和第二轴承14均可为两个,且两个第一安装轴121和两个第二安装轴122可相对设置,从而使第二底座12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更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空调室外机100的阀体组件93可设在第一底座11上,底座组件1还可以包括用于将阀体组件93和壳体2内的管路连通的管路连接器91,如图1和图2所示,管路连接器91可设在第二底座12上且包括管路固定部911和管路转动部912,管路转动部912随着第二底座12的转动在管路固定部911上转动,阀体组件93与管路固定部911连接,管路与管路转动部912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室外空调器100内的管路与管路转动部912连接,室内空调器的管路与管路固定部911连接,当室外空调器100内的管路随着壳体2转动时,室内空调器的管路相对于室外空调器内100的管路不转。这样,利用管路连接器将阀体组件93和壳体2内的管路连通,当第二底座12带动壳体2转动时,可以避免壳体2转动时管路互相缠绕,影响空调室外机100的正常工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底座组件1还可以包括电源连接器92,如图2所示,电源连接器92可设在第二底座12上,且电源连接器92可包括电源固定部和电源转动部(图中未示出),其中,电源转动部可随着第二底座12的转动在电源固定部上转动,电源连接器92与电源连接以适于为空调室外机100供电。由此,通过设置电源连接器92,可以避免第二底座12相对于第一底座11转动时,电源线互相缠绕,影响壳体2的转动。为简化空调室外机100的结构,减少空调室外机100的部件个数,电源连接器92可以与管路连接器集成在同一部件上。
下面结合体1和图2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100。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室外机100包括壳体2、底座组件1、风速仪3、稳定翼7、叶片4、驱动件5和控制器,其中壳体2内设有散热风道21,且散热风道21具有进风口211和出风口212,进风口211处设有环形的第一导风板81,且出风口212处设有环形的第二导风板82。
底座组件1可以包括第一底座11、第二底座12、管路连接器91和电源连接器92,第一底座11内具有用于安装第一底座11的第一安装槽111,且第一安装槽111的部分侧壁沿径向向外凸出构造成第二安装槽112,且第二安装槽112沿第一安装槽111的周向延伸。如图2所示,第二底座12上可具有第一安装轴121,第一安装轴121伸入到第二安装槽112内,第一安装轴121上套设有第一轴承13,通过第一轴承13可对第一安装轴121进行支撑,从而将第二底座12可转动地设在第一底座11上,并且,第二底座12上具有第二安装轴122,第二安装轴122伸入到第一安装槽111内,第二安装轴122上套设有第二轴承14,当第二底座12在第一底座11上转动时,第二轴承14可沿第一安装槽111的侧壁滚动。
当室外有自然风吹过时,稳定翼7会带动壳体2转动,第二底座12相对于第一底座11转动,使壳体2内的散热风道21的进风口211朝向自然风吹来的方向。风速仪3可测量自然风的流速,并将该流速信号发送给控制器。
管路连接器91和电源连接器92均设在第二底座12上,当第二底座12相对于第一底座11转动时,管路连接器91可避免冷媒管路互相缠绕,电源连接器92可防止电源线互相缠绕,从而保证空调室外机100的正常工作。
如果风速仪3检测到的自然风的风速满足空调室外机100的散热需求,可利用第一导风板81使自然风吹进壳体2内,通过自然风对室外换热器6进行散热;如果风速仪3检测到的自然风的风速无法满足空调室外机100的散热需求,则控制器控制驱动件5启动以驱动叶片4转动,利用叶片4的转动产生风对壳体2内的室外换热器6散热。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100,通过将壳体2设在第二底座12上,并将第二底座12可转动地设在第一底座11上,利用稳定翼7使壳体2上的进风口211朝向自然风吹来的方向,使自然风通过进风口211进入壳体2,为室外换热器6散热。同时,通过风速仪3测量自然风的风速,控制器接风速信号并根据风速信号控制驱动件5的启动和停止,当风速较小时,利用驱动件5驱动叶片4转动,通过叶片4的转动为室外换热器6散热。从而可以利用自然风和叶片4为室外换热器6散热,不仅能够降低整机功率,而且可以节约电能。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外机的散热控制方法,其中,空调室外机为上述实施例描述的空调室外机。
如图1和图2所示,空调室外机可以包括:底座组件、壳体、风速仪、叶片、驱动件和控制器。其中,风速仪可设在壳体上,风速仪可用于检测气流的流速,叶片可设在壳体内的散热风道内,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与叶片相连以驱动叶片转动,且控制器可分别与风速仪和驱动件相连。
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调整第二底座使进风口的敞开方向,使其与气流流动方向相对。例如,如图1所示,空调室外机上可设有稳定翼,当有自然风吹过时,可通过稳定翼调整第二底座,使进风口的敞开方向与气流的流动方向相对,这样,自然风可从进风口进入散热风道,为壳体内的室外换热器等部件散热。
S20:风速仪检测气流流速Vt,可以为后续的控制工作提供依据。
S30:控制器根据气流流速Vt与气流流速的预设值V0的大小判断是否启动驱动件控制器可将气流流速Vt与气流流速的预设值V0进行比较,从而为后续的控制工作提供依据。
S31:当Vt<V0时,控制器控制驱动件启动。当风速仪检测到的气流的流速Vt小于气流流速的预设值V0时,即可认为此时自然风的流速不足以为壳体内的室外换热器散热,控制器控制驱动件启动可带动叶片转动,利用叶片的转动产生气流,以对室外换热器进行散热。
S32:当Vt≥V0时,控制器控制驱动件关闭。当风速仪检测到的气流的流速Vt大于或等于气流流速的预设值V0时,即可认为此时自然风的流速足以完成为壳体内的室外换热器散热的工作,控制器控制驱动件关闭可停止叶片的转动,利用自然风对室外换热器等进行散热,从而不仅能够降低整机功率,而且可以节约电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的控制方法,通过调整第二底座使进风口的敞开方向与气流流动方向相对,并检测气流的流速,当气流的流速小于预设值时,控制器控制驱动器驱动叶片转动,利用叶片的转动产生气流为室外换热器散热,而当气流的流速大于等于预设值时,控制器控制驱动器停止驱动叶片转动,利用自然风为室外换热器散热,从而可根据自然风的风速控制叶片的启动和停止,不仅可以降低空调室外机的整机功率,而且能够节约电能。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9)

