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05576U - 补偿式盲插浮动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补偿式盲插浮动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905576U CN204905576U CN201520508844.7U CN201520508844U CN204905576U CN 204905576 U CN204905576 U CN 204905576U CN 201520508844 U CN201520508844 U CN 201520508844U CN 204905576 U CN204905576 U CN 20490557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ocket
- shell
- housing
- jack
- contact hea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补偿式盲插浮动连接器,它包括第一插座、第二插座以及转接器,所述第一插座包括第一外壳、设置于第一外壳内的第一接触头以及形成于第一接触头上的第一插孔,所述第二插座包括第二外壳、第二接触头以及第二插孔,所述转接器包括第三外壳、安装在所述第三外壳内的绝缘子、插针,所述第一接触头和所述第二接触头相向延伸分别形成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端部的外周面上形成第一鼓包,所述第二延伸部端部的外周面上形成第二鼓包,所述绝缘子与所述第二插座相向的一面设有阻抗补偿结构,所述阻抗补偿结构与所述第三外壳内壁之间形成第一容置空间。使得连接器的整体性能稳定可靠,有效地补偿了连接器的电气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连接部件领域,涉及一种连接器,具体涉及一种补偿式盲插浮动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领域,射频拉远型基站应用中,射频拉远单元RRU(RRH)与射频天线之间的射频信号连接,目前普遍采用射频电缆组件。为了节省设备在现场的组装时间,减少设备的体积,需要将RRU与天线设备集成在一起。这时候就需要应用RRU射频端口面板到天线射频端口面板之间的板对板盲配浮动安装的连接器。
现有的浮动安装的板对板连接器具有共同特点:适用在设备内部,为电路板与电路板之间小功率(小于300瓦)的小型连接器。这类连接器的外径一般在6毫米以内,并且因为连接器偏小,连接器接触点之间接触压力不足,所以这类连接器的互调性能也不能满足RRU到天线之间连接的要求;而且采用了非IEC标准的连接器界面,连接器插座通常采用浮动界面,测量用的转接器也没有标准,导致测量基准难以统一。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满足大功率,高互调性能、设备测试标准要求以及提供阻抗补偿的盲插浮动式连接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补偿式盲插浮动连接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补偿式盲插浮动连接器,它包括第一插座、与所述第一插座相向设置的第二插座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插座和所述第二插座的转接器,所述第一插座包括第一外壳、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壳内的第一接触头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一接触头上的第一插孔,所述第二插座包括第二外壳、设置于所述第二外壳内的第二接触头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二接触头上的第二插孔,所述转接器包括第三外壳、安装在所述第三外壳内的绝缘子、分别对应插入所述第一插孔和所述第二插孔中的插针,所述第一接触头和所述第二接触头相向延伸分别形成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端部的外周面上形成第一鼓包,所述第二延伸部端部的外周面上形成第二鼓包,所述绝缘子与所述第二插座相向的一面设有向所述第二插座延伸的阻抗补偿结构,所述阻抗补偿结构与所述第三外壳内壁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所述第二鼓包和部分所述第二延伸部的第一容置空间。
优化地,所述第三外壳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鼓包相配合的凸台。
优化地,所述第三外壳外周壁的两端部分别设有第一凸起、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一外壳的内壁相接触,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二外壳的内壁相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的截面呈凸台形或弧形。
优化地,所述第三外壳外壁上设有向所述第二插座延伸的壳体,所述壳体的端面为倒角面,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三外壳外壁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所述第二外壳的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二外壳的外表面上形成与所述端面相配合的第一倒角面和第二倒角面。
优化地,所述第一插孔与所述插针相对应的一端内表面设有第三鼓包,所述第二插孔与所述插针相对应的一端内表面设有第四鼓包。
