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46675U - 一种连接端子、电磁线圈支架及电磁线圈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端子、电磁线圈支架及电磁线圈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946675U CN204946675U CN201520771423.3U CN201520771423U CN204946675U CN 204946675 U CN204946675 U CN 204946675U CN 201520771423 U CN201520771423 U CN 201520771423U CN 204946675 U CN204946675 U CN 20494667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in body
- rack body
- solenoid
- support portion
- splicing e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连接端子、电磁线圈支架及电磁线圈组件。所述电磁线圈组件包括电磁线圈及电磁线圈支架。所述电磁线圈的导线彼此绝缘地绕设在所述的支架本体上。所述电磁线圈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及连接端子。所述支架本体用于绕设电磁线圈。所述连接端子至少为两个,且该至少两个连接端子分别设置为与电磁线圈可电传导连接。所述连接端子包括安装脚、延伸支撑部及引出脚。所述安装脚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的轴向的两端上。所述延伸支撑部沿远离所述支架本体的方向延伸设置在所述安装脚上所述引出脚设置在所述延伸支撑部上以将电磁线圈与外部进行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电磁线圈组件的结构简单,精简了零件,从而节省了模具投资及产品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线圈组件领域,特别是一种连接端子、电磁线圈支架及电磁线圈组件。
背景技术
在传感器或继电器等电磁器件领域,一般需要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以实现相应功能。电磁感应原理,即导体在变化的磁通量中会产生感应电动势。一般而言,需要采用电磁线圈进行电磁转变。电磁线圈一般需要机械结构进行支撑,以实现相应的电磁功能。现有技术中,需要对电磁线圈进行通电,因而需要相应的电连接结构。现有技术中的电连接结构较复杂,不仅需要与外部电连接的端子,还需要绕线的端子等结构。因而,现有技术中的电磁线圈支撑结构的复杂结构,需要较多的制造工序、较多的材料,从而使得制造、安装都比较困难,同时增加了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制造方便、结构简单的连接端子、电磁线圈支架及电磁线圈组件。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连接电磁线圈的连接端子,包括:
安装脚,该安装脚用于将所述连接端子安装至支架本体上;
延伸支撑部,该延伸支撑部由所述安装脚连续延伸;
引出脚,该引出脚设置在所述延伸支撑部上以将电磁线圈与外部进行电连接;
所述安装脚、延伸支撑部及引出脚为一体成型件。
优选地,所述安装脚包括:
安装主体,该安装主体用于将所述连接端子安装至支架本体上;
连接主体,该连接主体设置在所述安装主体和所述延伸支撑部之间。
优选地,所述安装脚还包括:线头固定部,该线头固定部包括固定部主体及防滑端;
所述固定部主体的一端设置在所述连接主体上以缠绕导线自由端;
所述防滑端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主体上且具有大于所述固定部主体的径向尺寸以防止导线滑脱。
优选地,所述安装脚还包括:
热铆压头,该热铆压头设置在所述连接主体上以与该连接主体围成半开放的C形,以在电磁线圈的导线设置在该C形内时通过热铆将电磁线圈的导线与所述热铆压头和/或连接主体固定熔接。
优选地,所述延伸支撑部设置为可相对所述安装脚和所述引出脚弯折。
优选地,所述延伸支撑部相对所述安装脚和所述引出脚弯折。
优选地,所述连接端子为一体成型的冲压件。
一种电磁线圈支架,包括:
支架本体,该支架本体用于绕设电磁线圈;
连接端子,该连接端子至少为两个,且该至少两个连接端子分别设置为与电磁线圈可电传导连接;
所述连接端子包括:
安装脚,该安装脚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的轴向的两端上;
延伸支撑部,该延伸支撑部沿远离所述支架本体的方向延伸设置在所述安装脚上;
引出脚,该引出脚设置在所述延伸支撑部上以将电磁线圈与外部进行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延伸支撑部设置为在电磁线圈绕设在所述支架本体上后可朝该支架本体的中部弯折,从而使得所述引出脚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所述支架本体的径向长度。
优选地,所述延伸支撑部沿所述支架本体的径向或沿所述支架本体的径向向该支架本体的两端外侧偏离的方向延伸设置。
优选地,所述安装脚包括:
安装主体,该安装主体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的轴向两端上;
连接主体,该连接主体设置在所述安装主体上;
所述延伸支撑部的一端设置在所述连接主体上。
优选地,所述支架本体包括:
绕线轴,该绕线轴上用于绕设电磁线圈;
阻挡部,该阻挡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绕线轴的轴向两端上且该阻挡部具有大于所述绕线轴的径向尺寸以防止电磁线圈松散;
所述安装脚的安装主体设置在所述阻挡部上。
优选地,所述阻挡部上开设有卡接腔;
