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59526U - 一种带雨水收集池的城市交通换乘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雨水收集池的城市交通换乘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959526U CN204959526U CN201520709570.8U CN201520709570U CN204959526U CN 204959526 U CN204959526 U CN 204959526U CN 201520709570 U CN201520709570 U CN 201520709570U CN 204959526 U CN204959526 U CN 20495952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nsfer
- pond body
- transfer room
- filtering ponds
- manho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一种带雨水收集池的城市交通换乘系统,包括高架桥,所述高架桥包括一段主桥道和两段分别连接在主桥道的两端的通向地面的坡道,所述主桥道上具有左行车道和右行车道,所述主桥道上左行车道和右行车道之间的区域用作停车场;所述换乘室的下方设有雨水收集池,所述雨水收集池包括封闭式池体,所述封闭式池体上连接有进水管,所述封闭式池体的上部还连接有溢水管、下部连接有排水管,所述进水管和溢水管均与市政雨水管相连通,所述房屋的屋顶设有水箱。本实用新型能有效解决停车问题、方便换乘,可自收集雨水用于浇灌高架桥上的绿化植物以及清洗车辆和路面,对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改善城市空气环境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交通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带雨水收集池的城市交通换乘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密度逐渐增大、汽车数量逐渐增多,导致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严峻,而且越是接近城市中心,拥堵问题越严重,但是另一方面,城市中心的公共交通系统其实已经非常发达,完全能够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如果从城市周边或更远区域驾车进入市内的人员在即将进入城市中心时,能够换乘公共交通系统,或改选骑行、步行等绿色交通方式,则可以大大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并且能够有效改善城市空气环境,对城市的经济、环境、文化等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城市的停车地点很少,而且公交车候车站台、地铁站站台等公共交通系统的枢转点是不能停放汽车的,因此在换乘时,汽车没有停放地点,导致上述措施不能实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有效解决停车问题、方便换乘,可自收集雨水用于浇灌高架桥上的绿化植物以及清洗车辆和路面,不需要对已有交通系统进行大规模改造,可直接在已有交通系统基础上实施的带雨水收集池的城市交通换乘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雨水收集池的城市交通换乘系统,包括高架桥,所述高架桥包括一段主桥道和两段分别连接在主桥道的两端的通向地面的坡道,所述坡道上具有上行车道和下行车道,所述主桥道上具有左行车道和右行车道,且左行车道和右行车道之间间隔一段距离,所述主桥道上左行车道和右行车道之间的区域用作停车场,所述坡道上靠近主桥道的一端具有车辆调转区域,所述停车场内划分出有换乘区域,换乘区域建有房屋,换乘区域的下方设有换乘室,换乘区域内开有通向换乘室的第一入口,第一入口处设有通向换乘室地面的第一梯子;
所述换乘室的下方设有雨水收集池,所述雨水收集池包括封闭式池体,所述封闭式池体上连接有进水管,所述封闭式池体的上部还连接有溢水管、下部连接有排水管,所述进水管和溢水管均与市政雨水管相连通,所述进水管由一根主管和两根以上的从主管分出的支管构成,其中主管与市政雨水管相连通,两根以上的支管与封闭式池体相连通,所述房屋的屋顶设有水箱,用于储存经排水管抽出的封闭式池体内的雨水。
进一步的,所述高架桥架设在公交车道上,公交车道上具有公交候车站台,公交车道之下设有非机动车地下停车库,所述换乘室分隔成两层,换乘室的上层地面开有通向换乘室的下层的第二入口,第二入口处设有通向换乘室的下层地面的第二梯子,所述第一入口通向换乘室的上层,所述第一梯子通向换乘室的上层地面,换乘室的上层位于地面以上并通向公交候车站台,换乘室的下层位于地面以下并通向非机动车地下停车库。
进一步的,所述封闭式池体的池壁与换乘室的墙壁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封闭式池体的侧壁内表面设有过滤池,所述进水管的两根以上的支管通向过滤池的底部,过滤池的顶部敞开,过滤池内填充有过滤体,从两根以上的支管流出的雨水从过滤池的底部进入,然后从过滤池的顶部溢出并流入封闭式池体内。