进一步地,定义所述第一插座轴心线与所述转接器轴心线之间形成的夹角为容差角度α,所述第一插座轴心线与所述第二插座轴心线之间的间距为径向容差距离X,则X=Y×tanα,所述Y为所述转接器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之间的间距。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补偿式盲插浮动连接器,通过在绝缘子与第二插座相向的一面设有向第二插座延伸的阻抗补偿结构,该阻抗补偿结构与第三外壳内壁之间形成用于容纳第二鼓包和部分所述第二延伸部的第一容置空间,这样连接器在一定的轴向以及径向配合公差内以及角度容差内,仍然具有良好的电气性能,特别是驻波比优良,使得连接器的整体性能稳定可靠,有效地补偿了连接器的电气性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补偿式盲插浮动连接器的拆解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补偿式盲插浮动连接器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2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补偿式盲插浮动连接器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附图5为附图4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补偿式盲插浮动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附图6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8为附图6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9为本实用新型补偿式盲插浮动连接器的转接器另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其中,1、第一插座;11、第一外壳;12、第一插孔;121、第三鼓包;13、第一接触头;131、第一延伸部;132、第一鼓包;2、转接器;21、第三外壳;211、第一凸起;211’、凹槽;212、凸台;213、第二凸起;22、壳体;221、端面;23、绝缘子;231、阻抗补偿结构;24、插针;25、第一容置空间;26、第二容置空间;3、第二插座;31、第二外壳;311、第一倒角面;312、第二倒角面;32、第二插孔;321、第四鼓包;33、第二接触头;331、第二延伸部;332、第二鼓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以下关于方向的定义中,均是按照图中观察到的方向予以定义的。
如图1至图9所示的补偿式盲插浮动连接器,主要包括第一插座1、第二插座3以及转接器2。第一插座1和第二插座3相向设置,转接器2连接第一插座1和第二插座3。在使用时,先分别将第一插座1、第二插座3固定在安装面板或射频模块上,随后将转接器2先与第一插座1装配在一起,随后将第二插座3推入转接器2中完成组装。
第一插座1包括第一外壳11、设置于第一外壳11内的第一接触头13以及形成于第一接触头13上的第一插孔12;同样地,第二插座3也包括第二外壳31、设置于第二外壳31内的第二接触头33以及形成于第二接触头33上的第二插孔32;转接器2则包括第三外壳21、安装在第三外壳21内的绝缘子23、分别对应插入第一插孔12和第二插孔32中的插针24。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外壳21外周壁的两端部分别设有第一凸起211、第二凸起213;即第三外壳21外周壁的左端部设有第一凸起211,右端部设有第二凸起213(如图6所示)。第一凸起211与第一外壳11的内壁相接触,第二凸起213与第二外壳31的内壁相接触,这样能够防止转接器2与第一插座1、第二插座3插合后径向晃动,却能够围绕其所指向的圆心做限定角度的摆动,从而满足整个连接器盲配和浮动的要求;同时限制径向晃动和限定角度摆动是为了保护连接器不被过量的摆动所损坏,从而满足高互调和盲插浮动的要求;可以使得连接器的尺寸规格做大,并且选用符合IEC标准的插座,满足设备测试标准方便的要求。由于第三外壳21的外径小于第一外壳11、第二外壳31的内径,使得第一插座1和转接器2在连接时具有图2和图4所示的两种状态;图2中,第一插座1、转接器2和第二插座3具有同一轴心线;图4中,第一插座1的轴心线与转接器2的轴心线相交形成度数不为零的夹角。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起211和第二凸起213的截面(沿轴心线方向的截面)呈凸台形或弧形。第一凸起211和第二凸起213的截面形状有多种实施方式,如图3、图5、图7和图8所示,具体为:第一凸起211可以如图3(a)所示的凸台式-锐角倒圆形,可以是如图8(a)所示的圆鼓包形,可以是如图8(b)所示的凸台-两边倒斜角形,可以是如图8(c)所示紧靠凹槽211’的凹槽形,可以是如图8(d)所示的斜角形;第二凸起213也可以如第一凸起211所示,本实施例中,优选如图7(b)所示的凸台-两边斜角形。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触头13和第二接触头33相向延伸分别形成第一延伸部131、第二延伸部331,第一延伸部131端部的外周面上形成第一鼓包132,第二延伸部331端部的外周面上形成第二鼓包332;第三外壳21的内壁上设有与第一鼓包132相配合的凸台212。在使用时,将转接器2沿着第一插座1的轴线方向插入第一插座1中,第一外壳11的内壁与第一凸起211的周面相对运动,随着装配的深入,插针24将插入第一插孔12中,第一接触头13上的第一鼓包132在收缩力下越过第三外壳21内壁上的凸台212,第一鼓包132与第三外壳21内壁有些许的张紧力,直到第一延伸部131与绝缘子23接触,转接器2与第一插座1装配完成,此时第三外壳21上的凸台212将阻挡住第一延伸部131上的第一鼓包132,使转接器2滞留在第一插座1中。上述的鼓包既不会被过量的摆动所损坏,也能够给整个连接器带来可靠连接,从而确保第一插座1、第二插座3以及转接器2之间的接触力。