1.一种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组件;
壳体,所述壳体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底座组件上,所述壳体内设有散热风道,所述散热风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分别与所述壳体的外部连通,所述进风口的敞开方向随着所述壳体的转动而改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检测气流流速的风速仪,所述风速仪设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空调室外机的控制器连接;
叶片,所述叶片设在所述散热风道内;以及
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叶片相连以驱动所述叶片转动,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控制器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道的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分别设在所述壳体的相对的两个侧壁上,所述叶片设在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位置处,所述空调室外机的室外换热器设在所述散热风道内且位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叶片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稳定翼,所述稳定翼设在所述壳体上且包括第一段和与所述第一段相连的第二段,所述第二段设在所述第一段的迎风端上,在气流流动的反方向上,所述第二段的高度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将气流引导至所述散热风道内的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设在所述壳体外且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位置处,所述第一导风板形成为环形导风板,在所述进风口处的气流流动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内径尺寸逐渐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将气流引导至所述壳体外的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二导风板设在所述壳体外且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位置处,所述第二导风板形成为环形导风板,在所述出风口处的气流流动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内径尺寸逐渐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组件包括:
第一底座;以及
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一底座上,所述壳体设在所述第二底座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内具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二底座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的部分侧壁沿径向向外的方向凸出以构造成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沿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周向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底座上具有第一安装轴,所述第一安装轴伸入到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第二安装槽和所述第一安装轴之间设有第一轴承;
所述第二底座上具有第二安装轴,所述第二安装轴伸入到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侧壁与所述第二安装轴之间设有第二轴承。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外机的阀体组件设在所述第一底座上,所述底座组件还包括:
用于将所述阀体组件和所述壳体内的管路连通的管路连接器,所述管路连接器设在所述第二底座上且包括管路固定部和管路转动部,所述管路转动部随着所述第二底座的转动在所述管路固定部上转动,所述阀体组件与所述管路固定部连接,所述管路与所述管路转动部连接;
电源连接器,所述电源连接器设在所述第二底座上且包括电源固定部和电源转动部,所述电源转动部随着所述第二底座的转动在所述电源固定部上转动,所述电源连接器与电源连接以适于为所述空调室外机供电。
CN201520710170.9U 2015-09-14 2015-09-14 空调室外机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9630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10170.9U CN204963026U (zh) 2015-09-14 2015-09-14 空调室外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10170.9U CN204963026U (zh) 2015-09-14 2015-09-14 空调室外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63026U true CN204963026U (zh) 2016-01-13

Family

ID=55058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10170.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963026U (zh) 2015-09-14 2015-09-14 空调室外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63026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15064A (zh) * 2015-09-14 2015-12-0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外机及其散热控制方法
CN106352515A (zh) * 2016-08-12 2017-01-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12577219A (zh) * 2020-12-24 2021-03-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车辆的制冷机组及其控制方法、冷藏车
CN114427740A (zh) * 2021-12-29 2022-05-03 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外机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562767A (zh) * 2021-12-29 2022-05-31 云洲(盐城)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空调外机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15064A (zh) * 2015-09-14 2015-12-0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外机及其散热控制方法
CN105115064B (zh) * 2015-09-14 2018-03-3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外机及其散热控制方法
CN106352515A (zh) * 2016-08-12 2017-01-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06352515B (zh) * 2016-08-12 2021-11-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12577219A (zh) * 2020-12-24 2021-03-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车辆的制冷机组及其控制方法、冷藏车
CN114427740A (zh) * 2021-12-29 2022-05-03 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外机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562767A (zh) * 2021-12-29 2022-05-31 云洲(盐城)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空调外机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963026U (zh) 空调室外机
CN105115064A (zh) 空调室外机及其散热控制方法
CN107477774B (zh)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US11460204B2 (en) Automated cooling system for a building structure
CN107421005B (zh) 轻便窗式空调器
CN208011889U (zh) 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US20140234138A1 (en) Ceiling type air conditioner
US20220057089A1 (en) Out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er, and air conditioner
CN106403026B (zh) 空调柜机和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WO2013155837A1 (zh) 空调室内机
CN202757214U (zh) 空调室外机风道系统及空调
CN109882932A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6514388U (zh)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CN201705686U (zh) 一种贯流风机的出风口结构
CN106679108A (zh) 空调室外机的控制方法
CN108731219B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7560010B (zh) 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外机的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13566287B (zh) 天花机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15597437U (zh) 空调内机及空调
CN210861376U (zh) 出风结构、空调器
WO2020052482A1 (zh) 横摆叶及具有该横摆叶的柜式空调室内机
CN110345625B (zh)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CN203835762U (zh) 散热通风机
US11635213B2 (en) Air conditioner indoor unit,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ir conditioner
CN110762613B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1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330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