所述安装主体具有突出角,该突出角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安装主体安装在所述卡接腔内的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且该突出角抵接在所述卡接腔的侧壁内侧上。
优选地,所述阻挡部上开设有引线槽及引导缺口;所述引线槽沿所述阻挡部的周向开设;所述引导缺口开设在所述阻挡部的内侧上且与所述引线槽连通,以使导线一端与所述连接端子连接而另一端穿过所述引导缺口与电磁线圈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架本体为一体成型的注塑件。
优选地,所述支架本体的轴向开设有通孔;该通孔设置为具有容置磁芯的空间。
优选地,所述电磁线圈支架还包括支架底座;
所述支架本体设置在所述支架底座上。
优选地,所述支架底座设置为U型且在该支架底座的两侧内壁上开设有安装槽;
所述支架本体的阻挡部的两侧外壁上突出设置有安装部;
所述安装部设置为与对应所述安装槽相匹配且容置在对应所述安装槽内。
优选地,所述安装部设置为部分球面突出部;所述安装槽相应设置为部分球面凹槽。
优选地,所述支架本体的轴向开设有通孔;
所述支架底座与所述支架本体上的通孔相正对的两侧壁上贯穿开设有贯穿孔;
所述通孔和所述贯穿孔设置为具有容置磁芯的空间。
优选地,还包括:线头固定部,该线头固定部包括固定部主体及防滑端;
所述固定部主体的一端设置在所述连接主体上以缠绕导线自由端;
所述防滑端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主体上且具有大于所述固定部主体的径向尺寸以防止导线滑脱。
优选地,所述安装脚还包括:
热铆压头,该热铆压头设置在所述连接主体上以与该连接主体围成半开放的C形,以在电磁线圈的导线设置在该C形内时通过热铆将电磁线圈的导线与所述热铆压头和/或连接主体固定熔接。
优选地,所述安装脚、延伸支撑部及引出脚采用铝、铁或铜一体成型制成。
优选地,所述引出脚沿所述支架本体的径向延伸设置。
优选地,所述连接端子为两个,该两个连接端子之间对称地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的轴向的两端上。
一种电磁线圈组件,包括电磁线圈,还包括:所述的电磁线圈支架;
所述电磁线圈的导线彼此绝缘地绕设在所述的支架本体上。
优选地,所述的至少两个连接端子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所述支架本体的轴向长度,且该至少两个连接端子朝远离所述支架本体的方向延伸以将所述电磁线圈与外部电性进行连接。
优选地,所述延伸支撑部设置为与所述电磁线圈支架的轴向平行,或设置为该延伸支撑部的延长线与所述电磁线圈支架的轴线以小于45度角相交。
优选地,所述电磁线圈由涂抹绝缘涂层的导线缠绕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磁线圈组件的连接端子同时实现了连接电磁线圈及与外部电性连接,而不需要分别采用电磁线圈端子和连接段子以分别实现连接电磁线圈和与外部连接的功能。而且,所述电磁线圈组件不需要电阻焊以实现固定连接。因而,本实用新型电磁线圈组件的结构简单,精简了零件,从而节省了模具投资及产品成本。同时,所述电磁线圈组件精简了工艺制程,从而降低了制程成本及设备投资费用。另外,所述电磁线圈组件的产品结构合理,制程优化,能够便于自动化生产,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电磁线圈组件的连接端子之间具有较大空间便于绕设电磁线圈,而在绕设电磁线圈完成之后向支架本体的中部弯折,即在实现方便制造的前提下能够实现快速绕设电磁线圈。所述连接端子上设置有热铆压头及线头固定部能够使得导线固定连接,提高了稳固连接性能。所述电磁线圈组件的支架本体上开设有引导槽及引线缺口,从而便于通过导线分别连接连接端子和电磁线圈,且导线不会与其他结构产生干扰且保护导线不受磨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磁线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磁线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图1的电磁线圈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之一。
图4为图1的电磁线圈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之二。
图5为图1中的支架本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6为图5的支架本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7为图1中的连接端子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8为图7中的连接端子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9为图1中的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图1中的支架底座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1为图10的支架底座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4,其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磁线圈组件200的结构示意图及立体分解图。所述电磁线圈组件200包括电磁线圈支架201及绕设在该电磁线圈支架201上的电磁线圈202。所述电磁线圈支架201包括支架本体10,设置在支架本体10的轴向的两端上的连接端子20,及用于支撑所述支架本体10的支架底座30。所述电磁线圈组件200还可以包括相应的外壳。所述连接端子20伸出外壳以与外部进行电性连接。外壳等结构不是本发明重点,在此就不再赘述。
