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97437U - 空调内机及空调 - Google Patents
空调内机及空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597437U CN215597437U CN202121054344.2U CN202121054344U CN215597437U CN 215597437 U CN215597437 U CN 215597437U CN 202121054344 U CN202121054344 U CN 202121054344U CN 215597437 U CN215597437 U CN 21559743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an
- air
- extension
- air outlet
- air condition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06010047924 Wheezing Diseas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08000037656 Respiratory Sounds Diseas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41000237858 Gastropoda Speci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29058 respiratory gaseous ex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内机及空调。空调内机包括壳体组件和风机组件,壳体组件具有容纳腔,风机组件安装于容纳腔内,风机组件包括风扇、前蜗舌和后蜗舌,壳体组件具有出风口,前蜗舌和后蜗舌分别设置于出风口的两侧,并共同形成风道,风扇设置于风道背离出风口的一端;前蜗舌包括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第一延伸段的第一端朝向出风口并与壳体组件连接,第一延伸段的第二端朝向风扇,第二延伸段与第一延伸段的第二端连接,且第二延伸段沿风扇的外壁延伸,第二延伸段环绕风扇周向的占比为5%至10%,从而提高了风扇的进气流量,消除了喘息现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式空调内机及空调。
背景技术
空调是一种越来越普及的家用电器,其可以对建筑物室内的环境进行调节,改变室内的温度、湿度等参数,并可以对室内进行换气。空调通常可以包括空调内机和空调外机,空调外机设置于室外,空调室内机设置于室内,两者内部都设置有热交换器,以在不同功能模式下实现制冷或制热,空调室内机根据其安装方式通常可以分为挂墙式和立柜式。
现有技术中,空调内机通常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内部的风机、热交换器等部件,在壳体表面开设有出风口,壳体内部可以设置有风道与出风口连通,风机可以将经过热交换器制热或制热的气流由风道吹出至壳体外部,具体的,风机在工作时,会在其周围形成涡流,可以依靠涡流带动气流沿风道流动。
然而,现有的空调内机在工作时,风机形成的涡流中心不稳定,导致出风不均匀,产生喘息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内机及空调,可以提高风机形成的涡流中心的稳定性和出风均匀性,消除喘息现象。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内机,该空调内机包括壳体组件和风机组件,壳体组件具有容纳腔,风机组件安装于容纳腔内。
其中,风机组件包括风扇、前蜗舌和后蜗舌,壳体组件具有出风口,前蜗舌和后蜗舌分别设置于出风口的两侧,并共同形成风道,风扇设置于风道背离出风口的一端,风扇在工作时可以将气流从出风口吹出;前蜗舌包括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第一延伸段的第一端朝向出风口并与壳体组件连接,第一延伸段的第二端朝向风扇,第二延伸段与第一延伸段的第二端连接,且第二延伸段沿风扇的外壁延伸,第二延伸段环绕风扇周向的占比为5%至10%。
在本申请提供的空调内机中,风扇旋转时借助与第一蜗壳和第二蜗壳形成的风道形状,在其中心可以形成涡流,利用风围绕涡流中心旋转而将风沿风道吹出,同时通过调整前蜗舌与风扇相对的第二延伸段的长度,因此气流进入风扇时不会被第二延伸段遮挡,提高了风扇的进气流量,从而保证了出风口的风速,避免气流紊乱产生的涡流中心移动,提高了出风的均匀性,消除了喘息现象。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延伸段的长度在25mm至30mm之间。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延伸段与风扇外壁之间具有间距,从而提高风道入口处的进风效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延伸段与第一延伸段具有夹角且圆滑过渡,从而保证气流在风道内流通的顺畅性,降低气流冲击产生的噪音。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延伸段位于风扇朝向出风口的一侧;后蜗舌的第一端与壳体组件连接,后蜗舌的第二端朝向风扇,并沿风扇的外壁延伸至风扇背离出风口的一侧,从而使风道形成弧形导风结构,以使风扇旋转时可以形成中心稳定的涡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共同围设形成容纳腔,出风口开设在第一壳体上,从而便于风机组件的装配与维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壳体上设置有进气格栅,进气格栅位于风扇背离出风口的一侧,从而在风扇的带动下气流可以由进气格栅进入容纳腔内,而进气格栅与出风口的相对位置使得风扇形成的涡流更加稳定。