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45414U - 一种光学薄膜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学薄膜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945414U CN204945414U CN201520563852.1U CN201520563852U CN204945414U CN 204945414 U CN204945414 U CN 204945414U CN 201520563852 U CN201520563852 U CN 201520563852U CN 204945414 U CN204945414 U CN 20494541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tac
- coating
- thin film
- optical th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学薄膜,包括一层PET膜,PET膜两个表面各涂布或流延一层TAC层。本实用新型通过在PET与TAC的复合膜技术,可以改善TAC结构生产难度问题,可以实现TAC膜的薄型化生产,提高产品表面的平整性,并保持TAC膜的原有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学薄膜,属于光学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TAC(三醋酸纤维素)膜是应用广泛的光学薄膜,产品应用如显示器用偏光板,照相用片基,防眩光透镜及反光镜、防爆膜等领域,由于其高光透过率、耐水性好又有一定机械强度,同时具有光性均匀性,并可以隔绝水份和空气等性能,在显示器及镜片行业同时加入阻隔紫外功能,由于以上优势,TAC膜已经成为行业无法替代的光学材料。
TAC膜的制造流程包括TAC高分子溶液配置、过滤、铸膜、预先干燥、剥离、后干燥、收卷等步骤。由于制程相对复杂,产品质量影响因素较多,生产薄型化、高平整度TAC膜、成品质量控制非常困难。所以产业需要发展一种新型膜结构用于后续光学光电子领域用TAC膜。
发明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学薄膜,包括一层PET膜层(102),PET膜的两个表面上各设有一层TAC层(101)。
优选地,TAC层(101)通过涂布或流延形成在PET膜层(102)。
优选地,PET膜层(102)为2~250微米PET光学膜。
优选地,TAC层(101)的材料包括TAC、溶剂、增塑剂。
优选地,TAC层(101)的材料还包括紫外吸收剂和/或光学改性剂,光学改性剂为滤色功能添加剂、折光率改性剂等。
优选地,PET膜层(102)和所述TAC层(101)之间的两个夹层中其中任一层为通过涂布方式形成的表面改性层或者胶粘剂层,两个夹层中的另外一层为通过涂布方式形成的表面改性层或者胶粘层,即103层可为表面改性层或者胶粘剂层,104层可为表面改性层或者胶粘剂层。
优选地,表面改性层的材料包括环氧类树脂、聚酯类树脂、丙烯酸类树脂、或聚氨酯类树脂;所述胶粘剂层的材料包括环氧类胶粘剂、丙烯酸类胶粘剂、聚氨酯类胶粘剂、橡胶类胶粘剂、有机硅类胶粘剂或有机氟硅类胶粘剂。
优选地,所述表面改性层的材料还包括紫外吸收剂和/或光学改性剂;所述胶粘剂层的材料还包括紫外吸收剂和/或光学改性剂;光学改性剂可以滤色功能添加剂、折光率改性剂等。
优选地,所述TAC层(101)远离所述PET膜层(102)的单侧或两侧通过涂布方式形成一层功能性涂层,即可只一侧涂布一层功能性涂层,也可两侧均涂布一层功能性涂层;功能性涂层可以为防反射涂层、防眩光涂层、防指纹涂层等。
本发明提供的光学薄膜,可以在显示器用偏光板、照相用片基、防眩光透镜、反光镜和防爆膜等领域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PET与TAC的复合膜技术,可以改善TAC结构生产难度问题,可以实现TAC膜的薄型化生产,提高产品表面的平整性,并保持TAC膜的原有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中,101为TAC层、102为PET层、103为表面改性层或胶粘剂层、104为表面改性层或胶粘剂层、105和106为功能性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光学薄膜包括PET层,PET层为PET光学膜,并在PET膜的两个表面各涂布或流延一层TAC层。
首先配置TAC液:将下表中材料按重量比混合均匀。
材料 | 配比 |
TAC | 100 |
二氯甲烷 | 800 |
甲醇 | 43 |
增塑剂 | 10 |
将上述TAC液通过挤出式涂布、刮刀涂布、刮棒式涂布、辊式涂布、转移式涂布、帘式涂布、喷淋式涂布或流延等方式,均匀布在PET膜两个表面,经干燥成膜后即成产品。
对制得的产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如下:
测试项目 | 测试值 |
PET膜厚 | 10μm |
上TAC膜厚 | 30μm |
下TAC膜厚 | 30μm |
透光率 | 91% |
雾度 | 1.2% |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光学薄膜包括PET层,PET层为PET光学膜,并在PET膜两个表面各涂布或流延一层TAC层。
首先配置TAC液:将下表中材料按重量比混合均匀。
材料 | 配比 |
TAC | 100 |
二氯甲烷 | 800 |
甲醇 | 43 |
增塑剂 | 10 |
紫外吸收剂 | 2 |
将上述TAC液通过挤出式涂布、刮刀涂布、刮棒式涂布、辊式涂布、转移式涂布、帘式涂布、喷淋式涂布或流延等方式,均匀布在PET膜两个表面,经干燥成膜后即成产品。
对制得的产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如下:
测试项目 | 测试值 |
PET膜厚 | 25μm |
上TAC膜厚 | 10μm |
下TAC膜厚 | 10μm |
透光率 | 91.5% |
雾度 | 1.8% |
紫外吸收率 | 84% |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光学薄膜包括PET层(102),PET层为PET光学膜,并在PET膜的两个表面各涂布或流延一层TAC层(101)。