请一并参阅图5及图6,所述支架本体10用于绕设所述电磁线圈202。所述支架本体10包括绕线轴11及阻挡部12。所述绕线轴11上用于绕设所述电磁线圈202。所述绕线轴11可以为圆轴以便于绕线。所述绕线轴11的轴向长度及径向尺寸都根据实际需要而设置。所述阻挡部12分别设置在所述绕线轴11的轴向的两端。所述阻挡部12具有大于所述绕线轴11的径向尺寸以阻挡所述电磁线圈202松散。所述阻挡部12上开设有卡接腔121,以便与下述连接端子20的安装主体211卡接。所述支架本体10采用绝缘材料制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本体10采用注塑方式一体成型制成。所述绕线轴11的轴向开设有通孔13。优选地,所述通孔13沿所述绕线轴11的中轴线贯穿开设。所述通孔13设置为具有可以容置磁芯的空间。所述阻挡部12的两侧外壁上还分别突出设置有安装部14。所述安装部14安装设置在下述支架底座30的安装槽32内。为了方便安装、拆卸,所述安装部14可以为部分圆形突出部。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14可以为半圆形突出部。所述安装部14分别设置在所述阻挡部12的两侧外壁上的数量可以分别为一个、两个或多个。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14设置在所述阻挡部12的两侧外壁上的数量分别为两个,且沿着所述支架本体10的轴线对称设置。分别设置在所述阻挡部12的两侧外壁上的所述安装部14的形状、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只要能够实现安装即可。在本实施例中,所有安装部14的形状、大小相同。另外,所述阻挡部12上开设有引线槽15及引导缺口16。所述引线槽15沿所述阻挡部12的周向开设以引导导线203。所引导缺口16开设在所述阻挡部12的内侧且与所述引线槽15连通。所述引线槽15及引导缺口16能够使得导线203分别与所述连接端子20和所述电磁线圈202连接,以能够防止导线203与壳体接触而产生不必要的干扰或防止导线被损伤。
请一并参阅图7及图8,所述连接端子20包括安装脚21、延伸支撑部22及引出脚23。所述安装脚21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10的轴向两端上。所述连接端子20为采用导体材料制成。优选地,所述连接端子20采用铝、铁或铜一体成型制成。
所述安装脚21包括安装主体211、连接主体212、线头固定部213及热铆压头214。所述安装主体211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10的轴向两端上。优选地,所述安装主体211卡接在所述支架本体10上的卡接腔141内。所述安装主体211具有突出角2111。所述突出角211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安装主体211安装在所述卡接腔141内的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且该突出角2111抵接在所述卡接腔141的侧壁内侧上。所述突出角2111的数量为多个,且可以设置在所述安装主体211的外壁上任意与所述卡接腔141的侧壁内侧相对的位置上。为了节省空间,所述卡接腔141的宽度按沿所述支架本体10的径向延伸,所述突出角2111相应沿所述支架本体10的径向设置。所述突出角2111的角度设置能够省力地滑落至所述卡接腔141内,而不容易从卡接腔141拔出,即获得了安装省力、稳固安装的性能。
所述连接主体212设置在所述安装脚211上。所述连接主体212可以设置成沿所述支架本体10的径向延伸的片状,以便于设置所述线头固定部213、热铆压头214及所述延伸支撑部22。
请一并参阅图9,所述线头固定部213设置在所述连接主体212上。所述线头固定部213用于固定导线203的自由端。所述线头固定部213包括固定部主体2131及防滑端2132。所述固定部主体2131的一端设置在所述连接主体212上以用于绕设导线203的自由端。所述固定部主体2131可以沿平行于所述支架本体10的阻挡部12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防滑端2132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主体2131的另一端上。所述防滑端2132具有大于所述固定部主体2131的径向尺寸,以防止导线203滑脱。优选地,所述线头固定部213与所述延伸支撑部22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主体212上的沿所述支架本体10的径向的两侧,以便于所述连接主体212进行弯折等处理。
请继续参阅图7、图8及图9,所述热铆压头214设置在所述连接主体212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铆压头214与所述线头固定部213设置在所述连接主体212上的同一侧。所述热铆压头214朝向所述连接主体212的另一侧延伸设置,且与所述连接主体212形成C形的半开放空间。所述热铆压头214可以为长条状。所述热铆压头214在受热达到一定温度时发生软化,以能够与导线203熔接为一体。
请继续参阅图7及图8,所述延伸支撑部22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安装脚21上。所述延伸支撑部22设置为可弯折。所述延伸支撑部22可以从所述支架本体10的两端向靠近该支架本体10的中部弯折。所述延伸支撑部22在没有发生弯折时,所述延伸支撑部22设置为沿所述支架本体10的径向延伸或沿偏离该支架本体10的径向向外侧偏离。所述延伸支撑部22在没有发生弯折时,便于所述电磁线圈202绕设在所述支架本体10上。所述延伸支撑部22在所述电磁线圈202绕设完成后弯折。所述延伸支撑部22朝靠近所述支架本体10的中部弯折,从而使得所述引出脚23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所述支架本体10的轴向长度。所述延伸支撑部22在弯折后,该延伸支撑部22设置为与所述支架本体10的轴向平行,或该延伸支撑部22的延长线与所述支架本体10的轴线以小于45度角相交。