进一步的,所述封闭式池体的顶部具有突出的人孔,所述人孔包括由封闭式池体的顶壁向上伸出的人孔侧壁和固定在人孔侧壁的顶部的顶盖,所述顶盖上开有第三入口,所述人孔伸入换乘室内,所述人孔位于过滤池的上方,过滤池的顶部伸入人孔内,且过滤池的顶壁与人孔的顶盖之间设有滤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对已有交通系统进行大规模改造,可直接在已有交通系统基础上实施,简单易行,比如将高架桥直接架设在公交车道上,可以方便换乘公交车,将高架桥直接架设在地铁站上,可以方便换乘地铁,最重要的是高架桥上划出一片区域用作停车场,可以有效解决换乘时的停车问题;另外,设置的雨水收集池不仅可以收集雨水,而且能够缓解城市排涝压力,在水量过多的情况下,设置的溢水管可以将多余的雨水重新引回市政雨水管,避免造成水压过大,两根以上的支管则能够减小进水压力,待封闭式池体内充满雨水时,通过泵将雨水抽至水箱,可以方便地利用雨水浇灌高架桥上的绿化植物以及清洗车辆和路面,对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改善城市空气环境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a至图1b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a至图2b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雨水收集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雨水收集池的剖面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为:1封闭式池体、11进水管、111主管、112支管、12溢水管、13排水管、14人孔、141人孔侧壁、142顶盖、143第三入口、15滤池、16滤网、2市政雨水管、41主桥道、411左行车道、412右行车道、413停车场、414换乘区域、42坡道、421车辆调转区域、51房屋、52换乘室、53第一入口、54第一梯子、55第二入口、56第二梯子、6公交候车站台、7非机动车地下停车库、水箱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a、图1b、图2a和图2b。其中,图1b和图2b显示的是主桥道41的结构,图1a和图2a显示的是坡道42的结构,图1a的右端和图1b的左端是连接起来的,由于图纸尺寸所限,拆成两幅展示,图2a和图2b也是同样的情况。为简化起见,附图只展示了一段坡道42和大部分主桥道41,另一段坡道42和部分主桥道41的结构与已展示的结构相同,不做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带雨水收集池的城市交通换乘系统,包括高架桥,所述高架桥包括一段主桥道41和两段分别连接在主桥道41的两端的通向地面的坡道42,所述坡道42上具有上行车道和下行车道,所述主桥道41上具有左行车道411和右行车道412,这里所述的“左”、“右”在不同的视角下会相互转换,且左行车道411和右行车道412之间间隔一段距离,所述主桥道41上左行车道411和右行车道412之间的区域用作停车场413,所述坡道42上靠近主桥道41的一端具有车辆调转区域421,所述停车场413内划分出有换乘区域414,换乘区域414建有房屋51,换乘区域414的下方设有换乘室52,换乘区域414内开有通向换乘室52的第一入口53,第一入口53处设有通向换乘室52地面的第一梯子54;
具体实施中,所述停车场413位于主桥道41的中轴线区域,所述换乘区域414位于停车场413的中部。所述车辆调转区域421的坡度不超过3%,坡度不超过3%,车辆在调转时更加容易控制,不易造成事故,更加安全。
具体应用时,将高架桥架设在公共交通系统之上,或邻近公共交通系统,需要换乘的驾车人员可从坡道42的上行车道行驶到主桥道41上,然后即可将车辆停放在停车场413内,最后进入换乘区域414,通过第一入口53和第一梯子54下到换乘室52,从换乘室52出来后即可方便地换乘公共交通,返回时,按上述路线的反方向动作即可。
本示例中,在所述换乘室52的下方设有雨水收集池,雨水收集池的具体结构参见图3和图4,所述雨水收集池包括封闭式池体1,所述封闭式池体1上连接有进水管11,所述封闭式池体1的上部还连接有溢水管12、下部连接有排水管13,所述进水管11和溢水管12均与市政雨水管2相连通,所述进水管11由一根主管111和两根以上的从主管111分出的支管112构成,其中主管111与市政雨水管2相连通,两根以上的支管112与封闭式池体1相连通,所述房屋51的屋顶设有水箱8,用于储存经排水管13抽出的封闭式池体1内的雨水。
雨水收集池与市政雨水管2相连通,不仅可以提高雨水收集效率,而且能够缓解城市排涝压力,另外,在水量过多的情况下,设置的溢水管12可以将多余的雨水重新引回市政雨水管2,从而避免造成水压过大,而设置的两根以上的支管112则能够减小进水压力,待封闭式池体1内充满雨水时,在排水管13上安装泵,然后通过泵将雨水抽至水箱8,雨水抽至水箱8后,可以方便地利用雨水浇灌高架桥上的绿化植物以及清洗车辆和路面。
具体实施中,所述封闭式池体1的池壁与换乘室52的墙壁为一体成型结构,这样设计,封闭式池体1可兼作换乘室52的地基用,对换乘室52具有支撑和加强的作用,从而提高换乘室52的稳定性。
本示例中,所述封闭式池体1的侧壁内表面设有过滤池15,所述进水管11的两根以上的支管112通向过滤池15的底部,过滤池15的顶部敞开,过滤池15内填充有过滤体,从两根以上的支管112流出的雨水从过滤池15的底部进入,然后从过滤池15的顶部溢出并流入封闭式池体1内,通过设置滤池15,可以将雨水中的泥沙过滤掉,以提高雨水的使用范围。
