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62626U - 电压力锅及其内胆 - Google Patents

电压力锅及其内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62626U
CN204862626U CN201520453879.5U CN201520453879U CN204862626U CN 204862626 U CN204862626 U CN 204862626U CN 201520453879 U CN201520453879 U CN 201520453879U CN 204862626 U CN204862626 U CN 2048626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bag
handle
overcoat
convex tendon
inner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5387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邱雄杰
王凌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45387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626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626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626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压力锅及其内胆。该内胆包括内胆本体和把手,把手连接于内胆本体的外侧表面上。其中把手设有从面向内胆本体的表面向远离内胆本体方向凹进的凹腔。本实用新型的电压力锅及其内胆,通过设定特定的把手结构,从而防止内胆热量传递至把手或降低内胆传递到把手的温度。

Description

电压力锅及其内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具体涉及电压力锅。
背景技术
现有电压力锅内胆把手,在烹饪食物的时候温度很高,容易烫手。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内胆把手温度的电压力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压力锅及其内胆,通过设定特定的把手结构,从而防止内胆热量传递至把手或降低内胆传递到把手的温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胆,所述内胆包括内胆本体和把手,所述把手连接于所述内胆本体的外侧表面上,其中所述把手设有从面向所述内胆本体的表面向远离所述内胆本体方向凹进的凹腔。通过在把手上设置凹腔,有助于减少从内胆本体传递到把手的热量。
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把手的面向所述内胆本体的侧表面上设有第一凸筋。在把手的表面上凸筋,从而使得把手主体与内胆外侧之间具有间隙,这有助于进一步减少从内胆本体传递到把手的热量。
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把手可包括内套和外套,所述内套套入所述外套,且所述内套连接于所述内胆本体的外侧表面上。将把手分成内套和外套有助于进一步减少从内胆本体传递到把手的热量。
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内套容纳于所述外套的部分的外表面上可设有第二凸筋,所述第二凸筋与所述外套抵接。在内套的外表面上设置凸筋,从而使得内套与外套之间具有间隙,这有助于进一步减少从内胆本体传递到把手的热量。
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凹腔可设置在所述内套上;和/或所述内套的面向所述内胆本体的侧表面上设有第一凸筋,所述第一凸筋与所述内胆抵接。在内套的表面上凸筋,从而使得内套与内胆外侧之间具有间隙,这有助于进一步减少从内胆本体传递到把手的热量。
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内套套入所述外套的部分的外表面和与该外表面相对的外套内表面之间可具有间隙。内套与外套之间具有间隙,这有助于进一步减少从内胆本体传递到把手的热量。
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内胆进一步可包括安装支座,所述安装支座固定于所述内胆本体的外侧表面上,且所述外套的侧面上设有外套安装孔,所述内套的侧面上设有对应的内套安装孔,其中,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外套安装孔和所述内套安装孔而使所述外套和所述内套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支座上。通过设置单独的安装支座,有助于更方便地安装把手。同时,通过从侧面安装把手,有利于使得把手的安装更便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压力锅,所述电压力锅包括锅盖和锅体,该电压力锅进一步包括上述的内胆。采用上述的内胆的电压力锅,有助于减少从内胆本体传递到把手的热量。
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锅体上可设有槽口,所述把手放置在所述槽口中,所述槽口的底部朝所述把手方向形成第三凸筋,且所述把手与所述第三凸筋之间在高度方向上存在竖直间隙,所述竖直间隙的范围为1-8mm。如果把手与所述第三凸筋之间在高度方向上不存在竖直间隙,当把手出现制造误差时,内胆会向上,造成密封和加热都有影响。间隙太小时,可能会直接接触,间隙太大时,手可以伸进去可能会烫伤手,不能达到第三凸筋的效果。
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锅体上可设有槽口,所述把手放置在所述槽口中,所述槽口的底部朝所述把手方向形成第三凸筋,所述把手与所述第三凸筋之间在水平方向上存在水平间隙,所述水平间隙的范围为1-5mm。把手与所述第三凸筋之间存在水平间隙,可防止把手的热传递给第三凸筋。
本实用新型的电压力锅及其内胆可防止内胆热量传递至把手或降低内胆传递到把手的温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压力锅内胆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A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图1的内胆的把手的立体图。
图4是图3的内胆的外套的立体图。
图5是图4的内套的从一个方向看的立体图。
图6是图4的内套的从另一个方向看的立体图。
图7是设有本实用新型的内胆的电压力锅的立体图,为清楚起见,移除了锅盖。