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申请提供的空调内机还可以包括热交换器,热交换器位于进气格栅和风扇之间,且热交换器环绕风扇设置,从而气流由进气格栅进入容纳腔后可以先经过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再通过风扇进入风道由出风口排出,以此实现制冷或制冷的功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风道的宽度沿气体流动方向逐渐扩大,从而一定程度增大出风面积,降低出风口的噪音。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申请提供的空调内机还可以包括摆叶机构,摆叶机构与出风口相对设置,且可相对于出风口摆动,从而可以改变出风口的气流方向。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该空调包括空调外机和上述第一方面中的空调内机。
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内机及空调,其中,空调内机包括壳体组件和风机组件,壳体组件具有容纳腔,风机组件安装于容纳腔内,风机组件包括风扇、前蜗舌和后蜗舌,壳体组件具有出风口,前蜗舌和后蜗舌分别设置于出风口的两侧,并共同形成风道,风扇设置于风道背离出风口的一端,风扇在工作时可以将气流从出风口吹出;前蜗舌包括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第一延伸段的第一端朝向出风口并与壳体组件连接,第一延伸段的第二端朝向风扇,第二延伸段与第一延伸段的第二端连接,且第二延伸段沿风扇的外壁延伸,第二延伸段环绕风扇周向的占比为5%至10%,从而避免气流进入风扇时被第二延伸段遮挡,提高了风扇的进气流量,从而保证了出风口的风速,提高了涡流中心的稳定性和出风的均匀性,消除了喘息现象。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申请提供的空调内机及空调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内机的内部结构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内机的截面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内机中风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内机中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内机中风道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壳体组件;
101-容纳腔;
102-出风口;
103-进气格栅;
20-风机组件;
21-风扇;
22-前蜗舌;
221-第一延伸段;
222-第二延伸段;
23-后蜗舌;
24-风道;
30-热交换器;
40-摆叶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首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其次,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装置或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空调是一种越来越普及的家用电器,其可以对建筑物室内的环境进行调节,改变室内的温度、湿度等参数,并可以对室内进行换气。空调通常可以包括空调内机和空调外机,空调外机设置于室外,空调室内机设置于室内,两者内部都设置有热交换器,以在不同功能模式下实现制冷或制热,此外,空调内机通常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内部的风机、热交换器等部件,在壳体表面开设有出风口,壳体内部可以设置有风道与出风口连通,风机可以将经过热交换器制热或制热的气流由风道吹出至壳体外部,具体的,风机在工作时,会在其周围形成涡流,可以依靠涡流带动气流沿风道流动。
由于需要保证出风的均匀性,同时避免出风口产生噪音,需要将出风口设计成类似于喇叭口的外扩结构,这样在部分情况下会导致出风口的风速过低,并且在空调内机的内外压差影响下,出现倒吸风的情况,由此造成风机形成的涡流中心不稳定,即在气流紊乱时,风机的涡流中心会产生移动,导致出风不均匀,出风量的大小不断变化,产生喘息现象,影响用户体验。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调内机及空调,可以提高风机形成的涡流中心的稳定性和出风均匀性,从而消除喘息现象。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内机,在工作时可以避免在出风口产生喘息现象,由于气流喘息是由涡流中心不稳定引起,而涡流中心的稳定性受出风口风速衰减的影响,因此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改善喘息现象,可以一定幅度提高出风口的风速,并且基于单位时间内的风量为风速与出风面积的乘积这一原理,可知通过提高进风量或减小出风面积的方式可以提高出风口风速。下面对本实施例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内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内机的内部结构视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内机的截面视图,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内机,该空调内机包括壳体组件10和风机组件20,壳体组件10具有容纳腔101,风机组件20安装于容纳腔101内,壳体组件10具有出风口102,在制冷、制热或换气等不同的工作模式下,风机组件20用于将冷气流、热气流或清洗空气从出风口102吹出,图1中Z方向为壳体组件10和出风口102的高度方向,X方向为出风口102的宽度方向,即水平方向。