所述引出脚23设置在所述延伸支撑部22上且朝远离所述支架本体10的方向延伸。所述引出脚23从壳体的容腔延伸进入插接孔内,以将所述电磁线圈202与外部进行电性连接。所述引出脚23之间的间距设置为与外部电性接插件相匹配,譬如与插座的插孔匹配。为了便于实现稳定的插接,所述引出脚23沿所述支架本体10的径向延伸设置。
请一并参阅图10及图11,所述支架底座30设置为U型。所述支架底座30的两侧内壁上上开设有贯穿孔31及与安装槽32。所述贯穿孔31贯穿开设且与所述支架本体10的通孔13相匹配,以具有容置磁芯的空间。所述安装槽31与所述支架本体10的安装部14的形状、大小及数量相匹配以安装该支架本体1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32为部分球面凹槽。优选地,所述安装槽32为半球面凹槽。所述安装槽32可以贯穿所述支架底座30的两侧壁成为通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32为盲孔。所述支架底座30可以采用注塑成型的方式制成一体件。
请继续参阅图1、图2、图3、图4及图9,所述电磁线圈202的导线203之间彼此绝缘地绕设在所述电磁线圈支架201上。所述电磁线圈202可以采用具绝缘涂层的导线203缠绕而成。所述电磁线圈20长度、材质等规格参数都是现有技术且不为本发明重点,在此不再赘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磁线圈组件200的连接端子20同时实现了连接电磁线圈202及与外部电性连接,而不需要分别采用电磁线圈端子和连接端子以分别实现连接电磁线圈和与外部连接的功能。而且,所述电磁线圈组件200不需要电阻焊以实现固定连接。因而,本实用新型电磁线圈组件200的结构简单,精简了零件,从而节省了模具投资及产品成本。同时,所述电磁线圈组件200精简了工艺制程,从而降低了制程成本及设备投资费用。另外,所述电磁线圈组件的产品结构合理,制程优化,能够便于自动化生产,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电磁线圈组件200的连接端子20之间具有较大空间便于绕设电磁线圈202,而在绕设电磁线圈202完成之后向支架本体10的中部弯折,即在实现方便制造的前提下能够实现快速绕设电磁线圈202。所述连接端子20上设置有热铆压头214及线头固定部213能够使得导线203固定连接,提高了稳固连接性能。所述电磁线圈组件200的支架本体10上开设有引导槽15及引线缺口16,从而便于通过导线203分别连接连接端子20和电磁线圈202,且导线203不会与其他结构产生干扰且保护导线203不受磨损。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的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29)
1.一种用于连接电磁线圈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脚,该安装脚用于将所述连接端子安装至支架本体上;
延伸支撑部,该延伸支撑部由所述安装脚连续延伸;
引出脚,该引出脚设置在所述延伸支撑部上以将电磁线圈与外部进行电连接;
所述安装脚、延伸支撑部及引出脚为一体成型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脚包括:
安装主体,该安装主体用于将所述连接端子安装至支架本体上;
连接主体,该连接主体设置在所述安装主体和所述延伸支撑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线头固定部,该线头固定部包括固定部主体及防滑端;
所述固定部主体的一端设置在所述连接主体上以缠绕导线自由端;
所述防滑端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主体上且具有大于所述固定部主体的径向尺寸以防止导线滑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热铆压头,该热铆压头设置在所述连接主体上以与该连接主体围成半开放的C形,以在电磁线圈的导线设置在该C形内时通过热铆将电磁线圈的导线与所述热铆压头和/或连接主体固定熔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支撑部设置为可相对所述安装脚和所述引出脚弯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支撑部相对所述安装脚和所述引出脚弯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子为一体成型的冲压件。
8.一种电磁线圈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本体,该支架本体用于绕设电磁线圈;
连接端子,该连接端子至少为两个,且该至少两个连接端子分别设置为与电磁线圈可电传导连接;
所述连接端子包括:
安装脚,该安装脚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的轴向的两端上;
延伸支撑部,该延伸支撑部沿远离所述支架本体的方向延伸设置在所述安装脚上;
引出脚,该引出脚设置在所述延伸支撑部上以将电磁线圈与外部进行电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线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支撑部设置为在电磁线圈绕设在所述支架本体上后可朝该支架本体的中部弯折,从而使得所述引出脚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所述支架本体的径向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线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支撑部沿所述支架本体的径向或沿所述支架本体的径向向该支架本体的两端外侧偏离的方向延伸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线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脚包括:
安装主体,该安装主体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的轴向两端上;
连接主体,该连接主体设置在所述安装主体上;
所述延伸支撑部的一端设置在所述连接主体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磁线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包括:
绕线轴,该绕线轴上用于绕设电磁线圈;
阻挡部,该阻挡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绕线轴的轴向两端上且该阻挡部具有大于所述绕线轴的径向尺寸以防止电磁线圈松散;
所述安装脚的安装主体设置在所述阻挡部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磁线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部上开设有卡接腔;
所述安装主体具有突出角,该突出角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安装主体安装在所述卡接腔内的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且该突出角抵接在所述卡接腔的侧壁内侧上。
14.根据权利要求要求12所述的电磁线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部上开设有引线槽及引导缺口;所述引线槽沿所述阻挡部的周向开设;所述引导缺口开设在所述阻挡部的内侧上且与所述引线槽连通,以使导线一端与所述连接端子连接而另一端穿过所述引导缺口与电磁线圈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磁线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为一体成型的注塑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磁线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的轴向开设有通孔;该通孔设置为具有容置磁芯的空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磁线圈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底座;
所述支架本体设置在所述支架底座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磁线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底座设置为U型且在该支架底座的两侧内壁上开设有安装槽;
所述支架本体的阻挡部的两侧外壁上突出设置有安装部;
所述安装部设置为与对应所述安装槽相匹配且容置在对应所述安装槽内。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磁线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设置为部分球面突出部;所述安装槽相应设置为部分球面凹槽。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磁线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的轴向开设有通孔;
所述支架底座与所述支架本体上的通孔相正对的两侧壁上贯穿开设有贯穿孔;
所述通孔和所述贯穿孔设置为具有容置磁芯的空间。
21.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磁线圈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线头固定部,该线头固定部包括固定部主体及防滑端;
所述固定部主体的一端设置在所述连接主体上以缠绕导线自由端;
所述防滑端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主体上且具有大于所述固定部主体的径向尺寸以防止导线滑脱。
2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磁线圈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热铆压头,该热铆压头设置在所述连接主体上以与该连接主体围成半开放的C形,以在电磁线圈的导线设置在该C形内时通过热铆将电磁线圈的导线与所述热铆压头和/或连接主体固定熔接。
2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线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脚、延伸支撑部及引出脚采用铝、铁或铜一体成型制成。
2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线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出脚沿所述支架本体的径向延伸设置。
2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线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子为两个,该两个连接端子之间对称地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的轴向的两端上。
26.一种电磁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磁线圈,还包括:根据权利要求8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线圈支架;