图8是图7的电压力锅的锅体的中环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更清楚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点和优点。应理解的是,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而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精神。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电压力锅内胆10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内胆10包括内胆本体1和把手2,把手2连接于内胆本体1的外侧表面上。具体地,如图2所示,把手2包括内套3和外套4,内套3套入外套4,且内套3和外套4一体经由安装支座5连接于内胆本体1的外侧表面上。
如图3-6所示,外套4设有从本体41的顶部延伸出的握持部42,握持部与本体组合形成台阶状。在本体41的面向内胆本体1的一侧上设有内凹的凹腔43,用于容纳内套3。本体41的两侧设有外套安装孔44,诸如螺钉(图未示)的紧固件依次穿过外套安装孔、内套3和安装支座5,从而将外套4和内套3一起连接至安装支座5。
内套3的面向内胆本体1的一侧设有从面向内胆本体1的表面向远离内胆本体方向凹进的凹腔31,该凹腔的设置有助于减少从内胆本体传递到把手的热量。在内套3的面向内胆的一侧的周界侧表面上设有多条第一凸筋32。组装后,第一凸筋32与内胆本体1抵接,从而两者之间具有间隙。或者,在设有安装支座时,第一凸筋32也可与安装支座抵接。
在内套3容纳于外套4的部分35的外表面上进一步设有多条第二凸筋34。组装时,第二凸筋34与外套3的内表面抵接。
进一步地,内套3套入外套的部分35的尺寸设置成使得其外表面和与该外表面相对的外套内表面之间具有间隙6,如图1所示,从而有利于降低热量从内套传递到外套。
在内套3的套入外套的部分的两侧设有内套安装孔33,从而紧固件依次穿过外套安装孔44和内套安装孔33而使外套4和内套3固定于安装支座5上。
图7是设有本实用新型的内胆1的电压力锅7的立体图。如图7所示,电压力锅7包括锅盖(图未示)和锅体8,内胆1容纳于锅体8中。这里,锅盖和锅体的主体部分可以采用本领域已知的或将来待开发的任何合适的结构,在此不再详述。
锅体8设有中环9。本文中,中环9可作为一单独的零件连接于锅体8上。应理解,中环也可锅体8一体形成。中环9上设有两个相对的槽口91,用于放置把手2。槽口91的底部朝把手方向形成第三凸筋92。第三凸筋的高度设置成使得当把手放置于槽口91时,把手2与第三凸筋92之间在高度方向上存在竖直间隙,该竖直间隙的范围为1-8mm,更佳地为3-6mm。这是因为如果把手与所述第三凸筋之间在高度方向上不存在竖直间隙,当把手出现制造误差时,内胆会向上,造成密封和加热都有影响。间隙太小时,可能会直接接触,间隙太大时,手可以伸进去可能会烫伤手,不能达到第三凸筋的效果。
较佳地,在把手2与第三凸筋92之间在水平方向上也存在水平间隙,且该水平间隙的范围较佳为1-5mm,更佳地为2-3mm。这是因为把手与第三凸筋92之间存在水平间隙,可防止把手的热传递给第三凸筋。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把手可以由内套和外套组合而成,也可以仅由外套构成,只要内套上(当把手由内套和外套组合而成时)或外套上(当把手不设有内套时)设有从面向内胆本体的表面向远离内胆本体方向凹进的凹腔即可。
另外,把手可以直接连接于内套本体的外侧壁上,也可经由安装支座(又称为马仔)连接至内胆本体的外壁上。
此外,当把手仅由外套构成时,上述的第一凸筋设置在外套上。
以上已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应理解到,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讲授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内胆,所述内胆包括内胆本体和把手,所述把手连接于所述内胆本体的外侧表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设有从面向所述内胆本体的表面向远离所述内胆本体方向凹进的凹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的面向所述内胆本体的侧表面上设有第一凸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包括内套和外套,所述内套套入所述外套,且所述内套连接于所述内胆本体的外侧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容纳于所述外套的部分的外表面上设有第二凸筋,所述第二凸筋与所述外套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凹腔设置在所述内套上;和/或所述内套的面向所述内胆本体的侧表面上设有第一凸筋,所述第一凸筋与所述内胆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套入所述外套的部分的外表面和与该外表面相对的外套内表面之间具有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进一步包括安装支座,所述安装支座固定于所述内胆本体的外侧表面上,且所述外套的侧面上设有外套安装孔,所述内套的侧面上设有对应的内套安装孔,其中,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外套安装孔和所述内套安装孔而使所述外套和所述内套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支座上。
8.一种电压力锅,所述电压力锅包括锅盖和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力锅进一步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内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上设有槽口,所述把手放置在所述槽口中,所述槽口的底部朝所述把手方向形成第三凸筋,且所述把手与所述第三凸筋之间在高度方向上存在竖直间隙,所述竖直间隙的范围为1-8mm。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上设有槽口,所述把手放置在所述槽口中,所述槽口的底部朝所述把手方向形成第三凸筋,所述把手与所述第三凸筋之间在水平方向上存在水平间隙,所述水平间隙的范围为1-5mm。
CN201520453879.5U 2015-06-29 2015-06-29 电压力锅及其内胆 Active CN2048626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53879.5U CN204862626U (zh) 2015-06-29 2015-06-29 电压力锅及其内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53879.5U CN204862626U (zh) 2015-06-29 2015-06-29 电压力锅及其内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62626U true CN204862626U (zh) 2015-12-16