其中,风机组件20包括风扇21、前蜗舌22和后蜗舌23,前蜗舌22和后蜗舌23分别设置于出风口102的两侧,并共同形成风道24,风扇21设置于风道24背离出风口102的一端,前蜗舌22包括第一延伸段221和第二延伸段222,第一延伸段221的第一端朝向出风口102并与壳体组件10连接,第一延伸段221的第二端朝向风扇21,第二延伸段222与第一延伸段221的第二端连接,且第二延伸段222沿风扇21的外壁延伸,第二延伸段环绕风扇21周向的占比为5%至10%。
可选的,空调内机正常风扇21尺寸的外圈周长为350mm左右,考虑实际最佳风量要求,第二延伸段222的长度可以在25mm至30mm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内机中,风扇21旋转时借助与第一蜗壳和第二蜗壳形成的风道24的轮廓结构,在其中心可以形成涡流,利用风围绕涡流中心旋转而将风沿风道24吹出,同时通过调整前蜗舌22与风扇21相对的第二延伸段222的长度,因此气流进入风扇21时不会被第二延伸段222遮挡,提高了风扇21的进气流量,从而一定程度提高了出风口102的风速,避免气流紊乱产生的涡流中心移动,提高了出风的均匀性,消除了喘息现象。
此外,由于风扇21的转速也会影响进气流量,增大风扇21转速可以提高出风口102的风量,但如果仅增加风扇21转速会增大风扇21的噪音,影响用户体验,上述本实施例的方案,在维持风扇21转速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前蜗舌22的结构改进,提高进气流量,因此在消除了喘息现象的同时,不会增大风扇21噪音,提高了用户体验。
下面将对前蜗舌22的具体结构和相对于风扇21的设置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内机中风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内机中风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内机中风道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至图6所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前蜗舌22和后蜗舌23所形成的风道24由容纳腔101内部延伸至出风口102,即风扇21在容纳腔101内部位于风道24的进风口位置,前蜗舌22和后蜗舌23位于容纳腔101内部的一端分别环绕风扇21的外缘,从而风扇21吹动的气流可以进入风道24并沿风道24流动。
其中,第二延伸段222与风扇21外壁之间具有间距,一方面可以避免风扇21转动时产生干涉,另一方面,第二延伸段222作为风道24内壁的一侧表面朝向风扇21,可以引导风扇21转动时产生的气流的流动,从而提高风道24入口处的进风效率。
可选的,第二延伸段222与第一延伸段221可以具有夹角,且两者之间可以圆滑过渡,从而保证气流在风道24内流通的顺畅性,降低气流冲击产生的噪音。
请继续参照图3,即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第一延伸段221和第二延伸段222均可以为弧形,而两者在连接位置的夹角可以小于90°,本实施例对第一延伸段221和第二延伸段222的具体弧度和两者夹角的具体大小不做限定。图3中通过箭头示出了气流流通的路径,当气流进入风道24时,气流先从第二延伸段222上流过,同时在风扇21作用下形成涡流,其后沿后蜗舌23和第一延伸段221流动,在过渡过程中,由于圆滑的风道24内壁,气流不会受阻,具有良好的顺畅性,从而可以避免气流紊乱。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延伸段222的设置方式可以与后蜗舌23升入容纳腔101的第一端共同帮助风扇21形成涡流,因此不能为了减少风量损失而降低第二延伸段222的长度,本实施例中第二沿伸段的长度设置为25mm-30mm,在这一范围内,既可以减少风量损失,提高出风口102的风速,以避免风速过低而在压差作用下气流回流,同时也可以使得风扇21在工作时有效的形成涡流。
示例性的,第二延伸段222的长度具体可以为25mm、26mm、27mm、28mm、29mm、30mm,在风扇21具有不同的转速范围时,可以选择不同的第二延伸段222的长度,从而达到最佳的出风效果,最大限度的改善喘息现象。
以风扇21转速为600r/min为例,分别进行试验验证,当第二延伸段222的长度为30mm时,此时的风道24内的风量接近645m3/h;当第二延伸段222的长度为28mm时,此时的风道24内的风量接近660m3/h,且风量达到最大值,此时若采用更短的第二延伸段222,则即使不产生喘息风量也会降低,而当第二延伸段222的长度小于25mm时,其可以能用于形成的涡流不稳定而继续产生喘息现象。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延伸段222可以位于风扇21朝向出风口102的一侧;后蜗舌23的第一端与壳体组件10连接,后蜗舌23的第二端朝向风扇21,并沿风扇21的外壁延伸至风扇21背离出风口102的一侧,从而使风道24形成弧形导风结构,以使风扇21旋转时可以形成中心稳定的涡流。
其中,气流在风扇21带动下沿后蜗舌23的内壁流动,由于第一延段和第二延段之间有夹角,因此在风道24的进风口会存在转向部分,在气流流动至该位置时,部分会沿第二延段往风道24进风口的方向流动,并与刚进入风扇21的气流汇聚,从而形成持续的涡流,另一部分,会在离心力作用下,沿风道24继续往出风口102流动,并形成出风气流。
可选的,后蜗舌23伸入容纳腔101内部的一端在沿风扇21外壁延伸时,其与风扇21的间距可以逐渐减小,从而形成蜗壳的形状,引导气流流动,而后蜗舌23伸入容纳腔101内的末端可以有一段往背离风扇21方向的延伸,以提高风道24入口的进风面积,提高进风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壳体组件10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共同围设形成容纳腔101,出风口102开设在第一壳体上,从而便于风机组件20的装配与维修。