在本实施例中,绝缘子23与第二插座3相向的一面设有向第二插座3延伸的阻抗补偿结构231,阻抗补偿结构231与第三外壳21内壁之间形成用于容纳第二鼓包332和部分第二延伸部331的第一容置空间25,这样的阻抗补偿结构231呈经典的台阶形状(如图6所示),即阻抗补偿结构231与绝缘子23的轴心线相平行形成空心柱形,这样能够保证转接器2与第二插座3在滑动过程中,使得连接器2在一定的轴向以及径向配合公差内以及角度容差内,仍然具有良好的电气性能,特别是驻波比优良,使得连接器的整体性能稳定可靠,有效地补偿了连接器的电气性能。当然,阻抗补偿结构231也可以呈图9中所示的结构,具体为:图9(a)所示的外表面倾斜,图9(b)所示的内表面倾斜,图9(c)所示的外表面部分内凹,图9(d)所示的外表面部分倾斜。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外壳21外壁上设有向第二插座3延伸的壳体22,壳体22的端面221为倒角面,壳体22与第三外壳21外壁之间形成用于容纳第二外壳31的第二容置空间26;第二外壳31的外表面上形成与端面221相配合的第一倒角面311和第二倒角面312。利用壳体22的倒角面在插入过程中分别与第二外壳31的第一倒角面311、第二倒角面312直接接触,实现了第二插座3和转接器2在装配过程中进行两次导向,使它们具备盲插功能;特别是在存在角度容差的情况下,第二插座3和转接器2通过端面221的滑动导向实现在转接器2容差角度范围内的盲插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插孔12与插针24相对应的一端内表面设有第三鼓包121,第二插孔32与插针24相对应的一端内表面设有第四鼓包321。即第一插孔12和第二插孔32的内孔径大于其口部内径,这样在角度容差和径向容差的情况下,确保插针面不会与插孔面刚性碰撞,造成插孔保持力失效或插孔损坏现象,充足的间隙设计保证了角度容差值和径向容差值,使连接器良好应用。
上述容差角度α定义为第一插座1轴心线与转接器2轴心线之间形成的夹角,径向容差距离X定义为第一插座1轴心线与第二插座3轴心线之间的间距。转接器2的整体结构设计使得容差角度α和径向容差距离X是在一定范围内的变量值,具体的数值要求可根据需求来稍作调整得到,从而扩大了连接器使用的可选性,使其应用场景更加广泛。在本实施例中,容差角度α与径向容差距离X满足公式X=Y×tanα,式中Y为转接器长度。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补偿式盲插浮动连接器,它包括第一插座(1)、与所述第一插座(1)相向设置的第二插座(3)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插座(1)和所述第二插座(3)的转接器(2),所述第一插座(1)包括第一外壳(11)、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壳(11)内的第一接触头(13)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一接触头(13)上的第一插孔(12),所述第二插座(3)包括第二外壳(31)、设置于所述第二外壳(31)内的第二接触头(33)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二接触头(33)上的第二插孔(32),所述转接器(2)包括第三外壳(21)、安装在所述第三外壳(21)内的绝缘子(23)、分别对应插入所述第一插孔(12)和所述第二插孔(32)中的插针(2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外壳(21)外周壁的两端部分别设有第一凸起(211)、第二凸起(213),所述第一凸起(211)与所述第一外壳(11)的内壁相接触,所述第二凸起(213)与所述第二外壳(31)的内壁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偿式盲插浮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211)和所述第二凸起(213)的截面呈凸台形或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偿式盲插浮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外壳(21)外壁上设有向所述第二插座(3)延伸的壳体(22),所述壳体(22)的端面(221)为倒角面,所述壳体(22)与所述第三外壳(21)外壁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所述第二外壳(31)的第二容置空间(26);所述第二外壳(31)的外表面上形成与所述端面(221)相配合的第一倒角面(311)和第二倒角面(312)。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补偿式盲插浮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头(13)和所述第二接触头(33)相向延伸分别形成第一延伸部(131)、第二延伸部(331),所述第一延伸部(131)端部的外周面上形成第一鼓包(132),所述第二延伸部(331)端部的外周面上形成第二鼓包(332);所述第三外壳(21)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鼓包(132)相配合的凸台(2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补偿式盲插浮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子(23)与所述第二插座(3)相向的一面设有向所述第二插座(3)延伸的阻抗补偿结构(231),所述阻抗补偿结构(231)与所述第三外壳(21)内壁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所述第二鼓包(332)和部分所述第二延伸部(331)的第一容置空间(2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偿式盲插浮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孔(12)与所述插针(24)相对应的一端内表面设有第三鼓包(121),所述第二插孔(32)与所述插针(24)相对应的一端内表面设有第四鼓包(32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偿式盲插浮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第一插座(1)轴心线与所述转接器(2)轴心线之间形成的夹角为容差角度α,所述第一插座(1)轴心线与所述第二插座(3)轴心线之间的间距为径向容差距离X,则X=Y×tanα,所述Y为所述转接器(2)所述第一凸起(211)和所述第二凸起(213)之间的间距。