Family

ID=54807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53879.5U Active CN204862626U (zh) 2015-06-29 2015-06-29 电压力锅及其内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6262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16673A (zh) * 2016-07-13 2018-01-2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锅具及烹饪器具
CN108236345A (zh) * 2016-12-25 2018-07-03 重庆宗华厨卫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支架锅
US11529012B2 (en) 2019-05-13 2022-12-20 Instant Brands Inc. Electric pressure cooker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16673A (zh) * 2016-07-13 2018-01-2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锅具及烹饪器具
CN108236345A (zh) * 2016-12-25 2018-07-03 重庆宗华厨卫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支架锅
US11529012B2 (en) 2019-05-13 2022-12-20 Instant Brands Inc. Electric pressure cooker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862626U (zh) 电压力锅及其内胆
US20140370176A1 (en) Pan, system and method of cooking
CN205625603U (zh) 一种养生壶
CN107319914A (zh) 蒸汽内锅双腔式蒸汽锅
CN205457999U (zh) 一种锅
WO2017107250A1 (zh) 一种锅
CN104510328B (zh) 烹饪锅具
CN208551132U (zh) 烹饪器具
CN202365599U (zh) 蒸笼装置
US9572448B2 (en) Dual pot
CN204207597U (zh) 一种隔热型锅盖
CN205031006U (zh) 一种具有加热环套结构的电饭煲
CN208463624U (zh) 一种焖锅
CN207940669U (zh) 一种液体加热器
CN101214117A (zh) 真空锅
CN203885270U (zh) 一种新型锅
CN204427750U (zh) 内锅及烹饪装置
CN204813335U (zh) 煮饭器
CN204635966U (zh) 锅具及烹饪器具
KR20190001201U (ko) 슬로우 쿠킹이 가능한 이중구조 냄비
CN204336611U (zh) 一种空气加热的电锅
CN204698324U (zh) 内锅及饭煲
CN211242777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101480319A (zh) 电饼铛
CN218738267U (zh) 一种茶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