其中,前蜗舌22和后蜗舌23在侧壁、底部和顶部均可以设置有安装部,安装部上可以开设有安装孔,从而对前蜗舌22和后蜗舌23进行安装。前蜗舌22和后蜗舌23的部分结构可以与第一壳体对接,此外,在容纳腔101内部可以设置有支架,支架可以同时安装风扇21、前蜗舌22和后蜗舌23。
可以通过螺栓等紧固件对前蜗舌22和后蜗舌23进行安装,也可以通过卡扣与螺栓配合的方式进行配合安装,本实施例对其具体安装方式不做限定。
为了保证风扇21形成的涡流中心的稳定性以及出风的均匀性,除了风道24的结构外,还需要保证有持续稳定的气流可以进入容纳腔101,进而被风扇21带动流动,下面将对此进行说明。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壳体上可以设置有进气格栅103,进气格栅103位于风扇21背离出风口102的一侧,从而在风扇21的带动下气流可以由进气格栅103进入容纳腔101内,而进气格栅103与出风口102的相对位置使得风扇21形成的涡流更加稳定。
其中,进气格栅103可以由多个进气口组成,多个进气口可以在第二壳体上呈阵列排布,且进气口的侧壁上可以设置有导流结构,以保证进气效率。
可选的,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内机还可以包括热交换器30,热交换器30位于进气格栅103和风扇21之间,且热交换器30环绕风扇21设置,从而气流由进气格栅103进入容纳腔101后可以先经过热交换器30进行热交换,再通过风扇21进入风道24由出风口102排出,以此实现制冷或制冷的功能。
示例性的,当空调内机运行制冷功能时,容纳腔101外的高温空气从进气格栅103进入容纳腔101内,与热交换器30接触,热交换器30吸走空气中的热量,从而降低气流温度,进而低温空气在风扇21带动下,经风道24由出风口102流出;当空调内机运行制热功能时,气流以类型的路径流动,且进行不同的热交换过程,对于空调内机的制冷或制热的工作原理均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做赘述。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风道24的宽度可以沿气体流动方向逐渐扩大,从而一定程度增大出风面积,降低出风口102的噪音。
此外,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内机还可以包括摆叶机构40,摆叶机构40与出风口102相对设置,且可相对于出风口102摆动,从而可以改变出风口102的气流方向。
其中,摆叶机构40可以包括横摆叶和竖摆叶,横摆叶和竖摆叶可以相对于出风口102往不同的方向往复转动。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内机,该空调内机包括壳体组件和风机组件,壳体组件具有容纳腔,风机组件安装于容纳腔内,风机组件包括风扇、前蜗舌和后蜗舌,壳体组件具有出风口,前蜗舌和后蜗舌分别设置于出风口的两侧,并共同形成风道,风扇设置于风道背离出风口的一端,风扇在工作时可以将气流从出风口吹出;前蜗舌包括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第一延伸段的第一端朝向出风口并与壳体组件连接,第一延伸段的第二端朝向风扇,第二延伸段与第一延伸段的第二端连接,且第二延伸段沿风扇的外壁延伸,第二延伸段环绕风扇周向的占比为5%至10%,从而避免气流进入风扇时被第二延伸段遮挡,提高了风扇的进气流量,从而保证了出风口的风速,提高了涡流中心的稳定性和出风的均匀性,消除了喘息现象。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该空调包括空调外机和上述实施例一中的空调内机,空调内机设置于室内,而空调外机安装于室外,两者之间通过管路连通,从而供冷凝剂流动,以实现制冷或制热的功能。空调内机可以是立式空调内机,本实施例对其具体类型不做限定。
其中,空调内机的内部设置有风机组件,风机组件包括风扇、前蜗舌和后蜗舌,前蜗舌和后蜗舌共同形成风道,前蜗舌朝向风扇的一端的长度可以设置在合理范围内,从而提高风扇工作时风道的气体流量,提高了涡流中心的稳定性和出风的均匀性,消除了喘息现象。本实施例中的风机组件的具体结构和设置方式均与实施例一中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和风机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具有容纳腔,所述风机组件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
所述风机组件包括风扇、前蜗舌和后蜗舌,所述壳体组件具有出风口,所述前蜗舌和所述后蜗舌分别设置于所述出风口的两侧,并共同形成风道,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风道背离所述出风口的一端;
所述前蜗舌包括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所述第一延伸段的第一端朝向所述出风口并与所述壳体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延伸段的第二端朝向所述风扇,所述第二延伸段与所述第一延伸段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延伸段沿所述风扇的外壁延伸,且所述第二延伸段环绕所述风扇周向的占比为5%至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延伸段的长度在25mm至30mm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延伸段与所述风扇外壁之间具有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延伸段与所述第一延伸段具有夹角且圆滑过渡。