所述电磁线圈的导线彼此绝缘地绕设在所述的支架本体上。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电磁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至少两个连接端子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所述支架本体的轴向长度,且该至少两个连接端子朝远离所述支架本体的方向延伸以将所述电磁线圈与外部电性进行连接。
28.根据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电磁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支撑部设置为与所述电磁线圈支架的轴向平行,或设置为该延伸支撑部的延长线与所述电磁线圈支架的轴线以小于45度角相交。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电磁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线圈由涂抹绝缘涂层的导线缠绕而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771423.3U CN204946675U (zh) | 2015-09-30 | 2015-09-30 | 一种连接端子、电磁线圈支架及电磁线圈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771423.3U CN204946675U (zh) | 2015-09-30 | 2015-09-30 | 一种连接端子、电磁线圈支架及电磁线圈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946675U true CN204946675U (zh) | 2016-01-06 |
Family
ID=55014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771423.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946675U (zh) | 2015-09-30 | 2015-09-30 | 一种连接端子、电磁线圈支架及电磁线圈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94667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196414A (zh) * | 2022-08-15 | 2022-10-18 | 上海维科精密模塑股份有限公司 | 线圈绕线的固线装置 |
-
2015
- 2015-09-30 CN CN201520771423.3U patent/CN20494667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196414A (zh) * | 2022-08-15 | 2022-10-18 | 上海维科精密模塑股份有限公司 | 线圈绕线的固线装置 |
CN115196414B (zh) * | 2022-08-15 | 2024-05-28 | 上海维科精密模塑股份有限公司 | 线圈绕线的固线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428527B (zh) | 表面安装磁性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2570678B (zh) | 中间连接部件、定子及马达 | |
EP2256751B1 (en) | Electromagnetic coil with terminal means | |
CN205542333U (zh) | 变压器结构 | |
US10431374B2 (en) |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a filter structure | |
CN101728887B (zh) | 用于电机线圈的配线部件 | |
CN101728888A (zh) | 用于电机线圈的配线部件 | |
CN204946675U (zh) | 一种连接端子、电磁线圈支架及电磁线圈组件 | |
CN103457370A (zh) | 一种电机定子及应用其的电机 | |
CN203456955U (zh) | 电机定子组件及其应用的电机 | |
WO2018215387A1 (en) | Connecting terminal and coaxial connector | |
CN210578006U (zh) | 线圈组件、电机定子以及阀装置 | |
CN104185890B (zh) | 线圈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 |
CN202434285U (zh) | 电感结构 | |
CN203892683U (zh) | 一种新型高速电磁阀线圈 | |
CN203644672U (zh) | 线圈端子及其接触器 | |
CN102801060B (zh) | 磁性模组的制造方法及利用此种磁性模组制造的电连接器 | |
CN202150682U (zh) | 固体绝缘全封闭开关弯式套管 | |
CN106230140A (zh) | 一种电机定子装置 | |
CN207368781U (zh) | 新型电枢线 | |
CN204189720U (zh) | 一种小型电磁继电器的线圈 | |
CN204102813U (zh) | 电磁继电器 | |
CN208209747U (zh) | 一种定子 | |
CN111490391A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 |
CN110491653A (zh) | 电磁线圈单元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06 Termination date: 20210930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