首先配置TAC液:将下表中材料按重量比混合均匀。
材料 | 配比 |
TAC | 100 |
二氯甲烷 | 800 |
甲醇 | 43 |
增塑剂 | 10 |
高折光剂 | 5 |
将上述TAC液通过挤出式涂布、刮刀涂布、刮棒式涂布、辊式涂布、转移式涂布、帘式涂布、喷淋式涂布或流延等方式,均匀布在PET膜两个表面,经干燥成膜后即成产品。
对制得的产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如下:
测试项目 | 测试值 |
PET膜厚 | 50μm |
上TAC膜厚 | 100μm |
下TAC膜厚 | 100μm |
透光率 | 91.5% |
雾度 | 1.9% |
折光率 | 1.53 |
实施例4
如图1所示,光学薄膜包括PET层(102),PET层为PET光学膜,并在PET膜的两个表面各涂布或流延一层TAC层(101)。
首先配置TAC液:将下表中材料按重量比混合均匀。
材料 | 配比 |
TAC | 100 |
二氯甲烷 | 800 |
甲醇 | 43 |
增塑剂 | 10 |
蓝光阻隔剂 | 0.5 |
将上述TAC液通过挤出式涂布、刮刀涂布、刮棒式涂布、辊式涂布、转移式涂布、帘式涂布、喷淋式涂布或流延等方式,均匀布在PET膜两个表面,经干燥成膜后即成产品。
对制得的产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如下:
测试项目 | 测试值 |
PET膜厚 | 200μm |
上TAC膜厚 | 50μm |
下TAC膜厚 | 50μm |
透光率 | 90% |
雾度 | 2.0% |
蓝光阻隔率 | 32% |
实施例5
如图2所示,光学薄膜包括PET层,PET层为PET光学膜,在PET膜的两个表面上各涂布一层表面改性层,在表面改性层上各涂布或流延一层TAC层。此例表面改性层选取丙烯酸类交联型热固化树脂。
首先配置TAC液:将下表中材料按重量比混合均匀。
材料 | 配比 |
TAC | 100 |
二氯甲烷 | 800 |
甲醇 | 43 |
增塑剂 | 10 |
先在PET层两个表面各涂布一层丙烯酸类交联型热固化树脂,经烘干固化后,将上述TAC液通过挤出式涂布、刮刀涂布、刮棒式涂布、辊式涂布、转移式涂布、帘式涂布、喷淋式涂布或流延等方式,均匀布在两个树脂层表面,经干燥成膜后即成产品。
对制得的产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如下:
测试项目 | 测试值 |
PET膜厚 | 25μm |
上TAC膜厚 | 15μm |
下TAC膜厚 | 15μm |
透光率 | 91% |
雾度 | 1.3% |
实施例6
如图2所示,光学薄膜包括PET层,PET层为PET光学膜,在PET膜的两个表面上各涂布一层胶粘剂层,在胶粘剂层上各涂布或流延一层TAC层(101)。此例胶粘剂层选取环氧型胶粘剂。
首先配置TAC液:将下表中材料按重量比混合均匀。
材料 | 配比 |
TAC | 100 |
二氯甲烷 | 800 |
甲醇 | 43 |
增塑剂 | 10 |
先在PET层两个表面上各涂布一层环氧型胶粘剂,经烘干固化后,将上述TAC液通过挤出式涂布、刮刀涂布、刮棒式涂布、辊式涂布、转移式涂布、帘式涂布、喷淋式涂布或流延等方式,均匀布在两个胶粘剂层表面,经干燥成膜后即成产品。
对制得的产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如下:
测试项目 | 测试值 |
PET膜厚 | 40μm |
上TAC膜厚 | 20μm |
下TAC膜厚 | 20μm |
透光率 | 91% |
雾度 | 1.4% |
实施例7
在实施例1-6的TAC层远离PET层的表面,通过挤出式涂布、刮刀涂布、刮棒式涂布、辊式涂布、转移式涂布、帘式涂布、喷淋式涂布等方式,单侧或两侧分别均匀涂布上一层功能性涂层,功能性涂层可选用但不仅限于防反射涂层、防眩光涂层或防指纹涂层等功能性涂层,。
除非另作定义,本发明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一层”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层PET膜层(102),所述PET膜的两个表面上各设有一层TAC层(10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TAC层(101)通过涂布或流延形成在所述PET膜层(10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PET膜层(102)为2~250微米PET光学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TAC层(101)的材料包括TAC、溶剂、增塑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TAC层(101)的材料还包括紫外吸收剂和/或光学改性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PET膜层(102)和所述TAC层(101)之间的两个夹层中其中任一层为通过涂布方式形成的表面改性层或者胶粘剂层,两个夹层中的另外一层为通过涂布方式形成的表面改性层或者胶粘剂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改性层的材料包括环氧类树脂、聚酯类树脂、丙烯酸类树脂或聚氨酯类树脂;所述胶粘剂层的材料包括环氧类胶粘剂、丙烯酸类胶粘剂、聚氨酯类胶粘剂、橡胶类胶粘剂、有机硅类胶粘剂或有机氟硅类胶粘剂。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改性层的材料还包括紫外吸收剂和/或光学改性剂;所述胶粘剂层的材料还包括紫外吸收剂和/或光学改性剂。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TAC层(101)远离所述PET膜层(102)的单侧或两侧通过涂布方式形成一层功能性涂层。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性涂层为防反射涂层、防眩光涂层或防指纹涂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563852.1U CN204945414U (zh) | 2015-07-28 | 2015-07-28 | 一种光学薄膜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563852.1U CN204945414U (zh) | 2015-07-28 | 2015-07-28 | 一种光学薄膜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945414U true CN204945414U (zh) | 2016-01-06 |