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延伸段位于所述风扇朝向所述出风口的一侧;所述后蜗舌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组件连接,所述后蜗舌的第二端朝向所述风扇,并沿所述风扇的外壁延伸至所述风扇背离所述出风口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共同围设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出风口开设在所述第一壳体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进气格栅,所述进气格栅位于所述风扇背离所述出风口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位于所述进气格栅和所述风扇之间,且所述热交换器环绕所述风扇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的宽度沿气体流动方向逐渐扩大。
10.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外机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内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054344.2U CN215597437U (zh) | 2021-05-17 | 2021-05-17 | 空调内机及空调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054344.2U CN215597437U (zh) | 2021-05-17 | 2021-05-17 | 空调内机及空调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597437U true CN215597437U (zh) | 2022-01-21 |
Family
ID=798734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054344.2U Active CN215597437U (zh) | 2021-05-17 | 2021-05-17 | 空调内机及空调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59743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060554A1 (zh) * | 2022-09-19 | 2024-03-28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内机及空调器 |
-
2021
- 2021-05-17 CN CN202121054344.2U patent/CN21559743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060554A1 (zh) * | 2022-09-19 | 2024-03-28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内机及空调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762614B (zh) | 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1822787U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其导风板 | |
CN107218663A (zh) | 一种空调室内柜机 | |
CN109114673B (zh) |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 |
CN215597437U (zh) | 空调内机及空调 | |
CN114046563A (zh) | 空调室内机 | |
TWI654377B (zh) | Air conditioner | |
CN109442573B (zh) | 一种空调出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 |
CN211822783U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WO2023246547A1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5597436U (zh) | 空调内机及空调 | |
CN114459073B (zh) | 空调器以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
CN216814376U (zh) | 风管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9974086A (zh) | 导风结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JP2024522125A (ja) | エアダクトアセンブリ及びそれを備える空調設備 | |
CN215336772U (zh) | 空调外机机壳及空调外机 | |
CN215949941U (zh) | 风机和家用电器 | |
CN215597439U (zh) | 空调内机及空调 | |
WO2020052482A1 (zh) | 横摆叶及具有该横摆叶的柜式空调室内机 | |
WO2021103387A1 (zh) | 出风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 | |
CN206929874U (zh) | 一种空调室内柜机 | |
CN220852541U (zh) | 一种空调器的摆叶及空调室内机 | |
CN219868134U (zh) | 一种空调器 | |
CN218565572U (zh) | 一种风管机 | |
CN221098786U (zh) | 空调室内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