本示例中,所述封闭式池体1的顶部具有突出的人孔14,所述人孔14包括由封闭式池体1的顶壁向上伸出的人孔侧壁141和固定在人孔侧壁141的顶部的顶盖142,所述顶盖142上开有第三入口143,所述人孔14伸入换乘室52内,设置人孔14是为了方便人员进入,对封闭式池体1进行维修和清扫,所述人孔14位于过滤池15的上方,过滤池15的顶部伸入人孔14内,且过滤池15的顶壁与人孔14的顶盖142之间设有滤网16,将过滤池15的顶部伸入人孔14内是为了增加滤池的高度,从而增大过滤效果,设置的滤网16可对雨水做进一步的过滤,还能防止老鼠等动物钻进封闭式池体1内。
具体实施中,人孔侧壁141呈矩形筒状,人孔侧壁141的靠近两根以上的支管112的一侧与设有支管的封闭式池体1的一侧侧壁一体成型,封闭式池体1的侧壁和人孔侧壁141兼作滤池15的池壁。
具体实施中,所述高架桥架设在公交车道上,公交车道上具有公交候车站台6,公交车道之下设有非机动车地下停车库7,所述换乘室52分隔成两层,换乘室52的上层地面开有通向换乘室52的下层的第二入口55,第二入口55处设有通向换乘室52的下层地面的第二梯子56,所述第一入口53通向换乘室52的上层,所述第一梯子54通向换乘室52的上层地面,换乘室52的上层位于地面以上并通向公交候车站台6,换乘室52的下层位于地面以下并通向非机动车地下停车库7。在这种设计中,坡道42的宽度要小于公交车道的宽度,以在公交车道的两侧分别留有供公交车等车辆通过的行车道,非机动车一般包括自行车、三轮车、电动自行车等。上述设计方便人们换乘公交车,另外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和健身意识的增强,骑行成为越来越受欢迎的一种交通方式,本实用新型设置的非机动车地下停车库7,可以方便人们停放非机动车,从而方便换乘,而不需要每次驾车出行时携带非机动车。
具体实施中,所述主桥道41为直线型并平行于水平面,所述第一梯子5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梯子54呈X形对称布置,两个第一梯子54的顶端连线平行于主桥道41的轴线,所述第二梯子56的数量也为两个,两个第二梯子56也呈X形对称布置,且两个第二梯子56的顶端分别靠近两个第一梯子54的底端。图2b中的箭头方向为人流走向,第一梯子54做上述设计,是为方便从两段坡道42上来的不同方向的人流进入换乘室,同样的第二梯子56做上述设计,可以便于人员在换乘室52内上下。
应当理解本文所述的例子和实施方式仅为了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它做出各种修改或变化,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的情况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带雨水收集池的城市交通换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高架桥,所述高架桥包括一段主桥道(41)和两段分别连接在主桥道(41)的两端的通向地面的坡道(42),所述坡道(42)上具有上行车道和下行车道,所述主桥道(41)上具有左行车道(411)和右行车道(412),且左行车道(411)和右行车道(412)之间间隔一段距离,所述主桥道(41)上左行车道(411)和右行车道(412)之间的区域用作停车场(413),所述坡道(42)上靠近主桥道(41)的一端具有车辆调转区域(421),所述停车场(413)内划分出有换乘区域(414),换乘区域(414)建有房屋(51),换乘区域(414)的下方设有换乘室(52),换乘区域(414)内开有通向换乘室(52)的第一入口(53),第一入口(53)处设有通向换乘室(52)地面的第一梯子(54);
所述换乘室(52)的下方设有雨水收集池,所述雨水收集池包括封闭式池体(1),所述封闭式池体(1)上连接有进水管(11),所述封闭式池体(1)的上部还连接有溢水管(12)、下部连接有排水管(13),所述进水管(11)和溢水管(12)均与市政雨水管(2)相连通,所述进水管(11)由一根主管(111)和两根以上的从主管(111)分出的支管(112)构成,其中主管(111)与市政雨水管(2)相连通,两根以上的支管(112)与封闭式池体(1)相连通,所述房屋(51)的屋顶设有水箱(8),用于储存经排水管(13)抽出的封闭式池体(1)内的雨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雨水收集池的城市交通换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架桥架设在公交车道上,公交车道上具有公交候车站台(6),公交车道之下设有非机动车地下停车库(7),所述换乘室(52)分隔成两层,换乘室(52)的上层地面开有通向换乘室(52)的下层的第二入口(55),第二入口(55)处设有通向换乘室(52)的下层地面的第二梯子(56),所述第一入口(53)通向换乘室(52)的上层,所述第一梯子(54)通向换乘室(52)的上层地面,换乘室(52)的上层位于地面以上并通向公交候车站台(6),换乘室(52)的下层位于地面以下并通向非机动车地下停车库(7)。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雨水收集池的城市交通换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式池体(1)的池壁与换乘室(52)的墙壁为一体成型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雨水收集池的城市交通换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式池体(1)的侧壁内表面设有过滤池(15),所述进水管(11)的两根以上的支管(112)通向过滤池(15)的底部,过滤池(15)的顶部敞开,过滤池(15)内填充有过滤体,从两根以上的支管(112)流出的雨水从过滤池(15)的底部进入,然后从过滤池(15)的顶部溢出并流入封闭式池体(1)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雨水收集池的城市交通换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式池体(1)的顶部具有突出的人孔(14),所述人孔(14)包括由封闭式池体(1)的顶壁向上伸出的人孔侧壁(141)和固定在人孔侧壁(141)的顶部的顶盖(142),所述顶盖(142)上开有第三入口(143),所述人孔(14)伸入换乘室(52)内,所述人孔(14)位于过滤池(15)的上方,过滤池(15)的顶部伸入人孔(14)内,且过滤池(15)的顶壁与人孔(14)的顶盖(142)之间设有滤网(16)。