Family
ID=550128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563852.1U Active CN204945414U (zh) | 2015-07-28 | 2015-07-28 | 一种光学薄膜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945414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22104A (zh) * | 2015-07-28 | 2015-11-04 | 太湖金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光学薄膜 |
CN107884849A (zh) * | 2016-11-04 | 2018-04-06 | 江苏日久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复合光学薄膜 |
CN109964153A (zh) * | 2016-11-15 | 2019-07-02 | 赫普维科有限公司 | 硬薄膜 |
-
2015
- 2015-07-28 CN CN201520563852.1U patent/CN20494541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22104A (zh) * | 2015-07-28 | 2015-11-04 | 太湖金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光学薄膜 |
CN107884849A (zh) * | 2016-11-04 | 2018-04-06 | 江苏日久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复合光学薄膜 |
CN109964153A (zh) * | 2016-11-15 | 2019-07-02 | 赫普维科有限公司 | 硬薄膜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932040A (zh) | 一种光学薄膜 | |
CN105022104A (zh) | 一种光学薄膜 | |
CN104364683B (zh) | 偏振片、偏振片的制造方法及图像显示装置 | |
CN103201656B (zh) | 偏振性层叠膜及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 |
CN107710027B (zh) | 硬质涂膜、使用该硬质涂膜的偏光板、显示部件以及显示装置 | |
KR20150073201A (ko) | 광학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광학 필름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 |
CN204945414U (zh) | 一种光学薄膜 | |
CN106030352A (zh) | 偏振性层叠膜及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 |
JP5999248B2 (ja) | 偏光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偏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 |
WO2017122470A1 (ja) |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 |
JP6834984B2 (ja) | 光学反射フィルム | |
JP6472381B2 (ja) | 光学フィルム製造用原反フィルム | |
JPWO2016006388A1 (ja) | 光学フィルム | |
KR102337430B1 (ko) | 편광막, 편광 필름, 적층 편광 필름, 화상 표시 패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및 편광막의 제조 방법 | |
JP2008250267A (ja) |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 |
CN105093360A (zh) | 一种防眩光蓝光阻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 |
JP2014146035A (ja) | 偏光子の製造方法、偏光子、偏光板、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
CN204989516U (zh) | 一种光学薄膜 | |
KR20160033193A (ko) | 광학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광학 필름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 |
KR101080263B1 (ko) | 이접착성과 내구성이 향상된 프라이머층을 갖는 폴리에스터계 적층필름 | |
KR20180029897A (ko) | 편광 필름, 액정 패널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 |
KR20210079273A (ko) | 액정 화합물 배향층 전사용 필름 | |
CN105974509A (zh) | 偏振片的制造方法及偏振膜的保管方法 | |
JP2013190628A (ja) | 反射防止体 | |
CN106526734B (zh) | 层叠体及其制备方法、偏光膜的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