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508844.7U CN204905576U (zh) | 2015-07-15 | 2015-07-15 | 补偿式盲插浮动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508844.7U CN204905576U (zh) | 2015-07-15 | 2015-07-15 | 补偿式盲插浮动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905576U true CN204905576U (zh) | 2015-12-23 |
Family
ID=54927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508844.7U Active CN204905576U (zh) | 2015-07-15 | 2015-07-15 | 补偿式盲插浮动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905576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093650A (zh) * | 2016-07-04 | 2016-11-09 | 苏州市国之福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插拔检测装置 |
CN106848657A (zh) * | 2017-01-23 | 2017-06-13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浮动连接器及使用该浮动连接器的连接器组件 |
CN114188744A (zh) * | 2021-12-29 | 2022-03-15 | 成都芯通软件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5g通讯的电路板间盲插连接器 |
-
2015
- 2015-07-15 CN CN201520508844.7U patent/CN20490557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093650A (zh) * | 2016-07-04 | 2016-11-09 | 苏州市国之福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插拔检测装置 |
CN106093650B (zh) * | 2016-07-04 | 2018-12-18 | 苏州市国之福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插拔检测装置 |
CN106848657A (zh) * | 2017-01-23 | 2017-06-13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浮动连接器及使用该浮动连接器的连接器组件 |
CN106848657B (zh) * | 2017-01-23 | 2019-02-15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浮动连接器及使用该浮动连接器的连接器组件 |
CN114188744A (zh) * | 2021-12-29 | 2022-03-15 | 成都芯通软件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5g通讯的电路板间盲插连接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852180B (zh) | 一种盲插浮动式连接器 | |
CN203445286U (zh) | 板对板射频连接器及其适配器 | |
CN103337733B (zh) | 一种射频同轴连接器 | |
CN204905576U (zh) | 补偿式盲插浮动连接器 | |
CN103094779B (zh) | 一种smb盲配同轴连接器 | |
EP3641069A1 (en) | Usb connector, pcb connected thereto, and usb device | |
CN103956617A (zh) | 一种数位高频母座连接器 | |
CN206947679U (zh) | 一种阻抗恒定的浮动型盲插射频同轴连接器 | |
CN203631821U (zh) | 磁吸式电连接器组合 | |
CN204858025U (zh) | 小撬动盲插浮动式连接器 | |
CN104124550B (zh) | 电连接器 | |
CN204333332U (zh) | 传输1553b信号的螺纹式气密封穿墙电连接器插座 | |
CN203434299U (zh) | 一种七芯高压电连接器 | |
CN209029631U (zh) | 一种稳相射频混装微矩形电连接器 | |
CN207705534U (zh) | 一种具有密封结构的插头连接器 | |
CN209448116U (zh) | 一种高密度高低频混装气密封电连接器 | |
CN203367599U (zh) | 一种射频同轴连接器 | |
CN104600457A (zh) | 端子组合及rf同轴开关连接器 | |
CN204391327U (zh) | 端子组合及rf同轴开关连接器 | |
CN203850580U (zh) | 一种超小型推入式射频同轴连接器 | |
CN204696348U (zh) | 一种射频连接器 | |
CN204045795U (zh) | 连接端子、同轴电连接器及其接线结构 | |
CN207116860U (zh) | 一种sma型射频同轴连接器 | |
CN205004478U (zh) | 一种导弹用异型堆叠式连接器 | |
CN209896331U (zh) | 一种线路板用插座型射频同轴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