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709570.8U CN204959526U (zh) | 2015-09-14 | 2015-09-14 | 一种带雨水收集池的城市交通换乘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709570.8U CN204959526U (zh) | 2015-09-14 | 2015-09-14 | 一种带雨水收集池的城市交通换乘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959526U true CN204959526U (zh) | 2016-01-13 |
Family
ID=55054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709570.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959526U (zh) | 2015-09-14 | 2015-09-14 | 一种带雨水收集池的城市交通换乘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959526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400630A (zh) * | 2016-02-24 | 2017-02-15 | 胡绍林 | 全立体智能交通方法 |
CN109778620A (zh) * | 2017-11-13 | 2019-05-21 | 宝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交通运输系统中的水循环 |
-
2015
- 2015-09-14 CN CN201520709570.8U patent/CN20495952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400630A (zh) * | 2016-02-24 | 2017-02-15 | 胡绍林 | 全立体智能交通方法 |
CN109778620A (zh) * | 2017-11-13 | 2019-05-21 | 宝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交通运输系统中的水循环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267772B (zh) | 一种智能立体雨水回用的生态景观廊道及其工作流程 | |
CN204959526U (zh) | 一种带雨水收集池的城市交通换乘系统 | |
CN102277986A (zh) | 多功能生态型城市道路空间停车场 | |
CN204960478U (zh) | 一种带非机动车地下停车库的城市交通换乘系统 | |
CN111287079A (zh) | 一种新型高架桥雨水综合利用系统 | |
CN204960479U (zh) | 一种绿色城市交通换乘系统 | |
CN103469707A (zh) | 一种多功能城市道路 | |
CN106351311A (zh) | 解决城市内涝的分散蓄水方法 | |
CN203782508U (zh) | 预浇注式道路交叉口结构系统 | |
CN208309681U (zh) | 一种高架桥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 | |
CN207620472U (zh) | 一种防灾净化蓄水立体停车场 | |
CN206396565U (zh) | 一种城市多层互通立交桥 | |
CN213804866U (zh) | 一种高架桥梁桥面排水装置 | |
CN106049651A (zh) | 城市水涝的一种防治方法 | |
CN206090618U (zh) | 一种半地下防洪综合管廊 | |
CN211143262U (zh) | 一种市政道路用防堵式排水设备 | |
CN201056715Y (zh) | 建筑物雨水回收过滤再利用装置 | |
CN211597018U (zh) | 一种市政道路用排水结构 | |
CN200943172Y (zh) | 低跨全互通立交桥 | |
CN202610947U (zh) | 一种智能环保型道路综合排水设施 | |
CN202767166U (zh) | 城区非机动车道上雨篷集水装置 | |
CN202064665U (zh) | 多功能生态型城市道路空间停车场 | |
CN206219981U (zh) | 一种城市人行天桥导水排水结构 | |
CN202187261U (zh) | 多功能马路 | |
CN106284619A (zh) | 城市径流单元的蓄水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13 Termination date: 20180914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